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好处。
  李渊叹息一声。
  “其实我现在也是心灰意冷了,京中也怕不安宁啊。若是可以,我更愿意去地方上,不管是关中还是河东,都可以的。”
  罗成呵呵一笑,你个老家伙倒还挺会谋算,去河东或关中?那岂不是跟历史上一样,一个不好,最后还要让你拣桃子了。
  这样的事情,罗成可不愿意。
  “外舅你糊涂了,你知道现在陛下对旧阀豪门十分猜忌,现在又有这个李氏当有天下的谣言,便对李姓贵族越发敏感。这个时候外舅你主动请求回京,任一闲职,就呆在陛下眼皮底下,陛下还能放心。你现在说要去地方上,你去地方,最起码也是个太守,而又想去关中或河东这样的要地,你说陛下岂能放心?”
  “万一陛下以为你有什么其它心思,又或者有那奸邪小人在陛下那里说你几句话坏,只怕你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落的跟李浑一样下场了。所以,还是安心的在京呆几年,憋屈也没办法啊。”
  李渊一惊。
  这一下子就惊出一身冷汗来,罗成说的没错啊,眼下这种时候,万一谁进个谗言,以皇帝那种猜忌的性格,只怕真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爱教了,多谢士诚你提醒。”
  “外舅啊,我纳了三娘,三娘又刚给我生了儿子,咱们两家自然是一荣俱荣的,我又岂会害你呢。让你回京,并不是我真的贪图你的这个太守之位,你是我外舅,你来做这太守,对我总是更有好处的,只是现在朝中局势不明,你留在外有些不安全,我也是为你考虑的啊。”
  李渊长叹一声,“是我一时糊涂了。”
  “士诚啊,我老了,也不求什么仕途上进了,只是建成世民他们年纪还轻。我回京混吃等死没关系,可他们这么年轻,总不能跟着我回京混日子。咱们也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自家人总还要帮自家人的,你就帮个忙,把建成他们三兄弟都安排到你这边,也给他们点机会。”
  罗成摆手,“一家人确实不说两家话,只是大郎二郎他们怕是不太服气我的。我之前跟大郎在通定时也算是搭档过,可他却跟我闹的不太愉快的,就算到了现在,见我这个妹夫也没啥好脸色,刚才我进来,甚至都不冷不热的,留下来,只怕他也不见得高兴。”
  “还有二郎,我觉得他也是个心气高的。”
  “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臭脾气,我也是疏于管教了,不管越是如此,越应当交给你帮忙调教一下。就他们现在这臭脾气,回京后,我也怕他们惹事。尤其是老三,更加胡闹,我让他们跟着你,你好好调整调整。”
  当天晚上。
  李渊把三个儿子叫进自己的书房。
  “为父已经决定了,过些天就回京。”
  “回京?”李世民惊讶,“三征令已经下了,这个时候父亲怎么要回京。”
  “我已经向陛下请辞,入京后或许会当鸿胪寺卿吧。”
  “鸿胪寺卿?”李建成惊讶的道,“那不过是个闲职啊,父亲,是不是因为今天罗成说了什么,难道是他逼你离开?”
  “不是逼我离开,而是他让我明白,我若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就太危险了。你们也应当知道,李浑李敏被诛,就因为一句李氏当有天下的谣言。”
  “父亲,李敏叔侄不是因为谋反才被诛的吗?”
  李渊冷笑几声,“若说其它人谋反,我相信,可李浑和李敏会谋反?那是天大的笑话,李浑和李敏都是那种只知玩乐的家伙,他们又不是杨玄感,他们绝不会造反的。”
  “可不是说审问证据如山?”
  “建成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你看看罗成,比你年轻多了,可他多了得,你呢,还这么幼稚,皇帝说他们谋反,自然就能弄出如山的谋反铁证来。”
  “我今天找你们兄弟三个来呢,是要跟你们说,我已经跟罗成说好了,我单独回京,你们三兄弟留下来,到时跟着罗成,他会给你安排,跟着他好好学一学,不要光学了那些纨绔的臭脾气,却没学到半点真本事。”
  一直没吭声的李世民道,“我不去。”
  “这事没的商量,我都已经跟罗成商量好了,你们三兄弟从明天开始,就到他那里去报到,好好跟他学习,要认真谦虚,别还总自视甚高,跟罗成相比,你们还什么都不是。”
  “好了,你们回去早点休息吧。”


第522章 割据辽东
  辽东城被皇帝亲率骁果攻破之后,复名襄平。
  辽东,在战国时代属于燕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
  站在这座刚刚修复不久的雄城上,魏征为罗成介绍道,“战国之时,燕国的燕昭王姬平置辽东郡,郡治襄平,便是此城。西晋时改为辽东国,后复郡,十六国后燕末被高句丽占有,直到如今,终于再为我汉家光复。”
  秦统一天下后,设辽东郡,当时设县十八。
  “这是一片沃土啊,你看这可是最肥沃的辽河平原,只要疏通一下河道,开挖渠道,那便能灌溉这辽河两岸无数的平原沃土,使之成为一座大粮仓。”罗成也感叹着道。
  魏征这时有意无意的对罗成讲起一场大战。
  “那是在三国之时,襄平遭遇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大战,由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大军,长趋四千里,远赴辽东,征讨当时叛逆背反,自立为王的辽东太守公孙渊。”
  “我好像也读过这段历史,不过记的不太清楚,跟我讲讲。”
  襄平之战在三国史上,也是一场极有名的战役。
  当时司马懿挥师远征,以四万之兵,趋四千里,却一役彻底铲除了公孙家的势力,使曹魏永久解决了后顾之患,完全了北方的统一。
  在这一战上,司马懿的用兵,不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堪称古代军事战争史上的远征战役典范。
  “当时的辽东公孙氏,是由公孙渊在位,公孙渊是辽东公孙氏政权四代君主中最有野心的一位。公孙渊即位之时,所面临的天下局势是魏国与吴蜀联盟的南北对峙,虽然中原的魏国是辽东名义上的宗主国,可公孙氏一直控制着辽东脱身其外。”
  “历三朝之后,前人积累的国力,和当时南北对峙的僵局正好为公孙渊的野心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他试图左右逢源,以便在三国间渔利,恰好东吴的孙权也想在曹魏背后插刀,利用公孙家的辽东对其形成威胁。”
  也正因此,公孙渊即位后,辽东和东吴之间就接触频繁,眉来眼去,曹魏当然不愿意看到辽东脱离自己,并成为威胁,可当时魏国主要集力都还集中在祁山和淮南战场,也无余力处理辽东。
  直到后来公渊氏彻底背反,魏明帝才不得不决心先灭掉公氏孙。
  魏明帝选了司马懿统兵四万远征,司马懿用兵如神,他避实击虚,既示弱以稳敌之心,以便合围,又血战以折其锐,并收歼敌之功。
  罗成知道襄平之战,还是因为读过毛主席评注的资治通鉴,这一战是他圈点最多的三国时期战役,也是实现统一的一次重要战役,此役过后,东北边塞再次安定,重纳入中华版图。
  直到南北朝时代,鲜卑慕容氏最后失陷给高句丽一直到如今。
  不论是当年的公孙氏,还是后来的慕容氏,他们都曾经长期割据辽东,只不过最强盛时期也只能偏居一隅而已。
  而在经过高句丽人二百余年的统治后,整个辽东更是大变了样,想要在这里建立统治不容易,如果罗成这样的大将,想要割据辽东,则更难。
  魏征是提醒罗成,割据有风险,称王需谨慎。
  此时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罗成回到辽东也已经有一个多月,李渊请辞的奏折呈到皇帝面前后,最终还是通过了,李渊如愿以偿回了京,不过没有当上鸿胪寺卿,而是做了殿内少监。
  新城郡太守空缺,最后还是由侯莫陈乂接任了。
  一切都如罗成期待的那样。
  在第一场霜降之前,从中原陆陆续续一共流放过来约十万人口,其中青壮约三万左右,另外辽东还有约二十来万的俘虏。
  驻军方面,辽东郡现在驻军三万六,旅顺郡驻军一万二,建安郡驻兵一万二,新城郡驻兵两万四,另外柳城和辽西各驻军一万二。
  关外六郡,共驻军十万零四千人马。
  其中战兵六万,辅兵四万余。
  赶在霜降前,罗成各郡巡视督促,总算是把冬小麦抢种下去。
  按照他在旅顺的安排,罗成把各郡的地都分了下去,每个驻守士兵都分到一百亩的永业田,另外的田则作为军屯,以及公廨田、职分田等。
  现在各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人少地多。
  于是虽然粗粗分了下去,但也只能粗耕,简单翻耕一下,然后把种子撒下去,没功夫没人手精耕细作,甚至水渠等也只能种下去后再来修。
  这样种产量肯定低,只能是广种薄收,但也没办法,总比荒着好。
  不过总的来说,士兵们分到那么多田地,哪怕暂时还不会有收获,可也军心安稳不少。
  连那些流放来的罪民,以及那些俘虏,现在相当于是佃户,佃种士兵们的永业田,佃种公廨田、职分田,五成的租虽不少,可他们现在还不是良民身份,不需要交正租纳调,如果没其它征派,倒也还是能够生活下去的。
  辽东的隋军都在忙着种田耕地,高句丽人现在退居辽东山中的城堡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倒算是比较安宁。
  不过谁都知道这种安宁持续不了多久。
  “要下雪了。”
  “嗯,要不了多久,辽河也会结冰的。”
  “各郡的驻军以及流民的屯堡,都修好了地龙火炕没,还要多储存一些柴火,否则这大雪一下,千里冰封,这辽东的寒冷可是会冻死人的。”
  “请大帅放心,最近天天在抓这个呢。我还是比较担心高句丽人,怕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出动。”
  “我们不去打他们就好了,他们敢来打我们?再说就算来也不怕,反正我们的士兵和百姓都呆在城池和屯堡里面,我唯一担心的,还是这粮食问题啊。这马上就不会有粮食再供应了。辽河以西的两郡还好,他们本来就存粮较多,离关内也近,可我们这辽东四郡,就得全靠自己了,眼下还没下雪,我觉得咱们应当想办法再搞点粮食。”罗成道。
  “怎么搞?”
  “趁着下雪之前,把安市城打下来如何,那里据说可是储存了不少粮食。”罗成笑着道。


第523章 十八道金牌
  辽东边塞。
  秋高马肥,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数骑奔驰而来。
  “无令不得入城。”守门的军士拦住李世民。
  “我要见罗帅。”
  “可有传召?”守门军士依然是那副冷面。
  李世民恼怒,“你叫什么名字?”
  一名年轻将领走过来,“在下玄甲骑偏将段志玄,不知有什么可帮到李兄的?”
  李世民指着拦在他前面的几个士兵,“我要见罗帅。”
  段志玄笑笑,“李兄勿恼,他们也是职责所在,要不你在这里先等会,我入城去通传大帅一声?”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世民也知道铁甲重骑的这些个统领偏将那都是罗成的心腹,当下也只得压着怒火点头。
  辽东城,牙城。
  罗成正在跟魏征下棋,听段志玄禀报后只是笑了笑,“我这几个小舅子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魏征一边盯着棋盘一面道,“唐国公府四兄弟都还挺不错的,堪称一时俊秀,这大郎建成稳重,二郎勇烈,三郎彪悍,四郎也是十分凶猛,安排的好,也是大帅你的一大助力啊。”
  可罗成却只是笑笑。
  事实上李渊已经离开辽东一段时间了,他走时把几个儿子都留了下来,要罗成安排。但这段时间,罗成却连见也没见那几兄弟,只是派人把他们安排到斥候营中,整天巡视辽河。
  “我以为他们应当还能再沉住气一段时间的,看来我高估了他们。”
  “估计是听说要用兵了,所以想来求个位置。”魏征笑道。
  罗成让段志玄让他们兄弟过来。
  李世民一身明光甲,腰佩横刀,走在四兄弟最前面。
  “大帅,李世民请求为大军前锋。”
  罗成继续下着棋,他的棋艺很一般,魏征跟他下棋,完全就是在教学。
  他头也没回的道,“我麾下猛将如云,为何却要用你为前锋呢,难道就因为你是我小舅子?”
  李世民不服气的道,“我知道大帅麾下猛将如云,可我李世民也绝不会差,新城一战时,我也一样立了大功。”
  “可你却少了只眼睛,我答应你父亲和三娘,要好好照顾你们兄弟几个,若是你再出点什么差错,我没法交差。”
  这么一说,李世民越发羞怒。
  新城那一战,是他永远的痛。
  “我不需要特别的照顾。”
  罗成呵呵一笑。
  “李世民,你虽是唐国公府的二公子,但你在我这里,也只不过是鹰扬郎将之职而已,如果你不要特殊照顾,你以为,你是凭你的职位,还是凭你的战绩,还是凭你的资历,能够担当我的先锋呢?”
  “我这里随便拎一个出来,也不比你职位低,更别说,他们许多人就算年纪没你大,可战绩却比你耀眼的多。”
  “我很佩服你的骨气,但既然如此,你也应当明白,这里是军营,不是市场,不是你讨价还价的地方。我之前安排你带斥候巡营,看来你做的不太尽职啊。既然如此,从今天开始,你去辎重营,我给你两千人的辎重团,你管带好,为即将的征战安市做好准备,若是到时有差错,可别怪我不念亲戚关系。”
  李世民没料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原本还是在斥候营里,现在倒好,被踢到辎重营去了。
  他紧咬着牙关,可罗成却连看也不看他一眼。
  “李建成,你就留在我的中军,跟着魏司马,负责文书。”
  “李元吉,你去找秦琼将军,到他麾下去做个校尉吧。”
  “玄霸,你继续回我身边做亲卫。”
  “有意见吗?”
  李建成本来也想统兵,可被罗成几句话一说,最后只得应下,那边李元吉倒是对自己的安排很满意,白马义从的精锐他是知道的,虽然他之前是想去重骑兵,可留到白马义从也不错。
  至于玄霸,他对于如何安排没什么意见,罗成让他去斥候营他就去,现在让他回他就回。
  唯有李世民,觉得很不公平。
  “世民做错了何事?”
  “你没做错什么。”
  “既然没做错什么,为何让我去辎重营,连老三都可以进白马义从?”
  “辎重营也需要有人统领啊,我觉得你是个不错人选,怎么,不愿意吗?如果你不愿意的话,现在可以提出来,你也可以回洛阳去。”
  “我愿意。”李世民咬着牙把三个字一字一字的吐出来。
  “那就出去吧。”
  魏征看着李家四兄弟离去的身影,皱着眉头道,“大帅这样做,李二郎好像真生气了,为何呢?”
  “你难道没看出来,这李二郎一直对我这个姐夫很不满意吗,反正我怎么做他也是不满意的,既然如此,我何必要去讨好他。对这种桀骜不驯的年轻公子哥,你不能一味顺毛摸,有时适当的敲打敲打,他才会知道谁才是那个话事者。”
  魏征笑笑,“之前听人说唐国公府世子年轻俊彦,但是今日这一见,这李建成看着可大不如李世民啊,你看他刚才,明明对你安排有些不满意,可犹犹豫豫最后也没吭出一个屁来,倒是这李世民,有什么就说什么,是个直爽人。”
  至于老三李元吉,魏征懒得点评,不过是个年轻的小莽夫而已,而老四玄霸,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
  “真准备打安市?”魏征问。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再说了,眼下这秋高气爽的,趁着冬天下雪前,咱们先把高句丽人拉出来溜一溜,折腾折腾,把他们折腾的筋疲力尽了,这个冬天自然也就不会再来烦我们了,再说,万一咱们把安市打下来了呢,这不也是意外收获嘛。”
  罗成呵呵笑道。
  魏征却不相信罗成这位辽东统帅,会这么轻率。
  “皇帝又下旨来催了?”
  “嗯。”
  其实自罗成回到辽东之后,皇帝就隔三岔五的下道旨意来,千篇一律都是速进,拿下安市。
  能够扛到现在都没动手,这也是罗成辽东杀神人屠的威名在了,否则皇帝早就换帅了。
  但已经连续收到第十八道催兵诏令,罗成也扛不住了。
  “打吧,现在打起码这决策权还在我们手上。”


第524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我觉得你最近有些焦躁?为何?”
  从新城过来的新城太守侯莫陈乂不解的问罗成,在他看来,罗成不过二十一岁刚成丁的年纪,如今已经算是少年新贵,风光无比的,而且今年又新添了两儿一女,正应当是春风得意才对啊。
  “侯莫陈兄,你觉得如今天下形势如何?”
  “有些乱,但还算好吧。”侯莫陈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