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重工-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的挖掘机和泵车,质量据说也还可以,但和普迈相比,能是一回事吗?尤其是盾构机这个东西,他们一家中国的民营公司,就能拿得下来?”
喻世罗咧了咧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眼前这位韩总,当年也是在工程一线干过的,对于国产装备和进口装备的印象,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在韩南彬当技术员的那个年代,进口装备对国产装备绝对具有秒杀的优势,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外汇短缺,各单位不得不采购国产装备,恐怕没有哪家不愿意把装备全部换成进口的。
可是,这毕竟已经是老黄历了。过去这20年,国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国产工程机械的性能和质量都明显提高,像挖掘机、推土机之类的常规设备,国产品牌的性能与进口的已经没有太大差异,进口设备充其量就是外观漂亮一点,驾驶室里有音响、有空调,椅子是真皮的,可这有个硫化氢的用啊!
国产设备价格比进口设备低一半,维修的配件价格和人工费更是只有进口设备的零头。此外,也许是国外的工程公司施工比较文明,不像国内工程队那样野蛮,进口设备往往都非常娇气,标明载重5吨,你就只能装5吨,装个30吨就趴窝,这还有天理没有了?国产设备就没有这样的毛病,说好5吨的载重,你装上50吨照样跑,谁不喜欢这样的东西?
这一次辰宇公司拿来招标的盾构机,也是如此。喻世罗是懂行的人,看过技术资料就知道对方已经掌握了关键技术,拿出来的盾构机绝对是可以和普迈相媲美的,而价格却比普迈低了40%。普迈的盾构机一台是2亿人民币,而辰宇的报价却是1亿2000万,足足节省了8000万之多。
别以为修一条地铁线路只需要用一台盾构机。事实上,盾构机算是一种快消品,一台盾构机的使用寿命也就是10公里左右。另外,盾构机的掘进速度也是有限的,一般在每天10米至30米之间,一年也就是三四公里。如果要修一条20公里长的地铁,再如果限制工期只有两年,就必须同时使用四五台盾构机同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每台盾构机节省8000万元,累计节省下来的费用就非常可观了。
带着这样的认识,喻世罗曾经向韩南彬做过一次汇报,请示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辰宇公司的国产盾构机,哪怕是先用一台试一试效果。谁知道,韩南彬根本不听他的解释,直接就撂了一句话,说地铁工程是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疏忽,国产设备的水平,他是绝对信不过的,辰宇公司想要找地方做实验,尽管去找别家公司,河铁公司是绝对不会当这个小白鼠的。
韩南彬作风霸道,在公司里说一不二,他发了话,喻世罗也就不再吭声了。用国产装备肯定是有风险的,领导不同意的事情,自己如果坚持要做,将来出了问题,哪怕只是耽误了几天工期,这个责任也得自己背。自己这个技术总监当得好端端的,收入高,工作轻闲,老婆漂亮,儿子聪明,生活是如此美好,何苦去揽这样的麻烦事呢?
至于说用普迈的设备会不会有问题,喻世罗是不用操心的。普迈的设备就算出了问题,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因为……人家是普迈啊!所有的人都坚信,如果普迈设备出了问题,那一定是问题不对,普迈是不会有错的。因为普迈设备出问题而耽误了工期,他这个负责引进设备的技术总监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带着这样的心态,喻世罗便开始与蒋忠商量如何在招标中把辰宇公司踢出去。辰宇公司的产品的确是有优势的,但也并非无懈可击。毛病这种东西,只要想找,就没有找不出来的。比如说,你为什么要戴帽子?你为什么不戴帽子?你的帽子为什么是红色的,你的帽子为什么是绿色的,咦,好像哪不对……
照喻世罗和蒋忠原来的想法,辰宇公司被踢出去,这件事也就结束了。我是甲方,你能奈我何?别忘了,我们的工地上还用着你们的挖掘机、混凝土泵车,你敢得罪甲方,信不信以后我们招标其他设备的时候,就没有你们的份了。
可谁曾想,这个辰宇公司似乎不太懂规矩,居然找到国家装备公司去了,还与装备公司联手开了这样一次技术研讨会。说是研讨会,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这分明就是一次声讨会,矛头直指河铁公司的招标方案,打了河铁公司一个措手不及。
第八百二十九章 为面子而战
韩南彬断然否定蒋忠的解释,其实也只是出于一种霸道的习惯。训过蒋忠之后,他开始回忆起喻世罗的确是曾向他汇报过这件事,并且说辰宇的盾构机确实有优势,而且价格便宜,可以试一试。他拿过一份报纸,看了看上面的内容,然后向喻世罗问道:“老喻,这上面说专家认为辰宇盾构机技术可靠,性能不劣于国外同类产品,你是怎么看的?”
喻世罗讷讷地回答道:“我觉得还是有几分可信的。铁道设计院的刘总工,中铁的马总工,都是咱们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些人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他们会不会是装备公司和辰宇公司请来的托儿?”韩南彬问。
喻世罗说:“装备公司和辰宇公司肯定向他们打了招呼,但以我对这几位专家的了解,如果是不靠谱的事情,他们宁可拒绝出席,也不会昧着良心说话的。装备公司虽然是发改委的企业,但对于这些专家来说,也没啥权力,不可能强迫他们去站台的。”
“也就是说,这个辰宇公司的盾构机,的确有几把刷子?”
“嗯,我觉得是。”
“你怎么不早说?”
“我……”
喻世罗无语了,老大,我早就说过好不好?是你没等我说完,就一口给回绝了,让我还能说啥?可是,领导说你没早说,你就是没早说,这是不容争辩的,争辩就是挑战领导的权威,你还想不想在单位上混了。喻世罗在心里叹了口气,说道:“这件事,的确是我没做好,我向公司做检讨。”
“现在检讨还有什么用!”韩南彬冷哼了一声,心里也舒服了几分。下属就是用来背锅的,你不背锅,难道还让我这个总经理背锅吗?他又翻了翻报纸,依然用那副不满的口吻说:“你们不愿意用辰宇公司的设备,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国产设备不可靠,这是众所周知的嘛。但你们应当把理由考虑得充分一点,而不是留出这么多的漏洞让人家去抓。这个什么额定顶力的事情,报纸上说专家认为7。5和8。1没有什么区别,实际情况是什么?”
“的确没有区别。”喻世罗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那不就是了!”韩南彬说,“你们怎么会找这样一个理由来搪塞对方,你们就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吗?”
喻世罗和蒋忠都低着头,不吭声,也不争辩,反正你胸大,所以你有理,我们不说话总行了吧?韩南彬等了一小会,见二人这种反应,也就明白过来了,看来他们的确是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否则也不至于出此下策。一个技术总监加一个项目经理,两个人合到一起都找不出拒绝辰宇盾构机的理由,可见辰宇的产品的确是很过硬的。当初自己没听完喻世罗的叙述,就一口回绝了,的确是有些武断了。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韩南彬并不觉得自己应当低头认错。这不仅涉及到自己的面子,还涉及到自己在省领导那里的印象。如果省里的领导知道自己摆了乌龙,让几家国家级媒体点了名,这才纠正,那么自己这个总经理的形象就完全败坏了。领导会觉得自己不称职,而且给省里丢了人,这可是很要命的事情。
“这个辰宇公司,过去没有做过盾构机吧?”韩南彬问。
“没有!”蒋忠和喻世罗同时摇头。
“能不能从这个地方入手来做文章呢?”韩南彬提示道。
蒋忠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过。我们原先招标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条款,就是设备提供商必须有过成功应用的经验。但最近国家出台了一个国产装备首台套扶持政策,要求各单位不准以没有应用经验为理由,拒绝国产首台套装备。财险公司还专门设置了一个险种,规定因为使用国产首台套设备而造成的损失,由财险公司全额赔付。”
“最近?”韩南彬皱着眉头,“难道这个政策就是为这个辰宇公司准备的?”
蒋忠再次无语,自家的领导这脑回路是怎么长的,看啥都觉得是阴谋。
韩南彬自己也知道这个想法有些无厘头,国家支持重大装备研制,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推出这个首台套政策,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也是在行业里干了几十年的人,凭心而论,对于促进国产装备发展,他也是持赞成态度的。最起码,某种国产装备一问世,对应的进口装备价格就能够拦腰打折,这对于工程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利好。
具体到盾构机这件事,如果他早一点知道辰宇的设备性能不亚于普迈,价格更具有优势,或许不会如此坚决地要求把辰宇排除在招标范围之外,也许会给辰宇一个机会。好吧,其实这也只是他现在的想法,更大的原因不在于设备本身如何,而在于这件事居然会给他带来麻烦。
“有没有可能联系一下媒体,对这个首台套政策提出一点异议。只要媒体上有说法,我们就有周旋的余地了。”韩南彬指示道。
“这个恐怕有点困难。”蒋忠说,“首台套政策是国家发改委推出的,中央几位领导最近的讲话里也谈到了这件事。要让媒体对这个政策提出异议,他们只怕是不敢的。”
“给钱也不行?”韩南彬问。
蒋忠苦着脸说:“这个不好说,也许有些小报敢吧,但像中央媒体,还有省里的几家主要媒体,估计是不敢拿这个钱的。”
“那怎么办?你们搞出来这样的事情,总不能让我去给你们擦屁股吧?”韩南彬不悦地说。
蒋忠心里羊驼狂奔,这是我们搞出来的事情吗?如果不是你坚决要用普迈的设备,我们又何苦出此下策。现在事情出来了,你让我们去解决,我们哪有这样的本事。
想归这样想,蒋忠却还得拼命地想办法。他与喻世罗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怯怯地说:“实在不行,倒也有一个办法。”
“说说看。”
“我琢磨着,既然国内的报纸不敢提出异议,那么国外的报纸呢?”
“国外?”韩南彬一愣,“你是什么意思,难道咱们还要到国外去请记者?”
蒋忠说:“不用我们去请,可以让普迈去请。普迈的销售专员海因茨尔现在就在易城,他也很着急想让咱们签约。咱们去和他说说,就说上头要求我们使用国产装备,我们也扛不住。他如果想做成生意,就需要从国外给我们这边施加点压力。我和他接触过,这个德国佬挺阴的,我想他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这不成了卖国贼了吗?”韩南彬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蒋忠苦笑了。为了拒绝国产设备,串通外国人向中国政府施压,这种事情如果传出去,的确是会被人称为卖国贼的。但现在又有什么办法呢,错只错在当初一味想用进口设备,巧立名目拒绝了国产设备。为了圆一个谎言,就不得不编造更多的谎言,最后自己就越陷越深了。这件事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自己后半辈子只怕都无脸见人了。
人的思想其实是很复杂的,大多数人内心都有一些爱国情结,看抗日神剧的时候,对里面的汉奸也都是极其鄙夷的。但事关自己的时候,许多人又难免都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必要的时候也不会拒绝挟洋自重。
韩南彬就是这样一种人,平日里与朋友聊天,说起国内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他也唉声叹气,其中颇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具体到采购设备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很坚决的崇洋派。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谁让咱们中国人的东西做得不如人家外国人好呢?
喻世罗也是满心无奈,他知道蒋忠出的主意很缺德,但事到如今,河铁公司要考虑的是如何自保,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之类的,就只能先靠边站了。他在旁边帮腔道:“韩总,这件事,装备公司那边也是做得过分了,这分明就是用民族情绪来绑架我们嘛。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商量吗,在报纸上这样含沙射影,算个什么呢?现在我们这样做,也是被他们逼的,怪不了我们。”
有他这样一开脱,韩南彬心里那点罪恶感也就消退下去了,代之以对装备公司和辰宇公司的满心愤怒。是啊,明明是一件小事,你们到我这里来说一句,我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吗?仗着你们掌握了国家喉舌,就对我说三道四,不给我活路。我只是寻求自保,也算不上什么错误吧?
他倒是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杨海帆其实是曾经上门来拜会过他的,却吃了闭门羹。如果没有报纸这件事情,杨海帆现在再次来请求拜见他,他依然会拒绝。
“蒋忠,你和公司公关部商量一下,看看选一个什么样的口径,来反击一下这些不实报道。海因茨尔那边,你要跟他说清楚,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国情,如果他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我们就只能把订单交给辰宇公司了。”韩南彬交代道。
“我明白,我马上就去办!”蒋忠答应得十分坚定。
第八百三十章 欧美国家不搞补贴
得了韩南彬的指示,蒋忠一刻也没有耽搁,马上联系了正在易城等消息的普迈公司销售专员海因茨尔,约定在一处咖啡馆见面。
蒋忠带着翻译赶到咖啡馆的时候,海因茨尔已经先到了,正坐在一个包间里,端着一杯咖啡慢慢地品着。蒋忠与翻译进了包间,在海因茨尔对面坐下来,吩咐跟进来的服务员给他们上一杯咖啡和一杯橙汁,然后交代服务员关上包间的门,不经召唤不得随意进入,这才开始向海因茨尔介绍当下的情况。
“你是说,中国政府向你们施压了?”海因茨尔听完蒋忠的叙述,又看了看蒋忠带来的那些报纸,问道。他并不认识汉字,这些报纸上的内容,也是蒋忠向他介绍的。蒋忠还让翻译给海因茨尔译了几段,以便让海因茨尔知道事情的经过。
蒋忠说:“正是如此。我说的这家国家装备工业公司,是我们国家专门从事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协调工作的部门,虽然是企业,但却承担着行政管理的职能,我们算是下级单位,没法和他们对抗。”
“也就是说,你们将放弃普迈的设备,转而采用辰宇公司的设备。”
“如果不能出现什么转机的话,恐怕就是这个结果了。”
“转机?”海因茨尔敏锐地抓住了蒋忠话里的玄机。蒋忠急吼吼地约见他,肯定不是为了来向他通报普迈出局的消息的。如果真的要让普迈出局,蒋忠完全可以让下面的人来递话。蒋忠既然亲自约他谈话,自然就是有其他想法的。而蒋忠此时说的“转机”,估计就是今天这次会面的重头戏了。
蒋忠也无意兜什么圈子,他知道德国人是有点轴的,跟他们兜太多圈子没准就弄巧成拙了。他压低声音说:“是的,海因茨尔先生,不瞒你说,我们的总经理对于贵公司的设备是非常信赖的,他指示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贵公司中标。现在国家装备公司向我们施加压力,我们没有办法拒绝。但如果是你们出面来干预,事情就会出现转机。”
“我们能够如何干预呢?”海因茨尔问,“你说的国家装备公司,我过去是和他们打过交道的。他们对我们非常不友好,而且态度很强硬,我担心我们如果直接出面去交涉,他们甚至可能不会给我们说话的机会。”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海因茨尔先生听说过吗?”蒋忠问。
翻译呲牙咧嘴地,好不容易才把这句话译成了德语,说给海因茨尔听的时候,其中的韵味已经消失殆尽了。不过,海因茨尔倒是听懂了,他看着蒋忠问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用他们的办法来对付他们?”
“报纸啊!”蒋忠说,“他们其实也没直接和我们交涉,而是通过报纸来向我们施压。中国国内的报纸,现在都操纵在他们手上,我们没办法让报纸去质疑国家的政策。但你们德国的报纸是没有这种忌讳的。你们能不能联系一下德国的报纸,来捅一捅他们的事情,这样我们就有说话的机会了。”
海因茨尔想了一会,问道:“蒋先生,你刚才说,中国政府向你们施压,有什么证据吗?”
“这些报纸就是证据啊。”蒋忠说。
“这个恐怕够不上证据。”海因茨尔说。
蒋忠说:“海因茨尔先生,你不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一件事上了报纸,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你看,这些报纸上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也说了是北方的某个地铁工程公司,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公司了。我们省里的领导已经看到了这些报纸,现在正在向我们询问具体的情况。”
海因茨尔摇头道:“这只是你们的内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