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地好办,但是这人,尤其是这些秀才多出来之后,可就真的令人很头疼了。
  虽然都说是穷秀才,可是真的穷吗?
  在大明,想要成为一个秀才,起码得过了县府二级的考试之后成为童生,然后再经过岁试之后才能成为秀才。
  而秀才又分为三等,按照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其次称为“增生”,然后是附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由大明朝廷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也就是说,不是花钱买来的。
  “增生”,同样也是秀才,但是大明朝廷不再发给粮食了。
  至于“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生员,还不如廪生和增生。
  可是在大明,仅仅是一个秀才,就开始享有免除徭役、免除税赋八十亩的福利。
  八十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而且还不用交税。
  如果说一个秀才本身就是个穷逼,突然间飞上枝头变秀才,所以家里没田地,不要紧,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送。
  当遇上天灾和朝廷加赋的时候,很多农民收成不好交不起税赋,他们就会把田地送给秀才或者举人,寄居到他们的名下,也就是所谓的投献。
  而目的也很简单,因为只要投献到秀才老爷或者是举人老爷的名下,从此以后,他们就不需要在交税,只需要向秀才或举人老爷交一些就行了。
  也就是说,身为秀才,最起码可以坐享八十亩田地的收益。
  这还是在这个秀才是个真正的穷秀才,没有人脉关系,没有隐瞒少报的情况下所享受的利益。
  如果有点儿门路,再多认识一些官老爷什么的,两百亩变成八十亩都很正常。
  而且,成为秀才以后,这就是属于“士”的阶层,从此就是有功名在身,见官不跪是最先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而隐形的福利就是,哪怕是一个秀才犯了罪,县令也没办法直接喝一声:“与本县重重的打!”
  因为要对一个秀才用刑,最起码得先经常提学官,也就是学政,先革去了这个秀才的功名在可以。
  其次,中了秀才,人家都要尊称你一句秀才公,这在一个普通的乡县,一个秀才基本上算是名流了,可以混个乡绅阶层。
  即便后面没有中举人,最起码这个秀才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声望的,至少可以在当地当个先生,或者去衙门混个小吏。
  所以所谓的穷秀才真的穷?
  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靠码字为生的扑街作者几万十几万,哪个也没有秀才老爷们活的滋润。
  然而现在更可怕的是,这种秀才公马上就要大批量的出现,最多过上个几年之后,估计就得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的秀才老爷出现。
  到时候整个大明全投献给他们算了!
  所以崇祯皇帝不愁土地的事儿,没有了去抢就是,等真的把全天下都抢回来了还不够分的时候,要么把目标盯向星辰大海,要么再优生优育好了。
  反正崇祯皇帝有生之年,甚至于他儿子他孙子有生之年都不用为了这点事儿操心。
  就算是老百姓再能生,全世界的土地还不够分的?
  更何况现在皇家学院之中以陈足奇为首的那些家伙天天都在琢磨粮食种子的事儿,万一被这些家伙搞出来高产的杂交水稻呢?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每个秀才可以免赋税八十亩,而现在社学童子近两百余万,就算是百人之中出一个秀才,那也是每年要新出万余的秀才。若是人人都免八十亩,我大明的赋税还能收上来几分?”
  温体仁和孟绍虞也开始头疼了。
  崇祯皇帝说的这个事情是事实。
  原本社学荒废的差不多了,所以这秀才虽然多,可是也不至于出现每年都新增万余人的情况。
  但是现在社学被崇祯皇帝重新搞起来了,而且是美其名曰祖制搞起来的,这就很头疼了。
  最起码每年出现万余秀才的情况就很可能出现。
  看着温体仁与孟绍虞头疼的模样,崇祯皇帝不禁心中暗笑。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考试的难度增加不就行了。
  就跟后世的高考一样,题的难度增加了,考上大学的人数不就被人为的控制住了?
  但是温体仁和孟绍虞的思维却是被局限住了,根本就没有往增加考试难度上面想,而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倒不怪温体仁和孟绍虞,因为如果说人为的增加考试难度以达到大浪淘沙的目的,最起码就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考生会愿意吗?
  之前的时候考试难度是什么样儿的?现在的难度又是什么样儿的?
  新参加考试的无所谓,可是别忘了,还有大量的之前落榜的童生会再一次的参加考试。
  这些人在经历过一次考试之后,大概就对于两次考试之间的难度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
  心生不满是肯定的。
  这种情绪再向着新参加考试的考生之中扩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闹起乱子来。
  然后呢?全杀了?
  或者是再来一出南北榜?
  问题是南北榜是解决南北之间文风不同而出现的,新旧之间的难度差异怎么办?
  弄个新旧榜出来不是扯蛋么?
  崇祯皇帝见两人还在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下也不出声打扰,就任由两人静静的去想。
  过了好半晌之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直接将八十亩的够税田改为五十亩?”
  温体仁觉得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就已经很到位了。
  最起码一个人省下三十亩,一百个人就是三百亩。一万个人呢?
  足足有三万亩。
  每年省出来三万亩,这个数字可就是很可观的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想。
  这他娘的能撑个几年?到时候老子不还是一分钱的赋税都没得收?
  赋没了也就算了,可是税了没了,像郭允厚那种老抠还不得跑来跟朕哭穷,跟朕要内帑的银子?
  问题是,后面的几十年年年有天灾,皇家学院还各种要钱,抚恤阵亡的将士也要钱,内帑有能多少银子这么祸祸?
  既然有治本的方法,朕也不在乎多背一些骂名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温爱卿的提议不错,只是解决了一时,却解决不了一世。随着生员的增多,免了赋税的土地一样在增多。到最后,也不过是晚上那么一些时间才会收不上来赋税罢了。朕的意思是,直接一劳永逸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这免赋税的田地给去除就行了。
  至于以后的秀才老爷们,有个见官不跪的特权,到哪儿被人尊一声秀才老爷也就差不多了。
  温体仁当然也知道这是个解决办法,可是这么一来,可真就是把天下间的读书人都得罪的死死的了。
  而在得罪天下间的读书人和得罪眼前的崇祯皇帝之间,温体仁很明智的选择了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反正都得罪过了,也不怕得罪的更彻底一些。
  而且崇祯皇帝就在眼前,这才是最要命的。
  基本一番后,温体仁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免去秀才的免赋税的优待,保留免除徭役的优待罢了。”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眉开眼笑的道:“温爱卿果然是公忠体国,尽心于王事。另外,还有举人的问题也是一般,秀才多了,举人必然就跟着多,而举人所享受到的这些优待,比之秀才可要多出来许多。这样儿罢,温爱卿回头与内阁诸位大臣们商量一番后,一同上书给朕看。”
  温体仁此时心中已经开始暗自感激崇祯皇帝了。
  自己背黑锅是肯定的了,但是现在崇祯皇帝一句话,却是把内阁的其他阁臣也一起拉下了水。
  反正决定就是这么个决定,谁也改不了了。
  但是在奏章之上署名的却是内阁全体,传出去也不是我温体仁自己一个人的事儿。
  有骂名大家一起担着呗。
  暗自感激不已的温体仁当下向崇祯皇帝谢了恩之后,就与孟绍虞一起回到了内阁所在的文华殿。
  等到温体仁退去之后,崇祯皇帝就乐呵呵的去周皇后处看自己的心肝宝贝女儿去了。
  今儿个确实值得高兴,虽然一开始的那场戏看的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让人不太尽兴,但是后来跟温体仁商量的事儿却是让人怎么想怎么乐呵。
  别管温体仁他们针对于举人那方面商议的结果如何,哪怕仍然保留下一些土地的免赋税特权,只要把秀才免赋税的特权给去掉就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举人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而从举人再考到进士就更难了。
  反正崇祯皇帝打定的主意就是每年只要三百个进士,多了不要。
  当然,这三百个指的是正儿八经的考八股文章的进士,不包括格物科与明律、明算这三科的进士。
  这三科的越多越好。
  人才的流动,不止是向上,同时也会向下,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是由上向下扩散的。
  朝廷能用的人就那么多,剩下的难道真就混吃等死了?
  明显不太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必然就会有大量过剩的人才,尤其是明算和格物科的人才会流入民间。
  这些人不管是去当个账房先生也好,或者是去当个师爷也好,或者是去干点儿其他的什么,最起码起步就要比秀才高的多。
  同样的,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也会好的多。
  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带动民间更多的人去考明算、明律和格物科。
  这才是崇祯皇帝隐藏最深的目的。
  既然民间主动去学习格物和算学什么的人才不够多,那就搞出点儿事情来,由上而下的逼着他们去做出改变。
  更何况这种改变是良性的,而且只要出现,就很难再收回去了。
  崇祯皇帝闹心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可是京城之中的秀才和举人老爷们可就开始闹心了。
  沈颢与王永忠辩论之事原本就传的沸沸扬扬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伙人来了个割袍断义,老死不相往来,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就值得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而后面传出来的消息则更吓人了。
  八十亩的优待田要取消掉?
  举人只给五十亩,而且严禁投献之事?
  彼其娘之,老子十年寒窗,裤子都脱了,你就给老子看这个?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加上举人和进士,其实也不成。
  更别说这些人还没有胆子去造这个反。
  而且更缺德的是,在仅仅几天之后,这事儿就变成了官方传出来的正式消息。
  大明半月报上正式刊文,对于优待田这事儿大书特书,仿佛不取消优待田,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不远一般。
  如今的大明半月报可不是刚出来的时候那样儿,被天下人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乐子来看。
  现在基本上都知道这大明半月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幕后真正的大老板又是谁。
  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明半月报这玩意就跟朝廷的邸报一样,属于官方的喉舌。
  只是邸报属于正式版本,而大明半月报则属于预告性质。
  反正都是崇祯皇帝的。


第393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哪怕是士林间哀声一片,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最后的结果就是秀才被免去了八十亩优待田的待遇,其他的诸如免除徭役,见官不跪等特权则是被保留了下来。
  举人老爷们相对好一些,保留了五十亩的优待田。
  但是严禁投献之事的发生,一旦被发现,则立即收回优待田,夺回一切的优抚政策。
  其实上,所保留下来的优待政策,基本也就是上安慰性质。
  免除徭役这玩意就是个大坑。
  崇祯皇帝现在有没有征发徭役?
  有,但是征发徭役不强制,而且也是给钱的,而且所有苦活累活有危险的全是安排的俘虏在干,大明的百姓干的都是一些轻松而且能拿到钱的活计。
  等于是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干徭役的活有钱拿,不干也没事儿。
  跟免除了没什么区别。
  至于说见官不跪,随便哪个卫所士卒也不用跪。
  等于说,保留下来的这些个优待基本上都是些安慰性质的,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用。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多少傻的存在,尤其是读书人中间。
  虽然这些人蠢起来的时候比正常人犯蠢更可怕。
  王永忠和蒋皓东等人都把这事儿看的挺清楚。
  所谓保留下的优待,也就是个名誉问题。
  几个与王永忠走的比较近的,就开始聚在了一起,研究起了对策。
  当然,造反是不可能的,后果太严重,太吓人了。
  但是不造反,却也不代表就一定得坐以待毙。
  端着手中的酒杯,王永忠沉吟道:“现在唐王殿下开国于新明岛,正是需要人手之时,我等既读圣贤书,自当广传圣人之教化于天下。王某不才,打算向唐王殿下自荐,去新明岛打混一番。”
  蒋皓东笑道:“是极,是极。自古就有千金市马骨之说,唐王与秦王、庆王三位殿下在新明岛上开国,随着去的皆是些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正是需要我辈读书人之时。”
  同为王永忠至交的郭诣修笑道:“那便去,正所谓男儿仗剑行四方,此正当时也。”
  王永忠打的主意很简单。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崇祯皇帝在大明胡来一气,视名教弟子如猪狗,那就干脆去新明岛,反正那里也是大明的土地。
  而且唐王朱聿键带过去的,净是些目不识丁之辈,离了读书人的教化怎么成?
  正好这狗皇帝不是还在大明半月报和邸报上面呼吁读书人去新明岛么,那便去。
  等到大明的读书人都去了新明岛,看谁来替这狗皇帝治理国家!
  到时候,那狗皇帝就知道我等读书人的重要了。
  一时之间,气氛倒是有些热烈了起来,众人纷纷出言献策,开始研究着如何去新明岛,接着又展望了一番新明岛的气象。
  只是乐极生悲,众人正商议间,酒楼的房门就被人推开了,伴着一起传来的还有一阵放肆至极的笑声。
  王永忠心中大怒,正欲开口说话,当看到来人服饰的时候也就悄然的把嘴巴给闭上了。
  飞鱼服,绣春刀。
  踱着八字步进了门的关步看着在场之人,笑着问道:“哪一位是蒋皓东,自己站出来。”
  见其他人都盯向了自己,蒋皓东纵然是头皮发麻,心中暗骂不止,也只得站了起来,强自镇定道:“在下便是蒋皓东,不知?”
  关步却是没有理会蒋皓东的问话,而是直接向着身后的锦衣卫校尉们一挥手,吩咐道:“带走!”
  王永忠喝道:“且慢!”
  见两个正欲上前抓蒋皓东的锦衣卫校尉停下了脚步,王永忠便问道:“不知道蒋兄弟所犯何罪?锦衣卫拿人,可有驾贴?”
  关步从怀中掏出两张纸,示意一个锦衣卫校尉拿给了王永忠后才道:“且看清楚了,一份是革去蒋皓东功名的文书,乃是学政所出。另一份是驾贴。”
  王永忠细细看了两份文书,又递给了蒋皓东之后,才无奈的道:“蒋兄弟?”
  蒋皓东接过文书看过后,已经是面如土色,口中讷讷不能言,两腿战战直发抖。
  关步见状,便吩咐道:“带走。”
  直到蒋皓东被带出了屋子,关步才望着众人,皮笑肉不笑的挤出了一声“呵呵”,随即便扬长而去。
  蒋皓东就此被带走,而王永忠又没有多说一句话,剩下众人皆是好奇不已。
  郭诣修好奇的道:“王兄?”
  被郭诣修的声音惊醒过来的王永忠神色颇为复杂的道:“蒋兄自己找死,有人投献了土地之后,被他使了法子设计赚了去,连命都没有保住,如今东窗事发,却是谁也救他不得了。”
  郭诣修却愤愤的道:“纵然如此,也应当是顺天府前来拿人,锦衣卫如此横行,这眼中还有王法么?”
  王永忠神色淡然的道:“那又如何?不过是杀鸡儆猴罢了。蒋皓东就是那只鸡,我等,呵呵。”
  虽然王永忠的话没有说完,可是在场之人心里都清楚,自己这些人就是猴,就是要看着那只鸡被杀掉,然后看看还有没有哪只猴敢乱跳。
  在众人神色都有些戚然,王永忠干脆道:“罢了,罢了,还是去新明岛吧。”
  一行十余人去新明岛的过程很顺利。
  而且不止是这十余人,大明其他的选择了去新明岛的士子们的申请也很顺利。
  不管是学政还是官府,都很快痛,直接将优待田等收回之后,就给开具了出海文书。
  拿着出海文书往松江府去,然后等着郑芝龙什么时候从新明岛回来就把众人运送到新明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