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李密的父亲去世的早,他很小就袭父爵位,凭父亲门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
  后来一次值班之时,不知为何惹的当今皇帝不快,于是他便辞官回家,一心读书。他还好结交朋友,散发家产,救济亲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
  他好读书,尤好兵书。
  后来从师名儒国子助教包恺门下,十分得包恺喜欢,他的才名很快也是名动京师。连前宰相杨素也对他称赞有加,前吏部尚书牛弘更是十分看好他。
  只是李密虽才名远扬,却再未出仕。
  王薄有时常想,如李密这样的贵族,为何一心想着要造反呢?
  他想不明白,可他知道李密一心要造反。
  “上元佳节过后,京师这边抓捕你的风头已经小了很多,我已经替你安排好了,明天会有一支商队出京去河南,到时你和伯当便一起充做商队护卫一起同行,你不用担心,一路都打点好了,不用有事。”
  王薄问,“蒲山公让我回河南,要我做什么呢?上次我失手被擒,如今家业、兄弟都已经没了。”
  “你上次虽失了手,可你在那边还有名声,还有威望。我希望你回到那边后,转入地下,暗中行事,积极联络有志之士,暗中准备,为我们的大事做好准备。”
  “你愿回去,还敢回去吗?”李密问。
  王薄点头,“我王薄这条命是蒲山公再造的,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愿意闯一闯。”
  “好,痛快!”


第199章 丁忧
  仿佛一夜之间,春天就来了。
  草木逢春,天地间忽然就罩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衣。
  青草绿绿,桃花朵朵。
  大业六年的春天,章丘也一片欣欣向荣,经历了去冬的匪乱以及剿匪后,章丘县境内似乎已经没有匪贼,贼匪都对章丘避而远之,销声匿迹了。
  就连章丘的长白山里,如今都是一片播种忙。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如今的罗成已经不再是当初刚来时那高瘦样子,每天练武,如今骑射技艺大进,五十步远,步下开弓十箭能够有七八中。就算是马上开弓,十中也能中五。
  自得了单雄信送来的两把枣钉槊,这两把槊让他如虎添翼,使的是得心称手,槊法突飞猛进。
  现在他已经是一身的肌肉,八尺个头有一百八十多斤。体重起码增加了五十斤,但却不是大肚肥肠,而是打熬出了一身的肌肉。
  手掌更粗糙了,也更有力了。
  他甚至连毛笔字现在都写的有模有样了,起码不再会被人鄙夷不通书法。
  新年过后,郡兵营五百人满员,土地也分下去了,每个营兵山里分了五十亩口分田,乡里分了十亩永业田。后顾无忧之后,他们安心练兵。
  年后这段时间,罗成也几次率兵越过县境,深入到了长白山其它几县辖下的山区剿匪,以剿代练,效果不错,尤其是每次剿匪总有不少收获。
  杀死的贼匪能请功,俘获的贼匪则干脆都做了郡营的奴隶,负责在郡营的铁作坊打铁,或者在郡营的军屯田里戴着镣铐干活。
  每次还总能缴获一些刀兵武器,或牛马猪羊,以及不少金银细软等物。而山里的一些漏网的逃民,每次发现也会被郡兵围了,然后捉回来当了军屯奴。
  兵越练越勇,匪越剿大家却越富。
  原本贼匪多如毛的长白山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成伙上规模的了,就连以前山里那些逃民,现在也基本难寻踪影。
  匪剿的差不多了,这也差不多要春播了。
  于是罗成便只留了小部份人马值守,其余人干脆都赶春播。
  衙门里甚至也放了春假,让胥吏们回家种地。
  新的县丞已经到任了,果然就是房玄龄,今年三十出头,比杜如晦更沉稳些,没那么多的书生气,他自到了之后,县衙运转果然更高效,胥吏们也没有人敢偷奸耍懒,更无人敢欺上瞒下。
  新的主簿也到任了,是录事段偃城的兄长段偃师。
  他到任之后,段偃城便被段偃师以避嫌之名,让他辞了录事之职,回家去了。不过段偃城在家倒也没闲着,他成了白水乡的乡团校尉,也不知道他们兄弟是怎么想的,或许是见罗成握着乡勇郡兵,便也想抓点人马在手。
  暂时罗成跟段家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段偃师每次见到罗成都还主动打招呼,甚至有天带着儿子段志玄过来向小六陪礼道歉。
  罗成对段家总觉得不怀好意,也表面应付,不过心里暗暗留着意。
  段志玄如今天天呆在他叔父的乡团里,据说带了队人马,也是整天操练,不知道在划算什么。
  张仪臣依然还是县令,他做了秦琼的岳父,因此跟罗成的关系更加亲密,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位佐官,张仪臣现在日子过的很轻松很惬意。
  文有房杜,武有罗成,章丘县进入了难得的太平阶段。
  不过也有不好的事情开始了。
  开春了,各种都在赶春耕,可郡里已经开始让县里筹备今年的派役。春耕结束后,县里将要应上面要求,派出大量的民夫去服役。多数都是出县甚至是出郡的大役,如往东莱造船,往涿郡打造军械、去洛阳筑城等等。
  好在今年罗家不用担心了,段偃师当了主簿后,让他兄弟回家了,却主动提出让罗成老爹来当录事。
  罗成倒觉得老爹没必要去衙门,但几个兄弟却觉得录事不错,最后老爹也同意了,罗成便没反对。
  如今老爹是县录事,大哥继祖是长白乡里正,二哥是长白乡校尉,三哥是郡兵营的一团校尉,四哥是县司法佐兼二团校尉,他自己是县都尉,而小六则是营直属旅旅帅。
  大姐夫是郡兵营旅帅兼皂班捕头,二姐夫是郡兵营的记室兼县司户佐,三姐夫是郡兵营旅帅兼快班捕头,四妹夫也是县郡兵营的旅帅。
  一家子人现在都有官身或吏职,因此今年并不用担心派役。
  就连县郡兵营的这五百兄弟,县里也同意不派役。
  一切都非常好。
  眼下对罗成来说,就是要把家里的那一千多亩地给播下去就好。
  现在老大老二老四都结了婚,他们的新院子也都盖好了,因为是夯土加木梁柱结构,房子起的很快,如今都已经搬到新院另住。
  罗成他们几兄弟的房子也盖好了,但他暂时还没有搬过去,依然还是住在老院子,老院子也翻新了,换了瓦顶,墙壁也刷过,屋里添置了些新家具。
  另外罗成还在县城里买下了一间大院子,他现在经常在县城里议事,因此干脆花了点钱买下了一座院子,价钱倒也不贵,甚至还买了几个奴仆,现在那院里有管事有厨娘有车夫有门子有丫头,不回家的时候就住那边,一回去就有人侍候,倒也舒适。
  骑马回到家,兄弟几个都回来了,现在都在忙着春耕的事情。
  如今各人都分了家,每人名下都有地,如何安排都由各自说了算。
  “小五,你田庄里也上点心,这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耕都不管,哪能行。”罗母现在也富态了不少,脸上有光泽了,如今不需要她再下地干活,就连编纱织布这样的事情也不需要了,家里还有丫头侍候,这人气色一天好似一天。
  她现在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着家里三个媳妇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
  老大媳妇年前怀上了,老四媳妇年后迎进的门,进门没多久也怀上了,倒是老二媳妇,反落在老四媳妇之后,赶在这正月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有了喜脉。
  “娘你放心吧,我田庄那边有庄头把式呢,种地他们比我熟,之前已经过来跟我禀报过了,说是今年一半地种水稻,然后再种些小麦,剩下那些缺水的地方种粟谷。”
  也就是一千亩地,但是那边现在有二十多个奴隶,牛马这些耕地的大牲口也不缺,因此根本不用罗成怎么操心。尤其是罗成之前颁下的那个亩产超过一石,多收的就能有分成的悬赏之后,那些人干活很用心。
  特别是他把那一千亩地分成了几份,让四五个奴隶分一组,然后分组分片耕种管理,这样也省的他们吃大锅饭,让他们包干做事更有积极性。
  “你啊,就是心宽,这么重要的事情全扔给下面庄头去了,也不怕他们弄不好。”
  “他们要是弄不好,那我就更弄不好了。”罗成可没精力心神去天天下地盯着呢,就如郡营里的军屯,郡营在山里足划了两万亩地,这些地他也是全交给下面人去管了,具体的就由屯田奴耕种,春耕忙就让郡营兄弟也帮下忙。
  “一会喊老大他们都过来吃饭,难得一家人都在。”老爹道。
  刚说完,阚棱骑马冲进院子,滚鞍下马,急急忙跑了进来。
  “义父,历城秦家派人送信来了,说是……说是……”
  “说是什么?”罗成见被他留在县里的阚棱急急忙跑来报信,估计是出什么大事了。
  果不然,阚棱告诉他,秦叔宝刚派人送来信,说秦母去世了。
  “怎么人说没就没了?过年时去看,不是还十分硬朗健康吗?”罗母惊讶又悲伤的问。
  “说是好好的突然就没的,没病没痛的。”
  老爹叹了声气,“估计也是寿数到了,这样走了也好,没受折磨。收拾收拾一下,准备去郡城奔丧吊唁吧。”
  “我那苦命的嫂子哟。”罗母忍不住泪水下来,“这儿子刚娶了妻,孩子都还没怀上,孙子都没抱到,这就走了,走的也太早了。”
  “起码也看到叔宝长大成人还娶了妻,这走的时候叔宝也在身边守着走的。”老爹劝尉妻子。
  罗成听了也不由的心情有些沉重,老太太是个很不错的人,他第一次去的时候,她也没有嫌弃过半点罗成乡下小子,每次去都把他看的很重,让叔宝多照顾他。
  如今居然说走就走了。
  存孝和嗣业他们听闻叔宝母亲走了,也都叹息。
  “我这就去安排车马,明早咱们就走。”
  虽然现在家里忙着春耕,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就只能先扔下了。
  罗成让人去田庄把自家的庄头喊来交待些事情,坐在那里想着,舅母这个时候去世,叔宝作为武官,按规矩要为母丁忧。
  而一般丁忧,是守制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
  从丧事这天起,要辞职在家守孝满二十七个月才行,否则就是不孝。这样一来,叔宝暂时不会再回东莱军营了,怕是也参加不了明年的东征高句丽海路进攻了。
  接下来三年,秦琼要吃、住、睡都在父母坟前草庐,不喝酒不洗澡不更衣,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除非遇到特殊的紧急情况,朝廷特旨夺情方可起复任事。
  有时,担任要职的武将或出征在外的武将不丁忧守制,而是给假一百天。若不许丁忧,称为夺情,若是丁忧未满三年而征召出来则称起复。
  “希望来护儿不会夺情吧,就让叔宝在家好好守孝三年也好。”他心想着。


第200章 长白鹰扬府
  大业六年,三月底。
  罗成打马站在历城门口,遥望天空乱云飞渡、阴霾漫卷。
  暮春时节,花草凋谢,花红渐稀。
  雨淅淅沥沥的下个没完没了,阴雨连绵,天气不得晴,处处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来。
  城门口,几名浑身潮湿的郡兵正缩着脖子躲在城门洞口,以躲避那带着潮湿的风。
  这已经是今年不知道第几次来郡城了。
  守门的郡兵也早就跟罗成熟悉了,见到他便笑着过来行了个礼,“罗都尉又来了。”
  “嗯,弟兄们辛苦了,刚才在前面路口买了点蒸饼,还都热乎的,大家一起分了吧。”罗成从马上递下一袋蒸饼。
  “罗都尉客气了。”守门的郡兵虽如此说,却也没真客气,伸手便把一袋子蒸饼给接了过去,一伙人一人两个刚刚分完,然后笑着把空的布袋又还给了罗成。
  “谢过罗都尉了,我听到一个传闻也还不知道真假,不过八成是真的,罗都尉你可能要升官了。”
  “哦,我能升什么官?”罗成笑着摇摇头,跟他们扯了几句闲篇,便往城中去。
  进了城,罗成没有先去秦琼家里,而是直接去了郡衙。
  二月的时候,秦母突然去世,那个时候罗成一家都过来吊唁。秦琼很悲痛,妻子刚有了身孕,结果母亲去突然病故。他向来护儿去信丁忧,来护儿接信后也没有为难他,不但立即同意了他去职丁忧,还特意派了自己的儿子来六郎代他来吊唁,送了三百贯作为丧仪。
  丧事结束之后,秦琼便在城郊家族墓地母亲的坟前修了座草庐,每天便喝住在那边,为母守丧。
  春耕后,罗成经常来郡里,有时来陪陪叔宝。有时则是来跟老师张须陀学习,更多还是来向郡衙汇报工作。
  刚才城门的郡兵伙长说听到传闻,朝廷要在山东增置军府,还说罗成可能要成为府兵军官了。
  隋朝的山东,跟后世的山东概念不同。山东最初概念始于战国时期的地理区域名称,指的是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山东,故称山东六国。
  不过到了隋以后,山东则代指关东,有时也具体指的是河南和河北,包括了后世河南河北和山东地区。而后世的山东,在这个时代,其实大部份是划在河南这个区域里,少部份在河北,双河以黄河为界,互不打扰。
  罗成直接去了郡丞廨,也称郡丞衙。
  齐郡毕竟不比章丘县,是一个郡,因此衙门官多,太守、郡丞、主簿等便分开办公,各有一衙,只不过衙门都聚在一起。
  “真要增置军府?”
  罗成到了郡丞廨,直接便来见张须陀。师生相见,没有外人,倒也没客套。
  “嗯,这是皇帝的旨意,如今已经传达各地。增置军府,主要是为明年的征辽做准备,我们山东将作为征辽的大本营,军兵、粮食、民夫皆主要由我们来出。”张须陀告诉罗成。
  朝廷已经决定,明年要从天下调齐一百多万大军征辽,其中一百一十三万聚集于涿郡,七万集结于东莱,分水陆两路共进。
  可大隋的府兵总共才七百多个军府,十二卫下的军府分为鹰扬府和车骑府,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
  七百军府,也不过七十万左右的府兵,这还是全部数量,这远不能满足百万大军征辽的计划,因此他要增置军府,尤其是要在山东之地增加军府。
  “皇帝已经计划十二卫六府,除四府外,其余十二卫各统六十府,另外东宫六率也各统六府。此外,皇帝还要募健勇组织一支十万人的骁果军。”
  罗成心算了一下,十二卫各统六十府,那就是七百二十府了,东宫六率三十六府,总共也就八百来府,平均一府一千,那也才八十来万人啊,哪怕再加上十万,那也不到百万啊。
  “还有边关的戍卒、镇兵你没算进去。”张须陀道。
  总之,皇帝这次要大扩军,而山东是扩军的重点,计划在山东三十余郡,扩置军府百余个,增兵十余万。
  “咱们齐郡要增置三个军府,兵部与卫府决定,新增三府设立于关津要隘之处,分别在长白山、岱山、黄河济水一线。长白山这个军府就设立在章丘那边,我向上面推荐了你!”
  “推荐我入卫府?”
  “嗯,章丘这个军府是鹰扬府,下府八百员额,到时整个长白山都在长白鹰扬府的驻防辖内,你章丘县郡兵营到时会整个转入长白鹰扬府。”
  听到这个消息,罗成很惊讶。
  大隋的军制,是设有十六卫府,十二卫加四府,四府为左右监门府和左右备身府,这四府不统府兵,负责掌管京城皇宫门禁以及侍卫皇帝。十二卫统领天下卫府,拱卫京师。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分驻天下,大约七百余军府,每府八百到一千二百人。
  这十二卫相当于十二大集团军,下面的各个军府,则可以称之为营团或者说是军分区。十二卫的卫府都是杂乱部署的,一个地区可能诸卫都有军府在。
  平时十二卫的高级军官们都在京城,并不能指挥调动下面的卫府。卫府驻于各地,设有鹰扬郎将和鹰击郎将负责管理军府,军府里的府兵轮值进行当值、训练,以及入京番卫之责,闲时在家耕种,战时遇设令则出兵。
  但一般都不会全调走一府之兵,而是征召一部份,这些征召的士兵先到朝廷指定地点集结,然后集结完毕后,重新整编成军,并由朝廷授派各级军官负责指挥。
  可以说,隋朝的卫府军制很奇特,平时是兵将分离的,就算打起仗来,那也是临时整编成军,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兵将都是不认识的。仗一打完,府兵归府,将军还朝,依然是兵将分离。
  因此十二卫,虽然每卫都管着五六万兵马,但实际上是分散于天下各地,细分成五六十个军府,在卫以下,就直接是府了,中间再没有中层的架构组织,而且平时各卫也没法直接管理军府。
  鹰扬府是从过去的骠骑府改名而来,主官鹰扬郎将,正五品。品阶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