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至少在当时看来,大郎确实你比适合的多……”

  李世民心中不服。

  李渊依旧笑着摇了摇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我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是拥有大郎、你还有平阳这三个子女。你们都是人中龙凤。拥有着远胜他人的干略能力。有子女如你们,作为一个父亲,我怎能不骄傲。但你们性子各有不同,大郎性子温和,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而你性子刚烈,虽智勇兼备。却喜欢争强好胜,满怀雄心壮志。至于平阳。刚直不阿,情义双全。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世人得一麒麟子便足以自豪,父皇我有三位,早已知足。平阳身为女儿家,自是不论。大唐第二世皇帝毫无疑问的就在你们兄弟之间。你们都有那个才智能力,但是我认为天下初经大乱,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巩固,而不是过量的野望。你大哥有文景之能,而你却有汉武的野望。我经过深思熟虑,结合历代的史实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大哥更适合当太子当皇帝,因为这天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不是连续不断的战争。你的性子太过好强,我担心你承受不了突厥给我大唐的屈辱,而选择愤然一战,就像当初的杨广。”

  李世民心中一禀,想不到自己这位父亲竟然将他看的如此透彻,忙道:“儿臣绝不会步入杨广的后尘。”

  “这个,我是不是应该回避一下。”一边的秦风,只听得心惊胆战,汗流浃背,这种皇家秘密真是要他这外人的命。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如坐针毡。

  “不必。”李渊、李世民父子异口同声的说着,而后又相顾一笑。

  李渊对秦风道:“这是我思考多年的一点心得对你也一样有用,放在国家是国之大事,放在小家亦是治家之道。悲剧生一次,就足够永世难忘,我不希望后人再次上演当天的悲剧。这种事情,人家不说,不表示不知道,不说是因为害怕而已,既然生了就不怕人说,不怕人念,人家念了才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才能引以为戒,终身难忘。”

  秦风心里明白李渊这是将他视为自己一家人了,所以不怕出丑丢面子,便也不在乎什么。当然,他也知道李世民的为人,自然不会因此而责怪自己什么的。

  “你聪明,那么你就凭良心说说,这杨广是好人还是坏人。”李渊把矛头指向了秦风。

  秦风知道李渊、李世民不需要听假话,稍作思忖,便道:“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杨广是一位试图延续辉煌、维护国威的皇帝,并且一直以理想主义治理国家,但他的自负心理与官宦背景,严重左右了他的治国理念与方法,最终导致统治的失败,国家的灭亡。虽然我们不能否认隋炀帝的美好初衷,但滥用民力、铺张浪费、迷信武力、炫耀国威的做法必须予以批判。历史上留下的关于隋炀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还增添了许多虚假成分,使得隋炀帝千百年来一直是昏君的同义词。但是不能简单地得出隋炀帝是昏君、暴君的结论。与此相反,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泽被后世的京杭大运河,他执政时期的一系列改革,为唐朝盛世的到来做了必要的准备。隋炀帝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人物。各种历史版本都在说杨广恶劣到了极点,不但杀父,淫庶***亲妹,而且还有着佳丽三千,可事实上,杨广根本不是好色之徒,他的女人就那么几个,这一点,单从他的子嗣就可以看出一二,他堂堂一代帝王,就只有杨昭、杨暕、杨杲,以及一个早夭的杨铭,而且,都是萧皇后生的。至于女儿,也就南阳公主与嫁给李世民的杨妃而已。仅是这一点,说他荒淫成性就说不过去。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这话说得很好。只说过而不论功,对他有失公允。”

  李渊点了点头道:“现在世人谩骂杨广,将杨广贬的一文不值。主要还是乱世时,诸侯为了巩固自己的名望,让百姓拥护而恶意散布的一些根本不属于他的谣言罢了,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咱们的功劳。”李渊说得很坦然。

  “我相信,如果我失败,或者大唐失败了。我们也与杨广一样,背负着本不属于我们的恶名。”

  “二郎,你认为杨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世民认真的听着,对于李渊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听李渊问到自己,不假思索道:“风儿年少,你不知杨广,情有可愿。其实我们这些有机会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杨广并非一无是处。他能力不差,只是没有看清天下的本质。前朝经过大乱之后,民心思定。文帝杨坚极擅敛财,国库虽然充裕,却是典型的国富民弱。面对如此局面,作为一国之君,要做的是让百姓也跟着富裕起来。可偏偏杨广野心太大,雄心太广,直接给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意图成就一番大业。可惜好高骛远,不但没有好好的治理国家,让百姓富裕起来。反而连续不断的压榨民力,直接导致了大隋王朝的灭亡。”

  平心而论杨广确实有着凡寻常的智力和胆略,以他干的每一件事拿出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德政。

  他为了更好地控制华北,营造了东都洛阳;为了使江南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开凿了南北大运河,数次巡游江都;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他掘长堑,修驰道,筑长城;在武略上,他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经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击破吐谷浑,把青海省重新纳入了中国版图。在对外交流上也是显著,他派遣使节远赴波斯,还渡海通使了南洋,联系扶桑。

  这成就细说起来,秦皇汉武也不过如此。

  但是有一个细节必需了解:秦拥有百年基业,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历代秦王大多雄才大略,唯一逊色无能的也有吕不韦这样的相国把持朝政,国力之强悍,远胜六国。即便如此,秦始皇也花了足足十年时间一统天下。而汉武帝拥有文景遗留下来的积蓄,他从元光二年开始诱击匈奴于马邑一直到卫青出塞千里杀至赵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至,一共打了十四年。

  而杨广呢?仁寿四年开始大展拳脚到把这么些个千秋伟业都干完,总共只用了八年的时间。8



第354章:传承


  如果非要说杨广有罪,急功近利是罪、失败是罪。?? ?

  成王败寇,说得一点不为过。

  杨广败了,就得有背负无穷无尽恶名的觉悟,这样的皇帝、末代皇帝比比皆是。

  古之商纣,又何尝不是如此?

  至此,李世民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为什么李渊如此看中他大哥李建成,而不是功劳更加卓越的他。他一直以为是李渊偏心、李渊古板,却不知他是因为怕他成为第二个杨广,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魄力,壮志雄心比之杨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大唐的根基远比不上隋朝,当心他若成为大唐皇帝,一份才华非但不能给大唐带来富强,反而会将大唐推向灭亡的结局,步入杨广的后尘。

  “父皇,儿臣不是杨广,杨广以自己的想法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志向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草芥,将天下人视为他成就大业的工具,无限度的奴役他们。儿臣做不到……并不是儿臣比他仁慈比他高尚,而是儿臣明白一个道理。”李世民看着李渊慎重的说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

  “因为杨广滥用劳役,尉文通、王万昌、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刘元进、杜伏威、孟海公……”李世民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连说了六十四个农民起义军的领名字,道:“若无他们将天下搅乱,我李唐也无法趁乱世而起,从而进兵关中,一统天下。”

  李渊动容的看着面前高谈论阔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杨广的才智干略非但没有让隋朝昌盛,反而因为他陷入了罕见的大动乱。短短的六年里,天下太平的大隋涌现出六七十起农民起义,直接搅乱了天下局势,将隋朝推向灭亡。以至于如流星般璀璨的隋王朝二世而亡。

  作为大唐的开创者,李渊不想步入前朝的后尘,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将好不容易铸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着不亚于杨广的壮志雄心,也有着非同非响的才能,李渊最怕的也是李世民会走杨广的道路,因为他的野心才气将唐朝推入深渊。

  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财富都禁不起杨广的折腾,大唐接手了隋末动荡的烂摊子,底气差杨广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腾。

  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李渊才一直坚持李建成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能力,认为大唐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展,而李建成的性子干略能力正适合巩固唐王朝的根基,让唐朝更加强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展乎李渊的预料,李世民策划仁智宫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现严重错误。

  “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你所用之人,皆是能臣干吏,我心中有数,此后也就渐渐的放心了。我为何占据着太极宫而不走?因为我担心你走错了路,只有就近呆着,监督着,你才能兢兢业业。你近年来的表现不外乎想向我证明,你比建成强,你更有资格当任大唐二世皇帝,通过你的一举一动,通过你在突厥方面的作为,你已经用事实击破了我的担忧,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胜过你大哥许多。最让我叹服的是你成功的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将强大的突厥一分为二,而争战不休。”

  李世民看了秦风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不是儿臣的计谋,而是风儿献出的策略。”

  李渊却大笑道:“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无才,但不能没有识人之明,不能没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襟。如果不懂得放权下去,亲力亲为,又有什么用?天下这么大,一个人哪管得来。我大唐现在人才济济,放权下去给人才去处置,比亲力亲为更有效。刘邦不过一瘪三,为何创立了强汉,因为他有识人之能,有用人的胸襟。二郎在这一点上,可比刘邦强多了。现在、后,你继续保持这种做法,大唐必将是一个强于汉之鼎盛王朝。”

  李渊说完,从衣兜着掏出一块黑漆漆、无光泽的牌子,丢给了李世民,道:“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交给你了。行了,明天,我就给你挪挪窝,安安心心的去养我的老去了。我今天说得也够多了,你们下去吧。秦小子稀奇古怪,你很有意思。有空来陪陪我老人家。”

  “喏!”

  望着李世民与秦风离开的背影,李渊微微一笑,笑容里有着一种负释重负的感觉。

  李渊性子好享受不假,可是在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渊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当继任帝位的两年时光里,李渊一直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施展着皇帝的权力……

  他一直担心李世民的性格为步入杨广的后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这个二儿子。

  李世民这执政的两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渊作为父亲。作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亲,再是清楚不过了:他还是一样的好胜,这是意图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强,证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适合当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干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丰功伟业。

  大唐的劲敌突厥则是他的目标。

  李渊也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二儿子,他现李世民在拥有可比汉武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并没有杨广的急躁心态。他确实急于证明自己,早有与突厥一战之意。但是这个急切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非但没有穷兵黩武。反之非常重视百姓,重视经济展。

  他竟然能够耐着性子,休养生息了两年一边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的智略操控着北方的局面,远交近攻,拉拢薛延陀,扶持突利以对颉利,以阴谋阳谋控着北方的局面;令一边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务人才治理大唐,恢复大唐经济;一边不拘一格的提拔出以秦风为代表的青年一辈,为大唐储备人才。他执政这两年的时间里,不但解决了自己遗留下来的种种难题,而且还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于未来,这种胸襟与眼光决非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能够企及的。

  玄武门生之时,他确实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间没有隔夜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的心态也慢慢的生了改变,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门之变。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只能自己这个不合格的父亲,是自己亲手将两个儿子推向了对立面,推向了深渊。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权柄无疑是罪魁祸。

  作为一个开国大帝,作为一个亲自上阵杀敌的人大将,李渊对于生死也看得比较开。当他想通之后,也放开了,也看得淡了。今天这翻对话,又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全盘托付……

  自己也可以真真正正的退了下来。

  于是,才有将那面令牌交给李世民的举动。

  那不是一面普通的令牌,那是代表着李渊时代里最雄厚的势力之一,只是一直隐藏于暗处,从来没有见过天日,可是李渊知道,如果自己动用了那面令牌所代表的势力,那么,大唐帝位将会重新颠覆,这一点,不容置疑。而且,明面上,忠于他李渊的人多不胜数,固然在李世民继位后,已大多隐退,可隐退并不表示毫无实力。

  李世民知道李渊还有所保留,毕竟当初的自己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才上的位,李渊心中有怨是人之常情,有怨,自然不会全盘交待。

  之前,李世民的孝顺里头还掺杂着功利色彩,可是渐渐的,他已经不在意李渊手中的力量了,尽管足以威慑到他的帝位。可他也知道李渊是一个理性的人,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为国为民,李渊绝对不会祭出他的杀手锏。李渊这个糊涂的父亲到最后才明白了儿子们的野望,可他的儿子早已将李渊研究得非常透彻。

  李渊现在交出这块令牌,对李世民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些年,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展上,大唐更是取得了十足的展,对于李建成当太子时设立的一些政策,李世民并没有一味的排斥和贬低,特别是李建成提出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得到了登基后的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并且精益求精的在这两项制度上进行改良,效果更是显著。

  论治世之能,李世民未必就能胜过李建成,但是作为一个胜利者,他有着比李建成更加完美的平台。李建成在位的时候,三强争锋,事事都要考虑帝党的利益,太子党的利益,还要压制秦王党。政治斗争是最伤国力根基的,李建成顾忌这个顾全那个,政策的执行自当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而李世民此时却吞并了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后又借精减裁员把无能的帝党成员大加裁撤,仅保留有能力的人员,此后,大唐王朝可谓上下一心,制度执行的格外顺利。兼之秦风为大唐弄来数以十万计的羊,万计的战马与千计的牛,大大的减少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经济恢复的比计划中要顺利的多。8



第356章:大唐英雄纪念碑

  “父皇心中的壁垒,总算消除了!”回到甘露殿,李世民依旧十分的激动,至于那一面玄铁打造的重要的令牌,让他扔在案几上,如若凡物。望着秦风,用浓浓的欣赏与感谢的口吻道:“你帮朕无数大忙,可这一次帮的忙,比你提出分化、离间、扶持突厥的计谋更要让朕感激。‘分化、离间、扶持’朕与诸位大臣迟早也想得出来,可今天一事,是别人万万帮不上的。”

  秦风见李世民语无伦次,沉思道:“岳父,您没必要感谢我的。如果太上皇心中放不开,谁也无法说服他的,事实上,他早就看开了,只是碍于面子,缺乏一个调剂品才装模作样,今天有我一个不算外人的外人,正好有一个台阶下,于是,太上皇就顺势下台罢了。”

  “说你小吧,你有时候比六七十岁的老狐狸还要狡猾,说你老吧,又实实在在只有十七岁。你这臭小子也不知脑子里装了些这么东西,稀奇古怪的,却相当有用。总有一天,朕要将你的脑袋破开开看看!”李世民一怔,经秦风一说,他也明白过来了。呵呵的笑着说道。

  秦风忙做了一个怕怕的表情。

  “好了,别卖乖!咱们说正紧事。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