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明朝生涯-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声,一股白烟也随之升起。
“走,看看去!”多尔衮一摆手,上了马朝着那颗大叔跑去。吴克善和大玉儿等人对视了一眼也跟了上去。
多尔衮等人来到大树前,找了好一会才找到那颗铅弹,发现铅弹已经深深的潜入大树近一寸深,原本原型的铅弹也被强大的压力挤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形状。
“嘶……”
看到深深嵌入大树的铅弹,众人不禁齐齐倒吸了口凉气。这里的人都不是什么孤陋寡闻之辈,明军火铳的威力他们都是知道过的,一般的射程也只有不过五六十步而已。这支火铳能在一百步的距离还能打进大树这么深,由此可见它的杀伤力是如何的犀利。
吴克善吸了口气,转头对工匠问道:“本官问你,这种火铳最远的射程能达到多少?”
工匠老实的回答:“回大人话,这种火铳最远能打到四百多步远,但若想伤人的话需得三百步距离才行。”
“三百步……”
众人听得已经无语了,女真最强的弓弩射程也不过七十步左右,那还得是挑选出最强壮的勇士和最强的弓才行,可这种火铳随随便便就能在三百步杀敌。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火铳是什么人都能用,即便是弱不经风的女人和小孩,只要经过短暂的训练就能操起家伙将身披重甲经过多年苦练的勇士给杀掉,这才是最要命的。
“咕咚……”
不知是谁在一旁吞了一口唾沫,随后才结结巴巴的问道:“还好……咱们也能制作此种火铳,那就不……不必害怕那些明军了。那个……你们这两个奴才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努力为我后金制作这种火铳,赏赐什么的肯定会大大的有。”
“喳……奴才谢过主子赏赐。”两名工匠大喜,学着女真人的样子又给众人磕起了头,惹得众人大笑起来。
良久,大玉儿才轻笑道:“好了,大家也别笑了,现在既然火铳和其制作之法已经到了手,咱们就开始准备弼尔塔哈尔和雅图的婚事吧。大哥,我记得你不是给姐姐和姐夫写了信,请他们来科尔沁部落参加婚礼的么,怎么……他们来了没有啊?”
“这……”
大玉儿这话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吴克善被这句不软不硬的画噎得脸上有些发烧,喏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到吴克善脸上的窘色,大玉儿心中轻叹了一声,不轻不重的说道:“大哥,姐姐怎么说都是咱们的亲人,她的为人你也很清楚,这么简单的小伎俩就想把她和姐夫给骗来,你说这可能吗”
“是……娘娘说得有道理。”吴克善脸上涨成了猪肝色,低下了头不做声。其实写这封信也是多尔衮的主意,他不过是个执行人罢了,只是现在他又怎能当着多尔衮的面说出来呢,心里甭提有多憋屈了。
比起吴克善的憋屈,一旁的多尔衮却仿佛事不关己般看着远处,神情一片淡然。这幅样子看在大玉儿的眼中却是让她暗暗咬起了银牙,她的心里不禁想起了平日里闲聊时皇太极对他这个十四弟的评价:“当初父汗逝世时十四弟若是再年长几岁,凭借着他的聪明,大汗之位说不定就要落入他的手里了。”
所谓天家无亲情说的就是这种事了,如今的多尔衮已经将正白旗经营得如同铁通一般,而且正在为他的亲弟弟积极谋夺镶白旗旗主的位子,若是让这两兄弟成功的掌握了这两旗,那就意味着他们两兄弟有了和皇太极抗衡的本钱。
而最令皇太极忌惮的是当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为了谋取大汗之位,不惜假传努尔哈赤的遗命让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的母亲,也就是大妃阿巴亥给丈夫殉葬,这样一来双方的仇可就结大发了,说是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也不过如此。
如此一来要是皇太极还以为多尔衮兄弟能看在兄弟的面上为自己卖命,那么他也太天真了。只是多尔衮此人城府实在是太深了,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他都恭敬有理,没有丝毫的把柄留给皇太极,这也是令皇太极郁闷的地方。虽然他身为大汗,但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处理自己的亲兄弟吧,如果他真这么做的话后金恐怕就真的要大乱了。
看着若无其事的多尔衮,大玉儿轻叹了一口气,脸上却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对多尔衮说道:“十四弟,如今火铳已然到手,接下来就是要举办弼尔塔哈尔和雅图的婚事了,你这做长辈的明天可要多喝几杯哟。”
多尔衮点点头,打量了弼尔塔哈尔一眼,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娘娘尽管放心,别说几杯了,就是喝倒在酒桌上臣弟也好不推辞。”
“那就好,就这么说定了!”大玉儿显得很是欢喜的样子,“好了,既然事情已经办好,那咱们就去见父亲吧!”
一行各怀心思的人一边说话,一边朝着科尔沁部落的营地而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请功
时间慢慢的就这样流逝而却,崇祯六年也是一样,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七年。
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算起来岳阳来到这个时空也有快两个年头了,他就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拼命的扇着自己的翅膀,努力的想要改变着什么,但由于他的翅膀实在太小,目前为止他所能改变的也只有五里寨以及应州一府之地。
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如今的五里寨可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的五里寨只有不到两万人,整个寨子最繁荣的地方也不过是那条不足百米长的一到刮风的时候就漫天黄沙的街道。
短短的一年过去了,整个五里寨却是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五里寨以及周边的地区都种上了岳阳从现代带来的高产粮食种子,马铃薯、红薯、小麦等等高产作物在五里寨以及周边的村寨遍地开花,粮食产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截至去年秋收后,海楼领着数万流民新开垦了荒地二十万亩,收获粮食八万吨,五里寨也成了山西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这下五里寨出名了,也火了,在这个遍地饥荒普遍缺粮的年头,五里寨的名头一出后,无数的流民听闻了消息后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涌入应州府的流民就达到了六万,庞大的流民带来的是庞大的压力。面对着应州城里城外那遍地的流民,郑发奎也慌了,他急忙找来了岳阳商量对策。
但是岳阳对此却胸有成竹,他向郑发奎提出了几个对策。那就是将将应州城里那些落魄的读书人都召集起来,将他们派到下面去担任书吏、典吏或是令吏之职。将这些人都分流到各个乡下、厂矿和农场去。该开矿的开矿、开荒的开荒、办养殖的办养殖,这样一来就能将流民们很快的分流下去。而且岳阳同时也派人到山西各地展开了宣传,蛊惑各地的读书人都到五里寨来做事。
崇祯七年阴历三月,时任应州守备的岳阳在五里寨迎接了来自太原府的两位贵客,他们是山西巡抚许鼎臣和镇守太监魏同和。
春日的阳光懒洋洋的洒在田野上,岳阳和郑发奎率领着顺宝、胡老三、吴成枫、海楼以及岳来福等一众人拥着许鼎臣、魏同和两人浩浩荡荡的走在田埂上,周围则是许多牵着耕牛扛着锄头的百姓。如今的五里寨的百姓可不是两年前的时候,吃饱了饭的他们如今都精神饱满的行走在田野里。
看着周围的百姓一个个精神头充足的样子,许鼎臣捋着胡须不住的微笑点头,诗兴大发的他不禁吟道:“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好……好诗!”
一旁的岳阳听了许鼎臣的诗,不禁点头赞叹了起来,他正想继续拍几句马屁,一旁的郑发奎夸奖道:“大人好记性,张继这首《闾门即事》是写得极好的,尤其是非常映衬如今的景色。”
郑发奎的话刚一出口,岳阳的脸立刻就红了起来。
“他娘的,幸好哥们的马屁还没派出去。要不是郑发奎先说了出来,哥们还以为这首诗是许鼎臣这个老头做的呢。”要是这个马屁拍出去,这个脸可就丢大发了。
“是啊!”一旁的魏同和也笑道:“咱家虽然是个废人,但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不胜欢喜。岳守备真是经营有方啊!”
“咳咳……这个全赖众人努力的结果。”听到众人如此夸奖,岳阳也连连摆手声称不敢当。
众人来到一块田地里,有老农牵来了一头披着红绸的耕牛。岳阳从老农手中接过缰绳递给了许鼎臣道:“大人,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乃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大人代天子牧守一方,此等大事自然是从大人开始才行,请大人不吝赐教啊!”
许鼎臣接过了缰绳。指着岳阳大笑道:“好你个岳正宏,老夫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你还想让老夫替你耕地啊,小心老夫参你个不敬老之罪!”
岳阳自然知道许鼎臣在跟自己开玩笑,他嘿嘿一笑,狡狯的说道:“巡抚大人莫要吓唬下官,您旁边不是还有魏公公嘛,您二人可以一起耕地啊。您牵着牛,魏公公扶犁,一样可以耕种嘛!”
“嘎嘎嘎……”魏同和扯起特有的公鸭嗓也笑了起来,“咱家算是看出来了,岳大人你今天把许大人和咱家喊来,哪里是让咱们视察啊,这就是请来了两个不要银子的苦力啊!”
“哈哈哈……”听到魏同和的话,众人全都笑了起来。而站在许鼎臣身后的唐学颖和郑发奎相视了一眼,两人同时心照不宣的微微一笑,看着一旁的岳阳,心中涌起一股赞许之意。
春耕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每到这个时候,别说旁人了,就是皇帝老子也得下地做个示范以示自己的重视。岳阳邀请许鼎臣和魏同和同时下地干活这可不是贬低他们的意思,而是非常隐晦的拍了两人的马屁。毕竟这件事若是传了出去,满朝文武那是绝不会有人笑话他们的,反而会赞扬二人的亲民行为,这是可以在政治上加分的。所以郑发奎和唐学颖才会在心里赞扬岳阳的狡猾,这个马屁可是比直接送银子有用多了。
果不其然,当许鼎臣和魏同和开始耕地的时候,一旁便走来了两名耆老,后面跟着一群男女农民,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声唱着歌:
秋耕深,春耕浅。
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此时的气氛依然达到了**,旁边有人放起了爆竹,噼噼啪啪的声音和阵阵硝烟味的将一大片的农田笼罩起来……
热闹的春耕结束了,十多日后,回到了太原的许鼎臣在书房里提起了狼毫开始写起了奏折:“臣山西巡抚许鼎臣谨按:七年春,臣奉命入晋,察看山西屯粮之事。今岁旱荒凶馑,沿途村乡无炊烟,萧条惨楚,目不可忍视。独晋北一方,五里寨之地,百姓安乐,钱粮自足,屯粮百万担有余,此皆为守备岳阳之功也……
臣愚见,五里寨该地四野平旷,乃无险之地,素来为兵匪聚集之地。今居民稠密,商贩密集,恐为贼虏所垂涎,加之芦芽山丛木茂林,土寇易于啸聚,外患内忧均当防范,乃仅以一守备守之,恐缓急无济于事,议请设之游击,设险固守所当昕夕戒备,公禀可取之商税,不费加增,一调剂间而于地方之御虏弭盗两得之矣……”
与此同时,在一所房间里,山西镇守太监魏同和也提着毛笔书写着密折:“奴婢山西镇守中宫太监魏同和恭请圣安:奴婢奉皇上旨意勘察山西各处,发现如今山西遍地匪患,唯独应州府却是一片太平。有应州守备岳阳率军民屯田开荒。获粮无数,粗略估计便有百万担,流民得知后蜂拥而至,然岳阳并不慌张,其一边收拢流民,一边发放种子粮种,令其开垦荒地以稳定人心。
目前应州一地已然成为山西最大产量之地,依奴婢愚见,岳阳此人有大才。守备一职已然不足以发挥其才智,奴婢愚见应褒奖其人,以安民心……”
公元一九六四年农历四月初三京城皇宫紫禁城前
一名身穿锦袍的中年大汉正恭敬的站在皇极门前浩浩荡荡的广场前,低着头恭敬的等着召见,此人就是大明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太监来到陆全有的面前尖声说道:“陆大人,皇上要召见你,现在你随咱家来吧!”
虽然陆全有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称得上是权柄赫赫,但对着这些日夜伺候在皇上身边的太监依然不敢怠慢,他从袖子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悄悄的塞到了小太监的手中不动声色的笑道:“公公辛苦了,不知皇上今日心情如何?”
小太监的手飞快的一缩,隐蔽的在袖子里掂了掂,脸上露出了笑容:“陆大人太客气了,咱家怎么好意思呢。不过陆大人可以放心,皇上今日心情颇佳,陆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跟皇上提好了。”
“谢公公!”
一路上走过一道道地重檐庑殿,说不尽的富丽气派和风韵,陆全有虽然常来皇宫,但也不敢多看,只是随着传旨小太监急步而走。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来到了暖香阁外面,那传旨的小太监对他道:“陆大人请稍候,待咱家去通禀皇上一声。”
陆全有赶紧拱手道:“公公请!”
不多久,那传旨太监出来,对陆全有道:“陆大人您进去吧,皇上宣您进去呢。”
进入了御书房,陆全有赶紧跪下道:“臣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叩见皇上!”(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殿前的争吵
崇祯皇帝朱由检坐在暖香阁的龙椅上,他的左边坐着当今首辅温体仁,右边则坐着兵部尚书杨嗣昌、户部尚书侯恂、吏部尚书李长庚、右佥都御史陈新甲和一名年纪年约三旬,面容坚毅的男子。
这些人除了陈新甲之外,都是清一色的大红苎丝罗绢所制的麒麟袍二品朝服,大襟斜领,大袖宽松,胸前有仙鹤翱翔于云中的花样。而温体仁更穿了一身的九蟒五爪蟒袍,腰系玉带。
温体仁的这身这蟒服与崇祯皇帝所穿的龙衮服有些相似,但却不在官服之列,而是一种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温体仁也是在崇祯五年才获赐予的这件蟒袍。
乍一看到皇帝和周围这些可以说现在大明权利最大的一群人,饶是陆全有本身也是一名二品的指挥使心中也不禁有些发怵。
这时崇祯平淡的声音响了起来:“陆全有,平身吧!”
“谢皇上!”陆全有又对崇祯皇帝磕了一个头,这才慢慢站了起来。
看到陆全有站了起来,崇祯皇帝眼中露出一丝笑意:“陆全有,朕前几日让你办的事办得如何了?”
听了皇帝的话后陆全有把手一拱道:“回皇上的话,臣已然打探清楚,那应州五里寨今年确实获得了大丰收,共得粮百万担。其应州守备岳阳确实是一个人才,其人不但在前年以五百步卒打破万余流寇,在担任应州守备后更是大力募兵清剿匪患,目前应州府方圆百里之内匪患流寇已然绝迹。五里寨粮食获得丰收的消息传出后,如今更是商贾云集,可谓是太平繁华之地。”
“唔……”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看来许鼎臣和魏同和在奏折里说的都是真的。”
微微闭上了眼睛,崇祯这才对轻声道:“诸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啊?”
这时,户部尚书侯恂开口道:“陆指挥使。本官有些好奇。按理说三晋之地乃苦寒之地,为何粮食能获得如此丰收?这明显不合常理,你能否给本官一个解释?”
户部尚书侯恂的话可以说是代表了此时朝堂内的普遍声音,随着许鼎臣和魏同和的奏折几乎同时送入朝廷后朝野一片哗然。大臣们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许鼎臣和魏同和在撒谎。
于是乎一夜之间御史言官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连夜挑灯写奏折弹劾许鼎臣、魏同和以及岳阳三人妖言惑众献媚皇帝。但写着写着大家都回过味来了。
这事情不对啊,要是这事是那个名叫岳阳的家伙弄出来的或许还有可能,可许鼎臣和魏同和是什么人啊,他们一个是一省巡抚,一个是山西中宫镇守太监,要是堂堂一省巡抚就这种水平的话那岂不是在打他们这些读书人的脸么?
于是乎那些写了一半的奏折纷纷被扔到了废纸筐里,这几天朝堂上也是一片诡异般的安静。仿佛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似地。但在暗地里,关于五里寨以及应州守备岳阳的事,成为了京城众人口中的热门话题,连京师言官和大臣们平日里最爱打的嘴炮都停了下来,大家都通过自己的门道,纷纷托人打听五里寨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事。
而作为皇帝眼睛和耳朵的天子亲军的锦衣卫,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随着陆全有一声令下,潜伏在应州府的锦衣卫立即把各自搜集到的情报源源不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