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6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副将现在下令,底下的那些都司和千总们也未必能第一时间接到军令,更不要说变阵迎敌。
在这个时候,鲁之甲才感觉自己太想当然了。
一切都建立在女真人完全懵懂无知,并且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的前提之下,半夜行军,黑暗之中虽然可以偷袭,但也给敌人偷袭自己带来了机会,只要情报稍有不对,就是灾难性的结果了。
鲁之甲脸上霍然变色,他伸起右手,想要叫队伍全部停下,派出哨骑沿城侦看一周……
在这个时候,响箭响了。
响箭是控制在屯布鲁自己手中,须发皆白的女真老头子仍然是腰背挺直,目光炯炯有神。
看到一个高大敌将骑马进入距离耀州城门百步之内,屯布鲁一声冷笑,毫不迟疑的拉开弓弦,射出了响箭!
眼前这支明军队伍,在女真老头子眼中也就是一群活动的俘虏和摆在地上的战功,只要伸手去拿就可以了!
响箭一响,原本还算安静的深夜象是在油锅里倒了一杯水,猛然沸腾起来。
火光大起,城墙内突然显现出数百人,在当当响的锣声中和轰隆隆的鼓声中,三百余人发出骇人的叫喊声,然后最少有过百人同时引弓而射!
猛然出现的灯火,剧烈嘈杂的声响,还有凭空出现的箭雨,这些一下子就打扰了明军的阵脚。
李承先本人并没有慌乱,他好歹是将门世家出身,身为参将也经历过好多次战事了,在危急时刻他反而策马上前,冷静观察了一下之后便叫道:“不要慌乱,不过是些妇孺!”
这话好象真有效果,不少在慌乱想逃跑的营兵都在回头张望,果然可以看到城墙那边都是些老头和妇人,还有十来岁的未成丁的少年。
这一下有不少人鼓噪起来,这些营兵虽然缺乏战斗经验和意志,不过欺负妇孺也要是小敢的话也就太小瞧了他们了。
此时异变又起,从道左两侧突然又传来喊杀声。
“甲兵,女真甲兵!”一个营兵两眼瞪大了,仿佛见了鬼一样的惊叫起来。
此前的情报一直说是耀州只有妇孺老弱,这些见鬼的甲兵是从哪里来的?
一瞬之间,连李承先这样的先锋参将都是脑中一片空白,更不要提那些普通的营兵将士了。
七名白甲如坦克一般先冲上了官道!
劈头便是一阵投掷兵器的杀伤,这么近的距离,只有不到二十步,飞过来的斧头和投枪几乎瞬间就带走了七条人命,这么近的距离投掷,以这些女真白甲的水准怎么可能会落空?鲜血飞溅,惨叫声起来之后又戛然而止,被重兵器投掷中,人在几息间功夫就疼痛而失去意识,鲜血大量流淌,很短时间就直接连叫嚷的力气也没有了。
队伍大乱!
此时也不分前锋中军后队了,整条八百人的队伍混乱成一团。
鲁之甲在中军被挤的动弹不了,他看到过百人的女真披甲从道路两边冲出来,脑海中先也是一片空白,接着便是难以遏制的愤怒。
鲁之甲大声道:“刘伯镪呢?宋生呢?来人,将这两个奸细给我抓起来。”
命令一下,鲁之甲的内丁开始搜寻两个生员,但现在一片混乱,到处是披甲的将士人挤人,每个人都无视军令想着要逃走,根本没有人敢回身奋战,女真野战无敌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况且偷袭者主成了被伏击的一方,心理上已经崩溃,新兵的情绪就是这样,忽上忽下,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将领都没有办法完全掌控。
混乱之中,难民中两个生员都逃的不知去向,鲁之甲恨极,手指把掌心都掐破了。
此时他也只能后退,整只队伍不停的往身后逃去。
八百多人被百余人撵着跑,并且不断有人被斩落下马,逃走的人具甲比追击的敌人要精良的多,女真人只有五十披甲,而且只有不到三十人披铁甲,余者皆绵甲或锁甲,明军是铁骑骑的战兵,皆着铁甲,大明国力衰微,边镇军需不足,铠甲数量不多,然而数年之间,在老孙头的主持下,一年几百万的银子砸下来,辽镇早年的窘迫情形早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可谓鸟枪换炮。
只是披着沉重的铁甲反而不方便逃命了,有很多营兵都是直接把兵器给丢弃了,赤手空拳的逃跑。
在他们身后是女真人的呐喊声,不停的传来惨叫声,还有弓箭射击时发出的崩崩声,然后是“笃”的一声,就是接着一声惨叫,有人被射中了。
在这样的暗夜里又被穷凶极恶的敌人追击,每个人心中害怕的情绪都被放到了最大,这个时候任何人也没有办法叫这群溃兵回头迎战了。
将士们不停奔逃着,很多人被挤落下马,穿着沉重的铁甲步行逃命,他们很快被追上,刀枪之下被砍死在道旁。
更多的人拥进了泥泞的河道区域,这里距离河边水面还有不到二里路,但涨水期十分泥泞,满脚烂泥,到处是生机勃勃或是腐败的芦苇,还有缠着人脚和腿部的水草。
人们只能听到身边伙伴的粗重的喘息声,鼻间闻着泥浆的腥气,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趟着,平时身上的铁甲是他们的防护和骄傲,在此时却成了要命的东西,原本就是在泥水里趟水而行,身上几十斤重的铁甲比平时更沉重了,不少甲兵开始解开束带,想着要把甲脱下来。
身后的惨叫声越来越密集了,有人隐隐听到有将领怒吼着叫大伙抵抗,有一些手里还留着兵器的士兵们迟疑的转过头,果然看到身材高大勇不可当的李参将在带着自己的家丁在最后开始奋力抵抗。
李承先的马已经跑远了,进入湿地之后马匹不停的打滑,铁骑兵们全部下马步行了,摔下来会更惨。
李承先手中持铳开始击发,他拿的是辽镇兵特有的三眼铳,靠撞击或是引线燃烧来打放,他点燃引线,三眼铳是轮射的,点燃一个孔就打出一颗弹丸,后世有吃饱了的外国人做过三眼铳的试验,在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三眼铳打出来的铅子可以打进木靶很深,木屑横飞,弹丸深入靶心。
第一发打中了一个穿绵甲的步甲,对方愣了一下,然后胸腹部溢出鲜血,那个女真甲兵瞪眼跪在了泥水中,他伤的并不重,有一层绵甲防护,弹丸打入身体并不深,但仍然足可致命,因为伤口肯定会感染引起高烧,在这个时代是几乎没救了。
第二发则打中了一个穿锁甲的余丁,是个二十左右的小个子,这个余丁拿着虎。牙。刀,刀身和刀柄上还有余丁身上都满是鲜血,李承先一铳打在他脸上,直接把对方的脸给打烂了。
第三发则落了空,李承先也不管了,他抽出腰刀,开始挥抡劈斩,一时不慎栽倒在泥坑里。
有个白甲如野兽般盯着李承先,不停的在寻找他的破绽,这一下当然不可能放过,纵身上前挥刀连斩,李承先身体歪倒,想挥刀格挡却已经晚了。
第1142章 震动
李承先的面门先后中了两刀,他发出惨叫声,他感觉到一阵剧痛,眼都被瞬间迸发的鲜血给迷住了,他拿手擦了一把,看看左右,想看看自己的内丁有没有人过来救他,还有机会和希望,八百多人被团在河滩上,只要奋勇还击,全部是披甲战兵,建虏不过一百人,总有机会把敌人的攻击打退。
四周只有火把的亮光摇曳生姿,灯光不亮而月色皎洁,四周到处是逃窜的铁骑营的战兵,到处是惨叫声和刀砍在人身上的响声,这时李承先看到鲁之甲被好几个白甲围着,鲁之甲发出怒吼,奋力抵抗,但他的内丁都逃散了,鲁之甲边战边退,口中发出炸雷般的响声,然而对面的几个白甲根本不为之所动,白甲们的经验太丰富了,眼前的这个大明将领孔武有力,非一般战兵可比,他们并不急着冲上前去,而是慢慢的把鲁之甲逼向河边。
底下的情形李承先就不知道了,他身边的白甲喘着粗气回过力来,然后又在李承先头上砍上一刀,接着又有一个马甲走过来,在李承先的脖间刺了一枪,鲜血飞迸,等染血的枪尖抽出来之后,那个拿长枪的马甲走过去蹲下来,抽出腰间的云梯刀,将李承先的首级砍了下来。
厮杀继续进行,鲁之甲被逼到河里之后防守不及,被几个白甲砍死了。
千总马吉和周守桢先后战死,中军钱应科落水而死,几个都司和守备都战死了,要么落水死,要么被砍死。
等天光大亮的时候,城里的女真妇孺都赶了来,少年和妇人们协助甲兵把那些在泥水里呻吟的明军伤兵砍死,然后动作熟练的开始剥明军的战甲。
每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欢喜表情,明军战死八百余人,一个也没跑掉,零星逃走的也有甲兵追杀,隔着条大河,没有船根本逃不掉。另外还有八百匹战马,剥下来的完整无损的铁甲也有七百套。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大胜,几百明军对女真人来说不算什么,连首级都不必上交,但七百套正经的铁甲可是不菲的财富,对一个牛录来说当然太多了,估计大半会拿去上交,会得到旗内本主贝勒的欢心,对整个牛录都是相当的利好。
屯布鲁满心欢喜,他抚着一领精致的山文甲,甲衣上有一些淤泥和血渍,对这个女真老头子这并不是问题,他抚着甲衣,感受着一片片铁鳞片的坚实,一个个铁叶排列的十分紧凑,象是后世奔驰车的车标,整领甲完好无缺,散发着金属的光泽,胸口处有护心镜,中间有加厚的革带,一顶带红缨的头盔有些破损,被放在铁甲一边。
一具无头尸体还躺在泥泞之中,保持着临死之前的状态。
“狗蛮子。”屯布鲁毫无牛录额真是大金国基层最高官员的自觉,不顾形象的在赤裸的尸身上重重踢了几脚。
其余的女真人也是差不多一样的粗鲁,几十个汉人包衣胆战心惊的在帮他们剥掉死人的衣服,在棉花布匹严重缺乏的女真控制区,这些死人衣服也是不可能浪费的,浆洗过后就是很好的衣袍来源。
除了铠甲,兵器,马匹,衣服,还有靴子,死人随身带的各种零碎物品,包括点火的火石荷包,烟草,散碎银两,小刀,各种各样的杂物。
这些东西都被搜捡出来,最后河滩上就只有赤条条的尸体了。
到中午时,屯布鲁看着打扫干净的战场,吩咐道:“冲对岸喊话,叫他们捞尸。”
几个汉人站在齐膝深的水里,尽可能更近一些的向着对岸叫喊喝骂起来。
叫骂声很难听,顺着河滩一路向对岸飘过去。
屯布鲁直盯着对岸看,对一个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来说,这个时代多半都是腰身佝偻老眼昏花,但这厮在战场上厮杀了一辈子,一直过着大块吃肉的日子,他的腰背还是挺直,两眼一如年轻时那样锐利有神。
对岸的明军早惊动了,半夜到天明的喊杀声不可能不传到对岸去,这一段河岸其实是柳河河口最短的一段了,原本就是有名的娘娘宫渡口,听到动静后明军就集结在一起,河边有大量的骑马的铁骑营的将士,还有几十面将旗,可见将领不少,还有大量的车队,每辆车看样子都很坚实沉重,女真人认得那是明军的车营战车,偏厢车的一面加了铁板,防护能力相当的强劲,另外就是大量拿着火铳的战兵,他们沿排站在河边,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还有车上的小型火炮,还有一些专门的炮车,木制的架子上放着佛郎机或是二将军炮。
车炮营没有携带红夷大炮,那种炮太沉重了,不适合水网密布的区域野战。
大量的车炮营官兵和少量的铁甲骑兵,大量的军旗迎风招展,红色的军旗之下是不少穿着红色战袄的明军官兵,但如果离近一些看就会发觉这些军人脸上的茫然和惶怕。
一夜之间,他们先期过河的袍泽被对岸的女真人斩杀一空,隔着条河都能听到那些死去袍泽的惨叫声,到了天亮后,他们隔条河也能看到女真人在继续杀戮那些伤兵,剥下他们的衣甲和衣服,褪下靴子,拿走一切杂物,然后把所有的收获堆积在一起。
明军将士惶恐而迷惑,他们看到对岸多半就是些妇孺,壮年男子也就百人左右,可见昨晚的突袭真的是八百多战兵突袭一个大半是老弱妇孺的女真牛录,然而结果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百名男子的牛录将八百多披铁甲的骑兵斩杀一空,没有一个漏网之鱼,并且对方明显几乎没有什么死伤,最少从河对岸看不到女真人有死伤的。
这种发现令河对岸的明军将士更加惶恐和害怕了,他们的士气一落千丈。
“大帅……”
马世龙的中军是个俊秀的小伙子,浑身都透着一股机灵劲,平时帮马世龙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都很到位,不过今日此时的景像,令这个中军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唉……”马世龙眼看着一具具光赤着的身体被丢下河,原本青碧色的河水中明显有了一缕缕血红,他原本见惯厮杀和死人,并不会被几百具尸体所惊,但在此时,他的心底深处只觉得一阵阵悲凉和有一种强烈的负疚感。
这一场战事从头到尾是他的提调,包括此前的情报和决断,对刘伯镪的审问和信任,调兵遣将的过程,结果打成这样,什么多余的话也不必说了。
“茅先生,”马世龙对一边同样面色难看的茅元仪道:“此战惨败,某有推卸不了的责任,回去之后我就会向阁部大人请辞辽镇总兵之职。”
茅元仪摇头道:“总兵官大人不会以为这样就算完事了吧?”
马世龙吃了一惊,茅元仪看着他道:“如此惨败,死了十几个千总以上的武官,还搭上一个副将和参将,还有大量的铠甲兵器战马落入敌手,八百铁骑兵营的将士成为刀下之鬼……辽镇数年未战,一战就是这般惨败,从提调到选将派兵都是总兵官的首尾,朝廷震怒之下,总镇大人以为自己能安然辞官回家?”
马世龙此前也隐隐想过,此时被茅元仪粉碎了最后的幻想,他苍白着脸道:“估计是要下狱了,还请茅先生指点,别的不想了,能救回一条性命就算侥幸。”
茅元仪很想说叫马世龙自刎谢罪,死了这么多将士,总兵还想活着回家,未免太无廉耻。但转念一想,这几年来马世龙一直跟着孙承宗兢兢业业的做事,辽西的将门都自成一派,对孙承宗有不少阳奉阴违的事,马世龙则不然,始终恭谨听话,而且为将者打个败仗也是寻常事,多少名将也都打过败仗,一场败仗就不给机会,似乎也有些过于求全责备了。
当下转过念头,说道:“总镇大人回去就赶紧写奏折,将一切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这样的话,将来总会有再翻身的机会。”
“我明白了。”马世龙并不蠢笨,当下就明白了茅元仪的意思,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撇开孙阁部老大人,孙阁部在,自己就会保有性命,将来还有起复的机会,孙阁部要是这一次一起倒台,自己很难说下场会怎样。
“多谢先生。”
“总镇大人不必客气。”茅元仪苦笑着还礼,虽然在指点别人,但他自己的心头也是一片迷茫,孙承宗在,他在辽东这里就是舒舒服服的当赞画积攒功绩,孙承宗这大树倒了,自己就算能保举为官,又能当几年呢?况且身后无人,放出去武将也是背黑锅的主,只怕自己前途堪忧。
……
六月二十七日柳河惨败,三天之后马世龙在右屯遣散了诸营兵马,只带着自己的几个幕僚和苍头内丁,一起赶回山海关城。
茅元仪和他一并走,在这几天持续派了哨骑沿河哨探,加大了巡哨的力度。
袁崇焕接到败报之后,令赵率教和祖大寿满桂等人加强戒备,各处的防守力度都强加了不少。
原本赵率教还有今年打通锦州往广宁防线的打算,因为根据情报,女真人留驻在十三山一带的驻守兵马已经削减到不足三千人,只有归附的蒙古各部还有几千骑兵放着,加起来不到万人主要是守备十三山的东西两个大型的出口隘口,赵率教的人早就突进到西隘口附近了,和女真哨骑时有冲突,感觉防守力度并不是很严密,经过柳河之败以后,袁崇焕立刻下令戒备,同时收缩防线,祖大寿专注大凌河,满桂则是专注右屯到宁远,赵率教是前屯到锦州和十三山驿一带,至于原本放出去的哨探范围,在近期内则是全部放弃。
第1143章 求去
边境持续震动,马世龙却不敢耽搁太久,好在还有五六个总兵沿锦州到右屯一线驻守,女真人除非动员整个八旗否则也不会攻过来,从目前的天时和种种迹象来看,辽西被大举进攻的可能性还并不大。
估计剩下的时间就是要各种扯皮打笔墨官司了,马世龙也不敢拖延太久,此前他在柳河口已经派了塘马往山海关报信,茅元仪写了封简短的书子叫塘马一并带回去,坏消息得第一时间给阁部大人知道,好叫他老人家早早知道消息,想出应对之法。
待七月初七时马世龙一路回到关城,第一时间就到经略府邸请见,孙承宗也是第一时间接见了他。
“阁部大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