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失落)-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海泰刚刚到宁远,就被陈新甲单独召见了。
官场上的规矩,唐海泰还是清楚的,见到了陈新甲之后,他规规矩矩的行礼,以晚辈的名义,参拜陈新甲。
陈新甲的脸上带着微笑。
“唐大人辛苦了,辽东乃是前线,时刻和后金鞑子对抗,唐大人能够从京城来到辽东,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啊,本官很是佩服啊。”
“不敢,下官奉命来到辽东,在大人的麾下做事情,还请大人多多照拂。”
陈新甲微微点头,他也听说过,唐海泰的名声不是很好,没有什么能力,唐世济专门托人从京城带来了书信,请他多多关照和管教,从唐海泰目前的表现来看,还是不错的,至少知晓礼仪方面的事情。
陈新甲不可能知道唐海泰与苏天成之间的过节,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既然唐海泰清楚这些礼仪,陈新甲也就没有必要绕弯子了,人情就是人情,既然做出来了决定,那就干脆一些,索性将这个人情抖落开了,这样唐海泰也清楚里面的事情。
“海泰,你的伯父专门说了,称赞你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本官考虑,你担任知事,还是要辛苦一下的,除开寻常的事宜,你还要负责监督落实的事情,这样到各地去监督的时间就比较多了,利用这个机会,尽早的熟悉辽东的情况,特别是大凌河城、锦州城和山海关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下官明白,一定按照大人的吩咐做事情的,下官若是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恳请大人教诲,下官感激不尽。”
唐海泰这样说,陈新甲很是高兴,他当然不会知道,这些话语,都是唐世济特别嘱托的,按照唐海泰的性格,是根本不会说出来这些话语的,特别是在京城的时候,被众人吹捧,那种滋味是很享受的,到辽东来了,除开在陈新甲的面前,还有在钱谦益的面前,需要恭恭敬敬,至于其他人,唐海泰可不会这么客气的。
嘱托了几句话之后,唐海泰离开了。
唐海泰离开之后,旁边的屋子里面,钱谦益走出来了。
“钱大人认为,这个唐海泰如何啊。”
钱谦益当然清楚唐海泰的身份,他能够出任右都御使、都督同知,也是唐世济举荐的功劳,对于谭海涛,当然不会说什么坏话了,尽管钱谦益知道不少的事情,在南京的时候,就清楚唐海泰的名声,隐隐知道唐海泰与苏天成之间,有着一些冲突。
“大人,这个唐海泰,表现还是不错的,看来唐大人是时常教诲的,日后就要辛苦大人了,多多教诲啊。”
“钱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教诲唐海泰,也是钱大人的职责啊。”
两人相对笑起来了,尽管说他们各有心思。
钱谦益对苏天成的印象,是很不好的,尽管说亲眼目睹了江宁县发生的变化,也知道苏天成剿灭了流寇,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但苏天成对东林书院不感冒,甚至是令东林四公子之一的刘云清,脱离了东林书院,投向了苏天成的麾下,他还是耿耿于怀的,这是原则性的事情,是对东林书院的否定,这牵涉到了钱谦益最为敏感的神经,同时,苏天成算是强行解散了复社,钱谦益对复社的印象是非常好的,曾经和张溥的关系也是不错了,眼看着东林书院和复社联合起来,能够决定朝廷的政策了,偏偏这个时候,苏天成杀出来了,弄得东林书院和复社灰溜溜的,复社甚至解散了,他对苏天成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了。
来到辽东之后,钱谦益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他是心情愉悦的来到辽东的,陈新甲在辽东主政,这说明朝廷排斥了苏天成,尽管苏天成还是蓟辽督师,但已经不能够决定辽东的事情,自己和陈新甲,才是辽东真正的主宰,这等于是击败了苏天成,钱谦益肯定高兴了。
第七百五十九章辽东的变化(3)
渠清泽脸色阴沉的站在厢房里面,辽东的情报,说的非常清楚了,苏天成预计到的变化,果然出现了,想不到陈新甲能够忍耐这样长的时间,而且就不简单的,他觉得自己的分析还是出现了偏差,没有想到陈新甲有这么大的动作。
苏天成依旧在看着情报,脸上的神情,没有多大的变化。
“大人,下官不服气啊,朝廷如此做,岂不是彻底否定了大人在辽东的功劳,陈新甲到辽东,出任辽东巡抚,这是因为大人无暇顾及辽东的事宜,可大人毕竟是蓟辽督师,陈新甲如此大动作的调整辽东的官员,至少需要和大人商议的,宁远的督师府,形同虚设了,除开洪大人兼任都督同知,徐大人也调回京城去了,督师府的官吏,几乎都调走了,如此的做法,岂不是明目张胆的挑衅吗。”
苏天成终于抬起头,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老渠啊,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早就说过,陈新甲一个人是做不好这些事情的,若是皇上不同意,谁都不可能改变辽东的局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背后的原因,还需要解释吗。”
“大人,下官也想到这一点了,可下官担心驻扎在辽东的江宁营将士啊。”
苏天成的脸色变化了。
“江宁营不能够动,陈新甲不要想着轻易能够插手江宁营的事情,我已经准备给洪大人写信了,徐大人离开了辽东,升任左都御史,这是朝廷和皇上对徐大人的肯定,不过辽东的民生事宜。洪大人恐怕是不能够插手了,一切都是钱谦益负责了,如此的情况下,洪大人就要多费心了,牢牢把握住江宁营,江宁营将士的军饷。与边军和榆林营军士,都是不相同的,我在辽东的时候,这不算是什么事情,但我离开辽东了,徐大人也离开辽东了,这就是问题了,边军可能会不服气,接下来陈新甲和钱谦益也会过问这里面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洪承畴必须要坚持,江宁营将士的钱粮事宜,自行负责。”
渠清泽点点头,苏天成说到的才是关键。
“辽东出现的所有变化,我们是无法左右的,但要学会规避麻烦,这就需要洪大人多操心了。想那陈新甲和钱谦益也是不敢忽略辽东局势的,要是辽东本身出现问题。恐怕陈新甲和钱谦益脑袋都是保不住的。”
苏天成说到这里,渠清泽开口了。
“大人,下官还是担心的,陈新甲以前虽说在辽东曾经对抗后金鞑子,但下官详细了解了,陈新甲并非是作战勇猛。聪明睿智的,崇祯四年之后,近十年的时间,都是在朝廷里面,如今突然到辽东。负责对付后金鞑子了,谁知道会做出来什么决定,下官不敢多想,陈新甲好大喜功,要是不注意辽东的局势,贸然展开进攻,毁掉了辽东大好局势,毁掉了大人在辽东的心血,后悔都是来不及的。”
苏天成脸上出现了苦笑。
“老渠,记得我和你说过,有些事情,该来的一定会来的,无法躲避的,记得剿灭流寇的时候,朝廷的政策不也发生过很多的变化吗,一会安抚、一会围剿,最后才确定了围剿的策略,我记得,只有洪承畴是坚持围剿的策略的,为此还遭受过排斥,朝廷上下,包括皇上都认为流寇本来就是大明的子民,迫不得已才造反的,能够安抚就尽量的安抚。”
“安抚的政策,我至今认为都是不错的,但要区别对象,流寇的首领,绝对不能够采取安抚的策略,必须要毫不留情的斩杀,普通的军士,完全是可以安抚的,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之后,令他们平静生活,杀戮太重也不好。”
“江宁营在剿灭流寇的过程中,坚持了这个策略,效果也是不错的,没有出现什么重大的问题,后来这个策略,也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所以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彻底剿灭了流寇,如今面对后金鞑子,朝廷里面,恐怕想法是多种多样的,很多人,不撞南墙不回头,可惜这样的撞击,显得过于的惨烈了。”
连续几天的时间,不少江宁营的军官,都来到了督师府,孙传庭和熊子健等人,是跑的最多的,他们很关心辽东的局势,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各级官府衙门,都收到了朝廷的邸报,这也的事情是无法保密的,众人都非常担心,害怕辽东出现什么问题,毕竟江宁营的将士,在辽东夺回了大凌河城,驻守了好一段时间,而且还有三万的江宁营将士,继续驻扎在辽东。
苏天成一直都是安慰众人的,这方面他必须要注意,不能够和朝廷唱对台戏,如今的登州、莱州和青州,正在建设的最关键时刻,需要稳定,这个时候,朝廷对自己有什么意见了,对于登州、莱州和青州,是非常不利的。
辽东的事情,苏天成不好插手,也无法插手,距离宁远两千多里地,不可能干涉到,再说有了皇上和内阁的支持,陈新甲早就信心满满了。
钱谦益到辽东,徐尔一调离辽东,这是非常厉害的一手,就好比是釜底抽薪,众人都清楚,徐尔一是完全支持苏天成的,也是代表朝廷支持苏天成的,调走了徐尔一,也就明确的告诉了众人,辽东将是陈新甲做主了。
圣旨依旧在陈新甲的身上,时间不算是很长,可惜圣旨上面的有些话,陈新甲恐怕已经忘记了,到了这个时候,圣旨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
对于钱谦益这个人,苏天成的印象一般,不能够说很坏,钱谦益身为东林书院的领袖,坚持自身的认识,这不能够算是什么错误,哪怕东林书院强调的某些理论,不符合实际,甚至是错误的,而且钱谦益曾经在朝廷里面做事情,差点就成为了内阁大学士,虽说时间不是很长,但对如何的署理政务,还是熟悉的,钱谦益身为南方的大儒,平日里结交的官员也是不少的,应该说对于做好一个地方的事情,有一定的心得。
钱谦益到辽东,明显就是接手徐尔一曾经管辖过的诸多事情,留在辽东的都督同知,还有洪承畴,洪承畴是管辖军事方面的,钱谦益自然就管辖民生方面的事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新甲肯定是要直接管辖军事方面的部署了,到了那个时候,苏天成在辽东的势力,就被完全架空了,督师府被钱谦益控制,军事上被陈新甲控制,洪承畴沦落为执行者。
苏天成迷恋权势,但迷恋权势的前提,是建设好大明王朝。
但苏天成不可能为所欲为,他选择的一条道路,和造反是完全不一样的,依托朝廷,辅助皇上,建设好大明王朝,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就要遵循规矩,坚守底线,可以像如今这样,暗地里配置自身的势力和地盘,但不能够反对皇上,不能够推翻大明朝的统治。
这是苏天成遇见饿瓶颈。
九月中旬,苏天成拿到了赴辽东的所有官员的名单。
看到唐海泰的名字之后,苏天成的身体禁不住晃动了一下。
在江宁县的时候,这个唐海泰曾经暗地里算计过苏天成,苏天成一直没有忘记,不过随着地位的升高,权势的增大,他不会注意到唐海泰了,再说了,唐世济成为了内阁次辅,苏天成也不想因为对付唐海泰,和唐世济产生巨大的矛盾,这不利于大明王朝的发展,在他看来,自己和唐海泰之间的矛盾,无伤大雅,世界上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你不可能杀掉每一个看不惯的人,只要不影响大局,随他去吧。
但唐海泰进入了辽东,成为辽东巡抚衙门的知事,这就令苏天成有些担忧了。
唐海泰这人,苏天成还是了解的,没有什么本事,但为人阴险,喜欢暗地里做小动作,吃喝玩乐养养精通,这样的人到了辽东,绝非好事。
苏天成重点看了唐海泰的履历,想不到唐海泰既然在京城呆了好几年的时间。
内阁的事情,孙承宗曾经告诉过苏天成,令苏天成知晓了内阁里面的矛盾,当初孙承宗极力反对唐世济成为内阁首辅,也是因为唐世济和苏天成之间,关系不好,这一次,从唐海泰的履历上面,苏天成发现了蹊跷。
要说唐世济一直都在帮助唐海泰,但这种帮助是有限度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唐海泰进入京城的时候,不过从九品升到了七品,如今也只是六品的官员,这说明唐世济是把握了基本原则的,但辽东是非常敏感的地方,若是唐世济清醒的话,将唐海泰留在京城,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将唐海泰送到辽东去,说不定这小子会惹出来大祸事的。
通过了种种的分析,苏天成的感觉越来越不好,觉得辽东的形式,不长时间,一定会发生巨变的,已经是崇祯十三年了,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会发生一件大事,一件直接影响到后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苏天成不知道,也不敢肯定,这件事情是不是会出现。
因为历史已经改变了。
第七百六十章陈新甲的聪明
陈新甲可不是吃素的,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既然动手了,就要发挥自身最大的能力,毕竟辽东的重要xìng是不言而喻的,自己如果不能够很好的掌控辽东的局势,一味的依靠皇上和内阁的支持,也会被辽东的官吏将士看不起的。
钱谦益上任之后,徐尔一离开了辽东,陈新甲召集了督师府、巡抚衙门的官员,以及辽东总兵官以上的军官,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的会议上,他宣布了钱谦益负责辽东民生方面的事宜,包括军队粮饷等方面的开支,辽东土地管辖等诸多方面,同时宣布了,洪承畴直接负责江宁营的调遣事宜。
这个决定,引发了一阵子小小的波动,洪承畴身为兵部尚书、都督同知、江宁营都指挥使,其实负责整个辽东的局势部署的事宜,实际管辖着江宁营、边军和榆林营将士,但陈新甲的调整,标志着洪承畴只能够负责江宁营的事宜了,突出了洪承畴江宁营都指挥使的官职。
没有调整的有秦三德的职权,根据苏天成离开辽东时候的安排,秦三德不仅仅是江宁营的监军,更可以直接负责监督边军和榆林营的事宜,陈新甲默许了这样的安排。
辽东的官吏和军官,都明白这里面的意思了,这宣布陈新甲开始果断出手,掌握辽东的全面局面了,要知道,做出来这样的调整,一定意义上说,需要得到苏天成的准许。毕竟苏天成还是蓟辽督师,圣旨上面对陈新甲的要求。还是协助苏天成管辖辽东的事宜。陈新甲能够直接做出来这样的决定,能够将徐尔一送回京城,说明皇上和朝廷是支持陈新甲的,说明辽东的事情,从此就是陈新甲直接管辖了。
陈新甲接手开始管辖边军和榆林营,唯独没有马上开始管辖江宁营,表面上看起来,是对苏天成和洪承畴等人的尊重。实际上,是让苏天成和洪承畴没有辩驳的余地,这一手作的是很漂亮的,在大家看来,陈新甲管辖身处辽东的江宁营将士,是迟早的事情。
陈新甲在辽东的地位,还不是特别的牢固。想要在部队中间,树立起来绝对的威信,那就要带领部队打胜仗,这样才能够得到将士的真心佩服和拥护。
这方面,陈新甲无法和苏天成比较。
在江宁营将士的心目中,苏天成是绝对的统帅。无人可以撼动苏天成的地位,洪承畴都不行,相对来说,在边军和榆林营军士的内心,对苏天成是一种崇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护,苏天成在辽东的时间不是很长。可以说还在磨合的过程中,而且苏天成下手狠狠整治了边军,这种整治带来的好处,需要时间慢慢体会出来。
陈新甲利用了这样的机会,苏天成整治边军,陈新甲得到了实际的好处,来到辽东之后,陈新甲很满意辽东军队的素质,令行禁止,听从指挥,这样的军队,打战是不用说的,一定是士气高涨,所以在军队的建设方面,他是不需要cāo心的。
不过苏天成也不是神仙,辽东军队的建设之中,也存在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饷的问题,江宁营将士的军饷,普遍高于边军,苏天成来到辽东之后,下决心整顿边军,大量的裁减军士,大力发展农桑,也就是想着在适当的时候,提高边军将士的军饷,可动辄就是十余万人,想要提高军饷,可不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还在cāo作的过程中,登州和莱州出事了,变故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没有来得及着手提高边军的军饷。
苏天成为了提高边军军士的军饷,所做的一切努力,好处同样被陈新甲得到了。
秋收之后,督师府收获了不少的赋税,包括农户上缴的一部分粮食,朝廷没有在辽东征收任何的赋税,所以说,粮食赋税以及商业赋税,都是督师府直接征收,这一大笔的粮饷,直接归陈新甲调配,加上朝廷没有削减辽东的军饷,可以说,陈新甲手里是有粮食和银子的。
辽东有了这样的基础,不少的商贾,穿梭于大明与后金之间,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贸易,这种贸易属于暴利的行业,这些商贾,上缴督师府大量的银子,寻求保护,也被准许进行商贸交易,这是一笔固定的来源,同时还有锦州、宁远城内的商贾,上缴的赋税,苏天成对辽东的商业赋税,进行了改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农业赋税从无到有,同样归督师府支配,有了这样的基础,陈新甲当然有所动作了。
十月,辽东传出来了消息,陈新甲和钱谦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