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时,一支骑兵终于又杀透重围进来。
  越来越多的骑兵杀到,叛军四散而走。
  “娘的,差点就栽在这了。”程咬金痛的直咧牙。
  “是我太过冒失了,只想着不能放跑了管崇,却不料差点还连累程将军。”
  “说这屁话干嘛,咱们是搭档嘛,再说经此一战,咱们也算是有过命的交情了,以后你就喊我程哥,我喊你裴弟就好了。”
  程咬金看着被撕扯的还剩下一半的管崇帅旗,然后还有倒在自己面前死不瞑目的管崇,看着他脖子上那半支马槊,哈哈大笑。
  可一笑又牵扯到伤口痛。
  “值了,他娘的。”
  当日,裴程二将大破宣城叛军大营,杀敌五千余,降俘四万余,程咬金于万军之中斩将夺旗。
  不过裴行俨和程咬金也伤的不轻,裴行俨被长矛刺穿腹部,程咬金被马槊洞穿腰腹,不过两人都是运气极好之人。
  居然没怎么伤到五脏六腑,虽看着吓人,可除了失血过多,创口吓人外,倒还是非常幸运的。
  罗成赶到宣城时,程咬金和裴行俨两人已经义结金兰了,难兄难弟两个趴在宣城的病床上都养了好些天伤口了。
  “你们让我说什么好呢?”罗成看到这两人,也只能叹声气了。
  “大帅,我们也是看战机稍纵逝啊。”老程厚脸皮,笑呵呵的道。
  这话也说的没毛病,战场上有时就是如此,作为一军主将,不能处处都要靠上面来指挥,否则跟个提线木偶有什么区别。
  这一次裴程二将胆大归胆大,但立的功也确实是大。
  本来任务只是占据京口,为大军渡河保障,谁知道先破京口再夺延陵,然后又破丹阳城下五万叛军,再败宣城五万叛军,还先后斩杀了朱燮和管崇这两个叛军贼首。
  若不是他们行动迅速,说不定两处叛军就会南窜逃跑,到时真要追击围剿,还不知道这仗打到什么时候去。
  现在则情况大不一样。
  刘元进在吴郡被擒,朱燮江宁溃败,管崇宣城大败,这叛军的皇帝和左右仆射都没了,十万叛军主力也尽没,于是其它地方的叛军顿时作鸟兽散。
  这些天,徐世绩、单雄信、秦琼、杜伏威、辅公祏、翟让、黄君汉、周新等一群将领四下出击,几乎都是兵马一到,被占领的郡县立即就收复了。
  所到之处,叛军不是望风而逃,就是开门而降。
  “安心养伤吧,这次也算是你们歪打正着了,不过你们两个身为一军主帅,这战阵之上,不要总想着率头冲锋,你看这一次,吃大亏了吧?”
  罗成无奈的道。
  “其实也不亏,要不是元庆追的紧,这回那管崇肯定跑了,这家伙比较狡猾不似上次那朱燮,朱燮还想着反击呢,结果这个姓管的只想逃。若是让他逃了,再要抓回来就麻烦了。”
  罗成道,“逃就让他逃,他又能逃到哪去,可是若是折损了你们中任何一个,那我都要后悔莫及的,别说一个管崇就是十个八个百个管崇,在我心里,也不及你们任何一个的。”
  “大帅,你这话也太肉麻了点,我们可不是娘们。”老程不要脸的道。
  “得,当我白说,总之你们安心养伤,至于你们的功绩,我们不会遗忘的,向陛下奏捷的表章上,都已经一五一十的写着呢。”
  “那些叛军喊你大魔王,我看你其实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混世魔王还差不多。”
  从渡江到如今,前后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罗成已经把叛军攻陷的七郡都收复了,另外还斩杀降俘叛军近十五万人,更别说什么吴国皇帝、吴国宰相、大将军等这些有名有姓的叛贼,一个都没能逃掉。
  算是从洛阳出发的时间,这场江南平乱也都没到两个月时间。
  接下来就是一点善后之事了,但都无关紧要了。
  这场叛乱平定之块,其实都超乎罗成自己的预料,本以为怎么也得弄到年底的,谁料前后不到两月,就一扫而平。


第512章 弑君夺位
  辽东。
  鸭绿江畔,国内城。
  王宫。
  国王高建武的桌案上摆着一封请柬,这是渊太祚送来的。随着这封请柬送来的,还有渊太祚的另一封奏表。
  渊太祚以自己年老病危为由,向国王请辞高句丽莫离支一职,他向国王请求由自己的长子渊盖苏文接任。
  而那封请柬,就是渊太祚请国王和乙支文德等大臣到自己府邸赴宴。
  “渊太祚又打的什么主意?”乙支文德跪坐在国王面前,面带疑惑。
  “我听人说渊太祚好像要不行了,已经数天没有下床,据说饭都吃不了,每天只能喝点粥,估计是要死了。”高建武说到渊太祚要死时,脸上没有半点的遗憾之色,反是一种兴奋之情溢于表面。
  自当年五部之乱后,控制着东部的渊氏家族其实早就控制了鸭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而王室只能龟缩于鸭绿江以南的朝鲜半岛北部,名义上国王依然是五部共主,可实际上渊氏一直把持着莫离支这个职位,长期把持高句丽国政。
  高元努力多年,建起了王室的禁卫军,但也依然没能压过渊氏。
  若非渊氏如此夺权,高句丽也不可能打不过隋朝,这是高建武和许多王室以及保王派的想法。他们认为上次隋军夷平平壤,就怪渊氏。若是渊氏能够稍阻拦一下,也不至于如此。
  “如果渊太祚真死了倒也好。”乙支道。
  “既然他要死了,孤凭什么让他儿子继续做莫离支?”
  渊氏把持莫离支这个职位已经好几代了,渊氏借此职位以掌控朝政,压制王室,篡夺王权。现在渊太祚要死了,高建武认为正是收回莫离支之职的时候。
  “孤以为,莫离支之职位,理当由元帅你来担任。”
  乙支却没有吭声。
  他在考虑的是,如果真这样做,可能引起的后果。当年五部之乱后,勉强形成了北方由渊氏控制,南方保王的微妙平衡局面。
  渊氏一族世袭莫离支职位,也是这个平衡局面的保证。
  如果现在打破,谁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
  “无帅何必担忧呢,渊氏连丧新城、辽东诸城,损兵折将,如今所在手之大城也唯有扶余、安市以及乌骨而已,其兵马相加还不到十万。”
  高建武认为,只要老家伙渊太祚一死,到时就不必再忌惮渊盖苏文了,毕竟渊盖苏文年轻,没有其父的威望,又刚丢了辽东城,嫡系损失惨重。
  等渊太祚一死,到时王室可以争取靺鞨的支持,那时完全可以夺制住渊氏。
  “还是先慢慢来,大王莫急。”乙支道。
  夜幕降临。
  国内城中渊氏的莫离支府张灯结彩,渊太祚今日宴请国王和百官贵族,据说是要向国王求请让渊盖苏文继承莫离支一位。
  门前车水马龙。
  渊盖苏文今日身穿的袍服上皆饰以黄金,身上还佩了长短五把刀。他个子高大,满脸的络腮胡修理的很精致,这副装扮往那一站,也确实很豪奢。
  越来越多的宾客前来。
  虽然渊太祚要死了的传闻到处都是,渊氏这两年在辽东也折损了数座大城,实力大降,但渊氏依然拥有不下十万之兵在手,依然是诸部中最强的。
  就算是王室,现在也只有不过八万之兵,还不如渊氏呢。
  等到差不多所有的宾客都到了,依然还没见乙支文德和国王的身影。
  渊氏府中。
  渊太祚坐在书房里,身披戎装,哪有半分即将病死的模样。
  “还没来吗?”
  “还没有,不过除了他们,其余的贵族大臣都到了。”
  “他们没到就不行,继续等,再派人去请,让男生去请,他是我们渊氏长孙,他去请比较有诚意。”
  “父亲,如果他们真不来呢?”渊建土问。
  渊太祚抚摸着手里的一把横刀,这是自隋朝高价采购而来的宝刀,锋利无比,遍布珠宝金饰。
  “如果不来,那就先杀尽王室成员和保王大臣,然后我们杀进宫去。”
  渊建土咽了咽口水,“可是父亲,现在国内城内外,都是王室的禁卫之军,咱们就靠这千八百的死士和家丁,能行吗?”
  “虽然凶险,可不拼不行,咱们渊氏已经到了要毁灭的边缘了,当年达成的平衡如今已经彻底的打破了,王室也一直在谋划着算计我们,想着如何灭掉我们。而我们还挡在辽东前线,隋军随时有可能再杀回来,所以再等下去,我们就是死路一条,唯有先发致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姜总是老的辣。
  渊太祚不是那种肯坐以待毙的人。
  渊盖苏文的长子亲自入宫去请,请了三次后,国王高建武和元帅乙支文德终于来赴宴了。
  渊盖苏文在门前迎接,“请!”
  乙支文德看着渊盖苏文身上的五把刀,“今日酒宴,为何要佩刀?”
  “元帅莫非忘记了以前在平壤时,国人称为我五刀公子,这五把刀可是我收藏的最好宝刀,每把都价值千金呢,今日这般重要的日子,当然得拿出来佩带了。”
  高建武呵呵一笑,“是啊,渊老要把莫离支之位传给你,只怕你现在已经激动难耐吧?”
  “呵呵,还得大王准许。”渊盖苏文笑道。
  “先赴宴,其余的他日再说吧。”高建武道。
  当高建武抬着高傲的头走进府内时,却没看到高建武那脸上的阴狠之色。
  国王入席,一众大臣和贵族们都纷纷起身行礼。
  “坐吧。”
  渊盖苏文身佩五刀进来,他进来后并没有马上向高建武行礼,而是扫了一扫厅中众人,然后笑着道,“很好,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么我就送大家上路吧。”
  说完,他从身上佩带的五把刀中,拔出了最长的一刀。
  “动手!”
  随着他的喊杀,庭院里刹时涌进来一群群的死士,他们端着弩提着刀冲了进来。
  “杀!一个不留。”渊盖苏文狠狠地说道。
  一支弩钉咻的一声射入了乙支文德的胸膛,这位高句丽战神一脸不可置信。
  “你们敢谋乱?”他难以相信,这国内城的城内城外,可是有好几万忠于王室的禁卫军。
  这时渊太祚缓缓自外进入,身披着铠甲手持着长刀的他,精神抖擞,“等我把你们都杀光了,那些军队自然也就效忠于我渊氏了。”
  弩箭横飞。
  大厅里上百个忠于王室的贵族大臣纷纷倒地,最后,厅中只余高建武一人还站在那里。
  渊盖苏文提刀上前,“请大王传位于我父亲!”
  “逆贼!”高建武气的浑身发抖,手指着他。
  渊盖苏文一刀砍落他一条手臂,“我最讨厌别人拿手指着我,再问你一遍,传不传?”
  “休想!”
  渊盖苏文举起刀,一刀砍下,高建武的人头滚落在地。
  “你以为不答应我们就没办法了吗?不给,我们自己取!”
  砍死高建武,渊盖苏文走到父亲面前跪下,“请父亲继承高句丽大王之位!”
  渊太祚点下头,从此,高句丽王室高家七百年的王位算是到头,顺奴部的渊氏家族正式取而代之。
  “我,高句丽顺奴部大人,渊氏家族的族氏长,渊太祚,今日在此,正式即大王之位,改国号朝鲜。”
  兵变,成功弑君夺位!


第513章 江淮之王
  江宁城。
  罗成出,叛军尽。
  七郡收复,降俘叛军十五万之众,更还有叛军家眷等不下三四十万。
  身为江东江西招讨抚慰大使,罗成不仅要平乱,还要抚慰地方,恢复战后秩序。
  如今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些降俘的叛军和其家眷如何处置。
  “尽杀之!”
  前来参会的江都郡丞王世充直接说了三个字。
  罗成白了他一眼。
  “王郡丞可知你这三个字是多少条人命?是五六十万条人命,一个字二十万人命啊,比起那些富豪一掷千金还要大手笔啊。”
  王世充扭了扭那肥胖的体,讨好的对罗成笑笑,“罗帅,既然这些人敢从贼附逆,那自然当杀一儆百,否则江南从此无宁日也。”
  “那也不能滥杀无辜,五十万人口,亏你说的出口。你知道生养一个人有多困难,让一个孩子长到成年又有多困难?生十个都未必能养活五个,活下来的五个里,可能还有一两个是残疾怪胎,不是傻子可能就是瞎子聋子瘸子什么的。”
  “不瘸不拐不瞎不聋的,也可能小时候玩水给淹死,或者走路摔死。又可能遇上饥荒饿死,再可能生病病死,碰发大水淹水或遇火灾烧死……可以说,能长到成丁,那都是九死一生,这是上天赐予的造化,多么的不容易,你随口就杀五十万?”
  “那大帅你以为该当如何处置?这些都是叛逆,是十恶之罪,罪在不赦的。”王世充被罗成说的没法了。
  他向来嘴利,倒是不怕罗成能说,关键是罗成那是大帅,他是属官,可不敢在罗成面前耍嘴皮子,就算说过了罗成,更是坏事。
  “要不这样,对于那些附逆从贼中的骨干,可以甄别一下,对他们严加惩戒,就发往辽东给驻守边军为屯田奴吧。至于其它那些被裹挟的,可以流放到辽东去实边屯田。而他们的家眷,可以留下赦免不株连,也可以选择随家人去辽东屯田。到那边,授给他们田地,让他们重新开新。”
  “这太便宜他们了吧?”
  “背井离乡,远走边塞,辽东苦寒之地,从头开始,还得随时面临着战争劫掠,如何能说的上是便宜呢?”
  江南七郡近五十万百姓涉及附逆谋乱,这个数目还是极大的,如果全迁去辽东,估计也太惊人了。哪怕就只迁那些叛军,那也是十五六万之众。
  但比起王世充一句全杀了,无疑这种办法更仁道也更实用,正好朝廷夺了辽四郡后,现在还空虚着呢。
  而对罗成来说,自然更有好处。
  现在存孝是旅顺太守,他是辽东太守,他可是很愿意发展下辽东,把那里当成一个根基之地的。
  辽东不是什么好地方,现在还跟高句丽是犬牙交错,那是个火药桶,随时可能还会有大战。但天下之大,想再找个地方发展,也不容易。
  毕竟中原之地,朝廷不会轻易给你机会。
  如果罗成愿意留在辽东镇守,朝廷那边也是很乐意的,再有罗艺帮忙推动,则许多事情罗成都可以去做。
  他现在有兵,但光有兵不行。
  辽东那四郡,现在什么都没有,就算驻军在外,也得完全依仗关内粮草军械补给,短时间还行,长时间朝廷也承受不了。
  到时唯一结果,则只能是缩减驻军,或干脆在那边设立军府,驻派府兵,闲时为农战时为农,以此削减军费开支。
  养一个战兵,至少得二十个农民耕种上缴租赋。
  而一个骑兵,得一百个农民耕种的租赋。
  这只是寻常算法,大概数目。
  真要维持一支精锐战兵,平时得多训练,装备要好,花费更高。如果在辽东一日不能灭高句丽,则战争随时会有,这开支更要增加。
  几十万的叛军及其家眷,罗成早就瞄上了。
  如果真能弄到辽东去,那可不得了。
  不说四郡,光是个辽东郡,就有最肥沃的辽河平原,安置个四五十万百姓,还真没问题。而如果有四五十万百姓,那么就能拥有供军两三万的潜力。这还是寻常百姓的供军能力,如果是流放去边关的屯田罪民,租赋肯定能收更高,那么理论上供个五六万甚至是十万兵都有可能。
  这就是战争潜力,这就是霸业根基。
  “王郡丞,既然这边战事已定,我也不会久留。不日我就会返回东都,然后去辽东,这里的善后事宜,要尽快处置。”
  结束会议,罗成立即给罗艺去信。
  他说明了自己对那些叛军和他们家眷的处置意见,希望罗艺帮忙,能够推动促成这件事情。
  最后,他犹豫了会,还是在信尾写上,希望罗艺帮忙,能够让杜伏威出任丹阳郡丞,让辅公祏出任宣城郡丞。
  本来他是想安排还在养伤的程咬金和裴行俨两人留在江南的,甚至都想举荐二人出任太守,可这两个家伙一根筋,连太守居然都说不愿意当,更愿意跟着罗成去辽东,还说愿意去那边打高句丽人,不愿意在江南。
  无奈。
  罗成问了其它人,都不怎么愿意留下来,他们甚至奇怪罗成为什么要留两个兄弟在这边。
  这事情,目的比较隐晦。
  当然明面上的理由是因为这边叛乱刚定,人心未稳,所以留两员战将在这里看着,实际上则是罗成想在这里布两颗棋子,他比谁都清楚,就算这次江南叛乱两月而平,可这并不会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
  杨广已经往那条孤家寡人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他不肯妥协,那么反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被打压的贵族豪强们,以前是天下安稳他们不敢动,如今天下一乱,自然就要纷纷起来了。
  别人都不愿意留下,杜伏威最后却说愿意留下。
  这几年,杜大和辅三对罗成算是忠心耿耿,随他东征西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