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骑(虎贲)-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以来,中原各路诸侯势力隐隐形成一种极其微妙的局面,各方势力差距不大、势均力敌。处于相对平衡的态势。
平衡,就意味着各方势力都有机会发展壮大,并且相互制约、相互掣肘。随之而来的便是相互提防,虎视眈眈。若想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就必须削弱或彻底覆灭某一方诸侯势力,迫使别人无路可走。其自身才能发展壮大。继而脱颖而出,领袖中原群雄。
若是以往,面对这种局势,袁绍必定与曹操联手,组成同盟攻打幽州公孙瓒。之前他们就是这么干的,但受益最大的还是冀州袁绍,曹操只能得到一些钱粮辎重补偿,并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或任何地盘。
然而目前中原局势不同于以往。西凉军虎视在侧,迫使兖州曹操不敢轻举妄动。更不可能与袁绍联手攻打幽州。这样一来,幽州公孙瓒暂时安全无虞,冀州袁绍也得不到任何助力,只能自谋发展,想方设法弥补司隶惨败后的巨额亏空,招兵买马,积极扩充兵力,以图东山再起,再现昔日的辉煌。
在各方势力相互牵制下,公孙瓒、袁绍和曹操各自埋头发展,积蓄实力。在这一过程中,冀州根基雄厚的优势随之凸显出来,物阜民丰、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和速度明显领先于周边势力,发展势头强劲,厚积薄发,颇有一骑绝尘之势。
大半年时间,冀州袁绍一边抵御公孙瓒的进攻,一边筹措钱粮招兵买马,将冀州各大世家和豪强缙绅们联合起来,同进退、共荣辱,利益共享。手段迭出不穷、连环相扣,将冀州世家和豪强们硬生生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这让袁绍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资助,筹集了无数钱粮辎重,大肆招募兵马,实力与日俱增,迅速恢复壮大。
截至年底,袁绍麾下兵马再次扩充至二十余万兵力,再次超越幽州公孙瓒,重新将青州大半郡县收入囊中,迫使公孙瓒退兵防守,实力恢复大半,再度位居中原诸侯之首。然则,冀州兵马虽然数量急剧膨胀,与司隶大战前相差不大,但战斗力却相去甚远,大不如前,颇有些外强中干的架势。
与此同时,袁绍麾下同样还有着一大批文臣武将,才能不俗。自从颜良、文丑相继折损在西凉将领手里,河北四庭柱便残缺不全,但正是司隶之战使得一些被埋没的将领脱颖而出,表现不俗。因此,袁绍麾下四庭柱又补齐了,他们是:张郃、高览、牵招和蒋奇。此外,在屡次与公孙瓒的对峙厮杀中冀州上将军鞠义居功至伟,数次力挽狂澜于即倒,实为冀州栋梁,不可或缺。因此,袁绍曾当众盛赞鞠义是冀州脊梁,实乃帅才,正式任命其为上将军,入幕府可赞拜不名,并大加赏赐。
至此,鞠义成为冀州军仅次于袁绍的大军统帅,实至名归的冀州第一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是功成名就,战功显赫,跃居冀州众僚之首。
小分割线
年关刚过不久,正月二十,车骑将军府幕府聚议,召集文臣武将共商大事。
当冀州僚属相继进入大堂时,袁绍早已坐在主位上,手中捧着竹简,目光却不在竹简上,而是一眨不眨地盯着帅案,眉头紧蹙,似是遇到踌躇难决之事,正在权衡利弊得失。
待众人跪拜施礼后,袁绍亦不多言,抬手将竹简交给侍从,示意堂下众人传阅。
少顷,袁绍单刀直入地问道:“诸位都说说本将军奉诏还是不奉诏,该不该迎天子和百官前来冀州?如奉诏该当如何,不奉诏又当如何?”这话问得当真是直白,将自身难以抉择的心思明白无误地告知众人,足见袁绍自司隶惨败后性格转变很大,不但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反倒愈发杀伐果断,遇事不含糊,直接抛出来让众人商议。
此刻坐在堂下两侧之人足有近百人之多,两侧位居前列者都是袁绍颇为倚重的文臣武将。左侧首位是郭图,许攸屈居其下首,其次是审配、辛毗、辛评、陈琳等谋士幕僚;右侧是武将阵容,以上将军鞠义为首,其次是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而后便是四庭柱等数十名武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田丰和荀谌相继离开,郭图可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终于熬出头了,坐上了文臣之首的位子,即冀州别驾,深得袁绍信任,依为臂膀。
待袁绍话音落下,郭图闭目假寐,没有率先开口的意思,或许他还揣摩不透袁绍的心意,因此不欲抢先开口,以免领会意图出现偏差,有损他冀州别驾的声望。
眼见郭图缄口不言,许攸、审配和辛氏兄弟纵然已有决断也不便贸然开口,随即他们将目光投向对面的上将军鞠义。
尽管上将军鞠义在冀州一众僚属当中有些不得人心,势单力孤,但他在军中却深受将士们拥戴,威信颇高。最重要的还是他战绩显赫,统兵打仗绝对堪称一流,在连番与幽州公孙瓒的对战之中,他用兵有方、屡战屡胜,迄今为止尚无败绩。这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战绩,使得冀州众僚固然对鞠义卖主求荣的前科念念不忘,好感全无,却不得不承认冀州能在司隶惨败后迅速恢复过来,鞠义居功至伟,统兵打仗离不开他。
眼下正逢大争之世,这是造就英雄的温床,也是由武将引领潮流的黄金时代。因此,鞠义在幕府议事中的话语权很大,分量很重,但凡从他口中说出的每一句话,即使是袁绍都不能忽视,必须认真考虑,慎重决断。
“诏书上说得很明白,天子和百官们已经脱离西凉地界,不日便将抵达东都洛阳,故诏令各路诸侯入京勤王,共商讨伐西凉李利之义举。”
说到这里,鞠义语气一顿,抬头看向袁绍,恭声道:“末将以为诏书中提及的讨伐西凉军之事,可以暂时搁置不谈。前番主公联合各路诸侯讨伐义举已经证明,各路诸侯出兵不出力、畏首畏尾,各怀鬼胎,蓄意保存实力,试图怂恿别人与西凉军血拼。然则,放眼天下,能够存留至今的诸侯霸主们都不是庸碌之辈,谁都不是傻子,断然不会倾尽全力与西凉军血战厮杀。故而,联合诸侯讨伐李利之事不谈也罢,最终能否成事还要看其他诸侯是否同意出兵,能不能团结一心共襄义举。”这就是鞠义不合群的关键原因,当众揭开袁绍的伤疤,虽然事实亦是如此,但有些事知道归知道,却不能当众说出来,否则上位者颜面何存?
高居上阶的袁绍脸颊微微发红,眼底闪过一抹浓重的愠色,颔首敷衍道:“嗯,上将军所言有理,联合出兵讨贼之事搁置不提,一群乌合之众是奈何不得李贼的。上将军继续说迎接天子和百官之事吧。”
鞠义清楚无误地看到袁绍眼底的怒意,可他并不在意,也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坚信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些话别人不敢说,但他鞠义却敢直言不讳;若是袁绍真的听进去了,并随之改正,那无疑是对整个冀州军十分有利的。
“主公英明。至于迎接天子和百官之事,末将以为此事实为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断然不容错过,势在必行,而且志在必得。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强盛,正是其掌控天子和百官之功,否则短短数年之间,其人何以强大如斯!故而,末将恳请主公不必犹豫,速速整军出发,否则便会被其他诸侯捷足先登,到那时悔之晚矣!”
第896章起涟漪,执天下牛耳
感谢:书友乱看天下书月票支持,多谢!
“哦?”眼见鞠义言之凿凿,语气强硬,完全是一副不容置疑的口吻,袁绍眉头微蹙,眉宇间呈现难以掩饰的愠色,俨然是盛怒之前的征兆。
然而袁绍却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怒火,沉声道:“上将军何以如此笃定迎驾之事?须知本将军与李贼截然不同,不可相提并论。李贼出身卑贱,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因此他可以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然则本将军出身世家,祖上四世三公,世受皇恩,世代忠良,岂可与李利竖子一语概之?”
语气虽然不善,颇有斥责之意,但袁绍心里却是另一番感受,因为鞠义有一句话说到他心里去了。那就是李利正是凭借掌控天子和百官迅速崛起,继而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强大到今天这种地步,稳居天下诸侯之首,当之无愧的当世第一霸主。
而李利今日之地位正是袁绍梦寐以求的生平夙愿,故而鞠义所言令他颇为意动,只是鞠义其人居功自傲,话语太过生硬,语气更是刺耳,这让他极为不喜。这就使得袁绍纵然有心接受谏言,也不会给鞠义好脸色,否则他冀州之主的威严何在、颜面何存?
看到袁绍非但不纳己见,反而厉声诘责,鞠义心里顿时凉半截,无语地仰头望着大堂中央的横梁,失望之极。
但是。袁绍的问话不能不答,否则就是轻视主公,此乃大逆之罪。等同于谋反。因此,稍稍平复心情后,鞠义道:“主公出身尊贵,李贼自是不能与主公同日而语。然,此一时彼一时,今时今日的李利早已位极人臣,凌驾于三公之上。实力强大,实为天下诸侯都不能也不敢忽视的诸侯中的霸主。因此,各路诸侯出身如何已不重要”
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鞠义当即噤声,不敢抬头察看袁绍脸上的表情。袁氏一门四世三公,此乃袁绍最引以为傲的荣勋,也是他招募文臣武将的最大倚仗。岂可妄议?因此鞠义话一出口便意识到失言了。话音戛然而止,但不该说的话还是说出去了,后悔也已为时已晚。
“末将失言,请主公责罚。然则,末将还是坚持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还请主公明断!”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鞠义索性硬着头皮一口气把话说完,如何抉择全凭袁绍决断。
“哼!”袁绍满脸阴沉地冷哼一声。眸光灼灼地注视着鞠义,眼角掠过一抹厌恶之色。却并未怒声训斥。显然他有所顾忌,眼下正值多事之秋,战事频发,正是用人之际,任凭他如何厌恶鞠义自恃功高而居功自傲,却仍旧不能轻易惩处。纵有百般不喜也必须隐忍,因为鞠义确实是个将才,剿灭幽州公孙瓒还得靠他,实为冀州军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主公息怒。上将军心直口快,此乃无心之失,主公雅量高致,不拘小节,断然不会因此而责罚上将军。况且,上将军统兵有方,百战不殆,对主公素来忠心耿耿,乃我等有目共睹。换言之,幕府议事,本就是各抒己见,言错无过,否则谁人还敢谏言。不知主公意下如何?”正当袁绍试图找个台阶借坡下驴之际,堂下便有人及时会意,立即起身出列插话,打破眼前僵局。此人就是屈居郭图之后的别驾从事,机智多谋的许攸许子远。
许攸跟随袁绍多年,弱冠之龄就与袁绍、袁术和曹操三人一起厮混,因此对袁绍的性格秉性、喜好憎恶摸得清清楚楚,说是了如指掌亦不为过。本来,司隶大战后他完全有资格取代田丰空缺的职位,晋升冀州别驾,却不料郭图死里逃生之后立刻投向大公子袁谭帐下,于是在袁谭多方周旋之下,别驾之位被郭图捷足先登,硬生生骑在许攸头上。
为此,许攸愤恨难平,连续半个月都在生闷气,以致气大伤身,大病一场。好在袁绍依旧对他信任有加,时常问计于他,这让许攸稍稍得到一些安慰,重新振作起来。但是,此事一出,许攸和郭图便势成水火,处处争锋相对,明争暗斗异常激烈,俨然是势不两立,欲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可惜的是两人都不是善茬,想要彻底打倒对方谈何容易,争斗至今依然未分胜负。
值得一提的是,许攸之所以争不过郭图,并不是他谋略不及郭图,而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只忠心于袁绍,对袁绍的几个儿子素来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正因如此,他和郭图的争斗当中一直占据不了上风,始终被郭图压制着,这令他苦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眼见许攸出来说情,袁绍正好借个台阶下来,沉声道:“罢了,上将军也是出于公心,有情可原。然,上将军日后还须慎言慎行,出言犯上,可不是为人臣子的本份。”这句话就是鞠义的警告。
由此不难看出袁绍已经对鞠义甚为不喜,此番不过是形势所逼,暂时隐忍罢了。只可惜鞠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认为袁绍太过斤斤计较。而这一切之所以会这样,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袁绍没能彻底降服鞠义,令其心生畏惧;否则鞠义焉敢如此大胆,敢在大堂议事上出言造次。让袁绍最为尴尬的是,他屡屡率军出征,却屡战屡败,反观鞠义则是屡屡以弱胜强,连战连捷;两相对比,霍然是主弱臣强。如此以来,鞠义功高震主之势已成,若还不知收敛,其下场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待袁绍话音落下,许攸信步走到阶下,面带笑意地道:“上将军虽言语失当。然其谏言却是上上之策,实为可取。李贼强盛至此,最大倚仗的便是天子和百官。口衔天宪,执天下之牛耳,天天向各路诸侯催饷缴贡,肆意讨伐各方势力,占尽大义之名。因此,短短数年间,李贼麾下招纳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并强行将各州各郡的名士大儒招进长安,为其所用。
众所周知,西凉本是苦寒之地。粮草紧缺、商旅不兴,却假借天子之名私立雍州,分而治之,经过一连串的手段使其硬生生渡过难关。并开辟了西域商道。使得李贼治下各州郡日益繁荣,粮草困乏的状况得到极大缓解,百姓生活趋于富足。现如今李贼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军械齐备,去年夏天更是兵不血刃地夺取汉中,轻而易举将汉中九县和葭萌关纳入麾下,攻入益州已成定局。只需等待时机而已。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掌控着天子和百官,可以肆意寻找借口讨伐其他诸侯。而我等只能坐视他一天天发展壮大,却无可奈何,唯有徒然哀叹。”
说到这儿,许攸语气一顿,话锋陡转:“但是,此次天子和百官逃离长安,就预示着李贼快速发展的势头就此终止,再无倚仗。自此以后,西凉军只会江河日下、逐渐衰亡,却不会再有寸进,最终被我等彻底覆灭。与此同时,天子和百官回到洛阳后,势必还得依靠实力强大的诸侯辅佐其稳固帝位,否则天下群雄谁会听从天子诏令。而这就是我等称霸中原的绝好机会,迎接天子移驾邺城,被主公所掌控,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之牛耳,迫使各路诸侯年年纳粮、岁岁朝贡。如此一来,在下敢断言,不出十年,主公便可廓清寰宇,问鼎江山!”
“许攸妖言惑众,实属无稽之谈!”许攸说完话后开口大笑,可还未笑出声便被身后传来的一声大喝吓得咽了回去,噎得他直翻白眼,脸颊潮红,好不难受。扭头一看,霍然看到审配起身出列,大步走到身后。
“审配,许某所言如何妖言惑众了?今日你若说不清楚,许某与尔誓不甘休!”许攸火冒三丈地指着审配怒斥道。
面对许攸的指责,审配面不改色心不跳,对袁绍躬身一礼,恭声道:“正如主公方才所言,主公与李贼不可相提并论。主公出身名门,袁氏一族四世三公,世代忠良,世受皇恩,岂可效仿李贼胁迫天子,如此岂不招人非议,遭世人唾弃?何况,李贼专美于前,我等岂可拾人牙慧?
换言之,倘若主公迎天子和百官移驾冀州,试问往后我等臣下是遵照天子诏令还是遵奉主公号令?若遵照天子诏令,主公又将置于何地;如不奉天子诏令,主公又待天子和百官如何,莫非直接杀掉他们么?如此两难之举,我等为何还要自寻烦恼、徒增是非呢?故而,在下不赞同出兵迎接天子和百官,不奉诏!”
“汝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实为误主误国之言!”许攸怒不可遏地怒斥道。
骂完审配后,许攸正欲劝说袁绍莫听审配片面之词,却见袁绍捋着胡须,似乎颇为意动。顿时,许攸便不敢再说了,因为他太了解袁绍了,眼前这般情形就说明他已经有决定了,或者说心意已决。
然而,这时偏偏有一人起身出列,朗声道:“禀主公,审配所言确实有失偏颇,实为谬言耳。天子者,国之神器也,岂可轻言弃之?诚然,主公出身世家,世受皇恩,然则袁氏先祖为大汉王朝呕心沥血、死而后已之所得,此乃应得的赏赐,否则历朝历代的先皇先帝怎会轻易赏赐臣下官爵?主公先祖哪一个不是对大汉立下偌大功勋,正因为他们有大贡献,所以才有赏赐。而所有的赏赐都是,功勋在前,赏赐在后,份所应得,并不亏欠皇室一丝一毫的恩惠。
而今,主公费尽心力打下冀州基业,与天子、百官何干,为何要对他们礼让有加?因此,我等此番迎接天子和百官,只需善待他们即可,却无须过于忍让,更不用听他们发号施令。一旦天子在手,世人如何议论便由不得他们了,而是全凭主公一言而决,这就是所谓的口衔天宪。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权柄,占据大义之名,远交近攻,假以时日便可成就千秋霸业。故此,在下建议主公奉诏,并且还须尽早调集大军出发,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事态紧急,恳请主公不可迟疑,速做决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