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了。”温忠发确实是情报口出身,眼前这事算不得什么。
  这时赵立德招招手,十几人纷纷过来,还是用东虏的礼节打千下跪行礼。
  “我们没有刻意改变他们的礼节习惯。”赵立德解释道:“要是长期用我们这边的礼仪和言谈举止,回去之后很难不露出形迹。”
  “就算这样的话,他们也会受到盘查吧。”温忠发皱眉道。
  “那是当然。”赵立德小声道:“真正有用的暗子也就几个,他们的家族有点实力,自己也机灵,会过关的。而且这一次批次放走好几百人,都是历来被俘的汉军,真夷当然都杀了,汉军全部放了,理由当然是在山上浪费粮食,又不忍心杀了,虽然不是很好,但也站的住脚。”
  温忠发笑道:“若是别的地方还真说不通,山上粮食始终有些紧张,又不缺壮丁,还处在包围圈里,既然不忍杀,当然就只能放了。”
  “就是这样。”赵立德微笑着道:“总之要是有用的话,我们对东虏的情报工作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
  “今年的年成还算好。”
  时近五月,天气转暖,努儿哈赤穿着的衣袍还是很厚。
  在场的人们都看到了,老汗的辫发花白,头发枯萎,象是一小截的尾巴吊在脑袋后头,压在暖帽之下。
  巡视麦田,查看有无倒伏,虫害,各处官府上的包衣奴隶们是不是在好好种田,不曾给后金政权捣乱,包括旗下的开户人,战时他们要上战场,平时也负责分给自己的田地,不管是自己种还是用包衣,总之分在名下的土地就要上交一定的收成上去,出去打仗还要自备行粮……原因也简单,因为老汗把他们拼死搏杀抢下来的土地又拿出一部份分给了他们,所以这些旗丁也得替主子效力,他们运气好的话也会抢得几个汉人包衣,有包衣的人家的境况就要好一些,若是没有几个包衣,那就是辛苦的很了。
  在这个年年灾荒的小冰期时代,哪怕是真正的正经真夷,日子难过的也是大把。
  捻了一把麦穗,其实按努儿哈赤青年时候的记忆,那时候的麦穗要比现在还饱满的多,但天启三年到四年的麦子好歹有一定的收成,不象前几年那样一亩地几乎能收不上种子粮,粮价如神机箭那样直往天上窜,一石精粮最高卖到二十两银子,要是老奴青年时有人和他说这样的话,他准保一耳光子抽过去,说什么胡话哪?现在么,看着瘪瘪的麦穗,还得夸几声“好收成”,努儿哈赤的心里自己都不知道是何滋味。
  在场的都是后金政权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最早的五大臣现在只剩下何和礼一个……努儿哈赤扫了一下身后,发觉没有何和礼的身影,努儿哈赤在内心叹了口气,什么话也没说。
  在他身后是代善和皇太极,阿敏去镇守凤凰城去了,莽古尔泰没来,应该是带着人打猎去了。
  天气和暖,野兽渐肥,打猎倒是可以了,但这个时候战马需要休养,嗜猎成瘾的三贝勒应该是带着自己的奴才徒步打猎去了。
  在大贝勒身后是一群小贝勒,当然这所谓的“小”并不一定是年龄上的,比如阿巴泰,他现在还是个台吉,刚摆脱了阿哥的名号,离小贝勒还差着一层呢,一直得到天命十一年,他这个皇太极的七哥才被加恩封为贝勒,还得再几年之后,立了不少战功又有十五个牛录的阿巴泰才会被封为多罗饶余贝勒,一直到皇太极死了,顺治即位,摄政王拉拢人心大封全族的时候,阿巴泰才被封为郡王。
  那个时候,连多铎三兄弟都已经全部是亲王了。


第882章 丁口
  阿巴泰还好了,四哥汤古代现在还只是个固山额真,连个台吉都没混上,自有牛录也是少的可怜,三哥阿拜还只是个三等副将,连汤古代也不如。
  以行辈排的老三老四和另外几个阿哥都不在,老汗倒不是特别不喜欢他们,只是这些阿哥也明白自己不得宠,没事就不到父汗这里晃悠,免得生出什么不该有的事非来。
  那些加了封号和爵位的哥哥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惹怒了他们,在老汗面前晃出来的那几眼又算得什么?女真人虽然是大明眼里的蛮夷,但其实也是很重视嫡庶之分,为什么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哥几个就是旗主,多尔衮三兄弟这么得宠?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母亲都是嫡妃!
  “汗阿玛,”所有人回到帐幕中后,代善道:“巴都里他们在十三山也很久了,山上现在也不缺粮,最近听说还把去年到现在俘虏的汉军都给撵下来了,说是上头也不缺人,好几万男丁在上头。钱粮和人都有,只怕是要长期围困了。”
  提起十三山,所有人的脸色都不自然,皇太极也是一样。
  这座山已经成了扎在后金脖子里的一根刺,却是怎么拔也拔不掉,强拔的话,没准儿就得叫自己本身大出血!
  “知会抚顺额附。”努儿哈赤半闭着眼,说道:“叫他仔细查,里头一定有不少奸细。”
  努儿哈赤自己就用了一辈子的奸细,对这事虽然没有和裕升那么专业,本能却是有十分准确的感觉。
  “是了。”皇太极欠了欠身,答应下来。
  “这半年来,”代善说道:“驻军是甲兵一千五百人,白甲四百余人,旗丁两千二百人,包衣四千余人,八千多人驻在十三山四周,每日环山戒备,但仍有漏洞。巴都里上奏说除非派出两万包衣并一万披甲筑于重要隘口之外再复筑长围,否则很难杜绝山上人下山与锦州宁远明军联络。”
  “还有,”皇太极补充道:“锦州已经有明国总兵驻入,也时刻威胁我大军侧后。”
  听着儿子们的话,努儿哈赤也是面露无奈之色……形势确实不容乐观,然而他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
  或者……努儿哈赤瞟了代善一眼,就是用这个已经被放弃了的老儿子的办法?
  十三山已经成为一根毒刺,深深卡在了后金国的喉咙里头,拔不出来,虽不致命,却是扎的人难受,真是食难下咽。
  远处传来马蹄声,各人都转头去看,正好把上下的尴尬都遮眼过去了。
  皇太极没有这么做,他仍然是紧皱眉头,这两年后金国屡战屡胜,除了在十三山偶有小挫,还有在海州和复州等处被东江镇钻空子取得了一些战果,除此之外,真的是百战百姓,自老汗起兵以来,超过千人的会战后金八旗兵没有输过一次,东江镇的那些所谓吓死一两万女真人的军报,在皇太极等人看来连笑话都算不上,只能算是痴人说梦。
  然而皇太极的感觉是这两年后金总体的战略态势并没有大的改观,背后朝鲜还是不服,经常给后金使绊子,咸镜道的朝鲜国驻军经常越境杀伤采参和采摘干果的女真人,双方时常爆发战斗。
  朝鲜八道的驻军都是废物,只有咸镜道的兵还能打,当初壬辰倭乱时就是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咸镜道要面对那些深山老林中的女真人,双方在边境线上经常发生冲突,彼此已经是百年血仇,皇太极曾经和努儿哈赤说过,要想叫朝鲜安稳,放走几个朝鲜军的将领是没有用的,除非是直趋而入,围其王京,迫其签订城下之盟,从此由臣服大明改为臣服大金,舍此之外,别无它法。
  除了朝鲜就是东江镇,东江镇去年在袁可立的调度下屡次出击,毛文龙的塘报水分虽多,小规模的战斗多半是真实的,那些战斗多半是几百个女真人和仆从军面对几千东江兵的战事,范围小规模也小,但十分残忍激烈,双方的死伤都十分惨重,各地的汉军将领驻军做战多半不得力,前一阵还有一个姓张的游击因为在做战时独自带着家丁站在另一侧,并没有配合女真兵做战被告了,结果老汗也不能从严处罚,因为大量的汉军掌握在这些投降的汉军将领手中,原本也不能指望他们打仗。
  皇太极感觉老汗对汉军的使用越来越谨慎甚至隐含敌意,汉军其实用好了也是强悍的力量,但八旗上层对汉军都是相同的态度,敌视,提防,视为包衣奴仆,老汗原本的恩养政策已经快推行不下去,因为太多的女真贵族急着把汉军全变成自己的包衣,替贵族们在官庄种地就行了。
  皇太极对此感觉忧心忡忡,这是主动削弱自己手中的军事实力,然而他的兄弟子侄们都看不出来这一点。
  朝鲜,明国辽西驻军,十三山,东江镇,登莱镇,明国水师,这些敌人象是一根根绞索,慢慢绞在女真人的脖子上,如果要会战的话皇太极也有信心粉碎任何一方,但现在敌人根本不给会战的机会,唯一必须接受会战的就是明国的辽西方向,然而那里堡垒林立,明军又是被孙承宗直接指挥,根据细作的情形,孙承宗威信高,做事缜密小心,辽西的明军将领渐渐恢复了实力和信心,从这一次明军骑兵打通了往十三山的道路来看,辽西明军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十几万主力在几百里的地方驻堡修城驻守,还有大量的红夷大炮,皇太极本人也没有太大的信心能击败辽西明军而自身不受太大的损失。
  此时女真人的记忆还在辽阳和沈阳两役的影响之下,沈阳一役,贺世贤这个总兵力战而死,然后辽阳之战,袁应泰这个辽东经略率部下精锐出城与女真兵奋战,然后就是浑河血战,女真人与浙兵的车营和川兵的长枪阵多次血战,酣战正激时如果辽镇骑兵主力来援,战争的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在沙岭之役时,也是明军主动出击。
  迄今为止,明军的表现虽然是打一场输一场,其实女真八旗的损失也并不小,相比于打朝鲜人和蒙古人,明军的表现仍然不失为上国强军的风范,多次主动出击,给女真人相当多的杀伤,特别是沈阳一战和浑河血战,八旗兵的损失很大,绝不是女真人自己说的那样几乎没有损失。
  女真丁口,在入关之前一直是六万丁以上,到顺治年间时曾经降到过五万七千丁,数十年的时间发展,又是辽东的统治者,丁口数量却几乎没有增加,反而在持续和缓慢的下降,这原因当然不必多说。
  如果不是努儿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一直在搜捕山中和林中的野人女真来补充进八旗之内,恐怕在入关前女真丁口就降到五万以下了。
  “是塘马。”
  每天都会有塘马来报事,各人也习惯了,众人继续谈话和动作,努儿哈赤则是指着地里的麦子对八旗都堂们道:“你们千万要记着,种地不要学汉人的办法。汉人是锄两遍地,第一遍锄杂草,第二遍翻开地块,他们以为这样省事,其实是费事,还容易出草减低产量。我女直诸申一向是先拔草,把地块的草拔干净了再翻地,这样杂草少,产量高。以前,我玛法和阿玛就教过我怎么种地,怎么使用耕牛,当时我们被明国困在边墙之外,诸部间斗争不休,我建州部之所以能在诸部中崛起,主要就是和汉人贸易买得大量耕牛和种子,渔猎之余又复耕作,部落才有余粮供将士征战。好好种地,粮食才收的多,如果当年我不是秉承先辈的遗命,又怎么会看到今天呢?”
  “老汗说的极是。”贝勒斋桑古道:“我等一定尽力管好屯庄,不教老汗失望。”
  旗主贝勒杜度皱眉道:“就是天时还是不太好,今年算是好的,仍然是欠收。”
  “这也没法。”努儿哈赤道:“但望来年能好些。”
  这一次诸贝勒和都堂们都道:“来年定然五谷丰登!”
  四周田野里隐约有一些汉人包衣和女真人在田地里劳作,很快就要收获,这些人应该是做开镰之前的准备。
  各屯庄都有管庄的女真官员,从拔什库到牛录额真,甲喇喀真,固山额真,形成了一条严密而秩序分明的管理链条,女真人在粮食收获上已经竭尽全力,然而正如所有人看到的那样,效果不容乐观。
  代善拖后一些,主动对皇太极道:“老八,今春到夏末,粮食收成可还够?”
  “定然不够。”皇太极道:“收获虽比较去年和前年为多,但各地仍然减产很多,比较十几年前的田亩收成最多三成到四成,现在我们旗下丁口六万余人,连同家小十余万,汉军六万余,连家小总有二三十万,加上包衣与各屯官庄并各城汉民,加起来总有三百万以上,这数百万人一年吃的粮食缺口最少是二六十万石以上,些许增产,毫无用处。”
  “我大金的财富,就是用来买粮了,大量的白银黄金,就这么如水般流淌出去。”
  代善脸上露出沉思之色,半晌过后,他才道:“我看如复州和海州,耀州那样,压力反而要小很多。”
  皇太极面露震惊之色,说道:“不可,丁口看似负担,其实是一国的国力,没有丁口,哪来的国力啊。”
  “我们的国力就是女真丁口,别的都是假的,虚的!”代善冷峻的道:“你我在这上头想法实在不同,看来是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了。但我要提醒老八你一句,你有雄才大略,也要脚踏实地,要审时度势而行,不要看的太远就忘了脚下的路是怎走的。”


第883章 对镜
  代善说完便走了,只留下皇太极在原地发呆。
  海盖复等州在天启三年遭遇了可怕的屠杀,主持者就是代善和阿敏等人,当然也是受到了努儿哈赤的命令。
  在夺得辽中和辽南之初,努儿哈赤还是打算好好利用汉人的人力,对擅杀汉人的女真官兵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也不准随意抢掠汉人的财物和田亩,到了天启四年,局面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最关键的变化就来自于粮食的产量。
  连续多年的绝收和减产,灾害导致粮荒,辽东辽中辽南全面缺粮,缺粮也导致人心浮动,甚至八旗的战斗力都被削弱了不少……现在八旗脱产的官兵数量还很少,主要原因就是平时束缚在田亩之中或是被派去采摘人参干果,或是渔猎了。
  这些农业活动不会增加旗丁的战斗力,也是上层贵族之间最为担心的事情。
  女真人是纯粹的军事组织,它成为国家还没有多少年,这个所谓国家就是一个大型的强盗集团,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抢掠和兼并,这都需要强大的武力。
  当上层发觉抢来的土地没有收成,治下的百姓养不活自己时,这些所谓的贵族,其实的强盗头领们想做什么,还需要多想?
  皇太极呆征了半晌,直到远处的塘马赶过来。
  “启禀大汗,”穿着箭袍的塘马半跪着道:“远征蒙古的诸贝勒回来了,距离还有近六十里路程。”
  “好,”努儿哈赤笑道:“这倒是很巧,让我们去迎接。”
  ……
  这一次远征蒙古的战事是女真人这两年对蒙古的一系列的常态战事之一。被征伐的一方是以嫩江和阿鲁科尔沁各部中的异已不服份子为主,力量孱弱,部落的实力也很差。
  贝勒硕托和贝子德格类等人奉命率三千多披甲人和旗丁跟役出征,由于是征伐蒙古,所有跟役都是有马的跟役,三千多骑兵带着大量的战马从草原折还,他们是仲春时出征,当时麦子还没有结穗,现在却已经要成熟收割了。
  努儿哈赤下令杀两头牛迎接出征的大军,硕托等人下马,匍匐在地上,抱住努儿哈赤的脚部,行最高礼节的抱见礼。
  总兵索海上报道:“此番出征,击破桑图台吉的部落,得到七百匹战马,两千八百八十二头牛,一万三千三百三十只羊,一千二百八十口人,还有骆驼五十头。”
  “很好。”努儿哈赤面露高兴之色,吩咐道:“八位旗主贝勒和都堂商量,除去公中留下的,剩下的牛羊战马和丁口赏赐给立功的贝勒贝子和阿哥们,由他们各自赏赐自己麾下的立功将士。”
  索海又道:“桑图台吉有信给大汗。”
  努儿哈赤今天的兴致很高,当下叫人搬来凳子,坐下道:“读来听听。”
  这时天色陡然转暗,各人都觉得风力渐渐大起来,强劲的南风吹动人们的衣袍袍角,吹拂着麦田往下弯下去,象是一层一层的波浪,远方的林地中发出唿哨声响,远方的羊群和牛群发出此起彼伏的叫声,被俘的蒙古丁口神色呆滞,被披甲的女真人看管着,他们还算幸运的一群,不会被屠杀,也多半会全家老小在一起,妇孺种地,男丁则被编入蒙古左右翼,替女真的大汗南征北讨。
  “万国之主……”索海开始大声朗读起来,他故意用蒙语,很多女真人都直接说蒙语,大半的女真人也能听的懂蒙语,索海高声读道:“万国之主,英明汗父,我的妻小人畜,都被你派的兵抓去。我本人没有过错,要追究起来,是我父亲当日得罪了大汗,怎么能怪我呢?就象过错在我,也是因为那次,我手下的人在兀尔筒河狩猎,与科尔沁的使者相遇,科尔沁的使者有错在先,被我的人抓起来。这件事已经向大汗说明白了。如果错误因此而起,我受到的惩罚也是够多了,希望大汗能够垂慈怜悯,把我的妻小还给我。我的财物愿全部献给大汗,平时想得到一个奉献的机会都没有,这次我并无任何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