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荣耀法兰西-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浮宫,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办公室。
自从1768年,年仅25岁的拉瓦锡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之后,只要自己身处巴黎,拉瓦锡院士会在上午7点整,来到罗浮宫的办公室里处理公务。等到10点之后,拉瓦锡会转到塞纳河左岸的王家火药局里办公。因为在那里,作为火药局总监的拉瓦锡不仅能享受着4万里弗尔的高额年薪(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薪水比高级法官还多好几倍),而且还拥有一座设备齐全的化学实验室。
在1787年之前,拉瓦锡乐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王家火药局那边的实验室里,在那里,他和他的助手们通过无数次实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证明氧气存在才令物资燃烧的事实。这一过程中,拉瓦锡在此撰写的科学论文与重要书籍,其中包括《燃烧概论》、《化学命名法》、《化学基本论述》等。
之后的两百多年里,学者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一生的努力促使化学与炼金术完全区分开来,并将化学作为一门伟大的自然科学清晰而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拉瓦锡对化学的重要性,犹如牛顿对物理,高斯对数学,都是永恒存在的且无可替代的。”
之后拉瓦锡社会职务渐重,用于科学研究时间较少。在大革…命爆发后,拉瓦锡被选为三级议会的改革委员会委员,但由于厌倦了议员们的暴…力煽动,便宣布辞去国会议员职务。但不久,拉瓦锡参加了内克尔政…府主张的“改革旧度量衡制,创造新的国际通用单位”的工作,确定了重量单位“克”和长度单位“米”。
1790年初,法兰西科学院组织委员会被指定负责制定新度量衡系统,人员有拉瓦锡、孔多塞、拉格朗日和蒙日等。半年之后,拉瓦锡受命起草了一份报告,主张采取地球极点到赤道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为标准(约等于1米)建立米制系统;到了1791年,科学院再度指定拉瓦锡负责质量标准的制定。经过测定,拉瓦锡提出质量标准采用千克,定密度最大时的一立方分米水的质量为一千克。
这一时期,那位明显对包税商带有严重政治歧视的安德鲁检察官,不仅煽动民众闹事反对包税商,还在议会与法院里要求取缔包税制度。这些,都给拉瓦锡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麻烦。可即便如此,拉瓦锡依然坚持着科学院交代的工作,只是将火药局与实验室交到他的学生兼朋友埃勒泰尔·伊雷内·杜邦打理。
等到“米”与“克”的标准分别出台之后,整个法国社会最初是一片反对之声。蹊跷的是,反到是包税商的死敌,安德鲁检察官给予了这项标准极大的支持。在雅各宾派俱乐部一次发言中,安德鲁将新度量衡比作“奠定当代科学与文明的重要基石”,“它们的存在和未来的发展,势必促使欧洲与非洲、美洲乃至遥远的亚洲,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球村!”。
也正是安德鲁的呐喊助威,加之孔多塞等人推动,米制与克制标准尽管经历了众多非议,可依然在法国各省,尤其是巴黎岛与大香槟地区迅速普及起来。
对于这位性格不可捉摸的税务检察官(副检察长),拉瓦锡不知道是该痛恨,还是该感激。针对包税商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诉讼,导致拉瓦锡和他的岳父波尔兹先生二人总共损失了近两百万里弗尔,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殷实家底也被狠狠挂掉一层。连拉瓦锡这帮淡泊名利的人杰,同样为失去的钱财心疼了好些天。
不过另一方面,安德鲁也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等到双方达成了诉辩交易之后,检察官立刻取消了对包税商的国家诉讼,还将打伤岳父波尔兹先生的暴乱分子绳之于法。尽管拉瓦锡也知道那些不过是个掩人耳目的过场,但毕竟通过这场诉讼案,把众多包税商那不光彩的过去在法律上彻底洗白。
然而私下的,安德鲁却暗示拉瓦锡最好离开法国,至少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巴黎,因为马拉等人依然会将注意力放在名声狼藉的包税商身上。理所当然的,热爱祖国的拉瓦锡毅然拒绝了这份好意。不久,安德鲁又退而求次(或许也是他的真实目的),两度邀请拉瓦锡参与联合公司与法兰西科学院的项目合作。
说实话,在得到兰斯独…裁…者第二次邀请时,拉瓦锡曾一度心动了。因为安德鲁承诺在兰斯大学里新建一个理工学院,推荐自己担当院长,该学院中还设立有化学……这门全新的科系。此外在科研经费上,比起拉瓦锡从科学院和包税商得到的经费还要高出两倍有余。但要求化学的项目研究课题,必须夹带安德鲁的某些特殊目的:比如强酸、强碱,包括苦味酸在内的印染原料与农业化肥等。
事实证明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能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一点安德鲁比起其他决策者都要睿智且从不吝惜。棉纺机械上的技术革新,促使联合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法国传统的纺织重镇,里昂市的工商业主们陷入惊恐,后者想着借助行政手段强行打压竞争对方,却被安德鲁轻易的平推碾压。
两天前,那艘在里昂被扣押的运载棉纱制品的商船不仅被河港监管局放行,市政官员还咬着牙陪着笑脸,赔付了客商船主一笔金钱。那是安德鲁借巴黎的罗兰夫妇的书信,以极其霸道的口吻告诫里昂的官员和商人:你们千万别惹我的人和货物。一旦惹恼了我,我发誓一定会来里昂,并向15万里昂市民征税!
这位外人眼中的以专横霸道而著称的检察官(副检察长),不仅有权有势,还善于敛财,尤其善待与资助科学家,注重他们的发明创造。而这些,都令拉瓦锡钦佩不已。重要的是在安德鲁治下,没有无政…府主义暴…力的存在。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的在于,拉瓦锡认为同为律师出身的安德鲁与自己一样都是天才,真正的天才。从无人能解答的四色问题,到引起法英两国首都饮用水源安全的“傅里叶霍乱地图”,以及改变欧洲农业抗病虫害历史的波尔多溶液,安德鲁都在明里暗地引导其发展。
1790年末,尽管拉瓦锡第一次拒绝安德鲁的邀请,但向安德鲁推荐了自己的学生兼助手,25岁的化学家兼工程师勒邦(法国煤气灯实践者)到兰斯效力。不久前,勒邦写信告诉导师,宣称安德鲁…弗兰克副检察长是一个拥有无穷无尽智慧的学者,一个无所不能的自然魔幻师,一个受上帝宠爱的神眷者……
拉瓦锡已经相信,若非安德鲁将主要才情精力放在政治、敛财与诗歌方面,或许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会与拉瓦锡本人一样出色。
与之相反的,拉瓦锡的妻子玛丽·波尔兹却对安德鲁抱有深深的敌意,甚至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也正是由于玛丽的竭力反对,加之残疾的岳父需要家人照顾,促使拉瓦锡第二次婉言拒绝了安德鲁的合作要求。
由于玛丽·波尔兹的母亲去世很早,从小就在修道院接受比较正规而且传统的教育,使得她拥有着才华和不一般的才气。结婚之后的玛丽不仅是位温柔而且贤惠的妻子,还是拉瓦锡事业上的好帮手好学生,这在当下的科学界非常少见。
两人在结婚之后,拉瓦锡的妻子玛丽也跟随丈夫一起做实验,并慢慢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同时,她本人也很下意识地去接触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还利用自己的语言天赋为拉瓦锡翻译了很多相关英文版或德文版的科学文献。每当拉瓦锡在科学家集会上做演示,玛丽就安静的坐在旁边绘图、记录。
另一方面,拉瓦锡因为某种原因非常愧对妻子。那是他长期接触各种危险试剂,尤其是早年针对汞(水银)和焦煤等的加热还原性研究,导致拉瓦锡身体严重受损,最终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令拉瓦锡夫妇抱憾终身。基于此,拉瓦锡在大小事务上都非常尊重妻子玛丽的意见,其中就包括拒绝安德鲁的两度招揽。
由于18到19世纪的条件限制,导致那时的化学家们没有太多的安全防范措施,几乎是拿性命做科学赌注,英年早逝的居里夫人与其丈夫同样如此。
对于对妻子的愧疚,当拉瓦锡得知自己的得力助手伊雷内·杜邦在追求玛丽时,他没有任何嫉妒之心,而是默许了这一切的发展。事实上在18与19世纪,对于上流社会的巴黎男人而言,他们的心胸通常非常宽阔,那是主动或被动戴绿帽是一件极其时尚的雅事。同样的,男人们也会拥有不少的情妇。但有两个名人例外,一个就是拉瓦锡,而另外一个就是未来名声狼藉的警务大臣,富歇。
……
第136章 拉瓦锡的犹豫 (下,科技向)
回到眼前,放在长桌案上的科学院文件已由助理分类整理完毕,就等着拉瓦锡批阅,而摆在最上面的一份小小册子是法兰西科学院的日常简报。拉瓦锡顺手拿过来浏览,其中的几则消息吸引了这位化学家。
在科学院通讯协会与法国种植园主联合会的大力推荐下,发明者安德鲁已宣布不做专利保护的波尔多溶液开始在法国境内全面推广开来,预计到明年上半年的时候,其施用范围会覆盖全国50%以上的葡萄种植园,至少能提升20…30%的葡萄产量,还可以极大改善法国葡萄的品质;
院士佛克罗伊通过稀硫酸处理磷矿石而制成新物资,被命名为“磷肥”。从今年4月开始,“磷肥”已经在兰斯地区的农田里做实验性推广。此外,佛克罗伊之前多年培育的高产土豆于兰斯地区获得丰产丰收。5月初,在安德鲁副检察长的支持下,兰斯市政厅决定奖励佛克罗伊院士1万里弗尔;
法兰西科学院经过内部投票,决定授予任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明伏达电堆的发明者,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特为法兰西外籍(名誉)院士。与此同时,兰斯大学特聘伏特院士为该校的终身教授,并允诺半年之内,在理工学院为伏特院士兴建一座电池实验室,做电能的实用性研究。
法兰西科学院决定在今年的5月到9月的五个月时间里,联合巴黎医学院的医学专家赶赴兰斯,实地考察与验证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与安德鲁…弗兰克副检察长联合撰写的那篇医学论文……《关于牛痘的原因及其结果的研究》的真实性,再行决定是否向全法国的医生进行推广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
……
最后一条简讯是来自梅斯大主教的请求,法兰西科学院将面向全国学者和技师征求一项发明:一种能避免因明火照明而引发矿井瓦斯爆炸的安全矿灯。该项发明一经科学院院士验证并采纳,发明人将获得由洛林矿业联合会提供的两万里弗尔的高额奖金。
18世纪时,洛林地区的铁矿与煤炭开采业随着法国经济增长而蓬勃发展起来,该地区大量矿产资源被开发,矿工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但因设备和技术问题,井下故事屡见不鲜,特别是那种被矿工们视为洪水猛兽的瓦斯(煤气)爆炸事故,更是时有发生。爆炸发生后解决的唯一办法是马上堵塞巷道,以阻止火势蔓延。这样做,常常将大量矿工活活埋葬于矿井中,其情景惨不忍睹。
(说明一点:只要是地下矿井都会有危险的瓦斯(煤气),并非仅限于煤矿,所以铁矿井道里面同样存在瓦斯爆炸燃烧的危险。)
由于通风不好,向下深挖的矿井内有时会集聚大量易燃易爆的瓦斯(煤气)等危险气体。井下的瓦斯气体遇火不是爆炸,就是燃烧。而在井下挖煤又不可能不点灯,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发明一种适合煤矿使用的安全灯。当时使用的矿灯有两个弊病:一是玻璃罩易爆破;二是灯罩上方的出气孔易窜火苗。这些弊病都有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之前包括拉瓦锡在内,曾有不少人想改进矿灯,但均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两周前,洛林地区的一家大型煤矿突然发生了由矿灯火焰引起的瓦斯煤气爆炸事故,造成矿工死亡近5百人。消息传到巴黎,在罗伯斯庇尔的提议下,制宪议会轮值主席当即宣布休会5分钟,全体议员肃然起立,为洛林矿难的遇难者哀悼。
看到这里,拉瓦锡不禁摇了摇头。
25年前,当时他曾受科学院的委托,赶赴包括默兹省、孚日省、摩泽尔诸省内的洛林地区,实地考察当地矿产资源的利用情况。期间,拉瓦锡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随着露天矿产的日益枯竭,促使矿井不得不向地下深处拓展之后,就必须时刻关注瓦斯隐藏的危险,以防范使用矿灯时因明火导致的事故。
不过在当时,政…府与矿主们一般不愿意或是不相信接受拉瓦锡的警告,即便矿井下有了人员伤亡的事故,矿主们能够在地方官员的包庇下,刻意隐瞒事故人数和性质,最后成为小事化小,小事化无。但自从1789年之后,民意兴起,使得各种重大事故很难再被关注时政要闻的国民忽视。
那时的拉瓦锡也曾尝试制作一个安全矿灯,但由于精力有限,加之安德鲁发起的包税商诉讼案令他本人心烦意乱,无法正常工作。今年4月,拉瓦锡将自己的安全矿灯设计思路全部打包邮寄给学生勒邦,希望后者能攻克这一技术难关。
刚刚想起勒邦,拉瓦锡就从桌案上的文件中看到这位学生从筹备中的兰斯理工学院寄来的书信。打开一看,信中首选是对老师和师母的健康问候,随后谈及了学习与工作环境,对安德鲁和兰斯理工学院的各种赞美之词浮现于表。
看到这里,拉瓦锡微微一笑。与自己另一位学生,富家子弟出身的杜邦不同,勒邦出生于外省一平民家庭,在巴黎靠着啃黑面包,半工半读的完成大学学业。直到被拉瓦锡收为助手后,生活才有了好转。但因为家庭出身,勒邦仍在助手圈子里遭遇歧视和排挤。那是在18世纪,科学只限于富人来研究,因为穷人无法建立自己的私人实验室,去承担1个玻璃试管价值1个里弗尔的高昂费用。
去年11月,拉瓦锡向身边的30多位学生兼助手询问,谁愿意跟随安德鲁副检察长去兰斯效力时,勒邦第一个站出来。勒邦认为安德鲁与自己一样都是平民出身,前者通过努力获得极大荣耀,所以后者不会被排挤和歧视同一阶层的子弟。
半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勒邦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3月,勒邦提出的煤气路灯做城市照明的新理念,很快得到兰斯市政厅的重视。经过专家们的严谨验证之后,政…府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兰斯大学进行燃气路灯的实验性运作。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科技界的宠儿,如同去年的傅里叶那般。
勒邦在兰斯的快速成功,立刻吸引了巴黎众多郁郁不得志的科技知识分子。在傅里叶的游说与拉拢之下,居然在4月下旬一次性“打包带走了”两百多名科学家、工程师、科技学者和大学毕业生,进驻于筹备中的兰斯理工学院。而拉瓦锡身边的助手兼学生们,也在善良导师的默许下,前后离开了三分之一之多。
就连拉瓦锡的挚友,曾与拉瓦锡一道制定了新的化学命名法的科学院院士兼化学家,43岁的贝托莱教授,也被兰斯理工学院的一课题所吸引。这个课题就是如何用充当黄色染料的三硝基苯酚(苦味酸)改造成威力无比的烈性炸药。
1771年英国人沃尔夫用浓硫酸、浓硝酸处理苯酚,获得了一种黄色固体:三硝基苯酚。数年前,贝托莱曾试图在实验室里证明硝酸氨的爆炸力比黑火药大10倍,而三硝基苯酚又比硝酸氨的威力强上更多。然而一场实验室发生的爆炸事件,让贝托莱院士损失了两名重要助手,也不得不终止了这项研究。
如今,兰斯方面承诺提供助手、资金、各种原料以及一座实验室,好让贝托莱院士重启苦味酸实验,其诱惑自然无法抗拒。领走之余,贝托莱院士还拉上了好友沃克兰,以及居顿·德莫沃。他们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著名化学家。
在兰斯理工学院工作期间,沃克兰不仅开启了对合成尿素的研究,还担当了副院长一职,促成理工学院成为著名学者的摇篮;而德莫沃在协助军工厂改造火药品质的同时,也对氢气球产生浓厚兴趣,并成功把氢气球运用到战场之上。
安德鲁在不停挖走拉瓦锡同事和助手时,也忘不了给这名天才化学家输送一大批新的天才,14岁的盖…吕萨克和15岁的泰纳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传闻盖…吕萨克曾经担当过安德鲁检察官的私人秘书,所以杜邦为首的贵族子弟都对“兰斯霸道君主”的人一贯敬而远之。但凡法国上流社会都知道那位年轻副检察长的护短个性,且有仇必报通常不过夜。
作为报答,安德鲁偶尔也会有惊人之举,借他人来解答拉瓦锡的某些困惑。早年,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被拉瓦锡解释为物质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