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瀚抱拳微笑:“徐主事辛苦。”
一般的进士官员都有些傲气,何况是浙人东林党加新科进士,又是六品主事,进士最好就是入翰林院,其次是都察院行取御史,再次便是任部职,再次是其余职位的京官,这人能任部职,就算没有办法入翰林,将来不能入阁,前程也不可限量,估计傲气是肯定有的。
第833章 西域
如果不打算谋反,张瀚也不想现在就和朝廷搞的很僵,最少在表面上要维持忠诚和平和的臣子形象。
这一次朝廷的赏赐就是赐银牌五千面,绸缎表里数百匹,赐给张瀚银一千两,从都督同知升到左都督,同时加勋官和散阶至左柱国和骠骑将军,另外还能荫一子为天成卫指挥同知,另一子为指挥佥事。
这样算是把官职,勋衔,恩荫,这一整套的事全做完了。
如果不考虑张瀚的本职还是天成卫和镇虏两卫掌印指挥兼天成卫城守备官的话,朝廷做的其实已经挺到位了,这样的官职和勋位,再上一步就只能封爵,不知道多少总兵官,比如麻承恩,现在还没有荫职,他的荫职是麻家祖上传下来的,并不是自己挣的,另外麻承恩是延绥镇总兵官,但他在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只是都督同知,距离左都督这个武官极品职位还有好几步要走。
至于武官最期盼的封爵当然不可能,加太子太保,少保一类的荣誉也没有得到。不过朝廷原本就吝惜名爵,现在的一些勋位,比如武官的上护军,散阶的骠骑将军,金吾将军一类的勋位散阶,一般的武将都没有了。
因为加勋位散阶就意味着武将可以按资历或功劳往上升,一旦有了确切的升职的渠道,就意味着很多武将可以得到顶级的勋位,等再立新功的话,朝廷就得拿出侯伯这样的爵位来赏,一旦武将有了封爵,那就意味着可以和文官平起平座,事情就麻烦了。
就采取模糊和不确定的办法,最好是连散阶和勋官都不授,最多是五军都督府的职位来确定武官的品级,这样就很好了。
这一份旨意,包含的东西很多,张瀚这一次感觉到的不是哪一派文官对自己的敌意,而是很明确的感受到了整个文官集团传递来的防范和敌意。
眼前的青年文官应该是专门挑出来的,定然是盛气凌人十分骄傲的那种,张瀚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看着对方的下巴说话。
岂料徐石麒也是抱拳,还主动弯下了腰,作揖道:“下官见过张大人。”
“见过张大人。”一群有举人或秀才身边的文人幕僚,也是在一旁揖拜了下去。
张瀚在内的所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
送走钦使和大队人马后,张瀚和李慎明两人屏退左右,在李慎明的住所密谈。
张瀚环顾左右,说道:“遵路兄还是讲究享受,这里比我的住处要舒服许多。”
李慎明也是世家出身,东奔西走也不会亏待自己,他这里的用具除了睡觉的床是原本主人的,其余的多半是用大车拉过来,每样东西都很考究,不是北虏这里的土财主能比的。
李慎明哼一声,说道:“你可是凤磐公后人,山西全省也没有几个比你家世更强的,硬是把自己弄的如武夫一般,比麻承恩还不讲究,这事可怨不得别人,只能怨你自己。”
张瀚笑道:“我就赞一句,遵路兄就是一车的话回来,看来我们以后没法闲聊了。”
“哪有空闲聊?”李慎明皱眉道:“看来我要去一次北方,回来得一两个月时间。”
张瀚不动声色的道:“你是说去和漠北三汗会盟的事?”
“对了。”李慎明道:“孙孝征不在,难道你有别的合适人选?”
“当然有。”张瀚微笑道:“遵路兄虽然当仁不让,不过这一次我就不用劳动你了。”
李慎明低头沉吟了片刻,抬头道:“看来文澜打算自己去,不过这样的话,漠北那边会不会因此而轻视我们?”
“不会。”张瀚断然道:“猎骑兵营,枪骑兵团,铳骑兵第一团,全部随我北上。盛列军阵,多设旌旗,随我一起与漠北三汗会盟。我会在阵前与他们见面,多加安抚。”
“善。”李慎明赞道:“以武力压迫,再施以甜言蜜语,文澜是把漠北三汗当小娘对待了,这么一弄,还不投怀送抱?”
“这事说着简单。”李慎明又道:“道理可能不少人懂,不过象文澜这样能迅速下定决心,又立刻去做,能在混乱纷杂的局面中挑出最好的办法来,这就是英明天授。”
张瀚其实只是感觉不必一来一回的耽搁事情,另外打算亲自看一下漠北的商道,这一次他还会带上马超人和李大用等公司的巨头,梁兴也会跟着,然后自己和三汗会盟,顺道把和俄罗斯人的贸易交换点给定了……其实没想那么复杂,不过被李慎明这么一说,心中自然也是有些得意。
张瀚想了想,说道:“很快要入冬,军令司和参谋司会根据会战情形拟定冬季驻军和训练计划,另外就是制定明春的作战计划,时间很紧迫,耽搁不得。”
李慎明问道:“明春是要打算对套部和鄂尔多斯用兵?”
“没错。”张瀚道:“这两处地方都是占有河套地方最肥美的土地,岂能就这么叫他们轻易占着,先打服了再说,最少也能获得贸易的利润。另外就是得到这两处后,我们可以往西域走,先掺透商队和少量的军队,看看具体的情形再决定打不打。”
西域现在的情形已经和当年完全不同,现在的西域是卫拉特蒙古人和叶尔羌蒙古人的地盘,后世新疆的几个重要的民族还都是被各部蒙古人压服着,完全动弹不得,原本西域地方有几十个小国,现在也都不复存在了,要么属于几个蒙古汗国统治,现在被俄罗斯人占领,要么就是卫拉特四部的地盘,青海到西藏的大片地方也属于拉藏汗和分成若干个部落,比如格鲁教派管地,古格部,拉达克部,羌塘诸部,他们丁口并不少,另外就是西域原本的各国家的部族其实也还生活在那里,若论丁口的数量,肯定是远在草原之上。
李慎明道:“那边的情形复杂的很,丁口也多,要按我的意思,在有相当强的力量之前不要进去,西止套部为止,和卫拉特人和西域的人做买卖,开辟这条商道,利润也很不小了。”
张瀚若有所思,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大明的西部国境在国初时曾经往西域拓展过,但现在哈密卫和沙州卫已经归东叶尔羌汗国所有,这个信奉回教的由蒙古贵族建立的汗国边境一直抵达嘉峪关,出关后就是叶尔羌汗国的地盘,北边原本的唐时北庭都护府的地盘则是卫拉特蒙古诸部,现在卫拉特蒙古比蒙古草原的诸部要强盛的多,他们一直在扩张地盘,到几十年后,卫拉特蒙古控制了现在中亚和中国新疆加青海西藏的大部份地盘,这股势力十分强大,清朝是从康熙到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在与卫拉特蒙古的葛尔丹部交战,清军以整个中国的力量加北方蒙古各部的支持,一直和卫拉特人打了近百年,一直到乾隆忍不可忍,下令屠尽葛尔丹蒙古部族十余万部民为止,到那之后,西域本土民族才算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而自立,不过那时候他们原本的文化传承已经差不多毁光了,事实上也和他们的祖先不算一回事了。
想到嘉峪关外的情形,就是意志坚定如张瀚者也是叹气,原生民族,信奉回教的蒙古人,信佛的蒙古人,格鲁教派的藏人,这些人群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势力,彼此相爱相杀,势力复杂纠缠的如毛细血管,清朝接管中国的地盘后也是有新兴王朝的锐意进取和扩张时期,果然他们是在这里遇到了不小的麻烦,战争持续到乾隆时期,真正稳定下来不到百年,又遇到老毛子西进,把新疆搅和的一团乱麻,最终还是咬下一块肉去,要不是左宗棠抬棺入疆,怕是这一块千年之下一直属于中国的地方,最少得丢掉一半以上去。
不过北上草原的诱惑,毕竟还不如收复西域来的大,草原地方,公允来说除了唐朝建立过都护府和羁縻州外,大半时间汉民族建立的王朝都未对其建立有效统治,这一点不象西域,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会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两汉及晋,再到隋唐,西域一直是牢牢控制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两千年来,中央王朝强时则拥有西域,内乱衰弱后则失去,可以说是西域就是王朝的试金石,宋人连夏州银州都丢失了,完全失去了河西走廊这个进入西域的踏板,更不要说整个西域的地盘了,不管怎么富裕还是被人称为弱鸡王朝。
大明被人诟病的也是这点,王朝之初推进至瓜州沙州哈密,算是已经占据了河西走廊,兵锋前指就是西域,又册封了乌斯藏地方的不少贵族,建立了乌斯藏指挥使司,朵甘卫指挥使司。虽未实际统治,也算羁縻,为清和民国占据西藏提供了法理基础。
然而大明最强时也不过如此了,到了如今干脆连河套地方也失去了,如果张瀚先收复河套,再染指沙州和瓜州,等河西走廊的西半段,收复西域,这个功业,真是堪比帝王了。
第834章 景色
“确实是力有未逮啊。”张瀚终于叹息一声,说道:“要收复西域,不光是要有大量骑兵和步兵,还要有大量的合格的官吏,还需要财力物力修筑更多的城堡,更多的财富收买其民间势力,要彻底打跨卫拉特蒙古和叶尔羌蒙古,十万大军加二十万辅兵民夫,加数万官吏,费十年之功,方可谋西域。现在,确实还为时尚早。”
李慎明微微点头,他最担心的就是张瀚冲昏头脑,真的如此前宣示的那样早早就去经营西域,那绝对是泥潭,不小心就陷在里头了。
现在和裕升在草原上的成就,主要原因就是遇到了土默特蒙古最衰弱的时期,其实也是整个草原蒙古最衰弱的时期。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二百多年和大明的战争耗光了蒙古人的财富,开马市后又有长期的和平,使土默特等右翼蒙古更弱,比左翼还弱。然后就是喇嘛教,不论是红教还是黄教,都使蒙古人的血性消磨,与其在今世奋斗,不如寄望来世,他们的财富和血气都消磨光了,还拿什么来战斗?
“大势如此……”张瀚喃喃的道:“咱们顺应大势,事情就容易的多,逆势而行,事情就难办的多。不过有的事,还是要坚持下来,如果什么事都能顺势而为,这世间也就没有什么难做的事情了!”
……
杨柳纤细的手掌伸在头顶,感觉到掌心一冷,她脸上露出笑容,转头对车厢里的人道:“下雪了,是雪花啊。”
“真是下雪了啊。”玉娘小孩子般的把半截身子伸出车厢,两眼盯着外边看。
车厢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景像,到处都是荒草,原本牧民们会把大量的草割下来,打草预备牧群过冬,但经历连续两年的战争之后很多牧场被放弃了,或是改成农耕区,但一时还没有开垦出来,所以一路过来,颇多荒芜的牧场,野草枯黄,长到半人多高,草中掩映着兽群,不论是黄羊还是狼群都很多,还会有野驴,野骆驼,野马等大型的动作,在草群中经常看到两头野驴一起注视着过路的车队,然后当感觉到威胁时再迅速消失。
整整两个中队的骑兵担任护卫,还有侍从司的半个中队的特勤局的人员,论起护卫的力量来说是强的离谱了……毕竟护卫着的只有十几辆马车,人员也就只有几十人而已。
但没有哪个护兵会放松警惕,甚至军司方面还会在沿途的各堡下令加强戒备,其实从夏到秋,再到初冬,这半年多时间整个和裕升控制的腹地都并没有发生过超过十人以上的叛乱,小规模的三五人的叛乱发生过几起,多半是牧民耐不住耕作的枯燥或是铜矿的辛苦,自行其事的逃亡,或是因为思念家乡和家人而逃走,只要不涉及人命,这些人虽然也被称为叛乱,但抓到了之后最多打上几鞭子,叫他们继续做事就可以了。
将放牧的人拘困在土地上或是矿井中,原本也是较为残酷的惩罚,然而转化也必须有这种过程。
相当多的牧人被放归,也被强留下一大部份,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苦役,就算十几二十年后,也不会有几个蒙古人选择放牧以外的生活方式。
在板升地当初是有一些种地的蒙古人,他们的方法就是用马匹拉犁,犁开浅浅一层,撒上种子,然后就几乎不闻不问了,也还好蒙古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少土地,就算这样种法也能有所收获。
车队中几乎没有外人,全部是张府中人。
常氏,三个妻妾,两个孩儿,这是张府的核心,另外老掌柜周逢吉和张学曾这两个老人家被一起请到草原上来游历,顺道就是在这里过年,常进有要继续主持钟表局的项目,不跟着一起来,常进全却是带着家小一起过来,也是预备在草原上过了年再回南。再有张瑞等仆人一起跟着,加起来也就是五六十人而已。
军政司派了十几辆大车,除了坐人的客车外,还有几辆大车专门拉着家俱一类的物事……上上下下的人都明白,这一次北上,没有特殊原因,很长的时间内张家老小是不会再回李庄居住了。
“这景色初看了有趣,看多了也就平常了。”常宁怀中抱着儿子,一张雪白美艳的脸上都是满足之色……可能妇人都是这样,在生孩子之前就算有母性也有限,只有当受了苦楚,生下了属于自己的骨血之后,仿佛是一道阀门被打开了一样,满心都是孩儿了。
“是……”杨柳说了一声,将窗子关上了。
众女坐的马车足可容纳二十多个军士,现在只坐了三个妇人加几个奶娘仆妇,还是嫌很挤,原因也很简单,车上满是小孩子的用具,衣服,吃食,车里还生着小铜炉取暖。玉娘自己的孩儿睡着了,闲着无聊便过来寻常宁和杨柳聊天。
众人都没有什么心事,说的也都是闲话,虽然是在陌生的地方,完全是陌生的天地,熟悉的景致一点儿也瞧不到……走了几百里也没有城池,没有村镇,没有阡陌农田,没有沟渠,连树木也没有,不过大伙儿心里还是很安稳……并不有人感觉不安。
“看,又是一个军台。”玉娘简直还是小姑娘的性子,她指着窗外,一脸骄傲的道:“当初我跟瀚哥到青城,这里啥都没有,这一路已经见到好几个火路墩和军台了。”
眼前确实有一个军台,青砖一路垒高,象一个四四方方的筒子楼,开有望孔和射孔,最高层有堞台,四周是院墙和挖开的陷沟,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在堞台上,隐约可以看到有军人在站岗,也能看到火炮。
每过一个军台,众人都感觉兴奋和骄傲,眼前的一切都是她们的夫君一手打造出来的,当然值得妇人们骄傲和自豪。
哪怕是几百年后,妇人也喜欢自家的男人强悍有力,只不过大多数事与愿违。
玉娘又突然道:“农田,可算看到农田了。”
过了这个军台,前方果然是大片的农田区。
满天都是飘飘忽忽下来的雪花,白色的雪不停的盖在黑色的土地上,地面上已经有了一片浅浅的白色,不过黑色的沟垄还是清晰可见,也能看到地面上浅浅的一层绿色,那是长出来不久的麦苗。
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间或有一些几十间房舍组成的小型村落,隐隐有人骑马在村落外行走,如果不是身后还有大片的草地,这里已经和内地的景色没有什么区别了。
“瀚哥真是做的好大事业。”玉娘俏脸上满是骄傲之色,由衷地说道。
常宁征征的看向窗外,在此之前,她对张瀚一直没有回来也并非完全不介怀,但看到眼前的景致时,心胸里已经满是骄傲和自豪的感觉充斥着,她低头看着孩儿,心中充满着一种异样的感觉。
半晌过后,常宁才淡淡的道:“这才是好景色。”
……
“文澜这真是立下了不赏之功。”张学曾和周逢吉对面坐着,老人畏寒,他们的车里也是生着火,而且一直加炭,火势不小,车厢里温暖如春。
仿佛是听到了几个女孩子的议论,两个老头子也是看着窗外的景致,闲闲聊天。
虽然是闲适的态度,但张学曾的语气仍然是掩不住的激越。
这个老人是很重视宗族的,蒲州张氏中出了张瀚,对老人来说,足以弥补丧孙之痛。
“适才我听侍从司的人说起过,”周逢吉道:“适才我们经过的地方,以前为了掩饰,不曾开垦,明年估计就是开荒的要紧地方。另外会在西边补筑军台墩堡,把防御做的更牢固些。”
“明年还要征兵吧?”
“这倒不一定。”周逢吉有些忧急的道:“铜矿已经不易开采,幸好有东虏那边的贸易贴补,维持现在的局面已经不易,明年还需要向套部动兵,开垦荒地也要大量人手和开销,再扩军,难以为继就糟了。”
“这些事当然是文澜他们操持。”张学曾倒是笃定的很,他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