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也可能是去前方抢战功。
  姚宗文派出去的人还没有回来,不过在此前的几次偷偷潜入后金控制区的行动都很顺利,并没有任何的意外,姚宗文脸上满是和气的笑容,他和缙绅们站在一起,多半最少都有举人的功名,各人向出征的马世龙拱手致意,这些人多半是流亡出来的辽东或辽中的缙绅,他们在故土拥有大宅邸和大量的田亩,能不能象当年一样过舒服日子就看这些辽镇丘八的了,所以这些人放下架子,对马世龙相当的客气。
  马世龙在马上拱手还礼,嘴上说着一些客套的话,姚宗文等身份高贵的则是站在一起,马世龙特别跳下马,向这群有官职在身的缙绅拱手致意。
  “苍渊将军此去必能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姚宗文道:“可惜老夫就要回京,不能在此恭候虎驾凯旋。”
  马世龙闻言赶紧道:“老先生太客气了,此次回朝任清要显职,又熟知我们辽镇情形,末将和辽镇上下都是渴盼老先生仗义执言啊。”
  姚宗文哈哈一笑,说道:“老夫在辽镇久矣,数年间恍惚过去了,所见所闻极多,该说的当然会说。”
  马世龙在心里暗骂一句,这姚老头真是和传言的一样,滑不留手,不给银子好处,根本就不要想得到他的支持。
  茅元仪在一旁看着,这一次他以军前赞画的身份跟着一起去右屯,孙承宗叫他汲取真正的用兵和带兵做战的经验,就算不会亲自上阵搏杀,最少要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明的将领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些骨气的,打仗时多半是将领和家丁们冲杀在前……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平时把营兵当乞丐养,就不要指望打仗时这些炮灰能有上前冲死的觉悟。反正将领和内丁们冲杀在前,战况不利也是逃跑在前,如果被包了饺子就另说,反正当兵就得有战死疆场的觉悟,不象十几二十年后,所有有骨气的大明将领已经死光了,剩下的就是一群无赖混混,所谓吴三桂唐通之流,还有江北四镇的总兵在万历天启年间,给这些世代将门出身的总兵提鞋也不配。
  茅元仪将来也是要任武职,从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书生到武将,心里落差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最少在眼下就是有轻微的不适感,堂堂总兵对一个七品都给事中也要称末将,要知道茅元仪在京城当名士时,这些所谓的清流官员也是和他平等论交,最少看孙承宗的面子也会称他一声小友!


第1134章 行粮
  “茅赞画,我们可以走了。”马世龙叫醒了正在沉思的茅元仪,仿佛是看出了茅元仪心中所思,他轻声道:“咱们大明就是这样,拿枪杆子的不如玩笔杆子的,他娘的,老子的几个儿子恨不得都叫他们读书。”
  茅元仪勉强一笑,说道:“乱世将至,将来没准就是使刀弄枪的人得意。”
  “可不敢巴望有这一天。”马世龙闷闷的回答了一声,接着用马鞭指指前方,说道:“十五日我们要赶至右屯,兵马已经在调集,宁远城正在准备行粮,水营先至河边搭建浮桥,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二十五日过河,直攻耀州城。”
  “耀州城听说已经拆毁了?”
  “并没有全拆掉。”辽西这边最基本的一些情报还是有的,马世龙道:“耀州城拆了一半,后来老奴觉得在辽中稳了,叫停了拆城,后来说重修也一直没有修,现在只剩下一人多高的城基。”
  “这很容易攻下来啊。”茅元仪心里感觉安慰不少,三百人的老弱妇孺加一座一人高的城池,怎么算都不是暴虎冯河,而是胜券在握啊。
  “不能说必胜。”马世龙按武将的习惯,私下说话还是有几分保留,不过从脸上的表情来看,确实还是相对轻松许多。
  “对了。”茅元仪道:“那个逃亡生员听说也叫他一起去?”
  “对,充为向导和役夫的首脑。”马世龙冷笑道:“刘生带领回乡难民二百三十人和我们一起过河,回乡难民就在右屯一带募集,很容易把人手凑齐。”
  茅元仪这时回头看了一眼,果然看到一个面色苍白的生员模样的中年人用歪歪扭扭的姿式骑着马跟在大队人马之中,那样模真的是要有多别扭就有多别扭。
  “哼,刘生和姚老先生私下见过面。”马世龙微微一笑,说道:“虽然姚某人在关宁一带见过不少逃亡生员,但这事宁愿谨慎小心一些,也不能放任不管,我叫刘生带人一起过河,事有不对就在阵前斩了他,想骗我,也得小心掉自己的脑袋。”
  茅元仪倒觉得此举有些多余,刘伯镪是生员,茅元仪也是读书人,有天生的信任感,而且姚宗文是朝中清流大佬,虽然品行其实不咋地,但也绝不可能会勾结东虏,马世龙果然是武将,把任何事情都想到兵法一类的阴谋诡计上去了。
  马世龙自己也不太相信刘伯镪是东虏细作,和姚宗文联手来挖坑,这事想想就觉得太玄奇,他只是单纯的不相信刘伯镪,也包括任何人,如此而已。
  大队人马继续浩浩荡荡的向前行进,从关门抵达宁远二百余里,期间用时四天,一天走五十余里。
  对携带了充分行粮的总兵队伍来说,这个行程距离和速度相当的正常。
  一路上还有好几个驿站,中前所,高岭驿,中后所,东关驿,仙灵寺堡,长岭山驿,连山驿,最终抵宁远。
  抵达宁远时已经是六月十四,距离约定到河边渡河的日期还有三天,在抵达宁远城时,马世龙接到消息,游击金冠上报,水营的船只由于去年一冬到现在没有动用,所有的船只都要修补之后才能开动,金冠自称带着人日夜不停的修理,但是否能在十七日前后赶到柳河口,他并不敢保证。
  马世龙气了个半死,直接把金冠的报告转给了孙承宗,叫老孙头和这些兵痞打擂台。
  宁前道袁崇炮和宁远总兵满桂,副总兵祖大寿都出城迎接。
  马世龙其实对祖大寿一点也不欣赏,更谈不上喜欢,这厮是祖家的家主,广宁之役率部先跑,把友军卖了个干净。打仗的人最担心这种混账,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再次卖队友?
  反正马世龙早就把祖大寿从内心深处的可合作名单中划除了,不过就算马世龙想和祖大寿合作也没有机会,祖大寿是辽西将门的首领,除了满桂和袁崇焕之外谁的帐也不买,而且听说满桂和祖大寿这两个强悍的家伙之间也渐渐怨气从生,估计合作不了太久,总之辽西就是一锅煮沸的粥,也就是孙承宗这种强悍的资历来当经略能震的住,马世龙悲哀的想,如果孙阁部不在了,自己怎么可能镇的住这些业障?
  “祝总兵官旗开得胜。”
  祖大寿说的是毫无营养的话,而且脸色冷淡的连做一下掩饰的功夫也省了,满桂则半抬着脸,只拱了一下手,显示出对马世龙的毫无尊敬和根本的不感冒。
  满桂的资历相对复杂,但是宣府长大和宣府当兵是相对真实,宣府系在辽镇这边存在感比较强,最少比出身宁夏的马世龙要强的多。满桂的性格粗鲁率直,相当自负,此前对祖家的实力有些忌惮,这两年满桂在宁远发展的不错,亲兵和家丁人数很快过千,加上他擅常练兵,经常在边境地区搞一些小战事,他的部下相当的精锐,其中的核心是从宣府募集过来的老兵,实力膨胀的满桂桀骜不驯,连袁崇焕这个宁前道也不怎么看在眼里了。
  马世龙忍着肝疼,一一拱手还礼。
  宁前道袁崇焕貌不惊人,但气度相当出众,黑瘦矮小的他穿着大红官袍,并没有滑稽之感,相反却很庄严肃穆,马世龙知道袁崇焕的威仪过人,对任何武将都不买帐,所以他格外加了几分小心,主动上前拜见问好。
  “马将军辛苦,本官也祝愿王朝能凯旋而归。”袁崇焕声音低沉,是典型的大人物说话的语调,只是说话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南方人的口音,一些被袁蛮子折磨羞辱过的武将称他为南蛮或袁蛮子,也不是没有道理。
  马世龙躬身道:“末将一定竭尽全力。”
  袁崇焕瞟了马世龙身后的茅元仪一眼,说道:“兵凶战危,将军也要小心。”
  马世龙拜谢过后,袁崇焕指着眼前几百挑的食物,说道:“本官知道行粮筹措之事十分要紧,此番四营兵数千人,所需行粮不少,虽然水营未至,兵马亦有两三千人聚集在二河沟附近,所以数日之间动员千人准备了这些行粮,马将军和将士们不用在等待粮食之事上耽搁时间了。”
  这一下马世龙是真的感激了,大明官兵出征,最头疼的还不是能不能打赢的生死问题,而是一上路就会饿肚子的问题。
  这可不是开玩笑,是血淋淋的现实。
  袁崇焕在宁远这里准备了几百挑的行粮,看样子最少也是杂粮饼子,当兵的出征打仗有这样的饼子填肚子就算烧高香了,要是东虏未起事时,驻堡明军都有盐菜银子,上头也会直接发酸菜泡菜一类的菜来佐餐,或是直接发给盐菜银子,至于现在,能有杂粮饼子就算不错了。
  “末将代将士多谢袁老大人。”马世龙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袁崇焕和孙承宗的关系不错,对军务上的事也向来上心,胆气也壮,就是对武将太喜欢摆架子,也喜欢用军法责罚将士,除去这些缺点外,马世龙对袁崇焕的感觉还不错。
  “这也是本官份内之事。”袁崇焕黑瘦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
  马世龙等人在宁远暂休,他们还要等一下水营的消息然后再前往右屯,至于鲁之甲和李承先等人已经抵达三岔河一带准备了,车炮营和铁骑兵也已经陆续就位。
  刘伯镪则继续前行,有准备好的愿意冒险的难民跟着一起过河,如果立下军功他们可能会成为营兵或家丁,能混一口饭吃。
  辽西这里有几十万难民,营头已经固定下来,不是孔武有力的健壮辽民已经不那么容易加入营伍混饭吃了。
  而且更妙的就是辽镇的军饷额度相当的高,就算将领还会用各种办法来克扣,士兵们到手的军饷比别的军镇也是高多了,所谓的“难民”其实就是一心想加入辽镇的精壮汉子,算是军中惯用的夫子或是辅兵罢了。
  此次调集的兵马主要是驻大凌河和小凌河还有右屯各处的驻军,与宁远关系不大,宁远左协只派出千总马吉和周守桢率有马官兵,也就是铁骑营的营兵二百五十人往三岔河一带听从指挥调遣。
  “派马吉和周守桢去?”
  袁崇焕还是穿着那身红色官袍,他从蓝袍官员到红袍大员还不到两年,官威气息已经相当明显,最少在接见武将的时候,袁崇焕从来都是正襟危坐,从不随意与部下言笑,时间久了,最少祖大寿等人还是很畏惧他的威仪,加上很多实际利益的分配都是袁崇焕为主导,祖大寿等驻宁远的辽镇将领对他都相当的尊敬,双方已经结为一体了。
  总兵赵率教,祖大寿,满桂,这都是袁崇焕掌握的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三人都很强悍,不仅是擅长带兵和冲锋打仗,而且都擅长屯田和编练兵马。
  袁崇焕把目光放在祖大寿身上,方面大耳,面色威仪都很出色,眼底深处有些自负和刚愎,不过掩饰的很好。


第1135章 考虑
  祖家是宁远世家,军户过万,现在家兵也有两千人以上,实力相当的强劲。而且,祖家子弟中出色的不少,祖宽,祖泽润,祖可法,都是一时猛将。
  赵率教在天启二年才到辽东,当时锦州破损,他才带着三十多个家丁,实力弱的一塌糊涂。不过这人真是个猛人,带着几十人就跑到残破的锦州和女真人对抗,后来鲁之甲送了六千多难民到前屯卫城,赵率教正好率部驻守,这六千多人归了他,赵率教带着这六千多人屯田垦荒,然后编练部曲,同时修缮城墙,当时的锦州前屯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荒芜的田地和废弃的村落,女真哨骑时有出没,赵率教就是带着几十个部下加六千难民,修好了卫城防御,和女真人打打哨骑战,后来孙承宗派了千总陈练率一些南兵来助阵,城墙也修好了,渐渐在前屯汇集了五六万难民,赵率教在其中选壮丁入伍,余下的分给种子和耕牛……这些物资当然是老孙头争取来的,大明举国之力的帮助,不过也要有有胆识的人去善加利用,孙承宗是屯田流的主帅,当老孙头到前屯来视察时,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赵率教俨然是老农,手上和脚上都满是茧子,老孙头大为高兴,把自己乘坐的马车都送给了小赵。
  赵率教由此一飞冲天,从中下层的军官直接到了加衔总兵的位子上,现在也是袁崇焕倚重的重将了。
  这人面色白皙,瓜子脸,看着象白面儒生,但屯田练兵都有一手,而且性格刚烈忠直,但脾气还好的很,擅长和上司打交道,袁崇焕知道这人不是自己能一手控制的,对赵率教重用之余又有提防。
  然后是满桂,黑红色的圆脸上长满了虬髯,两眼细长,散发着凛洌的杀气,满桂的暴脾气越来越容易摆在脸上了,和他刚到宁远时的谦虚判若两人,这人也是在宁远屯田发起来的,控制了几万屯民,更关键的是宣府不少老兵被他弄过来,还有很多流散的蒙古鞑官和牧民投效,论实际的战力,满桂和祖大寿麾下精兵人数差不多,但战斗力还要强悍一些。
  袁崇焕情不自禁的缩了缩身子,但很快用强悍的精神强迫自己又坐真了。
  他娘的,这三个货哪个是省油的灯?
  想摆弄这三个孽障,就算孙阁部也是费尽心血吧?
  听到袁崇焕的疑问,祖大寿淡淡的道:“千总马吉和周守桢都是忠枕不二,平素练兵也很勤谨,其部已经算精锐了。”
  满桂压根没有回答的打算,这次派兵是祖大寿的决策,他压根不想理会这事。
  赵率教则是欲言又止,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话出来。
  袁崇焕目光锐利,用看透了一切的眼光扫视了三个总兵一眼,三人也是各有反应,满桂满不在乎的昂着脸,祖大寿呵呵干笑,赵率教似有惭愧之意,把头转过去了。
  “也罢。”
  袁崇焕轻轻拍了拍桌子,说道:“诸位将军请回吧,近来须得小心戒备,一则马将军奉阁部令要收复耀州,很可能引发大战。二来近来为节省军饷开销,阁部大人奏请调回了诸多客兵,诸位要将客兵所留的防线空缺给补上,不要给虏骑可乘之机。”
  这倒是正经的军令,不可怠慢,三个总兵神态各异的站起身来,一起躬身答应着,然后见袁崇焕无话,便依次退了下去。
  待靴声和甲衣的哗哗响声平息之后,几个岭南人长相特征相当明显的幕僚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三人都是岭南人长相,不过两个身材较岭南人来说相当高大,而且一个孔武有力,一个气息彪悍,这两人都是精通拳脚兵器,自身武力值较高,然后又熟读兵书通晓兵事,是袁崇焕用来掌握军队的高级幕僚之一,一个叫邓桢,一个叫傅于亮。
  还有一人叫梁稷,诗词歌赋样样来得,是袁崇焕身边代写奏折和给文人墨客写书信维持清流名气和关系的重要幕客。
  梁稷不仅自己颇有诗名,重要的是和江南复社的一些名士相与的很好,袁崇焕自己只是三甲进士,任职以来多半是佐杂或是军职,和清流根本沾不上边。要想在大明获得更好的官场前途,涮声望也是官员必经之途。
  袁崇焕本人当然没有办法涮,他撑死了也只能从军功两字着手了,想要更进一步,最好的办法就是立下更大的军功。至于平时的声望就只能靠梁稷这样的幕友来操作,所谓大人物身边只有几个出主意的狗头军师,那只是后人的妄想,袁崇焕现在身边幕友有二十余人,其中有傅于亮和邓桢这样帮他打理军中事务的,也有梁稷这样涮声望的,有专门帮着写客套信和请客送礼的,也有帮着他打理私人事情的,各有专精,最受重视的肯定是涉及军务和清要职位的幕友,就如眼前这三位,还有一个程本直,也是文名颇盛,而且为人磊落仗义,最近到京师去了,并没有留在宁远。
  傅于亮一出来就嚷道:“素翁应该把这三个的话挑明!”
  邓桢也道:“确实,阁部大人下令出征,三个总兵各怀心思,出动马吉和周守桢岂不是天大笑话,他们虽然率的是正经铁骑营,装备具甲都很精良,然而两人加起来也没有三十个家丁,普通营兵都为新兵,从未上过战场,三个总兵将这些新兵派出,自己精锐的部将和家丁一个也没有派出去,这岂是和衷共济共图大事的模样?”
  这两个幕客都是常年替袁崇焕打理军务的亲信,从岭南专程跟过来的,对三个总兵的异样心思简直洞若观火。
  相当明显的事情,满桂是不满这么大的战事完全由马世龙等人一手操作,所以干脆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祖大寿则是纯粹从利益出发,事不关已又争不到军功,他傻了才会派自己的精锐出战。
  而赵率教的原因主要出在孙承宗身上,赵率教的基本盘在前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