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混战直到天亮,武士谫、高满政、胡大恩率反正之军一万五千,夜间袭击突厥军营,斩杀八千余众,俘虏一万余,其余突厥人溃逃往云中,不满三万。


第886章 大器晚成李药师
  “统帅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
  雁门城下,皇帝在御前军机会议上说道。
  今天的皇帝心情格外的好,脸上始终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年轻的皇帝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比较隆重的绢甲,颜色鲜艳,笔挺如真。
  高大挺拔的皇帝腰间佩带着一把玉具长剑,皇帝绢甲的双肩上,还各订着镶着五颗黄金星星的肩章。
  不断有情报汇总过来。
  卫尉寺特工司、兵部职方司、枢密院的巡检房,以及亲军都尉府四大情报部门各自通过自己的渠道,将各地的情报雪片一样汇总奏上。
  几乎都是好消息。
  “陛下,又有什么好消息吗?”
  从洛阳赶来的几位宰相,本来开战前对战事还比较担忧,但现在局势进展的非常顺利,远超大家的预料。
  连向来持保守态度的杜如晦,这下脸上也没再一直绷着了。
  “岭南有好消息。”皇帝笑着告诉大家。
  他先前挑选了李靖率一军由水师自江都出海,由海上前往岭南。当时皇帝的这个安排,其实好多人都不以为然。一来,李靖投秦后,虽很得皇帝重用,但也没见立过什么真正像样的大功,没打过什么硬仗狠仗。
  几次短暂的统兵,也都是辅佐着士信、存孝他们,也很快又调离。
  他去岭南,就带着那么万把人马,相距中原万里之遥,哪怕那边有燕王罗艺,有归附的始安郡丞李袭志,也有上表称臣的冯盎,可毕竟太远了。
  罗艺那般有名的大将,在安南数年,也始终没能平定岭南,也只是勉强维持着安南这一块地方,李靖去了又如何?
  在他们看来,皇帝派李靖去,也仅仅是表示下大秦朝廷对岭南的态度,给那些割据的酋帅们一点震慑罢了。
  “朕之前,拜李靖为帅,海上出征岭南,特授他承制拜封之特权,让他征讨安抚岭南。如今终见成效了。”
  李靖从海上到岭南高凉郡登陆,一开始也很不顺利,许多士兵海上漂了许久,病亡不少。到了岭南,又面临着高凉郡冼宝彻的反击。
  好在李靖采用震武威示礼仪的策略,一面军事征讨打击,一面又拉拢安抚,效果还不错。本来冯盎在岭南是世代豪强,地方威望不小,也曾北上在杨广朝廷担任过大将军,他在岭南汉人和俚人当中,都有一定的威望。
  可偏偏高凉郡却出了个冼定彻,冯冼世代联姻,这冼宝彻便是冼家人,冼家是俚人,他跟冯盎闹翻,冯盎居然争不过他。
  好在李靖来了,李靖不但战略水准高,关键是他还带来了一支精锐兵马啊,虽数量不多,也就万余人,可这万余人装备精良,又都是久战老兵。
  李靖以冯盎为向导,调整战术思想,水陆并用,很快就接连大败冼宝彻几次,打的他狼狈不堪。
  冼宝彻原本控制的十余州之地,很快就被李靖夺下高、罗等八州。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靖在岭南声威大震,他再派出使者,四处去招安那些军头,效果就好的多了。
  始安郡的李袭志被授为始安郡开国公,拜始安郡太守加岭南西道左都督指挥使。李袭志在桂林誓师出征,用计击败了永平郡割据的太守李光度,收编其人马,然后南下与李靖、冯盎顺利会师。
  这两路人马会师后,兵威大振。
  此后向东联军围广州,攻潮汕。
  四月。
  原隋朝鸿胪寺卿宁长真以宁越、郁林两郡之地请降于罗艺,广州军头邓文进请降于李靖。
  五月。
  隋合浦太守宁宣、日南太守李浚先后向罗艺请降。
  等到六月初,岭南、安南全境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俱被李靖、罗艺、李袭志、冯盎先后击败,或死或降。
  岭南平定。
  这个消息几经周转送到雁门,因此皇帝才会这么高兴。虽然说,眼下岭南安南只是暂时表面上的归附平定,还没有真正的掌握。
  但起码,已经没有人敢公开对抗大秦,他们都承认了秦朝的统治。
  李靖在岭南,因时就势,给予归附的宁长真、邓文进、杨世略、宁宣、李浚等人不小的权力,分守他们太守等职,他们不少人依然掌握了不少兵马,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不管怎么说,大秦已经平定岭南和安南了。
  “燕王罗艺和始安郡公李袭志、耿国公冯盎皆已经起身北上,他们还从岭南抽调了七万余人马北上,李靖坐镇岭南。燕王罗艺沿海北上,伐沈光兴义安、建安诸郡。耿国公率军两万余自广州北上,越大瘐岭入南康郡,攻江西林士弘。始安郡公李袭志率军两万余出桂林北上,攻萧铣的零陵、衡山诸郡。”
  李靖坐镇岭南,而罗艺等抽调了岭南原诸军阀们的大军三路北伐。
  这既是釜底抽薪,同时也是驱虎吞狼之策。
  皇帝又如何能不高兴呢。
  罗成对李靖已经去了嘉奖诏令,还特旨加封李袭志为康国公。
  “还有几个好消息,赵贵在涿郡斩杀高开道收复涿郡,并且兵进云中。而冯孝慈在上谷斩杀了归附夏军的甄翟儿,挫败了夏军的一次大举进攻,断了他们想打通与太行山西突厥军与刘黑闼的联系。”
  “原夏军刘黑闼部将胡大恩归秦之后,与武士彠在马邑神武城成功策反了刘武周大将高满政,他们在神武大败突厥结率社部五万大军,并斩杀结率社等突厥贵族三百余人,阵斩八千余级,俘虏一万余。”
  ……
  这些好消息一条条自皇帝口中说出,参与军机会议的众臣们无不一脸激动,齐声欢呼。
  “诸位,相持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全面占据了战争主动权,颉利现在已经即将成为我们的瓮中之鳖。赵贵已经到了云中,冯孝慈也到了灵丘,高满政和罗大恩占据了神恩,现在,该是我们全面反击的时候到了!”
  “陛下,雁门城下的准备已经完备,就待陛下一声令下,便能一举攻破雁门城。”
  “战争已经打了两个月了,是时候结束了!”皇帝语气激昂!


第887章 斜阳欲落、黯然销魂
  杜如晦曾经给皇帝说,朝廷最多能支撑这场大战三个月。三个月不能结束战事,大秦就会崩溃。
  现在,已经过了两个月。
  虽然还未结束,但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线。
  秦军先后击败了柴绍的十万唐军、高昙晟高开道的几万杂兵,并宋金刚和甄翟儿的赵郡、襄国两郡贼兵,并收复上这二郡和上谷、涿郡。
  如今,随着神武城的这场倒戈一击,和冯孝慈在上谷的与夏军一战,不但刘武周在雁门成了孤军孤城,夏军也被隔绝在太行以东了。
  沙盘前。
  枢密使张须陀以竹鞭指着代北地形,“陛下,现如今,刘武周约五万兵马困于雁门城,其楼烦关、土城、西陉关加起来约一万守军,马邑城还有约一万兵马,但只要我们拿下雁门城,则三关也不可守。”
  “夏将刘黑闼的夏突厥军约三万人,如今困守灵丘城,被冯将军的五万军团包围。”
  “云中城依然还在刘弘基、尉迟亮和李客师三位的控制下,如今有罗国忠他们的八千藩骑策应支援,应当还能再守一段时间。”
  “云中城下,现在颉利的突厥军只有十一万了。”
  “才十一万?不可能吧,颉利南下时不是号称二十万吗?”
  “南下时是二十万不假,可他攻定襄和大利城时也损失数千人马,在大利城又被晋王歼灭五千留守兵。此后,攻云中三城,死于酷暑热病的和攻城伤亡的,也有近万。而其在涿郡的五千人也被赵贵歼灭。”
  “还有刚刚在神武,又折损两万。”
  “另还有五千在刘黑闼的灵丘被困,此外,颉利先前还派出五万大军去追击晋王,但却追错了方向,现在已经追到奚境去了。”
  原本号称联军六十万。
  但是现在,整个代北的敌军,分成了三块,雁门马邑这块,约有七万代军。
  灵丘城约三万夏军。
  云中城下,约十一万突厥军。
  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一万了,还如此分散。
  相比之下,如今的秦军反而兵力不减反增。
  赵贵收复涿郡后,虽有些损失,但从叛军中补充了一些,数量不减反增,如今除了到达云中的八千藩骑,他还率领了步骑六万。
  冯孝慈在上谷打了几仗,同样从五万人打到了八万余人,现在除一军留守上谷、恒山、博陵、赵郡、襄国诸地外,他还率领了六万人围灵丘。
  神武城,还有罗大恩和高满政的一支兵马,他们收编了一些俘虏后,已经多达三万余人。
  至于雁门城下。
  皇帝亲率的禁军十万,而还有十万人分路出击扫荡。
  更别提,现在太原等郡还送来了十万郡兵乡勇助阵。
  秦军在代北已经对敌军形成了数量压倒优势。
  “陛下,老臣建议关门打狗,让赵贵将军率其部六万人马,绕道云中北面,攻夺牛皮关,封锁突厥北逃之路。令罗大恩和高满政自神武北上,率其部三万人堵住杀胡关。”
  “秦琼、程咬金几位将军加紧进攻楼烦关和西陉关,破关后北上进平虏谷,据长城偏头关。”
  罗成看着张须陀的这个战略计划,这几乎就是要四面包围颉利,重演几年前始毕可汗在马邑全军尽没的一幕了。
  兵部尚书卫文升此时更是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计划。
  “陛下,为防颉利嗅到不好的味道,提前逃跑,臣以为可暂时先对雁门围而不打,集中精锐先攻西陉关,入马邑后拔马邑城,然后抢占偏关、杀胡关、牛皮关等,对颉利四面合围,彻底不给他逃跑的机会!”
  按这位老帅说的,刘武周虽有几万大军坚守雁门,可他不过是瓮中之鳖,派一支兵马看住他就行,收拾完了颉利回头再来打他。
  “陛下,突厥人终究是大患,若让颉利跑了,只怕要不了几年,他又能再恢复实力,到时再来侵犯,终究麻烦。”
  几位老将都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眼下颉利还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他的情报严重滞后,所以还不清楚现在秦军已经全面占据了战争主动权。
  而卫文升等认为,就是要抓住这个时间差,不给他反应的机会。
  再来一场歼灭战。
  几年前,罗成在马邑打了一场歼灭战,痛歼始毕可汗的南侵军团,从此之后数年,阴山以南便不复为突厥所有。这次若是能再歼突厥一次,那突厥就算彻底趴下了。
  “陛下,此战若胜,可保北地三十年之无忧也!”
  这下连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些文臣宰相,也一个个挽起袖子高喊着要打。
  “一定要围歼颉利,围歼他。”
  “绝不能让他逃了。”
  “拒不接受投降请和,灭了他!”
  看着这些气势汹汹的宰相和老帅们,罗成不由的哈哈大笑,这就是精气神,面对着颉利的来势汹汹,秦朝上下就没有一人怂过。
  现在,也没有一人说要宽仁大度,有机会搞死就绝不搞残。
  大秦开元二年,六月下旬。
  皇帝在雁门关下再次调整战略。
  以张须陀和卫文升率五万禁军加上十万郡兵乡勇继续围困雁门城,而皇帝调集十万大军强攻西陉关入马邑。
  程咬金和薛万彻则率军五万去攻楼烦关。
  皇帝的主力军团的任务是破西陉关后北上云中城拖住颉利主力,程咬金他们的任务是破楼烦后夺马邑,然后分兵去守偏关塞和协助胡大恩他们守杀胡关。
  “粮草能供应及吗?”
  皇帝问杜如晦。
  右仆射面色通红,拍着胸脯道,“皇帝尽管在前线与颉利决战,粮草军械之事,臣想尽办法也会保证供应的。”
  此时夏粮刚收,河东太原雁门楼烦等地许多地里的庄稼,都是刚割下来的,包括刘武周地盘的雁门楼烦两郡地里的粮食,都被隋军抢割了,所以这批就地夺取的新粮,大大缓解了杜如晦的压力。
  此时秦国君臣上下,已经不满足于击退颉利的突厥军,也不满足于收复代北诸郡,他们的目标更明显,胃口也更大,他们要彻底的把颉利的突厥军团歼灭,来了就别想走了。
  此战,要打出北疆三十年太平。
  此战,要把突厥打的灭国!
  这将是一举灭国之战!


第888章 天威
  七月初一。
  秦军大将秦琼尉迟恭击败驻守西陉关的刘武周大将寻相,兵马越过勾注山翻过长城进入马邑郡内。
  李世民、柴绍、李德良、李叔良等俘虏也跟随大军前进。他们被一队秦军看着,每人骑着一匹突厥马,就跟着皇帝的近卫队不远后面。
  这四位败军之将,默默无言,看着秦军行进时的那庄严齐整,心中却是暗暗惊叹。
  他们尤其是惊叹于秦军骑兵的数量,秦军骑兵的数量超过军队总数的四成,其中重骑兵又占骑兵的两成。就算是步兵,其中骑马的步兵也占到一半,剩下的一半步兵虽不骑马,但却是每火九驮马。
  隋军时府兵规定每火六驮马,一火十人备六匹骡马,不是骑乘,而是驮运装备。在开皇时,隋朝府兵甚至是每火八驮马。
  而如今秦军每火却有九驮马,反超出隋最盛的开皇之时。
  秦军编制,每三人一组,三组为火,五火为队,再加上队头队副旗手和两个护旗手,于是一队刚好五十人。
  因此一火三组九人九驮马,其实是已经达到每个步兵都配有一匹驮马了。而隋时一火是十人,十人八驮,其实都还没达到人手一驮的地步。
  从此就能看到,秦军之精锐。
  相比起来,关中的李唐可就差远了。
  李世民率军五万入河东时,手下五万人马,其中骑兵不过五千,才占一成之数。步兵中每火只有五驮马,是两人一驮,根本没有骑马步兵。论装备和训练,也远不及秦军。
  “他们的骑兵皆配双马。”柴绍对李世民道。
  李叔良则叹道,“秦军所有步骑都配有弓箭,骑兵和步兵弓手,甚至配有双弓五弦三袋箭。”
  “骑兵皆有甲,步兵铁甲装备达六成,其余也皆着皮甲。火长以上,皆有明光甲。”李德良道。
  李世民则更关注的是秦军士兵,“秦军火长以上者,皆是老兵。他们的兵,肩上还全佩有铜章,有不同纹案,阶级分明。”
  肩上的铜章区分士兵等级,而头盔的盔缨颜色,则区分军团,再配上那一面面的队旗、营旗、团旗、厢旗、军旗,使得秦军虽众,可行进之时,却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更别说,秦军行进之时,还有军乐手敲锣打鼓吹号。
  李世民生出一股无力之感。
  大唐怎么跟秦军打?
  眼下的秦军,虽还未一统天下,但其之精锐,甚至远超开皇年间的府兵了。其久经战阵,勇武能战,尤其是赏罚分明,有功即兑,使得秦军战斗意志极强。
  虽说罗成的秦国所有军队加起来也仅五十万之众,可唐军前后几次征召、整编的兵马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万,但却完全无法同比。
  在秦军的身上,总有着一股子激昂的精气神,这是唐军所欠缺的。
  “我觉得罗成堪比刘裕、慕容垂,或北周之宇文邕。”
  刘裕和慕容垂不用说,五胡十六国之后,南北朝时代最强的两个牛人,北慕容南刘裕,几乎都是横扫天下无对手之人。
  而北周的宇文邕也是个猛人,中原经历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的几百年动荡,能够重新一统,最大的功绩者应当说就是周武帝宇文邕,这位皇帝十分了得,被权臣叔父拥立后,忍辱负重几年,最后一举诛杀宇文护,然后改革制度,继续推行均田制,并改进府兵制,把军权从那些柱国、大都督们手里收回,他还灭佛,全面强盛周国,然后一举灭齐,若不是三十来岁就死了,哪有后来杨坚的什么事。
  “也许罗成突然战死在代北,或死于流矢,或亡于暴疾,这天下还能有变数,否则罗成将一统中原矣。”
  柴绍很悲观的道。
  “可秦国上下,铁板一块,尤其是秦军,虽出了刘武周、王君廓这样的大将谋反之事,可并没有影响到其整体,流矢、暴疾……”李世世摇头。
  是啊,把希望寄托在这种虚无漂渺的事情上,不也正说明了他们的绝望了吗?
  马邑郡城,善阳。
  秦皇率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城中的百姓听闻之后,不但没有半点慌张,甚至带着期盼。
  马邑守将王五召集城中军民,欲誓死抵抗,可大家反应了了。派去征召城中青壮上城协防,更是被百姓们紧闭大门吃了闭门羹。
  皇帝派出使者来到城下,向城中劝降。
  面对着城下那铺天盖地的大秦红色军团,马邑城中虽还有兵万人,可主将却深深无力。
  人们崇尚强者。
  大秦正是如今最强大的军团,更何况,他们的军纪严明,不少马邑城中军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