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锐的这些行为,罗成看在眼里,不过没生气,反而很高兴的亲自上前扶起二人。
  “萧公深明大义,归附朝廷,朕非常欣喜,二位免礼平身,快快请起!”
  “罪臣父亲之前本欲早归朝廷,奈何杨义臣将军态度坚决,所以有些无奈……”
  “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朕能理解,但既然如今愿意归附,就是好事,没有晚的道理。”
  对于萧锐,罗成还是马上提出,授封他为东宫学士之职,而对温大雅,则特授他为翰林学士之职。
  “朕之太子年幼,正需要萧学士这样的年轻才子辅佐。”
  他又对温大雅道,“翰林学士院是本朝新设之衙门,学士为朕及太子值讲经筵,入从侍班、扈卫随驾、稽查皇子们的学业功课等,是朕之私人,相当重要。”
  这个翰林学士,其实就类似于皇帝的秘书,与之前秘书监的职责类似,但更侧重于随驾扈从,甚至可以待诏草拟旨意,已经有一些中书舍人的职权了。
  温大雅以前也是当过东宫学士的人,岂会听不明白这个大秦翰林学士院学士们的职权很重。
  “臣何德何能,安敢接受如此重任。”
  “太原温氏三杰之名,朕也是早有耳闻啊,如今能得卿兄弟三人,朕可是万分欣慰,不要推脱拒绝,否则朕就不高兴了。”
  罗成呵呵地笑道,并直接给太原的温大临也授了个太原郡丞之职。
  至于萧瑀。
  罗成当场授封萧瑀为太子太师、中书侍郎,并赐封蜀国公爵位,实封食邑一千户,赐地三千亩。
  对于罗成的这个封赏,萧锐眉开眼笑,很是满意。
  他知道李密降罗成,不过授封一个蒲山郡开国公爵位,封了个太常卿而已。而王世充降秦,更只给了一个淮南县开国侯爵位、光禄卿之职。
  他父亲归附,罗成居然给了实封千户的蜀国公爵位,甚至还给了中书侍郎这样的宰相之职,更别说还有个太子太师的荣衔。
  他来之前,父子有过密谈。
  萧瑀觉得,罗成可能封他一个郡公或县侯,再给个太守或九卿之职,谁能料到,还能给宰相之职。
  “臣萧锐代替家父谢吾皇厚恩!”
  一桩交易算是谈成。
  接下来要谈的便是具体归附事宜了。
  这方面有温大雅出面,罗成与他交谈了会,便已经知晓了萧瑀的整个计划,对于温大临温大雅兄弟更加满意。
  新朝初立,正极需要这样的文臣。
  “李世民不足为惧,温学士你回太原之后,请萧侍郎马上派遣一可信之干将往霍邑屯驻,这里临汾水依霍山,十分险要,背后便是雀鼠谷这条险道。前守霍邑,后守灵石、介休,则李世民兵再多,也难以北上太原。马上夏季汛其来临,到时西河郡便只有雀鼠谷一路可走,那时更难通过。”
  “至于井陉,也不用担忧,就算有李渊心腹把守,可萧公肯定也有自己人在,只要关键之时能为内应,我自能破关入城。”
  罗成对萧锐两个交待道。
  若是萧瑀这个主帅不降,那么太原之战,肯定得有几场硬仗要打,尤其是李世民正赶来太原,虽然他对这个年轻小舅子还没太担忧,毕竟他还年轻,真论本事比自己嫩多了,更别说他的兵马也不及自己精锐勇悍,但若让他先入太原,据城而守,这仗可就要难打的多。
  现在好了,萧瑀一降,太原之战还没开打,罗成已经基本上赢了七八分了。
  谈妥之后,罗成特意让内侍取来玉麒麟符,一般文臣用鱼符,武将用武符,就算最三品以上的大臣也只是以金为符,而玉麒麟符,可是皇帝赐给大臣们的荣宠。
  赐萧瑀玉麒麟符,又赐给温氏三兄弟金鱼符金鱼袋,特赐给萧锐银鱼符。
  温氏三兄弟品级是不够三品的,特赐金符,也是荣宠。
  他还给萧瑀赐斗牛袍,特赐温氏三兄弟紫袍玉带,赐给萧锐绯衣银带。
  最后,罗成甚至左手挽着温大雅右手挽着萧锐,将二人亲自送出门外。
  这一套下来,就算是沉稳如温大雅也不由的觉得浑身血液沸腾,面皮发烫了,这般君王荣恩,太让人受用了。
  “请陛下止步,臣等这就赶回太原。”
  萧锐更是激动的都不知道要如何说话了,说来也是公侯贵族子弟,但哪个皇帝会这般礼遇他们呢?
  此刻,他真有一种士为君死的感动,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


第833章 汉城
  大秦开元二年,春。
  安东道右都督指挥使、带方郡太守、右神机军使、英国公徐世绩率领新建的右神机军抵达带方郡就任。
  这支军队从辽宁和安东两道的左右神策军中抽调军官为骨干,又自关外移民汉人中抽调强健乡勇成军,全军两万四千人。
  其副将有程名振、费青奴、王伯当、徐圆朗等。除程名振是忠武军老兄弟外,费王徐三人,都是中原大战结束后,原王世充和李密旧部归附。皇帝对这些降将都很宽仁,并未追究过去的所为,而是既往不咎,全都按才授以官职。
  这支军队在年后完成集结,然后携带着不少辎重粮草,一路南下。
  初春寒冷,一路上还遭遇到不少高句丽叛军,但在徐世绩的指挥下,这支军队依然按预定计划抵到了目的。
  汉城。
  此处在很久以前,是半岛上土著小国真番国的地盘,汉之乐浪郡之南,西面是真番小国,东面则是临屯小国,更往南面,则是马韩、辰韩、牟韩这三韩土著。
  后来汉朝灭真番和临屯两小国,设立了真番和临屯二郡,半岛上的土著,便只剩下了最南端的三韩部落,被压缩在南面沿海一带苟延残喘。
  如今朝廷在灭掉了鸭绿江以西的玄菟郡高句丽后,便将关外的安东道一分为二,鸭绿江以西之地设辽宁道,而鸭绿江以东,包括朝鲜半岛则设为安东道。
  安东道如今只有两郡,便是乐浪郡与带方郡。
  宋老生为左都督指挥使,乐浪太守,驻平壤,统左神机军。徐世绩为右都督指挥使统右神机军,带方太守,驻汉城。
  汉城原来叫真番,此次皇帝新赐名为汉城,为带方郡城。
  对于新到汉城的左神机军将士们来说,这个名字比起真番要顺耳的多,汉人的城池,今后他们这些将士便要在这里扎根立足,会接来家眷,朝廷也会迁来更多的汉人移民。
  徐世绩入城后,便与宋老生留防的兵马进行了迅速而又仔细的交接。
  那位姓胡的指挥使告诉他,这边的情况不算乐观,如今官军手里仅掌握着部份城池,另外大量的堡垒和乡村,都还在叛军手里。
  带方这边因为距离辽东更遥远,所以现在情况也更复杂。
  “如今不仅有许多高句丽人在做乱,更有百济和新罗两国势力北上,试图趁火打劫抢占地盘。”
  徐世绩知道如今南面仅有百济和新罗二国,两国便是三韩建立的国家,其中百济特殊些,他的主体国人是辰韩人,但王室却是当年自扶余国南下的贵族,其情形便类似于吐谷浑,汗王和高级贵族是鲜卑慕容氏的吐谷浑部族,而主体却是羌氐部族。
  以前半岛上的土著部落很多。
  但是在箕子东渡建立朝鲜,以及后来卫满篡箕子朝鲜,再到汉朝入半岛,设立汉四郡,再到北方的扶余族人建立高句丽,一路扩张到半岛中部,轮番的北方南下,使得半岛北部和中部的土著基本上都被灭族或被融合同化,也就剩下了南方一隅的三韩。
  到现在,三韩便也只剩下了百济和新罗两国,实力倒也还不错。
  此前高句丽与他们数百年战争,三国之间互相攻伐,百济和新罗一直是被压着打,也丢失了不少地盘。
  如今高句丽亡国,两国便也想趁机夺回旧地,虽然这些旧地,大多数也是以往趁着箕子朝鲜、卫氏朝鲜还有汉朝撤出时抢夺来的。
  “我大秦开国之时,百济和新罗两国便都派使者朝贺,并上表归附,奉我大秦为正朔,如今使用的年号也是我大秦开元年号,现在却又来做这种偷偷摸摸的事,真是当我大秦鞭远莫及吗?”
  “这些人总是夜郎自大,他们只看到眼前的机会,哪能看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呢。”
  那位指挥使告诉徐世绩,这边的局势现在很复杂。
  “如今带方这边,高句丽人也分为两大势力,一部份是原高句丽贵族,他们试图想要复高句丽国,而另一部份则是原渊太祚的旧部,他们打着复渊氏朝鲜的旗号,其实也就是想趁乱抢夺地盘,割据称雄而已。”
  这两边的高句丽人都仇恨秦军,可同时自己也是水火不容。
  几次大战后,现在带方郡的西面,也就是过去真番国的这边,主要是以渊氏旧部诸将为主,他们拥渊男生复立朝鲜王朝,而东面的临屯旧地,那些高句丽旧贵族,则打出复高句丽国的旗号,拥了一位高氏王族,建立了高句丽王朝。
  “这两方后面,又各引后援,西边的朝鲜引东南的新罗为援攻后高句丽,而东面的后高句丽则引西南的百济为援,攻后朝鲜,打的也是一片混乱呢。百济和新罗两国呢,也是借机大举北上,抢夺地盘、人口。”
  徐世绩听着,只是笑道,“朝鲜半岛三千里土地,我大秦一寸都不会嫌多,一寸都不会放弃,我如今身为安东道右都督指挥使,又兼带方郡太守,亲驻汉城,那么谁也别想从我手里夺走一分土地。”
  “请你回去告诉宋都督,就说我徐世绩既然来了,便会将这里的不臣扫荡干净,让他们皆为我大秦臣妾。”
  徐世绩下令,以刚接防的汉城和周边数座城堡为大本营,派出轻骑探查四面地形,打探敌人踪迹,准备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荡周边,恢复大秦的统治。
  同时,他又派出了两位参军,各率一支队伍,前往百济和新罗的都城,向百济国王和新罗国王带去他的命令。
  “新罗、百济为我大秦之藩属,今宗主天朝上国大秦讨伐不臣叛贼,二国不得有一兵一卒越过边境入我大秦带方郡境内,也不许二国收留高句丽叛逆一兵一卒。限期在二月之前,全面退出带方郡内,并将抢夺、收容的带方郡内人口一一归还,否则,勿谓言水不预!”
  半岛更北。
  白山黑水之间,粟末郡太守突地稽正在动员粟末水诸部的靺鞨人,他的请战入朝的奏章已经通过新建起来的驿路,飞驰送往北京。
  只要皇帝一道旨意,他便将亲率本郡内的全部精锐南下参与平乱,以此来向大秦皇帝证明自己对大秦和皇帝的无限忠诚。
  而在平壤的安东道左都督指挥使、乐浪太守、左神机军使宋老生,已经下令左神机军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移文下面各县,加紧粮草辎重的转运。
  同时还向其东北方向的白山靺鞨诸部传令,让他们召集部落子弟,准备入朝协剿叛乱。
  而在辽东。
  镇守东京的东京留守魏王罗士信,也同样下了动员令,辽西辽东的左右神策两军,都在动员备战,各郡县也在全力征集粮草。


第834章 三娘震妒女,罗成夺太原
  太行山东麓,苇泽。
  一道井陉,联通河东太原与河北恒山,而在这太行第五陉的东西两侧,则是井陉关与苇泽关分扼西东。
  清晨寂静。
  山风清冷。
  苇泽关上依旧还插着一面大隋的旗帜,杨义臣的部将依然在此关坚守,虽然李渊派来的李瑗几次三番的劝说守将王君愕改树唐旗,可王君愕却依然不答应。
  王君愕说归唐可以,但得让我先为主帅杨公守丧三月,然后方可。
  李瑗便在苇泽关呆了下来,王君愕这一根筋劝不动,便只能想办法不断的拉拢收买其部将邓豹、韦宝等一干将校。
  呜呜的牛角号声,突然响遍山谷。
  险峻的苇泽关上,一片慌乱。
  李瑗听到号声,惊慌的从床上坐起。
  “可是秦军打来了?”他喝问左右。“赶紧守城,绝不可让秦军攻进关来。”
  苇泽关与井陉关隔山相对,共扼井陉要道,依山临险,十分险要,拥有东、南关门两座,和约五百步左右的城墙。
  关上城楼,蔚为壮观,有一万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眺望关外,能看到古道蜿蜒起伏,这便是自古以来的井陉燕赵古道了。
  邓豹和韦宝二将登上城楼,向赶来此观阵的李瑗道,“请郡王勿惊,我二人愿分守东、南二关城。”
  这段时间,李瑗与邓韦二将打的火势,早将二人当成了自己人,当下便也觉得让二人分扼内外二关城,比王君愕可告,“有劳二将将军。”
  为担心王君愕投敌,他还特意让人把王君愕请来,让他与自己一起在这关楼上观敌了阵,其实就是变相的夺他指挥之权。
  关外古道上,一杆秦字大旗当先,后面无数兵马顺着古道蜿蜒而来。
  先锋大将却是尉迟恭,一马当先,手持一杆马槊,疾驰而来。
  东关外城上。
  邓豹站在关城上,看着如长龙般而来的秦军,脸上非但没有半点惊慌,反而露出了一丝笑意。
  “想我曾经也不过是这太行山的一个贩马商队护卫,倒多亏了这天下大乱,让我受了杨太仆的招安,还当上了校尉,尔后又得唐王招揽加封郎将,如今,我马上就是大秦的团都指挥使了。这年头,有兵在手,还真是逍遥快活,好不痛快!”
  李唐的郎将和大秦的都指挥使,哪个级别高?邓豹一时也说不清楚,可就算大秦只给他一个营指挥使,他也会降秦的,毕竟,谁的看的出来,大秦的气势更胜。
  这些年,邓豹投过的势力无数,可每一次改投都能让他混的更好,就因为他能够识时务,他才不会死抱着一颗歪脖子树呢。
  秦骑杀到关前。
  邓豹哈哈笑着自关城上走下,来到了城门前。
  “兄弟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都准备好了。”一干邓豹的手下兄弟齐声道,这些年,不管他投谁,手下这干兄弟总是紧紧相随的。
  “好,打开关城,我带你们投秦,咱吃香的喝辣的!”
  关城缓缓打开。
  被称为天下九塞第六塞的苇泽关的外关城东关城,便这样没有半点抵抗的打开了城门。
  城门刚刚打开,尉迟恭便已经率众策马而至,没有半点犹豫的就一冲而入。
  东关城内不远。
  内关南关城守将韦宝也笑着指挥手下打开了关门。
  一道接一道关城,便这样洞开。
  秦军毫不停滞的就一路深入关中。
  内关城的雄伟城楼之上,李瑗和王君愕甚至都来不及阻止,因为开关之时,突然有许多关中士兵将他们围了起来,长矛和弓弩齐齐对准了他们。
  两人的亲兵想要反抗,立即被乱箭杀死。
  半天后。
  大秦皇帝罗成骑马入关,陪着他身边的还有贵妃李秀宁。
  “兵不血刃拿下此险关要塞,甚好!”
  李秀宁的马头落后皇帝半个,“既然关城拿下,还请陛下宽仁,勿多伤性命。”
  “你是担心李瑗?我知道他是你堂兄,放心吧,我不会杀他的。”
  两人骑马经过关城中的妒女祠。
  “此祠何名?”
  罗成对于关中有这样一座女祠有些奇怪,不由的问道。
  邓豹便连忙道,“据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有个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介子推便在此筑女祠纪念妹妹。后来,传闻凡妇人经过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妒嫉,故此祠便慢慢的被称为妒女祠了。”
  “很灵?”罗成笑道。
  “很灵,所以一般女子不敢经过此祠,若要过苇泽关经此祠,便要提前易男子服饰。”
  罗成哈哈大笑。
  马鞭指着旁边的李秀宁道,“那为何李贵妃到此经过,妒女寺却无任何反应呢?”
  那边韦宝便奉承着道,“贵妃娘娘身着戎服,威武不凡,虽为女子,可曾经却也挂帅统兵,自非一般女子能比,就算是妒女也忌惮三分,不敢胡来。”
  “哈哈哈,这话说的有意思。苇泽关、妒女祠,我看从今起,不如就改名为娘子关,有贵妃的名头镇着此关,保以后过往的女子妇人都不用再费力男装了。”
  “娘子关这名好,娘子关这名好,陛下赐关名,末将这就派人去改关城上的名字。”
  大秦随驾史官记载。
  大秦开元二年三月三日,苇泽关守将邓豹韦宝献关归附,伪唐庐江郡王李瑗、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被俘,关城上下八千守军,尽降!
  皇帝改苇泽关为娘子关。
  同日。
  井陉关守将丁荣率关归附,关城五千守军尽降。
  当晚,禁军大将军秦琼尉迟恭率轻骑疾驰至太原城下,萧瑀开城归附。
  河东第一重镇太原,不战而下。
  史笔了了几笔,掩去了许多血杀死斗。
  事实上,当日秦琼尉迟恭轻骑至太原城下,萧瑀和温氏兄弟开城,但城中依然有不少杨义臣旧部还忠于大隋,也有李渊此前派来的人试图夺回太原,以待李世民率军前来。
  太原城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守军内讧,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