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不错啦。”
  卢大富道:“朝廷这钱铸的,我记得我小时候,一千文钱重八斤八两,这他娘的整整少了一半,怪不得现在百姓都喜欢用嘉靖金背钱,万历之后,特别是咱天启年这两年铸的铜钱,又小又劣!”
  张春牛道:“现在有的地方的钱更差,要五十五钱当一分银子,你算算一两银换多少文钱。”
  明朝的钱法确实是一片混乱,从明初到嘉靖前后,由于银子并未成为法定货币,所以铸钱还是官铸为主,质量上过的去,朝廷固然要赚钱息,脸面也还是要的。到万历之后,朝廷实际采用了银本位,私铸之风又开始盛行,民间铜钱质量参差不齐,铜钱和银子的比价也变得十分混乱。
  天启年间还算好,到崇祯年间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所铸铜钱质量也是极差,那些官员赚取钱息犹显不足,还要在质量上打主意,所铸的钱,手一捏就能捏碎,银铜比价,当然更加悬殊。
  卢大富这时面露沉思之色,想了一会儿,说道:“铜矿十分要紧,估计调我们到这里来,是要当铜矿的护卫了。”
  “也不一定。”张春牛道:“大人已经在分批次给各部放假,你们可能在这里驻守一阵,算是从前线到后方的过渡,然后回李庄,再驻守一阵子,就可以放假了。”
  “希望咱能赶的上年前放假。”卢大富十分期待的道:“我兄弟四人现在都在军中,老父母不知道如何想念,好歹过年时能回去个把两个,也能叫他们高兴一些。”
  张春牛乐呵呵的道:“我前一阵奉命到灵丘押送一些采矿的物资,上头给了三天假,已经回过家了。”
  卢大富发出羡慕的感叹声,这时一个军法官巡过来,轻轻咳了一声,张春牛立刻坐直了身体,用勺子假装刮着餐盘,卢大富也是专注的消灭自己的罐头,待这个军法官离开后,两人齐齐松了口气。
  张春牛笑道:“你家小四不得了,大人亲自在将台召见,颁给一等勋章,咱们全军好几万人,得一等的只他一个,现在他已经是远近闻名了。”
  卢大富也是一脸欣慰,说道:“小四失踪的那段日子,我可真不知道怎么对父母交代!现在好了,将来他总会有个好前程,应该比我这个哥哥好的多。”
  张春牛道:“你现在也是战兵副百总兼旗队长,再上一步就是局百总了,我调入辎兵里头,才是比你高半级,上哪说理去。”
  卢大富一脸诚恳的道:“春牛你家做买卖的,你脑子活,在辎兵或是军政司里比在战兵队伍里强的多。”
  张春牛看了卢大富一眼,笑道:“你也比以前沉稳的多,当初就一心往上爬的样子,功利心太重。”
  “还是要看本事说话。”卢大富笑道:“咱们李队官当集宁堡的守堡官,在大人眼皮底下表现出色,没本事的话他也当不上这官,恐怕他过不了多久,就能独领一司了。”
  李守信也是在这一次战事中表现出色的军官之一,确实风头很劲。
  这时卢大富的那队兵吃完,各人纷纷起身出去涮铁盒,卢大富当然也不例外,张春牛也是跟着一起,他们若是在大明军中,以局百总的身份定然有几个认了干爹改了姓的内丁,再有一队亲兵,不要说吃饭要自己涮盆子,就算是洗脚水怕也是内丁亲兵们打现成的,定然照顾的无微不至。和裕升的军官都是这样,各人都习惯了,如果是在营区,就算是司把总也是自己做这些事,只有李慎明和王长富等人有勤杂兵,这只是极少的少数人才有的特权。
  “罐头怎样?”张春牛看不少人在洗涮前还舔着铁缸子底部的罐头汁,不觉笑起来。
  “很不错。”卢大富感慨道:“我都感觉咱们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太好了,有些过于奢侈。”
  “大人说了,”张春牛一脸崇敬的道:“将士抛头颅洒热血,难道就该吃的差穿的差?日后在夏秋时把时鲜蔬果做成罐头,也可以做鱼和肉罐头,将士们不必总吃麦饼,营养能全面和均衡一些。那些罐头是琉璃制的,涮干净后回收再用就是了。”
  “做铁的不是更好?”卢大富随口道:“便于回收再用,琉璃瓶子好涮洗,不过容易摔碎。”
  张春牛道:“这事我也在军政司打听过……头一批罐头就是咱们辎兵送过来的,倒是真碎了一些,不过也没办法,铁盒子省事,但现在做不了密封,罐头不密封没办法长期保存,天热的话几天就坏了,那又何必费这事?”
  “原来如此。”卢大富笑道:“日后你还是到军政司去吧,这些事适合你做。”
  “倒是真的在运作这事。”张春牛毫无谦虚之意的道:“我也感觉我不适合继续在战兵队里厮混,辎兵天天不是赶大车就是管炊兵,要么就是舟桥,还要管立营的事,还有守堡,反正说起来没有一件事叫我感觉想做的,还是到军政司,更适合本人发挥所长。”
  卢大富点点头,也是感觉到了伙伴的进步和改变。
  “有件事……”卢大富看看左右,并没有人跟着他们,毕竟是两个中层军官了,谈话时不会有人不开眼跑过来偷听,见左右没人,卢大富便道:“听说要给全军将士分地?”
  “有这说法。”这一次张春牛军政司的朋友没有透露太多,毕竟现在是密级等级较高的事情,张春牛道:“具体怎么回事,怎么个分法,现在还没有人知道呢。”
  “啊,有这事就好……”卢大富想到家里父母开心的模样,顿时就是一脸笑容。
  卢家穷的很,几乎是家无隔夜之粮,一家大小吃饱饭的记忆寥寥可数,从小到大,卢大富就不记得自己吃饱过,也不记得自己穿过什么新衣服,就算勉强制过新衣,也是卢大这个大哥先穿,然后才轮着他,等到老四穿时,已经打了厚厚的一层补丁在衣服上了。
  家里的屋子下雨就漏雨,卢大富从小刚会走路,瘦的跟什么似的就开始找零工做,贴补一下家里,后来就是当矿工,十六岁就下矿井做事,十分辛苦,家里最想要的,一家老小在一起谈天闲聊时的心愿,就是能一家老小拼命攒钱,置上三十亩或五十亩地,几个青壮一起种地,如果年成好的话,好歹就可以吃饱肚子了。
  不过后来天灾一年比一年重,赋税,特别是地方的白榜杂税一年比一年高,多少有地的人家,甚至是秀才生员的家族都顶不住压力,开始卖田卖地,卢大富又到了军中效力,月饷丰厚,军官又不准买地,一家人才息了买地的心思。
  现在这地虽然在草原上,不过若是能凭白分得大块田亩,想来父母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如何开心。
  “走,到我房间去。”卢大富的身份已经够格住单人宿舍,他拉着张春牛道:“这事儿,咱们俩仔细谈谈。”
  张春牛心里也是一样怪痒痒的,但没有信的过的人,小道消息都不敢聊,当下与卢大富一拍即合,两个人鬼鬼祟祟的往卢大富的房间而去。
  ……
  李守信得到三天的短期假期,并不是叫他回李庄,三天时间很短,最多也就刚过新平堡不远,这三天假期,是张瀚特批下来,因为李守信的父母和很多军人的父母一道,坐着和裕升的客用马车赶到集宁堡这边来。
  现在集宁堡四周成了大兵营,因为战事暂时停止,军司只往小黑河堡一带保持了两千人左右的兵力,守堡军台的辎兵人数也减了三四成下来,兴和堡一带的驻守兵马要更少些,只有骑兵基本上还保持着满建制,其余各部都陆续调到集宁堡,然后分别从集宁堡或是大黑河堡直接回新平堡,从那里再往李庄,归建后在李庄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轮流放假,销假之后再集中返回驻守。
  一直到年前和年后开春之前,集宁堡都会是一个相对比较热闹的区域,由于张瀚一直驻在这里,这个六军堡之一的普通军堡已经俨然成了另一个李庄。
  同时因为很多军人,多半是军官在近期内轮值,张瀚和军令军政两司讨论过之后,决定派出大量马车,从灵丘到天成卫和镇虏卫,再到阳和卫,新平堡一带免费接送军人家属,每个军人家庭可以随意来多少人,军队负责接待,每家可以住三天之后再返回,当然也是由军司派出马车送回。


第573章 兵站
  车马接送军人家属来回,包吃包住,这个新政又是涮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大同属于九边之一,境内几乎全部是由军卫组成,到设立军镇之后,到处都是驻守的边军兵马,一旦由军为兵,拿了五两的安家银子,军人就几乎很难有机会回家,一般是没有假期,或是负担不起路费,家人想来探视当然也只能自己设法,一般当兵的都是最穷的穷人,自然也不太可能凑的起探视的路费。
  一旦为兵,终生不能回故乡的大有人在,多半都是在驻守的地方娶妻生子,直接就扎下根来了。
  很多兵更惨,回乡不能,又无钱娶妻,孤老一生。
  以明朝的财政,根本无法发的齐士兵的军饷,更加不可能把银子用在接送军人家属这等看起来十分无谓的事情上,消息传回之后,又是引发了各地的轰动。
  李守信的家人也是随车前来,同时军司通知他,可以给假三天,陪家人在草原上各处转转玩玩。
  因为是私事,李守信没有带自己的护兵,好在张春牛和卢大富等旧部听说了,分别请了半天的假,陪着老上司一起去接家人。
  大车到集宁堡五里开外的兵站停止,距离大营两里不到,这是为了方便到军营外居住区域的家属们省点脚程,对李守信这个住在集宁堡里的倒是不方便许多,好在人手众多,各人多牵了两匹马,预备给李家的二老骑乘。
  大同地处边郡,寻常百姓能骑射的也不少,李家二老都曾经骑过马或骡驴,骑马当不成问题。
  五六里路,各人骑马说笑着前行,不一会儿功夫也就到了。
  兵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整排的房舍建了好几排,人员也多,从附近军营经过这里坐车往南的军人很多,北上的辎兵和民夫,还有销假回来的军人也陆续有一些,有几辆客运大车在地平线上出现,在兵部前停住,很多军官和军士站在兵站前,各人都是翘首以盼的模样。
  李守信也好不到哪去,他是家中的独子,尽管家境很不好,父母却对他疼爱有加,当兵之后,父母在家当然也是担惊受怕,好在后来知道李守信当了军官,这才稍稍放心些,然而还是每月都有家信往还,这一次大战持续半年时间,想来他父母也是十分担心。
  马车渐渐停了下来,赶车的车夫跑过来在车门处放了一个踏凳,车门一开,先出来的是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娃,从车厢里一下子跳出来。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看起来三十来岁的汉子猛跑过去,这人穿着的是辎兵的衣袍,胸标上是显示着军士长的标识,看来也是有一技之长,或是有管理的才干,又是老兵,然而因为识字课程通不过,不能转为军官,对这种士兵,新推出了军士长制度。
  军士长也分为好几级,最高级的是局军士长,一般战兵队伍中才有,都是战斗经验十分丰富,个人搏杀技巧一流,又能服众的老兵,都是因为识字课程通不过,年纪偏大,当普通的士兵或是伍长都浪费了,高级别的军士长在战场上威望比普通的队官或旗队长都要高些,他们的责任就是辅助青年军官在战场指挥,稳定阵列,鼓舞士气,这些老兵的作用远远超过普通的青年军官。
  眼前这个军士长看胸标是旗队长级,应该也是战兵出身,积年效力后超过了三十五岁,辎兵也需要有经验的战兵老兵来带领,所以这人被转到了辎兵之中。
  张瀚建立的军队如果从开始的镖师队伍算已经快六年,从巡检司开始算也超过了三年,当初招兵时有不少入伍就三十来岁的,当初招兵不可能全挑二十来岁的壮小伙,毕竟名声不显,现在招兵几乎都是青壮,只有辎兵才放宽了年龄限制,这也造成了这支军队虽然成立时间不长,老兵数量却是很多的情况。
  “旗队级军士长,也不错了。”张春牛看到络腮胡子军士长挽着妻儿说笑着离开,点评道:“和旗队长一样的月饷,一年一百多两呢。还不必做那些头疼的公文还往的事,最多在军令上副署就算完事。”
  卢大富撇嘴道:“那也没看你想当军士长,不往上努力。”
  “嘿嘿,”张春牛笑道:“我是官迷,好了吧?”
  李守信一边看着过来的马车,一边道:“各人都不必急,以功见赏,都有机会。”
  现在李守信也算有自己的班底,除了眼前这两活宝,他带出来的那队兵还有几个也当上了军官,有副旗队长级,也有旗队长到副百总级,李守信自己现在是副司把总级,集宁堡一役他表现很优秀,估计到司把总级绝无问题,也是到了建立自己班底的时候。
  如果今年扩军,新成立一司,除了战兵队伍李守信需要一套自己的班底来掌握军队外,配合的辎兵队伍也需要尽可能与他配合愉快的人选,张春牛当然也是个好人选。
  两个老部下都嘿嘿笑起来,有些话不必说的太明白,不过两人都是心中有数。
  第一辆车里头的人很快下完了,多半是带着小娃来探亲的妇人,一个个都是欢天喜地的走了,军司给他们独立的房舍,吃住全包,人人都是一脸的轻松,就算坐马车赶路过来的家属们,也是一脸高兴的模样,并没有舟车劳顿的疲惫感。
  “爹,娘!”
  李守信一眼看到自己的爹娘从车厢里走出来,他眼睛一亮,立刻就是迎了上去。
  “老大来了。”
  李父和李母都是眼前一亮,两个老人其实都是五十来岁年纪,在后世还算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并没有真正步入老年,在这个时候由于年轻时的困苦和长期的营养不良,五十来岁的人须发皆白,齿牙动摇,腰躬背驼的比比皆是,李守信的父母别的还好,就是头发也都白了,看着老相十分明显。
  两人脸上都露出高兴的神色来,李守信几步迈过去,将军袍袍角撩起来,要跪下行礼。
  李父搀住儿子,说道:“老大你不要跪了,你们和裕升的军队规矩是行军礼,你给爹娘行个军礼,叫你老子也瞧瞧稀罕。”
  李守信以前回家还是跪拜的,不料父母这一次跟着大车过来,竟然闹了这么一出。
  “见过爹娘!”
  李守信也不拘泥,站直了身体,向着父母敬了一个漂亮的军礼。
  “好,我儿真是威武啊。”李父看着儿子肩膀上的银色横杠,脸色突然有些拘谨的道:“我儿这标识,好象是军中的高官啊。”
  “我们李大哥当然是高官。”张春牛上前一步,接了二老随身带的行李,笑嘻嘻的道:“大叔大婶,李大哥马上就把这横杠换银星,就是司把总级,按大明的官制是和知县平级,都是七品官。若是授给卫所官,最少也是五品千户,和知州大人一样的品级。”
  和裕升内部已经不把朝廷的授官当回事了,虽然张瀚有权授给一些千户到百总,总旗官到小旗官的官职,但内部除了王长福寥寥几个人授了千户官职,还有几个文职高层授给了经历司经历之外,绝大多数的部下都没有授官,名义上还一直是各地商会组建的团练,只能算是民间武装。
  但以和裕升的组织架构和实力来说,整个大同一带,和裕升的形象早就超过了正经的大同镇的边军,民间形象远在其中,既然民间的认可度高,所有人都有意忽略了这支军队其实是团练武装的事实,而是把他们当成大明最精锐的一支军队来看。
  看着儿子能在这样的军队中身居高位,李父李母脸上也满是高兴之色,两个老人脸是均是笑容。
  李守信叫人牵马过来,把行李系在自己马后,随口道:“爹娘坐车累不累?”
  李父瞪眼道:“累甚?一路不要太舒服,又宽敞又不颠,吃的比在家好多了。”
  李守信有些不安的道:“我不是隔月就寄回银子,怎地你们还吃不好?”
  “光有银子是靠不住的。”李父道:“银子是死物,再多也不能坐食山空。你的银子,我们都好好收起来了,将来等张大人允许你们买地了,或是凑起五千两,咱们也入个股子,年年吃花红,那时候才敢畅开用哩。再说,你都二十六七了,以前穷娶不起媳妇,现在你又忙着打仗,不过总是要娶媳妇的,不仅要娶媳妇,还要替你纳个妾,一下子多生几个,替我李家多生几个男娃出来,我家已经三代单传,你现在又是从军,万一断了香火,再多银子有什么用,我到地下,也见不得祖宗了。”
  李父一番话说的李守信无语,一旁的张春牛和卢大富都偷笑起来。
  众人骑马而行,此时已经是草原的深冬,一望无际的草原全是黄色与灰白色夹杂着,用肉眼看过去,几乎看不到草原的边际,这种无边弗远的景致叫人感觉十分奇妙,也有眼界一宽的快感,对住在灵丘大山里的人来说,感觉更是十分强烈。


第574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