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能够争夺这些优秀的尉官和士官们,这些人甚至直接开起了诱人的条件。
  “刘羽林,来我广西,我表奏你为一营指挥使!”
  刘仁轨只是个尉官,按理就算从羽林宫完成三年受训,出去也顶多是个副都头或是任参军。
  可现在丘和直接说要给刘仁轨授个营指挥使,那可是管五百人啊。
  “来我广南,我不仅让你任营指挥使,我还让你兼任团司马,可以管几个营。”
  一百个羽林郎尉官,全成了抢手货,营指挥使啊,营司马啊长史啊,起码也是都头。就连那些羽林骑的士官,都直接开出队头、副都头等诱人的职位。


第1101章 珍珠玳瑁无用物
  洛阳宫里。
  李辅国还在海上飘着,但却让人快信先送往先往洛阳。皇帝看着李辅国的信,“李辅国忠心可嘉,但经验却还是有些不够。”
  “怎么了,陛下?”帮皇帝整理奏章的观音婢长孙昭仪问。
  “你看李辅国,在岭南大肆抄没叛逆财产,然后弄了一百多船的东西正运来洛阳。”
  “这是好事啊,朝廷如今不是正缺钱嘛,之前苏帅上奏,说西山刚设道置郡,但西山道路不通,城池未有,计划要修筑城池军堡和驿站,所需极大,请求拔款呢。安西的程帅也说对射匮的用兵还在继续,也一样需要钱粮犒赏将士……”
  普通人家开门七件事,盐米油盐酱醋茶,但对于朝廷来说,如此大的一个帝国,开销更巨大。
  今年又是科举推行的第一年,全国诸道各郡都要朝廷科举考试,为了办好这科举考试,朝廷十分重视,计划拔下专款,用以各道郡科举之用,在各地修建贡院考场,还有给考生们准备学馆以备住宿休息。
  从道郡县,再到京师,上下都要修贡院修学馆,这开销可不是一点点。
  “钱财当然是好事,关键是你看这李辅国,他舍弃了铜钱和绢,嫌那些太重太占地方,于是全带的轻货。”
  “陛下,轻货不是更值钱吗?”
  罗成于是只能给长孙上一课,告诉他钱帛是货币,而金银不是货币,虽然金银算是一种天然的货币,但这东西并不能直接流通。
  更别说,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以及各种香料了,这些东西确实值钱,但本质上他们其实还是一种商品。
  既然是一种值钱的商品,那就有量和价的商品。
  就如合浦产的珍珠,这东西数量稀少,而且品质好,因此价格极高。但价高除了品质高,最重要的还是量少。
  如果洛阳城里突然出现大量的珍珠,那这东西自然就要跌价。
  就算是香料也是一样。
  李辅国从岭南夺取的时候,他们本身是很值钱的,因为他们只是放在那些俚帅豪强们的手里,并不是在市场上流通,此时的价值是很高的。
  可大半个岭南的这些珍宝香料等一下子涌入洛阳,皇帝若还要变现,那这些东西就会上市,供过于求,大量的存量必然导致超过需求,于是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于是买方就能不断喊跌。
  在岭南值一千万贯的轻货,一下子聚集到洛阳,若短时间要抛出,那可能就只值九百万或八百万甚至是七百万贯。
  而如果这些东西不变现,不流入市场出售,那对于朝廷来说,就只是一堆没有实际作用的好看的东西而已。
  长孙氏似懂非懂。
  “真会这样?”
  “是的,一定会的,这是市场规律,就算皇帝也干涉不了。得让李辅国停下来,不能马上把那些东西运到洛阳来,不然,那船上的东西得贬值许多,甚至连内库里的那些,也要贬值。”
  长孙觉得很荒唐,怎么大量金银珠宝香料要运来,皇帝还不高兴。
  “陛下,直接把这些东西用来代给官员俸禄或是充做将士们的赏赐不行吗?”
  “昏招。”
  罗成直指她的错误。
  “还是那个问题,市场流通量的问题,就算把这些轻货换个方式用出去,比如拿来折给百官的俸禄或将士们的赏赐,但最终这些东西还是流到了市场上。市场上大量增加存量,供依然大于求,于是不是会贬值。”
  “唯一不同的就是本来是砸在我们手里,我们亏了,但现在却变成将士们和官员们亏了,本来官员到手一百贯钱,我们给他一百贯钱的胡椒,然后市场上大量胡椒,最后官员手里一百贯的胡椒,只卖出七八十贯,他就亏了。”
  “这样搞,会让大家不满怨恨的,尤其若是把这些当成赏赐折给将士们,结果却等于变相少给将士们赏赐,你说会是什么恶劣的后果?”
  明朝时就喜欢搞这种,比如朝廷发行宝钞,强行规定的是钞钱一比一,但因为大量超发,实际上钞很不值钱,可朝廷还是按一比一发给官员和将士们,就等于变相克扣官员和士兵们的俸禄和赏赐了。
  再有就是拿胡椒等海贸过来的商品折钱发给官员们,充当俸禄,一样是折钱高,结果到手却实际贬值的情况,弄的怨声载道,这都是朝廷坑爹之举。
  罗成肯定不能这样搞的,那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其实就算是朝廷法定的货币钱、绢,甚至是金银币也一样是有这样的问题的,比如京城物价为什么贵呢?
  就是因为京城有大量拿薪水俸禄的,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的现金,钱多自然就导致物价贵。而在乡下,百姓们拿工资的手,手里现金更少,于是交易也少,买的少,物价自然就低。
  这都是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但是这个时代真正懂这个的并不多。
  “让李辅国回来途中,放缓速度,沿途交易,把这些轻货都交易出去,换成钱、绢,就是金银铜也行,交易不完,还可以把船队分开,分别往江南、淮南、中原甚至是河北、关外、巴蜀、关陇等诸地交易。”
  “这样就不会导致贬值吗?”
  “大量轻货财宝猛然都涌入一地,必然导致贬值,但是如果分散开来,其实还是能够吸收掉的,尤其是在短期内,信息没有那么通畅,市场上并不知道各地都涌入了这么多货物,于是对当地的冲击不大,但是,回头各地市场消息汇总起来,肯定还是会带来整体的跌价贬值的。”
  不过那个就只是个市场反应了,罗成的东西已经卖出去了,不用担心贬值,他也没有折钱给官员充当俸禄或给将士当赏赐,因此朝廷没损失,官员或将士们也没损失,也许商人们有损失,但这是市场商业行为,有亏有赚,不能怪谁。
  再一个,这些轻货并不民生用品,多是奢侈物品,因此其实也不会影响到普通的百姓。甚至有一个,这些轻货在全国市场上出售后,被大量人分散买入,其实也并不会马上又流出,只要不是短时间内的密集大量交易,其实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市场反应,带动价格下跌的。
  这就和银行挤兑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不怕兑现,怕的就是挤兑,再大的银行,也怕这个。
  轻货换成铜钱和绢帛,这都是货币,货币就算集中到朝廷手里,可毕竟是要用出去,是用到各个地方,因此货币虽在流通,可总量没变,不会造成什么坏影响,顶多也就是京城官员和京城宿卫将士多领了点赏,导致物价稍稍上涨一点而已。
  而如果交易成金银,那么运回皇家铸币局,铸成金银币后,再流通出去,那点金银币,其实对于整个天下的货币量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毕竟朝廷若不是钱紧,也就是货币量不足,也就不会把绢帛也充当货币了。绢当货币可不是因为使用方便,而仅仅是朝廷没有更多铜铸更多的铜钱而已,铜钱远不够使用,这才用绢为充当货币。
  “臣妾想不到这里面居然还有如此多的学问。”
  “那是自然,其实仅仅是一个货币,就大有学问,若能管理好货币,那朝廷甚至天下自然安稳。不过古往今来,真正能弄明白这货币,搞好这货币的却是不多的,甚至很多朝代,铸铜钱还亏本,铸的越多亏的越多,导致朝廷只能铸那些一当十甚至一当二十的钱币,或是铸那些含铜少的白钱,导致朝廷货币信息极差,市场上于是遍地私铸,最终导致的是市场的混乱,同时也带来朝廷税赋和财收的失控。”
  铸币亏本,朝廷认为是用铜太多,于是降低含铜量,甚至干脆一当十,结果给了私铸钱的利润空间,最终朝廷货币发行权和铸币的利润落入到了不法分子之手,百姓还深受其害,市场也跟着混乱。
  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把握好一个度。
  既要保证铜钱成色不错,得有足够的含铜量这样才值钱,也让私铸者没多大利润,但同时也不能让朝廷亏本铸币,得还有利润。这就意味着得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的优势。
  最重要的还是朝廷的管理力度,比如打击私铸,打击毁钱,打击钱出境,打击藏钱,加强对铜的管理,从开采到冶炼,都得有足够的控制力。最重要一点,就是得铸造出足够的钱来流通,否则一切都是白提。
  没有足够流通的钱,市场自然会有其它的替代品出现。
  用绢来代替钱,正是因为绢产量足够大,同时也足够值钱,因为绢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且是价格稳定的商量。
  现在朝廷正在逐渐的淘汰掉绢帛作为货币,所依靠的正是铜开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铸币局铜钱铸造技术的提升,产量大增以及成本大降。
  隋朝时,作为大一统的朝廷,可朝廷总共一百座铸钱炉,一炉一年铸钱三千贯,全国一年才铸钱三十来万贯。
  但是大秦如今,铜钱统一由皇家铸币局铸造,在数个产铜地设立铸钱场,使用先进的新技术,仅去年一年就新铸开元通宝一千万贯有余,是隋朝时三十多倍。
  此外,铸币局还不停的铸造金龙币和银虎币,使的市场上能流通的钱不断增加,加上钱庄、银行的兴起,银票、庄票的使用,也使的货币流通性大增。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愿意用绢来当钱了,绢回归到了他商品的本身。
  不过一年千万贯的开元通宝发行量依然远远不够市场流通,而货币不足,便始终是在妨碍着经济工商的发展,要知道,北宋末年,市场上的铜钱流通量有几亿贯之多,但依然还得依靠交子和银子等支持市场货币运转。
  “其实这次岭南真正值钱的东西,是李辅国留下的那些田地、奴隶、作坊等,那些才是真正值钱的,珍珠玳瑁犀角象齿香料这些,有时还不如粮食来真正有用。”
  “臣妾觉得陛下应当给民部的官员们好好上一课,你的这些话真是让人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之书。”
  “哈哈哈,有空的话是可以的,民部里确实没几个真正懂经济的,越是品级高的,反越不如下面的经年小吏,他们只是管家,只知道收税赋看府库,哪个又懂的国家经济呢。”
  正是因为这些人不懂经济,所以罗成到现在都不敢提出纸钞这个概念,哪怕现在一年铸一千万开元通宝都还远远不够解决钱荒,但罗成也不想提出纸钞,再好的经,交给歪嘴和尚,也还是会念歪的。


第1102章 禁不良人为府兵
  李辅国很委屈,为皇帝从岭南搜刮了上百船的金银珠宝香料犀角象齿桂圆龙眼,都是好东西啊。
  这些东西哪一样不是品质极好,船只沿运河一到洛阳,马上就能引的全城的贵族官员们疯狂吧。
  可现在皇帝下旨,虽然表彰了他办事的忠心卖力,却说这一船船的宝物若是直接送入京,那就会变的跟粪土一样不值钱。
  他想不明白,又大又亮的合浦珍珠怎么可能不值钱?
  一串精选的合浦珍珠项链,得引起多少贵妇人的疯狂啊。
  还有那香料,多好啊香料啊,胡椒在洛阳可是一升就能换一贯钱呢。
  想不明白。
  不过李辅国有个优点,就是想不明白的东西不去想他,尤其是皇帝交待的东西,想不明白那就执行好了。
  他一面调整船队的返程计划,一面开始跟下面人解释为何要改变,同时,他没忘记派了心腹坐快船返回岭南。
  皇帝说钱帛其实更值钱,就是奴隶也是好东西后,他决定把之前那些他看不上眼的东西,要回来。
  李靖此时已经回到了南海郡,当他见到李辅国派回来的人带的话时,不由的愣住。
  对李辅国突然出尔反尔也很惊讶,不过最后,他还是答应了李辅国的要求,同意那些战俘奴隶依然归李辅国,等他回来运走。至于说钱帛,李辅国愿意拿珍珠玳瑁等来换,他最终也答应了。
  李靖现在没空纠缠于这些小事,他现在全力在部署府兵。
  七十二营的驻扎位置已经选好,现在各营的指挥使也都选好了,同时各营的长史、司马、参军、都头、队正等军官也都选好了,基本上各营架子都拉起来了。
  如今关键的还是兵员不足。
  关于所差的那两万多府兵,一众人各有不同的意见。
  如丘和认为,应当尽快编齐七十二营,因此他认为完全可以从原本那些俚帅的私兵中取其精锐者充入。
  而李袭志则认为,应当尽选汉民。朝廷此前流放了许多人过来,其中不乏有些曾经是士兵,甚至有些还是军官,他认为可以从中选择点选。
  李靖现在一边命令各营的指挥使和骨干军官们带着部份士兵先前往驻地,同时令各地郡县配合修建军营,转运供给物资粮草,一面也在继续征求大家的意见。
  李辅国的人来了没多久,洛阳那边终于有旨意来了。
  皇帝对于李靖强留羽林军一事,先是斥责他无视朝廷制度,但最后又轻轻放下,此事揭过。皇帝最终还是同意了把一千余羽林军留在岭南,并说他还从三衙中又各抽调了一批军官和士官南下,以补充岭南三道府兵的力量。
  对于七十二营所缺的士兵,皇帝意思是就地点选。
  但皇帝也再次重申了点选府兵的标准,不得点选投降叛军,不得点选罪犯,不得点选长流岭南的流人,不得点选贱籍之人,不得点选俚僚蛮人,不得点选藩邦胡人。
  总之,就算是在岭南点选府兵,也得根正苗红,必须保证是大秦户籍上的良籍之民,没有犯罪记录,不曾是不良人,地痞、混混、流氓、无赖、乞丐这些都不许点。
  同时依然还是老三样,得家殷、丁多、身体强健勇武。
  皇帝此诏,就是要保证军人的地位,不能让那些罪犯地痞不良人等混入其中。同时,军人的待遇得保证,皇帝交待李靖,一旦按条件选中的府兵,得保证授田百亩。
  不管当地官田多少,都得必须保证府兵点选后授军田百亩这道红线不能破,哪怕当地百姓只能均田二十亩三十亩,府兵的这一百亩必须保证。
  再一个,得保证岭南军人地位,保证他们的荣耀。
  比如府兵之家,得钉光荣牌,战死府兵,得刻上英雄碑,进入英烈馆,得有人四时洒扫,清明冬至祭祀上香。
  而府兵的赏赐更不能少,将士们有功得按制度授勋或授官,军职和勋官,都得按制赐田赏钱,有伤亡的,也必须保证抚恤津贴到位。
  “若是让岭南军府中,尽是俚僚、流人、罪犯、乞丐、藩人,则不但不能保证战斗力,而且以后良家子弟,必再羞入军伍。而如不能兑现功勋赏赐,则自备武器的府兵也必将破产。”
  “今后谁人再入军府,谁再保家卫国?”
  严格限制府兵点选资格,同时保证府兵的功勋赏赐,这才是府兵战斗力爆表的根本所在。在隋唐之际,府兵所向无敌。
  但到了玄宗朝时,当时朝廷却下诏,把罪犯充军,甚至若是举报犯罪有功者,还能得脱军籍,免百姓入伍,当时的府兵中,已经尽是些罪犯、流氓地痞无赖,甚至是许多乞丐藩人,他们不再是那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地主或自耕农子弟,不再是从小习练武艺,身体强健,能够自备装备的战士,他们只是一群混入军中的兵痞,最终玄宗的卫府无兵可用。
  最终只能开始募兵,募集的士兵们已经不再如府兵那样有良好的出路,他们当兵只为钱粮,这也为最终安史之乱,为藩镇军阀割据,为武人乱世打开了恶魔之门。
  到了晚唐五代,当兵的脸上甚至得刺字,防止逃走。
  直到宋朝,士兵都得脸上刺字,被人称为贼配军,军人地位之低下,便是自府兵崩溃起,也是从府兵没有了荣耀。
  罗成虽然早就在府兵外设立了募兵的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但北衙和内衙的兵,其实比府兵点选还更严格。
  岭南是个复杂之地,这里汉俚混杂,长久以来,几乎都是半羁麼。
  既然两次用兵岭南,那么这次设立军府,就必须一步到位,要挑选最忠诚可靠,也最能打的汉家良家武勇子弟为军。
  看完皇帝的这封信,李靖陷入了沉思,他三原李靖,也是关陇将门,李家正是府兵制下那佼佼者。
  “陛下此诏,岭南从此无忧也。”李靖忍不住拍案赞叹。
  保证岭南府兵的纯洁,保证他们的荣耀,自然也就能保证军府的战斗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