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民科-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八十五章向国内航空工业拿技术
不过转过头来,老专家和所里的技术人员们也还对中国的航空事业充满了希望,因为涡扇10毕竟是有着更先进的设计,涡扇6由于设计落后进步空间不大,他们也能够理解上级的决定。
交流的几家单位对东航工业这家合资飞机厂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他们只见东航的技术人员大多操持着一台台简简单单的小型电脑,就像一个大手提箱合上屏幕可以拎着走。
尤其东航的人普遍都可以用电脑上的文字工具和作图工具进行操作,这也让交流单位很是吃惊。他们哪想到东星集团的电脑普及化程度是相当高的,这些职工入职后就都进行过电脑培训,而且奢侈的人手一台保证了效率!
他们把几家研究所里的大部分技术资料依依复印,有的还输入到一张张小小的软盘里。这些人带着的扫描仪复印机都是飞利浦和东芝的产品,这两家也代表着现今办公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些机器的清晰程度和色彩饱和度都不同凡响,比所里的机器先进太多了。
看着一大套一大套的技术资料被刷走,交流单位的科研人员们在心疼之余也暗暗咂舌,这家公司用的这些设备需要多少外汇才能买到,而且看他们的油墨也都是进口货,东航工业还真是有钱啊!
实际上他们多虑了,国内现在就已经有经营二手办公设备的公司了。而且东星集团在这方面也是行内一等一的,甚至东星已经逐渐承包了欧美日很大份额的办公设备和二手硒鼓交易。
硒鼓不仅决定了打印质量的好坏,还决定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花费的金钱多少。在激光打印机中,70%以上的成像部件都集中在硒鼓中。
杨万立不但带着东航工业的人把606所的涡扇5、6、6G、10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资料全部抄走了,而且他连材料工艺制造细节也不放过更是亲自带着技术人员跑到车间去向一线工人们直接了解叶片、涡轮盘等部件的制造难点和工艺诀窍。
东航工业的人更是向黎明发动机厂学习粉末冶金制造工艺、压气机可调叶片技术和叶片调节器等关键技术。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技术非常落后但在70年代也形成了一定工艺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设计思路和经验基础还是可以学习借鉴过来的。
世界上最顶尖的压气机当中,美国的压气机的增压比是最高的,而且是实际达到的增压比不是理论值。
为了让尽量多的空气被增压,压气机不能漏气,且叶片距离压气机机匣靠得非常近,近到了几乎碰到的距离于是空气压缩效率很高。但是叶片与机匣靠的这么近发动机每分钟两万转的震动,必须保证叶片不会擦碰压气机匣,这个制造水平非常高。我国没有那么高超的加工技术,压气机叶片就必须距离压气机匣远一些,这样一来压气机就会漏气,于是增压比就低了。这不仅涉及到压气机的设计制造,更与所有发动机分段的精度都有关系!
东星集团的精密仪器研究所正在向一微米以内的加工尺寸努力迈进,现在这个部门已经拆分,分为了美国洛杉矶公司和国内公司,两者没有关系完全独立运作,立项和研发人员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了维持东星集团在精密仪器领域的研发速度,国外竞争非常激烈,精密仪器关乎到林强生多项产业宁可拆分成两家完全没有关系的公司他也不允许有丝毫的耽误!
如果强算关系的话,国内是国外的代理机构也是零部件的供应者。林强生相信涡扇6改水平的压气机东星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压缩机领域东星开始得很早,但设计和技术思路却是不能制造出来的,这就是601、606等航空工业研究所的重要性,没有他们的帮忙真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太不现实了!
当然,东航工业公司也不是让这些单位白白付出,他们毕竟是航空工业老前辈,等以后明白了该怨恨上东航工业了,那还怎么继续交流下去!
国家能随便抽调这些企业的人员技术,但林强生做这种事情还没这么厚的脸皮和资格。杨万立也向这些研究所单位和飞机制造厂递交了设备采购清单,粉末冶金真空炉、涡轮盘挤压成型设备、钛合金铝合金铸造设备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研究设备和制造设备,价格都不低也够这些单位大赚一笔了。
林强生和杨万立已经研究了东航工业的发展路线图,那就是他们打算先学着别人的作品,从材料工艺要求低、结构简单的型号不管是飞机还是发动机模仿做起;且努力为别家航空企业做加工争取承揽部件制造,逐步完善自己的航空制造能力,发展成为能够生产制造多系统接受国外委托任务的一家跨国航空制造企业!
目前他们希望能够承接哈飞直九部件加工任务,还有运12运输机部件的加工委托,等技术累积到一定高度了东航还会向国外航空制造企业争取订单。
东航工业要先吸收国内这些优秀的航空企业已有的基础和养分,这样的发展方式无疑给东航工业添加了一个良好的起点。而且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这一点,对这些交流单位林强生是怀着感恩的心情的!
杨万立带领着东航访问交流团接连在601飞行设计研究所、606飞行动力设计所与黎明发动机制造厂走访,先后考察到了不少对东航工业建设有帮助的东西。这些老前辈也没有吝啬都无私的提供了给他们,毕竟国内向来都是有这种分享传统的,等将来这家合资企业有了技术自己不是也就有了。
东航工业的目标是要一点一点的搞清楚飞机的每个部件是怎样运转的、怎么配合的,充分模仿。通过尝试修改它们的设计找到其中的规律,自己总结出一套理论出来,培养引进人才,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同时也是最后就是根据自己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以及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协作的机会,制造力所能及的部件,一项项增加,制造可靠性能先进适合自己发展的系列产品!
当然,林强生也不是只有这些想法,他还想得到国外的一些技术支持,在这方面就要动些脑筋了!
杨万立等人也在沈飞进行了访问交流,这是一家比哈飞大得多的工厂。说它大并不是说规模面积比哈飞大,哈飞的地盘面积很大,它所在的地点就是抗日战争中731部队所在的那个地区。
说的是沈飞在国内的影响力和技术实力无疑都是第一的,它也是国内最大战斗机生产基地!
对待东航工业这家突然冒出头的合资飞机厂沈飞也颇为矜持,厂长和总工程师亲自陪同着杨万立等人到研究室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参观。
沈飞的歼八II战斗机在今年六月份已经首飞成功,在中美关系大大改善的情况下沈飞希望通过引进美国先进技术改进歼八II,但历史证明了美国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战斗机技术引进给中国人,引进美国技术这个想法自然不成于是沈飞就想着能够让美国人帮助自己改进飞机,这总可以吧,把飞机交给美国公司让其帮助歼八II完成一系列现代化的改进,这就是后来的“和平典范”工程。
歼八II虽然只是二代机,但也有有其设计特点,它主要用于高空巡逻、截击,高空性能突出。对这架飞机的技术资料东航工业的技术人员只是看了看,没敢随便复印,毕竟这是一架还没服役的研制飞机,如果马上拿过来那也太不给老前辈面子了!
在沈飞和几个研究所都转完了东航的人也获得了大丰收,杨万立在招待所的几个房间里高兴的来来回回走动着,看着技术人员们整理的资料和录入的数据他就笑不可支。
多少年了,自从53年哈军工的战斗机下马之后杨万立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再次参与飞机设计制造工作。但眼看着一年又一年国家渐渐把研发中心向西向南转移,人员也都被分流走,他的心里早已经麻木了。可是没成想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够参加一家飞机厂的组建,而且林强生也是一位颇有胆量和雄厚实力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他也有航空梦!这让杨万立沉寂的内心又一次振奋了起来,他双眼中的梦想之火又一次点燃了!
郭玉宝凑热闹的走到杨万立的身边,问道:“师傅,咱们下一步去哪抄?”
“噗嗤。。哈哈。。。”好多技术人员听到郭玉宝的玩笑话都笑出了声,他们现在可不就是抄呢嘛而且还大抄特抄!
杨万立笑了一声,大声说道:“先北后南,下一步咱们一路向西,到西安去!”
第四百八十六章往昔峥嵘
杨万立带领着东航工业访问交流团到了西工大,受到了学校领导层和飞行器工程系院方师生的热情欢迎。
西。安这座城市的航空工业实力实力非常强大,这里的603所是中航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还有许多航空有关的研究所和航空学院以及西工大的飞行工程组成了西。安庞大的航空工业力量,在国内航空工业领域这里的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1970年哈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为这里打下了坚实的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基础!
杨万立遇到了一些老朋友老战友,他们原来都是在哈军工航空工程系一起工作很长时间的,老人见面非常热情,一些迁来能有十年的专家也上了岁数看到如今的杨万立不由得追忆起了往昔。有人还记得五十年哈军工建立时期,他们随着国内的几位著名航空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创立了哈军工的航空工程系,大家那时正当年轻,他们很快就赶上了大。跃。进那段激动人心的豪情岁月。
当时大家意气风发的设计了全中国最先进甚至领先世界的战斗机,“双二五”,飞行速度达到2。5马赫高度达到2万5千米”,赶苏超美的东风113!
虽然最后哈军工的战斗机项目由于目标不断提高技术实力难以达到而被迫下马,但那段难忘的激。情岁月仍仿佛历历在目!
而后来项目组解散人员大多奔赴各地,但留下的人也依然在航空工程系兢兢业业的干着本职工作,接着就是动乱年代的那段最艰难的岁月。自己的青春年华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哈军工和航空工程系,那段在一起的日子格外难忘许多老人见面不仅热泪盈眶!
杨万立等人参观西工大航空系专业的实验室试制车间,丘劲松拉着杨万立说话,他格外的高兴一个劲的要杨万立去家里做做尝尝他爱人的手艺。
“想当初我们两个进哈军工的时候都是热血青年,我现在还记得你第一天报道的样子,背着行李卷手里还拎个兜子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是1957年的春天。”
“我爱人也有日子没见你了家里的小囡囡都长大成人了,你可得认认门去!”丘劲松拉着杨万立的手微微激动的说道。
杨万立感慨的说道:“唉,一转眼就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一大把白头发了!”
接着他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我怎么也想不通国家怎么就突然拆分哈军工了,还有我们当初研制的东风113在当时世界战斗机领域里是非常先进的,差就差在我们基础工业薄弱,发动机和加工制造等技术上无法突破。但是也不能放弃啊,如果当初坚持下来像歼七那样20年磨一剑,说不定这款战斗机现在就是我们的空中王牌,可惜啊最后曲终人散不了了之,可惜啊大大的可惜!”
丘劲松看了看杨万立,笑着说道:“多少年了还想着那款飞机,现在早都物是人非了!”
杨万立不服输的撇了撇嘴说道:“我说错了吗,当初上级就应该让我们坚持下来,如果一直搞下来东风113双二五目标没准现在就实现了!我去看了沈飞的歼八II,不是我说什么,他们的这款战斗机水平还真是有点低!”
丘劲松拉着杨万立悄悄的问道:“你们现在这家合资企业怎么样?这规模挺大啊,是要制造战斗机还是要生产什么大型部件?”
说到东航工业的目标杨万立嘿嘿一笑打了个哑谜,说道:“说生产什么飞机还有点早,现在我们就是打基础阶段,以后我们能干什么你自然就知道了!”
“你们是合资企业,一切都是外商说了算吧?我听说东星集团在技术方面可是很舍得花钱的,怎么样你们研究经费不缺吧?”丘劲松说着说着就小心翼翼的瞅了瞅别人悄悄地向杨万立打听起研究经费来,这也是现在国内的科研团体最最关心的事情了。
像这样的问话杨万立和交流团的成员们早就不知道遇到多少,他们是合资公司又都是西装革履的这么有派头,这些国内研究所的苦哈哈瞅着那是非常的羡慕,这样的合资企业绝对有钱!
有仗着和杨万立有点交情的就向他打听东航工业公司的研究经费多少从何而来,甚至还有向他们询问工资待遇问题的。
这倒不是说这些人有马上跳槽的准备而纯粹是现在国内研究单位太苦了好多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再加上科研工作者们也真是对合资企业的研究部门感到好奇。
听到老朋友的问话杨万立沉吟了一下,不过他本来就是老实人也不好意思隐瞒老朋友,于是他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丘劲松和旁边一些支棱着耳朵的人一看杨万立伸出来的手指都是脸色剧变,丘劲松羡慕的说道:“五百万一年,真够多的啊!”
“唉!”旁边的一些人也大大的叹了一声摇了摇头,也不怪这些人羡慕,因为现在国内的研究单位每年的研究经费能有一百万就算是旱涝保收了而更多的是自筹资金想办法,更别提他们这些大学科学工作者,没有外涝真是要饿肚皮的啊!
杨万立不好意思的张了张嘴,实际上林强生每年批给他的研发经费保底是5000万元人民币,而且如果研发资金超出林强生还会追加无上限。这在国内是不敢想象的,现在好多科研单位入不敷出根本没有进项也没有研发经费!
东航工业公司的研发经费是非常充足的,绝对不会有自筹资金或者挤牙膏求经费的事情出现!
而且杨万立本人也领着高工资高福利待遇,他每月工资5000元,外加保姆勤杂工身体定期检查和保养都不需要他掏钱全由东星集团报销。原本林强生要按照集团高层的标准给他开2万元工资的,现在集团部门的部长主管月工资都在万元以上。这个工资数在现今的购买力觉得乘以10,比丘劲松他们这样的大学教师几十元的工资可是高太多了!
开始杨万立实在不想要这么多工资,按他的话说就是寸功未力刚开始哪能接受这么大一笔钱。
两万不同意一万也不行,他杨万立再牛哪能值这个价钱,所以坚决推辞林强生的高工资政策,说怕大天去杨万立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自己真的值不了这个价钱,他怕捧得太高摔下来落稀碎!
林强生没办法和杨万立反复商量,最后拍板给了他每月5000元的工资标准。按着林强生的意思这个价位在80年代初的国内算是能保证衣食无忧,并且有尊严活得像个人样,也可以让杨万立把家庭安排好心无旁骛的工作了!
丘劲松很羡慕合资公司的研究环境,他看着杨万立的额头开玩笑似的说道:“你现在可是油光满面了,是不是在合资企业呆得很滋润可比我们这些苦哈哈臭老九强得多了!”
杨万立只好岔开话题问道:“你们西工大离着603、630所那么近难道平时不去帮帮忙,按理说他们也应该给你们些补助的吧!前几年不还是做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工作吗,挺热闹的听说取得了很大成功!”
丘劲松苦笑了一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国家都是以经济建设为纲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国防事业靠边站!当初斯贝发动机就是上头拿来和606所的涡扇6搞擂台的货,涡扇6下马,斯贝发动机也就马放南山无人问津一年不如一年了!”
杨万立再次感叹的摇了摇头,他真是既心痛又无奈,国内的航空工业真是步履维艰啊!上级根本就没有真正重视过航空工业,或者说重视的程度和力度还不够,方式方法也大大的不对头!
丘劲松领着他们到了西工大最好的实验室,他没有介绍实验仪器而是指着一排方方正正的硕大电脑说道:“这是我们学校今年买的先进设备,这叫计算机多媒体,那边还有投影仪扫描仪配合起计算机来可方便了!”
杨万立笑着说道:“这个我们也有一些!”
“这跟你们企业的来路不一样,是东星集团的捐赠给我们的!”说着丘劲松一拍头说道:“嗨,东星集团不就是东航工业公司创立企业吗,你看我!”他朝杨万立脸红的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真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了。
郭玉宝走上前来打量着眼前的电脑,见显示屏左上角的奔腾标志和型号笑了笑,现在的他和往昔那个退伍的伤残小兵大大的不同。凭着年轻人的兴趣和林强生的有意培养,郭玉宝已经成长为一个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高手了,缺了一条小腿和半只胳膊的郭玉宝找到了适合自己人生的位置!
第四百八十七章技术储备
杨万立等人在丘劲松的牵线下顺利的来到西航发动机厂,带着人马围观了躺尸状态的斯贝发动机,现在则叫涡扇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