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17-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为是打仗,其实到最后也死不了几个人,只是长途的负重越野和准战斗训练。
派往草原的人手也越来越多,八千六百个战兵,现在有三千多派在草原上,已经接近一半,根据上次会议的精神,参谋司和军令、军政等司已经又拟定了七个局紧急调至草原的计划。
灵丘的矿工已经超过两万人,今年目前为止炼铁已经有四千多万斤,往下去天气越来越冷,大半的高炉会封炉,明年开春再恢复,预计最多可以抵达五千万斤的产量。
这些生铁大半被炼成精铁,源源不断的送到李庄的这边的工场,也有超过千万以上的生铁被送到畿辅河南陕西一带销售,灵丘铁已经成为北铁代表,甚至有一些关中过来的商人,赶着几辆驴车也跑到灵丘买铁,灵丘东山下的镇子已经有好几个,饭庄就有好几百家,很多中小商人等不及灵丘这边的大车送货,自己折算了运费后还是合算,于是就自己跑过来买铁。
这也能看的出来,大明境内的铁荒到底有多严重!
已经是十月,张瀚要在年前把明年的产量,人员数字,新开高炉数字都定下来。灵丘这一片的铁矿易采的区域已经差不多都在采,潜力有限,遵化那边虽然经过二百年的开采,还是有一些易采矿区,等遵化也有千万斤以上的产量估计就能最小限度的满足大北方区域的使用了。
明年还打算大量买船和出口铁器,这也将成为一大财源,收益肯定在百万以上,只是和投入算起来,这收益也不算什么了。
加上在草原上要加大投入……张瀚捏捏眉心,有些出神。
一年二百万以上的收入,估计是要左手进,右手出了。
帐局存银三个月以上的还是少,金额也是小,现在存款额度在二十万到五十万左右浮动,时间也很少有超过半年的。
和裕升帐局的信用度是不用多说了,只能说人们的观念很难在短期内扭转过来,银子放别人家就算有利息,到底不如放在自己家里更叫他们安心。
想想几百年后还有不少人把现金藏在自己家里,被老鼠啃了,长时间阴潮腐坏了的,这一类的新闻很多。
别的事好办,扭转人们观念的事,那就难办了,只能徐徐图之。
晋北因为马市的关系,富裕的商人极多,张瀚以前觉得可以轻易拉到数百万的款子,现在看来自己是过于乐观。
李梦年这时笑道:“续宗,续文过来了。”
张续宗和张续文算是张瀚身边罕有的亲族,常威是戚族,并不姓张,而续宗和续文才是正经的亲族。
续宗和续文都在侍从司,以前他们的职份是典书,后来成立侍从司,按级别是旗队长级……张瀚又不曾造反,他的部下只有少数愿意在经历司或清军厅任职,军卫的职位,只要稍有出息的读书人都不会愿意,这反而便宜了李东学等伙计出身的人,他们不是秀才更不是举人,能有一个官职,整个家族都会感觉荣耀。
在张瀚这边看,续宗和续文的能力只能说是正常,秀才身份,做事却没有太多灵性,也不象其余的各人能放下架子全力效忠,把他们放在身边,倒是对蒲州老家的一种交代,张瀚现在的地位和权力,其实可以用更多蒲州的人,只是考察了几个人后,发觉能力都很普通,又期望过高,这样不如不用……直接给银子打发回去。
第390章 谈判
张续文还算好,本性厚道,象张学曾,张续宗是长孙,可能自小被骄宠了一些,脾气有些大,现在过来的脚步就很急促,脸也板着。
张瀚看着,放下笔,皱眉道:“续宗,你这一早晨象打冲锋一样,做什么?”
张续宗当着张瀚的面还是不敢冒犯,不过脸色还是难看,说道:“李梦年安排我去管那些俄罗斯人,结果他们早晨闹事,那个叫马多夫的指着我的鼻子大声叫唤,我听不懂他们的话,料想是在骂人,这事可真是气人。”
张瀚脸有些冷,看了看李梦年后向张续宗道:“人家早晨起来,不过要问何时见面,你敷衍几句,然后安排早饭,多陪几个笑脸,岂有客人向主人发火的道理?李梦年昨天一直陪着他们,怎么没有出事?”
张续宗气道:“我怎么知道李梦年给我埋了什么雷。”
李梦年在一旁一脸无奈,张续宗在侍从司里向来就是这脾气,有时候连李慎明也敢顶几句嘴。
“你越发糊涂,人家想你立点功,你看不出来,反而怪人。”张瀚冷然道:“你下去吧,这事不用你管了。”
张瀚心里虽气,却也没有处罚张续宗的打算,事情不大,再者亲族里好歹要留两个招牌幌子,这年头的人和后世不一样,所有人都是依族而居,不睦亲族的人就算有理也会被说成没良心,张瀚和张辇是嫡亲还闹的不开心,但那是祖上的事,若是把续宗撵开,恐怕有人会拿这事出来大造声势,败坏他的名声。
张续宗也有些害怕,脸上还是有些不服气的样子,顿了顿不出声就走了。
张瀚忍了气,问张续文道:“续文你有什么事?”
张续文道:“挂甲台那边急报,说是发现瘟疫。”
“瘟疫不是小事。”张瀚道:“他们要什么药,还有派军医,都赶紧批复下来,叫军政司赶紧执行。另外再加派军政司的人过去,周大牛干什么吃的,都快入冬了还闹瘟疫!”
“和他们说,治不如防,卫生一定要注意。”张瀚发脾气道:“再爆发瘟疫,叫周大牛自己过来亲自向我解释。”
张续文一边听一边拿笔速记,记完后见张瀚无话了,方才说道:“六叔公带着续国他们过来,想见一见你。”
张瀚怎么也不知道这六叔公是谁,张续文见他一脸懵懂,说道:“是三老太爷那一支,算远宗了。”
张四维子嗣众多,张瀚和张续文都是泰征和甲征兄弟的后裔,三老太爷这一支已经远的不能再远。
张瀚道:“我不见他们,你把带来的人引去考核,合格就留不合格就不留,他们要走就送五十两程仪,叫续宗陪他们,这事他比你在行。”
“是。”张续文答应下来离开。
张瀚这才向李梦年道:“以后要紧的事不要叫续宗做,把佩特林他们请来吧。”
……
佩特林一行人当然不会被安排在官邸居住,他们的待遇比李国助差的远了,侍从司的人在北边找了一个院子给他们住,离工场区较近,晚上也是听到锵锵的击打声,水流带动的机器锻打或辊轧,声响当然不小,好在这些人都喝的烂醉,倒也没有人嫌吵。
早晨起来,老毛子们一个个想起自己的任务来,当然要吵着见张瀚,正好张续宗摆大爷脾气,招呼也不周,脸色又难看,马多夫他们没有一个是善茬……他们都是从欧洲地界翻过乌拉尔山,从那边过来现在几乎还没有城市,只有沿着河流的地方有一些较大的定居点,更多的地方就是广袤的无人区,近中亚地方时还要小心鞑靼人和野兽,这样的人神经粗大,悍不畏死……张续宗倒真的是受了气,不过也算是他自己活该。
听到张瀚召见,佩特林等人好歹还把自己的头发梳理了一下,衣着也略加整治。
在大中国城他们想见中国皇帝,当然未能如愿,到了这里,听说张瀚也是三品武官,等于是俄罗斯人的总督一类的官职,加上这一大片基业,各人心中还是有些郑重,但他们并无畏惧之情,俄罗斯已经走上了强国的道路,加上他们原本就凶悍的民族特性,这些人走到哪里也不会学会敬畏。
再者在佩特林等人眼里,中国人虽然算富裕,但远不能称为强大,他们似乎偏于柔弱,政治架构混乱,对蛮族缺乏进攻性,整个国家没有进取心,军事力量偏弱,佩特林一行穿越的都是大明的北边重地,他们看过很多营兵,感觉和叫花子没有区别。
在俄国,佩剑和拿着火枪,抢下大片土地的人被称为英雄,他们在中国感觉不到俄罗斯的这种精神。
怀着一种潜意识里藏着的自傲,佩特林一行人走出了住处。
在他们眼前,还是昨天那副场景,今天的人似乎还多了一些。
道路上络绎不绝的全是人流,有一些是往地里做活计的农人,天在下雨,各人的脸上都有欢喜之色,雨不大,正好可以做一些活计,人们谈笑着,脸上满是欢快的表情,扛着农具慢慢往农田里走去。
佩特林知道这些人都是佃农……李庄为核心方圆近十万亩地全是张瀚的私产,农民当然也就是佃农,他看到这些佃农脸上全是轻松写意的笑容,有些不解的摇摇头。
在俄国,农奴是最底层的阶级,佩特林在他们脸上只能看到愁苦和消瘦,并由此带来死亡的阴影。
马多夫道:“明国真富,我看不少人都穿着呢绒衣料的衣服。”
佩特林点点头,没有说话,眼中的光芒更加热烈起来。
俄国人看到人流更加密集,都是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往东北方向的工场区走。俄国人知道那边是大型的工场,也有火器试验的地方,不停的传来机器的响声与火炮火枪打响的声音。
他们看到这些来应试做工的人穿着要比佃农差些,衣料很差,多数带着补丁,人们的脸也普遍清瘦许多,很多人脸上都带着希翼的表情。
人流形成一股长流,人们都站在道路的右边,整齐的排成一条长蛇般的长队,左边的道路空出来,不停的有马车经过。
马多夫嘀咕道:“明国人真多,简直象一大群的蚂蚁。”
在场的俄国人都有一样的想法,他们久居在托木斯克,那里经常几百里方圆没有一户人家,更不要说这样的长龙般的队伍,就算是俄罗斯的腹地,也很难看到眼前这样的场景。
一队胸甲骑兵策马经过,不少人鼓起掌来。
佩特林等人的气焰被压下去很多,这些胸甲骑兵放在欧洲也是要重金砸出来,只有几个军事强国拥有这种精锐骑兵。
他们又想起昨晚在院落外的那一队火铳手,似乎手中的武器比自己想拿出来贸易的要精良的多,应该是欧洲最高的水平,气焰又落下去几分。
抵达张瀚官邸之后,这一次佩特林一行顺利的见到了张瀚。
雨下小了,张瀚叫佩特林等人在花厅见面,窗子打开,湿润的风吹进来,叫人感觉微冷而舒适。
“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佩特林横臂胸前,深深鞠躬行礼,不管怎样,张瀚是他们眼前看到强势力量的主宰,权势不说,光是官位也是明国的高级武官,他们也得有相当的礼节上的尊重。
“佩特林先生,远道而来,实在辛苦。”张瀚脸上是温和的笑容,当然他不会展露出佩特林希望的热情,只是适度的表示了欢迎。
各人坐下后,张瀚道:“此次佩特林特使又是来我大明京师出使么?”
佩特林道:“不是这样,此次我们专门出使前来。”
张瀚道:“应该是为了开通商道,互相贸易之事?”
“是。”佩特林道:“我们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我记得,在前两年我和张大人偶遇时,听闻了张大人的力量之后,我就有这样的想法。”
张瀚轻笑一声,说道:“问题是我们还有最大的难题……道路太远。”
佩特林道:“和裕升的商队已经能够抵达漠北,为何不能与我们俄罗斯贸易?”
“我们是绕过了漠北西部的沙漠和山区,”张瀚道:“从地图上看就知道,外喀尔喀三部的西南侧是阿尔泰山脉,往北则是萨彦岭,就算东北部也有好几处戈壁地带,好在蒙古人自己熟悉地利,我们从青城方向一路向北,理想的终点是大寺院,也是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供养地,但测算过距离,足有两千四百里,大片的无人区,代价太大,所以我们抵达土谢图汗部中段,也就是故元的沙兰秃站地,这里距青城五百里左右,已经是目前我们商队北上的极限。”
在张瀚说话的时候,侍从司的人已经在一边展开地图,张瀚一边说一边结合地图,十分清楚。
“总之,”张瀚看着佩特林道:“不论是到大寺院还是继续向北,目前我们的实力是做不到的。”
第391章 地图
佩特林原本身上带着一份地图,他感觉中国人在制图上没有天份,明国的一些地图他看过,感觉很差,结果张瀚拿出来的这一份却是远远超过佩特林的想象,他没有叫人拿出自己的地图,而是看着张瀚的图沉思。
马多夫道:“从张大人所说的这个地方继续向前,基本上都是草地,只有极少的灌木,东边有大片戈壁,西边是山地加林地沙漠,继续向前,在地理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张瀚道:“草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有的地方草深过膝,车马难行,还有大量的蛇,狼,过百里无人烟,补给困难,有的地方一二百里没有水源,这都是要考虑到的。往北是更大的无人区,困难当然更大。”
这时的漠北最东边是车臣汗部,中间是土谢图汗部,所谓的大寺院也就是后来的乌兰巴托就在土谢图汗部的境内,往西就是扎萨克图汗部,还有赛音诺颜部,对应的是漠南的蒙古套部,再往西就是卫拉特部,是后世的青海和新疆等地,也包括一些中亚的地盘,此时的中亚是蒙古人和哈萨克人的地盘,俄罗斯刚刚渗透进来。
这些地方一共加起来可能有百万人的蒙古各部的部众,但太过分散,整个地盘有好几百万平方公里,大明京师才一个大城就住着一百五十万人,而大过京师千倍的地方也就住着百万人左右,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地方根本毫无人迹,只有野兽和一片蛮荒。
佩特林这时抬头道:“大人的地图似乎是自己所绘?”
张瀚道:“确实是我们的地图部门绘制。”
“那么……”佩特林微笑道:“大人似乎是对极北之地也有兴趣?”
张瀚瞟了佩特林一眼,说道:“绘图是因为考虑商道继续向北方的安全,并没有太多的用意。”
佩特林也感觉是如此,明国人缺乏进取心,也没有对扩展领土有太多的兴趣,他们北方还有大量的蒙古人的地盘,对更北的地方应该不会有觊觎之心。
“张大人,我们前来贸易,当然是有诚心的。”佩特林指了指地图上的几条细纹,那是从北方以南北流向的几条河流,分别是鄂毕河,叶尼赛河,还有勒拿河,这些河都是极长的大河,现在俄罗斯人向西伯利亚进发,从迈过乌拉尔山开始就是依赖这些河流深入腹地,运送人员和物资,没有这几条大河,他们扩张的脚步无疑要放慢很多。
沿着勒拿河继续东进南下,就是阿穆尔河,也就是黑龙江流域,几十年后俄罗斯人就抵达黑龙江流域,兴建堡垒和定居点,强行收税和缴纳毛皮货物。
佩特林指着地图道:“我们的货物可以沿着勒拿河与叶尼赛河南下,最终抵达这个地方,这是我们刚兴建不久的大型定居点。”
张瀚看了看,这个定居点就在勒拿河的下游终点,贝加尔湖的西侧,也是叶尼赛河的下流终端处,两条大河与大湖的交汇处,因为是偏高原地区,不是草原地貌。
张瀚想起这便是伊尔库茨克,应该是几十年后才有命名,在西伯利亚铁路修好之后这个城市成为西伯利亚的大工业城市,也是旅游和休闲城市,在此时只是一个沿河而下,汇集各种货物的大定居点而已。
“就算是这里,”张瀚道:“距离我们的北方货运终点也还是很远,最少有千里之遥。”
佩特林道:“我们的北方货物正好是大人所需,大量的毛皮和各种特产,我们现在都是沿叶尼赛河往上游,然后经托木斯克再往西,翻越乌位尔山,进入我国腹地,然后再与荷兰人和英国人贸易,对我国的国用大有补充,但交易的时间太长,严重减低了利润,如果能和大明贸易,我们要获得我们需要的金银和大明的呢绒,毛料,甚至是大人这里出产的枪械和火炮也可以,这样的贸易对双方都大有好处……我知道,荷兰人在大量收购各种毛皮,需求量极大。”
张瀚笑道:“我国的辽东和台湾亦有大量鹿皮,我自蒙古之手也能大量收购,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佩特林道:“我们的毛皮来自极寒之处,数量大,质量也远在蒙古人之上,况且也不止是毛皮,还有相当多的特产,比如大量的蜜腊,还有些只有极北之地才能拥有的特产。”
张瀚知道佩特林也不是吹牛……西伯利亚除了北极圈以内外,大半地方都是广袤的森林与河流,蕴藏着大量的矿产和各种森林资源,而现在的欧洲也需要大量的毛皮和西伯利亚的特产,俄罗斯的贸易量也是年年增加,不过张瀚对佩特林所说到底还不是很感兴趣,目前的毛皮量已经很充足,在南洋贸易大量展开之前,应该不会有缺乏皮货的可能。
到最后张瀚没有应承佩特林什么,只是答应派一个小型使团前往托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观察,不进行具体的商务谈判。
佩特林脸上满是失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