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6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军仍然不见踪影……
  杨二只能无奈宣布退兵。
  所有在场的人都是松了口气的样子,如果杨二继续坚持的话,商团军方面势必难以再奉陪下去,而高层公开有争议也不是好事,会叫下头的人看到上头有裂痕,对山上保持完好的合作气氛是致命的打击……不管和记能控制多少人手,最少在表面上还是杨二是山上的首领,弄到决裂的话,对士气会有相当程度的打击,而且会很容易引发山上的思想混乱。
  还好明军的表现没有叫成方失望……果然还是一如既往。
  骑兵战的结果已经被军情人员送回来了,明军连一次象样的突击都没有打起来,哨骑战都是完败,大股的一万多人的主力被一千来人的八旗兵压的不敢动弹,而且在对峙过后的第二天,八旗兵还没有回撤的迹象时明军就已经先撤了。
  撤回一天之后,杨二终于彻底灰心绝望,不在幻想着那是明军主力的诱敌深入之计了。
  这一役十三山始终未动,这也是成方等人坚持的。
  人数来说山上的兵马确实在两千多留守的八旗兵之上,不过对方已经有所准备,多半是主力和甲兵留守,出击的只是旗丁和汉人包衣。
  对纯粹的女真兵,用什么样的谨慎态度都是应该的,这一点来说杨二都没有办法反驳。
  不看到明军的赤帜出现,绝不会主动出击,这是成方等人的底线,当然也是杨二等人的希望,很明显,这一次这个希望又落空了。
  所有将士都从潜伏的地方走了出来,每个人脸上不可避免的有疲惫和失望之色。
  不管怎样,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破围之战,此前也去关门和新任辽东经略取得了联络,得到了支持,大明新任辽东经略也派了军队来配合,结果就是派来的主力骑兵连一场象样的会战也没有打起来,哪怕是打不过,只要真的打起来,杨二就会不顾一切的率领部下冲出去,粉碎女真人的抵抗,与明军主力配合一起,将这三千多女真守兵扫荡的干干净净……
  可惜的就是事与愿违,经过这件事之后,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在短期内想迎来大明王师的配合作战,在实际条件下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士气会不会跌的太狠啊?”徐名有些担心的看向那些垂头丧气的士气,包括中层军官也是一样的面色灰白的表情。
  “没事。”成方安慰伙伴道:“这样也好,叫大家早点真正明白朝廷靠不住,能靠的住的只有咱们自己……”
  “这样说反而是好事了。”徐名也能接受这个说法,原本山上的暗潮就是想着到大明那边去建功立业,经过这样的事情之后,估计不会有多少人对大明朝廷和王师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事实确实是如此,不过成方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讨论。
  都是从大明军中出身的人,在这里说明军废物也等于在骂当年的自己。
  平心而论,以明军上下的体制,任何人当兵都只能是和这一次一样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区别。
  成方转了话题,面色凝重的道:“你有没有发觉,我们过来的粮车越来越少了。”
  “这个我知道。”徐名道:“数量只有此前的十分之一了。”
  “你听说辽东丰收了吗?”成方的眼神更尖锐了。
  “丰收?”徐名摇头一笑,说道:“按大人的说法,十年之内都不要想丰收的事,能以大面积的粗放种植来维持温饱就算是好收成,大半的年成都会是亏损的,需要进口粮食来弥补灾害之下的亏空。”
  成方道:“大明北方也是大片受灾,不过是有朝廷的赈济。朝廷的粮食则是以南方为主,特别是江南和湖广为主。近几十年来,江南粮田毁弃的多,天下之粮,十停有五停是湖广那边运过来的,通州大仓里的千万石的粮食就是大明的底气,建虏在这上头是没法与大明相比的。”
  成方的话意相当的明显,大明有江南的粮食补充,女真人拿什么来补充他们的粮食缺口?
  老奴在去年到现在是杀了几十万辽民,又跑了几十万人,可其境内还是有百万张嘴巴嗷嗷的等着要吃饭,天灾也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看女真人的状态是收缩其在核心区的人手和军队,对粮道也从十分看重到忽视,到现在已经有彻底断绝的感觉了。
  两人身形一震,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徐名苦笑道:“那么,女真人的粮食危机,到底是要怎么解决?”


第1255章 北途
  成方耸肩:“抢呗。”
  “看来是快了。”
  “不会超过三个月。”
  “天寒地冻啊。”
  “再冷的天也要吃饭不是?再说机会难得,稍纵即逝。”
  “高经略的很多举措已经引起相当的不满了,预计会在月内陆续引起混乱和那些将领的反弹,女真人有不少细作在辽西的,这种情况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那看来就是正月到二月前后了。”
  “要上报吗?”
  “当然要,最紧急的塘报送上去,怎么反应,得看大人的判断。”
  “我看大人还是会下令镇之以静。”
  “嗯……这样符合我们和记的最高利益,在最近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我们需要梳理内外关系,缓解财政危机,补充缺额的火枪,刺刀,火炮,战马,铠甲,不仅要补齐缺额还得准备相当多的补充,半年内能把缺额补充好就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成方和徐名都是相当聪明的人,又已经到了一定的高位,两人的眼界经历各方面都得到了充足的锻炼,在判断起事情来也是有了相当明确的指向,一番讨论过后,几乎就可以判断近来女真收缩兵力和预备断绝粮道这两年事情的含义在哪里……无非就是要剑指辽西了。
  在此之前女真人也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足够两场大规模战事的消耗,汉人不断饿死,底层的女真人也活的艰难,但其仓库里积存着大量的粮食,那是战略物资,老奴最多会允许女真人一个月领一些勉强能活下去的粮食,大量的粮食还是储存起来,被女真高层们所掌握着。
  孙承宗去职,高第新任,辽西必定有一个强烈的动荡期。如果高第不是那种手腕强硬希望能留下自己烙印的庸材,辽西的局面反而会安稳的更快一些,一切不做变动即可。
  但高第明显不是,从诸般举措来看,高第一样有雄心壮志,越是这样,越会引发严重的混乱,最终使辽西乱成一锅粥。
  如果没有外力介入,高第三五个月后就会真正彻底的掌握全局,但女真人明显不会再给他这个时间了,从现在的反应来看,女真那边已经做好了准备,一两个月内,随时都可以动手,发动一场致命的大规模的侵袭,而一团混乱的辽西,是不是能守备住这一次的攻击,那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了。
  成方和徐名的脸都有些苍白。
  不管怎样他们也是辽东人,回想起当初开原和铁岭的屠杀,对辽南四卫的屠杀,杀无谷之人的暴厉残酷,这帮食人的野兽一旦攻下辽西,辽西的军民百姓又会遭遇到什么?
  两人同时发出沉重而无奈的叹息声,辽西的官吏和将士们在耽于安乐的时候,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会钢刀临头吗?
  ……
  碧绿色的草原已经被大片的枯黄所笼罩了。
  在草场上到处也都是可以看到残雪的痕迹。草原已经落过两次雪,一次比一次大,往下去应该是隔一阵就会落一次雪,温度长期保持在零下二十度左右。
  暖和一些的话可以在零下十度左右,极寒天气可以到零下三十度以下。
  所谓南方的湿冷在这里说会被笑死的,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朔风凛洌,再厚的毛皮衣服也挡不住凛洌的寒风,人必须保护好自己身上的每一处皮肤,包括鼻子和耳朵,稍不小心,这些器官就会被直接冻坏,草原上掉耳朵或是秃鼻子的人可是大有人在。
  现在天气还算好,最少天空的太阳还是很有热力的样子,中午时分,气温应该接近零下五六度的样子,这种天气在草原已经算是很舒服了。
  更叫人感觉舒服的还是没有强风,就算气温不太低,如果风力很大,呼啸而来的北风会把人吹的透心凉,迅速失温,在户外呆几个小时就很有失温而死的风险。
  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人们几乎完全不踏足蒙古包外,只在屋子里用烧着的牛屎马粪来取暖……动物的粪便晒干之后是很好的燃料,引燃很快,火力很足,而且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烈的异味。
  张瀚在侍从官们的陪伴下,从却图北城抵达了南城郊外。他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在城外的一处高坡上驰目远眺。
  八月中旬时,还没有落第一场雪的时候,张瀚率着随行人员从青城出发,这一次也是他今年最后一次巡行,预计到来年开春前是不会再离开青城了。
  常氏很想念大同,特别是新平堡,而妻妾们对李庄的故宅相当的想念,这些愿望张瀚可是都没有办法满足,他唯一能答应家人的就是尽量缩短巡视的路程,一定要赶回家过新年。
  从青城出发,以前的巡视路线是铜矿,旧云内州一带的盐池和沙漠,然后是集宁堡尚义堡等沿边的城堡。
  这一次张瀚是直接向北方,巡视了青城北部的一些驻守军人,在那边没有大的军堡和屯田区,只有隔几里一个的小型墩台,一个火路墩驻守一个小队的辎兵,有火炮和坚固的墩堡,还有水井和充足的储粮,不惧怕被敌人围攻,安全上头其实没有问题。
  在正北方,军司勘探人员又发现了一个铜矿,在后世也是著名的矿区,储存量也不小,前期的开发工作已经在进行,大约有五六个大队的辎兵在进行先期的建设工作,在这方面,财税司是不怕花钱的,田季堂一下子就拔出十来万银子,用来采购建筑材料和人员物资的消耗,后期投入也会源源不断的跟上去。
  这个铜矿处理好了,一年也是五十万斤以上的产量,按大明的铜价,一年最少也是五十万两白银的纯收入,这钱等于是白捡的,因为铜是有多少出多少,几乎没有隔夜的存量。
  从北部铜矿再斜向西北方向,就是汉代的旧五原郡故址所在的地方了。
  吕布就是出生在这里,张瀚也是感慨万千,在汉时,自己身后的青城也是内郡,五原郡这样的草原北部,已经接近内蒙和外蒙的边界了,仍然只是汉人的一个郡而已。
  现在还在北虏掌握之中的河套地区,鄂尔多斯地方,在强汉极盛时都是直接设郡的直属领地,想来也是叫后世子孙惭愧啊,先人的谟烈尚武之风,到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在旧五原郡看了一下最西北端的防御,张瀚就直接北上了。
  这个路线是有意选择的。
  如果看路线图的话,应该是后世呼、和、浩、特地区抵五原地区,然后越过内外蒙的边境线,直接插向西北方向,有几条河流在路途之中,也有少量的森林,没有沙漠和戈壁区,一路全部是草原。
  在清代,这条路线也是从青城到乌里雅苏台的几条路线之上,清代在外蒙的统治中心,开始就是乌里雅苏台,后来多了更西边的科布多,还有就是正北方正中心的库伦,也就是乌兰巴托。
  从青城抵达却图南城,也就是乌里雅苏台光是走路就花费了三十多天的时间,还好张瀚身边带的都是精悍的特勤和侍从人员,随行的军官和官吏也是挑的身体条件很好,擅长骑马的青年为主,原本和记上下也全是这样的人,只是又精中选精罢了。
  每个人都有马匹轮换,每天在马上要超过六个时辰,几天下来张瀚都是筋骨松软,大腿的皮肤也磨破了多处,只能咬牙坚持。
  沿途风光绝美,绿草和枯黄色的草色各半,时不时的有小型的海子和林地,令人感觉如同走在图画里一般。
  沿途的野物多到数不胜数,在这条路线上张瀚再次领略了千头以上的黄羊群移动时的壮观景像,还有几十头一群的野狼群。
  猎物太多,狼群形成了罕见的大股的规模,一般的狼群也就五六头狼,最多十几头狼就差不多了。
  海子里的鱼根本也不怕人,随手就能捞上几条来。
  一个军需司的官员由衷的道:“真是天华宝地。”
  众人无不赞同。
  这是一块方圆过千里,但牧民较少,甚至很多地方没有牧民放牧的地方。
  主要原因是土默特部有土默川和河套地区,各部在自己的牧场放牧多年,并没有移驻几千里外的打算。
  漠北各部又是地广人稀,各家都有充足的牧场,旧五原到乌里雅苏台的这大片地方沦为无人区也就并不奇怪了。
  如果这一片地方一定要算主人,应该是扎萨克图汗部的地盘,只是他们人丁太少,在南端这一片几乎没有牧民常驻,保持了相当完美的原生态下来。
  在军需司官员感慨的同时,也没有忘了正事。
  每隔三十里就放下一个牢固的基准地标。
  在轻骑前行的队伍之后是两个辎兵大队,他们携带着大量的补给品,包括粮食在内在沿途之后等候给前方补给,同时也是开始做筑墩台的前期工作。
  每个墩台在这样距离的远方成本都要两千两以上,是大明九边火路墩成本的几十倍,也就是和记负担的起。


第1256章 部落
  沿途的墩堡不仅是瞭望塔或守备点,也是补给点和维修点。
  将来总是要有车队从土默特一带出发抵乌里雅苏台,也就是却图南城,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点,在几年内可能用处不大,但当几十年的发展后,当卫拉特人雄心勃勃的杀过来的时候,这座城池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对将来控制漠北,控制天山山脉一带,进而控制整个西域地区,却图南城都是相当重要的。
  就算是现在,这两个城一建,等于是在漠北西部加了两把大锁,将一切隐患排除在两把大锁之外。
  而从青城抵达南城的线路,也是将大片地域纳入统治之内的必经之路,这一大片地方可以由和记直接掌控,不管是屯田还是放牧都可以用的很舒服,比抢来的土地用起来更加随心所欲一些。
  对于掌握这些地方,和记上下都很有信心。
  人力,财力,物力,都很充足,没有理由不成功。
  至于张瀚本人来说,也没有考虑过有失败的可能。
  在清朝后期,这里曾经是大盛魁商号的商业线路之一,这个本部在山西张家口的商号控制了内蒙和外蒙的大部份的贸易,在极盛时,这个商号在外蒙有五六千商人和伙计,两万多驼马,不停的来往青城和库伦,当然还有恰克图和乌里雅苏台,这个商号是一群张家口的山西商人掌握,他们有效的抓住了清末时对蒙贸易的主导权,在其跨掉之前,已经由对蒙古贸易积累了过千万两白银的家底。
  从张家口到乌里雅苏台是四千五百多里路程,那些山西商人一年最多往返两回,赶着驼马队在茫茫草原上来回经行,在蒙古部落中和马贼,狼群的威胁下不停的赚取着财富,连一群普通的商人都能达到的成就,其组织性和武力,难道还能超过今天的和记?
  九月初旬时,在第一场落雪降下的时候,张瀚等人抵达南城。
  不过头一回张瀚并没有在南城停留太久,因为回程时还要到南城这边来,所以只在南城呆了几天,见了见驻守人员,看了看即将完工的城防工程,巡视和接见了附近火路墩的驻守人员,同时慰劳了沿途送补给物资过来的辎兵……车队是从库伦方向过来的,也是有一千多里的路程了,往返都是不易,好在现在沿途的补给点和维修点都修起来了,在补给上要方便了很多,在头一回出征时,南路军还好,北路军可是吃足了补给不利的苦头。
  不过也是证明了一点,和记在饿肚子的前提下将士们还是照样能保持相对高昂的士气,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怨言和沮丧心理,更不要说军心不稳,大规模的违反军纪,乃至哗变的事情了。
  在打下却图汗部之后,军政和军工,军需各司在军令司的统一提调下,通过政事官会议确定了修筑南城和北城的计划,同时开始在沿库伦到南城和北城确定了两条补给线路。
  在修城之前,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打通补给通道,肃清少量的马贼,镇压敲打那些不服气的小部落,同时沿途修筑补给点,在春季时就开始的工程,一直到九月还没有彻底完工,主要就是先期的补给线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也有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补给,今年初到秋季,台湾那边也投入了重金,并且没有什么反馈,财政压力却变小了。
  这归益于帐局收益的增加,现在整个北方的帐局资金早就过百万,并且在向二百万两这个庞大的数字冲击。
  可以说大明国库里的银子也未必比和记多,甚至很多时候是远远不及。
  如果和记是在南方起家和发展,可能帐局规模早就过百万了。
  这半年是蓬勃发展的半年,也是和记飞速壮大的半年。
  去年的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