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6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办法,朝廷这些年关注的重点就是辽东,经常得往辽东派兵,送银送物资更是一直没停过,官道要是不好,沿途的那些地方官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所有人舒舒服服的上了车,车子还有琉璃车窗,听说有的车子已经是用的玻璃车窗了,晶莹透亮,外面什么景致都看的很清楚。
  和记发展到现在这地步,玻璃只是一个小的产业,张瀚根本没有投入太多。
  而且也不是和记为主导,是一群传教士带着研究所的人搞出来的。
  其实玻璃对懂行的人来说太容易了,技术含量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西方对玻璃只是出于想垄断的心理,特别是玻璃的衍生品镜子,这可是西方在对中国贸易中不多的亮点之一。
  大镜子想运过来很不容易,小的镜子还是可以的。
  和记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特别是在南洋地面的能量已经不可忽视了,在巴达维亚的耶苏会可能是感觉和记完全能在不远的将来自己就做出来,叫传教士带一带,应该是耶苏会的一种善意表达。
  众人上了马车后,首先感觉一阵暖和。
  车厢里很大,陈设也较为豪华,还有小小的铜暖炉散发着热能。
  各人都把毛皮大衣脱掉,长随们坐着另一辆车,设备当然不如商人们坐的这辆车好,但也相当舒适。
  “咱们这车有弹簧减震系统。”车掌站在车门前道:“各位每人是四十两银子,看似很贵,其实几天功夫就能到家,还舒舒服服的,算起来还是很合算的。”
  吴姓商人含笑道:“知道,你说的不错,以前想花这钱还没有地方花去。咱们行商的人,最害怕出门时在路上的辛苦,要是早就有这样的车子,谁还骑马或是坐那颠死人的骡车。”
  “路上如果各位东主害怕耽搁时间,反正有点心,干粮,果子,咱们可以早晨出发,天黑前打尖休息。”
  “就是这样,赶路要紧。”
  所有人都归心似箭,没有人愿意在这种时候出门,就算是商人也是一样。
  天大的利,也不如在家和一家人过年重要。
  马车的车身轻轻一震,接着商人们听到了吆喝声,马车缓缓驶动,开始向着南方行进。


第1275章 虎贲
  赵贵和长随们一辆车,除了没有那些奢华的摆设,车身内大小和前头一辆差不多。
  这个时候东主们也没有办法省钱了,这些长随倒是可以骑马跟着,可还是要雇不少马,沿途还要细心照料马匹,如果马疲了病了就更麻烦了。
  不如雇车,一路隔三十里就有个维修补给点,直接不换车换马,车行里都有马,平时吃的很好,轮换着拉车,这一群永平人坐的马车都是四轮客运大车,人们对列而坐,一辆车挤挤的话能坐十来个,还能在后头带不少行李货物。
  每辆车用四马或是六马,速度在保养完好的道路上可以跑的很快,不比骑马慢太多。
  而且不用在寒风里忍受风寒,坐在暖烘烘的车厢里看着车外的画面,对很多人来说是很新奇的体验。
  对赵贵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在几个月前,他考虑的还是这一顿是吃野菜熬小米,或是吃高粱糊熬野菜,如果这顿多放两勺高粱糊会不会下顿就断粮了。
  或是想着野菜还有什么时候能采摘,这几天是不是再熬一熬,不能再去找人打饥荒,所有人都在饿肚子,每天都会有尸首从官庄里抬出去。
  没想到短短时间过去,他现在坐在宽敞明亮又暖和的大车里,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雪景……
  身边的角落里还放着吃食袋子,里头全是肉馒头和煮熟的鸡蛋。
  一会儿用车子里的小炉子烤一下,就是很不错的美食。
  所有的长随都半倚在车身上,惬意而舒服的聊着天,大家都得了银子,回去都能过个好年,心情都是相当的愉快。
  这一瞬间,赵贵突然无比痛恨自己将要回去的那个地方,哪怕他不再需要忍饥挨饿。
  “看,是张大人。”
  有人发现奇景一样,指着窗外大叫起来。
  赵贵也扑到窗边,和所有人向着外边看过去。
  在一望无际的雪地之中,大片的红袍骑兵簇拥着张瀚从青城由北往南奔驰着,过千骑兵飞驰在草皮之上,把大片的积雪都踏飞起来,人和马都象是在雪雾之中奔驰着,红色的袍服在白色的如雾一般的雪景中忽隐忽现,这是一幕奇景,也是极度好看的图案。
  人们不知道张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还出门,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大股的骑兵随行,不象张瀚此前出门时是文武将吏都有,这一次却是直接的武力展示。
  很快又有更多的骑兵出现,大股的银白色是枪骑兵,他们的战马上都装具了防具,全身一体银白,犹如天神下凡,威风凛凛。
  青白之色的是龙骑兵,他们的扎甲和鳞甲或是胸甲也是打磨成了银白色,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军帽是青色的毡笠,和猎骑兵的红色军帽,枪骑兵的黑色军帽有着明显的不同。
  红色,青色,银色,大量的颜色汇集到了一起,短短时间,草原上出现了一幕奇景,原本的一片洁白被大量的异色所填充了,战马飞腾,将士欢呼,上万骑兵聚集在一起,简直是力量与美的最佳结合。
  “这是弄啥咧?”一个永平府过来的长随目瞪口呆。
  赵贵也不知道,跟着下意识的摇头,嘴巴上滴落了几滴口水。
  有个长随是包打听的性格,和记也没有隐瞒什么,当下献宝式的道:“听说年后要到套部用兵,所以张大人在集结军队,年前就过来这些,年后还有,估计十万骑兵下套部,要把咱们汉家江山的河套给收复啦。”
  河套地区向来为汉家所有,大明中叶才落到蒙古人手中,这是近期和记对外宣传力度最大的一块,果然连永平府过来的长随都说的头头是道。
  “看和记的这些骑兵啊……”另一个长随几乎迷醉在这样的场面中了。
  “比大明朝廷的兵强的真不是一点半点儿。”不象赵贵心里有鬼,明明这么想却不敢这么说,别的长随就没有什么忌惮了,这里又不可能有锦衣卫,想说什么说直接说了出来。
  确实是如此,看眼前这万马奔腾甲胄精良旌旗招展的样子,真的是兵强马壮,而且从阵列排开的场面来看,也完全称的上是训练有素,相当的精良。
  想起那些穿着破烂衣袍,扛杆烂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走路都走的乱糟糟的营兵说是去救援辽东,去和女真人打仗。
  一想起来,赵贵和永平府的人都想笑。
  可能将领的内丁还象个样子,有点儿当兵的感觉,也都是骑兵,也很精良,但他们也没有这样整齐的队列,这样聚集在军旗下欢呼的精气神,更多的只是有些戾气。
  而且他们的武器,战马,铠甲,都比和记商团军差了好几次档次。
  差太远了……
  “打套部啊。”有人感慨着道:“河套被占百多年啦,要是能收回来,和记的张大人就是天底下第一号的大功臣。”
  “当年岳王说是要直捣黄龙府,到底没做成这事。张大人可是直接收回了青城,顺义王也老老实实的在青城呆着,就是一个摆设。说到底,张大人是把汉唐旧地给收回来不少,又没给大明添一分乱子。再收复河套,我觉得啊,就算是岳王当年,也不及张大人的功绩吧……”
  “是不如,不过岳王到底是岳王,那份忠义难得。”
  “张大人也忠义啊,你看人家兵强马壮的,没有和大明有什么非份之想吧?”
  “这倒也是啊。换了别人,怕真的大明要多事了。东边已经有东虏了,要是草原这边再有事,大明怕都顶不住了。”
  “可不是咋地。就这样,大明还是防着和记呢,和记的货不准直入山海关,还得走私一样偷偷的带。”
  “朝官里有小人呗,想挤着张大人给他们送礼上贡。”
  “我看八成是。”
  “说来说去啊,要是张大人能象打北虏这样打东虏就好了。”
  一个人最终说了一句,旁人都是一脸赞同的样子,赵贵更是恨不得跳起来叫好。
  真的,看到眼前这样的情形,赵贵都有些着急了。
  要是这样的兵马放在辽东,女真人还能这么狂?
  听说这样的骑兵,张大人麾下足有十万人啊!
  十万铁骑,这可真的是十万铁骑,可不是辽镇那些摆样子的新兵,没用的花架子货。
  赵贵是打辽西渗出来的,见识了很多辽西的营兵,他知道那些营兵真的没有什么用处,没见过血的新兵,也没有严格的军纪和训练,将领敷衍了事,这种兵能打个鸟仗?
  比起拼命和见血,这些营兵连女真人旗下的包衣也不如,也就撑死了算是装备好,架子货么,架子摆的还是不错的。
  而眼前这些骑兵,赵贵是打过多少仗的,包衣也得上阵,见过血,见过山一样的死人,他也是从萨尔浒战场上跑出来的,还经历过辽阳一役,见过袁应泰率着三万人在城外和女真人血战。
  什么是好兵,什么是样子货,什么样的兵能打仗,赵贵看一眼就知道。
  眼前的这些兵,简单来说,就是虎狼之士。
  “希望能快点儿打下河套吧。”半天没说话的赵贵哆嗦着说了一句,他道:“紧接着就去灭女真!”
  “对,要是那样,我给张大人立长生牌位啊,我舅舅一家就是辽阳人,全死在辽东了!”
  “但愿吧,但愿吧。”赵贵还是哆嗦着,还好大伙和他一样激动,没有发觉什么异样。
  更多的骑兵还在汇集着,构成了天地间的奇景,也是叫所有看到的人都内心无比激动。
  在草原上,蒙古人的地盘上,汉家儿郎一样有这样的虎贲之士,有这样的威武之师,这叫人们感觉激动,几乎是遏制不住的激动。
  ……
  张瀚今天搞的这场面并非有意为之,只是凑巧了。
  回城之后,张瀚好好的休息了两天,几乎是任事不理。
  除了几桩特别重要的大事惊动了他之外,别的事都交给政事会议去处理了。一般的政务,孙敬亭和李慎明都能当家作主,两人也会在事后记录归档,给张瀚随意核查检视。
  张瀚好好陪了妻儿两天,自己休息,恢复和调理身体,原本是打算一直休息到过年的,但他的身份,实在是公务缠身,想清闲的话,代价太大了。
  猎骑兵的两个营已经就位,将士们渴盼接受张瀚的检阅。
  这并非无理要求,在过年后的正月间军司就打算用兵。
  寒冬腊月四处积雪,军队行军十分困难,对张瀚来说也是万万不想再于雪地里走一回了。但困难就代表着机遇,冬天时各部都聚集在一起过冬,互相守望帮助,到处都是茫茫的雪野,逃避都无处可避。
  这种极端气候下动手,对商团军人们是不小的挑战,对套部和鄂尔多斯的蒙古人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这一次是复套之战,象征性意义很大,除了集结重兵之外,张瀚也是亲自挂帅。
  出兵之后,主帅要驾临军营,熟知军官和所有的将士,互相增进熟识度,这样在战场指挥调度时,不至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短短时间内其实没有办法互相认识多少,也就是要把最高统帅的权威竖起来。
  以前,商团军出征可能会调动好几个团和营的士兵,任用的主帅非得临时熟悉将士和确定指挥权威,以免在战场上出事。
  这一次调动的范围更广,出动的兵马更多,但张瀚其实不必担心指挥上的事,他的权威深植人心,绝不会有人敢质疑他的决断和指挥。


第1276章 满意
  除了猎骑兵营外,还有龙骑兵第三团也赶了来,枪骑兵第一团也基本上都到位了。
  加上近卫龙骑兵第一团,第二团,商团军这一次集中了三个龙骑兵团,一个枪骑兵团,两个猎骑兵营,一个轻炮营,光是战兵就有三万人,还有两万多人的辎兵队伍……调集战兵没有什么困难的,西边这里已经没有什么象样的能够威胁到和记安全的势力了,卫拉特人太远,也没有什么人关注这边,更不会提前几十年杀过来,他们在西域和中亚地区的布局还没有完成,不可能因小失大。
  辎兵的调度就困难许多,这一年多来辎兵数量并没有增加,而且一年多来到处都有大工程,马车损耗大,由于财政困难和人员不足,杂项局并没有造出多少新马车来补充,辎兵大队的马车多半还是用旧的,只能修修补补将就着使。
  辎兵们压力也很大,几百个火路墩和几十个军台加上军堡城池,到处都需要派出辎兵守备。虽说守堡相对安全,也轻闲,但在寂寞的无人区守着一个小墩堡一二百天,每天触目看过去视力所及的地方瞧不见一个人影,每天就是和十来个同伴打交道,话题几天就聊腻歪了,这又是一个没有电视和网络信息量很贫乏的时代,要不是允许他们打打扑克看看书,怕是驻守火路墩的任务还不如去上阵打仗。
  除了驻守,就是各地的各种工程,最大宗的工程是修路,其次是建城,再下来维护保养,包括桥梁路道养护等等。
  有专业的工程兵营,但辎兵才是出力的大头。
  这一次抽调辎兵,导致不少地方守备力量都出现了失衡的状况,孙敬亭和李慎明两个已经考虑并且上报,年后打算再招几个团的辎兵。
  对参加战兵队伍,一则和记没那么容易接收,二来兵凶战危,毕竟功名富贵要凭性命去取,商团军打仗是死伤率很小,可每一战下来还是有人阵亡。
  谁能知道阵亡的那个肯定不是自己?
  辎兵的死伤率就小的多了,几乎能忽略不计,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武装民夫,待遇好又不冒生命危险,在很多人眼里是最优选择。
  至于到了辎兵队伍里,就是战兵的候补人员,这也不是强迫性的,还是凭自觉自愿。
  很多人的想法也是加入军队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在军队里头,哪怕是辎兵,训练和养成都和战兵是一样的,辎兵们看着战兵也就那么回事,除了上阵打仗,自己哪一点不如对方?凭什么战兵拿着高一倍的薪饷,稍微立下战功升上去了就有土地金的分红,将来还能真的分到地?
  心思一变,对加入战兵就没有什么抵触了,商团军的战兵补充相当容易,由于是精中选精,兵员素质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准线上,由于基本上是从辎兵中补充,战兵训练也很容易接受,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强的体能,更杰出的战技。
  从眼前的骑兵们的表现来看,张瀚知道周耀主持的军训司所做的工作相当的出色。
  骑术都完全过关了,纵横腾挪,来回奔驰,控制马速不停的疾冲和减速,缓步前行,小跳前行,加速,疾冲……
  这些龙骑兵们也是有意要在张瀚面前表现一下他们这几个月下来的成果,每个人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几乎每天的体能都消耗一空,晚上躺下时大腿锥心的疼,腰也酸疼的厉害,如果流下来的汗水能积在一起,估计这几个团的龙骑兵们能汇成一条小河。
  除了流汗还有流血,训练时除了流汗之外,每个团都有训练死亡的指标。
  也就是说,周耀他们能毫无顾忌的把他们的每一分潜能都压榨出来,哪怕是有人承受不住因为训练而死亡也在所不惜。
  很多龙骑兵就是知道了有死亡指标之后才放弃了幻想,哪怕再苦也会自己再加练,平时不把体能储备好,真的经受不了军训司的折腾。
  几乎每个出现在张瀚面前的小伙子们都是黑瘦黑瘦的样子,但不是纯粹的瘦,是营养充足又经受了苦难一样的长期的体能训练之后的瘦。
  还好,军训司的训练是有计划的,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放松,否则真的就是用训练消灭了和记的几万大军,皇太极和将来的崇祯皇帝得送周耀一块大匾,军训司做到了他们都做不到的事情。
  人有些瘦,战马却相当的肥壮。
  精料,鸡蛋,豆类,一切能给战马提膘的办法都在用,不惜工本不怕多花钱。
  干草束对战马只是调味品了,基本上都是吃精料为主。
  除了和记之外,这时代的地球没有哪个势力能这么糟践钱来养马,而且还是大量的养马。
  蒙古马天生骨架小,个子矮,就算战马是精中选精,先天就要弱上一筹。
  以前,有些个子高的将士甚至能把脚拖到地上,高个子不慎选手了矮脚马就是有这种滑稽的效果。
  蒙古马中也有高头大马,但数量太稀少了。
  和记的办法就是尽量多选育良种马,就是把高大的战马混在一起交配,生下更多健壮的良驹。
  同时从河套地区和西域买马来改良品种,更直接的就是从海外买马,耶苏会在帮这个忙,重金采购的战马还没有到家,一旦回来就会在草原上放牧配种,大规模的改良品种。
  现在龙骑兵们骑的马还多半是普通的战马,只是养的好,显得膘肥体壮,相当有冲力。
  蒙古马的特长是耐久,坚韧,体能好。
  战马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