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扬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至于钻孔方式,林伟业的方法是采用水动力简易车床。
  所谓简易车床就是一个放大的横置手摇钻,不过是用水力代替手摇。原来钻孔是人工一寸一寸的钻,而且竖着钻,费时费力,采用简易车床则是将枪管横向固定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架子上自行旋转,钻头刀具水平进给,这样钻孔的效率比原来提高数倍,原本要钻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枪管,现在五六天就可以钻出一根内膛光滑的优质枪管。
  枪管制作成功,还可以看作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接下来枪机的制作就是革命性的改进了。
  明军的鸟铳就是火绳枪,其结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相对于燧发枪,火绳枪的弊端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10道程序,而在欧洲,1607年出版的《武器练习》,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25个步骤,非常繁琐;其次就是雨雪天气和大风天气无法使用,雨水会把药门的引火药打湿,大风会把药门的引火药吹走。
  燧发枪解决了火绳枪的上述缺点,它的点火装置,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击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
  而褐贝丝作为成熟的制式燧发枪,比起早期简陋的燧发枪,枪机采用改进的制轮楔机心设计,这种新装置也是后期所有各国燧发枪的标准设计,制轮楔有两个卡榫沟槽的固定机心与制动阻尼形成两道保险,第一道就是装填黑火药至引药盆的机动待发状态,第二道就是射击待发状态,制动阻铁连动扳机构造可上下滑动,使之闭锁与击发。
  为了打制这种枪机,林伟业特地画了三视图,直观的描绘了枪机结构。作为技艺精湛的铁匠,王一锤虽然从没碰见过这种图纸,但是一看就懂,摸索了几次,就成功的打制出枪机。
  枪管和枪机制成,意味着枪的主体部分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完善枪的性能了。比如使用黄铜制作枪身配件加强火枪的坚固度及耐久度;制作木质枪托和枪身护木,枪托设计成公鸡颈对接式,延伸且平滑并加装黄铜底板使对接的两片枪托不致散开,容易握持及贴腮瞄准,枪管护木是容易握持的圆滑设计;枪管末端新设计一个较为突出的简易准星帮助射手瞄准;加装两个黄铜制作的活动式枪背带扣环,方便士兵长途行军;用黄铜制作2个小铜管固定在枪护木下缘作为通枪条存放的地方。
  最后的压轴戏是套管式刺刀的卡座,在枪口安装滑动式卡榫刺刀及刺刀座,使得刺刀紧固不脱落并且不影响射击。虽然现在还没造出合适材质的刺刀,但预留出装备刺刀的卡座也是未雨绸缪。
  刺刀是燧发枪时代划时代的发明,其意义不亚于燧发式点火取代火绳点火。由于刺刀的出现,使得火枪兵不需要长矛兵的保护,在保持远程打击能力的同时,具备了一定近战能力,面对骑兵时,也不再像以往一样脆弱,从此纯粹的火枪兵取代了火枪与长矛并存的战斗方式,盛行一时的西班牙大方阵就此消亡,线列战术和空心方阵(主要对付骑兵)开始出现。
  在林伟业的指导下,通过王一锤的手艺,一把山寨版褐贝丝燧发枪提前一个世纪诞生了,这把枪全长14米,重约4公斤,预计装上刺刀后全长可以达到19米,基本上接近一根长矛的长度了,近距离可以作为长矛刺杀使用。
  林伟业陶醉地欣赏这把18世纪诞生,一直使用到19世纪的名枪,低碳钢材质的枪管闪烁着金属的光芒,黄铜配件的点缀让枪身看起来熠熠生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枪托看上去是那么的和谐,整把枪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啊!
  夏天南没有欣赏工艺美感的艺术细胞,他一把夺过枪,“开一枪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林伟业不满地拿回枪:“煞风景,这枪是近代工艺的结晶,是艺术品,这第一把枪,我收藏了,要试枪,另外找一把去试。”其实想试也没法试,火药都还没来得及配制。
  夏天南可不敢得罪总设计师,嘿嘿一笑作罢,心里痒痒,盘算着等新枪量产了一定开几枪试试威力。在林伟业的建议下,整个工艺流程分为枪管制造、枪机制造、刺刀制造(暂时空缺)、整枪组装四大环节,参照现代工厂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分工合作,而不是传统的一个铁匠负责整把枪的制作,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接下来就是配制黑火药,火药车间不宜紧挨枪炮生产车间,为了安全起见,选在了百仞滩岸边,离火枪车间和未来的火炮车间有一段距离。其实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威力不大,没有密闭容器的情况下,只会燃烧而不会爆炸,这么做也是以防万一。
  夏天南从马袅村抽调一些年纪稍大些的妇女作为火药车间的劳动力,这些妇女做纺织厂的高强度劳动颇为吃力,但是胜在耐心和细心,火药配制不需要多么精细的手艺,也不需太多体力,只要按照比例添加硝、硫磺和木炭粉就行了,她们完全可以胜任。
  按林伟业的指导枪用发射火药的最佳配比为硝、硫、炭各为75%、10%、15%,炮用发射火药的最佳配比比率为78%、8%、14%,这是1825年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根据试验得出的黑火药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来的。


第五十二章 试射
  崇祯三年八月,百仞滩钢铁厂、百仞滩兵工厂火枪车间和火药车间进入了试验生产阶段,博辅造船厂的主体工程完成过半,临高纺织厂的生产如火如荼,带来了滚滚利润,为这个工业体系的成长输送着血液。
  九月,百仞滩钢铁厂按照生产手册,炼制成功一炉低碳钢。
  同月,百仞滩兵工厂火药车间配制出了合乎要求的黑火药。
  十月,百仞滩兵工厂火枪车间试制成功首批十把燧发枪,得益于水力车床的应用,钻孔效率的提升,制作枪支的速度和质量远高于明军鸟铳。
  夏天南得知首批枪制作成功,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林伟业去试枪。在火枪车间的后面,开辟出了一块空地以供试枪专用。在林伟业的指点下,夏天南往枪管内倒入适量火药,然后把铅子放入,再用通条把子弹和火药压紧,给点火装置倒入一点火药后,发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枪管有简易的照门和准星,都是后期焊上去的,也打磨的异常光滑。夏天南按照大学军训时的记忆,三点成一线,瞄准了目标——五十米外一个人形木制靶,与真人大小一致。屏住呼吸,扣动扳机,轰的一声,烟雾弥漫,后座力震的夏天南一晃,乖乖,这货比军训时的八一杠动静大的多。
  迫不及待地上去看靶子,枪法还不错,命中了目标,这块2厘米厚的木板被铅弹射穿,还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洞孔,拳头大小。
  林伟业解释说,滑膛枪的射击效果与现代步枪不同,初速度和穿透力远远不及后者,但是软质的铅弹停止效应特别明显,射在人身上,铅弹不是像现代步枪子弹一样穿透人体,而是会变形翻滚,造成大面积的伤口,铅还会造成中毒,抛开开射程和精度,仅就杀伤力而言,滑膛枪比现代步枪破坏性更强——在这个时空,被铅弹射中,基本上没得救。
  对枪的威力夏天南很满意,他问林伟业:“有效射程多少米?”
  林伟业说:“具体数据还要等到测试后才知道,不过这枪的蓝本——褐贝丝的有效射程为100米左右,命中率可以达到50%,最大射程将近300米,仍然有杀伤力,但是准确度就不敢保证了”。
  虽然对滑膛枪的性能有一定心理准备,夏天南还是有点失望,“有效射程这么近啊?100米都能看清对方的脸了!”
  林伟业失笑说道:“你以为这时代的滑膛枪能打多远?有效射程近的关键原因在于射击精度差,只能靠近距离的大规模齐射弥补这个缺陷。”
  他解释道,在成熟的线膛枪问世以前,欧洲的军队都是在100米以内以线列阵型对射,这种战法就是有名的“排队枪毙”,英军甚至冒着弹雨行进到离敌军50米甚至30米的距离才开第一枪,往往一轮齐射就足以让对手崩溃。
  夏天南不解地问道:“排队枪毙简直像个白痴,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军队不卧倒射击呢,这样可以躲避子弹啊?”
  “没有人愿意当白痴。你回忆一下刚才射击的全过程,推想一下,卧倒你还能射击吗?”
  回忆比划了一下,夏天南恍然大悟,装药、塞弹、通条压紧等几个步骤,必须把枪口朝上,枪管竖立才能做到,卧倒之后无法装弹。庆幸的是,自己将来要面对的对手,不管是流民还是后金,都不是火器化部队,不用忍受枪林弹雨对射。
  “而且这么近距离卧倒射击,对方一个冲锋,你来不及起身,就是冷兵器的活靶子。”林伟业补充说道。
  夏天南点点头,存在即合理,看起来愚蠢的排队枪毙战术用了一个多世纪,自然有他的道理。
  指着第一批试验品,林伟业道:“资本家同志,验验货吧,有什么用后感想,可以提一提,用户的建议才是我们改进产品最好的方法。”
  夏天南仔细查看了这批枪支,结合试射的体会,认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发射过程能否更简化。具体而言就是一次发射需要倒入多少火药是不是可以量化,以免战时装药过量或过少——过量会导致枪管提前报废,过少则威力不足;
  第二,刺刀必须早日装备。未来部队的训练就可以实弹射击和刺杀训练同步进行,这样火枪兵就能兼具远程打击和近身防御能力,避免成为明军火枪手那样的废物——敌军还未接近就乱开火,敌军接近后就是被屠杀的羔羊;
  第三,实行标准化生产。以便零部件可以互换,便于维修,这样每支枪支就不会是一次性产品,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高枪械的耐用性,眼前这批枪支就存在很明显的差异,零件显然无法互换。
  果然用户的体验才能更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啊!林伟业感叹了一句。对于这三个建议,他一一给出了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可以用纸壳定装弹实现,把一次发射需要的火药连同铅弹用纸壳包裹,发射前直接用口咬开,把纸壳弹整体塞进枪管即可;
  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时间。虽然枪支制作出来了,可是装备刺刀的难度不下于枪支本身——刺刀要具备很好的强度和韧性,才能保证在激烈的搏杀中不会断裂变形,眼下的熟铁很显然不适合制作刺刀;
  第三个问题可以实现,虽然没有现代化的精密尺规仪器,但是在确定度量衡标准后,简单的通止规就可以初步实现标准化,对于滑膛枪的精度而言,已经足够。
  崇祯三年十一月,在夏天南和林伟业两人的努力下,一个抓管理,一个抓生产,百仞滩钢铁厂和枪炮厂初步实现规划化管理。两个厂的工匠分为三个等级,工钱按等级从高到低,奖金分为月奖金和年度奖金,与产量和等级挂钩。等级每半年考核一次,每年底评定一次,优胜劣汰。生产中出了质量瑕疵,按生产流程追究到人。
  整套制度推行以后,所有人的竞争意识空前强烈,原来的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框架被打破,人人都想晋级,拿到更多的工钱,手艺精湛的工匠和最低等级的学徒之间每年的收入差距有五六十两,普通人可能辛苦几年都攒不下这笔钱。
  竞争机制和质量管控制度初步体现了威力,短短几个月,这些工匠和学徒就被调教的颇具现代工人的样子了,炼出的钢和生产的枪支质量明显比初期提高不少。有了成功的范例,夏天南决定建成后的博辅造船厂和以后的所有工厂,都依葫芦画瓢。


第五十三章 刺杀训练
  工厂建设已经进入正轨,马袅村的村民已经不靠盐场生存了,基本上家家户户不是有人在纺织厂做工,就是有人在护卫队,待遇都很丰厚,生活质量与胡老爷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整个村从老人到青壮,从妇女到小孩,都是夏天南和林伟业最忠诚的支持者,没有二人,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二人如果有什么不测,他们目前的一切都会失去,全村的命运已经紧紧绑在了二人的身上。如果夏天南此时振臂高呼去造反,估计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林伟业整天呆在钢铁厂和枪炮厂,指导督促工匠们熟练掌握技术,推进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夏天南则回到马袅村,指导护卫队的训练。
  护卫队的训练暂时还以长矛为主,燧发枪虽然已经投产,但是工程师出身的林伟业坚持必须实现标准化量产并经过质检合格后,经过严格的测试,明确射程和精度之后,才正式交付部队。用他的话说,拿着一支质量未经检测、不知道能打多远、打的多准的枪支给士兵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必须让士兵拿到枪后知道武器的详细性能,战斗时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对于这点,夏天南深以为然,磨刀不误砍柴工,现代化生产线生产的高科技武器还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呢,坦克要试车,飞机要试飞,否则不会装备部队。所以护卫队继续训练长矛,反正火枪迟早要装备刺刀的,就当提前训练刺杀了。
  步枪的刺杀动作与长矛还是有区别,自然不能和长矛训练完全一样。关于刺杀训练的动作,因为夏天南在大学军训时,学院为了增强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求教官增加了刺杀操的内容,所以有所了解。
  根据军训时的印象和当时网上看过的一些资料,他把刺杀动作分解成准备拼刺、突刺、防刺三项内容。
  首先是准备拼刺,口令是“预备用——枪”和“枪放下”。夏天南记得教官说过,预备用枪是拚刺的准备动作,这个动作做好了,就能防守严密、利于进攻,并从精神上给敌人以威胁。如果面对敌人,“哗”的一下把枪送出,一次就做好准备动作,并且怒目相对,就会使敌人不寒而栗。反之,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所以,在“预备用枪”时,一定要做到动作正确有力,精神抖擞,气势雄壮。
  然后是突刺,突刺是拚刺的主要手段,是训练的重点。突刺时,两臂向目标用力推枪,同时以右脚掌的蹬力,腰部的推力,使身体向前,在左脚着地的同时刺中敌人。突刺时,要“快”、“狠”。“快”,就是对准突刺对象后迅速刺过去,不能引枪(即把枪后拉一下再刺),引枪就等于告诉敌人,我要刺你了,对方有了准备,当然你就刺不到了。“狠”,就是要三力(两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脚的蹬力)合一,狠狠地刺向敌人。
  第三项为防刺。防刺是防开敌枪后迅速反刺的动作。假如敌人向我左方刺来时,应以左手向左前稍下挥枪,同时右手向右前稍上猛摆枪托,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左侧猛击敌枪,防开后,取捷径迅速向敌反刺。防敌人右刺,动作类似。
  夏天南能想起的就是这三板斧,他把基本动作要领教会给杨由基和黄汉生后,由二人组织训练,自己在旁不时纠正。
  等到黄汉生和杨由基熟练掌握动作后,他把训练丢给了两人,自己跑到工厂里去坐镇,督促武器早日标准化生产,列装部队。
  他赶到火枪车间时,林伟业正在给工匠和学徒讲解标准化生产的意义和通止规的使用。
  “……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将来的零部件就可以互换,铅弹可以统一生产。枪坏了,把零件更换就可以继续使用,铅弹可以给任意一把枪使用,这样后勤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我们将要生产的枪支会很多,这么多零部件若逐个测量是否标准很费事。我们现在造的火枪对精度要求不是太高,所以,我们只要合理使用通止规,就可以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如何使用通止规呢?假设一把合格的枪的每个零部件都有一个度量范围,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是合格的产品。那么按照合格产品造出通规和止规,每制造一个零件,分别放入通规和止规,能够放进通规,放不进止规,就是合格的。”
  尽管对林伟业的某些专业术语不是很懂,但是工匠们都大致明白了通止规的作用。有人问道:“林老爷,如果通规不能过,止规也不能过呢?”
  “那么这个零件肯定大了,要重新加工。”
  “要是通规和止规都过了呢?”
  “那就是零件太小了,没法再加工,只能作废件处理”。
  ……
  等到林伟业结束讲解,工匠们各自回到工作岗位,夏天南急忙上前拉住他,“伟哥,火枪什么时候可以装备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