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银刀)-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肤为病菌侵入,皮肤出血性浸润、坏死、水肿、溃疡,以后形成典型的黑痂,皮肤炭疽经治疗后多可恢复;肺炭疽的传播方式是吸进带炭疽杆菌的灰尘。肺炭疽发病急,表现寒战、高热、咳嗽、咯血痰,常伴发败血症;吃了污染炭疽杆菌又未煮熟的肉类,喝了污染的乳类、水就会患肠炭疽。肠炭疽的表现像急性胃肠炎或急腹症。”
“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而不是病毒)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和其制品以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偶尔可以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能够伴随发生败血症。这种细菌可以在牛、羊、骆驼和羚羊等多种反刍动物体内找到。炭疽热杆菌的特点是可以形成孢子结构,这种保护性的孢囊可以使这种细菌具备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能力。炭疽原是食草动物的疾病,引起这种疾病的细菌就是炭疽芽孢杆菌,它就存在于土壤里。食草动物如牛羊等,进食时口鼻离地面很近,而且常常连根拔起来。这样很容易把土壤中细菌的芽孢吸入呼吸道,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对食草动物来说,这种疾病通常是致命的。不仅牛羊等家畜会感染这种疾病,它对许多野生动物也是可怕的灾难。炭疽对人类虽然不像对食草动物那样危险,但也能引起严重的疾病。人不吃草,也很少把口鼻贴近地面,因而,人主要通过与动物接触或吃动物的肉感染炭疽。”
听到杨朔铭竟然对这种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怪病说得如此详细,傅卓瑶禁不住从心底佩服他的博学。
“炭疽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皮肤接触、吸入和食用。皮肤性炭疽热是这种细菌感染中的最常见形式,与吸入性炭疽热相比危险要小得多;经常与牲畜接触的人,如牧民、兽医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肤炭疽。那是一种不痛的溃疡,但非常难以治愈。如果吃了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炭疽芽孢杆菌无法用煮熟的方法杀死)会患肠炭疽,就要严重得多。而且,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炭疽,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都会发展成败血症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而且还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这种病非常可怕,是吗?”傅卓瑶想起自己那一次染病险些身亡的经历,不由得暗暗心惊。
“是的,感染炭疽热病毒后,潜伏阶段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十天,呼吸道炭疽热感染如不在潜伏期内治疗则非常危险,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感症状,如持续高烧、不断咳嗽、体虚无力、胸口疼痛等。随后,病毒很快就会发作,肺部功能受到破坏,严重缺氧,患者可能会突然休克,脑部也有可能感染病毒,最终不治身亡。炭疽的高发区主要在牧区,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杨朔铭说道,“这是一种传染非常迅速的可怕疾病,致死致残率也非常之高,可以说比枪炮还要厉害。”
听了杨朔铭的解说,傅卓瑶连连点头,只是此时的她并没有想到,这种可怕的病菌,已经被当成了秘密武器,用到了战场之上。
“怎么?咱们这里,发现得这种病的人了?”杨朔铭问道。
“没有没有,我只是听柳姑娘和林医官在谈这件事,就随口问了一句。”傅卓瑶摆了摆手,笑着说道。
“对了,那些金子的事情,我已经办完了。”傅卓瑶将一封信交给了杨朔铭,杨朔铭点了点头,接过信来放在了桌子上,但却并没有打开来看。
“昨天相关的报告才过来,我才知道,这帮人是从日本人手中截下的这些黄金。”杨朔铭感叹了一声,“想不到日本人的消息也很灵。”
“我觉得,日本人这一次吃了咱们这么多的亏,很可能会选择和苏俄勾结在一起来对付我们,我们应该小心,不让他们这么做。”傅卓瑶提醒他道,“要知道,在利益面前,什么东西都是可以放弃的。”
听了她的话,杨朔铭不由得微微一笑,他看着她的眼睛,她象是意识到了自己是因为什么来到他身边的,脸上不由得又是一阵发烧。
“我明白,我不会给他们勾结的机会的。”杨朔铭用平淡但不失坚定的声音回答道。
两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傅卓瑶看到他桌子上还有厚厚的一叠文件,不想再打扰他,便起身离开了。
在送自己的“第二夫人”离开之后,杨朔铭打开了抽屉,取出了一份报告,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份报告是昨天送来的,里面记载着关于特种部队奇袭日军驻地夺下“黄金列车”的详情。
由于昨天事情太多,加上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所以就没有急着看。而刚才傅卓瑶的话给了他一定的启示,他便想起了这份报告,开始看了起来。
正在这时,曦雪走了进来,将另外一个厚厚的信封送了进来。
看到信封上面印着的飞龙盾牌标识,杨朔铭的眉毛扬了一扬,他从曦雪的手中接过了信封,曦雪注意到了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和有些发红的眼圈,不由得露出了诧异之色。
“将军不舒服吗?要不要叫柳姑娘过来?”曦雪关切的问道。
“不用,我没事。”杨朔铭笑了笑,打开了信封。
可能是不想知道信封里文件的内容,曦雪默默地替他倒了一杯热咖啡,放在了他的桌子上,然后转身出去了。
杨朔铭似乎没有注意到她的离去,他飞快地浏览了一下手中的绝密文件,又抬头看了看墙壁上的挂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
“‘新菌种’的效果,怕是还得等上几天才能够知道了。”
库伦,中国陆军西北方面军参谋部。
西北方面军参谋部设在原来俄国人盖的一座小楼里,而在参谋部的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一位穿着中国陆军少将军服面容清瘦的美国军官,正在灯下奋笔疾书。
这位美国军官,便是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歇尔随潘兴将军凯旋美国。尽管得胜回国的美军将士们受到了国内热烈的欢迎,但也仅限于“欢迎”而已。在欢迎之后,一切归于平静。马歇尔的战时临时上校军衔被取消,仍然当他的上尉。虽然他仍然被留在了潘兴将军的手下任职,不久又晋升为正式的少校。但这次晋升并未使他感到高兴。
因为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当了整整18年的军官,但却还只是一个少校而已。
1921年中国和日本再次爆发战争。马歇尔对日本野蛮挑起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极为愤怒,他决定到中国军队当中任职,以充实自己,结果如愿以偿,并且因为战功,获得了他根本想不到的中国政府给他的少将军衔。
此时的马歇尔,正用笔一丝不苟地记下在中国的传奇经历。
“……跟随高尔察克上将的忠于俄国政府的军队还有50多万人,伴随着他们的,是75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政府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27万人;此外,贵族妇女和她们的孩子也有20余万人。而正是这些人,进行了人类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艰苦悲壮的远征……”
“而在这120多万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逃亡队伍中,其实还藏有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时价值5亿美元的重达500吨的金块……”
“在俄国爆发**之后,原来的沙皇俄国黑海舰队司令亚历山大?高尔察克集合了俄国军队的残余部分,组织起反抗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力量,他们在英国的援助下,在鄂木斯克成立了独立政府。但没过多久,1919年11月,鄂木斯克即被苏维埃军队攻占。为了保存实力,高尔察克决定率领他的部下横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亚,逃往太平洋沿岸,在那里寻求日本的支持,再同布尔什维克军队作战。而这些数额巨大的黄金,正是沙皇拨付给高尔察克的军费,分装在28辆武装押运车辆中。”
“没有亲身去过西伯利亚的人,是无法想象那里的寒冷的。鄂木斯克的冬天平均气温为零下万大军在高尔察克的带领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遥的征途,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对于生活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来说并不稀罕,可是谁也没想到,远征队伍刚刚走了几天,气温就从出发时的零下30c陡然降到了零下60c。距鄂木斯克以东1000多公里的托木斯克小城是这场灾难开始的地方,它是当年地球上最冷的城镇。”
“……凛冽的寒风吼叫着,暴风雪象锯子一般的扫过人们的身体,给有史以来罕见的大迁移人群带来了难以形容的苦难。没过多久,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冻僵的人、丢弃的雪橇、冻死的马匹,连同死尸和四周永远也下不完的雪,铺满了西伯利亚的道路。”
“从1919年11月13日到第二年2月,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场难以置信的奇寒引发的人类悲剧,一天也不间断地演变成了连续剧。装载着金块的28辆武装押运车辆的燃料完全用光了,迫不得已,他们只好把金块换到了马拉雪橇上。但是,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这批从俄罗斯帝国政府继承来的巨额财宝,最后不得不丢弃在了西伯利亚的无边荒野上。这500吨金块的下落没有人知晓,到现在为止仍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然而,苦难的行军并没有因此而结束,逃命的人们就象移动中的僵尸,只有一双脚还在一左一右交替地挪蹭着。雪越下越大,整个宇宙仿佛是一个被雪片密封起来的巨大包裹。起初,指挥者声嘶力竭地喊着‘不许睡觉’,用来激励人们前进。可是后来,连他们自己也被睡神阴*过去了。”
“大迁移的队伍每天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减员。百年不遇的西伯利亚严寒,变成了残酷至极的苦难,残忍地折磨着人们。无边的大雪象发了疯一样,越下越猛,仅仅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市附近的一个夜晚,就冻死了差不多20多万人……”
“到1920年2月底,远征的队伍已经从原先的125万人减少到了不足30万人。这些人经过千难万苦,总算从鄂木斯克来到了2000公里外的贝加尔湖畔。但是,苏维埃军队仍然在后面如同死神挥舞着镰刀一样的追逐着他们,为了最后的安全,为了不落到他们宁死也不愿意接受的统治者手中,他们必须横穿贝加尔湖。此时80公里宽的湖面,结了约3米厚的冰,30万活着的人们就这样开始了横穿冰面的行动。”
“……那是怎样一幅景象啊湖面的冰层闪闪发光,就象光溜溜的舞池的地板一样。冻得结结实实的贝加尔湖面,冷到了极点。温度骤然降到了零下69c,猛烈的暴风雪吼叫着好象要刺穿受难者们的骨髓。在这种地方就是穿熊皮、裹海豹皮也毫无用处,极度的寒冷只不过使熊皮在身上起到冰面具一样的作用。”
“……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完全想象不出的景象在冻结的贝加尔湖面上出现了:一位将军的妻子要在冰上分娩但却没有一个可以过去帮忙的人人们步伐沉重,脸上毫无表情地从她面前走过将军用自己的身体挡出一道隔墙,他原本为的是不让人看到妻子分娩时的样子,可他真的象一面墙一样一动不动地冻僵了结果将军的妻子和就要出世的孩子也一起冻死了不多一会儿,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冻死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谷伏击

“……暴风雪终于平息下来,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四周。一切都过去了。悲伤、痛苦、叹息、低语、憎恨、愤慨,一切都随同数十万个灵魂一起消失了。贝加尔湖上的成千上万具尸体在第二年夏天湖面解冻以前,一直那样的躺在那里。直到坚冰解冻的时候,这个可怕的、惨不忍睹的场面,才静静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沉入了深深的湖底……”
马歇尔写完之后,合上了厚厚的笔记本,他起身望向窗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直远征到贝加尔湖的美国军人,在那里所见到的景象和听到的故事,是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
而此时的马歇尔,并不知道,那些他以为已经消失了的黄金现在的真实下落。
而那场“夺金之战”的真实情形,则是另外一个样子。
黎明初露,一夜未合眼的钟离卫站在一处山隘下面的阵地上,来回地走动着。
头一天的夜里,刚好下过一场大雨,西伯利亚平原的冷风透出阵阵刺骨的寒意。山高路陡,当执行“夺金”任务的官兵们摸着黑进入设伏阵地时,几乎人人都摔了斤斗,许多人糊得跟泥猴一样。钟离卫听见有很多人在抱怨俄罗斯的鬼天气,反倒难得地例嘴笑了笑,对身边的**说道:“等到打起仗来,这山陡路滑的就会要了日本人的命”
这座隘口坐落在一座大山的余脉之颠,向南连接山岭群峰,重峦叠嶂,地势险要,这里可以说是从欧洲进入西伯利亚平原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处秘密的门户,古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因为在这里,钟离卫发现了古代西伯利亚汗国城墙的遗迹,并且在这里捡拾到了不少古代的箭镞和残断的古兵器。
想到当年俄国哥萨克们就是沿着这里入侵西伯利亚汗国的,钟离卫忍不住叹息了起来。
1581年9月10日,受俄国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支持的哥萨克叶尔马克匪帮840人出发进攻西伯利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的库楚姆汗向全国发出了总动员令。四处而来的军队在各个要地上设卡防守,严阵以待。库楚姆汗虽然有着抵抗的决心,也进了最大努力团结整个汗国的力量,但他没有改进西伯利亚汗国的军事,不但武器落后,而且没有常备军,都是临时征集的“民团”。这样的军队在获胜时士气高涨,而一旦遭到挫折便会一溃千里。而叶尔马克匪帮却几乎都是职业化的军人,而且要钱不要命,遇到困境仍能坚持作战。两相比较,是近代化的部队与中古部队的差距,不仅仅是武器,组织上更是无法相比。随着“枪鸣弓抖”,“鞑靼人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在哥萨克几乎疯狂的进攻下,中国北方的屏障,古老的西伯利亚汗国落入了俄罗斯的熊掌之中。而中国则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失去了掌握西伯利亚平原的机会,并在近代屡遭俄国入侵,丧失了大片的领土。
而现在,历史终于给了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机会。
就在这一天,一支中国军队,将在当年西伯利亚人抗击俄国哥萨克匪帮的阵地上,向另外一个和俄国一样野蛮强横的国家的军队,打一场秘密的伏击战。
这里的关口一带,全都是绵延数十里的高山大壑,此时中国军队共有三个主力师和一个美国志愿军的旅(属麦克阿瑟的“彩虹师”)已经布防在周遭一线,与日军激战,因此关隘四周到处响彻着隆隆的枪炮声。正是在这种激战氛围的掩护下,一支中国军队神不知鬼不觉悄悄进入关口下的阵地,在日军必经之路的两侧山头设下了埋伏圈。此时所有的枪炮和车辆都罩上了伪装,连征用来的骡马也戴上了辔口,上万名华军官兵伏在阵地上,一动不动,他们的灰布军装同岩石和草木的颜色完全融为了一体。
天色一点一点的亮了起来,钟离卫看了看腕上的手表,此时表上的时针已经指向了早晨五点。他再次举起望远镜,焦急地察看隘口下面那条渐渐显露的狭窄土路,和远处城堡的敌人动静。
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虽然身经百战的华军指挥官们表面上全都不动声色,但是他们的心分明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强大压力的无形挤压。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次他们的作战目的,到底是什么。
此时,站在另一处山尖上的麦克阿瑟正在脑子里飞快地运筹帷幄着,并不断的给自己打气。
因为他也不太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来这里,和一支同样神秘的日军部队打一场糊涂仗。
面对即将出现的日军,华军兵力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根据已有情报,这伙日军关东军第2师团一部约五千余人,多为后勤辎重部队,而华军则为“彩虹师”的一个精锐旅8000余人,以及一支带“龙”字号的特种部队及辅助部队2000余人。
按照麦克阿瑟的部署,战斗开始,华军将以猛烈的火力向毫无防备的日军发起突然攻击。首先切断敌人的退路,扎紧口袋,然后将敌人的阵势打乱,剖开包围,干净、利落地结束战斗。等到敌人的援军赶到(如果日本人有援军的话)华军则已经迅速转移。
可能是受了中国人传统军事学的影响,麦克阿瑟最看重的就是出奇致胜。他认为,只要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战机,少亦可胜多,弱亦可胜强,小亦可胜大,更何况骄横的日本人犯了分散兵力孤军深人的大忌,而华军则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对于麦克阿瑟来说,这是又一个难得的扬名立万的天赐良机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寂静和等待中一分一分地过去。当一轮朝阳在东方天际冉冉升起的时候,侦察兵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报告:“敌人出现了”
日军第2师团第11骑兵联队长柳川平助大佐慢慢的举了起望远镜。柳川平助个子不高,浑身肌肉十分结实,下巴光光的没有胡子,脸上始终带有一种日本人特有的容易冲动和好斗的傲慢表情。第2师团为也是一个“乡土师团”,日俄战争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