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麻烦,可都是毛文龙带来的,眼前这几人是后金国权力最大的几人,提起毛文龙来,也都是只能摇头苦笑。
  “我当初和文龙都在李大帅家里……”努儿哈赤脸上也有追忆之色,当初他算是建州部放在李成梁帅府的质子,他的祖、父都有雄才大略,知道和大明硬扛没有好果子吃,当时女真有王杲父子反叛,李成梁时常率兵进剿,大明和女真各部间情势十分紧张,而明军在当年也是最强盛的时候,女真人根本不是对手,每次明军一进来就是烧杀抢掠,从这一点来说还真是有血海深仇。
  既然敌不过,按建州部的传统就是要努力巴结!
  努儿哈赤因此拜入李成梁门下充为厮养,就是家丁和家奴的混合体,在李府中,努儿哈赤的表现十分出色,博得了李成梁的信任,李如松和李如柏等李家子弟对他也十分欣赏,彼此建立了不浅的交情。
  正因为当年的这些经历,在努儿哈赤兼并各部的道路上走的特别顺利,后人中有不少努儿哈赤的崇拜者,其实有的英雄造时势,更多的英雄是时势之下的产物,努儿哈赤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李家的势力栽培努儿哈赤,而是按明军一直的策略,就是女真哪家冒头打哪家,努儿哈赤只有几千人的时候,他怎么可能是明军的对手呢?
  老奴在女真内部打了三十年才统一了一团散沙,各部都在部落文明时期的女真各部,这成果还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至于和明军的屡战屡胜,女真确实一定的武功,不过不需提前太久,只要戚继光俞大猷和李成梁三个明军边帅都在时,努儿哈赤和他的八旗兵都没有可蹦跶的空间。
  无非是那样,时势到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
  当着三个儿子,努儿哈赤也没有多提当年之事,毕竟当人家的干儿子不是光彩的事。当初他抱着李成梁的大腿叫爹,拜李如柏为兄弟,还彼此结了亲,结果努儿哈赤眼看大明虚弱,说翻脸就翻脸,把几十年前的仇恨都翻出来了,李如柏也因为和女真人的瓜葛而被迫自杀,努儿哈赤若是真的血性汉子不忘旧仇,恐怕也走不到今天。
  “文龙当初不显山不露水,武功和交结人情上都很普通,”努儿哈赤追忆半晌,对毛文龙的印象毕竟并不深刻,摇了摇头道:“只是听说他喜欢读书,还能做诗,没想到几十年后,居然成了我的对手。”
  努儿哈赤还是自视颇高的,当初他是一个建州部送到李府的质子,本身的地位当然超过普通的家丁,毛文龙则是被他舅父送到李府和辽东将门攀关系的,毕竟是杭州人跑到辽东来袭职,根基十分不稳。
  如果毛文龙是辽东人,有个当文官的亲戚提携,还有在李府生活过的经历,恐怕也不至于到万历四十七年时还只是个守备了。
  “文龙派了个商人来,并不是他的人,只是替他传话。”努儿哈赤对过去的缅怀没有持续太久,他面露微笑,说道:“东江镇想和咱们做生意。”
  “哈?”莽古尔泰张大了嘴,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
  皇太极没吭声,代善也是有些惊异,他们都没有莽古尔泰失态的样子,不过内心的冲击也并不小。
  毛文龙可是在广宁被攻克之前,毅然率二百人远赴镇江,从两手空空做到眼下的这局面,论心志之坚定,志向之大,肯定远超常人,当时辽西的兵马众多,敢于率部深入敌手,就算只为博取功名的武将可也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了。
  这样的人,居然要暗中和后金勾结?
  “文龙非是要和我们暗通款曲。”努儿哈赤道:“只是纯粹的生意,他收咱们的毛皮,东珠,人参等特产,转手倒卖而已。”
  皇太极思索道:“听说大明天子特许东江镇做生意,东江镇孤悬海岛,掌握的地方多是以前没有人居住的贫瘠之所,他自己也能弄到人参和皮货,不过数量不会太多,毕竟他的地盘太小,如果不从咱们手里收购,确实这生意很难做下去。”
  东江镇能做生意确实是特许,边镇都有朝廷军饷,上有巡抚,巡按,还有兵备道监督着,将领除了吃点空饷和兼并点军户的田亩,想发别的财就很困难,要不然当初麻承恩这个大同总兵也不会为了银子和张瀚这个小商人合作。
  毛文龙却没有这种限制,东江镇可以堂而皇之的做生意,原因就是朝廷财政困难,暂时没有办法给东江支付军饷。
  不过毛文龙的生意也很难做,皮岛是个荒岛,其余的东江镇控制区多是深山老林,除了野兽和树木外没有别的出产,大量的辽东难民要吃饭,他们在垦荒也不是一时半会就有成效,毛承禄展现给和裕升众人看的其实是两年来东江镇所有的家底,要养几万战兵和兼顾几十万难民,东江镇的日子还难过的很。
  “真是有趣啊。”皇太极轻笑起来。
  “断然不能应允。”代善这时表态道:“文龙是我们的大患,在我们身后随时捅刀子过来,文龙若在,我们就不能全力西向,若是与他贸易,岂不是养虎成患。”
  “可是我们自己也需要贸易啊。”皇太极立刻道:“从去年广宁所得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现在粮价再次飞涨,六两银到八两银一石粮,父汗前日赏给那铁匠的十两银还不够买两石粮的,汉人之所以大肆逃亡,还不是贫饿所至?”
  代善语气不满的道:“汉人原本就与我们不是一心,若无粮之人逃了其实还是好事。”
  努儿哈赤心里倒是赞同代善的说法,不过此时他却板着脸道:“纵是汉人无粮不妨,可八旗上下亦在缺粮又如何?”
  代善道:“老八不是有张瀚的和裕升那条线?”
  “那也要银子啊。”皇太极微笑道:“公中所存之银,又能支持多少粮款?张瀚那里的交易情形二哥又不是不知道,拿现银给是一个价,用毛皮就得折抵来回的运输费用,我们太不合算了。”
  代善道:“他运回毛皮东珠还会再赚一笔,心太黑了。”
  皇太极还是一脸淡定的笑容,语气却是丝毫不让:“二哥这话说差了,先别说在商言商,商人不赚钱辛苦前来为何,难道是助我们打天下?再者说从山西运粮过来,再运毛皮回去,数千里之远,开销岂能少了。”
  代善被噎的无语,心知在这事上争不过老八,索性就闭了嘴。
  皇太极现在在旗中的威望,除了本身的实力和一向的战功之外,开通了与和裕升的贸易商道也是重中之重。
  在原本的历史记录中,天启二年到三年这段时间,蒙古人抢后金粮食,破坏粮道的记录比比皆是,而后金方维持粮道,多次打击蒙古人的行动也有很多。而天启三年,代善和阿敏两个大贝勒被努儿哈赤派出到锦州和广宁一带,就是为了打击送粮给蒙古人的汉人,同时把蒙古人的触角给斩断。
  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
  天启二年到三年这段时间也是北方小冰期较为厉害的时期,灾害特别严重,已经超过此前,虽然还没有到天启五年,六年那种程度,但也是相差不远了,而且不仅是辽东等农耕区域受灾,草原上的灾害也并不小,从秋到冬落雪不断,牧草不足,天寒地冻,蒙古人也是苦苦求活,日子过的也十分艰难困苦。
  往年遇实时,蒙古人都是到大明境内抢掠,西边是互市,东边的各部还是以向大明挥动刀枪为主,到了天启二年之后,广宁等大片地方已经被后金控制,蒙古人抢只能去蓟镇地方了,那就是舍近求远,况且蓟镇有完整的防线,也并不容易打破。
  特别是在天启元年时,大明赐给林丹汗银两,着其与后金为敌,在此前林丹汗已经多次与后金交手,局面至此,蒙古与后金的摩擦当然就不可避免了。


第607章 开销
  原本蒙古破坏的粮道就是晋商从张家口和蓟镇一带往科尔沁草原和辽东运送的粮食,八大晋商彼此配合,在后金最困难的那几年里拼命供给粮食和军事物资,他们借此发了大财。
  而此时和历史不同的就是粮道的主人从八家晋商换成了张瀚一个,并且从张家口一带出口的车队换成了从新平堡一带出口,另外就是运粮车队的规模变大,数量增加。
  后金在此前因为储备充足,并没有太大的粮荒,和张瀚的贸易虽然未停,但也缩水的厉害,但到了冬季之后,储备迅速消耗,供给开始困难,到十一月后,女真一方要求和裕升的供货量猛然增长了一倍还多,到了十二月,比夏天时增长了三倍。
  大量的进货同时,女真人也是把粮道一路开到广宁附近,此前和裕升的物资是从科尔沁走,近年来林丹汗加大了对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各部的压迫,很多蒙古部落因此疏远了和女真的关系,只有奥巴台吉控制的地方还算稳定,和裕升的车队就是抵达奥巴台吉的地方为止,女真人则是在广宁地方建立了新的粮道,一路再抵达辽东,而蒙古人现在骚扰的,就是女真人和科尔沁奥巴台吉部落建立的长达千里的粮道!
  努儿哈赤对皇太极的话大为首肯,表现的十分明显。
  老奴现在对代善十分不喜,原本褚英死后,代善已经是事实上的长子,除了自己掌正红旗外,镶红旗其实也是代善的地盘,两个旗的牛录有不少直接掌握在代善手中,坐拥近两旗的牛录,代善的实力原本是最强的一个,又随着老汗打了几十年仗了,少年时就跃马扬鞭,在征服叶赫部等战事中立功甚大,实力和威望都是最高,后来皇太极奋起直追,始终还是差了一筹,不过出了与大妃通奸一事,代善百口莫辩,努儿哈赤为此大怒,与代善已经疏远很多。
  代善眼见如此,索性只道:“既然如此,我就往广宁,锦州一带,若能,就攻克十三山,彻底保障住粮道安全。”
  努儿哈赤哼了一声,不看代善,对皇太极说道:“老八不妨和张瀚沟通一下,粮道也关系到他的利益,最好他能不帮助明国运粮至十三山。”
  皇太极知道这事不太可能,对张瀚,他的感觉是越来越难以掌握,原本张瀚初到辽东时还是个少年模样,当初后金还没有打赢萨尔浒,也没有夺取辽、沈,对任何过来的势力都是抱以欢迎的态度,又因为和明国交战,物资确实极为匮乏,张瀚声言能与后金合作之事后金高层并不怎么相信,连努儿哈赤的盟誓也只是多半看在皇太极的份上,也有死马当活马医的感觉。
  不料只是几年时间,风云突变,那个少年般的汉商居然真的有这般实力,不仅建立粮道,而且很明显的把势力一路伸展到了辽东,并且引起明国皇帝的注意,辽阳这里对明国的情报十分重视,张瀚受到天启召见的事这边隔了几天就知道了,后来更是知道张瀚在北境开疆拓土,从一个普通商人已经成为明国的二品武官,其间的这些变化,皇太极一直在关注,心中也是不停的感慨着。
  这样的人杰,当初很该强留下来,为之所用!
  不过现在后悔也晚了,张瀚已经成长起来,原本就非池中之物,现在更是难以掌控,他和后金方面只是合作,而非从属,叫张瀚放弃在明国的根基,不受明国朝廷的驱使,随意想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当着代善在此,皇太极可不会说什么畏难的话,只是含笑答应了。
  “再说文龙的事,”努儿哈赤道:“存银再多,也难当连年的天灾,若这两年对蒙古用兵,所耗亦是非小。文龙既然愿意公平买卖,当然可以和他做生意,只是这事要隐秘,不能叫八旗上下知道,地方也要限定,不能使东江镇的人混入我们腹地。”
  “汗阿玛说的极是。”皇太极一脸敬服的道:“算无遗策。”
  努儿哈赤却是叹了口气,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只在赫图阿拉时,部民一共不过二十几万人,地方大,各部光是渔猎就能存活,没有进抚顺关内,女真人的眼界也小,就算没衣袍穿也没有一样没有怨言,披着兽皮过一年四季的比比皆是。
  进了抚顺关后,连连征战,男子要从军,还要上交公中粮食赋役,替公中种地,养马,自己准备刀剑,甲衣,良马,征战虽然可以抢掠,但损耗也大,近年来成为拥有几百万人的大国,更是令努儿哈赤头痛不已。
  天灾,战争,对大国来说是最要命的两件事,对后金这种根基不稳,内患重重的小国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不是用战争来弥补漏洞,这个初立的小国早就崩盘,就算如此,也是举步维艰,不仅汉民困苦,就算八旗中也不乏生活十分困难的人家,如果不用大量的物资向八旗倾斜,使旗下人还能保持相当旺盛的斗志,不要说再出击攻打蒙古,再相机攻明,恐怕连眼下的局面也是维持不住,若非如此,努儿哈赤怎么可能会同意与毛文龙的东江镇私下贸易!
  和张瀚的贸易,是以金银为主,只有少量的实物货物拿出来贸易,和毛文龙倒是以出售实物为主,收回金银,这也算不无小补!
  ……
  眼看快出正月,李庄和它的周边地方已经渐渐恢复了原本的生活轨迹。
  田地里还是没有太多的事,百姓在农田里只需要少许时间就可以把事情做完。
  工场区完全恢复了,过年期间有不少工人放假,只有少量的人轮值,很多地方都停了工,到了十五过后工场陆续开工,火器局一带又是重新燃烧起了黑烟,并且时不时的传来大炮和火铳打放的巨大声响。
  张瀚在内宅逗弄了一会儿子,小人儿已经睁眼看这个世界,偶然还会笑上一笑,每次叫张瀚见到时,他都会开心不已。
  张瀚长子的降生,也似乎给了这个团体更强的向心力,连孔敏行已经也视张瀚为主公的姿态了,想起当初招纳这个农学专家的困难,也是令张瀚感慨不已。
  在侍从司的陪伴下,张瀚并没有坐车,众人骑着马,一起往南北渠的方向而去。
  陪同的各军司人员都有,最多的当然是军政司中人,愁眉苦脸,看起来心事重重的田季堂最为引人瞩目,惹得李慎明时不时的拿玩笑话来逗弄这个财务主管。
  李东学并不在,他和孙敬亭还有蔡九等人还在北方的铜矿上,那里的事太过重要。
  军政司的大半力量,现在还是在长城边墙之北,大量的土地要开荒,先期已经有几万人出塞,军司准备了几千头牛,过万匹的挽马,大量的优质的铁铸农具被运到塞外,但开荒还没有展开,到目前为止,大量的民夫壮劳团主要做的就是一件事:烧砖。
  不仅修筑房舍要大量的砖瓦,等开春时又要在几处要紧地方修筑军堡,然后沿途筑军台和边墩,由点及线,和裕升又划了几个大大的圆,把自己的核心区域又往四周扩了一大圈,修堡和墩台都要大量的砖石,修筑房舍也要砖石,加上天寒地冻,草原上时不时的落雪,天气比大同这边还要寒冷的多,土地开荒的事还是先放了一放,军司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修筑房舍和准备各种物资之上。
  银子当然也是用的极多,年尾时军司赶回来大量的牛羊和马匹,除了战马留下大半自用外,北方的草原也留了一些,剩下的大半都卖往京师一带,回流的三十多万银子在年后就开始大量取用,每天田季堂的眉头都是皱成川字,很简单,这样用下去,要不了两个月财政又得赤字了。
  虽然辽东的出货量大为增加,利润爆涨,是一个很可观的利润点,但因为过年的关系,骡马行的物流和帐局的现银收入大为减少,两相折抵,十二月到二月这三个月期间,和裕升的总体利润还是在每月三十万两左右,这还是垄断了整个北方的铁业和走私贸易的丰厚利润的前提下,而海上的贸易无法按月统筹计算,并不稳定,而且收益几乎就被台湾那边用了,加上在皮岛招募新兵,砍伐大木,筹备中的水师学堂和造船场的开销也不小,李东学和田季堂等人都担心数月之后台湾那边光靠海贸的收入也支撑不住,还得靠李庄这边拨款过去。
  若是那样,可就真的支撑不住了。
  现在草原的开销就是极大,近四万驻军,还有五六万人的垦荒百姓和民夫,十余万人光是运粮和盐菜和肉食一类的吃食每月就得十万两以上。加上军饷等诸多支出,火器局的材料消耗也是大头,李庄这边的工场开销是折算在成本里头,但军司人员的开销也是一个月要好几万,还有各个学堂,军医院,田季堂已经赫然发觉,在张瀚的一手主持下,和裕升的基业已经膨胀到每月开销接近四十万两左右的程度!


第608章 银币
  要知道,现在辽西那边朝廷新练了二十个营的新兵,加上原有人马驻军已经超过十万人,还有大量的文武官吏和几十万的难民要安置,还要修宁远到山海关诸堡,这么多事做下来,一个月的开销也只是三十多万两,就算这样,也是朝廷费了极大的力气,加大了商税和关税的收入,加征辽饷,开源节源上蹿下跳,连东江镇的军饷都不能核发,原本的九边诸镇,除了辽镇军饷不曾拖欠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