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刚刚的那种欣赏与和睦是装出来的,徐渭也是暗自心惊,数年不见,李如松已经超出了他记忆中的认知了。

“先生,进来说话吧。”

今日天气有些闷热,李如松在辽东长大,稍有炎热就耐受不住,进了内宅之后,索性脱了袍服,只穿一件月白色的贴身绸衫,在身上飘然似仙,倒也洒脱。

“京城这天气我真是受不得了……这才多会儿就热死个人,先生,这是家父的复信,你来看看吧。”

李如松谋去外镇,徐渭当然出谋划策,怎么活动,如何造出声势,怎么消除朝廷的疑心,徐渭出力不少,李如松当然对他也是十分敬重。但今日不知怎的,徐渭心里只是一阵阵的发紧。

在他看信的时候,李如松大声吆喝小厮去叫人,过不多时,一身黑疙瘩肉的李如柏光着上身跑了过来,还有一个面目白皙的青年也跟了进来,却是李如梅,此时已经在辽镇任标下游击,没有调令便擅自跑到京城,不过想来也不会有人自讨没趣来弹劾他。

这兄弟几个汇齐便是大声说笑起来,不多时又过来五六个二十左右的青年,都是有世职在身的将门世家子弟,一个个风度翩翩,跟着的家奴手中却是提着沉甸甸的银子。

“来来,赶紧,下注要快,咱大哥当庄,有多少接多少!”李如梅生的十分俊秀,其父是李成梁最宠爱的一个小妾,李如梅与其母相貌相似,此时涨红了脸吆喝起来,倒也讲不得什么风度。

听着这话,众人都笑起来,小厮们将两张桌子拼起,李如松如临大敌,手中拿着骰子,待各人将大锭银子放在桌上时,他便要开始掷。

这也是徐渭在广宁时常见之事了,虽是劝过,但李如松好赌似乎是天性,怎么样也是改不掉,徐渭到底不是他的父亲,劝过几回不改,也只得罢了。

当下只嫌吵闹,匆忙将信看了,对着已经面红耳赤的李如松道:“贵府老太爷的话十分明白,照着做就是了。”

“先生是说,”李如松手中拿着骰子,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父亲是叫我还如在家时一样,甚至还能再放肆一些?”

“嗯。”徐渭点点头,道:“其实你应该是懂了,不知道叫老夫来看信做什么?”

“嘿嘿,师傅不想再教我了么?”

李如松摆出旧日的嘴脸来,仍然是十来岁总角少年初遇徐渭时的那种惫懒模样。他越是如此,徐渭心中就是越惊……他心中明白,李家父子应该疑自己曾与张惟功的交往,如果自己稍露往辽东去的口风,怕是未必能轻松脱身。

弑师之事,李如松应该还做不出来,但李成梁会怎么做,徐渭不愿多想。

“这一次又出来这么久。”徐渭从容道:“你到宣府,尽可按本心脾气做官做事,我跟去亦无用,我打算回南,子茂啊,你派人送我回去吧。”

如果徐渭说要去辽东,或是坚持自己回南,李如松都不会放心,当然,他也绝不想与自己的授业恩师撕破脸面。

但父亲的密信之中再三提醒,徐渭和张惟功的交往不可掉以轻心。

广宁之事以后,张惟功的辽阳势力已经显山露水,因为三百骑兵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李成梁开始正视张惟功这个少年勋贵,不再以普通的纨绔而视之,现在辽镇上下已经在李成梁的提调下开始布局谋划,要从开原到宽甸再到海盖,对辽阳形成一个包围圈,最少,要把张惟功和他的部下困在辽阳,没有钱粮和人力支持,看他凭几千步兵能做出多少事来。

因为这个布局特别要紧,关系到未来二十年内辽镇的太平,所以李成梁等核心层都出尽全力,徐渭这样的鬼才当然不能为张惟功所用,李成梁再三提醒,叫李如松看好自己的老师,千万不能出纰漏!

对徐渭的能力,李成梁还是心知肚明的,这个人太精明了,如果放下身段一心仕途,一生的成就不会在张居正或徐阶之下,应该是大明官场又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听到老师说要回南,还要自己派人,李如松一颗心彻底放下来,李成梁给他的信无非就是叫他还做一个纨绔,自污官场形象,免叫人弹劾李家父子有尽括九边精锐的野心,这样的话,徐渭在不在身边就不打紧了,李大少总不会连纨绔之事也要请教师傅。

现在的这结果最好不过,李如松呵呵一笑,朗声道:“师傅你放心,轿班给你预备好,大捧的银子替你备好,家里的房舍修修,再买两个小妾暖脚,师傅就你在老家安心养老罢!”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起来,便是徐渭,也是摇头莞尔。

第366章 守有

万历从太庙回到宫中时已经在太庙耗了一个半时辰,整个人都乏透了。

随员们也是东倒西歪,全是累得不行。

这样的告庙大捷是规格很高的典礼,不仅皇帝亲行,内阁中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个阁老也来了,六部尚书来了多半,光禄寺卿太常卿太仆寺都察院等各衙门,京卿大佬和与典礼稍有关系的,少不得都要走这么一遭。

已经是四月了,京城这天气,要么是极寒严冬,要么春天转瞬即逝,立刻变成夏天,午时行礼,太庙里还算阴凉,在殿外时就感觉炎热,大太阳照着,身上是厚厚的祭服,这一趟走下来,每个人都累的不轻。

申时行还好,他年富力强,又有士大夫的养生之法,张四维就不行了,累的唇青脸白,一副随时要倒地的模样。

不过众臣一时不得散去,内阁并京卿以上,加上科道官,在文华殿中议事。

金台之下,张惟贤和候拱辰对面而站,手中按刀,他们一个是亲臣驸马,一个是锦衣卫堂上官,是外臣之中最能靠近皇帝的位子了。

在他们外围,是府军前卫和锦衣卫的侍卫,不过这些侍卫站的稍远一些,主要是在廊柱下待命。

国家大臣要是谋刺皇帝,这国家怕也真完蛋了,殿中有一群武装太监,还有轮值金台官,倒也真不必侍卫们靠的太近。

“此番驻扎辽阳总兵助战广宁,阵斩速把亥,国家去一边患凶顽,朕心大慰。”

坐在金台之上,万历面无表情地开口道:“如何赏赐有功将士,当以厚赏为要,国家不吝惜好马,银牌,铁鞭等物,着有司知道!”

怎么赏,就是按首级先发赏银,再赐给官职,赐物是最后一道程序。

万历的话,就是说赏银和赐物可以大方些,反正现在国库有的是银子,银牌等物原本就是赏赐将士用的,拨出去几千面也不叫人心疼。

倒是官职升赏,万历这一次不打算有什么动作了。

毕竟辽阳镇是舍人营的前身,成年之后这些将士都有世职在身,一个普通小兵可能也是有冠带总旗或六品百户的世职,虽说现在大明的武勋世职不值钱了,但官就是官,一个营里已经全部是武官,再这么升下去,总不能辽阳镇全部都是武官当道?

还有张惟功还有团练总兵的大印,辽阳镇可以扩编,这一次危机之后,原本驻守辽阳的兵马感觉也是单薄了一些,可以适当扩充一些,朝廷都觉得,以英少国公练兵的本事,三年之后,经辽阳留下两万劲兵,也不枉这一次调他出去。

新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曾省吾一皱眉,有司知道,他便是这个有司,这一次张惟功立功不小,皇帝在这里打迷糊眼,他只得上前道:“臣奏皇上,辽阳总兵张惟功奏,前辽镇总兵宁远伯李成梁留他助战,斩速把亥后,张惟功便自行返回辽阳,李成梁又奏,张惟功擅自折返,不曾请示,请朝廷加以责罚,以儆效尤,如何处断,还请皇上圣裁。”

“知道了。”

万历脸上还是没有什么表情,对曾省吾的话点答了三个字,接着便只向张四维和申时行,还有阁臣下的许国等点了点头,接着便是起身,一个御前牌子大叫道:“退朝。”

群臣连忙躬身下拜,等各人起身之后,万历早去的远了。

……

……

一刻钟功夫之后,锦衣卫堂上官指挥使刘守有来到内阁,先请人通报之后,便是赶紧到阁中,见张居正坐在椅子上办事,刘守有赶紧行了一礼,不等张居正发话,便又站直了身子。

才几个月时间下来,张居正的脸色又比以前难看了很多,头上白发明显增多,而且最近这一段时间,张居正脾气不好,人家不行礼他便疑人傲上,行礼了他又嫌人家礼数太多,他连抬手和免礼两字都嫌费事,刘守有是常来常往的,赶紧起身,不敢叫张居正心烦。

今日张居正瞧着心绪还算好,刘守有眼尖,看到是一些各省清理冗兵和请定钱粮的奏报,除了浙江外,还有福建,广东,广西等各省,这些省份的总督或巡抚都是张居正一手派下去的,办事还算得力,每省额兵经过整顿之后数字明显,每一将领多少兵马,给多少钱粮,驻地在何处,十分清楚得力。

张居正一向忧心九边太强,京营太弱,但京营经过几次试探都无法整顿,他决心从地方开始整理,从万历八年之后他就开始着令各省沙汰老弱,奏清将领与士兵人数,当然,核实名册只是第一步,然后是确定驻地,接着是严明防区,加强训练。

纵不能将内镇兵如边军一样强悍,但也不能毫无用处,不能如嘉靖年间那样,几十个精锐倭寇从海边上岸,虽说是小股穿插,但在半个南中国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深入到南京附近,如果不是军备十分废弛的话,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居正的思路,其实和百多年后清季差不多,清季末期的武备当然也不必提,不比明末强什么,但在清初时,绿营制度,严格省、道、府、县,再有堡、汛、塘等各级,层层分明,按制守备,一旦失守,则一层一层的追查责任,哪怕是总督巡抚,也心中无不畏惧,明季降兵一旦投降成绿营,精锐越打越强,就算是杂兵成为驻防军,也不象明军那样毫无纪律,一盘散沙。

现在张居正已经开始着手整顿,从核实钱粮入手,现在看来还算顺利,不过张居正心里清楚,光是核实人数就最少要三五年,再整顿军备,充实粮饷器械,提拔合格武官,训练出合格的士卒,这一套下来,最少十年之功。

嘉靖年间,从武备废弛到出现俞大猷和戚继光等能打的将领和营伍,这是天地造化,也是时局演化,在现在的和平时期,南方明军想在短期内脱胎换骨,张居正这样成熟的政治家,不会持太乐观的态度。

但毕竟是有了开头,张居正的心境,当然不坏。

天下大事,最大者无非就是戎与祭,前者代表武备,后者代表伦常法理,只要这两者不出大毛病,国家总能运作下去,国祚便不成问题。

钱粮,兵谷,刑律,文教,张居正感觉自己一条条做下来,名垂青古,当无问题。

“皇上未做表示,只说知道了……”

刘守有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赶了来报信,不象是一个堂上官,反似一个番子,只是他的身份在张居正面前,说是一个番子也不为过。

“哦……”

张居正沉吟了一会儿,见刘守脸两手按膝,一脸求知欲的坐在自己面前,当下失笑道:“守有你看不明白么?”

“属下十分愚蠢,根本想不明白。”

“呵呵。”张居正笑笑,和声道:“皇上这是吃了醋犯了酸,他心里明白,牵制辽镇,张惟功和辽阳镇已经展露实力,是最佳人选,朝廷应当扶持。一边又是怕是有些嫉妒心……皇帝毕竟还太年轻了。”

随口说皇帝嫉妒,又说太年轻,这话要是别人的话,刘守有这个锦衣卫指挥不免要请这人到锦衣卫诏狱好好谈谈,说说清楚。既然是张居正,这种悖逆之语他就只当没听到,不过刘守有也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张居正说得没错,皇帝看来是对张惟功的功绩吃味儿了。

要说是怕张惟功造反,这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皇上会明白过来的……”张居正悠然一叹,捏了捏眉心,微笑道:“他到底是老夫一手带出来的好学生,心里明白着呢。”

“阁老……”

刘守有小心翼翼的想说话,张居正看他一眼,直截道:“你的事我不会替你设法,老夫要是帮你,你只有到南京看孝陵去了。”

“啊?”

刘守有嘴张的鸭蛋大,却说不出话来。

一想是这个道理,锦衣卫虽说不是太监,但却是天子亲军中的亲军,刘守有这个锦衣卫使算是半个家奴,锦衣卫使也是当年可以每天见皇帝的外臣之一,这些年虽然已经是东厂代奏,但隔三岔五的也能见着圣颜一回。

外臣之中,除了内阁诸阁老,怕是谁也没有这种面子。

这样的近臣,当然是皇帝自行任用,大臣是不好说什么的,这也是皇帝的特权,谁插手进来,谁便是自寻死路。

就算张居正现在超凡的地位能跨过这条线,但对刘守有本人来说,绝非好事。

“下官就是瞧不惯张惟贤那张狂样儿……”

刘守有最近被张惟贤挤的够呛,在锦衣卫里说话已经渐渐没有了市场,原本想请张居正帮手渡过难关,现在才明白过来,自己彻底想岔了。

“你若机灵,便一步步退回来,南北镇抚都与他,各千户都叫他去管,旗校们都叫他提调……反正你这个堂上官和金台轮值只要不丢,将来总还有机会。”

第367章 城中

张居正说着刘守有的前途,却是说着浑不相关的事情一般。

刘守有虽觉心寒,但也知道,张居正说的就是最好的办法,若是自己抗争,只怕死的更加难看。

锦衣卫官就是这样,皇帝想用谁就用谁,不比其余官职,外朝官员还有发声的余地,有一些官职,朝官们还会争上一争,若是下廷推,皇帝也只能接受朝官共推的结果。

“下官告辞了。”

刘守有还是有一点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得起身告辞。

张居正眼皮都没有抬一下,继续又将头俯向眼前的各种文书中去了。

……

……

刘守有告辞出来,看看时辰尚早,便是回锦衣卫大堂。

这里在清季改成了刑部衙门,锦衣卫的诏狱也改成了刑部大狱,在此时,这里却是叫人闻风丧胆的所在。

哪怕是政治清明的隆庆和万历年间,东厂和锦衣卫的凶焰也不是常人能想象万一。

有名望和清流士绅当然锦衣卫不会轻动,普通的商民,乡绅,百姓,僧道之流,锦衣卫却是可以随意拿捕!

特别是在嘉靖年间,锦衣卫人数最多达到十六万人,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卫!

那个时候,锦衣卫大都督陆炳是武官中的第一人,生封太保,也是武臣勋阶中无可再高的殊荣,当时的陆炳,哪怕是国公与阁老也要让他三分。

除了严家父子与徐阶等少数人外,掌握权力最高的武臣,也就是陆炳一人了。

在陆炳的时代,锦衣卫第一次压过天子家奴组成的东厂,天下之事,事无巨细无不是锦衣卫掌握之中,陆炳说谁是忠臣,那自然便是忠,若说谁是奸逆,忠臣亦是奸逆了。

这样的熏天权势就在二十多年前,现在,已经风吹雨打去了。

带着满肚皮的心事,刘守有回到都堂之中,穿过仪门时,远远就看到都堂之中站了满满当当一下的人。

走近细看,却是张惟贤在勾当公事。

这个青年后生,一反此前在锦衣卫散财童子的模样,该管之事,毫不含糊,竟是有几分杀伐果决的味道出来了。

“罗三通,我叫你去查的案子,你办的怎么样了?”

罗三通是锦衣卫的老人,世家出身,也是刘守有的亲信之一,张惟贤喝问时,声调不高不低,既不刻意压迫,也不因罗三通的千户和掌印指挥心腹的身份稍假辞色。

“嘿嘿。”

罗三通先冷笑一声,看看四周旁人,接着才向张惟贤道:“下官倒是查出一些眉目,不过还是建议大人莫往下查了。”

“嗯?”张惟贤冷然道:“罗三通你也是老人了,锦衣卫里说话这么含糊其词有什么意思?有话但直说便是。”

他交代罗三通查的是一桩命案,一家数口在金鱼胡同居住,被人翻墙越户灭了门,这案子轰动朝野,如果锦衣卫能在刑部之前查出案情端底当然是大有脸面的事。罗三通是老人,原本就是负责刑案,锦衣卫也不光是刺探军情敌情和监视大臣,民间的一切事物也都在查探范围之内,菜场的肉价和环境卫生锦衣卫都会插手,命案当然也不在话下。

“好罢,那我直说就是。”罗三通冷笑一声,朗声道:“这事儿和东厂张老公的侄儿有关,事情就是他带着几个喇虎做下的,看中了人家老婆,人家不从,便杀了人满门。这样的人,老子都瞧不起,可瞧不起又怎样?人家有个好叔父,远房侄儿也是侄儿。若是惹毛了张老公公,咱们怕是死也没地方死去。”

这罗三通看来是个直人,真是有什么说什么。

这话一说,堂上就嗡嗡起来,张公公自然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钦差提督东厂太监张诚,是现在最为熏灼的几个大太监之一,张诚,张鲸,温太,周海,都是一等一的大太监,张诚又是其中的翘首人物之一,虽说这些太监都在内廷,但外朝官员如是恶了他们,轻松等闲便被整治了,哪里还有什么话可说!

张惟贤听了罗三通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