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真拼命也没啥……一年几十两银子拿着就该拼,当兵满十年退役管分地,到屯堡当个镇抚,管管小偷小摸,每天堡里转转就是一天过去,晚上找个小酒馆喝两杯,回家睡觉,这日子想想多美。”
“打吧,打吧。”开始有些紧张的火铳手深吸口气,说道:“我都等不及了。”
“你小子别装了。”秦伯升回转头笑道:“你才当兵半年,算是老兵,没赶上打大仗,你看那些战兵,平时崩着,战时就故意说笑放松,人的精神越紧张,打仗就越慌乱,容易把动作变形,你记住了,紧张的人死的早,把你自己心情放松下来,就当是一场训练。”
“嗯,就是一场训练。”
一小队的火铳手都被秦伯升的话打动了,果然那些战兵最为放松,战兵很少补充,也很少转职到别的部队,很多战兵宁愿留下来当兵,也不愿转到别的部队干军士长,所以战兵中老兵比例相当的高,调整战前的情绪也是果然做的最好。
秦伯升检查完自己负责的小队,又转向别处,他从士兵干到副中队长用了一年半时间,并不快,这个军衔还是临时的,因为他还没有到军官学校学习半年以上毕业。
现在军队在整编,军官们人数很少,和记的军官数字相比明军极少,比起后世的官兵比更是少的可怜,张瀚信奉一个萝卜一个坑,军队里没有文职,文职在军司任职,军队里也没有不上战场的军官,每个军官都要负责相当多的事务,商团军的管理复杂又专业,秦伯升是副中队长,他要配合中队长做很多军官的工作,同时整个小队还归他单独负责,这是一种磨练,对没有来的及进入军官学校的临时军官们来说,军队也是大课堂,可以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龙骑兵已经转为三个伍一个小队,三个小队一个中队,三个中队一个连,每个连都有自己的旗手和号手,鼓手,在秦伯升宣布小队检查完毕之后,其余的各个小队和中队也分别检查完毕,最后连指挥过来检查,完毕之后以应旗向上汇报。
处于任敬的位置上就能看到红色的连队旗不停的挥舞着,天色微明,启明星已经晦暗不清,红色和灰色的溪流从各个营地涌出,号鼓声不断,旗帜招展,所有的士兵站在自己的队旗之下,小队站在中队旗之下,中队旗与连队旗汇合,然后各个连队与各个营的营旗汇合,所有的士兵汇合成一条奔腾的河流,组成了相当密集的行军队列,猎骑兵其实很少,大半的猎骑兵已经在数里开外,天明之后,任敬几乎把所有的猎骑兵都派了出去,现在不仅能听到火铳打响的声音,还能听到零星的火炮打放的响声,猎骑兵们会带着小型火炮,并且在长期的训练后可以在几分钟内装填击发,如果在北虏没有提防的前提下找到合适的发射距离,很有可能给敌人带来惨重的伤亡,当然这种机会并不好找,所以如果不是被围困或是偷袭,猎骑兵开火只说明一点,敌人的人数众多,不得不借助火炮来驱散。
第1085章 前行
行军纵队摆开之后,军号吹响,接着前锋营开始出发,然后在第二个营跟上队伍后,其余几个营一起前行,有少数部队为后卫,在中军出发时殿后,并且在营区有少数士兵和火炮防守,以防止却图汗突发奇想的跑来偷营。
队伍中传来哗哗的响声,一个个情绪昂扬或镇定的脸庞,或许有少许人紧张,但那也只是少许人而已。
秦伯升站在自己小队的前方,在他前面的一个小队就是中队旗,中队长和掌旗兵加传令兵和鼓号手站在一个队列里,一面面旗帜指引将士们跟上队列,不停的向前行进。
预计的战场在数里之外,但打响估计还会有相当长的时间,军旗指向前方,一个个纵队大步向前,所有人全副武装,由于辅兵人数不足,连跳荡战兵都是披好了甲行军,相隔很近又是平地,缓慢行军并不会消耗太多体能,当抵达两股大军中间地带时,所有将士按旗帜指挥走到各个营和连的预定摆开点,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披着甲的士兵都出了一身汗,这时军官们示意所有人坐下休息,不少人拧开水壶开始喝水。
秦伯升回头和一脸络腮胡子的队官说着话,他们都是老兵了,刚升为队官的贺老三资格比秦伯升还要老的多,当兵已经三年多了还只是队官,文化课程勉强通过队官级考试,而且还只是临时授衔,不过贺三并没有自艾自怨,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也娶了媳妇,还有了个儿子,他对生活相当满意,也熟悉自己手头的工作,他的小队被他调教的象是拧紧了螺丝的机器,一启动就能运转的相当快速,并且完全能叫人放心机器的保养和质量。
站在这样的队官身边,秦伯升也感觉安心,而放眼看过去,坐在地上的战兵和长枪手们,还有火铳手们,他们的队官或是军士长,或是中队长,更是高层级别的军官们,每一个都是各有特色,但每一个军官或军士长都能叫人感觉安心,整个商团军就是这样,从每个伍到每个小队,每个中队和连,再到营和团,以前还有大队,但随着营的加强,大队级军官已经在陆续调整,相信大队取消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每个军官都站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穿着合适的军服,用合适的步伐带着自己的部下走上战场,事前已经做好了相当足够的准备工作,每个士兵的检查,装备到人员的素质都调校到最佳状态,对地形了解,也了解自己的敌人,掌握地形对火力输出的影响,甚至是天气,每次会战之前对天气的考量也很重要,今天毫无疑问就是一个晴天。
秦伯升轻轻吐出口气,能站在这样的队伍之中,叫他感觉格外的安心。
在队伍最后有人搭建着临时的帐篷,那边有战兵护卫,同时还有大队中仅有的几个中队的辎兵。
他们都是担架兵或是卫生兵,替医生打下手,抬担架,紧急清创,包扎,运送伤员回大营里的正式的野战医院,如果没办法的话还会记录下阵亡将士的资料信息,尽量不使一个士兵成为失踪者。
炮兵还没有构筑阵地,因为还在视线范围内还看不到敌踪,连哨骑都在远方,只能隐隐看到红衣猎骑兵们奔驰的身影,在碧草之上和蓝天之下,红色的小点特别显眼。
士兵们这一次没有人说笑,但也并没有人太过紧张,战场上已经不允许说话了,但还可以点烟,不少老兵都是自己带着烟锅和烟草,他们打着火石点燃烟锅,火苗把烟草点燃,青蓝色的烟气升起,整个战场上都弥漫着带着香气的烟草味道。
所有人都在等着,包括任敬和夏希平等高级军官在内,普通的士兵和低级军官可以享受一下战前的从容,他们只要等候就可以了,而高级军官们都不停的用望远镜向前方观察着,茂盛的草从之中还是可以看到骑兵们在来回奔驰追赶对方,不停的有人在落马,大股的蒙古骑兵分成若干股试图把几百人的猎骑兵兜住,然而他们根本有心无力,在犀利的火力输出面前,越来越多的蒙古骑兵往后转圈,敢于兜过来的都被一阵阵密集的火铳打放给打散了,猎骑兵们则是边战边退,很多时候给了蒙古人一种错觉,好象猎骑兵们在害怕和逃走,结果当有骑兵冲过来时,又被弹雨涮下去一轮,到主力抵达预计的会战战场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敢追击,猎骑兵们缓缓的退了回来。
到这种时候,要么却图汗选择不在这里会战,率部退却,选择更好的会战地点,或是干脆逃走,要么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布阵和调整策略,准备一场真正的激战。
高级军官们并不掩饰自己的激动,却图汗部如预料的那样充满信心,愿意用一场会战来解决麻烦,这很好,商团军方面希望的就是这样。
如果敌人化整为零四散而逃,固然他们会损失所有的牧群和相当多的丁口,但不失为死中求活的办法,他们可以往辉特人那边跑,也可以跑到卫拉特人那边,甚至可以从南路军那边跑,而眼前会战在即,所有的担心都可以消除了。
到了两军相隔不到五里,会战已经势在必行了。
……
天明时分,却图汗穿着一身银光闪闪的精制铁甲,骑在战马之上停立在草原之上。
他的左手边就是玉带一般的色楞格河,这是漠北各部的母亲河,它的流域相当重要,几乎滋润了大半个漠北各部的草场。
漠北的河流比漠南要多,如果不是有相当范围的戈壁和沙漠区域,他们会生活的相当舒服,部落也会更加的强大。
但各种地貌,包括绵延千里的大山,北方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林中的异族,北方的严寒极地,这些限制了蒙古人的进一步发展,在故元之后,万里疆域上的草原早就四分五裂,达延汗曾经短时间内统一了各部,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统一而已,各部自行其事,最多在大汗的召集下一起攻明,平时都是各行其是,甚至自相残杀。
却图汗有野心,却在漠北被限制的动弹不得,直到漠北各部勾结汉军前来,他才惊觉自己在这里已经耗了太久了。
前方传来阵阵轰鸣声,这种声响在漠北这边实在太罕见了,很多战马都惊慌的嘶鸣起来,骑手们不得不费力安抚好战马,很多老人回想起旧日的回忆,在当年曾经有人随俺答汗攻明,明国的边军就是这样打放火器的,他们安抚那些年轻的牧人,明国人确实在使用火器,看起来火焰喷薄而出,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火器有用,几十年前的明国人也就不会被蒙古人打的那样狼狈了。
人马实在太多,简直有些铺排不开,一个个贵族和军官们开始正式提调,早晨的时候牧民们多半是吃着自己带出来的奶酪和干肉,众人的吃食都相当有限,草原上也没有什么储存食物的习惯,各个牧场接到命令后就带着人手紧急赶过来,最远的牧场还在近千里之外,整个却图汗部的牧场基本上沿色楞格河到南边的图尔河,南北四百多里,最南处也就是乌里雅苏台附近,南路军已经所在的地方,最北端就是色楞格河两岸,西抵托辉特部,东南与扎萨克图部相连,东西长度几近千里。
这是一片沃土,后来成为准葛尔汗国的一部份,卫拉特人的一部份,也就是固始汗建立了囊括后世中亚几国部分领土,还有整个西藏,新疆,青海,四川部分的地盘,一部份建立了部分新疆和后世中亚几国大部份地盘,包括蒙古国和内蒙的一大部份,两大汗国领土加起来约七百万平方公里,后来都成为准葛尔汗国的一部份,包括眼下却图汗所驻之地。
却图汗心中油然一股豪情升起:也许在击败这些来犯的汉军之后,却图汗部理应趁势崛起!
从早晨天色微光时起却图汗就派出了大量的哨骑与商团军激战,到了此时天光大亮仍未分胜负,不过猎骑兵逐渐开始脱离战场,蒙古哨骑没有得到命令便继续往前哨探,他们来回驰骋,发出尖利的唿哨声响,看起来是占据了大片草场,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在临近河边的旷野上,黑乎乎的骑兵沿着玉带般的河流涌向前方,高过成人的水草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着,骑兵在水草边上向前骑行,不过他们没有办法前行太多,猎骑兵们不可能让出自己的右路,任由却图汗部的骑兵打通,这很危险,很可能会造成主力被骑兵围拢包抄的结果。
却图汗也轻轻摇了摇头,他看到有更多的骑马的汉军飞驰向河边,在河边打起来不利于大股骑兵摆开,没有办法派出主力,很可能有相当多的骑兵被挤入河边的泥泞,这对擅长骑兵突袭的蒙古人相当不利。
第1086章 摆开
整个战场是平坦的,没有村落,没有知名的山脉或山谷,没有防御工事,蔚蓝天空下是如海般的碧绿草原,只有商团军的右路和蒙古人的左路是一条蜿蜒流淌的大河,有一些小山丘,在数十里的范围内最高的山丘也就几十米高,长着一些稀疏的灌木从,只有零星的几棵树木,看起来风景很美,这是一处双方都满意的战场,蒙古人满意这里的地势开阔,也等于是在自己的腹地做战,这里距离却图汗的汗城驻过不到二百里,而商团商则满意于河流限制了蒙古骑兵的过度摆开,容易兜住更多的人。
两军的主力开始陆续抵达前方战场,双方主力的距离从五里以上慢慢缩短的,前锋皆是骑兵,龙骑兵也有一部份骑马抵达战场,以方便控制战场,商团军和蒙古人一样,前锋的将领主要是为了观察有利地形来摆开主力,尽可能的替主力选择最合适的地方,包括摆开阵形后的进击路线和距离,两军前锋一直到相隔二三里左右就停了下来,然后前锋将领开始招展旗帜,指定其后的主力在选定的战场上摆开。
会战即将打响,对双方来说都是有求战欲望才会展开会战,不然就可能是偷袭或一边倒的始终不停的小规模进攻,或是优势很大的包围战,会战的基础是双方都感觉自己的实力可以打赢,就象眼前的情形一样。
灰袍的商团军不停的变换阵列,从行军的纵队态势变成摆开的做战横阵,战兵披甲于其前,长枪兵列阵中间,前端和两翼四角还有方阵之中皆由火铳手构成。
炮兵也在缓慢向前,骑炮营有三个炮兵连二十四门四磅炮,也有几门三磅炮,除了骑炮营之外,有几个龙骑兵营有自己的骑炮连,同样配置四磅炮,这些火炮被马匹拉在一个个方阵之中,主要是集中在左翼使用。
也有相当多的猎骑兵和龙骑兵用马匹或是两人搬抬小型火炮,百余斤重的佛郎机,或是三十六斤重的虎蹲炮,这些小型火炮当然是打铅子,每门炮可以瞬间喷发半斤的散碎铅子,在八十步左右,也就是火铳的最佳射击距离,这些火炮可以把穿着绵甲的敌人打死或重伤,进入六十步以内,炮子可以把敌人撕成粉碎,到百步以外,也是火铳的极限射距之后,炮子打伤人就只能看运气,所以这种小炮只是近距离加强火力,算是火铳手的补充,一门炮抵得上一个小队或两个小队的齐射威力,相当不错了。
辰时末刻时,所有的商团军主力几乎全部抵达阵线了,原本的绿色旷野被黑色和灰色,还有红色给填满了,横列的方阵在号鼓声中不停的摆开,一个个纵队踏步向前,逐渐变为横队方阵,各部在指令声中抵达摆阵区域,然后摇动旗帜开始应旗,整个战场上到处都是旗帜翻飞,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贺老三相当敏感的打量着四周,他的小队就在本连的长枪兵方阵的左翼,厚实的长枪兵方阵给人相当安心的感觉,在最前端是一小队重甲战兵,他们是还是坐着,在前进的军令下达前,这些披重甲的家伙会保留每一分体力。
在长枪兵的前两列都是火铳手,左侧和右侧也是摆开的火铳手,两翼的火铳手与另一个连方阵的火铳手相连,整条战线上就是火铳手,长枪手,火铳手,再是火铳手,长枪手,火铳手这样的兵种配置,而跳荡战兵活跃在整条阵线的最前列,他们要防范的是敌方冲阵的锐兵和死兵,在骑兵战中,有稳固的战线防御,战兵只要防患小股的敌兵扰乱方阵,如果敌军大股来袭,战兵和火铳手一样都会退向长枪方阵的侧翼,也就是每个方阵的通道或其后。
在连级方阵中间靠后是火炮的位置,商团军的火炮理念就是摆放在侧翼而不是阵后,并且尽可能的向前,四磅铜炮的有效杀伤在一里半左右,最佳杀伤是四百步以外,往前越多,意味着对敌人的骑兵可以多打放几轮,另外在战时,火炮尽可能的集中在一起使用,不管是独立的骑炮团还是骑兵营,或是配给到步兵营的骑炮连。
在每个连方阵之前,炮手们正在把炮蹲炮放在阵前,一会向前突进的时候,这些小型火炮会随之一起移动,只要一个人抱着就可以前行了。
小样佛郎机则是用驼马背着,另一匹驼马则是背负着火药和炮弹,炮手们穿着蓝色上衣,相当显眼,他们手中拿着推杆和各种涮杆。
“方阵似乎距离有些远。”贺三对秦伯升道:“按操典距离是十五步,现在我们距离最少有二十步以上了。连方阵前后距离该是七十步,现在看来有百步左右啊。”
“不要紧张。”秦伯升道:“这是上头的安排,蒙古人的突进能力不会有多强,没必要把阵列排的太紧,疏松一些易于火炮输出,另外也易于火铳手的摆开。”
贺三道:“那看样子上头是要拼命给蒙古人多送点子药过去了。”
“差不多吧。”秦伯升虽然是军官,手中也是一支天启二年式步兵铳,在刚刚检视中刚刚检查过火石和击簧,火铳钢制部份色泽幽蓝,散发着金属的光泽,木制铳托部份也很舒服,特别是自己用久了的火铳,拿在手里有一种血肉相连的感觉。火铳前端是铳口,长出来的部份是通条,在铳口处套了刺刀,长而锐利,给人一种相当安心的感觉。
秦伯声道:“上头的安排就是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