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零星的火铳声后,躲在帐篷里躲雨的一个明军千总赞道:“了不起,这个天气和裕升的火铳还能打放。”
  另一个武官说道:“他们的铳手应该是在车里向外放铳。”
  “也可能是戴着那种大檐帽,把铳的火门放在檐下打放,可以挡雨。”
  “这几天他们可是打死不少东虏了,厉害。”
  明军军官已经不怎么把和裕升车队的辎兵们当辅兵看了,这帮辎兵,用的是团练名义,或是商行的护卫,要么是车夫,反正名义很多,人数不到两千人,几乎全部是火铳手。开始的时候明军只是震慑于和裕升这个商行的实力和财力,同时也惊叹辎兵们推进的速度……真的比明军营兵要快的多。
  沿途的废墟地方,官道毁损,桥梁断裂,辎兵和工兵配合修补,每天都能保证最少推进四十里以上。
  这个速度,推翻了很多明军将领的认知。
  而辎兵铳手们的战斗力,更叫明军上下刮目相看。
  由于接近十三山,东虏的抵抗变得激烈起来,每日都有大量的游骑散兵交战,明军这一次动员的是将领的亲兵和内丁为主,战兵数字不多,又多半是骑兵构成,虽然突破防线,但不能有效的肃清东虏,这些天来每天都有小规模的交战,而和裕升的铳手在持续不断的小规模的交战中表现十分亮眼。
  铳手们打的准,反应快,排枪射击时威力巨大,火铳质量明显高出明军火器营的鸟铳和三眼铳等火器一筹,最叫明军将领惊奇的还是和裕升铳手的精锐程度。
  敌骑不近百步以内,绝不打放,打放时都是尽可能的排枪齐射,绝不会有先后打放乱成一团的情形发生。在打放之后,后退装药,动作迅速快捷,几乎叫看到的明军将领惊掉了自己的眼珠子。
  很多时候,包括祖大寿等大将在内都怀疑这些辎兵的身份,直到有一个中队的火铳手战兵护卫着刘吉和李平之等人从京师赶至。
  看到团练战兵铳手的表现之后,所有怀疑的明军将领都闭上了嘴巴。
  “不要打放了。”张春牛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说道:“等雨停。”
  “祖大寿和满桂在左右两翼。”李平之看着远方,一脸平静的道:“袁兵备在三十里后的十三山驿,咱们这里距离十三山还有近五十里,走过去,估计就能和山上的人接上头了。”
  “大功就要告成。”刘吉道:“朝廷的兵马也算是尽了力,底下的事就看咱们的了。”
  李平之道:“前日接到大人指示,尽可能的保证多运送粮食上山,要保证撕开的通道多维持一段时间,我们的辎兵最好准备用来战斗。运输方面,装卸多用当地人力。这是我给军司的建议,大人和军司方面都认可了。”
  刘吉和张春牛都没有出声,李平之是从军令司过来的,能力出众,军司方面已经认可他统筹全局的资格,刘吉等各地的掌柜负责指挥车队和协调与明军文武官员的关系,张春牛负责指挥辎兵和工兵,统筹指挥全局的责任,就落在了李平之身上。
  张春牛最后怀疑的道:“要怎么弄到足够多的人手?”
  李平之笑而不语。
  ……
  “当,当,当……”
  雨停之后,太阳重新出现在半空中,烈日之下地面很快被烘干,到处又是热浪蒸腾,人们都是汗流浃背。
  明军开始搭建帐篷,远方还有几朵黑云,没准到了晚上就会再一次变成一场暴雨,趁着天气还好,赶紧弄妥住处是真的。
  远方呈现出山脉的轮廓,距离太远,看的不怎么真切。
  官道被简单的修补过,军队驻在道路两边的荒地里,少数的人和军官住在荒废的村落里头。虽然屋子破烂朽败,好歹比几十人挤在破帐篷里强的多。
  相比较之下,居住在车营里的和裕升的人就要叫人眼红的多。
  明军几十人挤一个破帐篷,和裕升的辎兵是十一人一个帐篷,宽大舒适,叫人羡慕。
  在众人搭建帐篷时,和裕升的炊兵开始用炊车升火做饭,阵阵香气飘了过来。
  明军眼珠子都红了,不少人气的牙齿痒痒。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晚餐就是几个干米做成的饭团子,经过蒸干晾晒,这种饭团子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出兵打仗时的行军军粮标配。
  也有人身上有一些炒面,不过和后世用油和糖炒出来的不同,这时候的炒面可不是好吃的东西,口感干涩,还有些发苦,有不少都是霉烂了的陈粮制成的。
  地面有些地方被太阳晒干了,大半地方半干半湿,散发着一阵阵泥水的腥气,搭好帐篷后不少人就脱了靴子躺下来,没有人想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动。
  四周也没有可去的地方,到处是荒野,村落倾颓衰败,偶然可以见到一些躲在废墟中的身影,也是跟老鼠一样,一窜就没了踪影。
  这些残存的百姓深知战场危险,不仅东虏会杀人,大明的官兵杀东虏未必有多厉害,一不小心,屠几个不开眼的百姓也只是捎带手的小事情,不会有人放在心上,更不会拿杀人的将士来申明军纪。
  “各人都听好了,明日进盘山驿!”
  一队骑兵在泥泞的烂泥地里驰过,甩了不少人一身的烂泥,因为不是普通的塘马,被甩了一身泥的人也不敢吭声,只在骑兵走后才低声叫骂。
  “那一身银甲的小子是谁?”
  “说是祖副将的外甥,这一次带他上战场长见识来了。”
  “嘿,这小子生的不坏,白袍银甲,就是嫩了些。”
  “嫩好啊,嘿嘿……”
  “你他娘的要死,祖副将的外甥也敢瞎说八道!”
  说酸话的一想起祖大寿的权势和祖家的势力,顿时也是住了口。
  军中有这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子每天来来往往,确实有些惹厌。
  在十三山驿之前是闾阳驿,然后是峰马岭驿,往右边是西平驿和盘山驿,盘山驿其实已经是十三山的山脚之下,与广宁城相隔不远,而峰马岭驿紧联大山和广宁卫城,近来祖大寿和满桂等各部骑兵都是在这些地方来回的与东虏交战,每天都有人受伤返回。
  这一次很多伤兵都很幸运,因为有和裕升的轻便马车,不少受伤的将士得以被送到宁远去救治,很多人捡回了性命。
  相比踏实能干的和裕升军人,白袍银甲的十来岁少年每天耀武扬威的在各处骑马游走,美其名曰也是参战,战后必定名声大起,不仅将士不服,就连很多中低官职的武官也并不服气。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是得大舅哥的帮助,现在已经在辽西冒起,已经在军中任实职将领,很多人猜测,祖大寿因为几次败逃耽搁了进位总兵的时间,而他一力支持的吴襄人缘极好,擅长交际,将门出身又是武进士,前途不可限量,可能十年之内就会位至总兵……越是这样,人们对吴家父子的飞黄腾达就越发不满了。
  “各人少说废话,有功夫就躺着挺尸,多歇息。”一个把官武官隐约听到了一些,他对此并不反感,辽西是将门当道的地方,不管武官们多有能力,除非是有后台背景,不然的话注定会蹉跎一生。
  就算强如毛文龙,也是年过五十才捞着去东江的机会,也是因为有一个当大官的亲戚帮忙,不然的话,以毛文龙在南方成长的经历,就算是辽西将门的世家出身,又有什么鸟用?


第781章 下山
  喝斥住废话太多的部下们之后,把总把眼光投入道左一侧。
  那边有一个极大的木栅围成的木城,里头全部是用油布盖出来的大型库房,底部防潮,油布防雨,每个库房里都有几千石粮,四十来个油布搭成的库房中有二十多万石粮食,还有大量的军械物资。
  由于皇帝的重视,内阁和六部也十分配合,加上孙承宗对十三山难民的重视,朝廷在辽西一带集结了大量的资源,粮食是重中之重,值得庆幸的是大明现在什么都缺,粮食还是颇有保障的。另外就是辽西也不缺钱,这几年天启皇帝对辽西防御十分上心,各方面的资源都是往辽西倾斜,要不然的话老孙头本事再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个粮库也是最前线的仓储营区了,往后头好几个驿站附近都有类似的储备粮仓,这是和裕升人员的建议,如果一直要等到打通道路再从宁远一带源源不断的送粮过去,一边再接老弱病残出来,恐怕等代善带着后金主力回来时,十三山那边也运不进多少粮食。
  把总武官和相当多的军官,还有过千营兵驻扎在这里,主要的任务也是保护这个前进粮储仓库。
  不过看到和裕升的辎兵们和少量的战兵表现出来的水准后,驻守明军的军官们都对自己的任务产生了怀疑……真打起来,到底是谁保护谁?
  ……
  “十三山的人出来了!”
  数日之后,从前方传来消息,祖大寿和宋伟等将领率着三千多骑兵,驱走了十三山西隘口外的东虏驻军,彻底打通了道路。
  消息传来之后半天,从简单修复的道路上就看到了和裕升马车的踪迹。
  这种轻便的四轮大车不是用货用的,有一些大车还有很明显的奢华装饰……这应该是和裕升准备卖给达官贵人和士绅们的大车,辽西这里有一些官绅世家也买了这种车,所有人都知道这些车价值不菲。
  大量的马车出现在地平线上,然后以极快的速度抵达驿站。
  带队的是一个辎兵大队副指挥,张春牛和明军将领都迎了上来。
  第一辆车先停,其后的百余辆大车纷纷停下。
  一个满头白发的瘦弱老者先下了车,他看向四周时明显有些木讷,还没有从坐车假寐的状态下清醒过来。
  直到看到辽镇边军的旗帜,这个老者才醒悟过来,回头兴奋的道:“看到官军了,好了,这下安全了。”
  和裕升的辎兵们一起撇嘴……这老东西,在十三山是和裕升的人保护,从山脚下来到上车一直也是和裕升的辎兵在护送,结果看到官兵旗帜才说安全……真他娘的不识好歹。
  更多的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游击将军策马向前,一群十三山的难民赶紧迎了过来。
  游击将军道:“宁前道袁大人就在三十里开外,蓟辽督师孙阁部老大人的军前赞画鹿大人,王大人等大人也在那里,各人不要耽搁,赶紧走。”
  先下来的老者直楞楞的道:“不知道朝廷怎么安置我等,有没有吃的,住处?”
  “老狗食的要死啊。”游击身边的一个内丁挥手就是一鞭打过去,骂道:“叫你走就赶紧走,啰嗦什么。”
  一个把总好言道:“朝廷派大军来救汝等,又送了粮食上山,怎么汝等见了将军就问吃食住所,还大剌剌的站着说话。”
  所有的难民这才醒悟过来,各人又忙不迭的跪下。
  近日连日有雨,地上颇为泥泞,几千人跪下之后膝盖和衣袍下摆都脏污的厉害。
  游击并不在意,瞥了众人一眼之后,调转马头离开了。
  众人慌忙嗑头,不少人把额头和头发都弄脏了,象是从泥地里刚打过滚。
  和裕升的人看着这一幕,众人都沉默不语。
  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当年,脸上都情不自禁露出了庆幸的神情。
  辎兵副指挥对迎过来的把总道:“头一批四千多人,交给你们负责了。我们接着去迎第二批,他们已经在慢慢往这边走。另外,粮车也要出发了。”
  把总有些为难的道:“装运粮车,怕是人手不够。”
  “我们会想办法解决。”辎兵副指挥很是理解的点点头,说道:“放心好了。”
  “你们总会有办法。”把总有些敬佩和羡慕地说道。
  “大家帮忙。”辎兵副指挥毫无诚意的回应。
  现在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和裕升这边和大明这边是完全的两种做人和做事的格局。和裕升更高效,更平等,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很多人身处其中的时候还不太理解,当受到外来的冲击时,这种感觉就格外强烈起来了。
  “好了,走吧!”
  一队骑兵和百余名营兵负责保护这些难民的安全,这帮人要么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要么就是妇人,还有不少孩童。
  他们对下山原本很高兴,在山上因为食物是配给制的,壮年男子一般都加入了各势力的团练之中,男子们要训练做战技巧,处于粮食供给的最上层,然后才是种地的劳力,最下层的就是老人和妇孺。
  在开春之后,老人和孩子负责捡山果,配合猎户打猎,食物稍许充足很多,这也使他们有力气走完剩下的路程。如果是去年冬天的状态,很叫人怀疑这些人是否能走到宁远和山海关一带。
  下山的老人和妇孺是先期,只要离开的人群多半是以家庭形式,他们家族中的男子会在最后批次离开,否则这些妇孺老人到山海关和永平一带时,家里没有壮劳力,就算分给荒地也没有能力开垦,这些地方连要饭逃荒也很困难,把人救出来再饿死,朝廷脸上也难看。好在山上只要留下少数精壮固守就可以,只要时间允许,会把多数家庭的壮年男子也都放出来。
  如果家中一个成年男子也没有的家庭,那就不如留在山上了。
  广宁失陷时是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大量的难民涌向山海关内,一直到永平和遵化乃至京师一带。
  就象沈阳和辽阳失陷时,大量的人逃往南四卫,南四卫失陷时,更多的人涌向海边,大量的人在逃难途中病死或饿死,也被后金追兵杀死,侥幸逃脱的要么被毛文龙收容,要么逃往朝鲜,还有相当的难民逃到了登莱一带。
  充斥在各地的辽民大量死去,死亡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妇孺,男子们也会死于各种原因,不过多半能存活下来。
  如果一群妇孺和老人中有壮年男子的亲人,存活的机会就大的多,反之就很可能是最早一批倒下的。
  生活在后世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正常的拥有朝廷和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国度,为什么容许自己的百姓死于战乱和逃亡的饥荒及疾病,可大明就是这样的国度,行政能力低下到可以忽略不计,不要说战乱带来的大量百姓死亡,就算是承平时节,一场瘟疫或是地震也能夺去大量百姓的生命,洪水,地震,瘟疫,大明朝廷对这些不仅是毫无办法,也根本没有解决这些灾难的欲望。
  从这一点来说,明朝扫荡了蒙元,但并没有解决这个落后文明入侵后带来的侵害,行政能力来说,大明不仅比不上前宋,比起隋唐时都差的很远。
  难民们开始互相搀扶着离开,往后的路程对他们来说就十分困难和艰辛了。
  最开始下车的老者突然转回头,对一个辎兵道:“军爷,多谢了。”
  “多谢军爷一路的照应。”
  “咱身上还有干粮,也是军爷们的恩典。”
  “听说和山上的成爷杨爷都是一家?等咱们安顿下来,给你们的东主张大人立长生牌位。”
  “在山上也受你们和裕升的照应,这才活了下来……咱没钱没地,也只能替张大人多抄些佛经,多念几声佛。”
  众人说着赞颂和感激的话语,渐渐离开。
  所有的辎兵心中的不满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沉默的看着这些离开的百姓,心中都有一种极为庆幸的感觉。
  ……
  一个时辰之后,有几十个骑兵策马在各处废村和镇子之间穿梭着。
  有一些村落和镇子已经有少量的居民出没,他们在这里以采摘野果和打猎为生,另外就是开垦了少量的荒地。
  宁远那里有更好的地和更安全的环境,不过相比较而言,很多辽民宁愿在锦州到广宁一带自己垦荒。
  这些人也成为几年后明军修复城池后入住城池的居民,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并没有死去,也没有成为建虏的俘虏变成奴隶。
  只是在宁锦之役之后,他们彻底断绝了希望,不再反抗,剃光头发留了辫子,变成了顺民。
  劫后余生的滋味使他们变得异常谨慎小心,除了少数人外,多半人看到车队和官兵的时候都选择了躲避。
  骑兵们四处奔走着,敲响手中的铜锣,开始呼喊这些村民出来帮助搬运粮食。
  骑兵们叫道:“搬十包粮给一升,搬百包粮给一石!”
  “绝不食言,我们不是朝廷,是和裕升商行的人。”
  由于十三山的事,还有和裕升在辽东广宁等处的经营,商行的名声要比朝廷响亮的多。最少有一点,百姓绝对会选择相信商行,而不是朝廷。
  在骑兵们不倦的努力下,天黑之前,方圆十来里的地方走出来好几千残留隐藏的居民。


第782章 隘口
  明军把总闻讯赶来,制止道:“朝廷运粮是给十三山的军粮,和裕升不能擅自动用。”
  张春牛解释道:“我们用的粮食是自己车队携带的行粮,非是军粮。”
  “这怎么分的清楚?”把总摇头道:“恕下官不能同意。”
  张春牛没吭声,只是把手一挥。
  几十个铳手立刻将火铳对准了把总。
  把总和身边的明军立刻冒出冷汗,和裕升铳手的实力他们清楚的很。
  张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