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行人紧赶慢赶,原本要十天的路程,居然七天便到了,进了城,直奔太极宫,打前站的杜平原早就到了,李承乾亲自在宫门前等候,这两日长孙皇后的病情愈加严重,太宗心急如焚,已经连着处罚了好几个太医,李承乾也知道那些太医是当真束手无策了,只能盼着杜睿快些来。
杜睿看到李承乾,赶紧下马上前参拜:“太子殿下!臣~~~~~~~”
李承乾一把拉住了杜睿,急道:“承明!这时候还讲究什么虚礼,快快随我进攻去看看母后!”
汝南公主这时也在熙凤和可卿的搀扶下下了车,脸色看上去还算好,只是连日赶路有些乏了,见李承乾拉着杜睿要进宫,忙道:“太子哥哥!等等我!”
李承乾回头见是汝南公主,道:“妹妹!你身子不好,怎的也跟来了!承明!你~~~~”
汝南公主忙道:“太子哥哥!你不要怪罪承明,都是妹妹要跟来的,母后病重,我这个做女儿的怎能不来!”
早有宫娥上前,接过了汝南公主,杜睿吩咐杜仲先回杜家老宅,便跟着李承乾进了宫。
杜睿回到长安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那些当初跟着一起攻讦过杜睿的大臣,不禁暗暗心慌,当年杜睿离开长安,他们原以为除去了心头大患,没想到这些年来杜睿人虽然不在长安,但是圣眷却丝毫不减,如今回了长安,还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风浪。
这些人倒不是怕杜睿抢了他们的风头,只是他们的思想过于保守,生怕这大唐要是按照杜睿的心思,搞什么下南洋,威服四海之类的事情,动摇了根本,总的来说,虽然他们僵化的脑袋拖累了大唐的发展,但总归还是一心为公的,像权万纪那类人毕竟是少数。
杜睿被李承乾拉着进了宫门,直奔雍德殿,一路上杜睿还不忘问问长孙皇后如今的病情如何,结果一听之下,杜睿也是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长孙皇后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了这个地步。
“这病怎的拖到了这个地步!?”
李承乾叹了一声,道:“现在还说这些做什么,承明!你只需告诉我,我母后的病,你到底有没有把握治好!”
杜睿闻言,咬了咬牙,道:“如今,小弟也只能说尽力而为了!”
李承乾闻言一惊,险些摔倒,这几日他没日没夜的守在雍德殿,人都瘦了一圈,长孙皇后病着,李承乾这个守着的人同样被累的神情恍惚。
“承明!你是说,连你都没把握!?”
杜睿苦笑一声,心道:敢情他们还真把我当成华佗在世了!
“殿下!有没有把握,小弟也不敢说,还需见过皇后之后,才能知晓!还是快些去吧!”
长孙皇后现在的症状和前世杜睿见过的很多哮喘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一模一样,都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长孙皇后的病症却有所不同,这个时候是大唐年间,后来的那些东西根本不容易接触,所以长孙皇后的哮喘,应当是遗传性的。
只是遗传性的哮喘病也并没严重到足以致命的地步,像长孙皇后症状如此严重的,却很少见,此前之所以没太过重视,也是因为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想来长孙皇后之前发病,也是被当成了一般的咳嗽病了。
要是放在后世,长孙皇后的病并不难治,只要中西结合,再辅以固本培元之物滋养肺腑,虽无法根除,但总归能缓解控制,但是这大唐年间,让杜睿去哪里找那些西药,他虽然精通药理,但总归不是个神仙,能凭空变出西药来。
西药指望不上,那就只能用中药来治了,前世杜睿曾记下了一味名为神猴二十五味肺病丸的中药,对治疗哮喘病很是有效,至于临床究竟如何,杜睿也不大清楚,当时只是一时好奇,记下了方子,到底能不能治得好长孙皇后的病,还是要看长孙皇后的命了。
到了雍德殿,杜睿正好看见得了消息赶来的太宗,慌忙下拜见礼:“臣杜睿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宗一把将杜睿给拉了起来,沉声道:“还什么万岁!召你回来,就是让你给皇后诊病,还讲什么虚礼!”
太宗皇帝这几日也是寝食难安,方才累极了正在承庆殿内休息,听王德说杜睿到了,也顾不上其他,连忙感到了雍德殿。
杜睿进的殿来,安康公主双眼通红的扑上前,抓着杜睿的手,泣道:“承明!你快去看看母后!你快去看看母后!”
杜睿给了安康公主一个宽慰的眼神,拍了拍她的手,道:“放宽心!”
汝南公主这时也到了,太宗看到汝南公主一脸疲惫的模样,不禁一阵心疼,道:“汝南!你如何也来了!来人啊!快扶公主去休息!”
汝南公主连连摆手,道:“父皇!母后病危,儿臣便是去休息,又如何能躺得下,还是等承明给母后诊治了再说!”
太宗闻言,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引着杜睿进了内殿。
此时内殿已然是药味弥漫,所有的窗户都紧紧关着,上面还用纸贴着缝隙,见状不禁一阵皱眉:“圣上!快让人将所有门窗打开!”
太宗闻言道:“可是太医说皇后的病症,不易吹风!”
杜睿无奈道:“圣上!这炎炎夏日,哪来什么风,紧闭着门窗,空气不流通,皇后身处这么一间屋子里,便是小病,也能憋成大病。”
太宗闻言,登时大怒,道:“那帮庸医!”
见太宗发怒,杜睿连忙劝道:“皇后娘娘此病少见,太医不曾见过,有此叮嘱,倒也不为过!”
将太宗劝住了,杜睿便在宫女的带领下,走到了长孙皇后的病榻前,见长孙皇后面色苍白,耳后潮红,双唇隐隐有暗青色,知道这哮喘病已经严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道了一声得罪,便伸出两指按上长孙皇后伸出的手腕上,仔细感觉着脉象,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唐时礼教大防尚不严肃,御医看诊也没什么要悬丝诊脉的规矩,只是在床前拉了道帘子,只是如今长孙皇后病危,杜睿又是长孙皇后的未来女婿,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太宗在一旁看着杜睿给长孙皇后诊脉,也是一脸的紧张,生怕从杜睿的口中得到什么坏消息,整颗心都悬了起来。
杜睿仔细的想着,好一会儿,才将手拿开,情况总算是没有他之前想的那么严重,当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转身对着太宗躬身道:“皇后娘娘患的是气疾,臣也无根治之法,只能慢慢调养控制,避免复发。臣待会儿开一味药,再开几个食疗的方子,再辅以针灸之法,皇后娘娘的身体便可以慢慢好转起来!”
太宗闻言不禁狂喜,原本他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没想到峰回路转,长孙皇后居然有救了。
太宗看了看长孙皇后,拍了拍杜睿的肩膀,道:“杜睿!你若能治好皇后的病,朕一定不吝赏赐!”
“圣上言重了,臣为皇后娘娘的半子,此乃份内之事!”杜睿说着将一张药方写完,递给随侍的王德。
檀香、悬钩木、石灰华、山柰、红花、葡萄、獐牙菜、甘草、兔耳草、沙棘膏、巴夏嘎、香旱芹、榜嘎、白花龙胆、诃子、肉果草、毛诃子、无茎芥、余甘子、甘肃蚤缀、藏木香、铁棒锤、宽筋藤、人工牛黄、力嘎都。
王德捧着药方下去了,杜睿也跟着太宗走了出去,外面的人听闻杜睿居然能治好长孙皇后的病,不禁一阵欢呼。
“大哥哥!你能治好母后,一定很厉害吧!”这时一个粉雕玉琢般的小女孩儿走了过来,好奇的看着杜睿,“太子哥哥说,母后病好了,就可以天天和兕子在一起了,是不是真的!?”
杜睿一听,便知道眼前这个小女孩儿就是太宗最宠爱的晋阳公主,只可惜这个小姑娘冲龄早夭,实在是让人扼腕痛惜。
“公主谬赞了!”杜睿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可爱天真的小女孩儿,笑道,“公主殿下可以把手伸出来吗,臣也给殿下看看,这样皇后娘娘也会好得快一些!”
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个小女孩儿早夭,杜睿可过不去心里这一关,既然撞见了,怎么都要尽一份力。
太宗见状不禁诧异,问道:“难道兕子她~~~~~~”
杜睿忙道:“只是防患于未然罢了!”
晋阳公主眨眨黑白分明的眼睛,乖乖的把手伸了过去。杜睿伸手,手指已经搭在了晋阳公主的腕子上。
过了一会儿,杜睿稍稍放宽了心,晋阳公主确实也有隐疾,只是还不严重,总归有办法治愈,便道:“公主殿下只是先天不足,无甚大碍,臣这里有一套养身的心法,只要公主殿下照此修炼,自然身体会大好的!”
太宗闻言,不禁有了种劫后余生之感,幸好将杜睿给召回来了,要不然的话晋阳公主~~~~~~~
第二篇 浊世 第二十五章 鸿篇巨著
长孙皇后的病居然这么容易就被段暄给治好了,别说是太宗,李承乾他们了,就是杜睿自己都感觉难以置信,在来之前,杜睿已经想了很多,做了最坏的打算,谁能想到,当三服药下去之后,长孙皇后的病症居然奇迹般的缓解了。虽然还说不上痊愈,但至少注意修养的话,没什么大问题了。
长孙皇后的病症虽然好了,但是杜睿也当真捏了一把汗,关键就是那第一副药,当时长孙皇后已然神志不清,根本就无法下咽,吃不下药,杜睿便是大罗神仙也没了办法。
就在此时他突然想起了,前世曾看过的一部很扯淡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里面的那个喜郎中再给王爷的女儿治病的时候,曾用过一种熏蒸的方法。
杜睿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主意,只能和太宗商量了一下,当时太宗闻言,脸上的表情也是千变万化,按照杜睿的说话,采用那种办法治疗的话,长孙皇后须赤身裸体才行,可长孙皇后身为一国的国母,纵然大唐年间的礼法不严,也有碍视听。
杜睿同样也捏了一把冷汗,治好了还则罢了,要是万一治不好,这辱及大唐皇后的罪名,纵然他深受太宗和李承乾的看重,又是安康公主的未来夫婿,恐怕也难逃一死了。
太宗在犹豫了一番之后,还是同意了杜睿的进言,这时在密室之中照顾长孙皇后的人选却又成了大难题,纵然是贴身的宫娥也不行,一旦长孙皇后好了,知道了此事,纵然是羞恼也能要了长孙皇后的命。
最终商量了一番,还是长乐公主,汝南公主和安康公主三位公主自告奋勇,担当了重任,太宗也觉得适合,毕竟是自家的女儿,看了做母亲的身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在电视剧也不是完全胡说八道,要不然就是撞大运了,将长孙皇后放在密室之中,熏蒸了一夜,长孙皇后居然真的醒了,紧接着三副药下去,病情便得到了缓解,到此时,杜睿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又交代了哮喘病人不能服用的东西,和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此事也总算是告一段落。
治好了长孙皇后的病,杜睿便想着要出宫了,他毕竟还没和安康公主成亲,即便是成亲了,身为一个外人留宿皇宫,也容易遭人诟病,此前是因为给长孙皇后诊病,事出有因,现在再留下的话,确实于理不合。
杜家老宅,杜睿也将近六年不曾回来了,这几日,杜仲带着人也重新收拾了一番,恢复了往日的景象。
杜睿刚一到府,杜仲便急着赶来禀报,原来杜睿带来的那部《资治通鉴》的刊印版,在杜睿到长安的那天,便被太宗遣人下旨,搬入了皇宫。
“来人可曾说过什么?”
杜仲忙道:“不曾说,只是说封了圣上的旨意,老仆也不敢阻拦,只能让他们取走了!”
杜睿笑着摆了摆手,道:“不妨事!此次带书回长安,原本就是为了献给圣上的!仲叔!这几日和大家都说好了,无事的话,便待在府中,不可轻易外出,想来再过几日,我们便要回杜陵了!”
杜仲闻言,面色一阵变化,犹豫再三还是忍不住说道:“少爷!您当真要回去?”
杜睿一笑,道:“怎的!?仲叔觉得我该留下!这长安虎踞龙盘,我在朝中又没什么根基,纵然于太子殿下相善又如何,前次还不是被人一番责难就灰溜溜的滚回了杜陵,与其等别人来赶,我等倒不如自己回去的好!”
要说前次太宗下旨发遣他回杜陵,杜睿心中没有一点儿怨恨的话,那根本就不可能,杜仲看着杜睿,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只能说了几句闲话,便退下了。
杜睿在府中待了三五日,每日里安康公主都要跟着李承乾过来,杜睿和李承乾说些国事,对于李承乾的一些疑问,也一一作答,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往昔一般。
杜睿这边的日子照样过的逍遥自在,大明宫中的太宗却大不相同,长孙皇后的病好了,他悬着的一颗帝王心也总算是落了地,知道前段时间荒废了很多国事,太宗也分外自责,在长孙皇后苏醒过来的当天,他便急急忙忙的前往了承庆殿,将朝中的大臣全数招来,处理积压的国事。
一直忙了几天,这才在李承乾的提醒下,想起了杜睿的那部书,原本太宗是不怎么重视的,杜睿虽然有才华,但毕竟年岁尚小,当初知道他要治史,太宗还有心规劝,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如何能似左丘明,司马公那般做的这般大学问。
修史和作诗完全是两回事,修史一般要有大才华,大毅力的大儒才敢干,比如杜睿诗词歌赋写得再好,小说写得再怎么家喻户晓,却也难以匹敌司马迁,班固等人。
但是将《资治通鉴》普一拿在手中,太宗便惊呆了,这如何能是一个十二岁少年所写的?而且杜睿这部《资治通鉴》所采用的叙事方式第一次在编史上用了编年史,而且文字流畅、场面描写精彩,分明就是一部难得的史家绝唱。
且不提其他,单单是这部《资治通鉴》的意义,绝对称得上“鉴于往事;资于治道”这八个字。
在原本的历史上,司马光为了写《资治通鉴》,在洛阳的十五年,几乎耗尽全部心血。在完书后他曾上表皇上说:“臣现在骨瘦如柴,老眼昏花,牙齿也没几颗了,而且神经衰弱,刚刚做过的事情,转过身就忘记。臣的精力全都耗费在这部书里了!”
司马光为编书经常废寝忘食,有时家里实在等不到他回来吃饭,便将饭送至书局,还要几次催促,他才吃。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而且上面没有一个草书,全是一丝不苟的楷书。
书成之后,仅在洛阳存放的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此书著述意义己远远超过了司马光著史治国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笔知识财富。
后世清代学者王鸣成就曾说过:“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通鉴》已和《史记》一样,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也代代相沿,使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即“通鉴学”,新中国伟大的领袖就看了十七遍。
《资治通鉴》写成以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他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天下人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都尊称他为司马相公,而司马君实这个名字,更是妇孺皆知。神宗逝世时,司马光赴丧,卫士望见他,都说:“这就是司马相公。”他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以至于马都不能前行,老百姓都对司马光说:“您不要返回洛阳,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救百姓吧。”
前世杜睿每当看到这段历史,都要为之深深叹息,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一代人中龙凤,也都怀着救国救民之心,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相互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协商呢?正因为他们把党争推到一个最高峰,也导致了北宋最后灭亡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杜睿虽没有本事全部记住《资治通鉴》,但是其中大致还能记住,他为了力求神韵,也写得很慢,前后改了八稿。从十岁时开始誊抄,耗时六年才将这部书著成。
也许杜睿现在的真实才华还赶不上司马光,可有他这本书为范本,加上这些年文言笔力大增,这篇《资治通鉴》并不比原本逊色多少。
太宗自打拿到这部《资治通鉴》,用了五天才总算看完,看完之后,也不禁摇头感叹,只说了一句:“此书可比《史记》,此子堪比司马迁。”
太宗看完,便遣人将朝中的众大臣纷纷唤到了承庆殿,然后便将这部书递了下去,开始众朝臣还不知所为何事,只听太宗说了一句:“我大唐也出了部《史记》!那杜睿还真的办成了!”
众大臣一愣,心中虽惊讶,但更多的还是不屑一顾,《史记》何等地位,岂是谁都能比得了的,可当他们看到《资治通鉴》时,一个个哑口无言。这样的书就是一个成名的大儒也写不出来,而杜睿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这是何等的才气!而且听太宗说,这部书杜睿从十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