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重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住院了。可事实上,孟部长对冯啸辰非常欣赏,还说有些启发。至于他到医院去,那也是实情,可去医院不意味着就是住院啊,人家去看病人不行吗?
  虽然弄明白了这些,罗翔飞却不能向孟凡泽明说,煤炭研究所那边闹了乌龙,未来自然会再打电话来解释和道歉,但这种事情,能够不让领导知道,那是最好的。如果罗翔飞现在多嘴多舌地向孟凡泽告状,孟凡泽一方面会气恼研究所小题大作,另一方面也会对罗翔飞有看法,觉得罗翔飞这个人鼠肚鸡肠,就是一点小误会的事情,你犯得着找我告状吗?
  “您身体没事就好,老领导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我们还盼着您带领我们一起搞大型露天矿装备呢。”罗翔飞恭维着,把前面的话题给掩饰过去了。
  孟凡泽去南郊医院,的确是受了冯啸辰的刺激。在此前,他对25立米挖掘机的项目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一门心思就想在自己退休之前拿下这个项目,算是给自己一生的工作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可听冯啸辰说过之后,他也意识到,靠补丁撂补丁的方法,就算能够拼凑出一台25立米挖掘机,也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可喜的成绩。
  当初12立米挖掘机就是在原有6立米挖掘机的基础上放大而成的,规格扩大之后,工程的难度不是增长了一倍,而是增长了10倍都不止。多亏一线的技术员和工人发挥聪明才智,苦干加巧干,另外还有国家不计工本的投入,才算是把12立米挖掘机做成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做25立米挖掘机,技术储备已经完全不够用了,技术难度恐怕还要再增长10倍,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靠着这种方法去冲击世界领先水平,能走多远呢?
  想到这些,他也就坐不住了,从研究所调了辆小车,便直奔南郊医院,找到住院的常根林,与他进行讨论。话头一说起来,孟凡泽才发现,原来常根林对于25立米挖掘机项目,也是持保留态度的,他的理由与冯啸辰不尽相同,最多只是陈述方式上的差异而已。
  “老常,既然你觉得这个方案不行,为什么不早说呢?”孟凡泽带着抱怨的口吻说道。
  常根林苦笑了一声,道:“孟部长,您跟我们说过,这可能是您退休前做的最后一个项目,我们就算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帮您把这个心愿了结了。”
  “真让那个小子说对了,这就是一个领导项目。”孟凡泽叹道。
  “什么小子?”常根林诧异道。
  孟凡泽把与冯啸辰偶遇而后交流的过程向常根林说了一遍,常根林沉吟了片刻,说道:“人才难得啊,听您说的情况,这个小年轻对技术了解得足够透彻,同时又懂得企业经营和国际谈判的技巧,这简直有几分孟部长您年轻时候的风采了。这样一个人,如果放到我们这里好好培养一下,三五年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了。”
  “没错,这个人放到冶金局太浪费了!”孟凡泽霸道地说道,这话如果让经委的领导听见,非得气得吐血不成。
  带着挖人才的想法,孟凡泽在医院找到了一部电话,先打给煤炭研究所,让他们帮忙查冶金局的电话。徐吟秋旁敲侧击地一打听,才知道孟凡泽根本没有生病,那个什么冶金局的小伙子也不曾惹他生气。知道摆了乌龙的徐吟秋也不敢向孟凡泽说自己向冶金局发难的事情,把那边的电话告诉孟凡泽之后,便把办公室主任和王亚茹叫来,又训了一通,说他们情报失误,给本单位与兄弟单位的关系抹了黑。王亚茹真是欲哭无泪,这么会工夫就挨了两通训,而且涉及到的是部长,让她上哪说理去?
  从徐吟秋那里,孟凡泽知道了冯啸辰是罗翔飞的手下,当然,徐吟秋也是从刘燕萍那里听说的。孟凡泽与罗翔飞关系挺熟悉,在此前曾经有过多次的合作,在那些合作中,孟凡泽都是以罗翔飞的领导的身份出现的,他可以大大方方地称罗翔飞为“小罗”,不用担心对方有什么意见。
  罗翔飞把冯啸辰从南江带到京城,只敢承诺帮他在下属企业解决一个正式编制,想进经委系统是办不到的,因为罗翔飞自己在经委也只算是中层,没有招人的权力。但孟凡泽就不同了,他是副部长,而且还是老资格,在煤炭部可以说是一言九鼎,安排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
  孟凡泽出手挖人,罗翔飞当然不会答应。孟凡泽与冯啸辰只是在资料室聊了几句,就对他如此欣赏,这说明罗翔飞此前对冯啸辰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可造之才。这么好一个人才,罗翔飞哪里舍得送给孟凡泽,大家交情归交情,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可就得寸土必争了。
  “小罗,这事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吧,明天我就让人下调令。”孟凡泽在电话里说道,打算来个霸王硬上弓。
  罗翔飞笑道:“孟部长,这个恐怕还得从长计议吧?小冯现在做的事情,是我们张主任亲自交代下来的。我如果把他交给您,回头张主任找我要人,我可就吃罪不起了。”
  罗翔飞说的张主任,是经委的一位副主任,资历和级别都与孟凡泽有得一拼。罗翔飞自忖扛不过孟凡泽,只能搬出经委领导来挡驾了。
  “你个小罗,我还不了解你!”孟凡泽笑着骂开了,“你从来就喜欢吃独食,知道这个小冯能干,你就攥到手上舍不得放。我跟你说,我们这边机会多,待遇也好,小冯到我这边来,能够有发展。你那边没什么正事,挺好一个人才,你就当个翻译用,这叫浪费,知道吗?”
  “孟部长,您误会了。我现在叫小冯做翻译,只是让他先熟悉一下情况,下一步,我们肯定是要派他到下面去历练的,玉不琢不成器嘛……什么,您说想和我们成立一个联合小组,共同开发25立米挖掘机?嗯嗯,这是一个好项目啊……让小冯一起参加?这倒是可以考虑,嗯嗯,让我考虑考虑……”
  罗翔飞的神情严肃了起来,他和孟凡泽又说了几句,然后挂断了电话。一旁面色有些僵硬的田文健迟疑了一下,上前问道:“局长,孟部长的事情……”
  刚才这一会,田文健已经把事情的原委听了个大概,也知道煤炭研究所那边是弄错了。他原本心里藏着几分兴奋,这一下子相当于冷水浇头,兴奋感全都变成了肥皂泡。听电话里孟部长那个意思,似乎对冯啸辰非常欣赏,这让田文健的羡慕嫉妒恨又多了几分。罗翔飞为了留住冯啸辰,编出一个张主任亲自关怀的谎言,这在田文健的记忆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可见在罗翔飞心里,冯啸辰占着多么重要的一个位置。
  你才19岁好不好,干嘛这么有才,这么逆天,你还让不让人愉快地当秘书了?田文健恨恨地想道。
  罗翔飞没有接田文健的话,而是转头对冯啸辰问道:“小冯,你跟孟部长聊什么了,他对你非常看重啊。对了,他还想下调令调你去煤炭厅呢,直接解决正式的干部编制,你有没有兴趣?”
  冯啸辰暗暗地撇了一下嘴,心说你都替我拒绝了,这个时候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还能说有吗?不过,正式编制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如果换成王伟龙他们,光凭你那句话,他们就能恨你一辈子。
  这样想着,冯啸辰笑了一下,说道:“孟部长真是太高看我了,其实我也只是把这些天看资料的一些心得和他交流了一下而已,哪值得他如此器重我。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还是希望留在冶金局,向罗局长多学习一些东西。干部编制不干部编制,其实并无所谓,我现在年龄还小,如果进了干部编制,恐怕会让人说闲话的。”


第二十一章 变拉动为推动
  冯啸辰这话就说得比较艺术了,相当于向罗翔飞表了忠心,却又不算特别直白。罗翔飞对于冯啸辰的这个回答比较满意,他点了点头,说道:“的确,你现在还小,也不着急解决干部编制的问题。你放心,只要你好好干,干部编制迟早是会解决的。目前嘛,还是先到企业里挂个工人编制比较好,这事我会让田秘书抓紧去办。”
  “我明白,我明天就去联系。”田文健连忙答应。
  “那我先谢谢罗局长了。”冯啸辰道。他不急着要解决干部编制,但弄个工人编制还是必要的。有了正式编制,工资就能多一些了,总比他现在还拿着临时工的工资要强。前一世里,他还真不是特别关心工资的多少,反正都够他生活得不错。到了这个世界,他才发现工资标准真是太重要不过了,临时工一个月才20多块钱。以他这个岁数,正是吃饭不知饱的时候,如果不是出门之前母亲给他塞了点钱,他现在就已经要沿街乞讨去了。
  说完编制这件事,罗翔飞换了一副认真的表情,说道:“小冯,刚才孟部长在电话里说,他们准备改变原定的25立米挖掘机的研制计划,采纳你的一些意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重点解决大型挖掘机基础工艺的问题。他希望和我们以及机械部组织一个联合攻关组,统筹这件事情,并且特别指名要你参加这个攻关组的工作,你有什么看法?”
  “我服从组织安排。”冯啸辰毫不犹豫地说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在一个部长、一个局长面前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答应也罢,不答应也罢,人家想把自己塞到哪去,自己哪有拒绝的余地?既然根本就没有自主权,还不如装装姿态,显得心情愉快的样子,也让领导对自己有个更好的印象。
  “嗯,好。”罗翔飞称赞了一句,然后说道:“我把你从南江借调过来,原本是想让你继续参与南钢1780轧机的引进工作。不过,我们目前已经暂停了与三立制钢所方面的谈判,正在按照你的建议,寻找国际咨询公司,帮助我们做成套设备的引进工作。我们过去没有和国际咨询公司接触过,现在还需要货比三家,所以可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去参与一下其他的项目,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不过,基层工作可能会比较辛苦,你要有些思想准备。”
  冯啸辰点头道:“没问题,我过去当过知青,吃苦方面是没问题的。”
  “那就好。”罗翔飞道,“孟部长在电话里反复提到,这一次他们修改原定方案,主要是参考了你的建议,你能不能在这里再给我讲一讲,你对于煤炭部搞25立米挖掘机有什么样不同的思路。”
  “可以。”冯啸辰爽快地应道。他也没法不爽快,不管怎么说,他是罗翔飞带到京城来的,算是罗翔飞的嫡系。他去向孟凡泽讲了一大堆想法,如果反过来还对罗翔飞吞吞吐吐,那就不合适了。
  看到冯啸辰摆出一副准备长篇大论的样子,田文健就算心里再不痛快,也只能在旁边坐好,乖乖地掏出笔记本,开始准备记录。
  冯啸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开始说道:
  “从一般的市场规律来说,生产是为需求服务的。一线生产部门需要什么样的装备,装备制造部门就为他们量身定做这种装备。同时,制造装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配件,更上游的配件部门就生产什么配件。
  以三部委刚刚完成的12立米挖掘机来说,它是为满足我国大型露天矿开采而提出来的需求,三部委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力量制造出了样机,这就是为需求服务。在制造12立米挖掘机样机的过程中,涉及到电机、铸锻件、液压件、轴承、特种齿轮等配件,这是主机厂所无法制造的,因此我们就寻找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为主机厂专门提供这些方面的配件。”
  “没错,的确是这样,有什么问题吗?”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我刚才说过了,这是一般的市场规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是一个后起国家,如果一味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组织装备生产,那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在国家还能够对产业提供保护的情况下,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或许还有生存以及缓慢发展的空间。一旦国门彻底打开,国外装备制造业进入国内市场进行竞争,咱们自己的产业就会全面崩盘。”
  听到冯啸辰说得如此危言耸听,田文健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罗翔飞,犹豫着要不要打断冯啸辰的话。其实,在私底下,许多干部也都是这样想的,有些人的观点甚至比冯啸辰说的还要悲观。但这种话毕竟不宜放在大面上说,如果是与罗翔飞同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在一起私聊,说说也无妨。或者冯啸辰自己在宿舍与同级别的底层干部交流,也是可以的。一个下级向上级这样直言不讳,就有些犯忌了。
  罗翔飞注意到了田文健的眼神,他微微摇了一下头,示意田文健不要干涉,然后对冯啸辰说道:“小冯,那么依你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做呢?”
  冯啸辰道:“我们国家虽然是后进国家,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称之为体制优势。我认为,我们应当纠正装备制造业只是为一线服务这种观点,转而提出一线企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持的政策取向。简单说,就是把过去下游拉动上游的模式,转化为下游推动上游的模式。”
  “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你来说说,拉动和推动,是什么区别?”罗翔飞微笑着说道,同时自己也铺开一张纸,准备记录了。
  冯啸辰道:“我举个例子来说,就12立米挖掘机而言,一开始是露天矿提出需求,企业就着手研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需求是由一线生产部门拉动的,露天矿是项目的主体,企业是被动的客体。如果企业研制出来的产品得不到露天矿的认可,露天矿转而寻求从国外购买装备,那么企业前期的投入就会全部沉没,无法收回。”
  “嗯,的确有这个风险。”罗翔飞道。作为参与了12立米挖掘机研制项目的领导之一,他非常清楚国产12立米挖掘机目前面临的危机。几家大型露天矿对于国产设备颇有一些微辞,希望更多地使用进口设备。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发的大型挖掘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等装备的工业实验遭遇了很大的障碍,许多矿山都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这些装备的实验。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确会像冯啸辰预言的那样,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矿山方面的想法,罗翔飞也是能够理解的。国产装备性能上不如进口装备好,质量更是不够稳定,在生产中“掉链子”的情况屡屡发生。矿山那边也是有生产任务要求的,人家没有理由替装备制造企业去当这个试验品。
  生产装备的企业与矿山都是国家的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些矿山的级别甚至比装备企业更高,在上级主管部门那里有更多的话语权。人家不想要国产装备,装备企业也没有办法。即便是罗翔飞,有时候也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去与矿山方面沟通,恳求他们给国产装备提供一些机会。倒是孟凡泽这种部级领导还有些权威,有时候说句话,矿山方面也只能服从。12立米挖掘机能够找到矿山进行工业实验,其中有很大程度是孟凡泽的功劳。
  冯啸辰继续说道:“改拉动为推动,核心就是把装备制造业的地位由从属转为主导。国家应当明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而矿山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市场的客体。国家给露天矿下拨资金,应当明确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应当用于采购国产装备,要强制规定大型矿山中国产装备所占的比重,这样装备制造业才能放手大胆地开展研发工作,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可是,现在这种模式下,咱们的装备制造业也同样制造出了12立米挖掘机,与你说的模式有什么不同呢?”罗翔飞反驳道。
  冯啸辰道:“区别很大。比如说,12立米挖掘机的主机厂是北宁省林北重型机械厂,他们虽然生产出了挖掘机的样机,但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艺文件,也没有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许多部件的生产都是采取近似于手工生产的方式,没有开展大批量生产的意识和准备。这就说明,他们在开发和生产样机的时候,并没有达到‘放手大胆’的程度,而是时刻准备着项目中止,他们再重新回到原来的产品生产体系中去。”


第二十二章 工艺是重心
  简单说:生产一种产品的方法,称之为工艺。
  以煎荷包蛋为例。
  荷包蛋是企业的产品,提出荷包蛋这种概念,属于产品设计。荷包蛋应该有多大,放盐还是放糖,煎到七分熟还是九分熟,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但一个荷包蛋仅仅设计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烹调方法,才能够完美地实现设计要求。这套方法,就属于工艺的范畴。
  一个好厨师能够恰到好处地选择火力,控制油温,掌握煎每一面的时间,确定放盐的时机,从而可以煎出美味的荷包蛋。而一个菜鸟厨师则会手忙脚乱,不是煎糊了,就是煎散黄了,最终的产品让人无法下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