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事须得好好谋划,不然以耶律洪基多疑的性子,哪里肯如此犯险?”耶律重元重重叹息了一声,他已经感受到了往日与满朝文武交恶的痛楚了。

    耶律涅鲁古自持武勇,说道:“那有何难,耶律洪基平日里最喜狩猎,要是我们预先在狩猎场埋下伏兵,挟天子逼他下传位诏书,皇位不就到手了吗?”

    耶律重元没想到这个草包儿子,居然也会懂得开始谋划大事了。这就是所谓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吧。只是耶律重元狩猎之时,每每都要带上御帐亲骑,虽然只有寥寥千余人。可这等战力,用耶律重元几万部族勇士来填,也未必能伤到耶律洪基一根汗毛。再加上耶律洪基每回的狩猎地方都不一样,几乎要驰骋过临潢府方圆百里的草原,想要预先伏击,谈何容易!

    更让耶律重元忌惮不已的是,在全身甲胄的御帐亲骑面前,他部族的勇士,就像一群乞丐拿着木杆菜刀,跟一个武装到了牙齿的敌人打仗一样。即便人数众多,也不一定能占到上风。更何况御帐亲骑战力彪悍,经常训练,又岂是他们这群乌合之众能匹敌的?

    耶律重元苦笑地摇了摇头,把这个提议抛诸脑后。要是这样都能成事,就真的有鬼了。指望这个,还不如来讨论一下耶律洪基把皇位让出来呢。

    听到耶律重元又否定了这个提议,耶律涅鲁古的脸色很不好看,他自忖聪明,却在耶律重元面前屡屡被否认。这怎能让他受得了!自尊心作祟,耶律涅鲁古憋着一股劲,定要成功给耶律重元看。当然是他自己的谋划,却半点没有跟耶律重元透露。

    而此刻。开皇殿之中,耶律洪基被进来发生的诸事弄得心烦气躁,连早朝都上得不安稳,在耶律重元挥袖而去后便散了早朝。把耶律乙辛宣入了明王楼中。

    耶律乙辛进入明王楼后,耶律洪基却只是唉声叹气。耶律乙辛在一旁候着,不敢出声询问。

    耶律洪基烦的是,眼瞅着就要到深秋了。深秋一到,草原上就该飘起第一场雪。今年碍于与大顺的协约。没有去打草谷。可能也是被大顺飚升的战力吓到了,耶律洪基兴不起一丝侵犯大顺的心思。好在开通了互市的榷场,才不至于今年冬天整个大辽都陷入困顿之中。而随着契丹人渐渐从完全的游牧民族转为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自给自足的能力有所增强,这日子倒也过得去。

    而想要南下打草谷,也变得越来越无力。先前掠取的物资倒是挺多,可如今边境农户们都知道了契丹人的尿性,还没到秋天,就匆匆把地里还未熟透的麦子收割了,然后举家入城池避难。只留下一处空宅。劫掠都困难重重。要想有大收获,必定要攻城。可契丹人都是骑兵,汉人军队又怕死得紧,面对又高又深的城池,契丹人只能望城兴叹。

    东边有生女真作乱,西边有诸族动乱。辽国赖以维持统治的基础,在一点一点地被撬动着。而满朝契丹贵族,却染上了汉人的恶习,只喜读一些诗书,满口文绉绉的言语。莫说别人,就是耶律洪基自己的皇后萧观音也是如此,还是此道高手。

    他们以习汉文化为荣,却忘了契丹人靠什么打下的天下。眼瞅着各个部族的勇士。在战场上或多或少吃了亏,就连乞丐都有所不如的女真族都差点打不过了,还不知道反省。想到这,耶律洪基心中泛起一阵无力感。虽然他为辽国皇帝,可要真的统领整个辽国军队,也是有心无力。贵族王公军是辽国最古老的武装力量。他的前身其实就是统一前契丹各部落贵族的私人武装。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有一样的传统。各部落大到酋长小到头领,清一色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武装,其实就是私人部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族过程中为减少阻力,并没有将这些旧贵族统统消灭。而是采取了打、拉结合的战略区别对待,尤其是为争取契丹上层大贵族支持稳定人心,耶律阿保机完整的保留了贵族拥有私人武装这一本族传统。这些贵族清一色拥有自己的领地、牛马和民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众多贵族,尤其是最显赫的契丹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两大部落的王侯,都拥有大量私人武装。这些武装完全归贵族自己所有,兵员主要来自其所属部众甚至是奴隶。

    一旦辽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皇帝就将向王侯贵族发出征兵令。而贵族则有义务出兵或亲自领兵参战。而且不光出人,还要自己提供士兵所需战马、衣甲、兵器和口粮等。如果战斗中发生战损伤亡,皇帝将给于适当的经济补偿。而出兵尤其是亲自领兵出战的贵族,战争中拥有优先劫掠权,战后对战利品如财宝或奴隶则有优先挑选权。

    这样的后果便是实力强大的贵族,经常性发生反叛。直到辽国出了一个奇女子萧绰,才开始大规模改革,其重点就是打击、削弱诸王私家兵力。如此要命的举动自然引发了诸王激烈的反抗。萧绰对此拉一部分打压分而治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诸王势力,还建立了御帐亲骑等皇帝亲兵。可是她改革并不彻底,萧绰只是暂时镇压了诸王的兵力,却并未彻底强制改革。造成的后果便是她故去后,辽国诸王死灰复燃,甚至比之以前更肆无忌惮。皇太叔耶律重元便是一个例子,但素来知道耶律重元是草包的耶律洪基,并不以为这个已经半截身子入了黄土的耶律重元会造反。因为这个皇叔他太熟了,比之阿斗都有所不如。

    耶律洪基一时间想了很多,倒忘了还有耶律乙辛在身旁。待他回过神后,才发现耶律乙辛已经跪着等了多时。耶律洪基看着自己的心腹大臣,一时间有些歉然,让他起身之后,才责备道:“你也是的,来了都不吭声。朕还以为只有朕一人!”

    耶律乙辛恭敬地说道:“陛下宏才大略,思虑极多,臣不敢打扰。”

    这等马屁听得多了,耶律洪基也有了免疫力,说道:“好了,别扯这么多。朕召你来,只是想告诉你,不要再和皇太叔斗气了。你们二人皆是我大辽重臣,损失任何一人,朕都如同失去左膀右臂。”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六章:举棋不定

    听了这话,耶律乙辛是很不屑的。作为一个大奸似忠的臣子,拿来和一个草包皇叔比较,简直是对一个大奸臣的侮辱好不好!可当着耶律洪基的面,耶律乙辛不敢反驳,只能恭敬地应承了下来。

    看到耶律乙辛这副立即答应的模样,连思考都没思考,耶律洪基知道自己这番话白说了。底下臣子的阳奉阴违,也是耶律洪基烦心的原因。有时候耶律洪基真的想像大顺那个小皇帝一样,来个快刀斩乱麻,把朝中奸佞一扫而清。只可惜,辽国和大顺国情不同,耶律洪基如果敢这么做,他立马众叛亲离,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辽国皇帝可不像大顺皇帝有那样的统治力,诸王贵族之间,可是握有兵权的。你都要人家性命了,人家又何必尊崇你这个皇帝?不反才有怪!恐怕跳得最欢的,便是一干臣子了。他们在耶律洪基当政时不得宠,只好盼着新君登基,好凭借从龙之功,平步青云。

    叹了口气,把这个念头抛诸脑后,才缓缓地说道:“你认为,萧宰相此去东北,须得带多少人马?”

    其实耶律乙辛和萧虚烈,也不是怎么对付。只是相对耶律重元来说,萧虚烈就不怎么讨人厌了。这个老狐狸,也是贪财之辈。去到东北,接收了耶律重元经营多年的钱财,恐怕这老狐狸没有理由拒绝吧?

    此举能狠狠地打击耶律重元,谁叫他自己作死,在幽州城下大败而归呢?落井下石这工作,耶律乙辛做起来最得心应手了。听得此言,耶律乙辛说道:“女真族向来狼子野心,反叛无常。面对我大辽平叛军队,往往避入深山老林之中,稍不注意,我大辽便损兵折将。如此看来,这些生女真人数虽少。却异常悍勇。若我大辽派去的勇士少了,也不见得能占到什么便宜。依臣愚见,非得派去十万大军,否则平叛不成。反被其倒咬一口……”

    听了这话,耶律洪基就有些不喜了。在他的意识里面,辽国的对手就只有大顺一个。面对一个版图和自己差不多的敌国时,耶律洪基哪里还会关心区区生女真!不就是一群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面的猴子么,过着半游牧半渔猎的迁徙生活。一如契丹之前那样的苦哈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这就像大顺子民,怎么看辽国都认为是一个乡下人一样。因为在大顺子民眼中,不就是一个游牧民族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大顺乃是中原正统,文明高度发达,又怎么会看得起这些只能舞刀弄枪的蛮子?而在耶律洪基的心目中,女真也如同辽国在大顺眼中一般,不知为何有一股天生的优越感。

    听了耶律乙辛的这话,耶律洪基眉头一皱。说道:“就凭生女真那区区几千人,就需要我大辽十万儿郎去征讨?耶律乙辛,你是不是昨晚喝了酒,现在还没酒醒?”

    耶律乙辛苦笑道:“臣清醒得很,生女真历来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契丹人是最典型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本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都不信任,尤其不信任东北地区的女真人。而耶律乙辛则是一个典型的契丹人,天生对其他民族有一股深深的戒备。在他北院之中,汉人奴隶是一点人权都没有的。呼来喝去,最苦最脏的活全是汉人做。而其他民族的稍好一些,但待遇都差不多。奇特的是,他的奴隶中容得下汉人。却没有一个女真人,由此可见他对女真人是多么不喜了。

    可讽刺的是,耶律洪基虽然讨厌汉人,但并不排斥汉人文化。虽有感习了汉人文化后,整个契丹好似丢了精气神一样。可看到部族那些武艺高强的勇士,耶律洪基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即便是他。也深通音律善书画,最爱好诗赋尤其是唐诗,最大的爱好就是跟汉族儒臣把酒吟诗,最大的享受是作诗后赏赐给王侯大臣。他本人也被大顺子民戏称为“儒学皇帝”,不然的话,又怎么会看上通晓汉学儒家经典,而且深通中华古乐善琴瑟,更做得一手好乐,被大顺子民赞誉为“契丹女儒”的萧观音呢!

    听得这么吹捧生女真,耶律洪基不高兴了,可耶律乙辛是他的心腹,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眉头一皱说道:“此事朕再思虑一番,你且退下吧!”

    知道耶律洪基的习性,说出这话便是举棋不定,要求请教别人了。耶律乙辛虽为奸臣,但他是忠于自己利益的奸臣。生女真对他而言,毫无利益,除之而后快倒是符合自己的利益。他并不担心别人会劝阻耶律洪基,毕竟女真和契丹,本身就是死敌。在辽国中,还是纯正的契丹人居多。

    耶律乙辛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臣告退!”便出了明王楼。

    耶律洪基越想这事就越不对劲,生女真他是知道的,这群野猴子人数不多,可烦人的小动作确实没有间断。但要派出十万大军,未免小题大做了些。

    耶律洪基思索了一番,还是拿不定主意,心烦之下,突然想起一个人来,说道:“来人,摆驾苇甸草原!”

    苇甸草原,是御帐亲骑的驻地。这里面有契丹第一勇士萧峰,他不仅武艺高强,更兼熟读兵书,是不可多得的领兵大将。出征女真一事,询问萧峰是最好不过的。

    辽国皇帝出巡,可是比大顺皇帝简约多了。只需侍卫亲军在前面开路,皇帝本人骑着马,在一干宫帐军的簇拥下就大摇大摆地穿街而过。躲避不及的行人被马队撞倒,踩死也是自己活该,谁叫你挡了皇帝的圣驾?所以在契丹上京临潢府生活,上街去逛的时候,一定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不然的话,你连死都不知道是死在了谁手中。上京临潢府中,不知道有多少契丹贵族,被他们骑马撞倒踩死,最多赔偿一笔钱财,还不够买一副棺材的。苦主最多是痛哭亲人,却敢怒不敢言。

    听得蹄声滚滚,如同奔雷,街上的行人,条件发射般连忙闪避在一旁。这马队视若无人地横冲直撞,弄得好好的一条大街上,鸡飞狗跳。居中那面镶金狼旗,显得格外显眼。行人看到后,都明白是皇帝出行,不是去狩猎就是去某个臣子府上。这是普通辽国百姓最惹不起的马队,被撞倒了,连赔偿都欠奉。马队过去后,烟尘四起。行人对此已然见惯不怪,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赶路了。而在街上做生意的小贩,则拾掇好摊子,继续做他的生意。(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契丹第一勇士

    苇甸上,近三万御帐亲骑正在进行近身搏击训练。辽国可不像大顺禁军训练这么温顺,拿着木刀木枪,还要用布条沾上面粉,点到即止。

    御帐亲骑的训练,从来都是真刀真枪的开干的。要是谁不走运,被刀枪所伤,甚至误杀,也是自己学艺不精,怨不得别人。由这样而训练出来的御帐亲骑,向以凶悍暴虐、勇猛善战著称于世。铁浮屠之名,响彻大顺。每每听得铁浮屠之名,大顺边军都会栗栗发抖,几乎握不紧手中兵器。没办法,面对这样全副盔甲,甚至马匹都披上了马甲的铁浮屠,以极快的速度对着你冲锋,是个人都会心惊胆战。那样的场面,简直就如同噩梦一样。

    正是因为武装到了牙齿,所以御帐亲骑无论面对怎样强敌,哪怕明知必死无疑,人和战马都异常生猛从不退缩,拥有着极强的战斗欲,就像一个个杀人机器,在敌人没有倒下之前,他们就会一直杀戮!

    其实契丹人装备重甲骑兵,也是从中原学去的。前朝能占得四百年天下,全是靠纵横天下的无敌重甲骑兵,烈焰军。如同它的名称一样,所到之处皆为烈焰。用血与火杀出来的威名,威震天下。契丹人有感这支骑兵的赫赫威名,集整个契丹族的勇士,耗费大量精铁,打造了这一支重甲骑兵——御帐亲骑。也确实,御帐亲骑屡立奇功,多次拯救了契丹皇室于危难之中。

    就算是正史上,契丹人也不过是学着这个时空没有的李唐皇朝,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甲军而创立了御帐亲骑。虽然时空不同,历史转了一个弯,可很多东西却依着发展规律,竟和正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其实游牧民族借鉴农耕民族的文明,农耕民族又何尝不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文明呢?没有一个文明,能脱离世界民族之林而独自存在。脱离了世界民族之林,不是灭亡了,就是苟延残喘。

    契丹人即便再排外。先进的文明他们还是在借鉴中的。就拿苇甸上两个正在放对的两个将军来说,他们手中拿着的长枪,又何尝不是从汉人那里借鉴来的?他们的长枪,枪刃都是三刃枪头。形如三刃尖状镞,刃下部有孔,颈部起四周凸棱,枪杆则是通体圆柱,由桑拓木制成。

    纵观苇甸上的御帐亲骑。他们所用的兵器,大部分与中原同类兵器极为相近。其中剑和矛基本承袭了汉代的形制,而刀和镞的各种形制基本与大顺同类器物极为相似。辽国上层不断汲取中原历代的适用自己军队作战特征的先进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军队,使军队的武器装备经常处于优良状态,这是使契丹人保持强大战斗力的物质基础。

    而大顺也从契丹人身上学到了骑射之术,只是没有那么精通罢了。汉族与契丹,其实一直在互相借鉴,直到陆承启出现,“发明”了步枪和火炮,才导致大顺走上了一条独自探寻的道路。

    只是洪祥式步枪先前因为产量问题。并未在幽州大战中大放异彩。所以现在还是冷兵器的天下,还是刀枪箭镞的天下,至少在契丹人眼里是这样的。

    苇甸上,两个披着将军甲胄的两骑,在近三万御帐亲骑的目睹下,要上演一番王对王的戏码。

    只听体形偏大的那个将军,用契丹语开口说道:“萧峰,我知道你是公认的契丹第一勇士。不过你背负这个名头,已经有十年了。我萧元揽自认武艺不输于你,今日特向你挑战。若是我胜了。这契丹第一勇士的名头,可就归我萧元揽了!”

    只听他对着的萧峰轻轻一笑,说道:“我萧峰二十岁那年,也是战胜了我们御帐亲骑的主帅萧定虚。夺得了这契丹第一勇士的名头。要是你有能力,便从我这把这名头拿去吧!”

    这是契丹人世代相传的规矩,身为契丹第一勇士,就要随时接受族中勇士的挑战。胜者为契丹第一勇士,败者要主动让出名头。也正是因为有这尚武的风气,契丹人才得以保持武勇。

    御帐亲骑主帅萧定虚有多厉害。萧元揽怎么不知?因为萧定虚就是他的父亲,为了一雪父亲被打败之仇,萧元揽暗暗与萧峰较劲,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武艺。等他认为自己能挑战萧峰了,便在这时提出了挑战。

    御帐亲骑平日里的训练是很枯燥,甚至是很血腥的,但看到有人向契丹第一勇士提出挑战,都兴奋了起来。自觉地把他们围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