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敌三国志系统-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迁哈哈一笑,道:“大王放心,只要大王同意践祚,必定名正言顺!”

    “果真?”刘辩还是有些不相信。

    赵迁点点头,说道:“大王本就是先帝嫡子,自古立长不立幼,此先贤之道。况且,大王还有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刘辩一愣,摇头道,“那宝物在董卓杀宦官之时,便已丢失,本王无有啊。”

    赵迁又是哈哈一笑,说道:“此所以天认大王为正统也,在洛阳之时,救得大王之后,此玉玺便已重现,此天命归君。”

    刘辩眼睛一亮,想了半天,说道:“若果真如此,本王愿当此大任,杀灭董贼,为吾先帝、母后报仇!”

    赵迁点点头,道:“望大王不忘初心,则天下诸侯必将影从,到时候,董卓可一举而灭!”

    刘辩大喜,忙说道:“若果如此,刺史大人当为功勋。”

    “本刺史谋计天下万民,何虑自身荣辱。”赵迁大气凛然的说道。

    随后,两人继续推杯换盏,刘辩显然心情好了许多,连喝几樽,醉倒在案。

    赵迁出了王府,回到刺史府,召集自己的文臣、武将,打算共同商议此事。

    议事堂中,赵迁居中而坐,文臣当中,田丰资格最老,坐在上席,其余荀彧、荀攸、杨俊等依次坐定。

    武将之中,以张飞、赵云为首,荆飞、太史慈、赵风、苏桓,并徐荣等降将。

    “列位先生、各位将军,吾欲立先帝嫡子、弘农王为帝,继承大统,引领天下,诛灭不臣,诸位以为如何?”赵迁开门见山直接说道。

    一时间,议事堂中安静如夜,张飞看了看众人,有些不自在,大嗓门说道:“俺老张没意见,那董卓能立皇帝,俺大哥也能!”

    张飞这话一说完,赵迁就看到荀彧眉头一皱,荀攸脸色也是不太好,田丰则是瞪了张飞一眼。

    “二哥,不得乱语,大哥此举乃是为扶保汉室,董卓怎能与大哥相提并论?”赵云连忙说道。

    张飞也自知失言,嘿嘿的笑了笑,讪讪的退了回去。

    荀彧深深地吸了口气,说道:“主公,令立新君,乃是国家大事,不可擅动,动则国乱啊。”

    赵迁点点头,说道:“文若之言甚是,然立弘农王为帝,此乃天意,不可不察。”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弘农践祚() 
荀彧一愣,有些没弄明白,问道:“敢问主公,何为天意?”

    赵迁微微一笑,转头对荀攸说道:“公达,那传国玉玺可曾带来?”

    “吾不曾离身半步,主公请看。”荀攸赶紧站起来说道,顺便将那盛有传国玉玺的木椟拿出来。

    赵迁没有接,而是对荀彧说道:“文若可曾验过此玉玺的真伪?”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传国玉玺一直在荀攸那里保管,荀彧一到晋阳,便与荀攸相见,荀攸自然早已将传国玉玺给荀彧看过。

    荀彧点点头,说道:“吾已验过,确是真品,正是自秦传下的那枚玉玺。”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此传国玉玺在董贼乱朝之时,便已遗失,纵使董卓翻遍宫禁,也未曾找到。文若以为此是何意?”

    “恕在下愚钝,不解其意。”荀彧淡淡的说道。

    赵迁也知道荀彧是故意这么说的,他也不喜欢在这些牛逼的谋士面前,耍心机,毕竟自己这点手段,是瞒不过他们的。

    不过,有些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比如,一些贪官,大家都知道他贪,他自己也知道别人知道他贪,甚至上级也知道他贪,不过只要不捅破,大家都相安无事。

    赵迁清了清嗓音,说道:“这便是天意!自秦以来,历代帝王无不有传国玉玺为证,而董卓所立少帝却无此玺,此天意不在彼。”

    荀彧点了点头,道:“那为何弘农王便是天命所归之人呢?”

    赵迁心中一松,这荀彧的口风明显就不反对立刘辩为帝,这就好办多了。

    “弘农王刘辩,本是先帝嫡子,该是继位大统,只是遭遇董贼祸乱,失去尊位,是为天下不幸。”赵迁说道。

    田丰赶紧附和道:“主公所言甚是,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董贼所立少帝,正应乱世。”

    “不错,况且救下弘农王之时,此传国玉玺重新现世,难道不是天命所归的征兆吗?”赵迁说道。

    赵迁都快被自己的演技折服了,这明显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什么天命,明明是扯淡玩意。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还就信这些扯淡玩意,纵使是荀彧、荀攸这样的大谋士也不例外。

    赵迁见荀彧微微的点了点头,知道他在心中已经认同了自己的看法。

    “公达可否还记得当时弘农王中毒的情形?”赵迁问道。

    荀攸点点头,说道:“当时,弘农王面呈绛色,奄奄一息,若非有主公神药,恐怕必薨。”

    “主公还有如此神药?”荀彧问道。

    赵迁哈哈一笑,摸了摸手指上的系统戒指,心道,当然有神药了,这系统还指不定能够再弄些什么神器呢。

    不过,赵迁却摇头道:“难道诸位以为弘农王所中之毒乃是人力可以救治的?”

    “不错,当时发现弘农王之时,已是命悬一丝,恐怕果真是命不该绝。”荀攸说道。

    “弘农王必是真命天子之躯,各位对本刺史的提议,还有何异议吗?”赵迁猛然站起身来,朗声问道。

    “谨遵主公号令!”

    以张飞、赵云为首的武将各个回应,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意见。

    田丰也站起身来,说道:“主公昌大义,扶保汉室,老夫愿与主公共谋大事。”

    赵迁点点头,最后看向荀氏叔侄,只等他们二人的意见。

    荀氏叔侄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由荀攸站起身来,说道:“吾随主公征讨董贼,但见主公奋勇争先,为天下奔波,今汉室不幸,皇纲失统,少帝西陷,吾愿主公兴大义,以保汉室宗庙。”

    荀彧没有在说话,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他们的意思很明确了,支持赵迁。

    赵迁大喜,他可是知道,这叔侄两人都是汉朝的铁粉儿,尤其是历史上的荀彧,为了维护大汉的宗庙社稷,忧愤而死。

    “既然诸公都没有意见,下个月十八,进行弘农王继位大典!”赵迁道。

    时光荏苒,期限已至,在此期间,赵迁命人在晋阳城东面十里之处,建了一座继位台。

    台分三层,高数十丈,按五行方位,遍插无色旗帜,于十八日寅时,弘农王行继位大典。

    时辰到时,赵迁请弘农王刘辩登台继位,台下众多官员分列左右,张飞、赵云亲率大军一万,作为护卫。

    荀彧手捧传国玉玺,登上高台,递给刘辩,刘辩受之,田丰遂宣圣册:

    “咨尔弘农王!古之世袭,立长为尊,天命不为常,唯有德者有之。董贼篡逆,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凶乱昏逆,宇内震覆。赖赵并州勇武,救朕于弥留,保朕宗庙!今王钦承正统,光于乃德;复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归瑞,人神告徵;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祇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圣册念毕,弘农王刘辩又受了群臣八般大礼,这次登上帝位,南面称朕。

    赵迁遂引着台下的众官员,朝拜刘辩,刘辩当即宣布改年号为建安。

    刘辩受群臣朝贺,遂封赵迁为大将军、荀彧为司徒、黄琬为司空,其他大小官员一一封赏。

    接着,赵迁上表,将讨董联盟的各路诸侯,包括袁绍、曹操、孙坚、张杨等,各俱已官职,请天子犒赏,刘辩悉数听之。

    不仅如此,赵迁还命人发往长安一份任书,封刘协为秦王。

    做完这些之后,赵迁开始命人营造宫殿,以安天子刘辩,并奉刘氏宗庙。

    数日之后,尚在洛阳的袁绍接到了天子的诏书,不禁是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赵迁在并州奉刘辩为帝!

    袁绍得到诏书之后,大为愤怒,原因无他,只因为天子封他为太尉,而封赵迁为大将军,这让袁绍感到很不满意。

    于是,袁绍将自己部下文武召集起来,将诏书遍视之,问道:“诸公有何建议?”

    “以明公之神武,誉满天下之声望,怎能屈居人下?”谋士审配道,“况且那赵迁不过是一刺史,何忝大将军之职?可兴兵讨之,以正天下视听!”

第一百四十六章 博弈() 
“主公不可!”谋士沮授连忙谏道,“制胜之策,不在兵之多寡。赵迁士卒精炼,将士勇猛,比董卓坐受困者不同,若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郭图冷哼一声,道:“非也,非也。兵加赵迁,岂曰无名?赵迁妄立天子,此大逆不道,当兴兵讨之。”

    沮授摇了摇头,道:“弘农王本是先帝嫡子,当承大典,只因董卓乱政,失却君位,今传国玉玺重现,乃天意弘农王为正统。”

    “不然,今天子虽然西陷董贼,然并未退位,仍是承汉室基业之正统,怎能令立新君?”审配道。

    沮授又道:“天子西陷,难以引领群雄,若董贼借天子之手,命明公征讨其他各路诸侯,不知明公遵否?”

    袁绍一愣,没想到竟然说到了自己身上,不过沮授的话,让他一阵犹豫,要是天子真有诏令,自己是奉,还是不奉呢?

    “遵与不遵,公与以为何如?”袁绍又将问题抛回给了沮授。

    沮授哈哈一笑,说道:“若遵诏,则与关东诸侯联盟破裂,势必以一当众,若董贼趁势击吾后军,则无退路矣。”

    “那若是不遵呢?”袁绍又问道。

    沮授应道:“若是不遵,明公不免又落得一个抗旨之罪名,受天下人之指责。既如此,不如奉弘农王为天子,省却诸多麻烦。”

    “哈哈,难道赵迁就不会如那董卓一般,假借天子之名,命明公征讨?”审配哂笑道。

    沮授摇了摇头,说道:“第一,赵迁亦以大义为名,绝不会令明公征讨关东诸侯,此诚不足虑;第二,明公仍为联盟之主,若兴兵讨董,那赵迁以为明公节制,由此两点,有何顾虑?”

    袁绍点了点头,说道:“公与之言,是要吾受新天子之封?可使吾居于赵迁之下,实则恨之!”

    沮授再次说道:“明公,岂不闻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明公现在雄踞河洛,连带渤海,文有正南、公则、元图为之计,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为廷柱,待诛灭董卓之后,以显天下大势!”

    袁绍点点头,又见审配、郭图、逢纪不再反驳,便说道:“就依公与之言,张郃、高览二位将军,且领兵回渤海,吾亲自坐镇洛阳!”

    “得令!”

    张郃、高览转身而出,收拾兵马,够奔渤海而去。

    于此同时,长安太师府中,董卓也受到了刘辩的诏书,不禁是勃然大怒。

    李儒、吕布来见之时,董卓正摔打器物、鞭笞家仆,以泄心中之愤!

    “太师,何故动怒啊!”李儒赶紧上前劝道。

    董卓一看李儒来了,不禁怒由心起、恶从胆生,举起手中的皮鞭,就要往李儒身上抽取。

    李儒一看,哎呀一声,跳到一边,大声喊道:“太师何故打儒,儒实无罪啊!”

    董卓冷哼一声,喝骂道:“汝无罪?本太师问你,从洛阳撤走只之时,是否是你亲去鸩杀的刘辨?”

    李儒与董卓之间保持了一段安全距离之后,点头说道:“不错,正是儒所为,儒亲眼所见,刘辨饮下鸩酒。”

    “哼!你瞧瞧这是何物!”董卓怒道,将手中的诏书扔给李儒。

    李儒小心翼翼的从地上捡起来,赶紧退后两步,以免董卓突起鞭笞,这才打开诏书,看了起来。

    “弘农王辩,承天景命,继任大统,封皇弟协为秦王!”李儒笑声念道,脸色大变。

    “这不可能!”李儒叫道,“吾亲眼所见,刘辩面色紫胀,绝无再活可能!”

    董卓冷哼一声,道:“不可能?这诏书都下了,你看着玺印,莫非传国玉玺否?”

    李儒刚才没注意,现在又看了看,也确定了就是传国玉玺的印章。

    “或许那赵迁找了个人,假替刘辩。”旁边的吕布自认为聪明的说道。

    李儒摇了摇头,说道:“这基本上不可能,蔡邕、杨彪、黄琬一帮旧臣也都在赵迁那里,若是刘辩是假冒的,他们肯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董卓显然气还未消,朗声命道:“奉先,接令!”

    “义父请讲!”吕布上前一步,抖动身上铠甲,甲叶婆娑,威风凛凛。

    “奉先,你领兵十万,直取晋阳,老夫稍后,率大军前往,誓要将赵迁灭除!”董卓恨道。

    吕布双手抱拳,道:“孩儿领命!”

    说着,吕布就要离开,准备兵马,李儒见状,连忙阻拦道:“将军且慢!”

    吕布知道李儒乃是董卓心腹智囊,他出面拦阻,自己要是不予理会,面子上过不去,于是,便停下脚步。

    董卓冷哼一声,问道:“文优,你还有什么事情?”

    李儒也顾不得董卓手里的皮鞭了,赶紧说道:“此时不宜出兵啊!”

    “为何不宜出兵?”董卓问道,“那赵迁在晋阳,令立天子,与老夫分庭抗礼,老夫如何能忍?”

    李儒再次躬礼道:“兵法云,主不可怒而兴师。今天子迁回长安,根基维稳,宜高墙深壑,吨积粮草,俟天下有变,出兵函谷,仿秦之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也。”

    听了李儒的话,董卓的怒气稍解,问道:“那就放任赵迁逍遥放肆吗?”

    李儒捻着胡须想了想,说道:“太师可以天子新幸长安为名,大赦天下,分封百官,长安之处多用亲近,关东诸侯,更加恩宠,如此,人心思变,或许可有转机也。”

    董卓除了暴虐一些,倒是不笨,仔细的想了想李儒的话,觉得十分有理,便道:“便依文优之言,但汝要记得,今日这些麻烦,全由汝做事不周而起,日后要戒之慎之,今日之罪权且记下。”

    李儒唯唯诺诺,赶紧告退,吕布也知道,这仗又没得打了,自然也落得逍遥自在,告退而出。

    于是董卓立即上表天子,自领丞相之职,李儒为司徒,吕布为大将军,其弟董晃为左将军,侄董璜为始终,领禁军。其余宗族,皆封列侯。

    又表奏韩馥为冀州牧,刘虞为幽州牧,袁绍为征东将军、渤海侯,王匡为讨逆将军、山阳侯,对赵迁形成包围之势。

    几方博弈开始,不知鹿死谁手。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讨伐王匡() 
却说关东联军,自董卓劫掠少帝西逃,赵迁在晋阳令立天子之后,便无法适从,众人在接到刘辩分封之后,便各自领本部人马回到属地。

    只有河内太守王匡未有受到加封,心中自知是赵迁从中作梗,不由得心中愤懑。

    恰好此时,董卓遣少帝使者到来,宣读圣旨,封其为讨逆将军、山阳侯,王匡不禁大喜,前往河内屯兵。

    其余诸侯各自散去,更有兖州刺史刘岱为了些许军粮,与桥瑁发生冲突,并将其斩杀。

    自此,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土崩瓦解,诸侯之间并没有因为这次联盟而关系亲密,反而各有嫌隙,大打出手。

    并州晋阳城,大将军府,赵迁将文武召集起来,进行例会。

    “如今天子继其位,百官居其所,然四海未平,天下不宁,西有董贼觊觎,吾欲以天子之名,兴兵讨之!”赵迁说道。

    短暂的安静之后,荀彧起身谏道:“吾闻深根固本者,方能制天下,主公虽有一州之地,然此时与董卓力拼,不智也。”

    赵迁点点头,说道:“请文若先生教我。”

    荀彧轻捋胡须,道:“此时若兴兵伐董卓,多留兵则无用,少留兵,则河内王匡恐乘隙寇之,则晋阳不保,若不既克董卓,则主公无安身之所也。”

    “文若之言甚是,然军士终日坐守于此,终非良策。”赵迁皱眉道。

    荀攸起身说道:“启禀主公,吾闻得近日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在汝南、颍川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逆,弹指可破,破而取其粮,以资军士,朝廷喜、百姓悦、军粮足,此一举三得。”

    赵迁听后大喜,说道:“好,就依公达之言,出兵讨伐汝南、颍川之黄巾余党。”

    田丰眉头一皱,说道:“主公,若至汝南,需经河内,那河内太守王匡与主公有隙,前些时日又未受新帝加封,而怀恨主公,恐不借路。”

    赵迁微微一笑,说道:“本将军巴不得那王匡阻吾大军,若如此,吾便趁机将河内收回。”

    “主公明见,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且又近晋阳,必先取之,以为晋阳屏障。”荀彧说道。

    荆飞也上前一步说道:“主公,吾飞讯营军士早已探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