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入地眼-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田鸡越听越震惊。“都说什么?”
    “告诉你,躲着点啊,好几天没杀人了!”
    我们全都大吃一惊,薛心柔听的目瞪口呆:“这,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这些黄带子也太嚣张跋扈了吧。”叶知秋说。
    “王法。”图尔占笑了笑反问。“王法是谁定的?”
    “老皇历的事了,王法是用来约束平民老百姓,成王败寇,谁当王谁说了算,黄带子就是皇族宗室,怎么会用王法来约束。”白近重新扣好衣衫很平静说。“清初的时候,盛京街头随处可见是无所事事的黄带子,或手托鸟笼、或肩膀头上卧着一只阴鸷的秃鹰,身后跟着一帮如狼似虎的家丁,在街上吆五喝六、横冲直撞,把个盛京城搅闹得乌烟瘴气、鬼哭狼嚎。”
    “不过黄带子并非全是纨绔子弟,大多都是闲散宗室,真正继承爵位的黄带子大多都是大清的栋梁之才,出过一大批文臣武将,清初出的武将尤多,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而成为王公的就有四十九位,大清江山三百余年,出自宗室的文臣武将人数远不及清初。”
    “白叔,按这说法您要是搁以前,那就是一只螃蟹啊。”田鸡笑着说。
    “没大没小,在你白叔面前怎么说话的。”叶九卿瞪了田鸡一眼。
    “这小子是说我横行霸道,搁以前能肆无忌惮在大街上横着走。”白近不以为然笑了笑说。“白家虽然不是皇室宗亲,因为被封辽东王,所以系明黄绸带,轮地位和身份,的确是一般黄带子不能比拟的,可白家先祖有过遗训,严于律己恪尽职守,不得张扬滋事,所以白家后人从来没有以黄带子自居过。”
    “那也不对啊,寅时的时候,索伦杆子阴阳所指的地方并不是这里的黄带子。”宫爵望向神堂的旁边,抬手指着前方红色的绸缎说。“而是指的这里,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红带子。”图尔占走过去回答。
    “红带子?!”我眉头微微皱起,来回看了看两边。“黄带子完了又是红带子,你们满清到底有多少色的带子啊?”
    “就这两种,以黄红区分,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白近说。
    “那红带子又是什么意思?”我追问。
    “红带子是清代皇室旁支子孙的代称。”图尔占不慌不忙告诉我们。“大清的皇族,是从太祖爷父亲塔世克辈份开始算起,然后按嫡旁亲疏,分做宗室和觉罗两大类。”
    “凡属塔世克本支,即清太祖及嫡亲兄弟以下子孙,统统归入宗室,也就是可以佩戴黄带子的人,再就是塔世克叔伯兄弟支系的,都叫觉罗,身系红带子,用以显示身份的特殊。故觉罗呼红带子。不过比较起来,觉罗的血缘要远一些,所以,地位、权势、俸禄都无法与黄带子相比。”白近指了指图尔占说。“给他们瞧瞧吧。”
    图尔占掀起衣服,在他腰间我们看见一条红色的绸带,中间镶嵌一枚玉石,可见图尔占一脉也属于觉罗。
    “清太祖用金盒把人引到赫图阿拉,就是为了让来这里的人看见这条红带子?!”叶知秋疑惑不解说。“为什么非要来这里呢?还不如干脆直接留一条红带子在金盒里面。”
    “大清龙脉宝藏至关重要,按理说清太祖即便要留下线索,也应该留给黄带子的直系才对,为什么线索会和红带子有关?”宫爵也一脸茫然。
    “那大清的觉罗有多少?”叶九卿忽然问。
    “黄带子最开始只有几百人,后来经过繁衍有数万之多,红带子原本就比黄带子多,估计没人清楚到底有多少觉罗。”图尔占回答。
    “清太祖用索伦杆子指向红带子,意思应该是暗示线索在某个觉罗的身上,既然连你都不清楚觉罗有多少,那这个线索怎么找?”叶九卿问。
    “刚才这两位的疑虑其实太祖爷早就有所考虑。”图尔占指着宫爵和叶知秋说。“没有人知道觉罗确切的人数,但在赫图阿拉有多少觉罗,我倒是一清二楚。”
    “您知道?”薛心柔看看四周愁眉不展说。“赫图阿拉古城里生活的全是满人,里面八旗后裔多不胜数,这都过了几百年,您怎么会知道?”
    “清太祖封禁东北迁都盛京,再到后来八旗后裔从龙入关,在太子爷留下线索的时候,赫图阿拉是被禁止进入的。”图尔占不慌不忙回答。
    我顿时反应过来,赫图阿拉在当时,所有的八旗后裔,包括黄带子的宗室和红带子的觉罗统统离开,这座大清第一座都城人去楼空。
    谁当时还留在赫图阿拉,谁就是清太祖留下线索的人。
    “觉尔察氏!”图尔占看着石栏上系着的红绸。“当时留守赫图阿拉的只有为大清守陵的觉尔察氏。”
    “您不就是觉尔察氏吗?”叶知秋问。
    “我的确是觉尔察氏,不过清太祖离开圣城的时候,负责守护大清皇陵的是觉尔察氏的班布理,此人也是我的先祖,但并非是直系,清太祖留下的线索应该和班布理有关。”
    “这就对了,能把自己祖陵交给并非直系的人守护,可见清太祖对此人有多信任,为了修建大清龙脉宝藏,清太祖封禁东北,把所有八旗后裔赶出赫图阿拉,唯独留下班布理,足见从那个时候开始,清太祖已经在计划如何传递这个关系大清命脉的秘密。”我若有所思说。
    “既然我们知道线索代表什么,可如今我们该到哪儿去找班布理呢?”叶知秋问。
    “班布理一定在帮清太祖传承某个至关重要的线索,当务之急要找到班布理的后裔。”叶九卿说到这里看向图尔占。“关于班布理后裔,你可有消息?”
    图尔占不假思索点点头:“要找到他们并不难,觉尔察氏世代为大清守陵,只要去大清祖陵就能找到他们。”
    

第728章 大清祖陵
    图尔占所说的清祖陵,就是关外和赫图阿拉齐名的清永陵,觉尔察氏世代都在此守护着大清皇陵。
    我们赶到永陵的时候,老远就看见被白雪覆盖的一处山脉,峰岳叠嶂,松涛呼哮,我对风水堪舆虽然不精通,但至少还是略懂一二,看这座上气势雄伟,宛如一条巨龙昂首挺胸横卧,东起龙尾,西连龙首,绵延逶迤数十里。
    “这是什么山?”我很好奇问。
    “此山原名叫桥山,是清永陵的陵山,后来被敕封为启运山,意为运隆祥和。”图尔占望着起伏的山脉声音恭敬。“启运山是长白山余脉,可谓大清真正的龙兴之地。”
    “朝歌,你数数这启运山一共多少山头。”白近在旁边笑着说。
    我仔细从东到西细数一遍:“不多不少刚好十二座山峰。”
    “白叔,干嘛数这个?”田鸡好奇问。
    “叶哥,我知道你对堪舆有所涉猎,你看看这里风水咋样?”白近继续笑着问。
    “十二座山峰……”叶九卿眉头一皱,表情有些错愕说。“这里既然是大清祖陵的陵山,这风水地相至关重要,启运山的山势头高尾低,东盛西衰,若是作为祖山的话,虽可延续连绵但气势越往后也衰弱。”
    “叶哥好眼力啊。”白近在叶九卿面前竖起拇指。
    “爸,这风水一说还真有点门道啊,什么时候您也教教我。”叶知秋在旁边笑言。
    “你为什么突然想学这个,之前封叔不是没教过你,你压根不是学这东西的料。”我苦笑一声说。
    “之前不想学是因为认为风水堪舆是无稽之谈,现在我相信或许真的有用。”
    “你为什么突然就相信了?”田鸡很好奇问。
    “启运山从头到尾高低起伏共有十二座山峰,而大清代从清太祖到溥仪,正巧历经十二位皇帝。”叶知秋抬手指着启运山说。“你们看,按照统治时间顺序,康熙、乾隆、光绪在位时间长,所对应的山包就高大,雍正、咸丰、同治在位时间短,所对应的山包就矮小,而到了末代皇帝溥仪对应的山包恰为龙尾,山势最低矮以至成为平地。”
    “看来知秋还真有点天赋,我曾经请凌老爷子到此查探风水,他老人家对此地地相也是赞不绝口。”白近笑着点头说。
    “他也查探过此地风水,可有说过什么?”叶九卿问。
    “我原本是希望凌老爷子帮忙查探大清龙脉的,到了这里以后,他老家人说,大清的龙祖龙祖从东北转北再转东南逶迤而行,一路绵延上百公里,层层簇拥,永陵龙前呼后拥,龙行有如巨浪蜂拥,气势非凡,到头开肩展开金水连珠帐,左右二缠护龙护送到头。”白近说到这里笑言问叶九卿。“听他老人家说过,叶哥的地相造诣非凡,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这里是什么格局?”
    “穴星为巨门星体,穴星正顶下脉,到山脚现孩儿脑,开口吐唇,左右龙虎均称,结为巨龙含珠的格局。”叶九卿凝视良久后脱口而出。
    “难怪凌老爷子对叶哥你赞许有加,果然是非同凡响,和他老人家说的一样,永陵之龙,形势俱佳,具万乘之尊之势,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他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四周群山朝拱,众水朝宗。”
    “这里的确是福地,前方若百官朝揖,左边青龙蜿蜒,右边凤山翔舞,穴前明堂开阔宽平,天门开而地户闭,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罗列,午方烟筒山,巍峨而雄伟。”叶九卿感慨万千淡淡一笑说。“只是可惜并非是龙脉,十二星峰强前弱后难成绵长之势,注定气势会越来越差。”
    “这样的风水居然还能出十二位帝王,还真是难得。”我偏头看向白近,意味深长说。“难怪白家能世袭罔替成为和皇族平起平坐的辽东王,这大清三百年江山,白家先祖可是居功至伟啊。”
    白近听不出我弦外之音,倒是叶九卿把话接过去:“尘归尘土归土,白家先祖的功绩,你怎么能算到白家后人身上。”
    “就是。”白近爽朗一笑,指了指自己腰间说。“白家除了先祖之外,后人算起来都是闲散之辈,靠着先祖的名声在辽东混吃等死。”
    我和叶九卿对视,我心里明白,他一语双关是在告诉我,白家先祖做的事和白近完全没有关系,让我不要恨屋及乌迁怒于白家后人。
    前面出现一条宽敞的神道,一座牌坊屹立在神殿之上,上面有四个苍劲大字,前清故里。
    图尔占告诉我们已经快到永陵,沿着笔直的黄沙神道,图尔占带着我们通过清永陵总门户正红门,木栅栏的建筑形制保留了满族人的建筑特色。
    前院并列着四祖碑楼,建筑规模和大小都是相同的,在每座碑楼前后门左右各有一条坐龙,这十六条坐龙意在大清稳坐江山。
    清永陵第二道门为启运门两侧各有前后对称的五彩云龙袖壁两座,造型精致栩栩如生,通过启运门即为方城,以启运殿为主体,左右两厢分置东西配殿,供奉着各位神灵。
    绕过启运殿就跨入了宝城,宝城是陵寝墓葬所在地,大清的六位祖先就安息在这里。
    但是图尔占并没有停下脚步,带着我们从永陵旁边的一条小路继续往前走,没过多久看见一处没落的小村庄。
    “这里是什么地方?”薛心柔问。
    “这是守陵人居住的村庄,也是我先祖曾经住过的地方。”图尔占回答。
    “怎么没看见有多少人啊?”田鸡问。
    “物是人非……”
    图尔占声音黯然的叹息,一边走一步落寞的告诉我们,这里最鼎盛的时候,多达三千人各司其职,守陵并非简单地看护陵寝,他们的工作非常繁杂,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机构体系,主要负责对永陵的保护、修葺和祭典。
    “大清覆灭之后,守陵人这一身份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只有最开始被封的班布理直系后裔还留守在此,这是他们融入血液中的骄傲和使命,不管岁月的变迁也拥有守护着大清先祖的皇陵。”白近回头对我们说。“说出来你们都不相信,永陵这几百年来从来没有被盗过,全是守陵人的功劳。”
    “既然是大清祖陵,为什么会让旁系来守陵?”薛心柔问。
    图尔占告诉我们,他家族的祖先班布里与清太祖本是叔伯兄弟,因为违反祖制,被清太祖免去班布里一脉的红带子身份,不再允许叫觉罗,改名觉尔察氏。
    按理说,对这样的惩罚怀恨在心都是正常的,然而班布里性情豪爽到竟然完全没将此事放在心上,后来有一次清太祖要去另一刚刚归顺的部族赴宴,班布里拦住马头强硬阻止,无论清太祖赤怎样不满就是不肯放行,事后果然证明那部族怀有异心,自此清太祖对班布里推心置腹情同手足。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清太祖才让班布里看守皇陵,子孙后代可不出差役,不缴贡赋,累世守陵,于是,才有了世代相传的福陵觉尔察氏守陵人。
    “清太祖把线索留给班布里,并让他留守赫图阿拉,看起来是很周全的计策,谁会想到一个被清太祖惩罚过的旁系,竟然隐藏着关系大清安危的秘密。”叶九卿喃喃自语。“就是有一点我没想明白。”
    “叶哥,你没想明白什么?”
    “大清龙脉宝藏关系重大,清太祖即便是在信任班布理,也不可能直言不讳说出真相,那清太祖留给班布理的又是什么呢?”
    “爸,我还真没担心这个,都过去了几百年,大清龙脉宝藏依旧还停留在传说之中,可见这个地方并没有人发现。”叶知秋在旁边一脸认真说。“我担心的是,最为守陵人的班布理,能不能把这个线索传承下来。”
    “是啊,我也挺担心的,大清毕竟覆灭了这么久,守陵人身份是世袭,不知道经过变迁,线索有没有及时完整的保留下来。”宫爵也忧心忡忡说。
    “别看这里曾经人数多达三千,可大多都是犯了错的皇族贵胄被贬至这里守陵思过,这些人心里守陵是一种惩罚,但在班布理直系后裔的心目中这是荣耀和职责。”图尔占一边走一边说。“如果太子爷真有东西交代给先祖,只要这支血脉没断,就一定会传承下来。”
    图尔占说完停在一处低矮陈旧的房屋前,进门之前图尔占犹豫了半天,还是转头郑重其事对我们说。
    “进去后,千万别提什么龙脉宝藏,有什么话我来问,麻烦各位就说是来考察永陵的。”
    “听他的,咱们终究是汉人,跑到人家祖先坟头问龙脉,这不是找骂嘛。”白近也对我们叮嘱。
    

第729章 秘旨
    眼前的这处民居青砖灰瓦,白色五花山墙在村里众多民房中格外醒目,进到院里就看见一位坐在矮凳上老人的背影,正在专心致志宰杀一头羊。
    图尔占用满语打招呼,老人转过身看见图尔占立刻开口热情大笑,脸上的皱纹堆满像是沟槽一般,蓄满沧桑的过往。
    图尔占给我们介绍,因为都是觉尔察氏,算是同气连枝的一脉,只不过天命九年,东京陵建成,孝慈高皇后等遗骸从迁移到东京陵,一部分守陵人也从之迁徙。
    清定都北京后,觉尔察氏各族都追随皇帝从龙入关,只有班布理后裔这一支族继续留守,看管福陵隶属镶黄旗,此后该支族再也没有离开过福陵,世称福陵觉尔察氏,就是我们之前认识的图尔占。
    而眼前这位老人叫萨么库,他是班布里的直系后裔,清太祖有命永世不得离开,后世君王也无权调派,一直留在清永陵守护祖陵,轮辈分萨么库还该叫图尔占叔。
    “看来今儿有口福了,赶上杀羊。”田鸡笑着对我们说。
    “这羊可不是给你们准备的。”萨么库一边洗手一边笑着说。“我这是准备祭祀的祭品呢。”
    “你什么时候学会汉话了?”图尔占有些吃惊。
    “今时不同往日了,来老祖宗陵墓的汉人比满人多,不学汉话都不知道人家说什么。”萨么库一脸淳厚,招呼我们进屋坐。“远来是客,我给你们张罗一锅饽饽。”
    “满族人把饺子也称做饽饽,那是很金贵的食物,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按照满族人的习惯吃上一些,好吃不过饺子是满族人迄今为止的口头禅。”白近在旁边对我们解释。“后来满族人入关坐天下,这个吃饺子就成为满族人招待客人的方式。”
    “那您外面宰的羊是给谁准备的啊?”田鸡还心有不甘问。
    萨么库笑着回答,祭典是皇家陵寝的头等大事,大清的祭典规制日趋完善,已形成大祭、小祭等典制,按照典制,永陵每年要举行四次大祭,分别在清明、七月十五、冬至、岁暮举行,小祭则在每月初一、十五举行。
    “明儿是初一的小祭,我得把祭品给老祖宗准备妥当,祭祀这活我还是跟着阿玛学的,没想到一干就是一辈子。”萨么库一脸自豪的回答。
    “你家小子呢?”图尔占看看房间问。
    “到永陵给老祖宗扫地去了,他算是赶上好日子了,咱大清亡了,那帮不孝子连自个祖宗都给忘了,瞧瞧这永陵乡,现在还剩下几户人,中间这近百年,我们觉尔察氏硬是熬过来,没忘掉太祖爷当时的汗谕,阖族累世陵上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