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了一个酒嗝,张元芳笑道:“惟功你将来最少也是一个三品前程,在御前为带刀官,好生做,一定会比我强……”

醉醺醺的张元芳进内屋睡着去了,七婶埋怨着,却也是对七叔的话表示赞成。惟功原本该着有一个国公的爵位,现在无望了,将来好好做,成为武职一品,也算不坏的前程了。

“难道这就是我将来的道路?”

回到房间之后,惟功看着房间内的一切,心中感觉一阵迷惘。

“报仇肯定是第一位的,今天看来,朱喜等府中的武教头只是一般,怪不得教出春哥儿这种徒弟出来,自己就算是拼了命的去学,恐怕此生想凭一己之力报仇也是难了。若是出仕做官,无非也就是御前的高级保镖,没有特别的表现的话,这一生能有什么权势?明朝中后期,一直到亡国之前,武将都没有什么地位,历史上留下大名的全是文臣大吏,武将就算留名的,多半也是吴三桂之类的汉奸之流。戚继光和李成梁,算是大明武官最后的辉煌和高峰,而自己想要对付的,却正是在万历朝久盛不衰,最终获得封爵的李成梁和他的部下!这可能么……”

不论是报仇,或是为官,惟功对刚刚七叔七婶给出的道路都不是很喜欢。

终其一身背着一柄宝刀,在天子驾前做一个活动的人偶,虽然看似风光,也足以向后人夸耀,但惟功想要的,绝不止是这些。

除了报仇之外,他也想要更多!

老天给他一次重活的机会,给他现在的家世和一切,他有机会和信心,活的更加精采一些!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这话虽然狂妄,却也是张惟功现在心理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人知道,一个七岁不到的小孩子却是已经立下这等志愿,怕也会惊的说不出话来吧!

第013章 苦练

此后的日子,风平浪静,也是惟功自山村剧变之后过的最舒服的一段日子。

七叔七婶人都很好,性子都很平和,平素在家相处极好,虽然住在国公府中,但是自成格局,张元芳怕惟功再惹事,也不准他到别处去,每天只呆在自己院子前后活动。

那天得了他的教训后,惟功便请求七叔给自己买了不少书籍,他是国公武臣之后,这一生肯定不能在科举上出头,虽然大明有允许武官子弟和卫所子弟学习应试的规定,但惟功自己觉得他不是那一块料,没有办法把心思沉浸到八股文里头。

况且就算他考中了,在现在的大明是江南和山西两个地方把持着官场,张居正虽是江陵人,也算是南方士子的标志人物,张四维则是山西人,是晋商和山西籍官员的领袖。

有这些人在,还有江南一带的文官把持朝政,对张惟功这种背景的官员,根本不要想在这个圈子里混出头来,也建立不起自己的势力。

对渴望掌握大权,练成强悍武艺,做事能凭本心,酣畅淋漓痛快行事的惟功来说,成为一个书生的吸引力,无限小。

他读书,只是看经史和兵书,读史明智,通晓道理,读兵书,讲求办法。

虽是小小人儿,但惟功假托自己已经随娘亲读了两年的书,识字看书没有问题,张元芳初时还不大相信,但看到惟功捧着史记汉书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震惊之余,也是十分替惟功高兴。

他觉得,惟功有这样的资质,实在是难能可贵,只可惜这小子一门心思要走武将的路子,打死也不肯应考,否则的话,没准就真的能考中进士。

读书之外,惟功就是站桩!

每天早晨起来,吃罢早饭,便是按那天到武场时朱喜指点的那样站桩,不丁不八,不前不后,以腰和腿劲来支撑身体。

站这种桩,前一刻钟没有感觉,半个时辰内,都能坚持,到一个时辰时,整个身体都仿佛在颤抖,腿上和腰上,都好象被针扎一样的感觉。

这种辛苦,委实不是常人能够承受!

但惟功受了下来,每天站桩一个半时辰,收功之后,他需要自己搬动两腿,慢慢挪回屋子里去。

然后就是自己不停地捶打,放松,要很久之后,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站桩之余,就是不停的拉放弓箭。

惟功还小,用石锁等练力气的器械害怕练伤了身体,所以他每天拿起弓箭,看向目标,竖起弓箭,以标准的姿式瞄准目标,再拉满,然后再松开,放下弓箭。

如此循环,每天最少五百次。

几天之后,他的胳膊肿的不成模样,在此之前,他也用这样的法子打熬自己的力气,但每天不过几十下上百下,现在增加到五百下,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每天黄昏,在身体恢复体能后,再用刀劈砍木块,也是五百块。

站桩练身体,毅力,拉弓练眼力,体力,劈砍木块,练的就是身体反应能力和招式。

这三样,每日都是这样坚持,缺一不可,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气转凉下雪,冰冻三九,都没有改变惟功每日三练的习惯。

决心一旦下定,人的身体,就能承受很多。

在惟功自己练习的时候,全府上下,特别是武师和张惟思等人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从暮春时节到隆冬,几个月过去了,惟功没有一日停止过练习,他居住的小院门前,刀劈开的木柴堆的如小山一般高,有一日清晨,张惟思等人前来偷看,发觉惟功赤裸上身,浑身热气腾腾,小小年纪,居然在雪地里不停地用刀劈砍着,每一刀下去,都是掠起一阵刀光,浑圆的木段,一刀下去就斩成两截,没有丝毫的停滞。

看到这样的情形,这些纨绔子弟都吓了一跳,就算他们还想对付惟功,但考虑到身手上的差距,顿时也熄了心思,惟功小小年纪,好勇斗狠,苦练不休,名声不仅在国公府里,就是坊中其余的勋旧之家,对英国公府的五哥儿也是有所耳闻,这也算是他苦练的副作用了。

转眼间,就快新年。

这个时候,是一年最轻松的时刻,不论贫富,都是想要舒舒服服的过个好年。

过了腊月二十八之后,衙门封印,皇城的禁军们也排好了轮班的日子,张元芳一年辛劳,年前这时候皇家好歹不算太小气,内承运库里直接搬出十来万银子,在京武官人人有份,张元芳的身份不低,领银二十四两,布和丝各两匹,米一石,柴薪若干,加在一起五六十两银子,虽不多,在国公府这样的世家大府前就是一个笑话,但也足够他们和惟功过一个好年了。

他们在国公府邸中住,但张贵等下人知道其中的关节,每人的份例银子要么不给,要么减成色,或是少付,好在张元芳夫妻都是生性淡泊的人,惟功也不在乎这些,由着他们克扣便是了。

这一日爷儿俩坊门前花二十个大钱雇了一辆骡车,将发给的物品拖运回家。

半年多的时光下来,惟功苦练不辍,他的桩法,练法,发力,招式,好歹经过一些指点,在他苦练之后,有几个武师算有良心的,偶然也会过来,指点一下他不对的地方。到了此时,他已经可以站桩两个时辰不累,身形稳,下盘厚重,走路的时候都能看得出来,大步而行,脚底却与大地联为一体的感觉,就算有人猛然扑击,想趁他猝不及防时拉翻他或是绊倒他也是很难了。

最少,在普通人中,怕是挑不出这样的人来了。

拉弓,他已经能开一石半的强弓,只是想一次五百下的话,还只能开五斗弓。

这个成绩也很傲人,蒙古人的骑弓就是一石,那些骚鞑子一次也只能射十几二十箭,再多的话,便会手软臂痛。

惟功凭借苦练有如此成绩,已经足可傲人。

他的刀术,更是纯熟之极,身法和刀术已经配合的十分默契,张元芳有一日看他练刀之后也曾言道,如是自己手持宝刀与拿着寻常腰刀的惟功生死相搏,自己这个壮年男子,必将死在惟功刀下!

半年苦练能有如此成就,换做旁人,一定十分骄傲,但惟功却知道,远远不够。

特别是,他感觉锻炼的办法并不算好,他不怕辛苦,再苦也能坚持的下来,但如果法子不得其门,再练十年八年最多如朱喜那样成就的话,那就太不值得了!

“七叔,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寺庙……”

“这孩子糊涂了是不是?”

到家之后,卸下所有的东西,张元芳满头大汗,惟功只是额角微微出了层细汗,并不感觉疲惫,他只七岁多,身量却和十一二岁的少年没什么区别了,力气不比成年的大人差什么,耐力上反更胜出,卸下物事后,他便向张元芳打听附近有无寺庙。

张元芳尚未及答,七婶便嗔怪着道:“你这孩子,平素只知道练功,这附近方园里许都没去过吧?”

半年多的相处,惟功和七婶已经颇有感情,当下摸着自己头顶,嘿嘿一笑。

“从西角门出去,往南走,出南街,再往西走不到一里,就是观音庵,也是咱京城里的名胜了,菩萨很灵验……”张元芳止住妻子的絮叨,对惟功温言道:“是不是想去寺庙给你死去的娘亲上香?”

“是。”惟功点头答应,脸上神色也阴沉下来。

娘亲死后,尸骸都不知去向,他原是在自己屋里设了牌位,不料张元德知道后,派人来取了去,说是私设灵牌,差点儿又怂恿张溶下令行家法打惟功一顿,大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所有的灵位都在祠堂里,张元德抓着这理,便是张元芳也没有办法,只能劝住惟功,眼睁睁看着灵牌被取走了。

自己不准祭奠,家祠肯定不会允许娘亲的灵位入驻,年节之时,想到去年娘亲尚在,天天晚上为自己缝制过年的新衣,惟功心里就是一阵阵的难受。

他原本未必相信鬼神之说,但自己穿越之后,却觉冥冥之中的事存而不论,并不是夫子说没有,普通人的见识比不上圣贤,有一些事,不做不舒服,做了才会叫心里好受一些。

家里不准,他只能出门到寺庙去,聊解心中的思慕。

“这是几两碎银,你拿了去吧。”

这半年多,惟功是省心的,除了衣服经常因为练功坏掉要常修补,别的时候一文钱也花费不着,张元芳从怀中掏出一小包银子,递给惟功,笑道:“烧香之后,你雇一匹驴,叫人带你到正阳门东西大街去转转,虽说年根底下了,不少店还不曾关张,有什么想吃的零食,自己买就是了。”

“多谢七叔。”

“这孩子,去吧。”

岁末年初,街道人并不多,北风凛冽,张惟功穿着半新不旧的棉袄,宁绸面子,棉花用的实,加上翻毛的靴子,身上十分暖和。

一个人行走在街市道路上,心中却是万分的感慨。

明年此时,又会如何呢?

第014章 宝和

观音庵是富乐坊的名胜,张惟功赶到的时候,庵中尚有不少香客在烧香祈福。

年末时候,百姓们也是到处拜神求佛,乞求来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最少要比今年强一些儿。

这种心理,几百年后都是一样的。

看到那些虔诚的香客,张惟功心中也是一动,他希望娘亲真的能感受到自己,或是真的有满天神佛能听到自己的祈祷……

烧香后出来,天气越发阴沉下来。

惟功走出坊门后,就是小时雍坊,这里九成住的是朝中的文武官员,有深宅大院,也有三进或一进的小院。

京官清苦,有些官职想贪都找不着门路,虽然坊中多是住着官员,并不代表人人都能住大宅,更多的是住着普通的宅院,只是这里道路也精洁不少,用青石板铺在路中,两边宅邸院墙涮的雪白,令人看了心情愉快。

在坊中走了不远,他雇了一头驴来骑。

往正阳门东西大街,来回二十文钱的价格倒也不贵,年底下了,一般人都不出来赚这个辛苦钱了,看那中年驴夫笑呵呵的模样,这一天也是刚开张,这钱够买两斤猪肉,或是一斗杂粮,好歹算是有钱入帐。

“小官人坐稳了啊。”

张惟功帽子下的头皮是光的,显然还是个未留发的童子,只有两个总角,一看便知是童子。

好在他身量大,这驴夫以为他十来岁左右,这才放心接下生意,若是知道惟功才七岁多,怕是就不敢揽这个活计了。

出了小时雍坊,到大时雍坊时,市井味道就浓郁的多了。

特别是靠近宣武门的地段,商号繁多,行旅商人不绝于途,虽年根底下,仍然有络绎不绝的商人拥入城来,不少人都是利用年前最后几天将货物贩运至京,俟初五开市之后,大赚一笔。

到处都是喜气盈腮的行人,骡车马车在正中,骆驼队紧随其后,驴子则是京城内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到处都是等候客源的驴夫,要么载客,要么帮着抬货,十分便宜便利。

虽是如此,行人们多半也是能走则走,天气寒冷,走动还能暖和一些。行人中,多是穿着棉白袍的百姓,和后人想象不同,当时的人穿着的衣服能染色的少,所谓青衣蓝袍原本是下等人穿着,但就算青衣蓝袍也是染色的,普通人连这个资格也没有,只能穿着原色白袍,能遮蔽身体和保暖就行了。

人群中,男子在九成以上,只有少量的妇人掺杂其中,僧道女尼之流,每十余人中就能见到,手中持木鱼,铜钵,化缘乞讨。

流民和花子模样的,也是极多,占总量的十之二三。

缙绅模样的,十之一二,他们多是坐小轿,骑马,意态骄矜。

还有十之二三的人是进入城中的菜农和力夫脚夫一类的人物,他们身上筋肉盘结,推着小车或挑着扁担,走在人群中,时不时地打量着那些沿街的摊贩摆放的货物,年根底下,连他们也要买一些年货带回家去,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劳,给小孩子买点小玩艺,给老婆扯两尺花布。

万历年间的市井风情,就是这样如一幅画卷一般,慢慢展现在张惟功的眼前。

到正阳门东西大街时,人烟越发稠密,各色市井风景,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张惟功仰首向天,看着正阳门巍峨高耸的门楼,小小的脸上,是外人不可理解的萧瑟沉郁神情。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这一梦可是不止百年啊……唯有这城楼,数百年后仍然在这里,虽然它是为人所建筑出来,但世间的风风雨雨,人情冷暖,世道变迁,又与它有何干呢?

北京城中有好几个大型市场,德胜门,宣武门,还有内廷,灯市口等等,规模最大,人流最多的,却是毫无疑问的是正阳门东西大街!

这条长街,汇聚了当时南来北往数百家有实力的商家,贩卖的货物有数百种之多,后人难以想象的种种货物,都是在这里聚集,贩卖,发运!

整个北京城有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左右的常住人口,数十万的达官显贵和依附他们的人数,数十万军人和其家属,数十万普通的百姓,加上十万计的僧道女尼,商人和流民,乞丐,游手无赖等等,这一百五六十万甚至更多的人口每天都在消耗着惊人的物资,也聚集起了惊人的财富。

以明朝天下之大,财富涌向这么一个城市,可以说,当时的北京,毫无疑问就是全天下最大,最富裕,人口最多最发达的伟大城市!

当然,最干净是提不上了……正阳门这里人烟稠密,客商众多,天又过午路面解冻,到处都是烂泥,人们都是皱着眉,提着袍角,小心翼翼的行走着,唯恐被泥浆溅在身上。

在当时,中国有不少来自欧洲的传教士,提起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环境都颇有诟词,倒是南京的城市街道铺设,排水系统,都远远超过北京了。

……

“这里就是宝和店?”

戎政府街正中,在一座高楼之下,惟功仰面朝天,喃喃自语着。

戎政府街是距正阳门不远的一处大街,其间高楼林立,是一条十分繁富热闹的大街。

宝和店则是一座高十余丈的高楼,巍峨高耸,门脸开阔,门前有数百过千的伙计在装卸货物,他们十分忙碌,如同一群群奋力工作的工蚁群。

在大街上,是数百甚至过千匹的骆驼队和骡子组成的商队,运来的货物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全部是皮货!

狐狸皮、貂皮、羊皮、野鼠皮、黄羊皮、狼皮……各式各样的皮货林林总总,虽然种类是只有十余种,但数字却是十分的惊人。

这短短一瞬间,就有五六千张皮货从各色驼队上被搬运了下来,再由宝和店的伙计们搬运入库!

这段日子,张惟功在练功之余,也是在渐渐增长自己的见闻,开拓自己的眼界,对大明的政商军队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了解。

以商而言,明朝这个时期有不少身家百万甚至数百万的大商家,这些商家都不可能是单枪匹马,而是以家族和地域来计算的。

以前是北有山西,南有徽商,现在局面稍有一些变化,北有山西仍然不变,南方已经不是徽商的天下,虽然徽商在南货上仍然有强大的发言权,也掌握一些粮行和盐商的地盘,但从嘉靖末期到隆庆年间,海外贸易大为兴起,现在广州和福建已经有不少新兴的海商兴起,江南一带,更因为丝绸和棉布及瓷器等诸多对外贸易而大为发展,身家百万以上的巨商,每天都在诞生。

就民间来说,隆万大开海是财富聚集到民间的开端,但在京城,仍然是以官商贸易为主,不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