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17-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84章 相会
  张瀚的公事房是一排平房,十几间屋子联在一处,各个司都在这里有办事人员,侍从司的人最多,每个屋子都有人员不停的出入,只是在这里大家基本上保持着安静,说话的声响也很轻。
  一个李梦年的侍从官接待了李国助他们,这是个十分年轻的青年人,二十来岁,脸上的笑容还很青涩,他向李国助等人解释道:“诸位先请坐,我会叫仆役上茶,大人在开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并不是有意怠慢,早晨就感觉大公子一行会赶到,已经叫厨房预备席面,会议一完大人就会见诸位。”
  李国助心中稍感不悦,以自己的身份,张瀚不管在做什么都应该出来迎接,现在居然叫自己等候,实在有些怠慢。
  李梦年又道:“大人说,虽是机密会议,如果大公子愿意可以列席旁听。”
  李国助想了想,笑道:“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他这时隐隐明白了张瀚的安排,可能这是一个专门为他召开的会议。
  这时宽大的会客室外又来了一行人,一群狗熊般汉子大步走了进来,每人都是高大异常,肤色白皙,头发金黄,脸上都是留着显眼的大胡子。
  “这些人是俄罗斯人,他们是被俄国沙皇派来的使团成员。”
  一个也十分年轻的侍从官向李梦年介绍了一下,接着就匆忙走开。
  李梦年有些踌躇,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和这些人说话。
  佩特林用蒙语道:“我会说少量的汉语,不过蒙古更加流利。”
  李梦年如释重负,也用流利的蒙语道:“在下也会说蒙语,贵使团要来的消息我们十天前收到确切的消息,大人吩咐我们做好准备工作,一定要用最好的礼节招待使团。”
  佩特林一行人多半懂得和会说蒙语,他们对李梦年的话十分欣赏,满是胡子的脸上都露出高兴的神色出来。
  李庄这边并没有用罗刹一类的称呼来标注北方新出现的强邻,俄罗斯人,沙皇,甚至包括现在的几个大规模的定居点和城市的名称,都是十分的准确。
  李国助在另一个侍从官的引领下预备去张瀚处,他也看到了佩特林一行人,这些家伙刚出现时李国助还吃了一惊,以为是张瀚与南洋的白皮佬们接上了线,再看看却是不象,李国助对俄罗斯却是缺乏了解,这时的俄罗斯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当然俄国熊一直在寻找出海口,直到一百多年后彼得大帝手里才真正解决了出海口的难题,此时的海洋上没有俄罗斯人的身影,李国助不知道他们也很正常。
  郑芝龙也有些郁闷,他精通倭语和西班牙语,荷兰语,葡萄牙语,也懂闽南语,江淮官话,在语言学上他是一个专家,当佩特林和李梦年说着他听不懂的话语时,郑芝龙才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傲气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
  李国助到会议室门外时,张瀚这一次终于站在门口迎接。
  两人先互相打量了一眼,然后彼此微笑。
  李国助此时不到三十,面相看着年轻,典型的南方人长相,个头不高,脸也有些黑瘦,不过两眼很大,眼中也是精光湛然,显示着十分精明的模样。
  张瀚则是二十出头的样子,个头很高,身材也匀称,仅从个头上给李国助不小的压力,但张瀚的笑容十分温和亲厚,无形中冲淡了身形给人的压力,也叫李国助心里轻松了不少。
  “大公子远来辛苦,在下很应该远迎,不过近来出了一些麻烦事,所以数日前就召集各地的人手来参加会议,这事也要紧,绝非有意怠慢大公子。”
  张瀚一边让着李国助往内里走,一边微笑着解释。
  李国助心里的一点不悦之情已经消解掉,也笑着道:“张大人有这么一大摊子的基业,事情忙也是难免,家父麾下一共才五六万人,小弟帮着打理些杂事,也是每天忙的脚打头。”
  张瀚微笑着听李国助说话,心里对这个人有些基本的判断……人确实精明,但也有纨绔公子哥的气息,这种人应该不难相处,但绝不能叫他觉得失了面子。如果没有李旦,这人应该掌控不了大局,迟早会被更强的枭雄所吞并。
  张瀚记得李旦,颜思齐,许心素,当然更知道郑芝龙,但不记得李国助,这人应该在后世没有什么名气,肯定没做出什么事业来。
  当然张瀚不会拿这事就小瞧李国助,有时英雄造时势,有的时候是时势造英雄,就算有本事的人失了势想翻身也难,他不会一下子就把李国助看扁了。
  “大公子请坐。”张瀚让李国助坐在自己的身侧,两人并肩而坐,这会议室是一长大的椭圆形的长桌,张瀚一人坐在一边,其余人依次坐着,如果叫李国助坐左右两侧,无形中就把李国助当了下属。
  “好,多谢。”
  李国助很满意张瀚的安排,他对这种会议坐法也不陌生,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开会也是这般的桌子和坐法。
  倒是李国助有些奇怪,张瀚是纯粹的内陆大豪商,在与李家接触前应该没有与海外的人交结过,他这里居然也有这些,而且还造出马车,座钟,还有望远镜等诸多泰西的物事。
  “我们继续。”张瀚叫人给李国助上了杯茶,接着便是命人继续说下去。
  说话的是杨泗孙,常威刚刚说完话,喝着茶偷眼打量着李国助。
  在座的还有李慎明,孙敬亭,李东学,也有李遇春和梁宏,还有张春,马超人,孙安乐,马化先等人,军方则是梁兴,王长富,然后是王一魁和李来宾,李从业,孙耀,朵儿,任敬,朱大勇等人。
  屋中济济一堂,坐了二十来人,有不少人吸着烟,天冷又不得开窗,屋中乌烟瘴气,味道呛的很。
  “前后三个车队,共九百六十五辆车,运送粮食近四万石,布匹十余万匹,其余的毛料,呢绒加起来有数千匹,还有一些蔬果和药材,运了十来车,钟和炉子都放在这些车上。车队抵达喀尔喀巴林部后停驻,由科尔沁人赶着车马和马群来搬运,前后运了两个月时间,他们的运力比咱们就差远了。估计到十一月前后能抵达辽东,谭泰那厮后来接了辽东的信,说是叫咱们继续运,我按大人的指示回话过去,在付清货款之前我们不再运货,以后是一趟一结,没银子就不给货。运输时间我们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当然是连准备的时间加上运货的时间,第一次我们遇到素囊和布囊袭击,杀死他们三百四十余人,俘获能用的战马二百六十余匹,第二次没有遇到敌袭,第三次有数百马贼想偷袭,被朱把总带着胸甲骑兵逐走,打死十来人。”
  张瀚对杨泗孙道:“你以三百步兵破五千北虏骑兵,现在名声已经传扬开来,上个月连杜文焕都写信来,问能不能拿五十个家丁换你这个人,你到延绥镇那边,直接就是千总,一年内保你到游击,前提是改姓当家丁,你愿意不?”
  杨泗孙涨红了脸想骂人,后来还是按下了脾气,冷着脸道:“我不愿意,请大人下次遇着这样的事直接就帮属下给回绝了。”
  张瀚听着只是哈哈一笑,常威笑的喷了一桌子的茶水,李慎明等人都是莞尔一笑……李国助在一边瞪大了眼……他没想到张瀚和部下说话是这样的随意,也不介怀部下的态度……若是在平户或笨港,哪个家伙敢这样和李旦说话,就算不杀了也会重责,剥夺实权。
  王一魁和李来宾等人也是笑,朵儿和李从业等人却都是说道不稀罕边军的军职,言词颇为激烈。
  张瀚按了下手,说道:“继续说正事。”
  杨泗孙道:“打素囊被杀之后,偷袭车队的规模反而变大了,常把总与属下等会议,应该是杀素囊一事引起了众怒。加上咱们展现出来的实力也实在太强,那话叫啥来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一次我们回来会议,留着赵世武和李轩看家,心里着实有些发紧。”
  王长富哼了一声,说道:“不服就打,打到服为止。”
  李慎明也哼了一声,说道:“这么简单就好了!”
  “咋?”王长富瞪眼道:“李先生你说怎办?”
  李慎明不耐烦的道:“长富你想想,偷袭咱们车队的除了布囊残余的势力外,从东到西有两千多里地,由南到北也有一千多里,从九月到十月,一个月时间偷袭事件发生了二十一起,马贼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除了多次偷袭我们的车队之外,还有三个补给站被袭,由东到西,咱们有三十五个站,南北有二十三个站,马车一千三百辆,往下去还要继续增多,人员会达到五千人以上,补给点太多,线路太长,车马人员太多,如果真的闹到整个草原与我们为敌,你有千军万马能照顾这么大的地盘吗?”
  王长富被噎的说不出话来,不过他心里还是觉得不以为然,只是李慎明与张瀚的交情很深,不能拿普通人看待,王长富别过了脸,不出声,但还是一脸的不服气。


第385章 巨利
  常威这时道:“还有青城的分号也被人上门敲诈,这在九月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现在看来,还是杀素囊的事引起的反弹,那些贵族感觉被削了脸面,以前是有利益纠葛,他们坐视我们在草原发展,现在一是同仇敌忾,二来是感受到了威胁。”
  张瀚看看田季堂,说道:“老田说一下这几个月对北贸易的数字。”
  田季堂面无表情的道:“咱们在草原上现在是一千三百辆车,每个月由新平堡出口的车辆也是过千,就是说有两千辆以上的大车是专门送货。每月我们都会运送粮食十万石和布匹两万匹以上,其余的杂货也很多,入冬之后,粮食需求增加了,布匹的需求更大,呢绒的需要量也增加,绸缎,各种布,都要的多,青城商会已经打了报告过来,要求军政司继续向草原倾斜政策,直到常驻大车达到三千辆以上,物资供给应该才会缓和下来。”
  张瀚微微点头,也就是说从年初到现在,最少运送了近九十万石粮,十几万匹布到草原上,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杂货,这就是和裕升与各地商会聚集起来并运送出去的物资。
  九十万石粮,收粮的成本平均在四钱左右,近来粮价上涨可能会涨到五钱多些,算上运送的成本,抵达草原北境时是七钱到八钱之间,和裕升的售价一律是二两一石,利润是一倍多些。
  也有些蒙古人不服,他们当初在马市一样能买到四五钱一石的粮,曾经多多少少有不少台吉替牧民抗议,但和裕升方面的态度就是绝不让步,没有一倍以上的利润,辛辛苦苦的弄这些走私的事做什么?
  常威在草原上也是向那些台吉指出,牧民自己买粮也要有损耗,要千里迢迢的到马市贸易,折算起来粮价也并不便宜,现在和裕升送货上门,马市又关闭,这个粮价已经是很合理。
  蒙古人手中当然没有多少现银,除了买奢侈品的台吉们,牧民们多半是用毛皮和马、牛、羊等草原上的特产来折银贸易。
  “咱们直至九月底,共买各种毛皮六十五万张,马七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五万,其余各种货物折银十五万。”田季堂紧接着道:“毛皮和牛羊最好卖,几乎出光,马卖的少,现在已经出脱了六成,还有四成在手里,年前一定出脱干净。”
  李国助在一边听着,只觉得心怦怦直跳。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张瀚叫他过来旁听的用意,这是很明白无语的告诉自己和裕升的底牌到底有多雄厚!
  老实说,如果不是各人在说话时还不断的拿出详细的数字来比对,李国助几乎认为这是张瀚故意安排的会议,然后将事实的数字夸大十倍……皮货这东西在南洋是极硬极硬的硬通货,有多少出多少,是丝毫不带含糊的好货,几乎就是等价于黄金白银。
  颜思齐在台湾的部下,除了种地的之外就是捕鱼打猎,打猎也主要是打鹿皮,这东西制好了汇集一批就出手,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抢着要。
  倭国人也要,而且数量极大。
  在崇祯年间,荷兰人因为在台湾的殖民获得了大量的鹿皮,一年的贸易量达到了破天荒的十五万张鹿皮!
  就算是一年一百五十万张,这鹿皮肯定也是卖的掉!
  皮货,牛羊,马,在内地也都是好货,在海外更是有庞大的利润空间,光是听到这里,李国助就已经觉得值得来这么一次了!
  “随着第一次往辽东商道的开通,明年,也就是天启二年,粮食和布匹的出货量最少要准备翻一倍。”田季堂最后道:“财务局的预估是这样,具体情形还要看下面几个月的数字。”
  李遇春皱眉道:“粮食翻一倍,就是说一年最少二百万石,真要这么多?”
  “应该是要。”常威道:“北边的漠北蒙古,粮食和布匹的需求量就没有漠南蒙古大,往东去的各部,又比西边的需求大。北虏的各部,东边的部落人明显大过西边,而且加一个要打仗的东虏,他们对粮食的需求更大。东虏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二十万人的小部族,他们还得负责辽东辽中辽南三百万汉民的需求。”
  张瀚微微摇头,常威等人的判断还是在把东虏当成人类的基础上……事实上天启二年大灾,努儿哈赤就开始一反初衷,开始抢掠汉人,不过还不算太严重,只是强迫汉人供养女真,到了天启五年,六年两年连续的大灾,灾害不止辽东,还蔓延到蒙古,大明的九边,大批的人饿死,到那时努儿哈赤干脆就是明抢汉人的粮食,没有存粮的汉人全被斩杀,有粮的也编丁入庄,全部辽东汉人成了女真人的包衣奴才,供养他们的女真主人。
  就算这样,辽东的粮价也节节攀升,达到了八两一石的高峰。
  杨秋这时插嘴道:“辽镇那边的粮价,也达到了一石一两二钱。”
  孙敬亭道:“朝廷一直往辽镇转运粮食,怎么粮价还这么高?”
  “运费啊。”李慎明道:“上月看邸抄,内地往辽镇运粮,往返一二千里,每石粮至辽东运输亦需加一两,比咱们的运费高多了。因为害怕军镇缺粮,朝廷催逼甚严,地方官并主事官员又催逼民夫,毙于路途之中的民夫颇多,人们视往辽东为畏途,这粮价不仅是高,还带着血。”
  田季堂这时又道:“去年京运辽镇山海各处银超过三百万,大量驻军所需加上民夫耗费,再加上逃难难民所需,银多粮少,物价当然急速上扬。”
  这一下所有人都点头,这是最简单的经济问题!
  朝廷在辽东投了大量的银两来养活镇军,白银涌入,而因为战乱和灾害,当地的粮食收成却是减产,这只能造成物价节节攀升,甚至远远超过正常值。
  现在大同和陕西等处也是有灾害,但粮价最多五钱,并没有抵达峰值,辽镇却是已经一两二钱,并且还在攀升之中。
  马超人一直在旁听,他的眉头皱的很紧,一时有些没跟上这些人的思路,马超人看看左右的孙安乐和马化先,发现他们也有些懵懂。
  “利润只会越来越大,打!”常威终于一拳头打在桌上,人显得有些肆意狂放。
  有人欣赏,也有人皱眉,常威已经成了张瀚手中的一柄利刃,放手给他做的事都做的很好。
  “要加大骑兵投入。”王长福和梁兴对视了一眼,也道:“步兵全员列装燧发枪的事再拖拖,把资源向骑兵倾斜。”
  “具体还是要有一个方略。”张瀚道:“还是要分清主次,打和拉要分清。军情先上,侍从,参谋,军政各司协助,各部根据具体的情报,拟一个计划来。”
  “还有件事。”李东学道:“近来晋王府过来加设了三个税卡,一条飞狐径,一条井径,还有几家藩王也各设了一个卡子,代王府原本没有在官道设卡,近来也加了两个税卡,若非有郑军门在,恐怕各地的官员,大户,也会有想设卡的。”
  “这事没辙。”张瀚揉揉眉心,说道:“暂时还只能忍耐。”
  孙敬亭冷笑道:“这些吃不饱的狗,给根骨头只会想第二根。”
  马超人等人这时才隐隐明白过来,适才报给他们的数字,其中蕴含着巨量的利润,而且这利润只会越来越高,走私出去,所得都转化为看的见拿的着的利润,在内地做生意,因为和裕升已经树大招风,惹不起的还是不敢惹,惹的起的就是这些亲藩,看样子和裕升是要把资源越发向口外倾斜了。
  想到此节马超人有些不安和隐隐的担心,但这一点念头很快被压下去了。
  听话风,今年光是口外的利润就最少有百万两,明年可能更多。
  按天成商会的和马超人所占的股本比例,最少也是好几万两银子的分红!
  马超人家族以前的几千亩地和一个粮食商行,一年的纯收入不会超过两千,这在地主兼举人中已经算是高收入,可是和眼前的这个分红比例相比,实在是相差不可以道理计。
  这么高的利润在眼前,马超人也不多想,直接道:“我们天成商会,自然是尾随大人,不管做何决断均是追随到底。”
  马化先开口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