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重工-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中国人得到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再用于与日本企业竞争,最起码也得等到几年后了,到那时,日本内阁恐怕都已经换了十几回了,大家犯得着替下下下下届的继任者操心吗?
  当然,官僚们是不会把话说得这么透彻的,他们把出现这种窘境的责任都推到了企业头上,如果不是这些企业成天痴迷于虚拟经济,如果日本还有昭和年间的那种上进心,区区一个中国的威胁又何足挂齿呢?
  心里虽然是这样想,庭野信一还是认真地读完了内田悠呈上的报告,随后,他沉默了一会,抬眼对内田悠问:“内田君,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必须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止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收购。”内田悠毫不犹豫地说。
  庭野信一果断地摇了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企业兼并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我们没有理由阻止中国人收购日本企业。”
  “至少我们应当列出一些关键企业,禁止中国人收购。”内田悠退了一步。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前一个要求太极端了,人家中国人跑来收购一家拉面馆,你也不同意吗?这就完全没理由了。他关注的,仅仅是秋间会社这种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能够控制住这些企业不落到中国人手上,也就足够了。
  但庭野信一还是摇头,说:“如果内田君希望阻止的只是某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企业,那通产省或许还能够支持,但为此也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而如果内田君所指的范围不止是几家,而是几十家,上百家,那么通产省就没有这个能力了。上百家破产企业,如果不能被收购,将会影响到整个日本的宏观经济。”
  “庭野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只要求阻止秋间会社的交易,通产省是可以支持我们的?”内田悠试探着问道。
  庭野信一笑了:“这个恐怕也有些为难吧?除非你们能够提供更进一步的证据,说明秋间会社与其他企业,比如新永轴承公司、武知减速机公司、石前工程机械公司等等,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否则通产省凭什么单独对秋间会社下达保护令呢?”
  内田悠无语了,庭野信一的逻辑是正确的。因为宏观经济的压力,通产省不可能让上百家企业直接破产,找中国人来接盘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既然允许这上百家企业被出售,那么单独限制秋间会社不得出售,就得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了。否则,别说向中国人没法交代,恐怕秋间会社的股东们也会来找通产省要个说法的。
  “也许,我来错地方了。”内田悠沉默了一会之后,淡淡地说。
  “内田君是想直接向内阁汇报此事吗?”庭野信一问。
  内田悠惨然一笑,说:“官僚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饭碗而已,哪会在乎日本的前途。我想,恐怕只有舆论的力量能够让内阁醒悟了。”
  庭野信一愣了一下,随即把手一摊,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只能说,这是内田君你的自由,而我只能听命于内阁。”
  一场谈话就这样不欢而散了,庭野信一表现出了极好的涵养,亲自把内田悠送出了通产省的办公楼。内田悠没有返回公司,而是直接来到了一家右翼报社,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送到了报社总编的案头。
  两天后,十几家右翼报纸同时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所谓“池谷报告”的节选以及充满着煽动意味的评论,标题更是一个赛一个地弥漫着杀气:
  《中国企业长期窃取日本技术,已成日本最大威胁》
  《日本陆沉在即,中国或是最大祸首》
  《支那旗飘扬在日本列岛》
  《一亿总玉碎,捍卫大和魂》
  ……
  看着这些标题,内田悠有一种下身疼痛的感觉。他是一个搞实业的人,与那些靠哗众取宠敛财的右翼势力其实是话不投机的。日本右翼的一些言论,往往会让国外民众,尤其是亚洲民众感觉到不悦甚至愤怒,进而会影响到日本企业在当地的形象,所以大多数日本实业界的人士都不愿意沾上右翼势力。但这一回,内田悠走投无路了,不得不借助于右翼势力来炒作来自于中国的威胁,进而向政府施压,这就是与狼共舞的感觉吧。
  “内田君,《产经周刊》上发表的那篇‘池谷报告’,是出自于你的手吧?报告里对秋间会社极尽批判,说我们是产业界的败类,是大和民族的耻辱,你是什么意思?”
  米内隆吉在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到了内田悠的桌上。这位老爷子原本就是一个暴脾气,无事都要闹三分的,看到池谷制作所如此贬损秋间会社,他岂能有什么好态度。
  “米内总裁,这完全是一个误会。”内田悠心里苦,可实在是说不出来。他提交给右翼媒体的那份报告,的确是举了秋间会社的例子,但天地良心,他根本就没有加上那些不敬的评论,这些话都是右翼媒体的编辑们自己加上去的好不好?这些编辑把池谷报告和他们自己的评论穿插在一起,让人觉得二者是同一个整体,结果就把他给架到火上去烤了。
  “内田君,你如果能够拿出250亿日元,我马上把秋间会社出售给你们,一点专利都不会流失到中国人手上去。但你不愿意出钱挽救秋间会社,还有什么资格指责我们出卖日本的利益?当初我们联合投标阿根廷的四套大化肥设备,如果不是你与中国人串通一气,故意拖延时间,让中国人完善了他们的钌触媒新工艺,我们日本企业怎么可能会丢掉这个业务?”
  “米内总裁,你说话是要有证据的,你凭什么说那件事是我和中国人串通一气?”
  “我这里有你和中方谈判代表在一起喝清酒聊天的照片,我已经让人把它送给报社了,我想报社是会对这种消息很感兴趣的。”
  “那只是我在探听他们的消息而已……”
  “是的,报社记者就此事向我求证的时候,我已经替你证明了清白,我说内田君是绝对不可能和中国人串谋的……”
  “……那么,我是应当感谢米内总裁吗?”
  “别急,我的意思是说,内田君只是非常愚蠢,被人耍了还和人家把酒言欢。”
  “我……噗!”
  内田悠一口老血喷出去三丈有余。
  米内隆吉的反击也仅仅是对内田悠有用,右翼媒体的蛊惑能力之强,不是米内隆吉能够匹敌的。相当一批吃不起西瓜的日本民众被媒体煽乎得热血沸腾,民间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国资本收购日本企业的浪潮,并且真的影响到了日本内阁。
  内阁向通产省询问此事的原委,又调阅了内田悠留下的完整版“池谷报告”之后,指示通产省要在中资收购日本企业的问题上有所作为,比如说,应当把一些关键技术从这些企业剥离出去,然后把完全没有了灵魂的一个企业躯壳卖给中国人,要价当然是分毫不能少的。
  “这就是把我们当成傻瓜了。”
  在得知日本通产省做的决定之后,冯啸辰冷冷地评论道。
  “日本人这样做,也有他们的道理啊。”吴仕灿说。他们这是在装备公司的例会上讨论这个问题,参会的有公司领导和主要的中层干部。
  “那可不是吗,鬼子多精明啊。”公司副总经理郝亚威说,“咱们是盯着他们的技术去的,他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只卖企业,不卖技术,就是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他们这些当师傅的。”
  “可是咱们的要求也很明确,这些空壳子企业我们要来也没用,如果不附带企业的技术,我们是不会收购的。”吴仕灿说。
  冷飞云担心道:“这样一来,这件事恐怕就要泡汤了,双方谈不拢啊。”
  王根基愤愤地说:“泡汤就泡汤呗,离了小鬼子,咱们就不搞工业了?他们不是不肯转让技术吗,咱们就自己搞,上次那个钌触媒工艺,不就是咱们自己搞出来的?”


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们自己搞
  听到王根基的话,吴仕灿微微摇摇头,说:“小王,你这就是意气用事了。咱们当然能够自己开发技术,当年美国、苏联都向我们封锁技术,咱们靠着自力更生,也搞出了不少东西。不过,能够站在别人肩膀上,总是比自己摸索要强得多的。这次小冯力主收购日本的这些企业,也是想获得他们的成熟技术,缩短咱们追赶先进水平的时间。所以,但凡有一点可能,咱们还是要想办法破解眼前的困局,动不动就掀桌子不干了,这可不是咱们装备公司的做事风格。”
  王根基对吴仕灿一向是颇为敬重的,被吴仕灿这一数落,他赶紧摸着头憨笑说:“吴部长,你也知道我这就是说句气话,啸辰花这么大力气布的局,咱们哪能说不干就不干啊。我这不是想不出好办法吗……”
  “我觉得,还是听听冯总的意见吧,咱们想不出好办法,冯总肯定能想出来的。”政策法规部的部长邬庆来打着圆场,同时又狠狠地拍了冯啸辰一记马屁。
  冯啸辰对于下属的恭维多少也有些免疫了,他笑了笑,说:“我倒觉得老王的提法挺对的,日本商界、政界都在谈对中国封锁技术的问题,那咱们就自己搞好了。”
  “什么意思?”好几个人都异口同声地问。刚才吴仕灿已经说了,能够弄到这些日本企业手里的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更优的选择,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大家都觉得吴仕灿的观点是对的,连王根基自己都承认说的是气话,怎么冯啸辰反而站到王根基一边去了?
  冯啸辰看看众人,呵呵笑道:“咱们做两手准备嘛。海东的大乙烯项目,近日就要举行竣工典礼,中央的领导同志会亲自去参加投料点火仪式。咱们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地宣传自主创新的理念,号召全国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开发自主技术,在全国掀起一个自主创新的高潮。”
  “可是……哦,我明白了!”吴仕灿想说一句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不矛盾,话到嘴边,他忽然就明白了冯啸辰的意思,不由得也笑了起来。不得不说,与冯啸辰在一起呆的时间久了,即便是如吴仕灿这样厚道的人,脑子里也多了几道弯。
  “唔,妙!”郝亚威轻轻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赞叹道。
  “哈哈,冯总真高!”其他人也一齐附和道。
  王根基是最后一个反应过来的,他嘟囔着说:“这不还是你说的欲擒故纵吗,我说啸辰,你就不能有点新招术,反反复复都是这一手,小鬼子早就看透了吧?”
  “招术只要管用,反反复复地用又有何妨?”冯啸辰笑着反驳道,“其实我这也不全是虚招,咱们的确要发起一轮新的技术攻关。如果日本方面坚决地不允许我们收购那些企业,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收购,自己来开发相应的技术。如果他们服软了,同意把那些企业卖给我们,同时转让这些企业拥有的技术,则我们可以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两件事互相不冲突,所以日本人就算是看透了,也没有破解的办法。”
  吴仕灿笑道:“哈哈,其实咱们一直都没有忽视自主研发,这一次只是把事情宣传出去,让日本人知道我们并不在乎获得他们的技术。他们没指望了,也就不会再死撑着了。”
  冯啸辰一向是很重视媒体的作用的,这些年,装备工业公司与国内许多媒体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王根基交代协作部的人员与各家媒体打了个招呼,几天之内,媒体上各种宣传自主创新的文章便铺天盖地地刊登出来了。与此同时,经贸委、科委、计委以及机械部、电子部、冶金部等一干职能部委都高调地发布了雄心勃勃的技术研发计划,许多项目明显是冲着替代相应日本专利而设置的。
  “米内总裁,你们玩得太过头了。”
  郭培元在长途电话里对米内隆吉抱怨道:“你们想用这个办法把价钱抬高一点,我也能理解。可是你们把话说得太绝对了,现在我的那些客户都说不打算和日方合作了,他们宁可拿出钱来参加政府主导的研发计划。我这辛辛苦苦折腾了几个月,到最后估计得颗粒无收了。”
  “郭先生,你确信这不是中国政府的一种伎俩吗?”米内隆吉在电话那头问,“你们要独立地开发出能够替代我们秋间会社所掌握专利的相应技术,投入绝对不少于200亿日元。而如果你们愿意收购秋间会社,只需要花费250亿日元,就可以得到这些专利以及不少于150亿日元的设备,这明显是更合算的交易,你们的官员怎么可能会选择前面一种方式呢?”
  郭培元叹了口气,说:“米内总裁,你对中国人也太不了解了。在日本,大家思考问题都是算经济账,而在我们中国,大家是要先算一算政治账的。上一次你们那边的一些报纸胡说八道,惹得我们这边的高层领导发脾气了,说宁可多花三倍的钱,也绝对不受日本人的讹诈。这不,各家部委都在凑钱支持自己开发技术,各家大学和研究所的那些专家们数钱数得手都抽筋了。”
  “有这样的事情?”米内隆吉有些不相信。
  “你可以找最近的几期人民日报看看,上面通篇都是领导讲话,还有专家的评论,再就是各个部委的表态……唉,反正这件事算是黄了,我算是白折腾了这么久吧。”郭培元说。
  “这……我需要再了解一下情况。”米内隆吉郁闷地说。
  庭野信一也得到了消息,他给内田悠打了电话,请内田悠到他办公室来商讨此事。内田悠来得很快,不过脸上却没有了上一次来访时那种昂扬的斗志,代之以一种心力交瘁的疲惫神色。
  “中国的投资商都撤回去了,米内隆吉他们慌了,现在正在对内阁施压,要求内阁取消不得向中国转让专利技术的限制,你知道这个情况吗?”庭野信一问。
  内田悠点了点头,说:“我已经知道了。”
  “你是怎么看的?中国人是真的打算开发这些技术,还是在继续耍弄手段?”庭野信一继续问。
  内田悠苦笑一声,说:“两种情况都有。在看到中国官方报纸上那些言论之后,我让我这边的葛涛和酒井倩霁通过在中国国内的关系打听了一下,他们反映说,他们过去在石化设计院的那些同事的确得到了来自于若干个部门的高额资助,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一系列技术。如果这些研究计划能够完成,包括秋间会社在内的一批日本企业手里拥有的专利对于中国人将毫无价值了。”
  “也就是说,他们的计划是真的?”庭野信一说。
  内田悠说:“如果我们坚持不允许他们收购秋间会社等企业的技术,那么他们就会放弃对这些企业资产的收购,全力以赴地开发自有技术,而我们将背起这些破产企业的包袱。但如果我们允许他们获得这些技术,他们就会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下一代技术。总之,无论我们怎么做,他们都有应对方法。”
  庭野信一有些错愕:“怎么会这样呢?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已经无法遏制他们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会变得幼稚可笑。”内田悠说了一句极有哲理的话,“中国已经不是20年前需要靠日元贷款发展经济的那个国家了,这些年,他们的财富在不断积累,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到了今天,我们向他们提供或者不提供技术,充其量只能延缓他们发展的速度,而且为此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你是说,日本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了?”庭野信一带着几分不悦地问。
  “没有办法。”内田悠断然地说,“除非日本的企业能够振作起来,像中国人那样不计成本地进行技术投入,这样我们还有可能维持住现在的竞争优势。而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决心,只是寄希望于对手犯错误,那我们是一点胜算也没有的。”
  庭野信一耸了耸肩,对内田悠的判断有些不屑。他撇开了这个话题,转而问道:“那么,内田君,对于眼前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呢?”
  “我没有什么建议。”内田悠干脆地说。
  “可是,正是你要求内阁发布技术转让禁令的,你认为这个禁令还有必要维持下去吗?”
  “我认为很有必要。不过,我知道内阁已经动摇了。面对中国人的挑战,内阁选择了消极避战,这或许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作为一名实业界的人士,我只能对这种情况感到遗憾。”
  “我明白了。”庭野信一点了点头。内田悠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他本人是坚决希望和中国人斗下去的,哪怕只是像他说的那样,有限地延缓中国的发展速度。但内阁以及米内隆吉这样的企业家不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代价,内田悠一个人岂能阻止得住大家的要求?
  “内阁已经宣布取消技术转让禁令了,通产省将组织一个代表团赴中国去与中国官方洽谈技术合作的问题。”庭野信一向内田悠通报道。


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田分地真忙
  一场闹剧就这样灰溜溜地收场了。日本右翼倒是仍然在报纸上炒作着来自中国的威胁,但内阁已经不在乎他们的意见了。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