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一十六章:悠闲的卢胖子

    ps:  刚刚探亲戚回来的那天,头昏脑胀的,居然把后面的章节上传了,真是糊涂到家了。刚刚看了一眼,才觉得不妥。各位书友,不好意思了,特此改正!

    太原府的晋阳城,是一座历史名城,有名的龙兴之地。可惜被前朝开国皇帝焚毁了原先的晋阳城,使得历史名城毁于一炬。而不忘旧地的太原百姓于四十里外的唐明镇上重建了晋阳城,一直留到了今天。

    因为地处草原边缘,晋阳城一直是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从夏商周直到今时今日,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契丹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这也让太原府一带的百姓,个个性情彪悍,能挽弓骑马。

    而没有什么事做的卢尘洹,几日来一直在晋阳城里面晃悠着,东瞧瞧,西瞅瞅,发现除了街道奇特一点之外,并没有什么和长安城不同的东西。

    毕竟晋阳城人口也不少,离大顺边境也不远,自古商贸发达。卢胖子走在丁字街道上,并不在意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饶有兴致地看着晋阳城的布置。

    卢胖子可不知道,这丁字街道原来是前朝皇帝为了钉死晋阳城的龙气,特地造就的。要不是此举,恐怕真的就让太原李家得了天下,那就没有陆家什么事了。

    中国的玄学,能一直存在,确实有他的道理。要知道正史上,太原府之中,一共出了十九个皇帝!而且开国皇帝都出了好几个,怎么能让那些夺了天下的皇帝安心?唯有钉死龙脉,才能镇住太原的龙气。

    即便是这个时空,太原府中也出了好几个皇帝了,如赵襄子(赵国开国君主)、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等,哪一个都是大名鼎鼎之辈。这还不包括太原落入狄戎手中的那些可汗。要是计算起来,那就更多了。

    卢胖子对这些没有兴趣,他只想知道,这座赫赫有名的晋阳城。城防到底如何。厢军是不用看的,早就被清扫一空了。这些厢军,没有一个不是被王家收买的,几乎等同是王家的私兵。这样的厢军,谁还敢用?

    没有了守军。禁军便成了临时的守城将士。卢胖子要看的,自然是晋阳城的防御能力到底如何了。晋阳城西依龙山,东视汾河,自古便有龙城之称。便是这个名字,犯了忌讳,才让历代皇帝忌惮不已。

    晋阳城池长二十四里,外侧包砖,共开八门,东曰宜春、迎晖,俗称大东门、小东门。西曰振武、阜成,俗称水西门、旱西门,北曰镇远、拱极,俗称大北门、小北门,南曰迎泽、承恩。内有九街十八巷,设四门,四周城堵五十一堵,敌台三十二座,城高三丈五尺,壕深一丈。引汾河之水入壕,两岸植柳。

    整体的防御,由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共同构成,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原式的城市。有着完备的防御功能。

    晋阳城四门城楼上供奉关帝、文昌、财神、药王四神灵。北门额书“古原屏翰”、“奉宣”、“德化”,喻意此地为北方屏障,依据于晋阳古城奉上级召宣之门,以德化民,是汉文帝刘恒治国纲领的缩写。东门“东汾聚秀”、“观澜”,形容汾水秀丽。在城头高处观赏滚滚而流的汾水景象。西门“西兑金汤”、“望翠”,意为西山宝藏汇聚,满目青山翠绿。南门“桐荫晋阳”、“进贤”,意为晋阳乃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封叔虞之地,后代子孙都享受王族权益。

    当然了,作为一个领军之人,卢胖子绝对不会在意,这晋阳城的匾额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他一路从城南到城北,把晋阳城都看了一遍。此刻站在城北的城楼上,遥望北地,心中颇有感慨。他只知道,要是北地游牧民族破了幽云十六州之后,便能长驱直入,直到这晋阳城下。要是没有防备,破了晋阳城之后,整个中原便会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了。

    所以晋阳城被誉为北方屏障,是有它的道理的。卢胖子这时候,才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陆承启一定要剿灭王家了。要是王家配合游牧民族,里应外合,攻破幽云十六州,直下中原,那大顺岂不是要亡国?

    卢胖子忍不住对小皇帝的战略眼光高看了一层,心道:“这乳臭未干的小皇帝,还真的有他过人之处。起码果断之处,不下任何人。王家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居然敢挑战小皇帝的底线,也是脑子烧坏掉了。”

    感慨了一番之后,卢胖子才悠哉游哉地从城楼上走下去,那个吨位,连结实的晋阳城城墙都出现了微微的颤动。砖石夯起来城墙,泥粉不断落下。

    还没走下城楼,一个师爷模样的胥吏,便一路高喊着“卢将军”,一路向卢胖子小跑过来。卢尘洹条件反射性地一见到文人,戒备之心立时竖了起来,达到了最高境界。虽然来的人乃是一个师爷,但也算是文人了,而且他的背后,哪怕是一个县官,也不是卢胖子能随意得罪的。

    卢胖子戒备地看着眼前这个胥吏,谨慎地问道:“不知阁下是?”

    那胥吏笑道:“卢将军真是贵人多忘事,前几日我们才见过,就在王府门前。”

    卢尘洹想起来了,眼前之人,不正是那日太原府尹梁仲文带着的师爷吗?卢尘洹没有放松警惕,反而愈加戒备起来。也难怪,这年头文武相轻的天平,已经渐渐倒向了文人,武人一再被盘剥地位,现在对文人已经有了深深的成见了。卢胖子心思不单纯,自然对这些花花肠子没完没了的文人,有着更深的戒备。

    “哦,原来是梁府尹的师爷啊,失敬失敬。不知道师爷找末将,有何要事?”卢胖子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客套话,等着这个师爷的下文。

    这个师爷,绝不会私下来结交武将的,卢胖子敢用性命来赌。他来这里找自己,肯定是出自梁仲文的授意。那么问题来了,梁仲文找卢胖子,有什么事情?

    卢尘洹不是傻子,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件事肯定不会简单了。简单是事情,作为太原府最高长官的梁仲文自己便搞定了,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卢胖子又不是什么天子重臣,梁仲文来巴结他,说出去都没有人信啊!

    “这个梁仲文,到底想做甚么?”卢胖子心中飞速地想了一遍所有的可能性,都自己先否定了。

    这时,只听那个师爷说道:“卢将军,我家府尹大人想请你过府一叙,谈谈风月之事,不知道卢将军是否赏脸?”(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笑里藏刀

    乍闻此言,卢尘洹的心思立即活络了起来,暗道:“这梁仲文请老子去他府上,打的是什么主意?不知道文武向来不搭边吗,怎么会突然请老子去叙话,老子又和他没交情。难道是因为那个王老头?”想到这,卢尘洹更是不敢轻易答应了。

    见那个师爷满脸堆笑的模样,卢尘洹心中有股不详的预感隐隐而生。念头急转,想着要如何推却。恰巧此时,禁军副指挥使走过,神色奇异地看了过来。

    卢尘洹的眼神,也刚好看见他。借口便马上想到了:“师爷,不是末将不赏脸,可军务繁忙啊!你也是知道的,陛下甚是看重这次剿匪,恐怕一时半会走不开……”

    师爷一边听着,心中一边暗骂眼前这脸皮极厚的死胖子,简直不知好歹。真当太原府尹梁仲文是吃干饭的吗,连一个禁军指挥使都调查不了?这死胖子几日来悠哉游哉,每日都在晋阳城中闲逛,哪里是什么军务繁忙了?也只有这样的厚脸皮,才敢睁着眼睛说瞎话,还不带眨眼的!

    可师爷不敢这么说啊,得罪了卢尘洹,一点事情都没有。有着梁仲文的庇护,卢尘洹又能拿他怎么样?可没有把人请来,那就有点难交代了。

    满脸陪笑道:“卢将军军务繁忙,众所周知,真是如此,才应该放松一下啊!我家大人说了,此次邀请卢将军过府,不过畅谈风月,不谈国事。我家大人极其仰慕将军英姿武功,常说若能结交一番,必定是人生一大快事。还望卢将军思虑再三,赏脸前行……”

    卢尘洹信了他才有假,文人的弯弯肠子,比他这个貌似老实的胖子多得多了。到时候被人卖了,还要帮梁仲文数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此顾虑,卢胖子又怎么会答应。除非他的脑袋被门夹了。丝毫不为所动,坚定地说道:“梁府尹的心意,末将领了。日后若有时间,定去拜访!”

    说罢。不再理会这个师爷,径直往禁军大营走去。那师爷从未见过如此难以请得动之人,这简直比直接拒绝还要令人难堪。心中暗暗记恨,却对一个掌握着兵权的禁军指挥使没有任何办法。现在晋阳城之中,这死胖子已然隐隐成了老大。就是梁仲文,也不敢轻易地得罪他。万一要是被污为王家同党,那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师爷悻悻地回转太原府尹衙门,进入后堂之后,直接去书房见梁仲文。这太原府府尹衙门,原先有些破败,很多处屋顶已然开始漏水。也是在梁仲文上任之后,王家出钱修葺一番的。

    见师爷回转,梁仲文赶紧让他进来禀告事情办得如何。师爷当即把卢尘洹的答话都回复了一遍,当中也不免添油加醋。说得好似全然是那个死胖子给脸不要脸。

    梁仲文听了,眉头微皱,喃喃自语地说道:“难道天子跟前,连个武人都这般警惕了?岁润,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师爷乃是土生土长的太原府人士,唤作李源潮,字岁润。他也是屡次科考不中,顶着个落第秀才的名声,浑浑噩噩地进了衙门,当了一名胥吏。这古代的科举就是这样。比后世的什么高考,国考都要困难得多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本不足以形容,简直是千军万马过钢丝桥啊!试想一下,整个大顺起码得有七八十万读书人。单单是州试,总共也只取区区三万人,分摊到每一个州府之中,名额也不过几百人而已;这三万人还得经过省试,也就是礼部举行的贡院试,决出一百五十到三百人贡士;这还没完。要是皇帝看你不顺眼,殿试的时候还得再把你给黜落了。这三关下来,能取得功名的,寥寥百人而已。算一算比例,将近是八千人里面,才能有一个中第的。这也只是中第而已,还没有资格授官。只有中了进士科,才能第一时间授予官职。那中进士科的比例,那就更小了。

    由此可见,科举的难度了。想要当官,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考中的,都是人才。不过那也可能是只会读书,不懂变通的书呆子。但一般来说,懂得经典史籍的,有真本事的官,算计起来,不见得就比别人差了。要是皇帝没有魄力,没有学识,没有御下之道,肯定会被这群大臣,给耍的团团转。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皇朝,都注重太子的教育。奈何这种教育,实在有悖人性,才使得许多皇帝成年之后,性情愈发乖张,行事很多也是放荡不羁。

    言归正传,这落第秀才李源潮,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虽然举业不成,脑袋瓜子还是很好使的。不甘一身本事荒废,成了一名胥吏之后,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硬是博得了上一任太原府尹的赏识,出任了押司一职,相当于太原府尹的文秘了。

    后来,上一任太原府尹调任京官,由梁仲文补入,正式把这个诡计多端的李源潮提为师爷,成为梁仲文的私人幕僚,专门在背后出谋划策。

    只听李源潮的眼珠子一转,低声说道:“大人,听闻当今圣上的监察司,遍布州府,想必我去见那胖子的事情,已经被他们看到了……”

    聪明人听别人说话,只需要听一半就知道另一半的意思了。梁仲文立即明白了李源潮的意思,笑道:“不错,那样的话,本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李源潮嘴角弯起一丝阴险的笑意,说道:“圣上要是知道了,御史台恐怕也得知道啊!到时候,禁军掺杂其间,恐怕圣上就没有那么轻易牵连其他人了,大人也就安全了。”

    梁仲文那张国字脸泛起了笑意,粗短的眉毛一挑一挑的,显得得意非常:“有道是法不责众,这回拉了禁军下水,恐怕圣上也拿本官没辙了……”

    言毕,两人相视一笑,却都能看到对方眼中暗藏着的意思。书房里的这一幕,卢胖子要是见到了,肯定会在心中诽谤道:“这分明是笑里藏刀,读书人果然奸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八章:转战山东

    太原府尹衙门中发生的事情,卢尘洹自然不知道。现在的他,正端坐在一张特制的椅子上,查看地图。这张椅子,若非特制,恐怕也承载不了他这么庞大的吨位。

    卢尘洹平摊在桌案上的地图,可不是这个时代那样的粗略行军地图,而是经过地图作业训练的监察士,根据原有地图,再翻山越岭,就地绘制,修改再三的精校版。

    虽然这在陆承启看来,难免还是有点小小的误差,但在这个时空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上好地图了。对于监察士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情报探子,绘制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必备技能之一。跟使用密码本,修习粗浅拳脚之术,会使弓弩,精通伪装术等并列为五大必会技能。要是不会这五项技能,是断然不可能让你出去送死的。要不怎么说培养一个合格的情报探子不容易,单单是这种条件,都要训练好久。

    当然了,卢胖子可不会在意这地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只要好使就行了。看地图,纯粹是他个人爱好,闲暇无事的时候,便会拿出来看一下。陆承启把这副如此精确的地图给他,他不知道有多高兴,每每视若珍宝,不给外人触碰。

    也难怪,这年头哪里找得到如此精准的地图?领军打仗,地图不准,不知道要害死多少人。卢胖子有志向做一个大将军,自然是要时刻看地图的了。

    此刻,夜色降临,晋阳城中不像长安城那样,哪怕是夜晚也热闹非常。为了避免禁军扰民,禁军大营都驻扎在瓮城之中。

    好在晋阳城的瓮城也是有藏兵的功能的,地方还挺大,尽可住得下几万人的禁军。点起蜡烛,卢胖子还是在细细地研究着桌案上的地图。

    你可以说这个卢胖子心机深沉,但不能否定,他为了心中的梦想。还是挺坚持的。从选择习武这条路开始,他的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日后能统领万军,成为一名大将军。

    然后。卢尘洹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卒做起,十余年才成为了禁军的步军指挥使,已经距离他想要的大将军相差不远了。

    他也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先前。他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为了看懂兵书,他硬是请了蒙学先生,差不多三十岁的年龄从头学起。不懂领兵,他便不耻下问,从辕门副尉开始,缠着上司给他讲如何收拢手下的心。不懂地图,也向懂得的人不断讨教……

    可以说,卢尘洹能做到今时今日的位置,绝对没有任何水分。都是他努力得来的结果。你可以说他善于逢迎,懂得送礼,讨上司欢心。但你不能否认,他为自己目标付出的努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是卢尘洹没有点真本事,哪个上司敢提拔他?

    卢胖子就是这么矛盾的一个人,他懂得进退,也明白是非曲折,更知晓站队。如果不是这样,恐怕他早就成了炮灰小卒了。做忠臣良将是好。但也要看时机。要是连同袍都不认可你了,你本领再大,也是枉然。

    时近七月,天气已然微微转凉。太原府靠近北地。夜晚的凉意已经很明显了。在南方依然鸣叫的婵,在太原府却已然销声匿迹。

    月色初上,柳条随风,柳絮飘飞。晋阳城瓮城门后的垂柳,也不知道是何人何年种下。配上戒备森严的禁军大营,让人有一种置身当年细柳营的错觉。

    卢尘洹静静地看着地图。心中的思绪,已经随着柳絮飘向了幽云边境。他白日里通过观察晋阳城的地势,发现北地除了幽云十六州,就只剩下一个晋阳城能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了。

    晋阳城两旁都是崇山峻岭,骑马难以翻越,唯有取道晋阳城,才能南下中原。卢胖子的眼神,从晋阳城移到了幽云十六州,也发现了若大顺想反攻辽国,除了从幽云十六州出击之外,还能从雁门关取道。虽然说雁门关到辽国上京临潢府有点绕路了,可此行军路线更加隐蔽,不易被契丹人发现。只要在晋阳城中补给一番,然后到了雁门关再补给一番,便能直入草原,奔袭临潢府。

    卢胖子也知道,这个想法只是他的设想而已,真实作战,肯定不能如此顺利。要是这么走,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契丹的牧民,你能确定跑得过他们?若是马跑不过,通风报信了怎么办?

    就算出了兵,后勤怎么解决?带的人多了,后勤的负担肯定很重;带的人少了,打不过契丹人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