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是难怪,驿站条件再好,能和城里比?有身份有银子的大商人,又没有官员身份,在城里时就是花街柳巷任凭流连,大把的银子花出去,自有品貌不同气质不一的佳人自荐枕席,哪象在这荒郊野岭的驿站里,吃饱了除了睡觉也就没别的啥事了。
  出这么一档子事,对这些无聊的过客来说,足以大饱眼福,另外可以做未来好些天的谈资。
  问话的举人没有再说什么,他将目光又投向那个被绑去了儿子的家庭,那是去京师赴职的一个礼部主事,六品官,又是京官,品秩不低,这会子正站着发呆,这主事两年半前丁忧回家,刚刚起复回京,在路过时就遇着这样的事,若是女儿被贼人押着也还罢了,他一妻二妾,前头生了三个全是女儿,最小的这个才是儿子,底下又是两个女儿,家里一窝子女人,平时对这儿子当然是爱若珍宝,孩子的母亲就是第二房小妾,平时也很受宠爱的,这会子哭的不成模样,这礼部主事也没有心思去哄,甚至刚刚还铁青着脸训了妇人一通,若不是她不加小心,随便跑出来瞧热闹,又岂会发生这样的事?
  那个青年举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是大为皱眉,只是他一时也想不出办法来,只能沿着驿站先转一圈,观察一下里头的情形。
  驿站的门大开着,里头灯火通明,到处一片狼籍,显然是人们都是匆忙间跑出来的,正堂左手侧有一间屋子就是贼人所在的地方,可以透过剪影看进去,贼人还是拿着刀架在小孩子的脖子上,一旦稍有不妥,恐怕就是要丧了这小孩的性命。
  要不是投鼠忌器,一个贼人倒真不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三十多个驿丁,就算赤手空拳,这贼也是拿下来了。
  “来了,来了。”
  四周的人突然又是一阵扰攘骚动,接着就听到清脆的马蹄声,众人均道:“大尹已经赶来了。”
  大尹是对知府的敬称,从事发到知府赶过来也就一个半个多时辰,从这里到大名府可是三十里地,可见来人赶的有多急。
  并没有顶马开道,当然也不会有仪卫和鸣锣喝道,大名府的知府卢象升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其是江南宜兴的世家出身,其父、祖均是进士出身,卢象升出身在这样的家庭,又是江南文风鼎盛之地,十几岁就中了举人,二十二岁就中了进士,天启年间初授户部主事,几个月后就转员外郎,然后就是天启三年外放大名府,直接就当了知府,和他同班考试成绩靠后的进士们,要么是府州的佐杂,要么撑死了就是一县的正印,而且不一定是上县正印,卢象升虽然不是在清流要职上,比如任御史或是给事中,但初任六部主事和员外,放外就是知府,其才是二十来岁的青年,朝廷对他能力和家世的认可,真是缺一不可。
  更为出奇的就是在其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在崇祯二年因流寇犯境而招募了一万多兵马保境安民,号为天雄军,因为做战勇猛,战功硕硕,其不到三十就成为布政参议兼兵备道,三十六岁就成为赐给尚方剑的总督,在大明的总督之中犹其出色,以能力高,战斗凶猛一往直前而著名,一直到崇祯十一年时清兵入关,崇祯召卢象升督天下勤王兵马,这个赫赫有名的总督战死在与清兵搏杀的战场上,结束了他传奇而辉煌的一生。
  明末督抚,论能力出众,文武兼备者,卢象升当为第一人。


第807章 贼人
  此时此刻的卢象升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他生于万历二十八年,比张瀚大不到两岁,已经是进士功名在身,主政一府,治下数百万居民,境内大小事情,从钱粮,文教,刑名,到仓储,驿传,军政,诸般事情,皆是以他一言而决。
  北方的地界,地方上亲藩势力最大,也最叫地方官头疼,其次才是官绅和宗族势力,比起南方的官绅与生员集合为一体,动辄生员们聚众闹事相比,北方的民气要比南边淳朴的多,士绅的势力也不及南方来的大,大名府隶属北直隶,与河南亲藩遍地的情况不同,卢象升这样的地方主官,受到的掣肘和刁难,也远比河南要少的多。
  卢象升身为知府,主政地方不过半年左右,已经深谙地方民情,并且因为其精明干练,理政水平极高,对地方政务皆是一点就透,就算此前不懂,稍加了解便是了若指掌,因此他得到了地方官绅的信任和尊重,政务上头更是极少滞碍。
  在总督宣大时,全国各地的边军军镇都是伸手要饷要粮,只有卢象升主政期间,不仅修复了大量的墩台军堡,还在宣大地方大力屯垦荒田,减轻军户负担,结果增产了二十万石,在当时被人称为奇迹。
  这会子驿馆里乱成这样,也瞧不出卢象升有什么慌乱的样子,他穿着交领的青色官袍,胸口是五品文官的鹭鸶补子,腰间银花腰带,脚上薄底官靴,衣服裁剪的较为紧凑,不象中年或老年官员那样,宽袍大袖看着好看,做事却嫌不利落……到底是青年官员,在穿着上就显露出朝气蓬勃的感觉。
  “几个贼人?”驿丞已经赶了过来,跪在卢象升面前请罪。
  卢象升先问一句,接着又皱眉道:“本官不喜如此,起来回话吧。”
  “多谢大尹。”驿丞起身,也不敢拍打膝盖,赶紧就道:“被掳妇人言称是一个贼人,也有旁观者说是有两个,皆健壮贼盗,孔武有力,手中有刀剑,因为顾忌贼人伤害小官人,所以我等未敢攻入,不敢确保是一人还是二人。”
  卢象升眉头紧皱,弄不清屋里有几个人,那就真的难办了。
  刚刚问话的青年举人这时也站在卢象升身边不远处,他对卢象升也很好奇,不停的打量着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大名知府。举人知道这个人官声极好,被时人称誉为官场的后起之秀,二十来岁就位至知府,三十来岁最少也是一道观察,总督不敢说,巡抚军门的位子只要不犯错是板上钉钉的事,更高的位子,不一定是官声好能力强就能到手,还得看有没有党派援手,卢象升是江南人,按说该是天生的东林党人,但他并不是东林党,只是与好些东林党人保持着个人友谊而已,将来是不是能位极人臣,成为总督或部堂,仍然要看将来的运气造化,而不是纯粹的个人能力。
  青年举人看着面色白净,长相十分英俊,而身量明显偏瘦的卢象升,很好奇对方能拿出什么样的办法出来。
  “黄大人,”卢象升思忖片刻,说道:“你去问问他们饿不饿,要不要送饭去吃?他们要坚持叫让道放他们走的话,你就说不管怎样吃了饭再说,就算跑,也是吃饱了才有力气么!”
  姓黄的驿丞赶紧答应下来,他脸上有明显的困惑神情。
  青年举人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来,他明白了卢象升的用意。
  片刻之后,驿丞和几个驿丁小心翼翼的走进院子,开始和房里的贼人搭话。过了片刻后,房门打开,外间的人可以看到一个贼人拿刀架在小孩的脖子上,另外一人把装满了吃食的木盘端了进去,等端饭的人一进门,又有一双手把房门重重关上了。
  “三个!”
  “他娘的,谁说只有一个的?”
  “想也不可能一个,跑进驿站就是图谋不轨,无非是想半夜偷盗,一个人没有办法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下难办了。”
  “一个就好办?他拿刀一直架在小孩脖子上,只要他不松手就没有办法强行拿下他来。”
  这时驿丞又走了出来,他一脸敬佩的对卢象升道:“原来大人叫送饭是要摸清他们到底有几人。”
  卢象升点点头,说道:“他们要怎样?”
  “叫我们让开道路,再准备六百两银子。”
  卢象升哑然失笑,摇头道:“这三人倒也有数,银子不敢多要,金子也知道深更半夜的不一定弄的到手。”
  六百两银,一人可以带二百两,也就是每人二十斤不到,可以用腰带绑在身上,虽然银子没有人嫌多,可要是再多的话,过于沉重,他们又带不走,岂不是白要。
  “答应他们。”卢象升道:“不过告诉他们要换人质,不能拿小孩子当挡箭牌,本官可以当他们的人质。”
  众人闻言,俱是一惊。
  不仅驿丞不敢答应,就是儿子被抢走的那个京官也过来道:“卢大人不可如此,此事太过危险。”
  那官员又道:“真要换人,亦当是下官去才是。”
  卢象升看着那人,笑道:“老兄膀大腰圆,身量高且壮,恐怕人家未必肯答应。”
  “学生曾经习得几天武。”青年举人此时上前道:“在下的模样气质,恐怕贼人还是敢掠去当人质的。”
  青年举人虽然浓眉大眼,眉目中颇有英气,但毕竟年轻,身量普通,身形略显瘦弱,而且眉宇间有很明显的书卷气息,看起来就象个文弱书生。
  卢象升皱眉道:“换人后要小心提防,还需要反制贼人,在我叫动手时有胆气与贼人拼搏厮杀……”
  青年举人爽郎地笑道:“学生绝无问题,自小习武,不敢说有多高明的身手,但几个打家劫舍的毛贼,恐怕未必又有多高明。”
  卢象升还在犹豫,青年举人又道:“学生师从苍屿先生学文,又拜在京营游击周将军的门下学习骑射。”
  “我知道你了。”卢象升道:“一向听说苍屿先生座下有位史宪之,是少有的少年英才,在乡以孝闻名,苍屿先生闻之后收入门下。足下是世袭的锦衣卫百户官,想必有学传武学,又曾在周遇吉将军门下学武,想来更是身手了得,是我多虑了!”
  史可法闻言也不客气,十分大方的拱拱手,笑道:“若别事也罢了,说学生是少年英才,可若是与大人相比,实在是差的远了。”
  卢象升正色道:“以学生看来,功名在宪之是迟早的事情,何必谈这些!”
  史可法不仅在功名上是迟早的事,而且从人脉来看比卢象升还要强的多,史可法不仅是东林大佬左光斗的弟子,在开封的家族也很有名,颇有名望,另外是世袭的锦衣卫百户,从这一点来说在朝廷方面肯定会多信任几分,所以只要考中进士,前途便是一片坦途,可能十几年后,官职会比卢象升还要高。
  事实也是如此,史可法的进士考试不是很理想,初授只是西安府推官,是地方佐杂,但很快就被调回京任部职,一直在户部做到郎中,到地方就是右参议兼兵备,然后没几年就任职巡抚,接下来就是东林首领之一,在崇祯死于京师后,由于众望所归,南明之事简直可以一言而决,后来由于性格原因,自请出镇扬州,仍然是武英殿大学士兼管兵部,从官场轨迹来说,比起卢象升还要顺利几分,其中的原因就是史可法身上的多重背景,另外就是其个人能力和操守也确实十分出色。
  在镇守扬州和拥立福王诸事上,史可法大失人望,不过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操守出众,能力也较普通官员高出一截的优秀官僚。
  历史上是崇祯八年史可法成为了卢象升的部属,在种种阴差阳错之下,两个人提前相遇,只不过一个还是举人,另外一个也只是个知府。
  “贼人是怎么来的?”史可法一直有疑问,不过刚刚没有几人回答他,毕竟能住进驿馆的非贵即富,举人身份在这样的地方真的不算什么。
  “叫商队的护卫追过来的……”驿丞答了一声,接着手一指,说道:“追赶他们的人也是赶过来了。”
  两辆四轮马车很稳当的停在了驿馆之前。
  车门打开来下来几个带队的军官和一队护兵。
  现在连河南这边的人对和裕升的护兵也是很熟悉了,四轮大车,运货或是载人,然后是护卫辎兵,现在外延的路线已经不是用镖师来护卫了,而是直接派出了辎兵来护卫车队。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地方多半是山地,这两年的年成很坏,杆子多如牛毛,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未经军事训练的镖师对付小规模的贼盗还可以,大规模的土匪或是马贼镖师就很吃力了。今年以来,和裕升已经多次出现在大明的舞台之上,现在也不必再藏着掖着了。
  出动辎兵的一个副产品就是杜绝了大多数普通乡宦士绅的勒索和敲诈,没有人敢对一群打败了北虏和东虏的士兵押送的车队打主意,地痞和喇虎也少有不开眼的……越是不安份的人,对超过自己的力量越是感觉敏锐,坏人活的长的原因就是坏人珍惜自己的性命,同时知道敬畏强权。


第808章 挤压
  卢象升皱着眉看着整整一队的士兵下了马车。
  马车式样很好看,流线型的车身,每辆车都用四匹马来拉,马的状态很好,和裕升拥有无穷尽的马匹补给,所以都尽可能的用好马,而且军需部门把马照料的很好,每一匹都是膘肥体壮,就算不是什么名种好马,从外表来看也比普通人喂养的要好的多。
  车身并不大,每车能坐八到十个人,车厢一侧是可以挡住弓箭的镶铁的车厢板,另一侧是车门和一个不大的琉璃窗子,人们可以透过上了雾一样的绿色琉璃隐约看到里面的情形,他们看到穿着灰袍子的军人端端正正的坐着,然后再看到他们打开车门来下车。
  每个和裕升的军人都穿着一样的灰色军袍,铜扣,军标,军帽,军靴,牛皮革带在身上交叉再到腰间,腰带杀的很紧实,配合长筒军靴更显示出军人的身形和凸显剽悍的气息。
  腰带上挂着子弹盒和装满定装火药的盒子,还有水壶,饭盒,小刀等零星的物件。
  背后则是背囊包,这些辎兵刚调过来不久,还没有住到固定的营房里去,所以随身的携行物很多。
  每个士兵都带着一柄火铳,腰间还悬挂着刺刀。
  十三山一战后,刺刀方阵得到了真正的实战检验,事实证明刺刀方阵作为长枪阵的补充十分有效,很有用处。现在外出执行任务的辎兵优先得到了补充,在草原上休整的战兵铳手们反而要再等候一段时间。
  兵器局会每天加班加点,多动员人手来磨制刺刀,尽早补充所有的做战部队。
  辎兵铳手们下车就排列成一列横队,昂首挺胸,目光直视前方。
  一个佩戴着队级军士的战兵站在队列一头,他的腰间还佩着一柄直刀,这是战兵才有的标准配给。
  十三山一战后,辎兵作为战兵的补充越发被重视,尽管不少辎兵年龄偏大,在一开始的招募中被从战兵队中涮了下来,但更多的辎兵在开初招募时就明确是战兵的补充,现在看来辎兵也就是训练强度稍差一点,但实际上也很有用处,现在军司方面从李庄和草原各处调集了一些优秀的战兵铳手,在平时对辎兵加强训练和管束,不停的用辎兵中表现优秀的补充进战兵队伍中,同时对这些战兵也是一种锤炼。
  每个被外派的战兵都加上了军士军衔,他们也会得到锤炼,汲取很多经验。
  当和裕升的军人下车列队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无法看向别的地方。
  十几人的军人人数并不多,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压迫和威胁。
  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心理作用,和裕升的军律极为严格,几乎再敌视和裕升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这支军队的军纪比明军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但有一点很奇怪,越是身份地位很高的大明的士大夫,对这支军队就越感觉到威胁,地位越低的人,在短时间的相处之后,对这支军队的好感值就会大幅度的上升。
  卢象升紧皱眉头,近来朝廷对和裕升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以挤压和限制为主。
  河南那边的亲藩已经表达出了十分明显的态度,只要和裕升敢于过河,就一定叫张瀚血本无归。
  当然这只是私底下流传出来的话,张瀚刚立大功,皇帝已经命内阁兵部等相关的部门讨论给张瀚的奖赏,当然不是因为夺取青城的功劳,而是榆林城下的战事和帮助辽镇运输粮草的大功,还有十三山下的一战也是功劳,数功相加,张瀚必将受赏,今上虽然年轻,但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卢象升在大名府并没有出手做什么,但不妨碍他表明态度。
  对和裕升的扩张大名府持反对的态度,有可能的话,地方上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动作”,比如打上几架,或是不租房子,提前收回房产等等,各地的士绅想对付外来的商人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然而到目前为止效果不佳。
  排挤没有太大的效果,和裕升体系刚刚进入大名府不久,大量质优价廉的铁器还在冲击着大名府原本的市场,民间实在太缺铁器了,前两年很多商人开始从京师贩卖和裕升的铁器,也有人在张家口或是德州购买,但路程太远,京师一带的量又不足,毕竟京师对应的是整个北方市场,九边军镇就消耗掉了很多铁器和生熟铁,正因为产量不足,在遵化才又重新开了铁场和新立了高炉,今年产量才真正提上来,可以在真定大名到河南边境大量售卖。
  就算以现在的产量,铁器真正在北方市场饱和还得好几年。
  到时候也可以开辟陕南和四川市场,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