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临战国(龙竹)-第3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边关重镇,只有百里之遥了。
  大军压境,终于让楚国的王室贵族、九卿大臣们如噩梦惊醒过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寿春城,临时王宫内。
  太子熊横坐在王位上,由于形势所迫,今日被令尹昭睢等人辅佐为储君,暂为楚国君王,执掌王室大权。
  原本熊横与子兰之间,废立的风波从未停过,但拥戴子兰的大臣,多是宠臣、宦臣、外戚,有六七成的人跟随楚王北上了,所以留在朝堂的臣子官员,支持熊横的较多,占据了上风。
  “储君,眼下燕军屯兵在楚边界,号称五十万大军,根基斥候回报,燕军似乎随时都有进攻边关,攻打灵璧、夏阳等城邑的意向!”一位吴姓的将军站出来禀告。
  消息一出,朝堂一片哗然,朝官们都义愤填膺,大骂燕国不守诚信,背离盟约。
  “我父王不是与燕国结盟了,楚燕交好才对,为何燕军会大军来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太子脸色大变,疑惑问道。
  “储君,恐怕这件事有蹊跷,绝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应该是苏秦欺骗了我们,从一开始,燕国就没有打算与楚联盟,这样一来,不但破坏了楚国救魏的打算,还有秦国交恶,损失了精锐兵力;此外,楚王也被挟持到了燕京,使得我楚国一时动荡,没有充分备战,眼看燕国大军逼近,现在调集兵马,仓猝迎战,胜负可想而知。”昭睢一叹,他身为令尹,相当于其它列国的丞相称谓,此刻感到身兼重任。
  楚国采取的是旧制,其它国家相继改革,设立了丞相、太尉等,而楚国仍是令尹、上国柱等官称,而且楚国的政治昏暗,旧疾顽固,士子更难进入仕途,多是贵族堵住了寒士晋升之路,而景氏、昭氏、屈氏稳居楚国三大贵族首位。
  除此之外,大臣们以熬、彭、黄、唐、郑等族群为次贵,机要部门长官,多是这些家族的子弟。
  太子熊横脸色有些惊慌失色问:“五十万大军,这可怎么办,我军北部有多少兵马,能不能抵挡得住?”
  一名大将军唐襄站出来,抱拳道:“启禀储君,我军在北部边关,只有十万兵马,由于这几年内,楚国分别参与了灭越、灭宋、灭齐的战争,又北伐燕国失利,先后损失了二三十万将士,短期内,元气未恢复,现在我楚国有兵马三十万,但是除北部外,有八万屯兵在寿春和郢都,守护两座王城,六万兵马镇守吴越之地,八万兵马镇守西部武关一带,还有一些驻军防御南部百越一带的土著,能抽调的人马并不多。”
  “什么,十万兵马,对抗五十万,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唐襄回答:“储君莫慌,我楚国地广人多,可以下征兵令,但凡国内符合年龄的男子,征兵入伍,自备衣甲,各地很快就能组织出一支二十万的新军,加上夜郎、滇国、闽国等依附于楚的小邦方国,还有各地土司部落,也能凑出些人马,全部调到北部边戍,抗衡燕军,也能挡住其进攻步伐!”
  魏国储君闻言大喜,当日就颁布诏令,在楚境内招募新军,准备应付燕国的入侵。
  ※※※
  四十万燕军在驻扎在铜山脚下,与楚国边界线,只有十里之遥,军营连绵,气势雄浑。
  剧辛让军队暂时整修,养精蓄锐,适应水土天气,同时让神机营,开始组装各种攻打城关的军械,如壕桥、折叠式云梯、望楼车、抛石机……
  这些大型攻城关的器械,即使有大批的熟练工匠,一个月内也休想造出来,往往都是把这些器械事先造好,分解运输,在城下重新组装,好在燕国早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所以早在多年前,就在生产制造了。
  一个月后,剧辛不断练兵,激励将士,发现士气高涨,各国降军组成的大军,经过洗脑之后,都想立军功在华夏国出人头地,军心可用,时机已然成熟。
  这一日,陆丁山为先锋大将军,杨匡义、徐泰为副将,率领了十万兵马,向灵璧边界雄关进攻。
  兵甲如林,方阵紧凑,一片杀机。
  到达边关山城下,组装完毕的一些庞然器械正向城前推进,先是两座巨型的攻城战车,整座战车犹如一座移动的城楼,建造模型也如同城楼,最上边居然还有碟墙和女墙,方圆三丈,高近十丈,底下有无数的小轮,在平整之后的地面上推动前进,十分迅速。
  当然,推动的脚力人数更是可观,连拖带拽的居然有八百多人,一架攻城战车就动用这么多人,也就是燕国,有这样的实力,除了战车外,还有各种云梯、冲车等。
  最令人醒目的,是十门红衣大炮,被推向军阵之前,炮口朝向了城关方向,这是燕国最有利的杀伤武器,只有等到关键时候,才会动用。
  剧辛在亲卫军的保护下,站在一处高岗上,亲自督军观望。
  “传令,进攻!”他的脸色一冷,望着远处的楚国城关,下了进攻的命令,拉起了伐楚第一战的序幕。
  
  第1008章 边戍之战
  
  “呜—呜呜——”低沉苍凉的号角响起,划破天际,紧接着就是急如骤雨般的鼓声:“咚咚咚咚咚……”
  城关下方,十万燕军摆开了战阵,没有多余的花哨,按照兵种不同,排成若干小方阵,每个小方阵都有一个校尉指挥,两个方阵一个都尉,五个方阵有一名裨将统领,再往上是将军之衔。
  在古代冷兵器时期,在指挥条件、兵员素质和武器限制下,阵列是士卒攻守保持队型的一种必要手段,否则数万人、十几万人一旦同时投入战斗,马上就会变成一场毫无秩序的混战,根本无从调度指挥发挥威力了,一盘散沙。
  城关上的楚军主将屈栋,一身甲胄,带领城关内的副将、都尉们站立城头,看到城下方阵如林,旌旗飘展,气势威武的大军,脸色都是一变,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一眼望去,分先锋阵、策先锋阵、大阵、前阵等,那一座座各具功用的小军阵,有刀、斧、矛、枪、戟、弩等,组成一片片精密的杀人阵,如果城内的兵马杀出去,很容易一瞬间被绞得粉碎。
  “燕军要发动袭击了?”
  “他们终于要对我大楚国动手了。”屈栋皱紧眉头,一脸怒气,楚王当初北上与燕结盟,也是走的这条边关,没想到楚王尚未归来,燕国的大军就杀来了,充满了滑稽味。
  “燕军违背盟约,太没信誉了。”一名副将愤恨骂道。
  “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成王败寇,谁最后胜了,谁就是赢家,传令下去,准备迎战!”屈栋一摆手,大敌当前,不做无谓的争论。
  “喏!”
  几名副将走下去,开始传令备战了。
  燕军阵前,各种耧车、冲车、云梯架、投石机、旋风炮等,全部陈列,一万弩机和弓箭手全部就位,脚弩、硬弓,杀伤力极大。
  陆丁山接到剧辛传来的军令之后,立即调兵遣将,发动进攻的口号。
  “进攻!”
  “得令——”一位传令官手持令旗,骑马飞奔而出,在军阵中穿梭,口中不断喊着进攻令。
  战鼓越擂越响,打出了进攻的信号。
  前方两翼的副将,杨匡义、徐泰听到之后,也开始下令进军。
  “弩机手、弓箭手,前进五十步!”
  方阵哗啦啦一阵响声,铁甲叶子在摩擦,五千弩机手、五千弓箭手阔步前进,“铿铿铿”三军一动,如泰山之倾,举步重重一踏,铿声入耳。
  “五十整,停步!”两方都尉喊停,然后下令拉弓射箭。
  “嗖嗖嗖——”
  万箭齐发,俨然乌云,天空的阳光都为之一黯,遮天蔽日。
  在几轮弓箭的掩护下,压制了城墙楚军的势头,燕军两翼和中军甲士开始进攻,一时间大地轰动,杀声震天,仿佛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股强烈的肃杀之气,迎面扑过去。
  “屈将军,燕军已经进入一箭之地内!”
  “好,下令还击!”屈栋躲在城楼内,前排是用几层铁丝网罩,挡住了城楼窗口,不断有箭矢射在上面,却无法透入,他们躲在其中,观看城外的局势,随时发号施令。
  “遵命!”一名副将下去了,很快,楚军的号角响起,躲在墙垛后的弓箭手,也开始向下面拉弓射箭。
  双方的箭矢齐发,多如飞蝗,漫天箭羽黑压压地笼罩了边戍城墙上空。
  “噗噗噗——”
  刀剑无眼,流矢无情,每一个呼吸间,就有众多甲士被洞穿了脑袋、脖颈、胸口,一道道血花绽放,凄美惨烈。
  由于边戍城关的城墙要比普通城墙高厚,给进攻增加了难度系数,好在燕军早有准备,攻城器械非常完备,投石机、回旋炮,不断抛出巨石,轰砸城头,城下燕军,推着云车,冒着箭矢、滚木烫油、石粉毒烟,往城关上疯狂进攻。
  攻城不同于野战,攻城的面积有限,云梯有限,能利用的进攻空间也有限,十多万人一齐冲到城下也白搭,只有被守城将士乱中射杀击毙,因为人数太多,任你闭眼随手抛一块石头都能打中好几个人。
  往往聪明的将领都是分波进攻,前仆后继,与对方大体力战,接连不断一波猛似一波,后方列阵的战士还能休息养神,最重要的避免充当炮灰的角色,有效利用军力。
  与此同时,楚军也在奋勇还击,城头一批批替补更换,杀声震天呼地,乱箭纵横散射,即使在城关内也得时刻用盾牌挡住身体,否则不知何时就被空中突然飞来的箭矢射中。
  “杀杀——”城下数万兵马冲锋,口中呐喊,斗志昂扬,如潮水决堤般汹涌地冲锋沙场,爬梯的士卒腰间挂着单刀,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扶着梯子向上攀登,用盾牌挡击迎头砸下的石块滚木,有的坚持不住便掉了下去,不死也残废。
  这样的攻坚战,楚军占据有利地形,伤亡会少一些,不过燕军有脚弩、车弩、回旋炮、楼车等利器,也让楚军吃了苦头,双方的死伤人数差不多同等地在削弱,一炷香的工夫,城头城下,遍地死尸,血流成渠。
  陆丁山冷静地盯着前方的厮杀,面色冷静,哪怕伤亡很大,惨烈异常,但是他却能平静看待,这就是老将的风范,没有激昂热血,没有冲动急躁,前方浓重的血腥之气扑来,处之泰然。
  燕军还有十门红衣大炮没有动用,可以在关键时候炸开城门,让骑兵杀进去开道。
  但是,剧辛不同意马上使用,毕竟这是第一战,不能取巧,否则会让后面的攻坚战,使楚家有了防备,那么左右就会减弱了,而且这支四十万大军,燕国精锐只有十万,其余三十万,分别是赵、齐、魏的降军,或解甲归田的战士重新入伍,在信任度上还不足。
  所以剧辛打算通过这一场血战,把这支混杂的大军,能调动起来,轮番上阵,得到血与火的锤炼,拧成一股力量,才能在后面楚境内,指挥自如,有足够的战斗力,否则将一败击溃。
  
  第1009章 攻破楚关
  
  楚国北部边戍的城关,依山傍水,建在铜山的一条支脉上,是当年宋与楚地的交通关卡要塞。
  此时,城关内外喊杀震天,一片烽火狼烟,到处是血与火的战场。
  如果有胆大的楚卒从城头向下望去,就会看到密密麻麻的蓝衣军团,手持长刀、长矛,正在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倒在血泊之中,令人望而生寒。
  燕军的攻势仍猛,弓箭手不断向城头射箭,掩护潮水一般架着云梯和攻城战车的人马冲到了城下,借助云梯攀沿城墙,或是冲撞城门,前仆后继,死了一波又补上一波。
  城上向城下还以颜色,远用弓箭,近用滚木、檑石,遥遥望去,不断有攀援到一半的人体坠下城头,摔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残破的云梯、燃烧的攻城战车散落各处。
  大战僵持了半日,陆丁山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反复派上军马,撤下前面的将士,这样来回轮番上阵,攻势一浪猛过一浪,绝不会断断续续,一盘散沙。
  一些从魏国、赵国来的降军,被整编在一起,在燕将的指挥下,如飞蛾扑火,冲上去,很快马革裹尸,喋血沙场。
  这时候,双方已经杀红了眼,虽然赵人、魏人心不齐,但是被整编之后,有军功奖赏激励,加上丰厚的伤亡体恤待遇,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打仗,可比原来在本国战场痛快多了。
  剧辛站在远处的高岗上,观望战局,那喊杀声和兵器战马混合成一股无限巨响,远远传开,即便隔着数里远,也能清晰入耳,厮杀的场面,血腥的气息,令人精神绷紧起来。
  他是第一次亲身经历这样的大场面,身为伐楚主帅,感触颇深,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不知不觉,剧辛神情庄重起来,面对战争,没有绝对的胜利,都是在用将士的性命来换取成败。
  “大帅,陆将军为何还不动用火炮轰城?”一位出身燕国的副将疑惑不解,他深知那大炮的威力,如果能轮番轰炸城门和城墙,绝对能炸开城门,打破墙体,杀出一条路进去。
  剧辛摇了摇头,灭国战争,不是一场胜利就能解决的,他要磨练的就是这支四十万兵马,别看人数众多,可是并非铁桶一块,一旦失利,各有私心,瞬间就会崩溃。
  所以在未遇到强大对手之前,剧辛就打算让陆丁山、姜雄武几位将军,重点磨练将士,用这支火与血的残酷实战,把混杂的军队,磨出精锐来,让将士们都能上下一心,否则光有十几门火器,不足以灭楚,任何时候,战争都是以人为主,兵器的优势,只能算是一个取胜的因素,并非全部!
  如果过早地依赖火器,不但会使三军将士失去了血气,没了狠劲,心理缺少军人的铁血军魂,等进入楚国境内深处,一旦遭遇伏击或硬仗,火器派不是了用场,那必败无疑。
  战阵如云,层层排列,千军万卒,如蝼蚁一样,用鲜血和生命铺垫出来的辉煌,何等残酷。
  这场大战一直持续到了黄昏时候,交战双方真的都打疲软了,楚家投入六万兵力,替换守城,依靠地利防守,燕军投入十万兵力,仍奈何不了雄关高墙。
  陆丁山望着夕阳降落,神色复杂,下令撤军,回营盘休息。
  这一日,双方死伤都上万人,不可谓不惨烈。
  次日,姜雄武带兵十万继续攻打城关,同样猛攻下来,死伤不少。
  楚军将士只有十万,这样剧烈消耗了两日,几乎每名士卒都轮番上过战场了,伤员已经躺满了伤兵营。
  第三日,剧辛亲自坐镇中军,出动了二十万兵马,已经把城关下方的空地全部沾满,黑压压的一片,声势慑人。
  白天的攻势未变,把剩余的十万混编人马也历练了一番。
  直到黄昏时候,一声惊天炸响,雄关的城门,随着突如其来的爆炸声,石门轰然碎裂,毫无防备的城门内楚军彻底傻了眼。
  “杀进去,破城——”
  随后,燕京精锐铁骑、陌刀营甲士呼啸着凶猛涌入,以雷霆之势,横扫城关内的残兵。
  局势一面倒,里面的楚军再也没有了还击之地,溃败退走,被掩杀上万人。
  如此,楚国北部边戍城关告破了。
  剧辛下令,大军驻扎边关,修复城墙,并且抚恤阵亡的烈士,治疗伤员等,四十万大军,三天下来,就折损了六七万人,不过经过这次浴火洗礼,锻炼了真金,使队伍先前的慵懒、水土不服、混合难调等负面因素都给清除了。
  楚国的边界将士,阵亡和投降者占了多数,只有少数人,逃亡后方,慌不择路,有的甚至解甲归田了,对楚国抗燕,已经不抱希望了。
  边戍失守的消息在几日后,传回到了寿春和郢都,楚国王宫和老贵族们全都震惊了。
  “储君,燕军势大,四五十万进入了我楚境,灵璧、阳夏、城父的驻守兵力,只有几万人,根本阻挡不住燕军袭击,寿春城只有淮水一道防线,太过危险,不如今早搬回郢都,那里才是我楚王城!”
  一位叫黄玑的大臣站出来道:“燕军很快就能攻到了,只有退回长江一带,深入楚国腹地,这样把战线拖长,让燕军的军力不断分流,深入泥潭,拖垮燕军,这样我楚家才有机会反败为胜,否则光硬碰硬,剩下二十万新军,根本挡不住敌军的猛扑!”
  这黄玑也算楚国一位谋臣,其子黄歇,现在只有八岁,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申君。
  许多大臣听到黄玑的进谏后,大部分表示赞同,毕竟依靠淮水之险和二十万新军,不足以阻挡数十万燕军,只有不断后撤,引燕军进入楚国腹地,崇山峻岭,湖泊遍地,北方的将士水土不服,会逐渐拖垮燕国大军。
  这也是历史上李信伐楚被项燕击败,而王翦伐楚,为何要六十万大军的原因,楚国地广,地形复杂,不像中原那样一马平川,人数少了,兵力一分散,很容易被逐一击破、吞噬掉。
  太子熊横沉吟半晌,神色犹豫不定,最后在昭睢等大臣及樊离、熬沧等武将的劝谏下,终于决定,退往长江吴越一带,要引燕军长驱直入,孤军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