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6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起潜答应着,心里却是下了决定,一定要把和记那种名贵的挂表都买上几块,皇爷本人肯定是无所谓,不过可以拿去赏人,张皇后必定会喜欢,还有几个后妃,包括信王在内,可能皇爷都会拿去当成赏赐。
天启犹自啧啧赞叹,眼前的这挂表不过掌心大小,然而走动起来和座钟一样,他忍不住感慨道:“人家的手艺真不是盖的,那么多大大小小的转盘齿轮,他们是怎么塞进去的。”
高起潜赶紧道:“皇爷若是想看,不妨打开来看看。”
天启笑着道:“叫你买普通的进给吾看,就是预备打开,你这个纯金的定然昂贵,打开后没有办法复原,那可就太可惜了,好物件,凭白糟蹋了。”
第1145章 败报
高起潜这东西当然是和记送的,他自己可舍不得花好几百两买这东西,最近金挂表刚出现在京师市面上,高起潜手里的这一款售价在四百两,底下还有二百两和一百两,八十两四个档次,八十两就是天启皇帝想要的,铜制表身,用料都是最普通的那种,这个价格也不是普通人买的起的,应该是家底殷实的小地主和中小商人,或是富有的秀才或举人,出门行商或是会文会友时需要掌握时间,用这个最方便不过了。
以前大明的人看时间都是用沙漏一类物事,报时有鼓楼和鸡人,自从座钟进来之后已经普遍使用座钟了。
大明的人可没有几百年后那种抱残守缺冥顽不灵拒绝任何外来物品的风气,这座钟不仅有很多人用,而且相当的受欢迎,进入天启五年时,座钟已经行销大江南北,特别是在江南一带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军司相当意外的增长点之一。
怀表则是另外一个增长点,从四月进入京师市场,反响相当的强烈,不少勋贵和太监都对这东西感兴趣,文官和京师的缙绅生员们也极有兴趣,最早购买的还是时间观念较强的商人阶层,象高起潜这样的太监则是以赠送为主,四百两一块的怀表,和记的成本不到五十两,但送出去收受这礼物的太监则无不感觉收了千两的礼物,性价比真好。
高起潜现在对和记更感激了,一块表叫他在皇爷面前大大的露了一脸,同时也对天启皇爷充满感激,皇帝没有因为自己弄了好东西而生气,反而很体恤不愿因为好奇而把挂表弄坏掉,宫中一直说皇爷仁厚,果不其然。
天启令众人继续拆座钟,所有人都在一边凑趣,这是宫里最轻松的时候,天色渐黑,宫灯渐明,晚上的时候天气会凉快一些,各人身上已经没有差事,就侍奉着眼前这个穿着黑色燕居龙袍的青年男子就好,远处传来铃声和隐约的人的脚步声,有人抬起头来,一队摇铃的都人经过,而神经严峻的魏忠贤从不远处拾级而上,向着乾清宫正殿这边走过来。
“皇爷,厂公来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私下里称魏忠贤为九千岁,不过在正经场合还是称厂公,如果魏忠贤是司礼掌印,那么就称印公或是宗主爷,但掌印的是王体乾,魏忠贤不能说是完全的文盲,但识字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他这样的水平当然不能执掌司礼,这里也能看出传统的强大,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魏忠贤才是皇帝最信任的内阉首领,但他就是当不了司礼掌印。
魏忠贤现在的职位是司礼秉笔,这都是破例,因为和外廷的非翰林不入内阁一样,这一百多年来内廷的规矩就是非从内书堂出身的不能入司礼,另外一个职务就是提督东厂,这也是相当的重要,内廷三大要职以前是司礼掌印,掌御马监,还有一个就是东厂太监。
现在御马监太监声势远不及以前,只有司礼掌印和提督东厂权势不减当年,司礼仿佛是内廷的内阁,是替皇帝执掌和考虑政务的大脑,而提督东厂则是皇帝的耳目,外廷的一切事务,大到朝官动向党争,小到街边茶馆里闲人的谈话,包括市场的菜价,鸡蛋价值几何,这些都是东厂上报的内容所在。
魏忠贤一来,殿内的人都上来问好行礼,虽然看出魏忠贤神色严肃,各人还是微笑着躬身,不敢有丝毫怠慢。
“皇爷,辽西那边有紧急军情。”
“哦?”天启看看魏忠贤,笑道:“看来不是好消息。”
皇帝转身走到东暖阁,坐好之后说道:“厂臣说吧。”
“是。”魏忠贤也不装模作样拿奏稿念了,谁都知道他识字不多,不如老实一些。当下便是将辽西兵败之事说了,最后道:“皇爷,孙先生的折子也和败报一起到的,孙先生说自己责任难逃,请皇爷处罚,他自请离职还乡。”
天启一阵阵的郁闷和心烦,当然也有些按捺不住的恼怒。
辽西一年花的银子是三百万两以上,要是万历年间等于朝廷全部的折色收入,经过万历末年的加饷,还有天启年间对商税等各种税收的调整,现在大明朝廷一年的收入是千万两白银,这其中有商人和农民等百姓多少血泪,天启皇帝心里如何能不清楚?
三年间千万两白银扔在辽西,说是练出了四十营十几万兵,为着辽兵已经练成,这年来裁撤了三万左右的客兵,现在辽西一地就是十一万多人,按说这兵力已经对建虏全族形成了二打一的压力,何况朝廷还供给了辽镇大量的军马,铠甲,兵器,火炮,火铳,水师舟船,战车等等,这样的供给是对财政有相当大压力的,大明的财务体系是来源于朱元璋的设计,从开始时就有严重的缺陷,是因为明初时大规模的战乱之下小农经济急需休养生息而做的权宜之计,估计老朱也没想到他的子孙后代这么没用,二百来年,他的成法居然一直没有真正改过,最多就是如张居正那样的修修补补,抵得甚用?没有战事的话,大明的财政体系好歹还能维持着,辽事一起就支撑不住,只能用加征赋税的办法维持,就算这样也是压力山大,九边除了辽镇,哪个军镇不是穷如乞丐?辽镇的普通营兵都有铠甲,不是铁甲也是绵甲或锁甲,九边的其余军镇则多半不披甲,只有将领和内丁披甲,武器也是将最精良的供应辽镇,其余的战车战船火炮火铳当然辽镇也是最优先供给,粮饷上头也是辽镇为先,西部的军镇,比如大同榆林太原甘肃诸镇,军饷一拖两三个月的太正常了,甚至一拖半年也是属于正常的范围之内,至于西军将士怎么养活自己和家小,朝廷概不考虑。
最后西军将士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朝廷最明显的答案,大量的边军加入起义的队伍之中,而辽镇拿着朝廷给的厚饷,披着厚实的铠甲和手持锋锐的战刀,又跑过来剿灭这些被迫起义的西军袍泽了。
“马世龙该死!”天启道:“派旗校去关门,将此人逮拿回来!”
“咳……”魏忠贤咳了一声,躬身将奏折递给天启,低声道:“皇爷,孙先生对马世龙还是颇多回护的,若是逮拿了他,对先生脸上也不好看。”
天启一脸不耐烦的道:“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先生脸面什么的了,丧师辱国,不拿他如何对天下人交代!”
魏忠贤闻言大喜,孙承宗是东林残留的一颗大树,也是扎在他心底深处最深的一颗刺,孙承宗不去,东林党就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孙承宗对党争没有兴趣,但一旦入党,非本党即为仇敌,本党之内则为同志,党派争斗在明末时可谓是白热化了,魏忠贤也没有信心能压住孙承宗多年,一旦这老头回朝,谁知道会向皇帝蛊惑什么?若皇帝心中起了疑忌,内侍出身的权阉可是最忌讳这个,他们不象外朝阁老,有同年同党当铁杆援手,内廷之中说是党羽众多都是假的,阉人都是视皇帝的心思而动,皇帝喜欢某人信任某人,群阉就来依附,皇帝的圣意一旦削减,则他们会纷纷离去,甚至转瞬之间就会反目成仇。内廷争斗也比外朝残酷的多,外朝除了少数人之外,多半的人最多左迁流放,或是辞官回乡,一样当乡绅享福,而阉人一旦失势,最好的结果也是去孝陵卫挑粪种菜,多半都是性命不保的结局。
从现在皇帝的反应来看,孙老头那种不可动摇的地位还是有些晃动了。
不过魏忠贤没有趁热打铁的打算,皇帝是聪明人,拿事实出来说话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弄巧反拙。
天启仔细看了几遍孙承宗的奏折,在心里道:“孙先生还是那老好人的脾气,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替别人开脱。不过,孙先生坚持马世龙是将才,只是一时之挫,看来此人倒不必杀掉,先关起来叫他知道厉害再说。至于孙先生,看来是不能留任了,上下政令军令不通达,彼此争斗,徒起扰攘,再说孙先生先后二十多次请辞,也可以叫他老人家休息一下。原本可以叫他还朝,现在这局面,还是叫先生在家住几年再说,反正他身体尚好,过几年后看情形再说。”
为臣子的争斗心思,皇帝坐在最高处,除了真正的糊涂蛋谁不知道?比如嘉靖挑动严嵩斗夏言,又允许徐阶斗倒严嵩,在此过程中皇帝充当最高裁判官,享受臣子拼命巴结的快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皇帝希望朝臣分裂,互相争斗,但又不能叫内争影响到朝政的地步。在此之前,东林党实在太强势,已经到了非东林即奸邪,不能容于朝的极度狂妄的地步,天启无可奈何之下痛下杀手,不过此时皇帝已经在考虑数年之后的事情了,魏忠贤虽然忠心也靠的住,天启近来省了不少心思,但皇帝的多疑使天启也不可能一直任用魏忠贤一人一党,朝局变幻是肯定的事,只是此时皇帝自己也不知道未来变局的契机在哪里,又是具体在何时,只是知道现在魏忠贤诸般事做的妥帖,军需用度朝廷财务开销都能保障,政务运转流畅,并无滞碍,比起万历末年的混乱,现在虽然经历过残酷的党争,魏忠贤在民间的民声定然极差,不过总体来说天启对魏忠贤还是满意的。
第1146章 出宫
“差旗校去拿马世龙,下刑部狱。”天启没有犹豫,做出了决断。
魏忠贤赶紧答应,不过心里也清楚皇帝没有处死马世龙的意思了,看来孙先生的话皇帝在盛怒之下还是能听的进去。
“着辽镇督抚道将一定要严加小心防范!”天启脸上露出担忧之色,现在看来东虏还是十分强悍,八百辽镇披甲铁骑打不过一个牛录的老弱病残,过河铁骑被尽数全歼,连副将参将都死在了对岸,可想而知当然不是畏敌溃逃,而是真的力有不逮。
“司礼已经批红,孙先生已经这么安排了。”魏忠贤在孙承宗的事情上一副老老实实听从安排,并且相当尊敬的样子,和此前他一力进谗言和畏惧孙承宗进京的表现已经判若两人。其实就是实力的变化引发了心态的转变,真正的强者是不会畏惧任何人的,想到自己以前的表现,魏忠贤心中未必没有羞愧。
“孙先生的请辞奏疏,不准。”天启对这事也没有犹豫,不管怎样,新败之余皇帝是不可能同意孙先生辞官的,最少要拖延月余,俟言官充分发挥,孙先生再三力辞之后才会允许,否则的话,传扬开来不仅孙先生面子上难看,就算皇帝本人也会被人诟病为不尊师重道,对天子来说名声也是很要紧的。
“皇爷放心,司礼上一定好生挽留宽慰孙先生。”魏忠贤赶紧答应着,这时他才问天启在殿中何事,听说是拆修座钟,便是站在一旁好生参详了半晌,一直到天启皇帝催促,这才跪辞出去。
“厂臣究竟还是得力的。”天启不忘当着众人夸了一句,然后才转向那座钟,兴致勃勃的道:“来,今晚哪怕是挑灯夜战,咱们也要把这钟拆了再装起来。”
群阉之中,只有高起潜若有所思,今天这一次真是误打误撞了,平时天启接见魏忠贤虽然不是屏退左右密谈,但也不是高起潜这样牌名的能凑上前去旁听的,这一次算是把军国大事听了个满耳。
和记一直对高起潜投资,毕竟真正的太监不仅要高投入,而且有高风险,谁知道那些权阉会不会翻脸就不认账。
倒是高起潜这样的中层宦官,年龄不大,权力也不大,眼界不广,心机不深,早早做投资的话好比是烧冷灶,将来这人成就权位,给和记的回报肯定比一直攀附魏忠贤强。
现在魏府的大门已经不是那么好进了,门包都得给过上千两才能得一次通报,那些地方的官员想要升迁,朝官想转任,没有魏忠贤的许可是绝不可能的,每次有人到魏府,最少都是过万两的孝敬,短短时间内,魏忠贤的身家肯定已经过百万了。
加上搜罗的良田土地,开设官府,钱庄,银号,放高利贷,做茶叶和盐引买卖,魏忠贤的身家在急剧的膨胀,现在的和记想要收买,性价比严重的不合适,军司人员无不感佩,张瀚在一年前就决定放淡与魏忠贤的关系,从盟友依附到普通的关系,当时很多人不解,现在才明白过来,要维持和魏阉旧有的盟好关系,和记现在要付出的就不是一星半点的好处了,而早早退出,魏阉当时还未获得党争全胜,只能坐视和记离开,算是无损的脱离。
高起潜拿了不少好处,早就知道自己需要有所回报,他等到起更前后天启疲惫了才离开,回到自己住所后就提笔写了封书信,用密腊封好,交给自己贴身的心腹小黄门,吩咐道:“早晨一开宫门你就说替我办事,出去之后到前门大街找和记的王掌柜,把信交给他。”
“知道了,干爹。”小黄门嘻嘻一笑,说道:“听人说皇爷亲自找干爹要和记的金表,这个差事再风光不过了,儿子替你老人家高兴。”
宦官之间的勾心斗角几乎就是明着来,高起潜在乾清宫的一举一动,外间都会传扬开来,跟着他的人就会觉得脸上有光,也会有更多的小宦官感觉高起潜未来大有前途,会跑过来依附,权力会更大,消息会更灵通,在宫中受到的支持就越多。
“去吧,小猴崽子,就你机灵。”高起潜一脚踢过去,笑骂道:“这一点小事,别给咱家办砸了。”
“放心吧干爹。”小黄门笑嘻嘻的道:“我不贪和记的茶水,信送到了就回来报信,您老就放心吧。”
……
翌日清晨,果然那小黄门带着高起潜的信出宫,他这样牌名的在宫中就叫无名白,意思简单粗暴,根本就连姓氏名称也不必在意。
宫中这样的小黄门好几万,出入宫禁只要带着对牌根本不会有人在意,这个小黄门随着出宫的大股人潮出去,然后走出东华门,在一家骡马行店租了一匹青皮大走骡,逆着人潮一路向南。
早晨城门一开,大量的菜农赶着骡车或是推着小车进城,那些扛着扁扛找活计的夫子也是一股股的进来,还有远来的商人游方的和尚道士,都是从各个城门先进南城外城,然后再从正阳门进内城,当然靠通州的几个城门人流更多,大明京师在这个时代肯定是天下第一大城,城中常住的人口就过百万,加上流动人口人口当在一百五六十万左右,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的城市也就是刚刚发展,伦敦才二十万人口已经是欧洲响当当的大城市了,巴黎的大街上满是粪便和泥泞,不过这种领先也没有多少年,到百年之后欧洲的城市就把中国城市远远甩在身后了。
到正阳门东西大街,人潮越发拥挤,小黄门嘴里发出吃吃的喝道声,行人见是从宫里出来的宦官也不敢挡他的道,这等人最是难惹,万一惹怒了他,五城兵马司的人过来可不会站在百姓一边,就算是巡城御史现在也和以前不同了,以前的巡城御史会拿作奸犯科的勋贵和太监涮声望,反正有同道之人帮衬,太监也不好真的和一个御史过不去,现在可是不同了,魏阉当道,京师里到处都是番役旗校,人们稍微说几句魏阉的坏话就很可能被拿捕问罪,更不要说在路上得罪一个正经的宦官了。
道路畅通,小黄门得意洋洋的一路到和记门前,这边比普通的商行还要热闹百倍,因为保险业也推开了,骡马行,帐局,保险行,加上和记铜器和铜钱质量极佳,不在官造的金背钱之下,加上铁器和布匹还有各种杂项产品都是和记的核心产品,一般的大商家有一样就足可成为一方豪强了,和记却是掌握着这么多核心的业务,整个正阳门东大街和记这边最为繁荣,来往的商家最多,也就是不足为怪了。
和记这边小黄门跟着高起潜已经来过多次,地方是再熟悉不过,下了骡子后轻车熟路的走进帐局,绕过柜台直入二门,二门内有个高个子的护卫,里头都是护卫和搬运银箱的力夫,小黄门眼馋的看了一眼那些银箱,不过也知道不是自己能觊觎的,宫里向来有传言,王体乾在内的大太监都很眼红和记,但在当前的情形下各人都没有办法,和记财大气粗,关键是有强悍的武力,皇帝早就有明确的态度,对和记是防范和限制,但不会主动去招惹,最少在眼下张瀚还是很明显的忠于大明,并没有要造反的迹象,而在皇帝的关注之下,和记主动送银子大家都敢收,要是敢去如对付普通商家那样针对和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