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与交趾作战,还要准备大量钱帛。
除非郑朗那个计划得以实现,才能满足军事费用的需求。
所以郑朗与诸位官员反复商议下,将开发计划压缩,仅是开发二十几万顷,满足一些熟蛮与迁移汉户的需求。这个计划便形成墙壁上那张大地图。
桂州条件比较好,有一些汉户,没有什么瘴疠,郁水、左右江、漓水、柳江一些地区灌溉条件颇佳,可以用来做大陂田。陂田越大,成本越低,又容易管理。
这一地区也就是地图上的绿色地区,大肆开发,至少开发九成以上,形成一个不规则的面。
黄色地区多是原来朝廷控制很弱的地区,不会全面开发,但要形成一个个块。
红色地区多是朝廷问都不想问的地区,但可以构建一些点,或者朝廷指导,让蛮人自主开发。也不是继续向以前那样羁縻,会修一些道路通向这些红色区域。
有了道路,来往密切,渐渐汉化,有了道路,宋朝军队就能迅速抵达各个蛮部。还有一些深山老林的生蛮,对他们,郑朗也无可奈何了。不过人口稠密了,抵抗能力增加,他们危害自己会下降,要么选择配合朝廷学习汉人种植,使自己生活改变,要么最终会陆续淘汰。
郑朗又拿出一幅幅小地图,各县的地图。
将这些地图分发下去,广南西路条件不及广南东路,不过准备时间更长,而且有了广南东路的模式,各个官吏渐渐熟悉,将广南西路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过来。
这次是做最后一次修正。
当然实施时还要陆续修正,不过大纲现在就要定夺下来了。
只有两样工程,一是灵渠,二是相思埭,此次会议过后,郑朗将会再次前去察看。
热烈的讨论。
很多问题的,特别是钱帛不足,还要考虑到如何省钱。
最后余靖说道:“行知,我有两个疑问。”
“安道兄,请讲。”
“耕牛怎么办?”
让郑朗弄了一弄,江南的水牛好的涨到十缗钱,而非是十贯。
此事惊动赵祯,也知道郑朗的难处,但下面人声鼎沸,不得不在旨书里问了一次。
郑朗也回答了,这都是暂时的,相比于马,不用来作战,牛与马谁在耕地中作用大?朝廷如今已经不缺少作战的战马,西北战马增加到十二万余匹,再增加,没有足够的牧监饲养,不要说京城与河北的一些牧监,那些牧监根本养不出好战马,空劳国家钱帛,占据良田。剩下来的马用来何用,作战时的驮马,拉马车的牲畜,耕地。
若是耕地,是马好还是牛好?
牛价上涨,比朝廷给予五百文小牛鼓励钱更来得实惠,百姓养牛的兴趣会进一步增加,只要百姓大肆养牛,牛的数量会飞快地增涨。两广缺牛,更会重视耕牛。
暂时是牛价上涨了,十年后牛的数量增加,牛价就会下跌,而全国到处不缺少耕牛,用牛耕地,与人耕地会产生什么样的区别?对粮食产量的增加又产生什么样的区别?陛下难道不想出现文景之治时粮仓里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铜钱多年不用,以至穿钱的绳子烂掉,散钱多得无法计算的局面吗?
这是史书夸奖的,实际那是汉朝将地方财政往中央集中的产物,虽文景之治好,与此时的宋朝相比,在富裕上不及之。
但是郑朗站在后人的角度分析,这时代谁能想到,谁敢否定史上最好的内治时代?
郑朗又说道,百姓多称这几年乃是黄金时代,实际不是,仅是钢铁时代,仅是铁在向钢转变,还没有到白银时代,更不能称为黄金时代,文景之治才是黄金时代。
郑朗压缩自己功劳。
不能卖功,若象史书记载的文景之治,从中央到地方全是那样子,永远也实行不了。
赵祯看到奏折后不能作声,不能说郑朗说得不对,如今一匹良马价格开始下迭,但价格还达到三十几缗钱,比十缗钱的耕牛贵了三倍多。
最后郑朗又说道,人声鼎沸,乃是一些想买牛,牛价上涨买不起的百姓鼎沸,他们是陛下的子民,广南东路二十几万户移民不是陛下的百姓?孰轻孰重?就象一个地主分家产,手中一个金元宝,分给长子,次子就落不到,分给次子,长子就落不到。只能相互牵就一下。
郑朗答道:“大理!”
几个官员豁然开朗。大理也有许多牲畜,而且不用钱来交换,只要提供茶叶、瓷器与布帛交换即可,正好朝廷钱币严重不足,这一交换会缓解钱币不足的困难。
然后窃笑,一旦向大理正式收购牲畜,大理也会得到好处,但大肆收购牲畜的结果,也会使大理产生很大的骚动。
“安道兄,第二个疑问呢?”
“交趾。”
交趾派使前来,让张亢轰了回去,余靖很担心。
“安道兄,我有了布置,虽军事才能不及狄青,但对付交趾足矣。”
“他们是一国……”
“是一国,侬智高谋反引起两广生灵涂炭,乃是两广没有任何准备。有了准备,侬智高能得逞乎?早在去年我就在谋划防备交趾了。”
“行知,我还是担心哪,行知在两广,有威信,蛮人信服,有军事才能,能应对危机,有调度能力,坐中指挥,不会出现大麻烦。但行知不可能永远呆在两广。”
“安道兄,放心吧,交趾我有了足够的安排,临离开前不会为两广留下难题。在我离开两广前,会请求陛下让诸位留下来,继续主持两广事务,两广能有今天,不是我一人功劳,乃是各位同手协力的结果,各位,不要小视了你们的能力。”
几个官员听了心头一暖。
“不过你们也要辛苦了,这一留,我会建议陛下将你们留上五六年,直到两广定落下来,才能让其他官员替代。那时两广大局已定。”
余靖又说道:“我心中都有一个不成文的想法。”
“请讲。”
“无论两广,或者湘水,都有丰富的水系,有水系就有了水利,有了水利,才能让行知计划得以成功。依我之见,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仅是一个广南东路的开发,已带来许多骚动。不如行知的计划到湘水流域中止,夔峡路停下来。在未来几年内,以两广路的收入,朝廷稍拨一些款项,就可以对广南西路进行第二次开发。广南西路人口太少了。”
这也是一种保守的思想,但不能说余靖说得不对。
郑朗沉思,开发两广与湘水流域,能得利,开发夔峡四路朝廷很难得利,只是为夔峡四路的百姓赢来生机。哪里发生的种种现象太过丑陋,并且时常叛乱,也成了宋朝的弊端。
至于广南西路本身,人口是太少了。
户部在册的汉户与熟蛮仅是二十万户多一点,再加上生蛮勉强三十万户,肯定不足二百万百姓,不要说如今的广南西路包括后世广西全省,以及广东、贵州、云南许多地方,就是与人口同样稀少,而面积仅是后世山西省三分之二面积的河东路也不能远远相比。河东路还有四十余万户呢。面积河东路不及广南西路三分之一,地势远比广南西路更恶劣,平原河谷比例不及广南西路的三分之一。想要真正使广南西路变得更好,几年后是要如余靖所说的那样,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移民,才能使其充实。
但那样夔峡四路怎么办?
郑朗略有些迟疑。
余靖又说道:“行知,国家情况在变好,人口在增加,不能急于求成。况且我们都老了,行知你才三十几岁,身体健康,还有几十年的未来。”
郑朗苦笑一下,之所以如此急促的南下,是想将宋朝所有后方安定,然后以最强的力量,碰撞西夏。平定西夏后,再看能否收复幽云十六州。否则前方在恶战,后方老百姓到处起义,那才叫乱了套。
没有必要说出自己的雄心壮志。看了看天色,说道:“诸位,到我家中吃晚饭。”
将十名官员带到自己家中。
吃了晚饭,挑灯夜战,在岭南夜里工作很辛苦的,不但热,蚊虫也多,然而工作繁忙,几个官员不得不让家中奴婢扇着扇子,驱除蚊虫。
可这一晚很奇怪,郑家居然没有一个蚊子。
最后程师孟终于发现出来,惊讶地问:“行知,你家里怎么没有蚊子?”
郑朗指着那盘香,说道:“就是它替我们驱除了蚊子。”
几个官员全部站了起来。
在南方,若出现这个事物,代表着什么意义?
第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难
“这个物事好啊。”程师孟等人围着蚊香转。
在郑朗反复灌输下,几人皆知道疟疾的传染根源就是蚊子以及一些不净水。因此一旦被蚊子叮咬后,心中戚戚,省怕感染了疟疾。
“它的主要原料就是我让大食商人带来的植物,我打算再设一监。”郑朗道。
除虫菊性泼辣,比较容易种植。
让郑朗苦恼的是许多商人带错种籽,一半不是真正的除虫菊,幸好郑朗有了准备,区域性的种植,长起后将它的花干枝晒干,研成粉墨,几个官员都看到了,以为是什么药物。也可以当作药物,治疗疥癣,这不是主要的,实际化学的发展,同样可以出现许多药物。问题是东西出来了,技术跟不上去,医学跟不上去,中医所说的各种疾病与西医所说的各种疾病不同,也不能很好的将一些化学物质转换为药物。
郑朗看重的还是蚊香意义。
派人研究蚊香,盘香是知道的,比例是知道的,可燃烧时间不能掌握。
最后反复试验之下,才有了今天十名官员看到的蚊香。
比后世的蚊香略长一点,能燃烧六到八个小时,这要看干湿度。有了这个时间,足以熬过一夜。
接着将蚊香献给朝廷,包括赵祯,各个大臣,送了一大批。不是送礼行贿,而是为了监。
设监制作,分成几个等份,普通的蚊香用料简单,仅起驱蚊作用,售价很便宜,便于百姓使用。后几种稍加各种香料,不但起驱蚊作用,还起薰香燃香作用,售给有钱的地主、商人与大户人家、权贵。
另外就是向海外销售。
南海诸国、大食与天竺诸国,有的国家也有许多有钱人,哪里蚊子同样很多。普通百姓使用的蚊香不打算谋利外,其他几种皆以谋利为主。
同时保密技术,这也会成为宋朝以后的出口货物,同时可以为国家谋利。未必很多,更不及蔗糖之利,但经营得当,一年所获利润能与茶叶专营相媲美,能相当于一年向契丹的纳贡,可能会达到六十万缗钱以上的收益,不是小数字了。
这是直接的,因为需要大量木屑粉、淀粉、楠树粉、除虫菊,还会带动种植业、制造业、木业发展,使更多百姓能有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国家同样也会在这些间接产业上获利。
郑朗又给平安监、蔗糖监与银行一些德操不错的大户送了一批。
懂的,这又是一次机会。
筹的款子不会太多,在以千万缗为单位计算的两广开发中,占的比例不会很大。虱子再小也是肉,况且也不是一个虱子了。
郑朗分了一批给几个官员。
制作的蚊香并不多,多是留下来做为来年的种籽,现在产量很是很小,不能满足未来除虫菊的需求。
蚊香出现,对避免疟疾发生会起来一定的帮助作用。
郑朗还是渴望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再有这个不正规的青蒿剂作补充,两广疟疾的危害便能控制到两成以下。
几人继续开会,三天后才拍板决定下来。
开始行动,先是向大理发出一条请求,以高价向大理收购牛、驴、骡,马也收购一批,但不多,马太贵了。当地还有极少数蛮人会役象劳役,包括耕地,可大象饲养成本高,郑朗并没有将大象放在计划中。
开始大理也没有注意,大理有牛,多是养来吃的,郑朗出的价格比市价高一半,主动配合各部族,将牛向广南西路贩运。最后导致大理牛价迅速变得昂贵起来,甚至有开化地区不顾当地的耕种,也将牛向宋朝贩卖,大理这才控制,但那时已经晚了。
数量太大,搁哪里,哪里就会产生骚乱。
张亢继续主持练兵事宜。
仅是手中的兵力是不够的,必须要训练一支能勉强作战的民兵。
朱寿隆与高惟和主持安排移民,其他几个官员划分区域,各自负责各自区域的规划。
郑朗自己也领了任务,相思埭与灵渠。
然后派官吏前去江南西路、福建路与浙西以及江南东路南部山区,鼓励百姓向广南西路迁移。实际自春天后,还陆续地有百姓逃向两广,因为工程不多,无法用工代酬,家乡正是耕种时季,来的百姓并不多。许多百姓正在观望,等广南西路秋后工程开始,想迁移到异地他乡,必须手中要有一些钱帛粮食与工具。而想获得这些,必须通过参加水利劳动才能获得。
不过有一些百姓听闻是广南西路后,犹豫不决,再加上大批佃农迁移到南方,数路缺少佃户,各个地主一个边叫屈,一边不得不减免地租,提高工薪,挽留百姓,因此这些百姓不大愿意来了。
最终来的百姓也果如郑朗所料,没有去年多,仅是十八万户,实际只有十万户。有的一户实际人口仅是两口人,刚成家,孩子还没有生一个,就让家中父母将家分了,贪那四十亩良地。
看到这些消息,许多官员皆摇头,精耕细作,两个人,以后还要养一个孩子,能将四十亩地耕种过来么?
反正地多,由他们糟蹋,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次迁移之漫长,出忽所有人意料。
随着两广开发越来越成功,最终也未象余靖所说的那样,组织第二次开发,相反的,每年都有大批百姓继续向两广涌来,人口越来越稠密,各州县官员们就着这些百姓,陆续地将余下的水利开发安置。
这也使迁移前后持继的时间达到十几年之久,最苦的是那些地主,最后都快要将佃农当成祖宗供着,不然人家就要往南方搬家。波连的不仅是宋朝江南,连少数北方百姓,大理与交趾的少数百姓,也偷偷往两广转移。即便过了十几年后,还有少数百姓继续向南迁移,但那时多数平原河谷地区渐渐塞实,多剩下丘际与山区地带,百姓迁移的数量这才渐渐减少下来。
但今年,迁移过来的人口数量,让郑朗觉得略有些不足。史上南宋面积缩水,只好派人对两广进行开发,进行一些补充,效果差。明清时水利规模才真正逐步壮大,如面积不大的高州有陂塘一百六十三处,障田的堤岸与圩岸有二十七条。但没有象郑朗这样举全国之力开发,导致许多不足。嘉靖年间良吏张岳守廉州,广为陂池,教民稼穑,当时田畴之利开于公者十常八九。可到了清初,当地人民仍未谙引灌之法,即使近水之地亦只能垦为地,种植旱作物,而未垦成水田。直到乾隆时,知府周硕勋特雇工匠造水车作示范,督臣班第又制造水车分发到合浦县试演,还募江南熟习农业之人来廉州府城附近,开发水田五十亩以为倡率,乡民才得知水田营造之法,重视耕种水田。以后廉州府修筑陂塘堰坝渐多,“迄嘉庆至今种田之法更为精密,凡海匡以及坡地皆可插秧,即岭蛹淡田多以灰粪培植,故其收成视常有加。”“前此不粪不耘,今则先冬犁田以晒雪,当春进粪以插秧,……附山者凿沟筑坝,在原者凿井开池,近水者制车造桔或引灌。”
也就是郑朗直接从宋朝过渡到清朝中期,而且规模更壮阔。
这中间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蛮人不知农业种植,需要汉户起一个带头指导作用。
汉户迁移得越多,农业发展才越成熟,不然让蛮人自己儿琢磨,在两广弄出一百个都江堰,都无法带动两广农业发展。
广南西路另一个地区,此次开发的主要地区郁江流域也是如此,在明代就采取了招民开垦,移民屯垦等政策,与郑朗此次颇类似,不过时间更长,规模很小,使其耕地面积达到七百多万亩,雍正改土归流,使外省人口得以大量移入广西,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全部带来,使得广西耕地面积达到近一百万顷。
还是汉户,并且其中一半是强迫迁移的。
但郑朗也不敢强迫汉户过来,无奈之,只好就着这些人口开发。
到了灵渠,接到诏书,准许郑朗于桂州成立安眠监,并且赵祯亲自替蚊香取了一个名字,安眠香。
看到这个名字,郑朗心中觉得有些怪怪的,他想到了安眠药……
差一点想到安乐死,这是皇帝的命名,怎么办呢,安眠香就安眠香吧。
放下诏书,查看灵渠。
灵渠的维修,分成三个部分,引水、蓄水、灌溉。陡门。堤岸。
灵渠南端乃是漓江的上游,北端乃是湘水的上游灌水。但离漓江源头西边三十几里地方,还有一条河流,浔江水。若挖一条河流,将浔江水切断,引向漓江源头,修一些堤坝,于灵渠会合处再修一些陡门,便能使灵渠水位抬高,利于航行与灌溉。
可是看了看,工程太大了,手中能动用的钱帛十分紧张,终于将这个诱惑的想法抛弃。
余下的第一部分只能有蓄水与灌溉两个部分。
蓄水手段有开挖塌陷的渠段,挖深控阔,再者便是通过陡门调控。
陡门越多,水流会越平缓,可是陡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