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袁世凯这么一说,陈宦便不再言语了。
在袁世凯扑灭“二次革命”,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并兼任湖北都督,但黎元洪害怕被袁世凯架空,不肯离开湖北,而是在湖北就任副总统(这种事也就在中国才有)但袁世凯早就窥破了黎元洪的心思,派段祺瑞到湖北以“磋商要政”为理由,逼迫黎元洪离开了自己的地盘湖北,进了北京。黎元洪到京之后,被安置在了瀛台(当年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即被慈禧太后囚禁于此,此时黎元洪的心情可想而知)并且和袁世凯结成了儿女亲家。
对于这样的控制手法,现在的袁世凯可以说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从刚才的话里,陈宦已经听出来了袁世凯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再多说的话,不但会引起袁世凯的反感,也可能真正的得罪了杨朔铭。
对于这位收复青岛的智将,他在心里不知怎么有一种本能的忌惮。
如果杨朔铭知道了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提醒袁世凯提防自己,以这位智将的心机,稍微整出一点事来,就够他陈宦喝一壶的。
精于处世的他,对于人情交往利益关系的理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想到刚才杨朔铭借着夺款的功劳巧妙的夸赞了自己一下,摆明了是卖个好给他,他的心里又略略放松了些。
此时的陈宦已经决定了,自己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去和杨朔铭这样的人多套套关系。
杨朔铭刚刚回到了家里,家里就已经得知了消息,做好了迎接的准备,看着一堆的美女丫鬟围着自己忙得团团转,杨朔铭不由得仰天翻了个白眼。
这种换衣服都不用自己动手的生活,他属实是一点儿也不习惯。
“这几位……怎么有些面生呢?是新来的?”杨朔铭看着将自己的军服取走的几名身穿紧身半袖旗袍的美女的背影,咧了咧嘴,对先到家的爱妻黄韵芝问道。
黄韵芝眨了眨眼,表示不知道,她向银凤投去询问的目光,银凤笑了笑,说道:“她们都是袁大公子派人送来的。”
杨朔铭顿时明白了过来,他点了点头,没有再问,而是拉着黄韵芝的手进了卧房。
“这下有当老爷的感觉了吧?”黄韵芝笑眼弯弯的问道。
“这句话需要解释。”杨朔铭看着她说道。
“随便睡丫鬟是老爷的权力。”黄韵芝笑着解释道,“可不要浪费资源哦。”
“我可受不了这个。”杨朔铭苦笑了一声,“他袁太子这是想把我榨成人干,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广田自荒可是不行的哟。”黄韵芝让他一句“榨成人干”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袁太子的行事方法,和他爹一样。”杨朔铭想起了袁世凯借着让自己主管全国实业的机会夺了自己的军权,心里一时间说不上是什么感受。
这样的结果,其实他早就预料到了。
“怎么?是他给你的官儿小了?”黄韵芝似乎也明白他今天觐见的结果,问道。
“说小也不小,只是我不再是军人了。”杨朔铭说道。
“他给你封的是一个什么官?说来听听。”黄韵芝又问道。
“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杨朔铭说道,“他委托我主管全国实业,给我的职位有三个,一个是全国工商业督办,一个是全国铁路督办(以前曾是孙中山的职位)一个是全国经界局督办(蔡锷入京时的职位)”
“听起来还不错,只是好象没有山东将军的名号威风。”黄韵芝笑着说道。
她的话表明,她也明白了丈夫军权被剥夺的事实。
“既然如此,你有没有什么打算?”黄韵芝问道。
“既来之,则安之,”杨朔铭说道,“不管是什么职位,只要努力,就都能干出一番成绩来,再说这三个职位也都不是虚的,主管实业,其实正合我意。”
“我觉得也是。”黄韵芝点了点头,眼中突然闪过一丝惆怅,剪水双瞳渐渐的朦胧起来,仿佛笼罩了一层雨雾,“我倒是希望,你一辈子都不再当将军。”
杨朔铭明白她的意思,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作为军人的妻子,一辈子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生死离别的痛苦,“这一回咱们可是要长住京城了。”可能是发现自己的哀伤情绪对丈夫起了不好的影响,黄韵芝立刻转移了话题,“你这一回升官了,其实该好好的庆贺庆贺的。”
“那是自然,”杨朔铭笑了笑,“只怕不用咱们自己准备,就会有人想到这块儿的。”
杨朔铭话音刚落,银凤的身影便出现在了门口。
“老爷,有客人来了。”银凤说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初会蔡松坡

听了银凤的禀报,杨朔铭和黄韵芝相视一笑。
“是哪一位贵客?”杨朔铭问道。
“是蔡松坡蔡将军。”银凤答道。
听到银凤的回答,黄韵芝明显的有些出乎意料,她的眼中闪过一丝迷惑,她随即转过头望向杨朔铭,在杨朔铭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神情。
“让他稍等,我马上过去。”杨朔铭对银凤说道,银凤答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我还以为会是梁财神呢。”黄韵芝笑道,“没想到却是蔡将军。”
“蔡松坡身体不好,我原打算明天去拜访他的,想不到他今天就来了。”杨朔铭说道,“其实我们早该好好坐下来谈谈了。”
“他这个时候来也不奇怪,上次咱们帮了他的大忙,要不是我们的药到的及时,蔡夫人的命就保不住了。”黄韵芝想了想,说道,“也许他就是来道谢的呢。”
杨朔铭点了点头,他知道爱妻的分析有道理,但远远不是全部。
和黄韵芝组建医疗队上前线支援杨朔铭不同,蔡锷的两位夫人刘夫人和潘夫人则是亲自到前线探望丈夫并劳军慰问,结果在一次慰问活动中遭到日本间谍偷袭,刘夫人被子弹击伤,伤口感染化脓,生命垂危,蔡锷当时极为绝望,已经预备要为刘夫人安排后事了。多亏了杨朔铭的医疗队及时赶到,使用“特效药”对刘夫人进行了医治,才保住了她的性命。
对于杨朔铭派出的医疗队的帮助,蔡锷可以说是非常感激的。
而更加另蔡锷感激的,则是杨朔铭的暗中支援。
这一次抗击倭寇入侵,奉天战区的仗基本都是蔡锷打的,和山东战场相比,蔡锷的仗打得并不顺利,前期基本上都在吃败仗,好在他始终咬牙坚持着消耗日军,到了后期在山东战场稳胜的情况下,杨朔铭便开始试着抽调力量支援蔡锷,他先后给蔡锷派去了三个炮兵营(其中一个装备有毒气炮弹)三个步兵营,一个铁甲车纵队(坦克纵队)一支卡车运输队和四架飞机,并给蔡锷运去了180毫米重型榴弹炮和大量的炮弹,在得到了杨朔铭的有力支持之后,早就憋着一肚子火的蔡锷向日军发起了猛烈反击,在中**队的全线反击下,表面上气势汹汹但骨子里已经十分虚弱的日军遭到沉重打击,加上鼠疫流行,一路溃败下去,让蔡锷成功的收复了所有的失地,将日军逐出了奉天,压缩在旅顺大连至鸭绿江一线,使蔡锷得以一雪前耻,成就赫赫威名。
尽管二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碰面,但在心里,都已经把对方当成了至友。
对于蔡锷的来访,杨朔铭其实早就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他会来得这么早。
当杨朔铭来到客厅的时候,蔡锷正在一张桌子旁,仔细地观看着军摆放在“定远”舰模型旁的另一艘军舰模型。看到杨朔铭出来,蔡锷微微一笑,迎了上来。
“回京复命后,本该去探望下松坡的,想不到松坡竟然不肯给我这个机会先来了。”杨朔铭微笑着上前,向蔡锷伸出了手。
蔡锷呵呵一笑,伸出手用力的握住了杨朔铭的手。
“你我相见,不必分什么先后。”蔡锷看着一身精美汉服的杨朔铭,笑着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
杨朔铭注意到今天来访的蔡锷也没有穿军服,而是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外面罩了一件咖啡色的外套。两人都注意到了各自着装的不同,不约而同的会心一笑。
一位侍女上前帮蔡锷脱下外套,将外套和蔡锷的黑色礼帽一起取走挂在了考究的紫檀木衣架上,另一位侍女端上了香茗,这两名侍女都是姿色非凡的美女,哪怕是温文儒雅的蔡锷,也不由得多看了她们几眼。
两名美女立刻便注意到了蔡锷在看她们,她们冲他露出了一个恬静可爱的笑容,既温柔甜美又不失礼貌含蓄,让蔡锷不由得暗暗感叹。
“瀚之府上,果然名不虚传。”蔡锷从两名美女身上收回了目光,笑着对杨朔铭说道,“如此佳人,实是难得。”
“她们都是袁大公子送来的,烦劳她们在我这里做这些事,实在是暴殄天物了。”杨朔铭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感叹道,“她们都是很优秀的女孩子,应该有更好的归宿才对,而不应该在我这里虚度年华。”
听到杨朔铭的回答,蔡锷的眼睛微微一亮,但马上又恢复了常态。
“瀚之看样子很喜欢船。”蔡锷坐了下来,指了指桌子上的舰船模型,“我认得那一艘是咱们北洋海军的旗舰‘定远”那一艘好象是德国船。”
蔡锷所说的船模是一艘双桅双烟囱的冲角战舰,前后各有一座单装主炮塔,两舷各有三座副炮塔和二座炮廓,看样子象是一艘巡洋舰,但从它的体形和摆在前面的“定远”竟然不相上下,证明了它很可能也和“定远”一样,是一艘铁甲舰。
杨朔铭听到蔡锷竟然能准确的判断出后一艘船模的德国血统,不由得面露惊讶之色。
“松坡所言极是,那确是一艘德国船。”杨朔铭说道,“但是这艘船和咱们中国海军,可是有很大的渊源呢。”
“噢?瀚之说来听听?”蔡锷的脸上现出了专注之色。
“当年甲午战败后,为重整海防,清廷曾欲在德国重新定造新式战舰,德国人设计了一款排水量7600吨的新式战舰,装有2门28公厘主炮、10门15公厘速射炮和厘速射炮,主装甲厚25公厘,航速杨朔铭说道,“这艘战舰其实是德国‘恺撒’级前无畏舰的缩小版,我国将其命名为‘海天’级,惜乎因财力不足及一些政治原因,终究未能建成。”
“我明白了,此‘海天’非彼‘海天”7600吨的无畏舰最终缩水成了4400吨的巡洋舰。”蔡锷叹息道,“若有此‘无畏海天”我国海军今天也不至于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杨朔铭听出了蔡锷话语里的伤感和痛心,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向蔡锷说出自己重建中华海军的计划的时候。
“是啊我们这一次没有能够将倭寇全部驱走,就是差在了这海军上。”杨朔铭说道。
“咱们和日本相比,不光是差在海军上,陆军其实也差得很远。”听了杨朔铭的话,蔡锷的脸色变得有些暗淡。
“松坡认为我国陆军和日本差在哪里?”杨朔铭问道。
“单以装备而论,我国陆军同日本陆军相差无多,象瀚之你的赣军,装备甚至还在日军之上。”蔡锷叹息了一声,垂下了头,“所差的,是官兵的战斗素养和训练。我军将士和日本人相比,虽然也敢打敢拼,但战争考验的不光是士气,光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
“松坡能说的具体些吗?”杨朔铭听到蔡锷说起了中国陆军的不足,身子向前挺了挺,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我军士兵平时训练不足,枪法极差,常常开了十余枪,也打不到一个日本兵,而日本士兵不但枪法极准,且善于近身肉搏,拼刺刀时我军士兵亦难以招架,有时三四个人一起上也刺不过一个日本士兵。”蔡锷有些郁闷地说道,“不打不知道,打了几仗之后,我才知道,咱们和日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他抬起头看着杨朔铭,苦笑道,“其实要不是后来从你派来的那些人那里学了些乖,这仗真的有些打不下去了。”
听了蔡锷的话,杨朔铭一时间默然无语。
蔡锷的话又让杨朔铭想到了自己原来所在的那个时代。
那时的中国,号称是“最强大的时代”,而实际上,当了几年兵只知道种菜喂猪连枪都没摸过的大有人在。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的一位朋友,军校毕业的军官,和另外两名专业军官在给部队讲课时拆解一支外国新式手枪再重装回去等枪装好却发现多了几个零件的糗事。
历史总是这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反复重演。
不知道如果蔡锷来到后世,看到这一幕会做何感想?
“瀚之雪中送炭,蔡某无以为报,不知道将来有没有机会补上。”蔡锷又说道。
“什么雪中送炭,松坡太客气了。”杨朔铭笑着说道,“我还怕你说我不人道,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呢。”
为了履行自己对徐元锦的承诺,杨朔铭开发出了毒气炮(毒气战剂为芥子气)并且装备到了部队当中,在山东战场上还给友军试用了几回,象冯国璋在“安丘—高密战役”当中就使用了毒气炮,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震撼。杨朔铭在给蔡锷送去这种有违人道的武器之后,一直担心蔡锷会对自己的“残忍”抱有偏见,但现在蔡锷的话表明,他对使用毒气作战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
“去他的国际公法公理正义,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蔡锷有些恶狠狠地说道,“我们是保家卫国,管他什么公法?难道他们自己还少用了不成?”
看到颇有儒将之风的蔡锷竟然咬牙切齿的发起狠来,杨朔铭不由得吓了一跳。
“在承德,要不是那一顿毒气炮弹把倭寇的气焰打下去了,他们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嚣张呢。”蔡锷说着,狠狠的挥了挥拳头,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之上。
“你在承德时就用了?”看到蔡锷的动作,杨朔铭好笑地问道。
“当然了。”蔡锷说道,“后来还使用了好几次,效果都很不错。另外我还总结了一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等有空瀚之帮我参详参详。”
看到蔡锷使用毒气作战竟然打出经验来了,杨朔铭好笑之余,也不由得佩服蔡锷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和钻研琢磨的心劲。
“另外一样好用的,就是那些双炮铁甲战车。”蔡锷说道,“此为摧破敌军阵线之利器,以吾观之,其性能较报媒称英军于索姆河之役所用之‘坦克’更为先进。”
听了蔡锷的赞扬,杨朔铭的脸不由得微微有些发红。
他当然不能告诉蔡锷,这些铁甲战车的设计,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听说这铁甲战车是瀚之自己想出来的后在美国订造的,是这样吗?”蔡锷又问道。
“也不算是自己想的,以前便有外国人设计过类似的东西,用于突破敌军堑壕防线,我在书上看到后,受其启发,作了些改动。”杨朔铭答道,“由于其构造较为复杂,我国的技术落后,生产此种战车有很大的困难,为了抢时间,我才决定在美国订造。”
“看样子瀚之是早就预料到了日本会侵犯我国,才预先做了这许多防范措施的。”蔡锷的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时间太短,也只能做到这些了。”杨朔铭叹息道。
此时一名侍女端来了果盘,蔡锷看到了这名美女,象是想起了什么,突然改变了话题。
“瀚之料事如神,关于我国未来之国体政体发展,可有什么看法吗?”
听了蔡锷的问话,杨朔铭在肚子里说了一句“我就知道”。
在自己在洛杉矶的这段时间里,北京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他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成功的打退了日本的侵略,作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这次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国家领导人,袁世凯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民间的好多报纸都转了口风,由“无一日不骂项城”而转为“无一日不颂项城”。在这种氛围之下,要袁世凯称帝的呼声渐渐的高涨了起来。
早在1915年8月,袁世凯政府的宪法顾问美国学者古德诺便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一文,古德诺详细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不适合照搬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应该走“中国特色”的宪政道,也就是采用“君主制”较为合适。古德诺的观点得到了中国国内不少人的赞同,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平心而论,古德诺的观点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并不是在那里完全的自说自话,给袁世凯复辟帝制造舆论。
但无论是古德诺、杨度还是袁世凯,都忽略了中国人的“求新症”的病情严重程度。
此时的杨朔铭,哪怕是没有后世历史书给他的印象,他从蔡锷的问话也能够判断出来,蔡锷在这件事情上的看法。
写下著名的《军国民篇》的蔡锷,是绝对不会认同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更何况还有他的老师梁启超的影响。
“帝制也好,共和也罢,并不是当务之急。”杨朔铭平静地说道,“我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结束目前的混乱状态,等到我国的政局稳定下来,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各项制度完备之后,再考虑实施进一步的变革。这样的发展道路,才是最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的。至于这个中央政府,是共和国政府,还是帝国政府,都只不过是形式。”
“那就是说,如果现在有皇帝的话,瀚之也愿意跪着和他说话了?”蔡锷没有想到杨朔铭会这么回答,可能是急于想要知道杨朔铭的态度,他又追问了一句。
“我不会向任何人下跪。”杨朔铭看着蔡锷,斩钉截铁的答道。
听了杨朔铭的回答,蔡锷本来已经绷紧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
“对了,明天中午我做东,在云吉班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