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4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人要来拿自己家东主,宋瑞等人眼都红了。他们这些苦力可不比宋府族中的那些白眼狼,大家端着宋东主给的饭碗,关键时刻当然要顶上。

其实也是宋钱度没有存心多带人来,上海这边的港口宋家就有几百号人,加上各处的商行仓库工厂,拉上两千人也不成问题……但打群架是打群架,宋家不怕,可是和朝廷相抗,对抗的是皇帝的家奴和亲军,纵是有两万人,宋钱度亦无法下这种指令,做这种决心。

还是那句话,这等事就是欺凌皇帝,如果没有整个江南所有家族的通力合作,凭几家几户或是一个家族,那就是鸡蛋碰石头了。

喝退宋瑞等人,宋钱度也被当着众人的面砸上了重枷,他自幼出身在商人世家,虽然宋家不是顶级的大家族,从小也是锦衣华食,翩翩佳公子一般,自幼读书,长而经商,长袖善舞而处事精明,来往的都是成功的商人或是一定品级的官员,后来更是与惟功相识,成功将宋家做到江南最顶级的商人家族的地步。

这样的一个人,此时被一个太监喝令着,由一群市井无赖嘻笑着砸上几十斤重的重枷,沉重的铁枷将他的肩膀架住,两手不得自由,腰间没多久就是一阵酸痛,而两腿之间也被束上了,沉重的铁镣使得他两腿之间感觉十分沉重,这一套加在身上,堪比严刑,不到十分钟时间,宋钱度已经感觉十分难受了。

这也是他接受过惟功的劝说,平时会练一些强身的武术,身体素质比一般人强得多,再看那些被困的盐商时,各个神色萎靡不堪,已经是生不如死的感觉了。

“抄家!”

高淮面色狞恶,虽抓了宋钱度,打算慢慢折磨拷打,宋家的浮财也不能放过,当下将手一挥,那些无赖和亲军们一拥而入,很快就能听到宋家家宅内部一阵惊叫和妇人儿童的哭叫声传出来。

宋钱度闭了眼,泪珠忍不住滚滚而落。

在此之前,他不愿掺和辽阳的军政事务太深,每次去辽阳都是事情办好了就回,毕竟他生在大明,长在大明,惟功已经有不臣的迹象,他不愿涉及太深。

无论如何,皇明仍然是正统,哪怕是宋钱度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但今日之事发生在眼前,他只愿惟功真的是一代开国的雄主,早点提兵杀到北京,将这些万恶之徒的作恶源头给从龙椅上掀下来!

这般纵容家奴,完全连自己的国法亦不遵守,心中毫无法纪,只知掠夺民财的皇帝,要他何用?难道真以天下奉一人?

惟功的谈话,经过李贽的整理和加强之后,也是在江南流传开来,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等等,在当时已经渐渐开放的社会风气之中,很容易就被人接受。

只是这些理论,如果没有横祸上身的时候,众人最多也就是看看便罢了,但有宋钱度这样的遭遇临头时,才会深刻的体会到这些学说的无比正确!

权力,一定要有制约和平衡!

……

……

“苏州和松江是高淮,常州是刘朝用,此外还有十几路矿使太监亦到江北和江南,到处挖坑掘屋,指着人家祖坟说下头有矿脉,不给银子就开矿,要么就是挖人房屋,用种种办法勒索,高淮在苏州更是公然竖牌抢掠商户,地方有司根本不管不问……御马监太监鲁坤带锦衣卫指挥杨金吾到河南开矿,承运库太监王亮带锦衣卫使张懋到真定一带开矿,昌平有王忠,保定有王虎,湖广有陈奉,陕西有赵钦……到处都是一片乌烟瘴气啊。”

张用诚向来冷静的面容上也是充满愤怒之色,这些矿使税监对顺字行的生意冲击也是十分厉害,到处都是商业凋敝,临清一地,原本有五十四家布商,两个月不到只剩下四家,某布店商行原本有二十来个伙计,现在连东主带掌柜只剩下两人,其余要么被逮,要么直接逃走了事。

江南一带,高淮也是搅的市面不安,被他抓走的盐商和布商,丝商也有数百人,交了银子才能放人,但太监们勒索的数量都是特别巨大,几乎都是叫人到了倾家荡产的边缘,就算不破家也是破产了,以后想做买卖都没了本钱,是以商人们多半都是舍命不舍财,除非被逼迫到生死边缘,不然的话绝不会交钱,高淮等人也是不急,他们反正四处勒索,银子都是源源不断的到手,到手之后,留下大半自己瓜分,拿出几千两派到送到京城,这样源源不断的将银子送过去,万历心中自是欣喜不已。

皇帝已经派出几十路税监和矿使,四处都有银子送来,算算这一年要多出大几十万的收入,万历当然不知道自己只拿了最少的一部份,更多的被太监和勋亲们分了,他还以为自己拿的是大头,下头只是分小部份,到手大几十万令万历欣喜万分,对开矿和收税之事更加执著,虽然已经有不少大臣陆陆续续的上疏,不过万历决心下定,当然是置之不理了。

这些情况,在张用诚的口中慢慢说出,在座所有与会的人脸色都是十分的难看起来。

惟功神色平静,只是不停的摸着自己下巴和唇间留的小胡子,已经是万历十九年,他进入仕途和掌军也超过十年以上了,长久的上位生涯使得他遇事丝毫没有慌乱感,更不会早早的暴露自己的情绪。

尽管眼前的人全部是他心腹中的心腹,甚至有几位向来支持他自立一国,甚至一直在往这方面努力,但惟功在此时已经看了出来,无论如何,这些人中除了张用诚等人外,孙承宗几个都是读书人,那种“致君为尧舜”的情怀还是有的,大明列祖列宗,传到武宗是一变,再到嘉靖又是一变,隆庆虽平庸但还符合读书人对皇帝的期望,到了万历,实在就是太不成话了。

第890章 准备

后人总说万历是被当时的读书人丑化,因为收税开矿的事得罪了不少世家豪门,这确实有些道理,比如出身张家湾的东林党人李三才,自己生活起居十分豪奢,但当皇帝征税到张家湾时,李三才就是上疏极力反对,并且造谣生事,最后被万历痛下狠手给削去士籍。

还有高攀龙,自己亲爹就是放高利贷的,但不妨碍他成为正义人士,上疏反对征商税。高攀龙的视角就是不要与民争利,朝廷应该节省开支,这样才是王道。当然叫他们这些士大夫节省开支,不要与民争利,这些人就是不干了。

但开矿征税,从派出的角度来说,太监是最没有约束的一群,直接上达天听,没有制度约束,不象官僚集团彼此制衡,可想而知这些人到了地方做事,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做法。

而且明朝并不是不收商税,这是一种错觉,只是商税更多的是被包给牙行,而牙行做事不规范,这导致豪门和商人与牙行勾结,贿赂地方官员,导致商税大量流失。而牙行的商税也是交给地方官府,用来做地方开销,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制度问题,不能用派出太监来解决。

当时的中小商人已经要受牙行和沿途私设的税卡盘剥,象东林书院就能私设税关,地方有势力的私设的关卡极多,各地的亲藩也到处开店设卡,层层盘剥,皇帝直接也派出人马掠夺民财,万历说是为了大工等事暂苦吾民,但这税监始终不撤,三大征用的也是户部存银,也没见他拨出银两的记录,说到底就是借口。

财政混乱而困难,为政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最大的责任人当然是大权独揽的皇帝。

“宋钱度和李文昭他们都怎样了?”

宋钱度在几个月前就被抓,顺字行在江南的分行开始运作努力捞人,但往常关系极好的那些大族世家突然变的极其不好打交道,地方官也装聋作哑,顺字行那边的主事人渐渐发现,风头不对,不仅是针对宋家,似乎江南那边对顺字行也起了觊觎之心。

王国峰道:“宋东主一直很硬挺,宋家的人也花了不少钱,宋家在朝廷的人也上书鸣冤,他开始受了不少罪,现在高淮拿他没有办法,但还是关着不放。”

“李文昭那边怎样?”

“南京到底是官员和勋贵云集,税监们不好闹的太过份,倒没有人去他那里闹事。但往常和李家打交道的各大世家和商行都减了订单,李家的境况也不好过。”

“嗯……”惟功轻轻点头,说道:“看来是江南那边终于要和我们翻脸了。”

任磊态度轻蔑地道:“他们看我们日进斗金,早他娘的眼红了,这帮家伙,恨不得蚊子腿上割肉的德性,忍到现在已经算不错了。”

任磊说的是实情,江南的风气向来就是团结一致赚外人的钱,自己的优秀子弟当官,然后利用官场资源提供便利,其实晋党也是这么干的,只是海贸大开之后,晋党在这事上头落了下风,现在晋党保留的地盘不过是北方的粮食贸易和在盐业上的布局,但也只停留在北方了,辽盐早就横扫半个多中国,除了北方的一些固定的产盐区和晋党的保留地盘外,更多的地盘早就被辽盐拿了下来。

辽阳的盐业收入已经超过五百万,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这些收入已经严重影响了淮扬盐业,对北方的盐场也有影响,但晋党已经是死老虎一只,要不然的话,这一次未必是江南那边先发动,而是晋商打头阵了。

江南和辽阳的矛盾,最要紧的还是在贸易逆差上。

辽阳除了银行业还有保险业,运输物流,光是这些就已经叫江南商人大出血了,而随着辽阳棉田的广阔种植,辽阳的纺织业已经发展极快,现在还只是内销,但相信很快就能横扫全国。

对这些情况,江南那边敏感一些的肯定早就知道了,江南的丝业在辽阳卖不动,辽阳这边毕竟是平均气温较低的地方,又到了小冰期,比轻薄的丝绸更受欢迎的还是各色皮货,现在地方富裕,徐光启曾经开玩笑说到了冬天,爬到四海银行楼顶往下一看,到处都象是有一群群貂啊狐狸啊走动,那些稍微讲究些的妇人,冬天没有一身大毛衣服就走不出家门,丝制品就差点儿意思了。

赫赫有名的松江布也打不开辽阳的市场,其余的江南特产,要么辽阳做得更好,要么不怎么受欢迎,南北货的交流,南货商行更受欢迎的是日常用品,但这些日常用品更多的是农产品和初加工的货物,对那些江南的大家族来说,这些小生意他们根本看不上眼。

辽阳的银行业对江南的放贷冲击也是极大,更多的中小商人选择到南京和苏州的四海银行的分行去存钱和贷款,使用的也是辽阳发布的银币和金币,这对江南的金融业是致命的打击。

而辽阳的出产,不论是铁器还是盐,或是皮货,人参,东珠,这一类的货物,江南市场是有多少要多少,两边的贸易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可想而知,在那边除了几家和辽阳关系极好的家族,比如宋家和李家之外,最多是在海外贸易上发财,相比于人心的贪欲来说,这一点好处实在是太少了。

“决裂既然事所必然,牢骚话也不必多说,下一步怎么办,才是最要紧的。”惟功没有把自己的情绪过多起伏,江南的事说白了还是利益之争,任磊等人大骂江南那边人心狡诈,过河拆桥,见利忘义,其实这些话放在晋党上不是一样?与其愤怒,不如拿出一个切实的办法来。

王国峰起身道:“军情司请求一次行动授权,我们可以把宋东主和他的直系亲属接到辽阳这边来。”

“可以。”惟功点头道:“不必担心什么,事情就闹大了也由我顶着,军情司做方案就要把一切都考虑在内。”

“是,属下明白。”

“嗯,宋钱度和我私谊其实有限,一年来几回,见面聊个天,私信也多半说公事,不及其余。他心里害怕和我太接近了……不过和我辽阳交往十余年,和我张某人也是有十余年的交情,这个人无论如何是要保下来的。”

惟功的话,霸气十足,在场的人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其实高淮等人也是防着辽阳这边有所动作,宋钱度和他的家人被亲军和无赖们牢牢看着,就关在税监衙门后头,几百号人成天围着,高淮就是摆明车马叫辽阳难堪,这件事已经极大程度影响了辽阳的形象和声誉,近来四海银行在南方的几个分行的存款量下降,提款量增加,这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惟功又问道:“银行那边怎样?”

“倒还没有什么动静,我们的银行武力充足,而且为了保卫银库不惜动武,这一点他们都是明白。而且,江南的世家大族和大商人不少人存银在银行,想来他们也不会容许税监去抢掠银行。”

辽阳四海商行先是在辽阳设了总部,然后就是在京城和临清淮安扬州南京苏州都设了分行,也是和总行一样的规矩,大块条石建成的高大建筑,防备森严,鄣显实力。因为各处都有堂皇的分行,加上辽阳总行的实力,还有辽阳的经济盘已经做得很大,所以吸纳的白银持续增长,钱息当然也就是十分可观,这一部份已经是辽阳赚钱的大头,未来一年超过千万的钱息也不是不可能,这种大利益之下,辽阳的银行绝对是重中之重,是属于不允许人触碰的禁脔,因为是官私合股,名义上是辽阳军镇下属的票号钱庄,银行只是一个新名字,所以各地的税监也没有敢打银行的主意……高淮再疯,也不敢抢到银行头上,除非他愿意承担逼反辽阳镇的罪名,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他们这些家奴心里也是清楚,凌迟处死都是轻的。

再加上储户中的大头就是江南世家大族,他们当然也不会坐视自己存银的地方被抢。

“最近的准备金要多备一些。”惟功冷笑一声,说道:“可想而知最近会有不少大户要来挤兑,这一点事关我们银行的名誉,马虎不得。”

银行除了自己的经理之外,也是挂在财务司下头,归任磊这个财务司长兼管,当下任磊就起身表示,立刻知会银行,打临清和扬州的几个分行,向苏州分行准备储备金。

这是很轻松的事,瞬息之间,可以准备百万以上,江南的储户手中的凭单加起来也不到二百万,小意思了。

最大宗的储户肯定还是选择存银在辽阳,进货方便,储存在辽阳的银行银库之中也很放心,只要存单在身上,就不怕这银子落在别人手中。

任磊表态过后,又恨恨地道:“这些王八蛋取了银子,被太监们抢走才好。”

第891章 扩编

惟功没有多说什么,做了一个手势,叫各人坐好。

他最近感觉从万历十八年以后,各地的情况都是在持续的恶化之中,灾害越来越多,冬天越来越冷,雪越下越大,春夏到秋天时却是一年比一年干旱,现在辽阳一带的土地,离水源远的旱地也幸好是打了井,所以产量仍然在攀升之中……随着屯田司下属的农研所的发展壮大,种种肥田和提高产量,优选良种的办法仍然是在持续的进步之中。

最叫惟功觉得欣慰的就是玉米番薯已经在辽阳大面积的试种,特别是番薯,甜味大,产量高,不损地力,轮休田亩时种这玩意最好,只是以前种植不得其法,产量太低,北方农民种番薯已经有年头,但一直到崇祯年间也没有解决耕种不得其法的问题。

玉米也是一样,开初时一亩才几十斤百来斤的产量,虽然耐旱,百姓也不爱种它。

一样作物,如果没有官府的统一筹划,只是放在百姓手里慢慢摸索,当然需要耗时极久。一直到清季前叶,玉米和番薯才被中国的农民摸索清楚了种植特性,产量慢慢提升上来,打那时人口开始爆炸式的增长起来。

辽阳这里,当然不可能如大明朝廷那样,对改变命运的农作物不管不顾,农研所汇集了当时能找到的最优秀的农学专家,而且和种地的农民彼此配合,年年都在搞优选优育,研究最佳的种植办法,现在已经开始大面积的试种,几年之后,可能就能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不是所有地方,边边角角都适合打井或引渠,有一些最优秀的良田要用来栽种棉花和麦子,如果能大规模种番薯玉米,对解决牧畜的喂养也是极有帮助的。

现在辽阳的战马已经超过十万,将来可能更多,养的牛羊猪更是近百万头,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肉食所需就必须加大牧畜的饲养,这些大牲口可全部是大吃货,这些杂粮用来养这些大牲口是最好不过了。

辽阳这边的情形,正好是大明那边一面巨大的镜子,两边相差的太远了。

水利不修,年年受灾,赈济不力,流民一年多过一年,距离崇祯年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三十多年,颠覆王朝的伟力现在还蕴藏的极深,只有小规模的变乱在不停地发生着,在不停的发酵着。

不过这些并不叫惟功意外,亲藩和九边带来的财政压力,三大征后的财政破产,东虏和天灾的折腾,这些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惟功奇怪的是朝廷之中,隐隐有勋臣武夫做大的迹象,内阁两个阁老去位都与张惟贤有关,他倒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堂哥居然能做到如此地步,论说起来,锦衣卫现在人数和风光似乎还不如嘉靖年间,但实际上,锦衣卫的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嘉靖年间的陆炳,因为陆炳再横,也没有办法将手插到内阁,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