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后边儿的事儿就不用多说了,反正老洪是投降了。
  由于跟黄台吉有了这么一层关系,所以老洪也就积极的替建奴卖起了命来。
  而且更操蛋的是,这家伙在螨清入关后,积极镇压屠杀许多江南抗清义军,斩杀了拥护明王室内的义士,如左佥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明宗室长乐王朱谊石、瑞安王朱谊防、金华王朱由产、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谊贵等人。
  发展到后来,连这货的老娘都千里迢迢的上京城去揍他——顺治四年,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道。
  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乡里乡亲,无不诧异:以洪母的为人,咋还真个接受了这汉奸儿子的孝道?
  哪知洪老太太到京城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这个就不得不额外提一下了,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
  这家伙官居一品是爽了,可是洪母也就成了命妇——这就得入宫服侍孝庄那小娘皮。
  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据江湖传言跟洪承畴有一腿的圣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面对洪承畴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之时,会不会有儿媳妇面对婆婆的感觉?
  想必是不会有的。
  然而更讽刺的是,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远在京城,还真以为洪承畴殉国了。
  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大都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他在都门之外设立祭坛,还亲写祭文说“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
  北京正阳门的瓮城里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里,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
  当然,由于老洪为建奴做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建奴都感动不已的地步,连向来不怎么要脸的十全老人钱聋皇帝都说:“洪承畴在明代身膺阃寄……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律以有死无贰之义,固不能为之讳。然其后洪承畴宣力东南,颇树劳伐……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昔战国豫让初事范、中行,后事智伯,卒伸国士之报,后之人无不谅其心而称其义,则于洪承畴等又何深讥焉?”
  到后来,连堂堂一代萝莉控大佬的国父孙文先生都能堂而皇之的说出了“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这种屁话。
  至于某位祖上包衣出身的历史学家,《清史论稿》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王思治“先生”都评论说:“从历史的大局着眼,清军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是应该肯定的。而洪承畴则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
  但是吧,给人当狗的待遇确实不怎么好。
  当初晋王李定国连杀孔有德和尼堪两个螨清的大佬,天下震动,眼看西南半壁江山不保,螨清的顺治皇帝要洪承畴去解决掉李定国。
  而条件是怎么样儿的?
  “功成之日,优加爵赏。”
  可惜的是,这种主子对于走狗的承诺,向来也不会有人放在心上,到了最后,不过是封了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了事——而且,只允许世袭四代。
  当然,这些事儿,历史小白一般的崇祯皇帝确实是不清楚,但是洪承畴降清这事儿,崇祯皇帝是知道的。
  而且根据崇祯皇帝的理论,参考吴三桂降清之后的举动,由此可以推断出洪承畴降清后的举动——必然是忠心耿耿的,比建奴还要铁杆建奴的替建奴卖命。
  所以在几天后,崇祯皇帝看着眼前快马赶来的洪承畴,由于本身固有印象就不怎么样,再一看洪承畴的长相,崇祯皇帝可就更不高兴了。
  崇祯皇帝没穿越之前,曾经在某个论坛上看到过一幅康麻子的画像,由于长的实在是对不起观众,因此倒也算是印象深刻。
  等看到了眼前的洪承畴之后,崇祯皇帝心中当时就是卧槽了一声。
  难怪这狗东西后来那么死心塌地的给建奴卖命,合着麻哥他爹福临根本就不是黄台吉的种,很有可能就是这家伙的!
  只是扮演面瘫扮得久了,崇祯皇帝如今也算是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纵然是心中不喜,却也没表现出来。
  望着恭恭敬敬站立着等候自己吩咐的洪承畴,崇祯皇帝敲了敲桌子,淡淡地道:“朕记得洪爱卿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由于崇祯皇帝没有经历吏部的批文就直接把洪承畴给提溜来了延安府,因此上洪承畴还不知道崇祯皇帝到底要让他干什么,只是隐隐有些猜测而已。
  听到崇祯皇帝问话,洪承畴只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回道:“启奏陛下,臣不才,乃是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是开门见山地道:“朕也不和洪爱卿打什么哑谜。延安府的知府张辇贪腐无度,官逼民反,已经被朕给处决掉了。只是张贼已死,这延安府却是烽烟遍地。朕要洪爱卿来延安府,便是要给洪爱卿加一加担子,洪爱卿可有信心?”
  洪承畴闻言,心中却是大喜。
  别管崇祯皇帝是从哪儿知道了自己这个名字,反正这加加担子的好事儿却是落在了自己头上。
  如今自己心中的猜想马上就要成了事实,暗自长舒了一口气的洪承畴稳了稳心神,对崇祯皇帝拱手道:“陛下隆恩,臣必万死以报。”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心中暗自嘀咕道,你丫的也别万死,死一次就行。
  沉吟了一番,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延安府周边,向北有王嘉胤,左近还有自称闯王的高迎祥和匪号紫金梁的王自用,余者不知名之辈,更是不知凡几。如今这般局面,不知道洪爱卿打算怎么处置?”
  洪承畴精神一振,暗道正题来了。只要自己应对得当,自己个这延安府知府便是妥妥的。
  至于以后么,自己好歹也算是皇帝亲命的知府,怎么着也算是简在帝心了,到时候可就真个平步青云了不是?
  为了能在崇祯皇帝面前好生表现一番,洪承畴沉思良久后才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所谓叛军,其不过是放下锄头的百姓,当不得大军的称呼,若要彻底平定,当剿抚并用。”
  见崇祯皇帝不开口,却是一副等着自己说下去的神情,洪承畴也有些摸不准崇祯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了。
  之前在西安府的时候,总是听说崇祯皇帝又杀了哪个害民的贪官了什么的,而且还一度发火说是不能让一个灾民饿死。
  从这点上看,崇祯皇帝应该是更看重抚。
  可是自己一路北上过来听闻的崇祯皇帝在处置宜川城时鸡犬不留的传言,却又不像是主抚,更像是一副重剿的模样。
  可是现在皇帝不说自己是重剿还是重抚,光问自己怎么办?彼其娘之,若是皇帝重剿自己却说以抚为主,到时候不是惹皇帝不喜?
  想想被屠光的宜川县城,往远了再想想崇祯皇帝那些动不动就筑京观的光辉事迹,洪承畴干脆把心一横,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以剿为主。”
  纵然心中暗骂洪承畴果然还是杀性太重,崇祯皇帝的脸色却是依旧未变,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道:“接着说。”
  洪承畴拱手道:“民乱一起,若是不能迅速灭之,则易化为流寇,祸害他处。故而臣以为不仅是乱世当用重典,乱事亦当用重典。若是有降者因不得饱食而心生不满,复又叛之,则朝廷又要再一次平叛,其中靡费物资军饷必然难以计数。故臣以为,愿意降者,不论是随唐王世孙殿下去身毒开国亦或是就地打散复编为民皆可。其不愿意降者,还是早早地剿灭为上。”
  其实洪承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没敢说——不管朝廷拿带多的钱出来买了粮食送来赈灾,依然免不了层层盘剥,加上受灾的人又多,粮食怎么样儿也不够吃,这种情况下,不把叛军好好的杀一批,怎么彻底解决叛乱?
  尤其是那些带头的,就算是为了防止后边有人跟着学,也得先早早地剿灭一批才是。
  正所谓屁股决定了脑袋,如今的崇祯皇帝也算是想明白了,这事儿就由不得自己心软。
  不早早的软硬兼施把陕西的民变给解决掉,后果可就很乐呵了——基本上也就是朝廷大军打败了起义的农民军,然后农民军再化为流寇。
  可是流寇往哪儿流?
  反正流不到建奴那边儿去,妥妥的往着周边的山西、河南、四川一带流呗。
  然后呢?
  一路裹挟一路发展,就算最后彻底的平定了,只怕大明也得元气大伤——尤其是小冰河时期,一地未平一地又起,一味的优抚真的就很容易玩脱。
  而且其中最无辜的就是那些还没有造反的百姓。
  原来吧,好歹还有朝廷的赈济粮可以吃,可是兵祸一起,可就真的只能听天由命了,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原本可以活下来的人就此死于兵灾。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么个说法了。
  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那些中东的大佬们。原本富裕的小日子一去不返之后,死的最多的是什么人?
  绝不会是有钱人,更不会是叛军和政(府)军,而是那些平民——每天里枪炮轰鸣的,误伤的还少了?若是有胆子小的,吓都他娘的吓死了。
  更别说,延安府这里还有个原先还送快递如今却失踪了的李小哥这么个心魔让崇祯皇帝如鲠在喉日夜难安了。
  打定主意的崇祯皇帝干脆道:“过几日,三边总督杨鹤的大军也该到了,洪爱卿便与延安行都司的都指挥使赵平一起,配合好杨爱卿,早日平定叛乱。”
  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加了一句:“若是有叛军愿意投降,则还是要以招降为主,告诉他们,愿意随唐王世孙殿下前去身毒的,每人给二十两的安家银子,若是被征为民夫,还有饷银可拿。”


第255章 秦王和庆王两个渣渣
  身为大明三边总督的杨鹤其实一直在关注着陕西这边的战事或者说情况。
  自从接到了崇祯皇帝命令自己准备平叛的密旨之后,杨鹤就把相当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了陕西这里。
  作为一个相当传统的文官,怀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君的这种思想情怀,杨鹤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早早地扑灭陕西的叛乱,给崇祯皇帝一个交待。
  可是事情坏就坏在了这个传统的文人风骨上面了。
  杨鹤一直觉得,自己身为朝廷大臣,饱读圣贤书,无论如何也应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这家伙认为陕西的民变应该以抚为主。剿是要剿的,但是要抱着惩前毙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所以还是要先以赈济百姓为主。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和原本崇祯皇帝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但是这种想法和陕西巡抚胡廷宴的想法不同。
  胡廷宴觉得哪儿有什么造反的,不都是些泥腿子吃不上饭闹事么,只要等到来年秋收时有粮食了,自然也就会老实了,还闹什么闹。
  也正是这种想要把大小化小再小事化了的想法,要了胡廷宴的命。
  早就对陕西巡抚不满意到极点的崇祯皇帝干脆直接就命令锦衣卫寻上门去了——抄家,拿人回京下诏狱,至于怎么处置,陕西的事儿完了再说。
  所以当杨鹤带着大军到了延安府觐见崇祯皇帝时,看到的就是崇祯皇帝那张不带着一丝表情,但是任谁看都能看出来阴沉无比的臭脸——除了瞎子。
  等到杨鹤刚刚回奏对完之后,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更臭了。
  “固原总督武之望自觉无颜面对陛下,已然自尽身亡。唯可惜其一身医术,幸赖陛下洪福,其所著医书《济阴纲目》和《济阳纲目》《慈幼纲目》尚存。”
  崇祯皇帝这水平的懂个屁的医术,哪怕是加上本体正版崇祯皇帝的记忆,也只能说是个一知半解的水平。
  这三本书一听就是什么了不得的好东西,《济阳纲目》和《济阴纲目》一听就是男科和妇科,至于《慈幼纲目》,很明显就应该是针对于小孩子的,也不知道为啥不叫哑科纲目,想来是嫌哑科不太好听罢?
  其实崇祯皇帝倒是很想把李时珍给弄过来。
  可是可惜了,李时珍已经在万历二十二年就去世了,总不能把人家老李的坟刨了再把他弄自己跟前儿吧?好歹崇祯皇帝还没有丧心病狂到那个份上。
  再说了,就算是刨了也没有多少用不是?假设说刨坟能让这些医学大佬们再活过来办事儿的话,崇祯皇帝甚至于不介意把扁鹊、华佗一类的大佬们全给刨出来。
  前几天崇祯皇帝在看见洪承畴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看见洪承畴,让崇祯皇帝想起了麻哥。
  而麻哥可是出过天花的。
  天花这玩意儿吧,崇祯皇帝知道,起码是听说过的。
  前面没穿越前,崇祯皇帝就听说有一个表姐在很小的时候得过。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姑娘也一起得过这个病,只是两人都比较幸运,都是那种轻微型的,都给一个很牛逼的老中医治好了。
  只是很可惜,崇祯皇帝的表姐倒没留下什么,另外一个姑娘的脸上可就毁了,跟麻哥可是有的一拼。
  但是老中医治好了天花这一点,崇祯皇帝可是牢牢的记住了——历史书上可是说了,一个人得了天花,搞不好就是全家死绝,要是扩散开了,这玩意就能形成瘟疫,整个城市都能死光。
  所以往往有时候在古代会出现满城死绝的情况——被人为的全城隔离后自生自灭,就算是有活下来的,脸上那麻子出的,除了人家建奴的麻哥这种人不在乎,大明或者之前的中原王朝可都是要脸的……
  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知道怎么防治这玩意儿啊——牛痘。
  据著名历史读物《唐砖》中记载,楚国公云烨就是和孙思邈一起弄出来了牛痘,然后让天花这玩意从大唐绝迹了。
  当然,由于不在一个历史时空,现在的大明是指望不上云国公这种奇才了,但是幸好天不绝大明,崇祯皇帝知道啊,再找几个老中医一起合计合计,这事儿不就成了?
  而且,最最关键的,甚至于超过了天花这件事儿的,其实就是崇祯皇帝听说过一句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就算是崇祯皇帝知道什么石灰杀毒,喝水要喝开水的法子,但是总不能自己一拍脑袋就说这样可以防止瘟疫产生吧?是不是总得有个靠谱的说法?比如说某个老中医和皇帝陛下在探讨学问时突然灵光一闪?
  但是现在很头疼的情况就是,靠谱的老中医死了一个,至于太医院的那些货色,崇祯皇帝连信都信不过他们。
  可别忘了,大明朝前有正德皇帝朱厚照,中间有个泰昌皇帝朱常洛,接着还有个天启皇帝朱由校,个个都是死的不明不白,若不是自己处处小心,只怕自己都已经凉凉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把太医院的这些混账们给宰光了就已经是自己宅心仁厚了,这等扬万世名声的好事儿还能轮得到他们?
  既然这武之望已经自尽了,崇祯皇帝再想这些也是无用,当下只是吩咐杨鹤道:“朕回京在即,有几件事要杨爱卿谨记,万万不可出了岔子。”
  杨鹤闻言,便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其一,陕西灾民能抚则抚,不能抚则剿,务必不许其扩散至山西四川等地。其二,朕二大灾之后必有瘟疫,陕西本就干旱,再加上兵祸,至甚者人相食之事亦有,其出现瘟疫的可能便要大的多,因此这防治瘟疫上,要时刻盯紧了。”
  杨鹤闻言,便躬身道:“是,臣一定谨记。”
  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沉吟了半晌后才接着道:“此刻天气也是转寒,眼看着就快要下雪了罢,回头朕让太医院也派人过来,务必不能让陕西发生瘟疫。至于粮食,朕还是会多买一些,然后再走驿站运送过来。”
  杨鹤也是再一次保证道:“陛下天恩,臣不敢或忘,先代这陕西百姓谢过陛下。”
  崇祯皇帝却是似笑非笑地道:“代不代的,这个不提了,百姓们是否愿意让你代他们谢朕可不好说。先把差事办好,朕也不是小气的。”
  待杨鹤又躬身应是退下去之后,崇祯皇帝才望向了一直站在前面等着自己吩咐的苗守陌。
  沉吟了半晌,崇祯皇帝才开口道:“你一直跟在杨鹤的身边,朕有一件吩咐你去办。”
  见崇祯皇帝神色凝重,苗守陌便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屈指敲了敲桌子,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