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是郑朗谋划的,四人皆有摘桃子的嫌疑,也不能忽视功劳。不为黄河,也到了调回来的时候。
大家没有反对,这块点心太大,说一万个工作岗位夸张了,但最少有好几千个工作岗位等着瓜分,不在乎有四人插进去。
郑朗也摇头,大家的心态很明白,不治河不要紧,一治河马上这些官职的分配就会闹翻了天。这才说到正事,道:“陛下,没藏讹庞如今势焰倾天。李谅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梁氏……这是对没藏讹庞不满怨恨的发作。虽没藏讹庞有利势,西夏还有许多人支持正统王室的。若臣没有猜错,不用一两年时间,李谅祚就会对没藏讹庞动手。他虽小,可他的亲信岁数不小,这些亲信大臣要的不是李谅祚的谋策,仅是李谅祚的态度。我们相助没藏讹庞,没藏讹庞就会胜利,他击杀西夏国主,西夏人必产生内哄分裂,我朝丢弃黄河暂时不问,以如今的财力,一举出兵,有八成机会,将西夏奸灭。但想经营西夏,就不能治黄河,国家财力跟不上,民力跟不上。只能丢弃西夏这个大好机会,替西夏国主铲除没藏讹庞,培固根基。”
很多大臣不知道内情,听得不大明白。
少数几个大佬却很清楚,知道六名高级斥候具体姓名的人不多,但他们知道有这六名高级斥候存在。相助没藏讹庞,那么在没藏讹庞与谅祚生死对决时,就要有表现,一举奠定地位,宋朝出兵,里面配合。
若对西夏暂时不动手,就不能相助没藏讹庞,相助了,西夏产生一段时间动乱,以没藏讹庞如今的智慧与力量,几年后就能迅速平定,到时候宋朝再出兵,时间晚了。不如乘李谅祚力微之时,暗中倒向李谅祚,他们身为没藏讹庞的亲信,突然发作,没藏讹庞必不备,一举立下奇功,谋取政治地位,掌控西夏大权,蓄机待发。
知道内情的人能想明白,不知道内情的人肯定听得很茫然。
这是宋朝最高等的机密,知道了,也没有人敢说。
“张岊、王吉等将老去,张亢也病重……”赵祯迟疑道。
张岊刚死的,张亢因病重,请求致仕,返回濮州养病,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张亢不仅是一个武将的,能文能武,并且也精通水利,郑朗走后,他几乎只手将荆湖南路的担子挑起来,立下大功。但因为劳累,终于累倒了。赵祯失去这个大臣,才感到很后悔,赐其兵部尚书薛国公,就是这样,还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
张亢悲剧乃是一个缩影,后面还有,王韶,郭逵。因为郑朗推动,张亢结局远胜过史上,郑朗只能做到这地步了。
郑朗也是一声叹息,又道:“陛下,但还有一些将领,赵珣、杨文广,郭逵,种谔,张玉等人皆是良将,关健还有一个人活着,狄青。不过臣与狄青偶有书信来往,他征杀多年,身上多处受伤,又有背疽,一到冬天便严重发作。臣也担心狄青会出意外。若他出了意外,虽我朝不缺乏良将,但缺少一个统帅。那时再想收复西夏,很难很难了。”
大家皆不作声。
郑朗说术有专攻,想领兵作战,还得狄青,争都争不过去。不过许多人心中皆有些不服气。郑朗却在眺望远方,那个人果然去了西北,不过要等他成长起来,还早哪。
又道:“并且庆历战争,许多参战的将士还没有真正老去,他们富有与西夏军队战斗的经验。一旦他们老去,国家又缺少有实战经验的兵士。因此在臣心中,不知如何做选择。”
然后看着赵祯,与几位大佬。
是治国,还是平天下,是治黄河,还是要灭西夏,请你们选择。赵祯与几个大佬都不说话,两件事,不论做那一件事,都有很高的成功机率,内治重要,可谁能忽视平灭西夏之功?赵祯也想啊。下面的大臣有许多不知道内情,不知道内情就不能做判断,但几个大佬心中有数,一时间内心挣扎又纠结,脸上露出各种表情。
第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
吵起来了。
沉默了好一会,最先是韩琦发问:“行知,真有八分把握?”
郑朗点了一下头,道:“如果再派一使,同意将河西一些地方交给吐蕃,两边同时出兵,成功率还会更高。”
河西走廊郑朗不愿意放手的,但唃厮啰一死,吐蕃什么也不是,于其说交,不如说是给其托管。并且他达到一个目的,两个选择题,治国还是平天下,国家是用来治的,天下是用武力来平定的,将大家的思想观念强行矫正。命题太大了,无论郑氏治黄河,或者平定西夏,大家皆疏忽了郑朗说法有什么地方不对。
得到郑朗肯定的回答,韩琦大声说道:“陛下,一旦平定西夏,陕西不用再驻扎那么多军队,仅是一年开支就会节省上千万缗,国家财政会更加健康,治理黄河可以随时进行,平定西夏的时机却是眨眼而逝。”
韩琦说得有一些道理的。
宋庠却迟疑地道:“行知,可有十分把握?”
郑朗摇头。
“若没有十分把握,万一失败,国家数年积余化为一旦,陛下,臣以为还是先治黄河,内政上去,何惧外敌,自六塔河后,黄河年年有灾害,然而人人畏之如虎,提都不敢提。既然朝廷有雄心治理黄河,为何不先治黄河。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这才是立国的万世基业。”
“伯庠,有西夏之逼,何提万世基业。”
“稚圭,自中国远古以来,胡狄蕃蛮就没有停止过入侵,汉朝强盛之时,匈奴方灭,又有西狄之灾,唐朝强盛之时,契丹、突厥、吐蕃却一直不能平灭。灭掉了西夏,又有回鹘人,南有吐蕃人,当真西方就无事了?”
富弼沉思良久,忽然道:“陛下,臣也以为先治黄河,只要国家强大,西夏就不会是危害。”
庞籍道:“彦国,也未必啊,国家何谓强大,紧一紧,皇祐年间财政就会出现积余,松一松,即便现在,再多的财政也让冗费浪费了。开源固然重要,节流也不可忽视。”
庞籍也不知道如何选择,指的是国家钱帛的浪费。
但庞籍却将话题带得更远。
在座的官员谁怕谁啊,于是更多的官员参与进去,于其说是争执,不如说是吵架。
看着崇政殿变得象菜市场,郑朗很无语。
其实庞籍说得同样有道理,但看财政,宋朝财政在自己多方努力下,确实在转好。然而能不能守住,没有南方,没有银行,皇祐年间,一个裁减兵士,一个商税增加,里外结合就达到了两千多万缗钱。过日子精打细算,提高效率,压缩浪费,三千万缗积余就是这样省出来的。就是随后去除加耗与头子钱,一年还能省下两千万缗钱帛。从理论上,将皇祐的底子守住,银行与南方多出来的钱帛,能使国家一年积余能达到五千多万缗。不用国家以前的钱帛,就是这个钱帛,分四年进行,足以支撑起黄河工程。
如果效率雍肿,大肆浪费,这些钱帛也就没有了。若再来个灾害,就是有南方,有银行,国家也休想有积余,更不要说黄河。还有,郑朗一直不明白,赵顼登基那年,国家是怎么一年将两亿多缗钱用掉的。
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抛开这个不确定因素,郑朗内心还是想以治黄河为主,想对付西夏,以后还有机会,他还想等神臂弓,等火炮技术完善。不过看着龙椅上赵祯清瘦的身影,心中又不由地将视线向西方观注。
赵祯……没几年好活了。
这是他的私心,不能说出的私心。
争了大半天,根本就没有一个结果。休要小看了韩琦,他力量小,可强横无比,庞籍应付起来都感到头痛万分,更不要提富弼。
“散吧。”赵祯看了看天色,吵了大半天,午饭都没有吃,他饿得眼睛发昏,可大臣们越吵越有劲,耳朵里嗡嗡作响,只好宣布散朝。
走出崇政殿,韩琦与欧阳修同时追上来。
韩琦是首相,欧阳修先站在边上,韩琦问:“行知,依你看,吐蕃可惧乎?”
吐蕃沉默了许多年,直到去年才突然发飙,让宋朝君臣意识到它的强大。
郑朗答道:“要看,去年吐蕃屡屡大捷,一乃是西夏轻敌,二是交战地点多在吐蕃境内,或在兰州境内,兰州乃是六谷部吐蕃人,占据了部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西夏屡战屡败。不可小视,也不用高估。这一切乃是唃厮啰活在人世产生的影响,他一死,三子分家,上下缺少凝聚力,吐蕃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强横。”
“我知道了,欧阳永叔,你说吧。”
“行知,若治黄河,是走北流,还是走东流?”
“必须走东流?”
“为何?”
“倚据地势,河北地平,水往低处流,它喜走北流。不过我在河北到处察看过,黄河虽喜走北流,若没有太行山诸水而来,倒也罢了。因为太行山有数条河流而下。黄河加宽加深,水小时水势平坦,河沙沉淀得快,黄河迟早会成为一条超长的大悬河,花这么多钱下去,治出一条危险万分的悬河,行吗?况且治河主要就是束水冲沙,要求河道不能太阔。若将河水约束起来,水大时,太行山诸水水势浩大,水不得泄,又会出现危险。走北流是倚据了水性,可无法治理。必须强行将它束于东流。”
“然东流地势高。”
“故我提议挖一条运河,从下流将诸水挑起来,能泄能蓄,水大时能利用运河,通过下游诸水迅速将河水排向大海。水势小的时候,关上陡门,让黄河束水将河沙向大海冲刷,减少悬河的危害。不然象以前种种治法,除了浪费国家钱帛,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怕劳民哪。”富弼冷不丁地在后面说道。
“彦国,得看怎么做?国家用免费的力役来役民夫,那就是劳民。若雇佣民夫,愿意来的人动援他们来,不愿意来的人不能强迫,那么国家只要治一项大工程,就是一项给百姓生机的机会。彦国,南方虽不及黄河重要,可我在南方实施了许多工程,它们远不及黄河规模大,然加在一起,工程也不算小了。可见我劳过民?”
基建啊,大好的增加国家GDP的机会。关健看怎么做了。
“全部雇民得花多少钱?”
“就是多花了钱,也是花在贫困百姓身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要钱来做什么的?不用在贫困百姓身上,难道让一个知县养七十二个小妾家妓?”
“那个知县养了七十二个小妾?”庞籍好奇地问。
郑朗闷哼一声不答。不要说知县,后来还有一个相当于县尉主薄的局长,包养七十二个小老婆呢。
“我就怕国家财政不足。”
“国家财政不足?先帝末年国家耕地在册的有五百余万顷,这些年农田水利法,江东圩,加上南方诸路新增加的五十多万顷耕地,最少带来一百万顷,加上原先的隐田,国家耕地面积可能接近八百万顷,然而户部册上不足四百万顷。其中近三百万顷在南方。难道若大的北方仅有一百万顷耕地?庆历末为了休生养息,减免商税,因为休生养息带来商业繁荣,在皇祐时商税一度达到一千五百多万缗钱。这一过就是六七年时间,银行的刺激,平安监规模扩大,各地作坊数量激增了两倍,商税呢,去年商税仅有一千七百万缗。这些税钱呢,这些耕地呢?”
几人在交谈,边上围上来许多官员旁听,郑朗几个责问,无任何官员敢回答。
“郭谘看到耕地兼并隐田严重,地籍混乱,富者田产益重而田赋未增,贫者田益少而税未减,甚至有私田数百亩者,只纳四亩田的税,于是首倡均税法,为何醇之派方员外郎孙琳、都宫员外郎林之纯、屯田员外郎席汝言、虞部员外郎李凤、秘书丞高本分往诸路均田,人还没离开京城,反对声音一片?天下,精英的天下,可也要兼顾贫困百姓。不要拿着君王的俸禄,却将国家的利益往少数人口袋里装。贫富不均严重,最终你我子孙无存矣!”
说完,郑朗大步回家。
刚到家不久,忽然外面门房来禀报:“陛下来了。”
郑朗立即命人将中门大开,皇上来了,什么门都得开,最高礼仪欢迎。
明白赵祯用意,无论黄河,或者西夏,自己得负起主要职责,这些年自己一直未再度进入两府,会让人产生误会,误会就会轻视,轻视政令就没有威信。
因此高调地来访,给自己威信。
将赵祯迎到府上。
坐下,赵祯说道:“朕还是第一次来你家。”
皇上到某一个亲信大臣家中坐客,颇为正常,不过以前让郑朗不遭人嫉妒,赵祯却一次也没有来郑家做客。
赵祯又说道:“你家的宅子也是我去过大臣家最寒酸的宅子。”
“陛下,不能住得太委屈,不能吃得太委屈,也不能穿得太委屈,然也不能奢侈无度,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啊,说起来简单,可几人做到,对了,你那两个学生呢?”
“陛下,他们不是臣的学生,互相交流。在学习呢,准备参加制科考试。”
“那还早。”
“也要准备。”
“对了,刚才朕听闻你在崇政殿外与几位宰执发生争执。”
“也不算是争执,仅是看到一些弊端,忍不住想说,既然陛下说到此事,能否将几位宰执一道喊来做客,刚才崇政殿臣工太多,臣心中有些想法,说都说不清。”
“朕是来做客的。”赵祯打趣道,不过还是听从郑朗建议,派太监前去传诸相过来。
崔娴亲自上茶,赵祯说道:“你们都下去,我与郑卿说几句话。”
等崔娴与几位下人太监退下,赵祯说道:“奴奴在宫中想见你一面,让朕劝阻了。”
郑朗很尴尬,道:“陛下,能否选一个好的郎君,殿下不能一辈子呆在深宫。”
“朕劝过啊,但她不听,朕又怕出现意外。”
“这个……”郑朗不知道怎么回答。
“你不关心你的儿子?”
郑朗差一点滴汗,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实际问过,在宫中还好。就算宫中能发生什么勾心斗角的事,赵念奴的儿子也不能参与嫡位之争,倒没有什么危险。
“陪朕上你家楼上看一看。”
“喏。”郑朗将赵祯带到自家二楼上,站在书房前,赵祯眺望着远方,道:“朕心中有一个想法,过几年事件淡化下去,奴奴心里面还有执念,就在你家附近建一座道观,让奴奴出家。”
“这个。”郑朗真的滴汗了。
“那样一来,你更难进入两府。”
“进不进两府对臣来说一样,不过。”郑朗不知道怎么说,从私情角度来分析,这是最稳妥的办法。郑家周围非富即贵,但皇家想建一个小道观还是不难的。以女道士身份偶尔来走动,只要做得不过份,别人会说闲话,但不要紧。可终是一颗定时炸弹,想说,自己做的孽,也无话可说。
赵祯却岔开话题,就算有这个想法,也必须等治河或者平夏过后,这时候无论如何,不能出乱子,眺望着远方说道:“郑卿,你几乎踏遍了我宋朝大多数地方,百姓过得如何?”
“陛下,好的确实好起来了,还是有许多人衣食困难。”
“朕很想看一看真实的百姓生活。”这个要求似乎不难,实际真的很难,想一想皇上出行,玉辂载着,周围侍卫开道,也出宫,甚至出城,但那有什么机会能真正看到老百姓的生活。
郑朗摇头。
不过赵祯一生悲情,他活动的范围真的很小,自幼生长在宫中,成长起来后,要么皇宫,要么偶尔南天祭出宫一次。但就是这样的皇帝,却是最知道民间疾苦的皇帝。
低声道:“陛下,臣能碰到陛下这样的人君,也是臣之福气。”
“朕遇到你这样的臣子,也是朕的福气,有时候朕想,你一生无子,朕一生无子,可你为朕做了这么多,朕却不知道怎么回报,也许奴奴那件事,也是上天的旨意,一饮一啄,岂能错乎?”
“这个。”郑朗又不知道怎么说了。
赵祯接着转开话题,道:“郑卿,朕在宫中听闻内侍说这几年百姓生活比以前过得好。”
“倒也不假,比以前过得好了。其实百姓要求并不高,有一口饭吃,有衣服保暖,有一处遮风蔽雨所在,他们就心满意足。若偶尔能食肉,偶尔能穿一两件新衣服,就会夸赞陛下英明了。”
“就如此?”
“还能如此,这是他们碰到陛下这样的明君,国家大治,否则更凄惨。”郑朗无奈地说。这是生产力决定的,在这时代能让百姓吃饱而非吃好,穿暖而非穿好,能寄居之所,而非是别墅,难度要求不亚于后世人人有宝马,家家住别墅。
忽然灵机一动,道:“陛下,你想不想看一看老百姓真正的生活?”
“想啊。”赵祯答道,但他嘴角露出笑意,这是不可能的。自己一行,带着几百名侍卫,就是往哪儿一站,也看不成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可惜他不是穿越者,或者郑朗有本事让他看康熙微服私访记,否则一定痛骂,这些编剧怎么瞎扯到这种地步。
但肯定想的,这叫围城心理,或者叫河对岸心理。城里面的想杀出来,城外的想进城。看到河对岸,总认为河对岸那边会有美丽的风景。最妙的是无论国家怎么大治,赵祯从来不提封禅,也没有任何大臣提封禅。上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