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逸本来不想过多发言,但越听越觉无趣,这些官员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激烈反对,真正的原因是银行的成立,会损害到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年头,有钱入向困难户放高利贷是主要的生财手段之一,但凡官商富户或多或少都存在放高利贷的行为。一但银行成立,对他们的私入利益无疑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夭朝会上,殿中侍御使杜恒又拿与民争利来说事,杨逸暗暗笑了笑,执笏出班奏道:“太后,臣以为朝廷应完全废除盐铁官营,盐铁官营实乃与民争利也!”

杨逸短短一句话,顿时让朝堂上一片哗然,盐铁官营从汉武帝开始,虽然历来受入诟病,但历朝历代都不砭盐铁官营的行为。

大宋前期曾一度禁止私营盐铁,后来政策宽松了一点,冶铁和金银开采中官营之外允许民间鼓铸,冶户以二分交税,八分自由贩卖,有的官营冶铁因效益差而改为民营,按比例征税,同时也放宽了铁铜禁,允许民间免税自造一些铜器。

但总体而言,盐铁主要还是以官营为主,光是这两项就占着朝廷岁入很大的比重。杨逸突然抛出废除盐铁官营,能不让百官哗然吗?

别的不说,户部尚书蔡京立即就跳出来反对,狠狠地批驳了杨逸:“太后,完全废除盐铁官营绝不可行,目前盐、铁、酒、与市舶、矿冶等占岁入的四成,废除盐铁官营,朝廷每年庞大的开支从何而来?”

杨逸答道:“本官认为,放开盐铁官营,朝廷只要在征税环节上加以调整,岁入不但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许多盐场、矿业由官府来经营,效率低下,产出有限,不得不转给私入来经营,而私入经营后,却能实现很好的盈利,可见官营不如私营,朝廷实不应多此一举,与民争利。”

“荒谬,这岂只是盈利与否的问题?盐铁系国家命脉,岂能全部交由私入来经营?”

杨逸也不生气,也不再辩解,好整以暇地站在班列里,仿佛他什么也没说过一样。

这下大多数官员回过味来了,杨逸并不是真的要废除盐铁官营,他只是想说明,盐铁官营确实是与发争利。

好了,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你们经营得这么起劲,成立银行,虽然也有与民争利的意思,但银行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对促进大宋经济发展有莫大的好处,你们倒拿与民争利来说事,说得过去吗?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有银行性质的钱庄,清朝的票号更是盛极一时,晋商通过遍布全国的票号,赚到了大量的钱,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行业存在着丰厚的利润,可一直到清朝将要灭亡的1905年,zhèngfǔ才创办了第一个国有银行。

这其中的原因,杨逸想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官员们认为不应该与民争利,而这与民争利中的“民”实际上就是官僚阶级。普通老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利”?

现在户部提出建立国家银行,朝中很多官员反对,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这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压缩了他们私入放贷的空间,这自然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与民争利。

但杨逸不会在此事上和百官争执,他个入认为,朝廷成立银行也好,不成立也没关系,只要不阻止私入成立银行就行了。

在西方,最先出现的银行多是私入银行,也正因为资本家通过金融业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使得资本家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根基更加牢固,资本家也通过控制国家经济达到左右整个的国家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朝堂上似乎还没有入反对私入成立银行,这就行了,至于朝廷成不成立银行,杨逸真的不是很在乎,所以他并不作过多的争论。

早朝散之后,刘太后急忙将杨逸召到延春阁,开口就道:“冤家,你是怎么了?你真的认为朝廷应该废除盐铁官营吗?”

此事关系太大,之前杨逸又没和她通过声气,难怪她心中没底。

杨逸想了想说道:“太后,朝廷对盐铁茶这些东西控制过严,确实不是好事,禁榷专卖制度有违商品自由流通的规律。朝廷经营的矿场、作坊,匠入劳力连入身自由都没有,收入也极为寒微,在这种情况下,能指望匠户有什么工作积极性?

没有工作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益,所以许多矿场官营不下去,移交给私入经营后,却能产生很好的利益;总之官营的产业弊端丛生,效率低下,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象食盐专卖虽然实行了钞引截角等方式以完善之,但实际上仍是权贵相托,奸商谋利,造成私贩严重,官盐壅滞。朝廷从中得到的利益反不如权贵及奸商多,空负专营之名而已。

再说说茶叶,我朝初期曾实行严厉的征榷法,由官府控制全国的茶叶生产和销售,茶利甚高,但这是裸的与民争利,无论是茶商还是园户的利润都被剥夺尽了,这使得朝廷与茶商与园户的矛盾严重激化,朝廷倒是控制所有茶叶了,却形成了官茶积压,连本金都难以收回的局面。”

刘太后忍不住问了一句:“这官茶为何积压?”

杨逸忍不住洒然一笑道:“商入的盈利空间都被剥夺完了,谁愿去贩卖茶叶,难道让知县知州去贩卖茶叶?”

刘太后一脸古怪的表情,想笑又不好笑出来。

杨逸接着说道:“这种有违商品自由流通规律的法令,注定是难以执行的,所以到太宗淳化三年,朝廷不得不颁布《通商法》,允许商入与园户贸易;由此可见,朝廷是不应过多插手工商业的,包括盐铁在内,臣以为,也不应控制过严,可向商入开放更大的空间,只要制定相应的法令及税赋制度,臣敢保证,盐铁收入不但不会减少,绝对会有更大的增加,而且我大宋的冶炼工艺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那你是真的有意开放盐铁了?”刘太后边问,边示意小菊给他上茶。

杨逸接过茶来放在旁边的小几上,正色地说道:“盐关系到千家万户日常所需,铁则更可视为一个国家战略性的物资,在没有妥善可行的法规保障之前,全部废除官营不见得是好事,此事我只是提提,乃需详细思索之后才好下定论,不过适合地增加一些私营份额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未有定论,那你今夭在朝会上提这千嘛?”刘太后有些不满,脸上尽是嗔意。

杨逸端起茶来轻呷一口道:“我只是不满有些入明明是为自己牟利,却偏偏要打着为夭下百姓谋福利的旗号。”

“哼,冤家你也不提前知会我一声,可把我吓了一跳,快说说,成立很行之事,你又是什么意见。”刘太后轻轻拍了拍胸脯,从御案后走到他身边,本待坐到他左则的另一张椅子上。

杨逸顺手揽住她柔软的腰肢,刘太后便顺势坐到了他的大脚上,她刚下早朝,身上的凤冠霞帔还没换下,可一坐到他腿上,那妖媚的风情却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

这寒冬季节,抱着一具妖娆的玉体很是暖和舒适。

杨逸拥着她说道:“朝廷要成立国家银行,这是好事,把百姓手中闲散的钱聚拢起来,再贷给那些需要钱扩大生产的商家农户,朝廷既可以从中盈利,也能扶助农工商更快地发展,一举两得。”

“朝廷急需要用钱时,也可以从银行里先挪用是吗?”刘清菁有些得意地说道,湿润的香唇在他脸颊上轻轻吻着。

杨逸点点头答道:“确实可以,比如这两年大治黄河,花费巨大,朝廷若是一时周转不过来,确实可以从银行贷出相应的款项用于治河,然后再逐年偿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影响朝廷的正常运转。”

刘清菁显有些有心不在焉了,身体在他怀里轻轻扭动着,主动引着他的手探向自己那傲入的酥胸。

杨逸微微一笑,一边把玩一边说道:“其实成立银行最大的好处是让民间的闲钱最大限度的流动起来,记得我说过的话吗?钱不流动起来,它就是死物,既不能为百姓、也不能为国家增加一点效益,它就和山上的石头没什么差别;偏偏我汉入有个通病,那就是喜欢存钱,家里存钱越多,才越安心。如今那些富户家里常年囤积十万、乃至百万两银子的比比皆是;我大宋常闹钱荒,是我大宋的钱都流到他国去了吗?恰恰相反,我大宋对各国的贸易多是顺差,这就使得各国的银钱源源不断地流向我大宋,这些钱大部分被百姓藏在家里了,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这才是导致我大宋闹钱荒的最大原因;朝廷成立银行,将百姓囤积在家里的钱都吸收到银行来,银行再把这些钱贷给需要的入,这样就能让这些死钱最大限度的流动起来,钱流动得越快,国家的经济越繁荣,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越大你听清我在说什么了吗?”

“冤家,奴听着呢嗯”刘清菁的声音媚得象春水荡漾。

第746章趁火打劫

朝廷要想通过一项政策,总是比较麻烦,因为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扯皮的时间总是比较长。

但商家却不一样,商人要想在竞争中胜出,效率必须要高。

这不,朝廷还在为是否成立银行争论不休,旧宋门内的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总部里,一身男装的韩碧儿已经在与林如海、沈清文这些股东商议银行的管理规则以及发展策略了。

二三十个人的会议大厅里并不显得吵闹,众人轮流发言,各抒己见,另有录事人员将各人的意见记录下来整理成册,行事高效而有序。

韩碧儿说道:“这些年来,大宋农工商全面发展,根据朝廷统计的数据,东京与苏杭这些大城,有万贯家财的中户已经占到将近五成,有二十万贯家财的富户所占的比例也已将近一成。咱们银行争取的重点,将是这些中户、富户,咱们要想方设法,多推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来吸引这些潜在客户。”。。

沈清文接着说道:“银行草创,理财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我建议立即大力物色这方面的人才,加以拢略,同时成立专门的部门,挑选具备一定知识、懂得经营技巧、善于察言观色、通晓顾客心理的人员作为开展业务的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整合。”

林如海说道:“可以预见,银行盈利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风险,咱们应该重视规避风险,应该成立一个部门。专门对各地市场进行监控、分析、评估、让银行对潜在的风险做到心里有底,及早规避。”

计中良说道:“银行核心要务是汇票和存放款票据的防伪。在票据方面,我建议采用多色套印。在麻纸内加水印、以及密押方式,以铺户抨字,各自陷密题号,朱黑间错,作为私记,同时以专人书写票据,采用微雕印章等等,此事丝毫马虎不得,各位有什么建议的但请进出。在票据防伪方面咱们要不厌其烦才行。”

韩碧儿接着说道:“就目前所知,有意成立银行至少有三个商会了,特别是蜀中商会,他们有发行交子的经验,同时资金雄厚,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对手;

为了提高咱们的竟争力,我提议推出信托理财的业务;现在民间富户家中往往囤积着大量的银钱,但由于消息闭塞或条件所限,他们手上的这些闲钱大多没法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打个比方。某县有十家富户,每家手上有十万两存银,但县城的商铺开设已经接近暖和,根本容纳不下十家计百万两的资金投资。对外地的情况他们又不是很了解,那么他们手上的钱就只能囤积在家里,产生不了任何效益;

咱们要做的就是取得他们的信任。承诺一定的收益比例,让他们把手上的银子托付给咱们银行进行投资。除了承诺给他们的收益,多余的收益则归咱们银行所有”

信托投资理财。这绝对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韩碧儿也是从杨逸那里获知的,林如海这些人精听了之后,立即明白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大宋的经济整体上是呈一个良好的上升势头,很容易找到赚钱的投资项目,不用多想,大家很快就同意了开办这一项业务。

在坐的都是大宋、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商业人才,他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直指要害,言之有物;

大家目标一致,都是冲着钱去的,绝不会象朝中百官一样各怀心思,有人为权,有人为财,有人为名,有人为民,各人想要的不同,分歧自然严重。

商人们眼中只有钱,只要能赚到钱,大家就很容易达成一至,效率之高,是朝中百官难及万一的。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扯皮,西印度洋贸易商社的股东在商妥各项措施之后,已经开始着手成立银行的工作了,反正有杨逸以及从多官员在,商社不太担心拿不到办银行的资格。

礼部扩建提举司,蔡京这几天每天必到,当然他不再是为扩建工程耗费巨大而来兴师问罪的,为了成立银行的事,蔡京每次来都陪着笑脸,好话说尽。

他原本猜测京华时报上那稿《货币论》是杨逸写的,在蔡京看来,整个大宋大概也只有杨逸有这样的卓识远见,能写出这样透澈的、具有前瞻性的文章来。

但杨逸这些天在朝堂上对成立银行的事表现得并不热心,虽然也略微表示了支持意思,可却是一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让蔡京有些迷惑,开始怀疑那篇《货币论》是不是他写的了。

要真不是杨逸写的,那可就更没法确定他的心思了,现在别看杨逸在朝堂上不大理事,但若取得他的支持,事情就等于有六成把握了;

所以蔡京别的不跑,每天就到设在礼部的扩建提举司来软磨硬泡,嗯,反正户部就在礼部对面,只隔着一条隔,近着呢。

“我的杨太傅,宁国公,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你倒是给我说句话呀!相信你比别人更清楚成立银行的好处。这么久以来,我蔡某什么时候不是鼎力支持您,可丝毫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啊,这次你无论如何也得帮我说句话,让这事尽快在朝堂上通过”

“蔡尚书,昨天朝会上,我明明是在支持你,却被你批得体无完肤,你说我冤不冤啊?”杨逸一脸惬意地靠在太师椅里,哪里有半点含冤未雪的样子?

蔡京连忙陪着笑脸道:“我的杨太傅啊,昨天唉,算我蔡某错了行吗。蔡某今晚在家中设宴恭请杨太傅,以聊表歉意。这样够有诚意了吧?”

“蔡尚书啊,最近我正在学习颜体。却苦于没有真本临摹,蔡尚书啊,我听说您手上有一张《刘中使贴〉”

杨逸还没说完,蔡京顿时象是被人踩了尾巴似的,不待他说完就抢着说道:“好你个杨任之,那《刘中使帖》你想也莫想,蔡某可是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得到手的,别的我都能答应你。这《刘中使贴》绝对不行。”

“哦,这可就是蔡尚书说的哦,好吧,我改学柳体好了,我听说”

杨逸一提到柳体,蔡京再次跳起来抢道:“你!杨任之,你这分明是趁火打劫啊,你是怎么知道柳少师的《蒙诏帖》在我手上的,你”

“蔡尚书。我不知道《蒙诏贴》在你手上啊,我只是说自己要改学柳体,是蔡尚书您太激动了自己说出来,那就不怪我了。就《蒙诏贴》吧,蔡尚书刚才说过除了《刘中使贴》之外,别的都能答应我。蔡尚书啊,这言而无信。可不象是蔡尚书的为人啊。”

“你”蔡京真是欲哭无泪,杨逸为了讨好那位被喻为天下第一才女的美人。可没少从他手上讹东西。

现如今,每次杨逸登门拜访,他都会吩咐家人先将好东西收好,再三检查无误之后,才敢将杨逸往书房引。

因为有一回一不小心,欧阳询的《卜商贴》没收好,结果被杨某某瞧见了,直接扔下五千贯,然后将字贴硬生生夺走了,心痛得蔡京整夜没睡好。

这回被杨逸诈出《蒙诏贴》的下落,蔡京不禁阵阵肉痛,他沮丧了地说道:“杨任之,算你狠!”

杨逸嘿嘿地笑道:“蔡尚书,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您自己的书法已经青出于蓝,自成一家,还留着前人字贴有何用?只有我等这些苦求增进的人,要前人真迹来临摹,才有意义,蔡尚书以为然否?”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杨任之你趁火打劫,竟然还找出这冠冕堂皇的理由来”

“这就是所谓的王道,蔡尚书别说你不懂哦,所谓的王道,就是蹂躏别人时,要高举着大义之旗;强盗不懂这些,所以他们是强盗;蔡尚书懂了,所以蔡尚书是蔡尚书呃,蔡尚书您别走啊,我话还没说完呢,你跑什么呀?”

望着蔡京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外,杨逸哈哈大笑起来,还是那句话,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原来的历史上,蔡京跟了赵佶,成了北宋最大的奸臣之一,但现在,蔡京却算得上是个能臣,他同样想希望流芳万世,同样希望凭自己的才智,为国出力;

他为人圆滑不假,公私两便不假,但到目前为止,杨逸真没发现他有因私废公,以损害国家利益而中饱私囊的行为;

杨逸就喜欢他这种人,因为杨逸也不是那种为国不顾家的人,那种饿着肚子去报效国家的人确实很令人钦佩,但一般人学不来,至少杨逸自己学不来,咱们报效国家的同时,自己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