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军令已下,那他们就没什么可犹豫畏惧的。
  单雄信身后皇后的兄长,得封曹国公之爵,又授左神威军使,本来若不是罢撤天下节度使,说不定他是有机会接任罗存孝留下的山东节度使之职的,如今他人在河南,却也授了个山东道左都督指挥使之职了。
  “挥师入关中,纵马入咸阳,说不定咱们哥俩能成为最先入关的了。”
  黄君汉笑道,“这可是大功一件。”


第830章 撕开长安之门
  四百里路。
  八千精骑只用了两天时间便赶到了武关前。
  武关曾是秦楚国界,关城建立在峡谷间的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
  关城周长三里,城墙土筑,略成方形,只东西各开一门。
  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则有武关二字。
  关城山水环绕,险阻天成。
  出了关往西地势还较为平坦,可关城之东,却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路赶到的单雄信打量着那险要的地形,也不由叹道,“真不愧为关中东南第一门户啊。”
  黄君汉道,“此处扼守蓝田武关要道,关中长安连接荆襄、吴越的纽带,由此入武关,经灞上入长安,可是一条要道。”
  两位秦军大将细细打量着这关城地形,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关横出河心。
  而城东还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别,上山一道,不容并骑。
  “娘的,看的腿都有点发抖啊。”一名参军笑道。
  如此重要的关城,如此险要的地势,可现在居然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黄丑儿还真是我大秦的功臣。”
  “可不,要不是他,咱们大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入老秦地呢!”
  大秦朝,却不曾据有秦地,这也太说不过去了。
  而现在,他们将为大秦首得秦地,这可是大功。
  “王世充这个家伙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但若是不能正视自身,站好位置,这本事便反而易带来祸端。”
  他们一路过来,四百里路仅两天就到达武关城下,其实也是因为路上没有遇什么阻碍。王世充突袭夺得武关,赶走李元吉后,分兵四出,很顺利的把弘农和淅阳这武关东面两郡拿下了。
  这两郡本就与秦梁两国交界,因此唐军重点还是驻防武关,这两郡驻兵不多,更多是个缓冲区。
  王世充能轻易夺下两地,还有个原因,就是之前他那几万大军崩溃败逃,其中后来就有不少被这两郡地方收编了。
  因此他派兵杀回去,旧部们倒是很积极的又响应了。
  远处。
  武关城门缓缓打开。
  王世充亲自带着将校前来迎接。
  看着关城上的秦字旗,单雄信轻笑。
  他没急着上前,就在关下开阔处等着王世充等前来迎接。
  “罪将王世充拜见将军。”
  王世充滚鞍落马。
  “王将军快快请起。”
  一番假意客套寒喧过后,王世充将武关中的钱粮账册,还有自己麾下兵将造的名册都交到单雄信手里。
  “请曹国公接防武关。”
  单雄信没动,而是叫了一名指挥使,带一营人马先入关城。
  他拉着王世充闲聊着。
  王世充说他的人马已经把商洛、淅阳、弘农三郡差不多都攻下了,如今只余几座城池还在顽抗固守。
  半天后。
  那位指挥使从关城回来禀报,说已经接防关城。
  这下单雄信才让黄君汉率一半兵马入城。
  王世充很识趣的表示要把兵马从城中撤出,在城外接受整编。
  一切紧张而又有序。
  从一开始的互相提防小心,到后面城防交接完毕后的双方笑意满面,这桩牵动人心归附算是完成了。
  单雄信率五千人马进驻武关,又让黄君汉率三千骑往东北一百五十里外,驻守朱阳关。那是商洛、弘农、淅阳三郡交汇之处,关城建在淅水河边,扼守的是洛阳、弘农、武关的要道。
  至于王世充的人马,他此前只余三千,夺武关后,短时间内收降唐军万余,又重招回旧部三万多,还又强拉了两万多的青壮。
  因此,现在王世充交给单雄信的军册上,足有六万之兵,光看数量很吓人。
  但单雄信去检阅了下,发现兵员良莠不齐,明显就是充数的,因此他干脆经过一番简单的考核,从中择优录取了约两万人留下为兵,编了四十八营,抽调麾下将校担任军官,又让王世充麾下的军官为副协助,将这两万余人,分别驻于三郡各要害处,至于三郡中还未降的城池,他也暂时不理会,主要还是盯防蓝田方向的关中唐军出关。
  一直等了好几天,也没有见唐军来。
  数日后,倒是罗存孝率军亲至。
  一支支步骑赶到,辎重粮草也在不断运来。
  罗存孝一来,对那些还不肯降的城池可就不客气了。
  他集中兵力,一座座城打过去,虽然守军反抗意志很强,可却兵马极少,在绝对的优势唐军面前,并没能抵抗多久,尤其是新整编的那两万余人,攻城很积极。
  二月初。
  斥候回报。
  说唐军伐木运石填塞蓝武谷道,封堵武关入蓝田的谷道,在蓝田关屯驻数万重兵,由淮安王李神通亲自指挥。
  “这么说,唐军竟然吓的不敢出关来战?”
  罗存孝听闻这个消息,不由的哈哈大笑。
  “既然他不敢来,那咱们去,他以为伐木堵塞谷道就有用了?不过区区二百余里的道路,拦的住本王吗?”
  罗存孝下令,集结兵马于武关,准备大举进攻,直攻关中蓝田,杀进灞上,攻入长安。
  可一封圣旨打断了罗存孝的计划。
  皇帝派来使者,叫停了这次进攻计划。
  皇帝诏封王世充为淮南县开国侯,实封八百户,赐爵田一千四百亩,赏金三百两,绢千匹。
  并授光禄卿之职,召立即入朝。
  而王世充麾下诸军将,也各量才录用授官,连王世充等在洛阳等地的家眷,也皆接入北京落户安置。
  “为何要停?”
  罗存孝不高兴的问使者。
  “李孝恭率兵五万屯于蓝田关,而李世民留李神通三万人守潼关,自己率五万人自蒲津入河东,正往太原去。”
  使者告诉罗存孝最新的情报。
  “杨义臣死了,萧瑀已经有所摇摆,陛下正率军赶往太原,所以现在关键是争太原。”
  皇帝要求罗存孝的中原军团,依然担负牵制关中,威胁河东南面的重任,以配合这次太原争夺。
  “须要当心你强攻蓝田关之时,潼关唐军出关,杀入河南。”
  太原现在的局势很混乱,杨义臣新死,萧瑀态度动摇,但李渊在河东这两年也安插了不少人马,所以现在要争分夺秒,跟李世民抢时间。
  “陛下让魏王你返回河南,将都统行营驻于陕县。至于商洛、弘农、淅阳三郡,便都交给曹国公和虢国公二位将军。”
  使者又特意向单雄信和黄君汉二将转达了皇帝对他的交待。
  “暂勿与萧铣交战,若萧铣不来进犯,也勿攻梁。”
  在中原大局未定之前,朝廷要尽量避免多个战线开战。
  “陛下让单黄二位将军守好武关、朱阳关,守土安民,协助朝廷派驻的官员安抚流民、均田授地、恢复生产。二位将军的兵马,也要一边守关一边开垦军屯。”


第831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太原。
  “温司马,你说如今局势,我该如何应对?”
  不过四十出头的萧瑀却已经头发花白,一张脸满是沧桑。他是西梁明帝之子,生下来便得封王爵。
  可还未成人,西梁这个小小的傀儡国就被隋朝吞并。他少年之时,是随着嫁入隋朝为晋王妃的姐姐,一起在晋王府生活的。
  隋朝既是灭亡他家国之人,可杨广又是他的姐夫,甚至能当的他半个父兄的人。
  但是现在,萧瑀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杨义臣尚在时,那位被隋文帝自幼收养在宫中长大,赐姓名为杨义臣的尉迟,对隋向来忠心耿耿。
  哪怕大隋朝早就崩掉了,可他却一直还在坚守着。
  有他在,萧瑀倒也不用困扰要如何选择,可如今他死了。
  不过五十出头的杨义臣,为了杨家操劳太多,心血耗尽而死。
  杨义臣死了,隋朝最后的靠山也就倒了。
  司马温彦博是萧瑀的心腹,字大临,大原祁县人。
  他是北齐大学士温君悠次子。
  他出身太原温氏这样的名门士族,在隋朝担任过文林郎、通直谒者,最后成为萧瑀的司马。
  温大临不仅有才有能,而且温氏也是太原本地的名门大族,势力不小,虽不如太原王氏,可也是顶级士族。
  “相国是如何打算的呢?”温大临反问。
  温氏三兄弟才名满天下,温大临不仅是才情高,这谋略也高。
  对于如今的局势,他其实看的很透。
  萧瑀长叹了一声道,“如今咱们守着这太原,可实际上已经是危如累卵。之前仅仅是面临着雁门楼烦马邑三郡的刘武周,可他们打不过来,我们也攻不过去。这两三年,我们虽奋力拼搏,可也不过是剿灭了一些流匪乱贼,击退了魏刀儿王须拔宋金刚等这些马贼山匪流民,可现在罗成要来了。”
  说道罗成的时候,他心里满是感慨。
  谁能想到,曾经大隋的功臣,皇帝最信任的将军,如今却成了天下实力最强的反贼呢。
  “相国是如何看罗成的?”温大临问。
  “罗成?这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萧瑀无奈道。“只可惜却是个乱臣贼子。”
  “乱臣贼子?”温大临笑笑,“相国,哪个开国之君,又不是前朝的乱臣贼子呢,成王败寇,未成大业者自然就是乱臣贼子,可成就大业者,那便是开国之君了。想当年,杨家的天下,那也是从北周手里夺来的,北周的天下是自西魏手里夺来的,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忠臣不过是对于普通的臣子而言的,若是天下安定之时,谋乱者自难得人拥护,可隋二世而亡,其实也怨不得什么乱臣贼子,这天下是他们自己弄乱的,自然会有能人起而代之。”
  “萧公,说句直接点的话,这个时候还死守着大隋朝廷的人,其实就是迂腐之人。像先前杨公,尊长安天子,可实际上长安天子也不过是李渊手里的一个傀儡而已,但杨公却自欺欺人,把这当成是一丝救命的稻草,还留着一丝幻想,可实际上长安的天子就是李渊。正如眼下,李渊便终还是甩开了那位天子,自己称帝了。”
  萧瑀觉得温大临的话确实很直接,但也并不是没道理。
  “你是说?”
  “我是说,其实到现在,大隋已经是真正的亡了,其实从大业天子被弑那一刻起,大隋就亡天下了。而如今,杨暕杨侗杨侑这三位傀儡天子,都已经被赶下台了,如今这天下,称帝者有秦帝罗成、唐帝李渊、夏帝窦建德、吴帝沈法兴、楚帝林士弘、梁帝萧铣、凉帝李轨、梁帝梁师都,此外还有不少反王,但真正能有机会荡平群雄统一天下的,也就罗成和李渊二人罢了。”
  “就算是江汉的萧铣和江南的林士弘或江东的沈法兴,其实都不可能再复当年南北朝时江南割据的景象的。”
  “萧公觉得李渊和罗成,谁最后能一统天下?”
  萧瑀沉默。
  “其实萧公虽然不说,可心里只怕也默认还是罗成机会最大对吧?”
  温大临把一直以来太原官将们心头最后那一层纸捅破了。
  “所以说,摆在咱们太原官兵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是归附关中唐帝李渊呢,还是归附关东的天子罗成。”
  “可不管是归附谁,其实都与忠于朝廷没有关系了,因为李渊和罗成虽都是受禅继位,可其实都是篡夺的天下,他们都不是大隋的忠臣,现在也再没有大隋了。”
  罗成几番来招揽萧瑀,而李渊也是对萧瑀加封不断,又暗暗的往这边掺沙子渗透。
  萧瑀也只是个文臣,擅兵的杨义臣一死,其实现在太原集团他也压不住。
  下面的人,有人倾向于投李渊,有人倾向于投罗成。
  温大临见萧瑀还在犹豫。
  “萧公是否因为令姐和家眷的事犹豫不决?”
  萧瑀的姐姐萧后和自己的家眷妻小都在长安,另一方面,萧瑀的妻子独孤氏也是李渊妻子的堂妹。
  所以,从这方面讲,其实萧瑀应当投关中。
  可如今罗成的势力更大。
  “其实萧公不用担忧家眷之事,也不用因与李渊有姻亲而挂怀,李渊也不是什么残暴之人,就算萧公投罗成,李渊也断不至于为难萧公家眷的。”
  萧瑀看着温大临,“看来温司马你心里更倾向于投罗成?”
  温大临便直言道,“我温家是太原士族,家眷和家业俱在这里,更何况,我始终认为罗成的胜算更大。不只说他兵强马壮,而是我观罗成从割据辽东开始的政策,天下动荡,各家招兵买马,四处攻掠,争夺地盘,但唯有罗成治下,却始终是越来越安稳的,其辽东之地几年时间,就已经几能与大业七年前的中原相比,再过几年,说不定能有开皇时的盛况。”
  “而就算是其刚打下不久的山东、淮南、范阳等地,也都渐趋安稳,这说明什么?说明罗成不是那种只知穷兵黩武,光会打仗争地盘的人,他不是李密王世充之流,除了打的一团糟,什么也没变好,也不是如窦建德那样先天不良的,你看罗成的朝廷,现在已得各方归附,朝廷的旧贵族、地方的官员、卫府的军将、地方的豪强地主,甚至是那些商人,都争相投附他。”
  萧瑀长叹一声。
  他或许早料到温大临的态度,找他来也许只是想听他再跟自己陈说一遍。
  他握紧的拳头终于松开。
  “也罢,既然大隋已经亡了,那便投罗成吧。”
  投李渊,那么太原便将会有一场惨烈的大战,但投罗成,却能马上消弭掉一场围城之战。
  这个理由,让萧瑀心里稍舒服了一些。


第832章 截胡
  “只是我知道河东还是有不少人,与李渊关系好。”
  萧瑀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比如说太原王氏,作为五姓七家之一的顶级关东士族,更是河东士族领袖,他们就是站李渊的。
  李渊的妹妹就是当代王氏的族长王裕续弦之妻,而李渊长子的妻子,就是娶的其妹妹的女儿,那是亲上加亲,有这关系在,太原王氏与李家的关系可是向来极好。
  再比如绛郡闻喜的裴氏,这也是河东顶级士族,裴氏便也是支持李渊的,闻喜裴家的裴寂,现在还是李渊的宰相。
  此外,河东柳氏,也一样支持李渊。
  萧瑀担忧,若是他要投罗成,只怕河东将发生一起内乱。
  “听说李世民已经过蒲津大桥,从冯翊郡入河东郡了。”
  温大临马上便道,“但秦军出动了二十万大军,罗成已经到了井陉,距离我们更进,他必然能最先赶到太原。”
  “那也得守关之将放他们过来。”
  而现在驻守东面井陉和北面关城的,都是亲李渊的人。
  “这个其实也不难,杨公新逝,如今名义上萧公你还是整个河东地区的最高统帅。你可以给各地驻军将领下个命令,召他们来太原商议军情,或者干脆调动各关城兵马,总之,只要李世民大军一天未到,那么在这河东,你依然还是最高统帅,依然可以大开方便之门。”
  河北恒山郡,真定城。
  罗成接见萧瑀长子萧锐,萧锐奉父命秘密前来,陪他前来的则是温彦博温大临之兄温大雅。
  温氏三杰名声很响,温大临作为温家长兄,曾任过隋朝的东宫学士、长安尉,后因父丧,回家丁忧,此后天下大乱,便干脆不再出仕,一家在家管理家族教导子弟。
  此次受兄弟所托,特陪萧锐前来秘密拜见罗成。
  罗成很意外,之前不知道多少次派人接触太原这边,不论是萧瑀还是杨义臣,他们都始终不肯归附。
  虽然也成功的拉拢了一些太原军将官吏,但都职位太低,始终能以左右局势。
  想不到眼下这个时候,杨义臣突然病死,萧瑀却愿意归附了。
  萧锐在拜见罗成的时候,没说是奉父命前来投降的,而是说奉父命来朝拜天子,迎接天子御驾入太原。
  说迎接而不说投降归附,是温大雅特意交待的,这样一来,那么萧瑀便不是投降,以示他们本来就是朝廷之人,根本没打算抵抗。
  并且,他还让萧锐一上来就自报家门。
  先报了父亲萧瑀的官职爵位,为尚书左仆射、太师、宋国公、河东宣抚使。
  这自然是要提醒大秦天子,萧瑀那是宰相宣帅。
  而且他还让萧锐奉上了河东诸郡县地图,以及户籍人口册,并兵马名册,这都表示河东有强大的实力,这自然也是他们的本钱。
  萧锐的这些行为,罗成看在眼里,不过没生气,反而很高兴的亲自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