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虽说要离京去祁连山下就藩之国,可也不能算是贬谪。
  千户真封,百里封国,这可是朝廷第三位正式实封的诸侯了,前两位是皇帝的胞兄,萧瑀则是第一位异姓诸侯。
  第二天。
  皇帝便下诏,授房玄龄为中书侍郎,以陈叔达为门下侍郎。
  如此,两位中书侍郎便是侯莫陈乂和房玄龄,两位门下侍郎则是魏征和陈叔达,左右仆射是杜如晦与王子明,另枢密使张须陀、兵部尚书卫文升、吏部尚书屈突通、御史大夫杜淹、翰林院学士承旨温彦博,政事堂十一位宰相再次备齐。
  萧瑀的除相,并没有影响什么大的反响。
  张须陀和卫文升这两位宰相,也各自前往金城郡和武威郡前线坐镇,秦琼尉迟恭等五员虎将,也赶往青海湖边。
  每天都有飞鸽送来前线军情。
  秦琼向皇帝的奏疏中,几次三番的重复自己的信心。
  “此战必胜!”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启动。
  沿着陇右、河西两条路线,无数的辎重粮草、兵员、民夫,都往青海湖汇集。
  边疆的临洮、西平、浇河诸郡,也是全面加强战备。
  一路路人马,正不断向青海伏俟城汇集。
  长安城中。
  皇帝召见了刚自青海返回长安的唐俭。
  面对着这个有些胆大的使臣,罗成让他在殿外等候了足足两个时辰后,才将他召见。
  “唐俭,你好大的胆子!”
  唐俭跪坐在地,“陛下,臣以为,吐谷浑本就狼之野心,与其被动于人,不如先发致人,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可你并没有成功,你就算有计划,也应当先禀明朝廷,然后由朝廷策划进行。若是由朝廷策划此事,定不会有这样的失败。绝不可能放慕容恪、慕容安远、天柱王等逃离,导致今日青海之乱!”
  不过虽然训斥了唐俭一通,但罗成最终还是没有降罪于他。
  毕竟,他当时远在吐谷浑,距京城相距几千里,有些情况也来不及请求后面,虽说胆子大了点,但作为使臣和将军们,有的时候确实也需要这种决断之力。
  虽说失败了,但也不能全怪他。
  “唐俭,朕现在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积石山以南是党项羌诸部,如今党项羌大多被吐蕃说动,出兵北上来犯,朕派你秘密前往党项羌诸部,带去朕的旨意。”
  党项羌在吐谷浑以南,靠近四川,夹在吐谷浑与苏毗之间,如今苏毗被吐蕃吞并,于是党项羌与白兰羌这两大部落,便与吐蕃直接相连。
  这些羌部因地处偏僻蛮荒,所以很野蛮,有点好处,便心动。
  这次想着跟吐蕃一起北上抢一把。
  罗成让唐俭去出使党项羌的细封部等诸部,去游说这些党项羌归附大秦,罗成承诺,只要他们归附大秦,与大秦一起讨伐吐蕃、吐谷浑叛军,那么吐蕃所占据的苏毗之地,大秦将赐封给他们。
  并且,朝廷还将授封党项羌诸部官职爵位,并与他们通商贸易,开设边市,以茶易马。用中原的丝绸布匹盐酒等换他们的牛马皮毛等物。
  开放边禁,互市贸易,对于那些边境的部落来说,向来是有极大诱惑力的,一般情况下,中原都会限制与那些部落的交易,使得他们难以得到足够所需要的中原物资,借此限制他们的发展壮大。
  甚至一些小点的部落,一点资格都没有,只能跟那些有资格跟中原交易的大部落交易,花更多的代价交易。
  更别说,中原的赐封可是很值钱的,能得到中原册封,拿到中原的旗鼓,他们有时就能号令周边的小部落,甚至打着中原朝廷的旗号去征伐那些敌对势力,一般人还不敢插手干涉。
  当然,党项诸羌毕竟已经先答应了吐蕃人的出兵请求,因此要成功说服党项人,也并不容易的。
  “你若成功说服党项诸羌归附,朕既往不咎,若是你办不成,则新帐旧账一起算,两罪并罚,可愿意?”
  唐俭立马道,“臣愿意将功赎罪,出使党项羌!”
  罗成笑着点头,“既然如此,那就退下吧!”
  党项也是属于西羌的一支,因此也称为党项羌,他们闻名历史之处还是他们后来在甘肃一带建立了西夏国。
  但最早的时候,羌人却主要是发源于青海东南的黄河一带,也就是此时河源郡一带。
  汉朝时,大量的羌族内迁至河陇和关中一带,但党项人却一直留在黄河源头的麦积山一带,过着不知稼穑、草木记岁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他们以部落划分单位,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到此时,逐渐形成了党项八部。
  其中以拓跋氏和细封氏最为强盛。
  历史上,他们也是在唐朝时归附内迁,慢慢的逐渐集中到了甘肃东部和陕西北部,后来借着唐末黄巢之乱,党项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勤王,被唐僖宗赐定难军节度使、封夏国公,赐姓李。
  至于,党项人终于登上政治舞台,在晚唐至五代的这段风云时期,他们渐渐控制了数州之地,掌握兵权,也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枭雄。
  并在北宋时,起兵叛宋建立西夏。
  但在此时,党项羌,只能算是诸羌里比较落后的一支,关陇河西一带有大量的羌人,许多都是汉朝时内迁的,他们已经算是熟羌了。
  但党项羌却始终留在黄河源头的老家,过着落后原始的游牧生活,不过这些人彪悍凶蛮的很。
  若是能够策反这些党项人内附,到时正好捅吐蕃一刀子。
  至于党项羌若是归附,得授官职封地,会不会又如历史上晚唐那样趁机崛起割据,这就是以后的事情了,罗成相信,正常情况之下,他们是不可能再有这样机会的。
  罗成还派出了另几位使者,分别前往白兰羌、多弥,以及东女国西山八国,这些都是苏毗以北以东的诸羌部落,大多都在吐蕃征服了苏毗以后,向吐蕃臣服称臣。
  不过依然还是保留了实际上的独立地位,罗成也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能够策动这些西羌诸国归附大秦,反攻吐蕃。
  而在他还没离开洛阳时,他还派了使者前往漠北,向薛延陀汗王传诏,让这位附属于大秦的漠北汗王,出兵西突厥。
  他甚至还派出了两支使团假充商队,意图往西,越过西突厥控制的西域地区,分别去波斯和罗马,出使两国,与他们结盟,一起对付西突厥。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罗成不介意多拉几个帮手,他只想要早点结束这场战争,因为现在的大秦,拖不起。


第974章 羌管悠悠霜满地
  罗嗣业嘴里嚼着一块牦牛肉干,高原上牧人自然风干的牦牛肉干带着些许的腥味,特别的硬,得很用力嚼方行。
  靠着火堆。
  倒还是挺惬意的,若不是后面的追兵,确实还不错。
  副总管郭孝恪递上来一张地图,羊皮地图上已经用炭画了好几个圈。
  “弄清楚了,突然出现的这支人马,不是突厥人,也不是慕容恪或慕容安远,是他娘的吐蕃和西羌军。”
  嗣业攻破乌海城,天柱王溃败而逃。大获全胜的嗣业也就押着俘虏和缴获的牛羊准备原路返回青海湖边。
  可谁想,西突厥人和慕容恪的兵马确实还远,可从南边却杀来一支骑兵。
  一开始嗣业还没摸清对方到底是谁,稀里糊涂的接了一仗,结果发现这支骑兵居然很强悍,嗣业并没占到多少便宜。当然,副总管郭孝恪等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的秦军主力没来,这仗主要是慕容顺的吐谷浑兵打的,他们战斗力不行,所以没能得胜。
  但不管怎么说,这确实让嗣业警觉起来。
  那支骑兵一战未胜后,却也没有马上退去,而是开始远远吊着。
  嗣业撒去十余支轻骑去打探,终于摸清了点情况,原来对方是吐蕃和西羌联军,但这支吐蕃军并不是大非川那边的那一万人,那一万人还在那边没过来。而这一支,却是新来的一支。
  “约三万人,其中吐蕃骑兵一万,另有西羌兵约两万。这两万西羌兵,有一万是多弥部的还有一万是白兰部的。”
  多弥是在牦牛河以北的一个西羌国,吐蕃称他们为南国,在苏毗被吐蕃吞并后,多弥受到压力,与其黄河源头的紫山下羌国白兰羌都向吐蕃称臣。
  这次两国受到南日论赞的出兵命令,各出兵一万,随吐蕃军而来。他们走的不是先前那一万吐蕃的路,而是越过牦牛河、翻过紫山,然后踏过黄河源头,直接就到乌海附近。
  这条路线是出积石山北,从西绕过了积石山脉。
  不过这支联军还是迟来了一步,没能及时赶到增援天柱王。他们到的时候,嗣业已经带着俘虏和战利品从乌海城撤退了。
  于是他们尾随追击,结果一战却没占到便宜,一时间这些吐蕃将领也就不敢大意。
  嗣业久经战阵,统兵已经越发厉害,虽然吐蕃人还没有再发起进攻,但他很清楚,这些人只是在寻找机会。
  他们随时有可能发起攻击。
  “我们行军太慢了。”嗣业道。
  郭孝恪哈了口气,把火伸进火里烤。
  “他娘的,你说这鬼地方,都五月了,怎么还下雪呢?还有,不披甲都感觉累的慌,一打仗,更是累的虚脱。”
  “据说因为这里是高原,离天近,我曾听陛下说过,说海面是天下最低的地方,而青海湖那边,地面要比海面高出七八百丈,而现在我们处的这些地方,更是要比海面高出千丈,我们周边这些山峰,甚至要高出一千四五百丈。这么高的地方,离天近,空气稀薄之类的,所以人就容易疲劳,没呆惯的人还容易有不良症状等,但只要适应久了,也没事。”
  郭孝恪听的似懂非懂,“原来我们在一座巨大的山上啊。”
  “我估计吐蕃人要攻击我们了。”
  “什么时候?”
  郭孝恪问。
  嗣业看着地图,“你别忘了,大非川南还有一万吐蕃军,而这附近也还有天柱王的败兵,他们随时可能联合起来攻击我们。”
  “可是这鬼天气,行军实在是难以加快了。”
  嗣业皱眉,“那就扔下那些俘虏牲畜等。”
  郭孝恪很舍不得,那可是几万俘虏和十数万的牛羊马匹呢,更何况,还有乌海城抢的许多盐布金银等物呢。
  “大帅,那些牲畜战利品可大多都已经分到将士们名下了,只怕他们未必愿意抛弃啊。”
  大家这么辛苦打仗,好不容易得来的缴获战利品,哪能说扔就扔呢。
  “我看吐蕃人未必敢攻击我们,他们才三万,我们可是四万多,之前他们突袭我们不也没占便宜。”
  “没多远就能到大非岭了,到时咱就不怕了。”
  嗣业找来慕容顺,让他抛弃俘虏和战利品,可慕容顺也一样不愿意抛弃。
  “将士们只怕不肯。”慕容顺说,他这个刚归国不久的太子,靠兵变弑父夺位,全是凭一些贵族将领们的支持,这次打下乌海城,大秦和吐谷浑一家分一半战利品,吐谷浑将军们本就有些不太满意了,觉得秦人出兵才占两成多,分的时候却分走一半。
  现在又要让他们把这到手的一半也抛了,他们哪愿意呢。
  “大王,吐蕃人也不过如此,咱们马上就到大非岭,那里有数万秦军在,更不惧吐蕃人。”
  慕容顺不肯同意,嗣业虽说是大秦的元帅,但此时军中四万余人,嗣业麾下秦军不过万人,他也不可能抛下吐谷浑军自己独自撤退。
  加之郭孝恪这位副总管也舍不得抛弃缴获,于是只得暂时搁置这个提议。
  “多派探马,加强警惕,让全军加快速度。”
  只不过要带着几万俘虏,十数万牲畜,还有大量战利品行军,还要顶风冒雪,还得时常提防附近的吐蕃人,行军又哪里快的了。
  好在一连数天,吐蕃人只是远远尾随着,并没有发起进攻。
  这一天,他们终于走出温泉谷,前面就是大非川了。
  “他娘的,终于到了大非川了,这下不怕了,幸亏咱们没扔下这些,要不可就亏大了。”郭孝恪看着前面的大非岭,又看看身后那长长的队伍,不由地笑道。
  嗣业的眉头却依然紧皱着,他本以为,吐蕃军定会在他们抵达大非岭前袭击的,可是没料到一直到了这里,也没见出手。
  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大非岭上,程名振也看到了山下的秦军返回,于是山门打开,一支轻骑奔下山来迎接。
  嗣业见到程名振,立马就问,“大非岭附近可有什么异样?”
  “其它的都好,就是前几日派去北面的几支侦骑一直都没回来。”


第975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我们的退路估计已经让人抄了!”
  嗣业望着阴沉沉的天,叹声道。
  “不可能吧,北边哪来的敌军?”郭孝恪依然还是认为嗣业过于紧张了,就算数路敌军正在到来,但离的应当还远,他们依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带着丰厚的战利品从容而退。
  只是嗣业却相信自己的预感。
  “赶紧先把人马撤进大非岭营寨中。”
  又是数支轻骑驰向北方,这一次,不信邪的郭孝恪亲自带队,一定要证明嗣业的担心是多余的。
  大非岭营寨中。
  在嗣业进攻乌海的这段时间里,营寨又迎接了几支辎重队伍的到来,来自西平、临洮等郡的上万民夫,带着大批粮草军械抵达。
  同时,又有附近几郡征发的郡兵以及诸羌部落兵,也来了近万。
  “现在寨中有五万余人,其中有之前留下休整的一万余府兵,另有羌兵万人,郡兵等万人,加上还留在营中的民夫约两万。”
  程名振告诉嗣业,他这段时间派人加固扩建了营寨,增建了几座小堡,同时也打造了不少投石车等重型器械,这都是为应对南面的一万吐蕃人准备的。
  只不过那些吐蕃人一次都没有来攻过,只是有几次来了几支小骑队,他也派人围杀了部份,逃回了一些,此后就再没有出现在附近过了。
  “粮草有多少?”
  “足够十万人食用三个月之久。”
  “那器械呢?”
  “打上几场硬仗是足够的。”
  程名振对眼下的局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见嗣业已经回来了,他也说起朝中几次来令,让他们班师北返。
  “现在元帅得胜归来,我们可以撤了。”
  可嗣业却摇头。
  “想轻松撤退,只怕不容易了,此去青海伏俟城,还有八百里路,一路上道路难行,我们这里又还有这么多民夫和郡兵等。”
  这个时候,嗣业已经后悔不应当一意孤行非要攻打乌海了。
  郭孝恪在离开后第三天回来了,有些狼狈。带出去的数支轻骑,也只回来了一半。
  一见嗣业面,他便有些灰败的道,“这下麻烦了,慕容恪与西突厥的联军,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跑到我们北面去了,现在拦住了我们撤回去的道路。他娘的,之前情报不是一直说他们还在西边吗,怎么一下子反跑我们前面去了?”
  “军情本就虚虚实实,很明显,对方放了些烟雾,然后耍了我们。”嗣业问郭孝恪,“你发现了多少西突厥军和吐谷浑叛军?”
  “离这里百里左右,约摸着得有三五万人,他娘的,太出人意料了。”
  程名振和薛万均都不由的皱眉,这下就是三面皆敌了,唯有东面没有敌人,但东面是黄河,而且黄河之东是西倾山和连云山,路更难走,尤其是带着大部队和辎重更不行。
  “要不,我们趁敌人还没合围,咱们杀回去?就算有三五万西突厥和吐谷浑叛军,也绝拦不住我们。”郭孝恪提议。
  可是嗣业却摇头拒绝了。
  若是战场在中原任何一处,他麾下的这些兵哪怕只有一半,但只要都是秦军府兵,他也有信心杀出去。
  可九万人中,秦军府兵只占了两万余,剩下的是吐谷浑军和郡兵、民夫、羌兵,更别说这边恶劣的气候和陌生的地形,都是无形的绳索。
  相反之下,敌人却对这里的地形和气候等更适应,一个不小心,他就可能兵败于此。
  嗣业再次找程名振确认了营寨中的粮草军械数量,确认很充足后,他眯起眼睛。
  “我们不走,就在这里守着,以逸待劳,以守待攻。”
  现在营中有九万余人马,还有三万多俘虏,另牛羊马匹等牲畜十几万,坚守个几个月是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的。
  既然如此,那就守,为何要冒险撤退。
  大非岭的营寨,虽不是什么险要坚城,但也占据有利地形。
  罗嗣业身为行军总管,全军主帅,就算吐谷浑军不隶属于他管,但慕容顺也得听他的建议。嗣业说现在敌人三面来围,兵力甚至在他们之上,此时撤退太过危险,要坚守城池,打一场防守反击战。
  慕容顺虽然听说三面来围,心下慌张,可见嗣业很淡定的样子,并不是已经到了穷途无路之时,倒也稍安定了些,听完嗣业的坚守理由,慕容顺并没有什么好的主见,只能犹豫半天,最后道,“我与大王同进退,战守调度,皆听大王指挥。”
  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