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海风云录-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三条路都走不通吗?美国政府正在挠头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来到了美国,与罗斯福进行了会晤,在两个人交换意见的时候,双方也就军事实力问题做了探讨,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不过丘吉尔提出了另外一个国家,那就是苏联。
在丘吉尔看来,苏联与德国不可能成为盟友,虽然双方签订了10年期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这个条约做不得数,一旦德国腾出手或者苏联稳定住了国内局势,两个国家必然会开战。所以就英美两国来说,可以在这个时候把苏联拉进来,成为英美苏三国对抗德意南三国的局面,这样双方的实力对比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第六卷几年? 第二十九章 高歌猛进
按照丘吉尔的计算,南海联邦虽然海军比较强大,但是仍然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南海联邦的军舰数量和军队人数比较少,更缺乏海外基地,防御有余,而进攻力量不足,尤其是远距离进攻更成问题。
这样一来,南海联邦就不能有效的支援远在欧洲的德意两国,而且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还牢牢的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对于欧洲南海联邦力所不及。
而英美苏三国却在欧洲占据着优势,美国可以通过大西洋航线把物资人员顺利的运到英国或者苏联,只要英国本土不遭到进攻,英国的海军就可以控制住地中海、北海的制海权,如果可以说服斯大林从东边进攻德国,那么英美两国就有机会在欧洲大陆进行登陆,从而让德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至于南海联邦,丘吉尔依照刘芾的以往作为,认为他很可能会埋头与澳大利亚的建设问题上,毕竟这么大一块土地比南海联邦整个国土面积都大,上面还有几百万白人居民,怎么处理民族问题和开发澳洲大陆才是刘芾的考虑重点。
对于南海联邦会不会进入欧洲战局,丘吉尔持怀疑态度,因为当初刘芾就是利用了一战的机会,一举拿下了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群岛,这次他突袭澳洲,与上一次的动作非常相像,他就是在趁着英法等国陷入战争的时候跳出来占便宜,只不过这次占的便宜有点大而已,但是南海联邦没有在短期内可以进入欧洲的能力。
罗斯福也认同丘吉尔的这个观点,但是罗斯福对于丘吉尔提出的让美国全面介入欧洲战争的提议却不能完全同意,因为他始终担心南海联邦在太平洋。尤其是北太平洋上的海军实力会威胁到美国的西海岸,要知道在美国西海岸是华裔和亚裔人口最多的地区,一旦哪里受到南海联邦的进攻,罗斯福不敢想象美国西海岸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所以他还是倾向于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太平洋上。看住美国的身后。
最终英美两国达成了一个合作备忘录,第一点就是把苏联拉进来成为盟国,共同对抗德国和意大利;第二就是美国政府将尽快通过国会批准,以便让美国进入战争状态;第三就是美国将从下个月开始向英国政府提供物资援助,并且由美国船只完成这一运输任务。
丘吉尔不愧是一个职业的政客,虽然他是最反对苏联这个红色国家的。在反苏问题上他一直是冲在最前面的。不过在环境和情况改变的前提下,他立刻又把脸一抹,以苏联的朋友自居,向斯大林摇起了橄榄枝。
如果是换一个时间段,斯大林绝不会搭理这个矮胖子。曾经在欧洲四处封堵的苏联的就是这个人,给新生的苏联政府四处树敌的也是他。挑拨德国与苏联为敌的还是他。现在这个矮胖子被德国人揍得走投无路,居然有开始向他曾经百般刁难过的苏联要求帮助了,斯大林甚至相信,只要德国的攻势稍微一减弱,让英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这个矮胖子就会马上和苏联翻脸。
但是苏联目前的情况让斯大林无法拒绝这个可恶的政客的提议,这几年苏联国内的大清洗掏空了苏联红军的底蕴。虽然苏联这些年的工业发展势头还不错,但是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更让斯大林担心的是,德国这头猛虎始终在苏联西面投来贪婪的目光,鉴于德国陆军和空军在这次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横实力,斯大林也非常担心在法国之后,下一个受到这头猛虎吞噬的会不会就是苏联。
不过人一旦非常害怕一个事情,就总会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相信这个事情短期内不会让自己赶上。斯大林目前就是这种心态,苏联还没有准备好打仗,至少1年之内还准备不好。而他总是想着那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能够约束小胡子几年,哪怕就2年也可以,到那时苏联红军的装备将会更好,人员也更加整齐,虽然不敢保证能战胜德国。但子至少不用对德**队提心吊胆了。
出于这种矛盾的心理,斯大林并没有积极回复丘吉尔和罗斯福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只是答应考虑一下,他想再等等看,但凡能够不卷进这场战争他就不愿意卷进去。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法国人丢掉了30个师的兵力,他们引以为豪的马其诺防线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接替甘末林元帅的法军总司令马克西姆。魏刚上将东拼西凑了49个法国师,再加上2个英国远征军师,编成了3个军团,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第二道防线,后世叫魏刚防线。
新司令魏刚像他的前任一样,再次把马其诺防线和魏刚防线连了起来,准备抵御德军的南下。但是德国人并没有给这位法国老将军足够的准备时间,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的德国b集团军和冲破法军防线的a集团军进行了简单的调整之后,就继续向南猛扑了过来。
月3日,德国空军向索姆河南侧的法军机场和阵地发动了长时间的空袭,然后b集团军在6月5向索姆河防线发起了全线进攻。当天,由另一位德国将领埃尔文。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率领的装甲第7师就强渡索姆河成功,并在第二天将防守在阿布维尔和亚眠一线的法国左翼军团拦腰切断,并从这里冲进了法国防线的后方。
在突破法国防线之后,隆美尔带领着他的装甲部队直插塞纳河畔,然后又向西北转身,奔袭了50公里,切断了正在撤退的部分法军左翼军团的退路,并协同b集团军的其他部队,把其中的3个法国师和一个英国师团团围住,最终俘虏了这些法国和英国部队。
而在魏刚防线的东侧,德国a集团军也在同时向埃纳河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当天晚上古德里安的第1装甲师就强渡成功,并且击溃了正面的法国装甲师,突破了法国右翼军团的防线,一路向南如入无人之境。
那些被德国坦克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吓破了胆的法军成团成团的向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投降。古德里安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碰见投降的法军之后都不停车,而是在坦克上架设了扩音器,一边行驶一边向法军喊话,让他们让开公路到路边扔下武器投降,再由后卫部队负责看官,而他则带领着第1装甲师用10天攻击前进了400多公里,一直杀到了瑞士边境,堵住了法国右翼军团的退路,在这一路上,他和他的装甲师一共俘虏了25万法**队,以至于他的后勤部队都需要一个人看官上千法国俘虏,创下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月10日,法国政府撤出了巴黎,逃向南方,同日,意大利政府向法国宣战,13日,法国政府不得不再次迁都,前往波尔多。14日,德军进入了巴黎市区,宣布占领这座欧洲名城。
而当德国占领巴黎之后,法国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官员表示应该投降,减少法国的损失,这部分人留在了波尔多,由一战英雄菲利普。贝当元帅领导,也就是后来的法国维希政府;另一部分法国官员不愿意投降德国,于是坐船前往英国,由夏尔。戴高乐将军领导,成立了法国流亡政府,继续抵抗德国。
其实这个时候法国已经灭亡了,但是在马其诺防线里,还有50万法**队在继续抵抗呢。于是德国a、b、c三个集团军群前后夹击,之用了3天时间就占领了马其诺防线,并把这50万法军全部包围了,只有少数法军逃进了瑞士境内。
第六卷几年? 第三十章 拒不合作
月21日,由贝当元帅所领导的法国维希政府代表法国正式宣布向德国投降。
说起这个维希政府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作者在这里多说两句。它之所以叫维希政府,是因为他在波尔多找不到那么多供政府官员居住的房子,于是又第三次迁都,跑到了法国的温泉疗养胜地维希,故而称作维希政府。
这个政府成立之后,除了当时的英国不承认它的合法性之外,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承认它的,而且它统治了法国五分之二的土地,并且在另外五分之三德德国占领区也有部分权力。当盟军在法国登陆之后,这个政权也就瓦解了,虽然小胡子把他们接到了德国,但是没有了土地的政权还算什么政权呢。
从德国人开始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边境开始算,直到法国投降,一共只用了41天,4个欧洲大陆国家就全部投降了德国,其中还包括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目前欧洲大陆上仅剩下苏联、西班牙、葡萄牙和一些东、南欧小国还处于中立态度,真正和德国对抗的只剩下海峡对岸的英国一个了。
此时的小胡子可以说是志得意满,看着欧洲地图上从北极圈一直的地中海的德国势力范围,又看了看孤悬在海外的那个小岛,于是给丘吉尔发出了一个和平的建议:如果英国政府把占领德国的殖民地全都还给德国,并承认德国在走后的霸主地位。那么英德之间的战争就可以避免,也就是说你认个怂,把以前抢我的东西还给我,然后以后认我当老大,咱就没事了。
对于小胡子提出的这个并不算是很苛刻的和平建议,丘吉尔很干脆的就拒绝了。他道不是因为想打仗不想和平而拒绝这个建议,而是在这个建议中他看到了小胡子阴险的一面。
归还英国占领德国的殖民地,这不算什么,英国的殖民地多了去了,而且在一战中英国也没占多少德国的殖民地。但是后面那条就很致命了。承认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什么叫霸主地位啊?那就是他让你干嘛你就得干嘛,不许顶嘴,而且丘吉尔敢确定,只要英国政府打算接受这个条件。那么小胡子马上就会在具体细节上提出更多的条款。以便限制英国在欧洲的地位。
那样一来。英国政府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既然打算接受停战,英国国民的士气必然会低落。世界各国也肯定会顺风倒向德国,那时候英国就算再想和德国决战,也拉不到盟友了,所以这个条件不能接受,必须果断拒绝。
小胡子的和平建议遭到拒绝,他觉得英国政府还没有被打怕,现在有些后悔当初让那些英国远征军逃回英国本土了,现在英国政府不光不感激他的不杀之恩,还要继续和德国叫板,这真是叔可忍但婶不能忍了,于是他打算再给英国政府一个厉害瞧瞧。
可是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隔着一条该死的英吉利海峡,而英国的海军又比德国海军强大,短时间内德国海军还无法压制英国海军,这样一来德国陆军就登不上英伦三岛,怎么去给英国政府一个厉害看看呢?
于是小胡子就想到了他的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在这次对法国作战中,戈林所领导的德国空军表现得很好,它们给德国装甲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并且还在空战中摧毁了法国的空军部队,这不禁让小胡子想起刘芾对他说的一番话。
当初刘芾最后一次在柏林与小胡子密谈的时候,就提醒过小胡子,让他不要把空军看得太重,而且对让戈林掌管空军也不太满意,当初刘芾建议由德国最高统帅部成立一个类似于参谋部的机构来管理德国空军,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空军为战局服务,但是小胡子并没有听。
现在看来,小胡子的决定是正确的,戈林的这个空军司令干的非常不错,更让小胡子宽慰的是,戈林是他的忠实朋友和伙伴,不像那些国防军的将领一样,遵守着他们的传统,始终不肯加入纳粹党,还在很多军事领域中与自己对着干。
既然海军打不过英国人,陆军又无法登上英伦三岛,那么让德国空军去给英国政府和人民一个教训,正符合小胡子的理念。于是在小胡子的授意下,一份空袭英国本土的计划就由戈林负责和他的空军负责制定和执行了。
戈林也并不完全是个草包,他接到小胡子指派的这个任务之后,非常清楚这个德国空军杨伟荔湾的重要机会,所以他对这个空袭英国本土的计划还是很重视的,为了能让这份计划更接近与完美,他请教了很多空军中的将领,还特意参考了当初南海联邦政府轰炸日本的战例,最终制定出来一份计划,并得到了小胡子的认可。
在这份计划中,戈林计划动用3000架飞机,其中1400架轰炸机和1500多架战斗机,由2、3两个航空队负责,分别对英国的利物浦、波特兰、南安普顿等英国南部城市附近的机场、飞机制造厂、雷达站、军营、油料仓库等目标进行轰炸,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迫使英国政府同意德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建议。
可能是由于前一段时间德国空军在法国战场上取得的战绩太好了,所以德国空军中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氛,再加上戈林这个不太懂空战的指挥官瞎搅合,在这份计划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派出的飞机数量虽然很多,但是目标点太分散,很难达到完全摧毁目标的目的。
他们有意去模仿南海联邦空袭日本的模式,但是他们忽视了南海联邦轰炸机和德国轰炸机的航程和载弹量上的差别,因为德国由于航空制造业起步得比较晚,虽然在联邦的技术帮助下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远程重型轰炸机上并没有什么突破,德国空军中优秀的机型是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用这些飞机进行战略轰炸效果要打很多折扣。
而且在这份计划中,德国空军只考虑了英国空军和防空武器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天气、指挥、联络方面的细节,这也为戈林的空袭计划埋下了一个暗伤。
不敢怎么说,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准备,空袭英国本土的行动终于在8月12日拉开了帷幕,上千架德国飞机在跑道上等待着起飞的命令,不过从天气部门传来的消息却是英国南部整天都阴云密布,部分地区还下着下雨,飞行行动取消了。
这真是出师不利啊,满怀壮志的戈林非常恼火,但是也没法和老天爷对抗啊,只能把计划延期。第二天的天气也不太理想,但是大部分地区勉强能够进行空袭,戈林再也忍不住了,下令开始空袭行动,于是一部分德国飞机从大西洋沿岸的十多个机场起飞,由地面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进行编队,然后飞向英国南部的几个投弹点。
其实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英**方就已经意识到了英国很可能会遭到德国空军的轰炸,原因很简单,拼海军德国海军不是个,拼陆军德国陆军根本过不来,那么就只剩下空军可以拼一拼了,而且德国空军相对于英国空军还占着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从常理上来说,不空袭英国反倒不正常了。
此时的英国国内大概还剩下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战斗机中大多数是飓风战斗机,最新型的喷火战斗机只有100多架。但是英国是在本土作战,防空炮也是重要的防空武器,而且美国已经开始向英国运送物资,这其中也包括500多门防空炮,再加上英国原有的2000多门各式防空炮,勉强也算够用。
第六卷几年? 第三十一章 伦敦上空的鹰
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遍布了海岸线的雷达监测网。从年开始,英国就在南部和东部架设这种几十米高的天线阵,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也是当初受到南海联邦的飞机轰炸的刺激之后才布置的,没想到现在用到德国空军的身上了。
有了雷达尤其是把雷达弄成了一个系统和一个网络,那么英国空军就可以提前得知德国空军的来袭飞机数量和大概方向,这对于防御一方的英国来说,是个绝对的优势,而对于进攻一方的德国空军来说,就非常不利了。
空袭追求的就是突然和隐蔽性,如果对方已经知道了你的数量和目标,对于具备防空能力的防御一方而言,可以从容的安排地面防空炮火、可以疏散或者隐蔽被轰炸目标、还可以部署己方的战斗机出其不意的进行拦截,在这些防御措施下,进攻一方的机群如果不是在性能上超越防守一方很多,基本就是一个悲剧的收场,不仅完不成对目标的轰炸,连自己的飞机还能不能够飞回去都是一个问号。
英国除了以上的这些优势之外,它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以抵御德国空军的空袭战术,那就是来自美国的飞机。虽然现在美国还是中立国身份,但是明人不做暗事这种信念显然并不适合美国人的性格,美国政府只是把整体的飞机拆成了几个部分,然后就以农业机械的名义出售给了英**方。并且还是送货上门,由美国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