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大明-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惟贤正好回府,见这里闹这么大动静,自是踱了过来,先没出声,这会子才笑道:“何必呢,仔细伤着自己的手。”
“再有人辱我,可能就会污着我的宝剑了。”
张惟贤自掌重权以来,倒还真没有人这么和他硬挺着说话,就算是徐文壁那样的公爵,现在也越发客气了。
倒没想到,自己家里这七叔,一个退职的都督,居然有这么硬挺的风骨。
他呵呵一笑,伸手道:“七叔请吧,知道你在这里住不惯了,侄儿也不强留。只是出去之后,日后想再回来怕是难了。”
“倒也未必。”张元芳也是呵呵一笑,答说道:“看惟功什么时候回京罢了。”
“哦,小五啊?”张惟贤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和这个平素人畜无害的七叔顶真,说实在的,他恨的是张惟功,对张元芳倒不是怎么怨恨。
但心里就是有一股子邪火,当下便转身对身边两个锦衣卫官道:“马维,曹应魁,说说你们过几天要干什么差事?”
“回大人的话。”马维和曹应魁都是指挥使,正三品武职官,在张惟贤面前,却是老实的跟孙子一样。当下两人还打了个千,动作漂亮得很,一边打千一边答说道:“大人给我们俩的差事,是带一队人马,赶赴辽阳,按皇上诏旨所说,捕拿张惟功回京。”
“对喽!”
张惟贤微微一笑,对着张元芳道:“小五可不就是快回京了么?”
张元芳闻言心中怒极,怒目看了张惟贤一眼,不想再与此人争执下去,当下与七婶转身离去。看着张元芳夫妻步履沉重的离去,张惟贤才又回头对那两个指挥使道:“这一趟差事,不要掉以轻心,辽阳兵悍,张惟功对他们恩德很重,要小心出事。”
曹应魁是万历十二年查抄张居正府邸的经手人,在地方上很捞了一笔,对这样的差事兴致颇深,当下搓了搓手,笑嘻嘻答道:“他再凶,还敢真的抗旨不成?只要他不敢造反,最多弄点兵变什么的,我们这一次预备带二三百人去,有什么民变兵变,直接弹压了就是。”
这话说的倒也差不多了,这些年虽然年年兵变,最多也就是动手殴打上官,弄到巡抚被掌击,总兵跳墙而逃,但从来不曾当场出什么人命,朝廷大的格局还没有出岔子,底下的人就算被欺压的再狠,除了极少人外,倒还真的没有敢称兵造反的。
张惟贤点点头,勉励这两人道:“好生办差,等你们回来将张惟功送到北所里去,我保你们换一身补服。”
“多谢大人!”
两人闻言大喜,深深打下千去。
……
……
对朝中的反应,惟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眼下的这一仗才是最要紧的!布置多年,积蓄了这么强大的实力……现在辽阳镇已经有十二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还有在建的四个营,十几个独立千总部,光是正式的战兵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人,还有大量的屯堡兵,治安兵,最少也在十万以上。
在主力出征之后,屯堡兵和治安兵会配合留守部队,组成留守兵团,将辽阳在内的各地,防守的固若金汤。
整个出征兵团,主力会慢慢增加到十万人以上,第一波攻势就要完全把北虏各部主力打垮,在入冬之前,战线要稳固在辽东边墙千里地域之外。
至于攻击的主要地点,也是惟功亲自担任主将的一路:开原西陆路。
由开原出发,西行经庆云站到绕阳河上游,后世阜新县境内塔营子,这一条驿站路线是国初洪武年间就定下来的,一共是开原到庆云,再到熊山站,洪州站,再到懿州,一共六站,在辽东边墙外广袤数千里的庞大地方,六站如果是在内地可能不到二百里,可在辽东,光是开原到庆云站这第一站就有八十多里路,接近百里的路程。
越往东北,在当时就是越地广人稀,所谓的野人女真是对很多未开化部落的统称,国初时,筚路蓝缕,一路开辟,征服了三百八十多个卫所,几乎每个卫所都设立统治,并且有驿站相连,每个驿站地点,基本上是辽、金到故元的府州县地点,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已经残败不堪,洪武年间那几十年里重新修复使用,再次焕发生机。
可惜到永乐年间,驿站只剩下各部贡道的作用,到宣德之后,当初的三百八十多个卫所已经很少有部落继续入贡,他们与大明的联络,也是基本上中断了。
惟功这一次的攻击,广宁到当年的大宁都司,十个驿站,四百八十多里地,现在是泰宁等部的放牧地,这是左路攻击重点。
右路他亲自为主将,打出六站地,攻击重点是实力不强的福余部,也是出击近五百里地,一直到懿州为止。
中路是“开原北陆路”,这也是一条重要的驿站,接近终点站的地方有一个站叫龙安站,它有一个更显赫的名字叫“黄龙府”。
这一次肯定打不到黄龙府了,路途太远,而且这一条驿站现在是海西部女真为主,只有接近开原站的地方有部份蒙古人居住,打击的目标是这些北虏,现在惟功还不想把刀伸向女真人。
由开原出发,过贾道站,汉州站,归仁站,到韩州为止。
韩州已经是后世吉林地界,也是要出边墙四百里左右。
三路齐出,左路兵马最盛,右路则是人数最多。
原因很简单,惟功这一次出击,不仅要打击福余部,而且还要打击科尔沁部,这些年科尔沁渐渐强盛,福余部已经沦为附庸,这一次要打,当然是一打两。
另外,威慑右路的海西和建州女真各部,建立边墙外的补给站,出兵当然要多,声势要十分浩大。
黎明时候,开原城外十里左右的山谷之中,出征大军渐次醒来。处处炊烟缭绕,鸡鸣狗吠之声相闻。
军中不带鸡狗一类,发出这些声响的是跟随大军行动的民夫队伍。
在鸡鸣狗吠声中,还能听到号角声声和战马嘶鸣。
在山坳中稍微平坦的地方,都能听到将士们跑步和操练的声响。前锋部队是由几个独立千总部和第九营的营总部构成,他们早就开拔,在一个多月前就在沈阳附近待命,等军令一下,立刻源源不断的开进沈阳中卫,再继续往前,少量哨骑连镇南关,镇北关,青阳关和抚顺关等关隘都在哨探之内,大军源源不断地进入沈阳中卫腹地,越过浑河。
在搭建浮桥,各部队有条不紊的过河之时,沈阳中卫和抚顺关驻将曾经派人来哨探,看到铁甲耀眼,将士川流不息,牵马过河,数万大军,一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流之后,所有的当地驻军都为之失声,沈阳城甚至关闭大半的城门,只留下一个城门供人出入!
搭浮桥或是以舟过河,如果换了沈阳和抚顺关等地驻军,同样的数字,最少要过七天到十天时间!
甚至换了内地军伍前来,可能要过半个月,一个月!
军队的战斗力是以部伍约束为主的行动力来体现的,组织力越高,训练越精,则约束越严,行伍越发整肃,能令行禁止,有条不紊,反之,则会越来越混乱。
辽阳军以自己优秀的表现,在一开始就粉碎了可能出现的抵抗。
辽镇在沈阳等诸关一共有三万余人,但现在骑兵和家丁数量十分有限,不过三千人左右,精锐家丁,因为上次出击板升一战,损失十分惨重。
以这样的实力,想对辽阳进行阻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第647章 三路
惟功在清晨时起身。
四周还有白白的迷雾,这种雾水叫人感觉精神一振,它在人的四周缠绕着,每往前一步,似乎劈开了阻碍,但继续前行时,发觉四周仍然是一片雾意朦胧的润湿,人的头发,脸上,身上,很快就铺满了透明的露珠。
在罗二虎等人的陪伴下,惟功用牙膏涮了牙,牙涮是用上等的动物软毛制成,不比后世的工业制成品稍差,牙膏则是用中药混合而成,有一种淡淡的草药味道,洁齿之后,他用清水洗了面,整个人已经精神抖擞。
眼前将起的大战,对惟功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在此之前,他确实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战事,朝中上下人等按经验对他的判断,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错误。
赵括在长平之前以知兵著名,辩论军事时无敌,但一旦成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他经验不足的方面就体现了出来。
整个军事行动千丝万缕,小到一个运粮队的起运点和中途休整及最终的运输地点,大到一个营的战略攻击方向和具体的战术展开……千头万绪,身为统帅,就是蜘蛛网里的那个蜘蛛,整个网上稍有动静,就要立刻做出相应的处置。
对一头老蜘蛛来说这不困难,对一只幼年蜘蛛来说,可能会有很多迟延,误判,甚至会因为误判而丧失自己的生命。
对惟功来说,恰恰没有这种误判的机会。
参谋司已经很成熟,大量的军校毕业的小伙子精通测绘和情报分析,同时对辽东乃至海西一带的地形都十分熟悉,特科人员每年都会潜出边墙,测绘地图。
惟功手头,就有一张十分详细的地图。
从辽阳为中心的地方,到沈阳,再到边墙各关隘,包括浑河,沈阳还有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嫩江,这些河流,山川之中,是标注好了的蒙古各部及女真各部的地图。
就拿眼前来说,在惟功的右手边是叶赫部和哈达部,往右上,是辉发部和辉发城,辉发城建在辉发河边,是浑河的支流。
再往右中和右下,是哲陈部,完颜部,讷股部,朱舍里部,然后再往下是鸭绿江各部,都是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城寨组成。
再下,就是惟功在宽甸堡垒区外的盟友栋鄂部和其附属了。
再往右上,就是窝集部,虎尔哈部,瓦尔喀部等野人女真部落,他们占据了后世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域,分属于中国和后世的俄罗斯,大部落只是一个统称,在这些地方,生活着过百个部落,野蛮程度很高,很难说清楚具体是哪一个小部落。
在左手上端,则是这一次开原所出击要打击的福余部和科尔沁部蒙古。
中路军已经向开原北陆路出发,他们的战斗可能已经打响了。
有参谋司人员和军情司军令司等部门人员的帮助,惟功自身的责任并不算大,最少在这个早晨,他还是感觉十分的轻松。
今早的早点是一笼细面馒头,配一碗小米粥,加上盐拌萝卜丝和酱牛肉等几个小菜,热气腾腾,散发着食物的清香。
四周的所有营地,包括民夫的伙食都和惟功这里差不多,辽阳强悍的物资储备和运送能力,在这个时刻尽显无余。
军需司统领所有民夫,辎重部门也会配合,为了这一次战事,动用了二百万石以上的存粮,几十万斤的熏肉,鸡、鱼干和大量的腌鸭蛋,鸡蛋等肉食禽蛋。
硫磺和火药则是有数万桶,储备的待用长矛腰刀等兵器好几万柄,铠甲数千领,备用的战马一万五千多匹。
药草和布匹,蜂蜜,药酒,包扎用的清洗消毒过的白布等等。
甚至还有几千口棺材,这种准备不会叫人愉快,但也预备了。
当然,还有足够的勋章和白银,这是为了立功的勇士准备的,这些东西大张旗鼓地准备着,令所有人都感觉欢欣鼓舞。
天色大亮之后,惟功站在山坡的高处,向远方眺望,目光及处,可以看到方圆十里内外的所有村落都住满了军人和民夫。在开原城外这十来里的地方,山峦和平原交迭,也并不一定全部是蛮夷的居所,辽河在这里有好几条支流,大地肥沃,山峦中长满了密林,各色特产充足,鱼和动物的产量十分丰富,光是靠渔猎就能使部族继续前行,况且还可以在平原地带进行简陋的农耕。
在往北方去的地方也有相当的平原,福余部和科尔沁都有简陋的农耕文明了,在春天时,蒙古骑兵会在土地上不停的纵马驰骋,踩烂土地,将动物的尸体抛在种植了作物的地面上,然后到秋季时,好歹会有一些收成,当然,他们完全不懂得精耕细作,只能靠天吃饭,然而万历年间的天时并不好。
这些村落中,也有相当的汉民,是开原附近流落出去的,还有一些是从辽中辽西腹地逃出来的,在边墙之外,大明的法律约束不到他们,军户们也不再受各级武官的欺凌,虽然一样要对头人们缴纳不菲的收入,但相比较内镇而言,汉民们居然能在这里生存下来,并且繁衍生息。
明初时,整个辽东不过十多万汉人,几乎没有原住民,多半就是军户带着少量民户和征伐残元势力的军队进入其中,但二百多年下来,辽东汉民已经有六百多万人,这是井喷式的发展,这一块土地实在太肥沃,物产亦太丰富了。
一座座小山头和村落之中,是密密麻麻的帐篷,在残留的晓雾之中,树木和村落和农田交次出现,与灰白色的帐篷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有层次感的油画。
一支运输队伍赶着轻俩的双马和单马马车,在坚固而轻便的车身上,运载着大量的军需物资,各色食品,武器,医药,在骠骑兵们的护卫下,马车车身的减震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在马的嘶鸣和车身的响动声中,车队渐渐走远了。
很快,晓雾散去,一缕缕红霞升了起来,重峦叠嶂,一面面红旗开始显露出来,红旗与朝霞相映,很难分的清楚,哪是红旗,哪是朝霞。
一个头盔上镶白羽的塘马骑马飞驰而来,在惟功面前停住,并没有下马,只是在马上打了一个敬礼,换在别的军镇,这个塘马得被斩首,最少也是插箭游营打几十军棍的罪过,在这里却是无人关注,所有人目光投了过去,那个塘马看着惟功,大声道:“大人,按预先的规定,总部和侍从室护卫司将在辰时初刻出发,现在已经到时候了,陶总指挥询问大人是否立刻动身?”
兵分三路,最强的是左路,由郭守约为左路总指挥,左路各营和千总部均听从郭守约指挥,郭守约是老牌营官了,在京师时舍人营就已经是步队千总,一路跟过来,虽未展露长才,但练兵,统筹,管带,一丝不苟,战术课程也是完全自觉通过,也经常到武学院参加高级参谋课程,这样的一个指挥,威望和资历都够了。
中路指挥是王辅国,资历也很老,更加稳重,只是太稳重了,所以配了郭宇等冲劲十足的青年将领在他的麾下。
右路,也就是惟功所在这一路,指挥是陶安然,处事缜密,很有大将之风。
总部跟着右路行动,军情参谋各司也在右路,不过三路之间联络信道畅通,塘马奔驰不停,特别是每数十里设立一个军鸽站,可以飞跃崇山峻岭,使通信更加快捷。
不过惟功不打算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的指挥,左中两路的指挥官都有足够的经验,身边也配备了大量的参谋人员,军情畅通,敌情没有战争迷雾,一切都几乎就是摆在明面上的,这种仗太好打了,如果自己还事事干涉,又怎么能锻炼出好的将领出来呢?
不过后来中路的表现还是出乎惟功的预料之外,这且是后话了。
总指挥的名义其实在大明正规的官场序列里叫“提督”,也就是战场经略,只是这个头衔一般只授给文职官员,某巡抚或某个总督,授给提督军务衔,然后总领战场上的所有兵马。大明的武职官太容易到顶,一个总兵就是武职的最高荣誉,九边重镇的总兵还算是位高权重,普通军镇的总兵有时候就只领自己的一营,两三千人加几百家丁就是全部力量,平时还好,战场上可能调动几万乃至十几万的大军,总兵可能有好几位甚至更多,没有一个提督兵马总镇全部,战场上可能会陷入各自行事的泥沼之中,由文官出任战略层面的最高指挥,胜了就是运筹之功,是头功,败了就是武夫们不肯效力,没有贯彻文官的命令,总之风险是武将的,收益却是文官拿了大头。
惟功这里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事实上辽阳还有分守道,海盖四州有兵备道,这些道员都是高等文官,只对巡抚负责,这样的战事认真来说是要巡抚来总其责,某道负责一路大军的指挥,某个文官负责粮道等整个后勤,在惟功这里,一切旧有体系都不复存在了。
第648章 青年
“告诉陶总指挥,我已经和总部前进了。”
“是!”
塘马又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接着把马一带,消失在山道的尾端。
惟功和所有人已经准备好了,大家一起出发。
身为最高指挥,他的丈六红旗显的最为耀眼,当红旗出现在山道叉路的高处时,距离很近的地方,军人和夫子们都是一起高声欢呼起来。
这样的呼声,在山坳里形成了一阵阵的回声,引起了大规模的震荡。
在橙红色和玫瑰色交替的朝霞之中,一轮红日开始在山峦一侧露出了半个弧形边儿,号角声声,传递着一道道信息,红旗招展,与声音相应和,所有人都知道,新的一天开始,真正的进军,也要开始了。
在行军途中,惟功不停地与陶希忠和周晋材等人商议军情,同时宋尧愈和一些知兵的参随们也相与随军,这些人与参谋部的人一起商议军情,做出决断,一道道命令出来,由军令司写成正式的军令,然后张用诚亲自用中军部印,或是交给陶安然用右路指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